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民收入核算
- 格式:pdf
- 大小:9.10 MB
- 文档页数:21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2。
第六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国民生产净值:指一个国家的全部国民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净值。
一般以市场价格计算。
它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个人收入:指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年得到的全部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营利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开支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一般1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二、简答题1、简述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答:微观经济学主要是研究经济活动中个体(企业及个人)行为的经济学,而宏观经济学则重点研究经济活动的整体规律、各产业部门间的相互作用等。
至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大概两者都是从市场经济规律和法则出发,有相近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2 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能否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加以区别?答:所谓社会最终产品是指在核算期内不需要再继续加工、直接可供社会投资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可供投资的产品包括机械设备、型钢等;可供消费的产品包括食品、服装、日用品等。
所谓中间产品是指在核算期间须进一步加工、目前还不能作为社会投资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包括各种原材料、燃料和动力。
例如服装是最终产品,可以直接消费,但用于服装生产的原材料,如棉布、棉纱等产品就不是最终产品而是中间产品。
须说明的是某些产品,如煤炭、棉纱等,在核算期间没有参与生产而是以库存形式滞留在生产环节以外的这些产品也应理解为社会最终产品。
⾼鸿业《西⽅经济学》第⼗⼆章国民收⼊核算知识点总结第⼗⼆章国民收⼊核算⼀、宏观经济学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分⽀的诞⽣可以迫溯到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在《通论》出版之前的时代,“古典主义”的思想占据着经济学界主流,经济学家对于经济问题的考察⼤都集中在微观领域。
在《通论》出版之后,经济学家开始注重从宏观的⾓度出发来分析经济问题。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微观经济学”相对⽽⾔,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
宏观经济学通过宏观经济数据来衡量整体经济运⾏的状况,在解释这些数据的过程中形成了宏观经济学的-般理论。
3、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1)实际国内⽣产总值GDP:是指⽤以前某⼀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通货膨胀率:是报告期物价⽔平同基期物价⽔平的⽐率,⽤来飾量物价上升的速度。
(3)失业率:衝最失去⼯作的劳动⼒的⽐例。
就业者和失业者的总和祢为劳动⼒,失业者占劳动⼒的百分⽐就是失业率。
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者的联系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互为补充。
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第⼆,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这是因为任何总体总是由个体组成的,对总体⾏为的分析⾃然也离不开个体⾏为的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了供求均衡分析的⽅法。
微观经济学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宏观经济学通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研究社会的⼀般价格⽔平和产出⽔平。
(2)⼆者的区别第⼀,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市场机制下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经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问题。
宏观经济学第一部分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所谓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这使得不同时期的GDP不能够直接比较,也使得象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不通过市场的活动很难在其中得到反映;GDP核算“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相对纯净的流量指标,且该指标并不反映产品的实现情况;明确GDP核算的地域范围是“一国或一地区”,注意其在核算原则上与GNP的区别。
由于人们经常把GDP作为指导和反映现代经济活动的最重要指标,因此读者在准确理解这一重要概念的基础上,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该指标的重大缺陷(如,GDP并不能准确反映一国居民享有的福利水平,以现有的GDP指标作为经济活动的指导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等等)。
2.国民收入的核算:这里讲到核算国民收入(GDP)的两种方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其中,支出法是在流通环节,通过加总各部门在最终产品上的总支出来得到GDP的数值.其基本公式为:GDP= C+I+G+X-M,其中:C为家庭部门的消费支出,I为企业部门的投资支出,G为政府部门的政府购买支出,X、M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X—M就是国外部门的净支出。
在这四类支出中,初学者不易掌握的是I即投资支出。
首先要明确这里的“投资”与日常生活中“投资"在含义上有许多不同;其次还要从不同侧面了解投资的构成——从实物形态看,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从价值构成上看,投资包括重置投资和净投资;从投资是否合意上看,投资包括投资需求和非合意投资.由此也可看出,由于在核算中包括了非合意的投资支出,这使得实际的GDP 与下一章将要讲到的均衡的GDP具有根本的不同。
与支出法不同,收入法是从分配的环节核算GDP的,其基本公式为: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国民收入核算培训讲义1. 介绍国民收入核算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它通过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揭示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和趋势。
本讲义将介绍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概念、核算方法和应用。
2. 国民收入的概念国民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参与者通过生产和经营活动取得的全部收入。
国民收入的核算范围包括工资、利润、利息、租金及转移收入等。
2.1 GDP与国民收入GDP(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收入核算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有常住单位(居民单位和非居民单位)创造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
国民收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 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 资本所有者的权益所得 - 政府的税收与补贴2.2 国民收入与个人收入国民收入是经济体整体的收入,而个人收入是指居民个体通过各种经济活动获得的收入。
国民收入与个人收入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和差异,其中主要的差异在于个人收入可以包括非经济收入,而国民收入只包括经济收入。
3.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民收入核算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产出法、分配法和支出法。
产出法是通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统计,计算出各个产业部门和经济行为主体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
通过产出法计算出来的国民收入是通过生产活动取得的收入总和。
3.2 分配法分配法是通过对各个经济行为主体的收入来源进行统计,计算出国民收入的总量。
分配法主要包括工资、利润、利息、租金和转移收入等方面的统计。
支出法是通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使用进行统计,计算出国民收入的总量。
支出法主要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支出等方面的统计。
4. 国民收入核算的应用4.1 宏观经济分析国民收入核算可以提供宏观经济分析所需的数据和指标,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状况和趋势。
通过对国民收入的核算和分析,可以制定经济政策,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
4.2 经济结构调整国民收入核算可以揭示不同产业部门和行业的经济活动和收入情况,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进行经济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