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抗病育种的研究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1016.50 KB
- 文档页数:17
论文题目猪MAS研究和应用进展2013年5月7日-赵必圣摘要:为了更进一步了解什么是MAS,为了更清晰的了解MAS的特点。
以及MAS在猪遗传育种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本文从生物分子标记技术的出现及其发展至MAS的出现,到现在猪MAS研究和实际应用及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猪;研究;MAS;进展;应用1 MAS1.1 MAS的概念Marker—assisted Selection的简称MAS,意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顾名思义,动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是在分子水平上针对于动物的标记选择技术[1]。
MAS是根据与某一性状或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的出现来推断该基因或性状从而进行选育的一新种技术。
它能够用来区别动物个体之间的差异和种群之间的差异。
通过对遗传标记的选择,间接实现对控制某性状的QTL的选择,从而实现对基因型的直接选择的目的,或者通过遗传标记来预测个体基因型值或育种值从而进行分子育种[2]。
MAS的效能虽受取样及分析方法的影响,但更主要还是取决于所选用的遗传标记以及QTL。
1.2 动物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标记是形态学标记。
形态学标记是先民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
简单,直观明了,但是较易受环境影响,多态性低,选择性差且准确率低[3]。
二十世纪初,细胞遗传标记技术出现。
细胞遗传技术虽然提高了准确度,但是耗费时间,人力,物力甚多。
故而,在免疫遗传标记和生化遗传标记问世以后就为人们所淘汰了。
这两种遗传标记较细胞遗传标记相比,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检测更容易了许多,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分子遗传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的出现才使遗传标记的研究跨入新天地,开启了新的纪元。
1.3 MAS的优点MAS具有的优点是:当起始基因位点之间连锁不平衡值很大时,标记位点选择比直接选择更有效,这一点在清除隐性有害基因时非常明显;突破限性性状,不受性别的限制;早期选择,缩短世代间隔;节约成本;不受环境影响[4]。
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基因组编辑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基因工程技术,它的出现为家畜育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从提高育种效率、改良畜种品质和增强畜种抗病力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基因组编辑技术在提高育种效率方面的应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可以通过精确的基因修饰来改变家畜的遗传特征,提高育种效率。
例如,利用CRISPR/Cas9系统,可以精确地编辑家畜基因组中的特定位点,实现基因的敲除、插入或修饰,从而促进家畜育种的进展。
这种技术不仅能够加速遗传改良进程,还可以减少育种成本和周期。
二、基因组编辑技术在改良畜种品质方面的应用基因组编辑技术能够针对家畜的特定性状进行精确调控,从而改良畜种的品质。
例如,通过编辑奶牛基因组中与乳制品品质相关的基因,可以提高乳品的蛋白质含量和品质;通过编辑猪基因组中的肉质相关基因,可以改善猪肉的理化特性和口感。
这种精确的基因调控为畜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三、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增强畜种抗病力方面的应用畜牧业中疾病是制约生产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基因组编辑技术可以通过针对家畜基因组的特定调控,增强畜种的抗病力。
例如,通过敲除鸡基因组中的易感病因子基因,可以降低家禽疾病的发生率;通过编辑鱼类基因组中的免疫相关基因,可以提高鱼类的抵抗力。
这种基因调控的应用将有效地提升畜牧业的抗病能力,保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家畜育种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它可以提高育种效率、改良畜种品质和增强畜种抗病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然而,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应用也面临一些伦理和安全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基因组编辑技术将在家畜育种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助力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猪品种改良的技术品种改良猪的重要意义-养猪技术随着国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畜牧业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对猪的品种进行改良,可以提高猪群的生产性能和品质,因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就目前来说,我国的生猪改良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培育方式,另一种是人工授精的方式。
而人工授精技术在培育时生产效率更高,其方法是将公猪的精液用人工方法采集出来,经过检查以及鉴定后,再用一定的方式为母猪输精,从而使母猪孕育出后代。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猪品种改良的技术品种改良猪的重要意义。
1、主要品种及选择我国主要的地方品种有东北民猪、八眉猪、太湖猪、宁乡猪、内江猪、金华猪、香猪等。
这些品种的普遍优点是产仔多、耐粗饲、抗病力强、肉质好,但瘦肉率低、生长速度慢。
我国主要的培育品种有哈白猪、北京黑猪、新淮猪、湖北白猪、三江白猪等。
考虑猪场的饲养条件,主要包括饲料条件、设备条件、猪舍条件和气候条件等。
饲料粗放、设备简单、开放式猪舍适宜饲养本地品种或经本地品种改良的猪种。
2、杂交方式杂交一般指遗传上的不同品种、品系或群间的相互交配。
杂交的目的一是为了育成新品种;二是利用杂交优势。
杂交优势表现在对环境的适应性增强、生活力增强、生长速度加快、繁殖率和泌乳率都优于亲本。
采用合理的杂交组合,可以大大提高养猪效益。
父本要选择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胴体品质好的品种或品系作父本。
为了保证种公猪的种用价值,应强调对性欲、精液品质、性成熟、适应性等方面的选择。
母本要选择本地区数量多、繁殖力高的品种或品系作母本。
二元杂交是利用两个不同品种的公、母猪进行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一代猪,全部用来育肥。
这就是目前养猪生产推广的母猪本地化、公猪良种化、肥猪杂交一代化,是应用最广泛、最简单的一种杂交方式。
如用烟台黑母猪与长白公猪进行杂交所产生的长烟一代杂种猪,全部用来育肥,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日增重752g,瘦肉率52. 2%,经烟台黑猪纯种繁殖的后代日增重多10 5g,精料重比下降0.58,瘦肉率提高3. 46%。
种猪育种方案猪,作为我国重要的家畜之一,其育种工作关系到整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种猪育种方案,这是一场关乎未来养殖业的探索之旅。
一、育种目标我们要明确育种目标。
种猪育种的核心目标是提高生产性能,降低料肉比,增强抗病力,改善肉质,提高繁殖能力。
具体来说,就是要培育出长得快、吃得少、抗病力强、肉质好、繁殖能力强的种猪。
二、育种材料1.种猪选择选择优质的种猪是育种工作的基础。
我们要从国内外引进优秀种猪,对其进行性能测定,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
同时,要对种猪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其健康状况。
2.繁殖材料繁殖材料的选择同样重要。
我们要选用优秀的公猪和母猪进行交配,以提高后代的生产性能。
还要关注繁殖技术的研究,如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以提高繁殖效率。
三、育种方法1.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最基本的育种方法。
我们要根据种猪的性能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具体来说,就是选择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个体作为种猪。
2.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利用不同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培育出具有优良性能的新品种。
我们要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杂交组合,进行杂交育种。
3.育种技术育种技术是提高育种效果的关键。
我们要关注育种技术的研究,如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以便更准确地预测种猪的性能。
四、育种流程1.种猪引进引进优质种猪,进行性能测定,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
2.繁殖管理对种猪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其健康状况。
同时,开展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繁殖技术研究。
3.选择育种根据种猪性能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4.杂交育种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杂交组合,进行杂交育种。
5.育种技术关注育种技术的研究,提高育种效果。
6.后代测定对后代进行性能测定,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
7.品种推广将培育出的新品种推广到生产实践中,提高整个养殖业的水平。
五、育种成果1.培育出具有优良生产性能的种猪新品系。
2.降低料肉比,提高饲料利用率。
猪的遗传改良与生产性能提升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食品需求的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成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猪,作为人类重要的家畜之一,在肉类供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猪的遗传改良成为提高生产性能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猪的遗传改良与生产性能提升的相关内容。
一、遗传改良的意义猪的遗传改良对于提高生产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选择性育种和基因改造等手段,可以使猪的生长速度、繁殖力和抗病性等方面得到显著的提高。
遗传改良可以在短期内改善猪的品种特性,使其更适应现代化的养殖环境,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肉类产品的需求。
二、选择性育种的原理与方法选择性育种是通过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进行繁殖,以达到改良种群的目的。
在猪的选择性育种中,一般会选择具有生长迅速、肉质优良和抗病能力强的个体进行繁殖。
通过连续选择,逐渐改良种群的性状,使猪的生产性能得到提高。
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选择性育种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方法。
例如,利用DNA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可以更精确地鉴定猪的遗传特性,从而更好地进行选择性育种。
此外,基因克隆和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的应用,也为选择性育种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三、基因改造技术的应用基因改造是一种通过人为介入,对猪的基因进行修改的技术。
通过插入、修饰或删除猪的某些基因,可以使其具有更好的生产性能。
基因改造技术可以使猪的生长速度更快、饲料转化效率更高,甚至可以增加猪的抗病能力和耐热性。
然而,基因改造也存在一些争议和风险。
人们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和道德性问题产生了关注和担忧。
在进行基因改造时,需要进行科学评估和严格监管,确保其不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四、猪的遗传改良案例在猪的遗传改良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例如,肉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通过选择肉猪品种和优良猪种的杂交,获得了生长速度更快、肉质更好的猪种。
此外,对猪的抗病能力和耐热性进行改良,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猪的品种选择与育种选育适合规模养殖的猪种猪是我国重要的畜牧养殖品种之一,其肉类营养丰富,肉质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对于猪的品种选择和育种选育也成为养殖户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适合规模养殖的猪种的选择与育种选育方法。
一、猪的品种选择1. 精肉猪:精肉猪是以生产精细瘦肉为主要目标的品种。
其特点是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适合商业化养殖。
国内常见的精肉猪品种有杜洛克、长白山、大白猪等。
这些品种通常具有生长迅速、抗病力强以及适应力强的特点,适合用于规模化养殖。
2. 母猪:母猪是猪群的基础,母猪的选择对于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母猪品种的选择主要考虑其繁殖性能和育种性能。
目前,常见的母猪品种有长白母猪、二元母猪、大耳白品种等。
这些品种通常具有繁殖力强、产仔数多、母性行为好等特点,适合规模化生产。
3. 杂交猪:杂交猪是通过不同品种的猪进行杂交,以获取优良遗传特性的品种。
杂交猪通常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能够达到较高的生产效益。
常见的杂交猪品种有长白×杜洛克、二元×杜洛克等,这些品种在规模养殖中应用广泛。
二、猪的育种选育1. 选种:选种是通过对种猪进行良好的管理和筛选,选择优质的种猪用于育种目的。
选种的首要任务是选择具有良好遗传性状、生长迅速、抗病力强的猪作为种猪。
同时,还需关注猪的外观特征、性情、繁殖能力等因素,保证后代的生产性能。
2. 杂交:利用不同品种的猪进行杂交是提高生产性能的有效方法。
杂交猪能够充分发挥不同品种的优点,提高生长速度、抗病力和适应性。
杂交繁育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品种进行配种,以获得更好的养殖效益。
3. 纯化:纯化是指通过选种和个体间的亲缘关系选择,保持和提高某一特定品种的纯种性状。
在实际规模养殖中,对于某些优质品种,为了保证其血统的纯正性,需要进行纯化养殖。
纯化养殖可以通过严格的选种、配种控制等方法来实现,以保证后代的品质和性状。
基因组编辑技术加速猪育种进程
王佳昊;王月;吴添文;王彦芳
【期刊名称】《中国猪业》
【年(卷),期】2024(19)2
【摘要】依赖于核酸酶的基因组编辑技术能够在基因组水平对DNA序列进行改造,包括特定DNA片段的插入、敲除、替换以及点突变等遗传修饰。
2012年发展起来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具有效率高、通量高、安全性高、操作方便、简单易实现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基于CRISPR/Cas9系统开发的碱基编辑系统(Base Editor,BE)和引导编辑系统(Prime Editor,PE)可以在不需要DNA 模板的情况下对基因进行精准的碱基突变。
目前,CRISPR/Cas9及其衍生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在猪生产性状的改良和抗病育种新材料的创制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进展,并展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本文重点介绍了CRISPR/Cas9、碱基编辑、引导编辑技术及其在猪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猪基因组编辑育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页数】8页(P35-42)
【作者】王佳昊;王月;吴添文;王彦芳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8;S813.3
【相关文献】
1.人工授精和基因组技术在猪育种中的应用
2.基因组选择技术及其在猪育种中的应用探讨
3.深入推进联合育种加快种猪改良进程——2012年全国猪联合育种协作组年会暨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授牌仪式在济南举行
4.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在猪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5.基因编辑及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展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种猪遗传育种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粮食需求的增加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农业生产需要更高效、更具抗逆性和更可持续的方法。
种猪遗传育种是提高生猪生产效率和产猪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作为全球领先的种猪育种国家,在积极推动猪肉产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发展新的育种技术和方法。
以下是美国种猪遗传育种发展的几个趋势。
1.基因组学的应用基因组学引入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可以更全面、更精确地评估和选择理想的经济性状。
美国在种猪遗传育种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基因组学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对猪的基因组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从而找到与经济性状相关的基因位点。
基因组选择通过选择和培育有利基因位点的个体,可以显著提高后代的经济性状表现。
2.倍半体育种倍半体育种也是美国种猪遗传育种的重要趋势之一、通过将两个不同的纯种品系进行杂交,然后将各个纯种分离出来,形成纯化的品系,可以获得更好的杂种优势和更高的经济性状。
倍半体育种可以通过降低杂交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育种成绩来提高种猪生产效益。
3.健康和抗逆性的评价随着气候变化、动物疾病和养殖环境的不断变化,健康和抗逆性成为种猪遗传育种的重要指标。
美国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了一系列评估猪的健康和抗逆性的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养殖者选择具有抗病力强、适应性强和生产性能良好的种猪,从而改善整个猪肉产业的鲁棒性。
4.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保护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是确保种猪遗传育种长期发展的重要措施。
美国农业部和其他相关机构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保存珍贵的种猪遗传资源。
通过建立种猪遗传资源库,对珍稀品种进行保护和研究,可以促进种猪遗传育种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5.数据驱动的决策种猪遗传育种需要大量的数据来支持决策和评价。
美国在种猪遗传育种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来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
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可以更好地理解种猪遗传背景和经济性状之间的关系,并优化育种方案和策略。
总结起来,美国种猪遗传育种发展的趋势主要包括基因组学的应用、倍半体育种、健康和抗逆性的评价、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以及数据驱动的决策。
114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18年35卷第11期遗传改良GENETIC IMPROVEMENT北京顺鑫农业小店种猪分公司协办转基因及基因编辑技术与猪遗传育种李嘉楠,顾 浩,徐在言,左 波*(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农业农村部猪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0)摘 要:基因编辑是一种利用人工核酸酶系统对特定基因进行敲除、插入或修饰的技术。
在猪的传统育种中,存在着选育时间长、低遗传力性状选择效率低等诸多缺陷,而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对控制相关性状的关键基因进行改变,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育种中的困难,而且在生长速度、瘦肉率、抗病能力、环境改善等方面都有重要突破,成为近年来猪遗传育种的新方向。
另外,猪在解剖学与生理学上与人具有高度同源性,使得猪成为疾病模型和异体器官移植的研究热点。
本文主要总结了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在猪现代育种中的相关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猪;基因编辑;转基因;育种基金项目: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2016ZX08006-002, 2018ZX0801028B-002)作者简介:李嘉楠(1995- ),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动物生理学的研究通讯作者:左波*(1978- ),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的研究1 转基因与基因编辑技术概述转基因动物技术是指使用显微注射或精子介导等相关分子生物学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动物的早期胚胎细胞中,使外源基因能够在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稳定表达,并培育出可遗传的动物个体或品系。
与传统的育种技术相比,转基因技术不仅克服了物种间固有的生殖隔离,而且实现了物种间遗传物质的交换。
然而在动物育种中,许多优良性状的产生并不需要依赖外源基因的导入,仅仅改变自身基因的表达就能获得,这种方式被称为基因编辑技术。
新型动物基因编辑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核酸酶对动物特定的内源性基因进行目地性的修饰,如敲除、敲入、定点突变等,并结合体细胞核移植与胚胎移植等技术手段,获得被修饰编码的个体。
猪育种方法介绍一、引言猪是我国最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动物之一,也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肉类来源。
为了提高猪的产量和品质,猪育种方法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猪育种方法的相关知识。
二、猪育种目标1.提高生产效益:通过选择高产、高效、抗病能力强的优良品种,提高养殖效益。
2.改进品质:通过选择优良品种,提高肉质和脂肪含量等指标,改进生产品质。
3.提高遗传力:通过选配合适的亲本,避免近亲交配和基因突变等不利因素,保证后代遗传力稳定。
三、选种方法1.外部特征法:根据外部特征如耳朵、腿型等进行选配。
例如黑猪耳垂下垂、体型较小,适合与白猪进行杂交。
2.血缘法:根据家系谱系图进行选配。
例如某个母猪有好几代都表现出了优秀的生产性能,则可以将其作为选配对象。
3.遗传学方法:通过遗传学原理进行选配。
例如选择基因型相似的猪进行交配,可以提高后代的遗传力。
四、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是一种常用的繁殖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猪的遗传质量和数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优良种猪作为供精对象。
2.进行精液采集和处理,保证精液质量。
3.将精液注入母猪体内,注意注射时间和方法。
五、胚胎移植胚胎移植是一种高效的育种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量生产高质量的优良品种。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优良品种作为供体和受体。
2.采集供体母猪的卵子和受体母猪的子宫内膜。
3.将供体卵子与供体公猪的精子结合后培养成胚胎。
4.将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猪子宫内。
六、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是一种新型育种技术,可以通过对基因组进行编辑来改变物种特征。
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猪育种中。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目标基因进行编辑。
2.采集猪胚胎,注入CRISPR/Cas9蛋白和RNA。
3.通过CRISPR/Cas9技术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
4.将编辑后的胚胎移植到母猪体内。
七、总结猪育种方法的不断发展,为提高生产效益和改进品质提供了有力支持。
选种方法、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和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应用,将为猪育种带来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