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摄影发展史
- 格式:ppt
- 大小:50.17 MB
- 文档页数:56
摄影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1.摄影的产生、发展和分类1.1.摄影的产生和发展如今,我们对于摄影并不陌生,当然,大多数人一听到摄影,首先想到的就是拍照。
然而,摄影并非就是去拍照这么简单,它还有一段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
摄影的历史并非很长,但他的发展速度却是快得让人难以相信,摄影从产生发展到现在,也只有一百六十多年历史。
现在大家公认的摄影创始人是法国人尼普斯(1765-1833)。
1826年,他用涂有犹地亚沥青的一块金属板放在暗箱里,暴光之后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张永久保存下来的经感光而成的图象。
到1836年,还是法国人达盖尔改进成银版照相,减短了暴光时间,并提高了成象质量。
他于1839年8月19日将这项技术公诸于世。
于是,这天被定为照相术诞生日。
1.2.现代摄影现在摄影所使用的设备有两种。
一种是继续使用传统的胶片成像摄影。
另一种就是,使用拥有高新科技的数码摄影!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摄影也不甘落后,一百多年的发展是让人简直不感相信,尤其是在本世纪七、八十年代,电子技术进入照相机工业,使传统的照相机发生了一场革命——照相机实现了自动化。
九十年代数字相机脱颖而出,更是一次彻底的革命,它摆脱了传统的银盐感光模式,进入一个新纪元。
数字相机代表了照相机工业新的发展方向,是照相机发展的未来。
特别是现在流行的数码相机,轻便、简单、实用性更强。
数码摄影的出现,标志着摄影进入新的层次,它改变了传统摄影使用底片感光、显影、定影再显影的工序,而是用数字相机拍摄,用计算机进行加工处理再用打印设备打出相片。
1.3.摄影的分类总的来说,摄影可分为艺术摄影,技术摄影,商业摄影和社会摄影四大类。
艺术摄影往往应用特殊的艺术效果,给人视觉上很强的冲击力。
它不同一般的摄影。
技术摄影往往应用在特殊的摄影需要,也称之为应用摄影。
主要表现是它的技术性,要求特殊的照相机,作品清晰,精确。
商业摄影现在发展得很快,市场经济的需求给商业摄影提供了舞台,它表现在多方面的应用,如大家最熟悉的影楼,广告等。
摄影师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1. 摄影师行业的背景和现状1.1 行业的历史和起源•摄影术的发展历史•摄影师的出现和发展1.2 行业的现状•高潜力的市场需求•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1.3 摄影师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商业摄影•新闻摄影•人像摄影•写真摄影•风景摄影•婚礼摄影1.4 行业的职业发展路径•自由摄影师•媒体摄影师•工作室摄影师•商业摄影师2.1 机遇•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影响力•即时分享和传播技术的提升2.2 挑战•激烈的竞争•技术进步导致门槛的降低•经济不稳定带来的不确定性3. 摄影师行业的发展趋势3.1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影响•数码相机的普及•后期制作软件的发展•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3.2 视频和影像内容的需求增长•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影像内容制作的市场需求3.3 自媒体和个人品牌的兴起•社交媒体平台的影响力•摄影师个人品牌的建立和推广3.4 摄影师的专业化和特色化•深耕细分市场的机会•发展个人风格和特色作品的重要性4.1 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商业广告的需求•影视制作的需求•个人摄影服务的需求4.2 职业发展机会的拓展•新兴市场的机遇•多元化服务的发展空间4.3 技术水平和创作能力的重要性•摄影师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学习和创新的重要性4.4 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建立•保护摄影师的权益•提高行业整体形象结论摄影师行业在技术和市场的推动下改变了自身的面貌,展现出较为乐观的发展前景。
然而,摄影师在面对机遇和挑战时仍需具备专业能力、创新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随着社会对影像内容的需求增长,摄影师面临的机会也将继续扩大。
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作能力,摄影师将能够在行业中脱颖而出并取得成功。
摄影的曙光一、摄影术前史1、《墨子.经下》“足敝下光,故成景于上。
首敝上光,故成景于下”——墨子,春秋战国,公元前476—前396总结:被西方史学家认为是摄影光学理论和实践开创者2、《疑问》“如果在没有窗户的房子里有一个小孔,小孔对面墙上有一幅倒转的画面,这个画面就是外面的景色”---------亚当斯多德古希腊总结:暗箱现在可以认为是现在普遍使用照相机最原始的状态,其成像原理是小孔成像,暗箱之后,摄影书要做到的是如何获得的影响通过光学的化学的方式加以固定,而达到描绘模拟保存形象的目的。
二摄影术的发明者尼埃普斯(法)1827年发明的"阳光摄影术'利用锡片,沥青,薰衣草的汁液,阳光完成作品《窗口中拍摄景色》特点:8小时曝光建筑物两面受光尼埃普斯与路易雅克。
芝特达盖尔(铜版摄影术)的合作水银与石油,在阳光下照射,可出现影像清晰达盖尔特点:曝光时间短(30分钟),影片影纹细腻,影像锐利,深刻;不可复制,需形成一定角度(1837年铜板摄影术)1837年为摄影术发明之一达尔波特(英)1839年,利用氯化银感光,获得一张底片1842年,发明达尔波特卡罗摄影术特点:可复制,不够清晰1844—1846《自然的铅笔》历史上第一本以摄影集方式做成的书,提示了使用和传播照片的可能性巴耶尔(法)自拍《扮成溺水自尽者的巴耶尔》半裸照片意义:人体摄影胡滥觞,自拍手法的最初尝试,最初说明与照片结合的感染方式。
1839年3月20日,成功进行了一次曝光时间为1小时的实验,并得以正像1842爱迪尔(法)到达中国,第一次的中国山川大地及人物风情拍下来三新进展1、1851年阿切尔(英)发明以玻璃为底板的火棉胶法,又称湿版法2、法国人,阿道夫,欧仁。
迪斯德里发明名片照片。
意义:带来了社会风俗的变化,催生了照相薄的方式,产生了六体照片。
立体照片发明者:英国人查乐斯。
维茨顿通过了立体镜的装置来看照片。
总结: 立体照片是类最早的一种虚拟现实的视觉体验,摄影以其特有的方式渗入到大众生活中3、查尔斯,维茨硕(英)立体照片四摄影与绘画怎样理解摄影与绘画的关系?在美与真之间一都市真相汤姆逊与新闻记者斯密斯合作《伦敦的街头生活》是被称为第一社会学意义上的观察现代城市生活的摄影图书,其镜头直接对准城市中的贫困现象,第一次主动赋予摄影以展示社会问题的责任与权力。
摄影概论知识点总结大全摄影是一种通过摄影机捕捉光线并记录图像的艺术和技术。
在现代社会,摄影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艺术表现方式和传播工具。
摄影包括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巧,下面将从摄影的基本原理、摄影的发展历史、摄影的类型和流派、摄影的技术和器材以及摄影市场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摄影的基本原理1. 光线原理:摄影的基础就是对光的控制和捕捉。
摄影师要了解光线的方向、光线的强度和光线的颜色等基本原理,以此来拍摄出理想的照片。
2. 光圈原理:光圈是摄影机镜头的一部分,原理是通过改变光圈的大小来控制进入摄影机的光线的量,以此来调整曝光。
光圈越大,光线进入镜头的量越大,曝光越强。
3. 快门原理:快门是摄影机的另一部分,原理是通过控制快门打开和关闭的时间长短来控制曝光时间。
快门时间越长,进入镜头的光线持续时间越久,曝光越多。
4. 感光原理:在摄影底片或数字传感器上,感光原理是关键。
感光原理决定了底片或传感器对光线的敏感程度,从而影响曝光和图像质量。
5. 白平衡原理:白平衡是摄影中控制色温的重要手段。
在不同的光线环境下,白平衡的设置可以确保拍摄照片的色彩真实性。
二、摄影的发展历史1. 照相术的起源:照相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但真正的摄影技术是在19世纪初产生。
世界上第一张照片诞生于1826年,由法国画家尼斯福尔·尼埃斯开发。
2. 摄影技术的进步: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摄影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胶片相机的发明和数码摄影技术的出现,让摄影技术更加便捷和灵活。
3. 摄影艺术的兴起:20世纪,摄影开始成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著名摄影大师如爱德华·韦斯顿、安塞尔·亚当斯等人,将摄影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4. 数码摄影时代: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数码摄影技术迅速发展,使摄影成为更加大众化和普及化的艺术形式。
三、摄影的类型和流派1. 纪实摄影:纪实摄影是摄影作品中最真实的一种表达形式,着眼于客观展现被摄对象的真实面貌。
婚纱摄影行业分析一、背景金秋十月,是许多幸福男女进入婚姻殿堂的集中时期,也是婚庆行业的市场旺季,婚纱摄影,作为婚庆行业的子行业也不例外。
婚纱摄影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国内,从最初的婚纱摄影影楼到如今雨后春笋般的婚纱摄影工作室,其商业运营模式由开始的大规模门店、大资金投入、大众化服务,到小面积的工作室、独立的资本运营、一对一个的性化服务,对婚纱摄影而言是一种行业的跨步,一种质的飞跃,一种商业模式的进步,因为婚纱摄影工作室的运营模式充分利用了包括人力、资金、社会等资源,这些都是商业模式的跨越式进步,是21世纪婚纱摄影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必然趋势。
至2011年,才短短的20年时间,已经由一件奢侈品成为结婚的必需品。
二、婚纱摄影行业的发展历程(1)随着潮流的发展婚纱摄影是从1992年开始出现在大陆,94年开始出现大量的婚纱摄影店,婚纱摄影行业发展迅速,至2007年,才短短的10几年时间,已经由一件奢侈品成为结婚必需品。
(2)随着器材的发展婚纱摄影也随着摄影器材的不断发展,经过了几轮的更新换代,从最早的普通胶片,到120胶片机,到现在千万像素的高端数码相机。
相册,相框也随着新花样的出现,逐渐丰富了结婚礼堂、新房里的结婚纪念品。
20世纪后,又出现了电子相册,通过视频软件的编辑,把二维的相片放入以设计好的模板,生成可在VCD,DVD播放的光盘。
而近两年,数码设备公司又推出数码相框,又再次丰富了婚纱摄影的内容。
婚纱摄影在风格上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最早生硬的记录,再到时尚唯美、再贴近生活的写实、个性的情节故事拍摄、场景拍摄、画意风格等等。
(3)随着文化艺术的底蕴的特色的发展目前遍布全国的摄影店绝大多数都是以欧美西洋文化为背景,明显与中华民族文化不相符。
随着中国在全球崛起,随着中华文化的复兴,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和内涵的“中国式摄影”必然兴盛于全中国乃至全世界。
现阶段,“摄影技术”正向“摄影艺术”过渡。
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底蕴,从艺术理念到创作手法,从服饰道具、化妆造型到场景布置,从服务模式到照片等产品设计,均以中国五千年文化为依托,萃取中国文化元素精华,完全有别于西洋文化背景的摄影。
浅析我国相机产业的发展历程摘要相机作为一种现代化产品,正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壮大,不断的贴近人们的生活。
我国作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照相机生产、出口和消费大国,但面对国际影像产业巨头的挑战,国产相机显得力量很弱。
本文通过分析相机产业的总体概况、宏观环境、发展态势以及产业结构介绍了我国相机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相机发展历程小孔成像企业相机自1839年由法国人发明以来,已经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发展道路。
在这200年里,相机走过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纯光学、机械架构演变为光学、机械、电子三位一体,从传统银盐胶片发展到今天的以数字存储器作为记录媒介。
它的发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其实我国对光和影像的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400多年,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
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的原理。
但是我国照相机工业的建立就远远晚于照相机技术了,中华民国时期虽然曾有“仙乐”的昙花一现,可是真正的起步却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
一、我国相机产业的起步(1947~1960)据资料记载,我国最早的国产摄影器材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是一些由民间工匠制造的木质镜箱。
进入20世纪后,上海开始出现从事相机生产的专门企业,以“仙乐”、“大来”等为代表的国产相机、国产电影机随之而生。
1.仙乐(SELO)牌照相机1仙乐,又称“维纳氏-仙乐”,是我国可考相机制造史上第一台国产相机,出产于新中国建立前的1947-1948年,总产量200多台。
说到仙乐,不能不提中国照相机工业第一人——郑崇兰先生,同时还有他的一句话“我开照相馆以后,发觉所用器材都是从外国进口,我想这些东西我们自己也可以做,何必要买外国货。
”正是他的人,他的话,为我国照相机工业的建立奠定了信念上的基础——国货当自强!2.大来牌照相机2“大来”照相机是新中国第二台由照相机生产企业生产的相机,由于其仿制得相当成功,而且据说效果不错,所以在当年惹来了《工人日报》与《北京日报》的长篇报道。
摄影艺术发展简史要点所谓风格,是指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
所谓流派,是指志同道合的艺术家,在共同的理论旗帜下,所形成的具有相同创作风格特点的派别或群体。
摄影艺术风格与流派发展的两条道路:一条是与绘画艺术同步发展并且深受绘画影响的画意主义摄影;另一条是遵循摄影自身规律寻找摄影自己语言的写实主义摄影。
从19世纪40年代起,到20世纪20年代早期,风格与流派的脉络比较清晰,此后就很难归纳了。
但是在创作手法上和艺术风格上,依然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创作领域,摄影大师们不同的追求。
一、画意主义摄影1、画意主义摄影的发端:高艺术摄影高艺术摄影派,受绘画领域拉斐尔前派影响,在选取题材方面要求崇高而富有诗意,力求哲理、感伤,以阐述精神与道德观念。
创作风格:彻底摒弃现实生活,画面上不能出现日常生活场景。
主题宏大,富于哲理。
多从历史传说、《圣经》、流行诗歌里寻找题材。
希尔(David Octavius Hill)(1802—1870)是早期著名的画意主义摄影师,他运用碘化银照相纸拍摄了许多优秀的肖像照片,作品结构严谨,造型优雅。
希尔的人像摄影,是最早在画意主义摄影中带有写实特点的作品。
瑞典摄影家雷兰德(Oscar Gustave Reilander,1813-1875)被后世尊为“艺术摄影之父”,他的代表作是《人生两条路》(又译《两种生活方式》)。
这是一幅16×31英寸的照片,模仿拉斐尔《雅典学院》的绘画风格,以道德寓意为题材,构图颇具有诗意,左边是勤勉,右边是娱乐,中间是悔恨。
照片根据北欧的一个古老传说,老父亲带着两个儿子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一个儿子满怀信心地走向了勤奋好学、成家信教的生活道路,另一个则滑向了懒惰好色、酗酒赌博的深渊。
这张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摄影作品在展出时引起了极大轰动,获得了社会舆论的普遍赞赏。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对《人生的两条道路》的象征意义评价极高,专门把这张照片购买下来,送给丈夫艾伯特公爵。
第一阶段1880年,乔治·伊斯曼在美国纽约州的罗切斯特成立了伊斯曼干版制造公司,利用自己研制的乳剂配方制作照相机用干版胶片。
1881年末,伊士曼从罗切斯特储蓄银行辞职,投入全部精力经营自己的新公司,同时继续研究简化摄影术的方法。
1883年,伊士曼发明了胶卷,摄影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1888年,伊斯曼公司正式推出了柯达盒式相机,和那句著名的口号:“你只需按动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来做。
”1891年,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借助乔治·伊斯曼开发的软胶卷,发明了首款电影摄影机。
柯达公司借此机会进入了电影胶片领域,并一直保持垄断地位至今。
起初,柯达公司所有的产品都在罗切斯特生产。
不久后,国内外的需求超过了美国工厂的生产能力。
因此,伊斯曼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修建工厂。
1891年,在伦敦附近的哈罗建造了一座感光材料工厂。
1892年,由于生产的第一部傻瓜型胶卷相机名为“柯达(Kodak)”,更名为伊士曼柯达公司。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无意间发现了X射线。
当年圣诞节前夕,伦琴用Kodak胶片拍摄的世界上第一张X光照片。
次年,柯达公司进入X光商业摄影领域,推出了第一种专为拍摄X光而设计的相纸。
1896年,柯达公司成为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要赞助商。
1900年,柯达公司又开发出了勃朗宁(Brownie)盒式相机,售价1美元。
勃朗宁相机因其简单廉价,其多种改进型持续生产了半个多世纪。
柯达相机改变了人们对照相机昂贵、庞大的固有印象。
摄影师携带相机变得灵活方便,准备拍摄的时间也大大缩短。
柯达相机大规模发展并带动胶卷销售取得了空前市场回报。
19世纪末,伊斯曼大举进军世界市场,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设立了销售机构,并很快在欧洲建立了销售网。
20世纪初,柯达的产品已打入南美洲和亚洲。
直至1908年,柯达公司的全球雇员已经超过了五千人。
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
数码相机的十大里程碑想正确使用相机就先来看看数码相机的里程碑吧!!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数码相机的十大里程碑,希望你喜欢。
数码相机里程碑一:1969年美国人发明了CCD2009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Willard S.Boyle)和乔治·史密斯(George E.Smith)与另一位华人科学家高锟分享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名单里的前两位美国人,因发明了“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而获此殊荣;其实对于他们的这个创造,有一个更简洁也更广为人知的英文简称——CCD。
在说明颁奖理由时,评选委员会称赞说:“CCD是数码相机的电子眼,它革新了摄影术,现在光可以被电子化地记录下来,取代了胶片。
这一数字形式极大地方便了对图像的处理和发送;无论是我们大海中深邃之地,还是宇宙中的遥远之处,它都能给我们带来水晶般清晰的影像。
”的确,这是一项具有非凡意义的发明——它直接导致了光学影像领域的一场数字化变革。
从1969年在实验室诞生,直到2009年这项创造为两位科学家带来无上荣誉,时光恰好走过四十年。
这四十年来,数字成像技术逐渐从尖端领域向民用领域靠拢,它不但在天文学、医学、军事研究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更重要的是CCD最终催生了照相机、摄像机行业的巨大变革,也由此大幅度改变了人们的摄影习惯。
然而有消息说,当年与两位获奖者在朗讯科技公司下属贝尔实验室共事的Eugene Gordon以及Mike T ompsett在得知授奖消息后出来“辟谣”,指出数码相机影像感应器的发明者另有其人。
好在无论真相如何,有一点可以明确,那就是——美国人发明的CCD最终改变了照相机行业的发展轨迹。
数码相机里程碑二:1975年斯蒂文·赛尚成了数码相机之父相机行业对CCD可能带来的技术变革反应并不算快。
在小型胶片式相机发展如日中天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讨论胶片是否有可能被取代这个话题的确是需要勇气的。
1、约瑟夫-尼埃普斯:1826年①第一张照片《窗外景色》②日光刻蚀法2、达盖尔:银版摄影法1837年3、塔尔博特:卡罗式摄影法①使用纸纤维成像,颗粒粗,清晰度低,反差大,虽然经改进仍无法于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媲美,但是用纸基,价格低廉,可以反复印制正片。
②世界上第一本摄影集《自然的画笔》4、人像摄影艺术化代表人物:卡梅伦+纳达尔(法国人像摄影的第一位“经典作家”)纳达尔:①领悟到“瞬间”②竭力仿效早期逼真又清晰的达盖尔版照片,不追随后来出现的朦胧画意风格。
5、爱德华-柯蒂斯:《北美的印第安人》(花了30年时间,拍摄了80个印第安部落)7、战争摄影:(1)罗杰-芬顿:1855年,拍摄克里米亚战争(2)布雷迪(湿版发)8、画意摄影(1)雷兰德:①艺术摄影之父②《人生的两种选择》——-仿效拉斐尔名画《雅典学派》(2)罗宾逊:①《弥留》or《消逝》②《摄影的画意效果》9、爱默生:(自然主义摄影)①与仿效派不同的是,英国人爱默生提倡“自然主义”。
(平民风,少美学)②他主张从大自然中选择拍摄对象,反对雷兰德、罗宾逊等人创作中的拼凑、摆布拍摄对象的手法。
③1889年发表理论名著《自然主义摄影》,抨击当时尚属于艺术主流的画意摄影。
10、摄影分离派:①1902年,画意摄影的重要组织“连环会”的美国分会——摄影分离派在纽约成立。
②后来,他却最终背叛了画意摄影的主张,使摄影走向纯粹摄影③创始人:斯蒂格里茨④斯泰肯:催生了商业摄影⑤斯特兰德:“摄影作品”最后两期11、斯蒂格里茨:①“美国现代摄影之父”、“美国现代艺术之父”②摄影分离派创始人之一③创办“摄影作品”杂志④开办“291”画廊,将欧洲的先锋艺术带入美国。
⑤第一个抓拍的摄影师。
——-瞬间⑥第一张现代摄影作品《驿站》12、F64小组(当时的最小光圈、最大清晰度)1932年(1)组成①爱德华·韦斯顿:第一个获得“古根梅姆”奖的摄影师。
②安塞尔·亚当斯:区域曝光。
中国艺术摄影史一、星火萌芽时期(1840-1911)国内时代特征:清朝,封建社会。
国内艺术摄影关键词:模仿学艺,照相馆,早期浪漫主义。
国内最有想象力的作品:赖阿芳《广州街景》(1855-1890),勋龄《慈禧扮观音》(1903-1904)。
国外艺术摄影关键词:画意摄影。
国外同期最有想象力的作品:英国奥斯卡·雷兰德《人生的两条道路》(1857),乔治·费斯柯《约塞米提国家公园》(1900),爱德华·斯泰肯《池塘月光》(1904)。
19世纪40年代,艺术摄影跟着商业摄影的脚步,从香港走进中国。
最初,外国人携带摄影术到中国来,是来淘金的。
清咸丰年间(1851——1861),在香港合伙经营油画业的画师周森峰、张老秋、谢芬三人,合资拜师于当地会摄影的外国人,学成后分道扬镳,他们分别在香港、广州和福州开始了照相馆经营,他们成为中国艺术摄影后来薪火相传、蓬勃发展的源头。
二、黑白经典时期(1911-1937)国内时代特征:民国,风云动荡的年代。
国内艺术摄影关键词:摄影社团,光社,华社,黑白影社。
国内重要文章和作品:刘半农《半农谈影》(文)、《山雨欲来风满楼》,吴印咸《饥寒交迫》(1924)、《呐喊》(1935),郎静山《原做鸳鸯不羡仙》(1921)、《抱瓮凝思》(1933)。
国外艺术摄影关键词:抽象主义。
国外同期最有想象力的作品:美国○A·L·科伯恩《从纽约之巅看纽约》(摄于1912年,组照,抽象摄影开山之作)。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使中国进入了动荡、变革的时代。
1919年的“五四”运动,不仅是反帝爱国的政治运动,也是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那时,旧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制度所造成的思想束缚和禁锢迅速被打开,思想界引进和传播了从资产阶级实用主义到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想体系和思潮。
学术界和文化艺术界的空前活跃,这些都为中国艺术摄影的第一次兴起和繁荣,创造了契机。
在现代摄影发展史上,仅有少数几位摄影师能兼顾商业摄影与艺术创作,且兼具崇高策展人的地位,并对摄影史发展有着卓越的影响力。
除了当代摄影之父阿尔弗雷德 · 斯蒂格里茨以外,爱德华 · 史泰钦也是重要的人物之一。
爱德华·史泰钦纵横摄影界的思想者丨爱德华 · 史泰钦 丨朱七七他的作品凭什么拍卖出292.8万美元的高价?铺上一层蕾丝后,相机镜头中的演员葛洛丽亚 · 斯旺森显得神秘而妩媚爱德华·史泰钦(Edward Steichen,1879-1973),世界知名的摄影大师,被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人像摄影家和时尚摄影之父。
在他94载的人生旅途中,摄影生涯就有78年,被誉为美国的摄影巨人。
有人说,他的一生显示了一部20世纪摄影艺术的发展史。
这是因为史泰钦一生丰富的创作历程所涉猎的范围十分广,他不仅在创作题材上包括了“人像” “静物”“风景”“社会新闻”“生活”“广告”“集锦”等许多方面,而且在创作上更是把“画意派”“纯摄影派”和“纪实派”以至“抽象构成派”等众家之长汇于一身。
用史泰钦自己的话说是:“每隔十年,人就应该鞭策自己,好使自我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青年成名的史泰钦史泰钦1879年出生于卢森堡,两岁时随父母移民美国,15岁起在密尔沃基的美国艺术公司做了四年平版印刷学徒,在此他学会了素描技法,并且开始自学油画。
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常经过一家摄影器材店,由于长期着迷于那个“黑盒子”,在1895年的时候,也就是史泰钦16岁时,他终于买下了人生中第一台相机——二手柯达相机,开始了他的摄影生涯。
一开始,史泰钦的摄影技艺并不出色,一次他为家人拍摄了50张照片,可最后只冲洗出一张,其余的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失败了。
父亲责备他技艺不精,史泰钦也对自己失望至极,几乎决定从此放弃拍照,但母亲却称赞这张硕果仅存的照片十分优秀,意义超过了那失败的49张。
也许是母亲的肯定使史泰钦坚定了继续拍照的信念,他继续钻研摄影技术,并在不久后和几个同样喜爱摄影的朋友一起筹集了资金,在密尔沃基的一幢写字楼里租了一个房间作为他们的工作室,并把自己的这个组织命名为“密尔沃基艺术学生联盟”。
摄影发展历史中的小故事
在摄影发展历史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小故事。
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些。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期,当时照相机还是一个非常昂贵的玩意儿。
有一位名叫弗朗西斯·本杰明·约翰逊的黑人男子,他非常喜欢摄影,但由于种族歧视和贫穷,他无法购买一台照相机。
于是他决定自己动
手制作一台。
他用铁板、木板和废旧物品拼凑出了一台能够拍摄出精
美照片的相机,并开始在街头为人们拍照。
他的技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很快就成为了当地著名的摄影师。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期,当时女性摄影师还很少见。
有一位名叫李维尔·罗斯·科蒂斯的女性,在被丈夫抛弃之后开始学习摄影,并成为了一位优秀的商业摄影师。
她的作品被广泛地展示和赞扬,并给其
他女性提供了勇气和启示。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当时许多士兵都带着照相机上战场。
有
一位名叫罗伯特·卡帕的摄影记者,在诺曼底登陆作战中拍摄了一张著
名的照片——“牧师之吻”。
这张照片展现了一个美国士兵在巴黎解
放时与一名法国女孩深情拥吻的场景,成为了二战最著名的照片之一。
第四个故事发生在21世纪初期,当时数码相机正在逐渐普及。
有一位
名叫托马斯·霍尔顿的年轻人,在用自己的数码相机拍摄风景时意外地捕捉到了一个未知物体。
他将这个物体上传到互联网上,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争议。
这个未知物体被称为“霍尔顿之光”,至今仍是一个谜团。
以上就是几个摄影发展历史中的小故事,它们或许不是那些大事件那么轰轰烈烈,但它们都有着自己特殊而感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