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电机在电动车应用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轮边电机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及优势轮边电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电动机,其设计结构将电机嵌入车辆的车轮内部,以驱动车轮直接运转。
与传统的汽车动力传输系统相比,轮边电机在汽车行业中具有独特的应用和诸多优势。
本文将介绍轮边电机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及其带来的优势。
一、轮边电机的应用1. 纯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是轮边电机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传统内燃机汽车依靠传统动力传输系统,通过传动轴将动力从发动机传递到车轮。
而纯电动汽车则使用轮边电机作为动力来源,不再依赖传统的传动系统。
将电机直接安装在车轮内部,可实现高效的动力传输,提高能源利用率。
2. 混合动力汽车另一种应用是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是结合了内燃机和电动机两种动力来源的车辆。
轮边电机在混合动力汽车中起到辅助内燃机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回收制动能量来充电,并在需要加速时提供额外的动力输出。
这种设计可以减少燃料消耗,降低尾气排放。
3. 四驱系统轮边电机还可以用于实现四驱系统。
传统的四驱系统需要通过传动轴或传输装置将动力传递到各个车轮,造成能量的损耗和传输延迟。
而采用轮边电机的四驱系统可以直接将动力传输到每个车轮,提高四驱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这种设计可以增加车辆的稳定性、操控性和通过性。
二、轮边电机的优势1. 节能环保轮边电机使汽车动力传输更加高效,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
与传统的传动装置相比,轮边电机的能量转换效率更高,提高了电能利用率,同时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这有助于降低汽车的碳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空间利用率高由于轮边电机将电机安装在车轮内部,不需要额外的传动装置,可以有效利用车辆内部空间。
这样设计不仅可以减小车辆整体尺寸,增加乘客和货物的空间,还能够提供更多的设计空间,创造更好的驾乘体验。
3. 提升车辆性能采用轮边电机可以改善车辆的性能表现。
由于电机直接驱动车轮,可以提供更高的扭矩和更平滑的加速响应。
同时,由于各个车轮都有独立的电机驱动,轮边电机可以实现更精准的转向控制和动力分配,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轮毂电机工作原理
轮毂电机是一种集成在车辆轮毂内的电机,它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重
要组成部分。
轮毂电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行驶。
本文将详细介绍轮毂电机的工作原理。
首先,轮毂电机是由电机部分和轮毂部分组成的。
电机部分包括定子和转子,
定子是固定不动的部分,转子则是旋转的部分。
轮毂部分则是整合在车轮内的部件,能够直接驱动车辆前进或后退。
当电能输入到轮毂电机时,电机部分的定子会产生一个旋转磁场,这个磁场会
作用在轮毂部分的转子上,使其产生旋转。
通过这种方式,电能就被转化为了机械能,从而驱动车辆行驶。
这就是轮毂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此外,轮毂电机还可以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来控制车辆的速度和方向。
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可以控制电机输出的功率,从而控制车辆的加速和减速。
而改变电流的方向,则可以改变电机的旋转方向,从而实现车辆的前进和后退。
在实际应用中,轮毂电机还需要与车辆的控制系统紧密配合,以实现精准的控制。
控制系统会根据驾驶员的操作和车辆的状态,来调节轮毂电机的工作状态,以实现平稳的行驶和高效的能量利用。
总的来说,轮毂电机通过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行驶。
其工作原理是
通过电磁感应产生旋转磁场,从而驱动车轮旋转。
通过控制电流大小和方向,可以实现对车辆速度和方向的精准控制。
与车辆的控制系统配合,可以实现高效、平稳的驾驶体验。
以上就是轮毂电机的工作原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对轮毂电机还
有其他疑问,欢迎继续咨询。
轮边电机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轮边电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直流电机,也被称为无刷直流电机(BLDC)或电子换向电机。
其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和电子换向技术。
工作原理:
轮边电机由定子和转子组成。
定子上布置有若干个线圈,通过电流激励产生磁场。
转子上则安装有永磁体,产生旋转磁场。
在工作时,通过电子换向技术,控制定子线圈的电流,使得定子磁场与转子磁场交互作用,从而产生转矩,推动转子旋转。
应用:
轮边电机由于其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可靠性等特点,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
1. 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辆,轮边电机作为驱动电机,用于提供动力和驱动车辆。
2. 工业自动化,轮边电机可用于驱动机械臂、自动化设备和传送带等。
3. 家用电器,轮边电机可用于洗衣机、冰箱、空调等家电中的压缩机、风扇和水泵等。
4. 无人机和机器人,轮边电机被广泛应用于飞行器和机器人的驱动系统,提供动力和控制。
5. 医疗设备,轮边电机可用于医疗器械中的输液泵、手术器械和床位调节器等。
6. 电动工具,轮边电机可用于电动钻、电动锤、割草机等电动工具中,提供高效的驱动力。
总的来说,轮边电机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其工作原理和高性能特点使其成为现代电动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动车轮毂电机及其电传动系统简析雷王宏永济电机厂内容摘要:介绍了美国德莱赛公司170D电动车(电动轮卡车)的电传动系统,并对其轮毂电机、谐波同步发电机这两个大部件的结构特点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电动车轮毂电机发电机 EV一、前言目前,在我国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因其特殊的作业形式,煤的运输周转是使用大吨位运煤装卸卡车,这些卡车为进口美国德莱赛公司的电动车(型号有170D等几种),载重量达150吨,时速最高可达30公里/小时,这在我国目前还是独一无二。
电动轮卡车外形像一辆大翻斗汽车,其牵引传动控制系统与一般内燃机车的有很大相似之处,但又有特殊性,特别是其特有的电动轮胎别具特色,笔者在此结合对776电动轮大修中遇到的部分零部件实物,并结合对搜集的一些零散外文资料的阅读和规整,对它们作以简要系统的介绍,以供同行共同探讨。
二、传动控制系统1.系统分析整个车的动力来源为燃油发动机,主要有美国的卡特发动机、康明斯发动机等几种型号。
我们以170D车为例,其装配的传动控制系统均为美国GE公司的配套装置,有关发动机、发电机、电动轮,整流控制柜等的布置示意图如下:系统硬件布置示意图1----发动机 2----发电机 3----整流及控制柜4---- 电阻制动柜 5----电动轮 6----风机由示意图可见,发动机---同步发电机机组安装在司机室下方,维修时可整体由卡车前方出入,电动轮分别安装在翻斗下方左右两侧,司机室的后面是电气控制柜。
实际上,在翻斗下方的中部还安装有液压系统,液压泵在中间,其两侧为油箱,液压系统主要是控制翻斗箱的起落,在此不予赘述。
卡车制停时,司机可通过脚踏板控制刹车盘,其安装在电动轮换向器端(结构示意图见后),同时也可借助电阻制动协助卡车制停。
卡车的快慢是司机通过脚踏板控制发动机油门,调节发动机转速,进而调节发电机电压,最终调节电动轮转速(原理见后),进而间接控制车速。
2.传动系统原理图原理示意图如下:其中:ALF------------同步发电机 RD--------不控整流桥AFSE----------可控整流桥 MFSE-----可控整流桥M1、M2------电动轮电机 BM---------风机电机RG1、RG2---制动电阻 REV--------方向开关由上图可知,两个直流电动机为串联联接,这与进口8K车牵引电机、上海地铁1号线地铁207KW牵引电机的使用有些相似之处,属于西欧80年代末期的先进技术。
轮毂电机工作原理
轮毂电机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主要由电动机、减速器、轮毂和轮胎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电源供电:轮毂电机通过电源供电,将直流电能输入到电动机。
2. 电动机转动:电动机接收电能后,通过通电产生的磁场作用,将电能转换为旋转力。
电动机内部的定子和转子之间的磁场相互作用,使得电动机开始旋转。
3. 减速器装置:为了能够提供足够的扭矩和牵引力,轮毂电机通常配备了减速器装置。
减速器会减少电动机输出的转速,并增加扭矩,以适应车辆的行驶需求。
4. 动力传输到轮胎:电动机旋转后,通过减速器将动力传输到轮毂上,轮毂直接与轮胎相连。
受到电动机力的作用,轮毂开始旋转,从而驱动车辆前进。
轮毂电机具有结构紧凑、高效率、响应快等优点,因此在电动车辆和混动车辆中得到广泛应用。
轮毂电机知识点总结一、轮毂电机的概念及作用轮毂电机是一种与汽车车轮相连的电机,其主要作用是为了驱动汽车行驶。
传统的汽车发动机通过传统的机械传动装置(如离合器、变速箱等)将动力传输到车轮上,而轮毂电机则直接将动力传递给车轮,从而实现了汽车的行驶功能。
二、轮毂电机的组成结构1. 电机本体:轮毂电机的核心部件,主要负责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车轮转动。
2. 传感器:用于探测车轮转速、车速等状态信息,以便控制电机的转速和输出力。
3. 控制器:负责监控电机的工作状态,根据传感器反馈的信息调整电机的工作参数,以实现对车轮的精确控制。
4. 冷却系统:因电机工作会产生大量热能,需要通过冷却系统进行散热,以确保电机的正常工作。
三、轮毂电机的工作原理1. 电机本体通过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使车轮转动,从而推动汽车前进。
2. 控制器监控传感器反馈的车轮状态信息,根据实时情况调整电机的转速和输出力,以确保车轮稳定、高效地转动。
3. 冷却系统持续散热,确保电机在高速运转时能够维持正常温度,避免因过热而影响电机的工作性能。
四、轮毂电机的优点1. 节能环保:相比传统的内燃机驱动方式,轮毂电机无需燃料燃烧,降低了车辆尾气排放,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 空间利用率高:轮毂电机直接安装在车轮上,无需传统的传动装置,节省了车辆空间,车身结构更加灵活。
3. 精准控制:轮毂电机可以根据实时反馈的车轮状态信息调整电机的工作参数,实现对车轮的精确控制,提高了行驶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4. 高效性能:轮毂电机不需要传统的传动装置,避免了传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提高了动力传输的效率。
五、轮毂电机的发展趋势1. 功率密度的提高:随着电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轮毂电机的功率密度将逐渐增加,能够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输出,满足不同车辆的需求。
2. 体积与重量的减小:轮毂电机的体积和重量将会不断减小,使其更加适合安装在不同类型的车辆上。
3. 高效节能:未来的轮毂电机将更加注重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性能,减少能量损耗,提高整车的能效。
电动车轮毂电机的原理与结构电动车轮毂电机是一种集电动机和传动装置于一体的电动车动力装置。
其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是为了实现电动车的动力输出和传动效率的最优化。
我们来介绍一下电动车轮毂电机的工作原理。
电动车轮毂电机采用电力驱动方式,通过电池组供电,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车轮的转动。
在传统的燃油车中,发动机通过离合器、变速器和传动轴将动力传递到车轮上,而电动车轮毂电机将传统的传动结构集成到车轮内部,使得动力输出更加直接和高效。
电动车轮毂电机的结构主要由电机部分和减速器部分组成。
电机部分是电动车轮毂电机的核心,它负责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电机部分通常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定子固定在车轮毂上,而转子则与车轮相连。
电机通过电流产生转矩,驱动车轮的转动。
减速器部分则起到了传动和减速的作用。
由于电机的转速一般较高,为了适应车辆的行驶需求,需要通过减速器将电机的高速旋转转换为车轮的低速旋转。
减速器通常由齿轮组成,通过不同大小的齿轮组合来实现减速的效果。
减速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传动效率和扭矩输出等因素,以保证电动车的动力输出和行驶性能。
总的来说,电动车轮毂电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车轮的转动。
其结构包括电机部分和减速器部分,电机负责将电能转化为转矩,而减速器则起到传动和减速的作用。
电动车轮毂电机的设计旨在实现高效的动力输出和传动效率,为电动车提供可靠的动力支持。
电动车轮毂电机的出现,为电动车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推动力。
相比传统的燃油车,电动车轮毂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响应速度快等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城市交通的需求。
此外,电动车轮毂电机的集成设计,也降低了传动系统的复杂度和能量损失,提高了电动车的能量利用效率。
然而,电动车轮毂电机也存在一些挑战和技术难题。
首先是散热问题,由于电动车轮毂电机的功率较大,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有效地散热以保证电机的正常工作。
其次是结构设计的复杂性,电动车轮毂电机需要满足一定的强度和刚度要求,同时又要兼顾重量和体积的限制,这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轮毂电机在电动车应用概述1 轮毂电机系统的概念与应用领域轮毂电机系统是本文提出的概念。
通常,人们称其为轮毂电机,也有的研究者称其为轮式电机、车轮电机或者电动轮,英文名称以"in-wheel motor"居多,也有称"wheel motor"和"wheel direct drive motors"的。
实际上,以上称谓严格来说都是不准确的。
"轮毂电机、轮式电机和车轮电机"都侧重于电机,而"电动轮"侧重于车轮。
若从系统观点出发,我们所指确切应为驱动电机和车轮紧密集成而形成的一体化的多功能系统,即为"integrated motor and wheel system"。
为了方便起见,本文对已经被工程界广泛应用的"轮毂电机"和"in-wheel motor"稍作修改,以"轮毂电机系统"和"in-wheel motor system"作为中英文称谓。
轮毂电机系统在各种交通工具中都有应用。
不同的应用场合对轮毂电机的结构型式和技术性能等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相应的产生了各种轮毂电机系统及其特色技术。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汽车用轮毂电机系统。
2 轮毂电机系统的发展历史轮毂电机系统的诞生可以一直追溯到电动汽车诞生的初期,而轮毂电机在电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主要集中在近几年的概念车上。
最早见诸于文献的有关轮毂电机及其应用来自于著名汽车公司保时捷的创始人保时捷(F. Porsche)。
1900年,保时捷研制了两个前轮装备轮毂电机的前轮驱动双座电动汽车,并在电动汽车比赛中取得了最好的成绩。
图2所示为保时捷研制的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保时捷在1902年就研制出了采用发动机和轮毂电机的混合动力汽车,取得山地汽车拉力赛的好成绩。
1910年,保时捷研制了军用陆地列车,最前面的机车装备发动机和发电机,后面的10辆列车利用轮毂电机驱动(图3)。
可以说,保时捷是基于轮毂电机的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之父。
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罗伯特发明了电动汽车轮毂,并申请了专利。
1968年这种轮毂被通用电器公司应用在大型矿用自卸车上。
采用轮毂电机的电动汽车具有一个明显的优点,就是可以采用采用扁平的车架结构,因此在需要频繁上下车的城市公共交通客车上大量应用。
图所示为许多汽车公司研制的低车架和低地板公交车上应用的轮毂电机结构。
轮毂电机系统驱动作为电动汽车的一种重要驱动形式,得到了各大汽车厂商和组织的重视。
自90年代起,日本就推出了一系列轮毂电机系统驱动的电动汽车,如TEPCO的IZA,NIES的Eco,Luciole等等,最近又有三菱的Colt、Lancer Evolut MIEV,本田的FCX concept等新车型。
通用自2002年开始推出的概念车AUTOnomy(自主魔力)、Squel采用的都是轮毂电机系统驱动。
与此同时,各大厂商加大了对轮毂电机系统的研发力度,高性能的新型轮毂电机系统不断涌现,轮毂电机的门类不断丰富,性能不断提高,著名的轮毂电机厂商有加拿大的TM4、美国的Wavecrest等。
3 轮毂电机的结构型式、电机应用类型及特点分析3.1 轮毂电机的结构形式轮毂电机动力系统通常由电动机、减速机构、制动器与散热系统等组成。
轮毂电机动力系统根据电机的转子型式主要分成两种结构型式:内转子型和外转子型。
图4所示为两种型式轮毂电机的结构简图。
通常,外转子型采用低速外传子电机,电机的最高转速在1000-1500r/min左右,无任何减速装置,电机的外传子与车轮的轮辋固定或者集成在一起,车轮的转速与电机相同。
内转子型则采用高速内转子电机,同时装备固定传动比的减速器。
为了获得较高的功率密度,电机的转速通常高达10000r/min。
减速结构通常采用传动比在10:1左右的行星齿轮减速装置,车轮的转速在在1000r/min左右。
高速内转子的轮毂电机具有较高的比功率,质量轻,体积小,效率高,噪声小,成本低;缺点是必须采用减速装置,使效率降低,非簧载质量增大,电机的最高转速受线圈损耗、摩擦损耗以及变速机构的承受能力等因素的限制。
低速外转子电机结构简单、轴向尺寸小,比功率高,能在很宽的速度范围内控制转矩,且响应速度快,外转子直接和车轮相连,没有减速机构,因此效率高;缺点是如要获得较大的转矩,必须增大发动机体积和质量,因而成本高,加速时效率低,噪声大。
图所示为两种结构形式的轮毂电机。
这两种结构在目前的电动车中都有应用,但是随着紧凑的行星齿轮变速机构的出现,高速内转子式驱动系统在功率密度方面比低速外转子式更具竞争力。
轮毂电机动力系统由于电机电制动容量较小,不能满足整车制动效能的要求,通常需要附加机械制动系统。
轮毂电机系统中的制动器可以根据结构采用鼓式或者盘式制动器。
由于电动机电制动容量的存在,往往可以使制动器的设计容量可以适当减小。
大多数的轮毂电机系统采用风冷方式进行冷却,也有采用水冷和油冷的方式对电机、制动器等的发热部件进行散热降温,但结构比较复杂。
3.2 电机应用类型与特点分析轮毂电机系统的驱动电机按照电机磁场的类型分为径向磁场和轴向磁场两种类型。
对比如下:(1)轴向磁通电机的结构更利于热量散发,并且它的定子可以不需要铁心;(2)径向磁通电机定转子之间受力比较均衡,磁路由硅钢片叠压得到,技术更简单成熟。
轮毂电机的电机类型分为永磁、感应、开关磁阻式。
其特点如下:(1)感应(异步)电机结构简单、坚固耐用、成本低廉、运行可靠,转矩脉动小,噪声低,不需要位置传感器,转速极限高;缺点是驱动电路复杂,成本高,相对永磁电机而言,异步电机效率和功率密度偏低;(2)无刷永磁同步电机可采用圆柱形径向磁场结构或盘式轴向磁场结构,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和效率以及宽广的调速范围,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已在国内外多种电动车辆中获得应用;(3)开关磁阻式电机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转速/转矩特性好等特点,适用于电动汽车驱动;缺点是设计和控制非常困难和精细,运行噪声大。
4 国内外典型轮毂电机驱动系统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环境信息学部清水浩教授领导的电动汽车研究小组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一直以基于轮毂电机的全轮驱动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至今已试制了五种不同型式的样车。
其中,1991年与东京电力公司共同开发的电动汽车IZA,采用Ni-Cd电池为动力源,采用四个额定功率为6.8kw,峰值功率达到25kw的外转子式永磁同步轮毂电机驱动,最高时速可达176km/h。
1996年,该小组联合日本国家环境研究所研制了采用轮毂电机驱动的后轮驱动电动汽车ECO,轮毂电机驱动系统选用永磁直流无刷电动机,额定功率为6.8kw,峰值功率为20kw,并配速比为1:5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
轮毂电机采用机械制动与电机再生制动相结合的方式,机械制动力矩由鼓式制动器提供,制动力分配规律的基本原则是不损害制动效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回收制动能量,有效延长了续驶里程。
2001年,最新推出了以锂电池为动力源,采用8个大功率交流同步轮毂电机独立驱动的电动大轿车KAZ,最高时速达到311km/h。
KAZ的轮毂电机系统中采用高转速的高性能内转子型电动机,其峰值功率可达55kw,提高了KAZ的极限加速能力,使其0-100km/h加速时间仅8秒。
为了使电动机输出转速符合车轮的实际转速要求,KAZ的轮毂电机系统匹配了一个传动比为4.588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
KAZ的前后轮没有采用相同型式的制动器,而是前轮采用盘式制动器,后轮采用鼓式制动器。
图5为KAZ的前、后轮毂电机系统的结构图。
2003年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东京车展上推出的燃料电池概念车FINE-N也采用了轮毂电机驱动技术。
法国TM4公司设计制造的一体化轮毂电机结构如图6所示。
它采用外转子式永磁电动机,将电动机转子外壳直接与轮辋相固结,将电动机外壳作为车轮轮辋的组成部分,而且电动机转子与鼓式制动器的制动鼓集成在一起,实现电机转子、轮辋以及制动器三个回转运动物体的集成,大大减轻一体化轮毂电机系统质量,集成化程度相当高。
该一体化轮毂电机系统的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为18.5kw,峰值功率可达到80kw,峰值扭矩为670Nm,额定转速为950rpm,最高转速为1385rpm,而且额定工况下的平均效率可达到96.3%。
哈尔滨工业大学爱英斯电动汽车研究所研制开发的EV96-1型电动汽车也采用外转子型轮毂电机驱动系统,选用一种称为"多态电动机"的永磁式电动机,兼有同步电动机和异步电动机的双重特性,其额定功率为6.8kw,峰值功率为15kw,集成盘式制动器,风冷散热。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在2002年、2003年和2004年分别推出了采用轮毂电机驱动系统的四轮驱动燃料电池微型电动汽车动力平台"春晖一号"和"春晖二号",两者均采用四个低速永磁直流无刷轮毂电动机直接驱动,匹配相应的盘式制动器。
轮毂电机为外转子型轮毂电机,其外形结构主要考虑与双横臂悬架、轮辋及制动盘的连接方便。
为了提高轮毂电机的外形通用性,考虑在一定功率范围内的轮毂电机采用相同的外形结构。
该轮毂电机既可安装市售微型汽车制动盘,又能安装不同规格摩托车制动盘。
因此相同的底盘结构只需更换不同功率的轮毂电机,即可获得不同的整车动力性能。
轮毂电机额定功率0.8kW,峰值功率2.5kW;额定转矩25Nm,峰值转矩155Nm;额定转速300rpm,最高转速510rpm。
5 轮毂电机系统特点分析通常,电动汽车采用集中电机驱动的动力系统结构型式。
这种结构型式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沿用内燃机动力车的部分传动装置,布置在原发动机舱中,继承性好;(2)可以采用电机和减速机构,乃至控制器的集成结构型式,结构紧凑,便于处理电机冷却、振动隔振以及电磁干扰等问题;(3)整车总布置型式与内燃机接近,前舱热管理、隔声处理以及碰撞安全性与原车接近或者容易处理。
缺点是:(1)传动链长,传动效率低;(2)通常要求使用高转速大功率电机,对电机性能要求高。
分散电机驱动相对于集中电机驱动具有以下优点:(1)以电子差速控制技术实现转弯时内外车轮不同转速运动,而且精度更高;(2)取消机械差速装置有利于动力系统减轻质量,提高传动效率,降低传动噪声;(3)有利于整车总布置的优化和整车动力学性能的匹配优化;(4)降低对电机的性能指标要求,且具有冗余可靠性高的特点。
但是,分散电机驱动方式具有以下缺点:(1)为满足各轮运动协调,对多个电机的同步协调控制要求高;(2)电机的分散安装布置提出了结构布置、热管理、电磁兼容以及振动控制等多方面的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