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
- 格式:docx
- 大小:6.64 KB
- 文档页数:2
儿科常见计算公式儿科医生常常使用一些计算公式,以便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药物剂量和液体需求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科计算公式:1.儿童的体重估算:- 阿谷索公式(Agus Formula):- 新生儿:体重(kg)=(身长(cm)-100)+(出生孕周数/4)- 1岁以上儿童:体重(kg)=(身长(cm)-100)×0.5-身高法则:- 男性:3岁以下,身高(cm)=(父亲身高(cm)+母亲身高(cm))/ 2 - 6.5;3岁以上,身高(cm)= 父亲身高(cm)+母亲身高(cm)/2 + 2.5- 女性:3岁以下,身高(cm)=(父亲身高(cm)+母亲身高(cm))/ 2 + 6.5;3岁以上,身高(cm)= 父亲身高(cm)/ 2 + 母亲身高(cm)+2.52.药物剂量计算:- Young公式:- 药物剂量(mg)= 目标浓度(mg/L)× 身体表面积(m²)× 给药速度(小时)-目标浓度:希望达到的药物血液浓度- 身体表面积: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常用的计算公式是Du Bois公式和Mosteller公式)-给药速度:设定给药时间间隔- Clarks公式:- 药物剂量(mg)= 儿童年龄(年龄)× 成人剂量-成人剂量:以成人推荐剂量为基础3.液体需求计算:- Holliday-Segar公式:- 日常总消耗 = 100 mL/ kg/ d(前 10 kg)+ 50 mL/ kg/ d(第10-20 kg)+20 mL/ kg/ d(20 kg 以上)-分配到每小时需要的液体量以及电解质维持这些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计算合适的药物剂量和液体需求。
然而,这些公式只是一种参考方法,实际应用时还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判断。
因此,在使用这些公式时请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执医考试复习过程中,儿科学最让考生头痛的可能就是多如牛毛的体重、身高、头围等等这些计算公式,稍不注意,就很容易混淆。
为此,新阳光教育特地将这些计算公式搜集整理成本篇文章,帮助大家更好、更清晰的对比记忆!1、小儿体重的计算1~6个月: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77~12个月:体重=6+月龄*0.252~12岁:体重=年龄*2+8注:出生体重平均为3kg,生后3~4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
一岁时约为3倍,2岁时约为4倍。
2、小儿身高的计算出生时约为50cm,半岁时约为65cm,一岁时75cm,2岁时87cm。
2~12岁身高=年龄*7+70(或75)。
注:身高低于正常的百分之三十即为异常。
3、头围:出生时约为33~34,一岁以内增长最快。
1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时50cm。
15岁接近成人54~58cm。
注: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
4、胸围:出生时平均32cm;一岁时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约46cm。
5、牙齿:乳牙计算公式:月龄—4(或6)注: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出牙延迟。
6、囟门:出生时为1.5~2.0cm,1~1.5岁(12~18个月)应闭合。
7、血压:2岁以后收缩公式收缩压=年龄*2+80mmHg(年龄*0.27+10.67kpa)舒张压=收缩压*2/3注:新生儿收缩压平均为60~70mmHg,1岁以内70~80mmHg,测血压时,袖带宽度约为上臂长度的三分之二为宜。
8、全脂奶粉按重量配置时,其比例1﹕8;按容积1﹕4。
小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8%的糖牛乳100~110ml。
例如:小儿,3个月,5kg,每日需要8%的糖牛乳的量为多少?即 5*(100~110)=500~5509、小儿药物的剂量计算①按体重: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②按体表面积: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0.035+0.1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30)*0.02+1.05③按成人剂量折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50《预防医学》新大纲解读在2013年新大纲变化之后,预防医学作为一个单独学科,与人文综合和基础科目并列组成了基础综合部分的考查内容。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颅内压计算公式计算儿科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是评估儿童神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颅内压的改变与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
本文将介绍儿科学领域中常用的颅内压计算公式,供医护人员参考与应用。
一、颅内压计算公式1. Monro-Kellie假说Monro-Kellie假说是指颅内容积稳定的“不容性”原理。
颅内压(ICP)由三个主要参数决定:脑组织体积(Vt)、脑脊液体积(Vcsf)和颅内血液总体积(Vb)。
根据Monro-Kellie假说,颅内压(ICP)的计算公式如下:ICP = Vt + Vcsf + Vb2. Monroe-Kelly公式Monroe-Kelly公式是Monro-Kellie假说的具体化表达,它是定义了静脉血容积和颅内血管收缩程度对颅内压的影响。
Monroe-Kelly公式的计算公式如下:ICP = (CPP/CVR) + (CBF * CVR)其中,CPP为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VR为脑血管阻力(cerebral vascular resistance)以及CBF为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二、儿科颅内压计算公式1. The Spiegelberg FormulaThe Spiegelberg Formula是一种常用于儿童的颅内压计算公式。
该公式基于患儿头围(HC)、年龄(Age)和体重(Weight),计算公式如下:ICP = (0.031 * HC) + (0.014 * Age) + (0.014 * Weight) + 4.84其中,头围(HC)的单位为厘米(cm),年龄(Age)的单位为年(岁),体重(Weight)的单位为千克(kg)。
2. The Topuz FormulaThe Topuz Formula是另一种用于儿童的颅内压计算公式,该公式基于患儿眶上行径(PPD)和角膜直径(CD),计算公式如下:ICP = (0.034 * PPD) + (0.070 * CD) - 3.72其中,眶上行径(PPD)的单位为毫米(mm),角膜直径(CD)的单位为毫米(mm)。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肺活量计算公式肺活量(Vital Capacity,简称VC),是指人体在一次最大吸气后,再一次最大呼气所排出的气体量。
肺活量是儿科医学中重要的生理指标之一,可以用于评估儿童肺功能的发育情况,以及判断儿童是否存在呼吸系统疾病。
以下是一些儿科学计算公式以及肺活量计算公式的介绍。
一、计算肺活量的公式1. 斯皮罗什肺活量计算公式斯皮罗什肺活量计算公式是根据个体身高、体重和性别来计算肺活量的一种方法。
该公式适用于6岁至20岁儿童和青少年。
男性:VC = 0.029 ×身高(cm) - 0.018 ×体重(kg) - 1.19女性:VC = 0.017 ×身高(cm) - 0.025 ×体重(kg) - 1.652. 波尔格肺活量计算公式波尔格肺活量计算公式适用于7岁以上的儿童和成年人。
它是根据个体身高和年龄来计算肺活量的。
男性:VC = 0.052 ×身高(cm) - 3.64 ×年龄(岁) - 10.34女性:VC = 0.041 ×身高(cm) - 2.42 ×年龄(岁) - 9.363. 国际儿童肺功能组织推荐公式这是一种根据6岁以上儿童身高和年龄来计算肺活量的公式。
VC = 0.0491 ×(身高 - 年龄 × 0.0157) - (体重 × 1.25) - 0.609 ×0.636二、计算其他重要指标的公式1. 肺活量百分比(Percent Predicted)肺活量百分比是根据个体实际肺活量与预测肺活量之间的差异来评估肺功能的百分比指标。
肺活量百分比 = 实际肺活量 / 预测肺活量 × 100%2. 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简称PEF)呼气峰流速是指在最大呼气过程中的气流速度,它是评估儿童呼吸道通畅性和呼吸功能状态的关键指标之一。
1、小儿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勃勃,发育迅速。
2、【计算公式】(1)≤6个月体重(kg)=3+0.7*月龄(2)7~12个月体重(kg)=7+0.5*(月龄-6)(3)1岁以上体重(kg)=8+2*年龄。
【身高公式】(2-12岁)身高(cm)=70+7*年龄3、婴儿喂养方法分为母乳喂养(一般在10-12个月时断乳为宜),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
混合喂养分为补授法和代授法。
4、胎黄的变证胎黄动风,胎黄虚脱。
5、感冒的病机关键:卫表失和、肺气失宣。
6、痰热咳嗽的治法为清肺化痰止咳,方选清金化痰汤加减。
7、病毒性心肌炎以淤血、痰浊为主要病理产物。
8、泄泻之因,以湿为主;泄泻病位,以脾为要。
9、痄腮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为基本治则。
10、手足口病邪犯肺脾型多选用甘露消毒丹治疗,湿热蒸盛型多选清瘟败毒饮治疗。
1、稚阴稚阳:指小儿在物质基础与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需要不断的生长发育,充实完善。
2、生长发育:“生长”一般表示形体的增长,主要反映为量的变化;“发育”表示各种功能的进步,主要发映为质的变化。
3、“疳”含义:疳者甘也,小儿恣食肥甘,病因;疳者干也,气液干涸,病机;形体羸瘦,症状。
4、麻疹粘膜斑:指口腔黏膜近臼齿处出现约1毫米大小的灰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
1、感冒夹痰小儿肺脏娇嫩,感邪之后失于宣肃气机不利,津液不得敷布而内生痰液,痰壅气道则咳嗽加剧喉间痰鸣。
感冒夹滞小儿脾常不足,感邪之后脾运失司,稍有饮食不节致乳食停滞阻滞中焦,则脘腹胀满不思乳食或伴呕吐泄泻。
感冒夹惊小儿神气怯弱,心常有余肝常有余,感邪之后热扰肝经,易致心神不安烦躁不宁,睡卧不实容易惊惕,甚则热盛动风而致惊厥。
2、湿热泄泻治法方药湿热泻以泻下急迫量多次频,黄褐秽臭,或夹少许黏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特征;清肠解毒利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
风寒泻以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伴风寒表证为特征;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
儿科常用计算公式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儿科常用计算公式
、
1.小儿体重计算公式
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7~12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6×=(月龄-6)×;3~5个月时体重为出生体重的2倍(6kg),1岁时为3倍(9kg);2岁时为4倍(12kg);2~12岁体重计算公式:体重=年龄×2kg+8kg.
2.小儿身高计算公式
足月胎儿出生时平均身高50cm;6个月以内小儿身高=出生身高+月龄×;7~12个月小儿身高=出生身高+月龄×岁时小儿身高75cm;2岁小儿身高85cm.
3.小儿药物计算方式
按体重计算,按年龄计算,按体表面积计算。
按年龄计算:给药剂量=年龄×g或mg/岁计算。
按体重计算法:每次或日给药剂量=体重(kg)×mg(g)/kg.
按体表面积计算法:<30kg小儿的体表面积(m2)=体重(kg)×+,>30kg小儿的体表面积(m2)=(体重kg-30)×+.。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糖病风险评估公式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糖尿病风险评估公式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不仅在成年人中高发,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对于儿童,特别是具有潜在糖尿病风险的人群,进行风险评估十分必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经典的儿科糖尿病风险评估公式,帮助儿科医生更准确地评估儿童患糖尿病的风险。
一、BMI百分位法(Body Mass Index Percentile)BMI百分位法是一种简单快捷的糖尿病风险评估方法,通过评估儿童的身体质量指数(BMI)与年龄和性别相结合来判断患糖尿病的风险。
公式:BMI百分位=(个体BMI值/年同龄、同性别的BMI中位值)×100%根据儿童的BMI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BMI中位值进行比较,得到一个百分位数。
对于12岁及以上的儿童,90%以上的BMI百分位被视为糖尿病风险较高的标志。
二、OGTT法(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法是一种通过血液中葡萄糖浓度的测定,来评估儿童糖尿病风险的方法。
OGTT法被广泛用于大部分儿童的糖尿病筛查。
公式:OGTT法的糖尿病风险评估主要有两种方法:1. 诊断法:对于已经有疑似糖尿病病例的儿童,通过测定空腹血糖和特定时间点的血糖值,来判断是否患有糖尿病。
2. 查全法:对于高风险群体,通过给予75克葡萄糖水溶液的口服负荷,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血糖值,以评估患糖尿病的风险。
三、HOMA-IR法(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法是一种通过测量胰岛素水平和空腹血糖浓度的方法,来评估儿童糖尿病风险的方法。
HOMA-IR法主要用于评估儿童的胰岛素抵抗程度,进而判断糖尿病的风险。
公式:HOMA-IR=(空腹血糖浓度(mmol/L)×胰岛素浓度(mU/L))/ 22.5根据HOMA-IR值的大小,可判断出胰岛素抵抗的情况。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腹围测量公式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腹围测量公式腹围是儿科医生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用来评估儿童的生长情况以及检测某些疾病。
下面将为您介绍几种常用的儿科腹围测量公式。
1. 单独年龄和性别的腹围百分位数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性别,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儿童的腹围百分位数:(腹围数值 - 平均腹围数值)/ 标准差 = 腹围百分位数这个公式主要适用于单独计算特定年龄和性别下的儿童腹围百分位数。
2. 已确定年龄和性别的腹围百分位数当已知儿童的年龄和性别时,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腹围百分位数:(腹围数值 - 年龄和性别对应的平均腹围数值)/ 年龄和性别对应的标准差 = 腹围百分位数这个公式适用于已知儿童年龄和性别时计算腹围百分位数的情况。
3. 国际儿科学会(IAP)推荐腹围百分位数公式根据国际儿科学会(IAP)的推荐,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儿童的腹围百分位数:(腹围数值 - 年龄和性别对应的平均腹围数值)/ 年龄和性别对应的标准偏差 = 腹围百分位数这个公式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的腹围测量公式,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请注意,以上公式仅供参考,实际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
腹围测量的重要性腹围是评估儿童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
通过腹围测量,医生可以判断儿童是否存在肥胖、营养不良、肠道问题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干预措施。
此外,腹围的增大也与内脏脂肪的积累有关,这是一种脂肪堆积在腹部周围器官的情况,可能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因此,通过定期腹围测量,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这些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结论腹围测量是儿科医生评估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选择适当的腹围测量公式,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儿童的营养状况和可能的健康风险。
同时,家长和医生应密切关注儿童的腹围变化,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儿科计算公式儿科计算公式是医生在儿科临床工作中常用的一种工具,用于根据儿童的身高、体重、年龄等参数来计算各种指标,以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用的儿科计算公式。
1. 体重的计算公式体重是儿童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儿童的体重:男孩体重(kg)=(身高(cm)- 80)× 0.7女孩体重(kg)=(身高(cm)- 70)× 0.6这个公式适用于3岁以上的儿童,根据儿童的性别和身高,可以快速计算出其体重。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个体差异和生长曲线进行综合评估。
2. 身高的计算公式身高是评估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根据儿童年龄和性别,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儿童的身高:男孩身高(cm)=(年龄(岁)× 6)+ 77女孩身高(cm)=(年龄(岁)× 5)+ 77这个公式适用于2岁以上的儿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性别,可以快速计算出其身高。
同样地,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个体差异和生长曲线进行综合评估。
3. 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体表面积是评估药物剂量和液体输注速率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儿童的体表面积:体表面积(㎡)=0.0061 × 身高(cm)+ 0.0128 × 体重(kg)- 0.1529这个公式适用于1个月以上的儿童,根据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可以快速计算出其体表面积。
体表面积的准确计算对于儿童药物的合理用药和液体输注的安全非常重要。
4. 身体质量指数(BMI)的计算公式身体质量指数是评估儿童体重是否正常的常用指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儿童的BMI:BMI = 体重(kg)/(身高(m)× 身高(m))根据儿童的BMI值,可以判断其体重是否偏低、正常、超重或肥胖。
BMI值的正常范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需要结合年龄和性别的生长曲线来进行评估。
儿科计算公式是医生在儿科临床工作中的重要工具,通过这些公式可以快速计算出儿童的体重、身高、体表面积和BMI等指标,帮助医生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
儿科常用计算公式
、
1.小儿体重计算公式
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kg;7~12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6×0.7kg=(月龄-6)×0.4kg;3~5个月时体重为出生体重的2倍(6kg),1岁时为3倍(9kg);2岁时为4倍(12kg);2~12岁体重计算公式:体重=年龄×2kg+8kg.
2.小儿身高计算公式
足月胎儿出生时平均身高50cm;6个月以内小儿身高=出生身高+月龄×2.5cm;7~12个月小儿身高=出生身高+月龄×1.5cm.1岁时小儿身高75cm;2岁小儿身高85cm.
3.小儿药物计算方式
按体重计算,按年龄计算,按体表面积计算。
按年龄计算:给药剂量=年龄×g或mg/岁计算。
按体重计算法:每次或日给药剂量=体重(kg)×mg(g)/kg.
按体表面积计算法:<30kg小儿的体表面积(m2)=体重(kg)×0.35+0.1,>30kg 小儿的体表面积(m2)=(体重kg-30)×0.02+1.05.。
儿科计算公式儿科计算公式在儿科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医生们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身高、体重等信息,运用不同的公式计算儿童的生理指标,以便更好地判断儿童的身体状况。
身高体重百分位数计算公式是儿科医生常用的公式之一。
根据年龄、身高、体重等信息,可以计算出儿童身高体重的百分位数,以便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其中,身高百分位数计算公式为(身高-平均身高)/标准差,体重百分位数计算公式为(体重-平均体重)/标准差。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判断儿童的身高体重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生长迟缓等问题。
除此之外,儿科医生还会使用体表面积计算公式。
体表面积是一个重要的生理指标,可以用来计算药物剂量、评估热量消耗等。
常用的体表面积计算公式有Du Bois公式、Mosteller公式等。
其中,Du Bois公式为BSA=0.007184×身高的0.725×体重的0.425,Mosteller公式为BSA=√(身高×体重/3600)。
根据儿童的身高、体重等信息,可以计算出体表面积,以便更好地进行临床判断和治疗。
儿科医生还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身高、体重等信息,计算出其他生理指标,如血压、心率等。
常用的计算公式有Schwartz方程、Cockcroft-Gault方程等。
这些公式是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情况设计的,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儿童的身体状况。
儿科计算公式在儿科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儿童的身体状况,进行更精确的诊断和治疗。
医生们需要熟练掌握这些公式,以便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同时,在使用这些公式时,也需要注意儿童的生理特点和身体状况,避免出现误诊或误治的情况。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胸围测量公式身体测量是儿科学中重要的一环,而测量胸围是其中的一项关键指标。
准确测量儿童的胸围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其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儿科学计算公式,特别关注胸围测量公式,以帮助医生和护士们准确测量儿童的胸围。
1. 胸围测量的基础知识儿童的胸围是指儿童胸部周围的最大围长。
为了准确测量胸围,需要掌握以下基础知识:- 测量工具:软尺或卷尺;- 测量位置:在胸部最突出的部位,通常是胸骨下缘第四肋间隙;- 测量方法:尽量保持儿童站立,抬起双臂,吸气并保持正常呼吸,将测量工具水平地紧贴在胸部最突出的部位,缓慢地绕过胸部一周,读取胸围的数值。
2. 年龄和性别对胸围的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与年龄和性别有关,因此,胸围的正常数值也会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胸围标准范围(单位:厘米):- 新生儿(0-1个月):男婴39-43,女婴38-42;- 婴儿(1-12个月):男婴43-50,女婴42-49;- 幼儿(1-3岁):男幼儿52-56,女幼儿51-55;- 学龄前儿童(3-6岁):男童56-60,女童55-59;- 学龄期儿童(6-12岁):男童64-72,女童63-71;- 青少年(12-18岁):男青少年77-86,女青少年76-84。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数值仅为参考范围,具体胸围的正常范围还需根据个体情况来确定。
3. 体重和身高对胸围的预测体重和身高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也与胸围有密切关系。
根据体重和身高可以通过一些公式来预测胸围的数值。
以下是常用的预测公式:- 标准预测公式:C = k × H,其中C代表胸围,k为常数,可根据不同年龄和性别选用合适的数值。
H代表身高,单位为厘米;- 美国公式:C = k1 × W + k2 × H,其中C代表胸围,k1和k2为常数,根据不同年龄和性别选取合适的数值。
W代表体重,单位为千克。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体表面积计算公式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体表面积是评估患儿身体大小和代谢需求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在儿科领域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中的体表面积计算公式,并对其应用进行简要讨论。
一、DuBois公式DuBois公式是最早被广泛使用的儿科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之一:DuBois公式(适用于2-17岁儿童):BSA(体表面积,单位:m²)= 0.20247 × Wt^0.425 × Ht^0.725其中,Wt表示体重(单位:kg),Ht表示身高(单位:cm)。
二、Boyd公式Boyd公式是针对新生儿和早产儿提出的体表面积计算公式:Boyd公式(适用于新生儿和早产儿):BSA(体表面积,单位:m²)= 0.1 × Wt^0.667 × Ht^0.333其中,Wt表示体重(单位:kg),Ht表示身长(单位:cm)。
三、Mosteller公式Mosteller公式是一种简化的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Mosteller公式(适用于各年龄段):BSA(体表面积,单位:m²)= √[(Wt × Ht)/ 3600]其中,Wt表示体重(单位:kg),Ht表示身高或身长(单位:cm)。
四、计算示例与应用下面以Mosteller公式为例,展示体表面积计算的具体步骤:假设一名6岁男孩的体重为25kg,身高为120cm,根据Mosteller公式计算其体表面积:BSA = √[(25 × 120) / 3600] ≈ 0.866 m²通过体表面积的计算,医生和临床医师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和调整儿童的药物剂量、液体补充和热量供给等治疗方案。
尤其是在重症监护和手术麻醉中,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和实用。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仅是一个评估指标,在具体使用时还需结合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肾小球滤过率计算公式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肾小球滤过率计算公式在儿科领域中,肾小球滤过率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计算肾小球滤过率,可以了解儿童的肾功能是否正常,以及肾脏是否能有效排除废物和毒素。
本篇文章将为您介绍一些常用的儿科肾小球滤过率计算公式。
1. 斯瓦鲁普公式(Schwartz Formula)这是一种根据儿童身高和血清肌酐水平计算肾小球滤过率的公式。
斯瓦鲁普公式适用于儿童年龄在1岁以上的患者,计算公式如下:肾小球滤过率(ml/min/1.73 m²)= 0.413 ×身高(cm)/ 血清肌酐(mg/dl)2. 宝岛公式(Bedside Schwartz Formula)宝岛公式是对斯瓦鲁普公式的修正和改进。
该公式适用于儿童年龄在1岁以上的患者,并考虑到了肌酐的成熟度和儿童的生长情况。
计算公式如下:肾小球滤过率(ml/min/1.73 m²)= 0.413 ×身高(cm)/ 血清肌酐(mg/dl)×肌酐修正系数其中,肌酐修正系数的计算需要依据年龄和性别来确定。
3. CKiD公式CKiD(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Children)公式适用于评估慢性肾脏疾病患儿的肾小球滤过率。
它是一个多因子回归方程,考虑了年龄、肌酐、尿液中白蛋白和身高的影响。
计算公式如下:肾小球滤过率(ml/min/1.73 m²)= 39.1 ×身高(m)×(肌酐/0.42)^(-1.6) ×(白蛋白/0.036)^(0.5) ×(0.5/年龄)^(-0.078)其中,肌酐单位为mg/dl,尿液中白蛋白单位为g/g肌酐,年龄单位为月。
4. Léger公式Léger公式适用于年龄范围在18个月至21岁的儿童,准确性较高。
计算公式如下:肾小球滤过率(ml/min/1.73 m²)= 0.625 ×身高(cm)- 15 ×血清肌酐(mg/dl)/ 血清肌酐(mg/dl)+ 55. Counahan-Barratt公式Counahan-Barratt公式适用于年龄范围在1个月至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同时考虑了年龄、血清肌酐和身高的影响。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骨龄计算公式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骨龄计算公式计算儿童骨龄是儿科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它能够帮助医生判断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及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
下面整理了一些常用的儿科学计算公式,供医生和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1. Diana方法(Diana method)儿童的骨龄计算公式中最著名的方法之一是Diana方法,它是根据左手腕的骨骼发育情况来计算骨龄。
该方法基于Greulich和Pyle的骨龄发育标准,通过与年龄和性别相关的标准曲线进行比较来评估骨骼的成熟程度。
2. 每月成长增长速度(Monthly Increment Growth Rate,MIGR)利用MIGR公式可以计算骨龄的成长速度。
根据儿童左手腕骨骼的生长速度,医生可以判断儿童的正常或异常生长情况。
这对于早期发现生长延迟或者异常生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3. 先天性器官不正常发育评估(Congenital organ malformation assessment)通过对儿童体格发育情况的全面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先天性器官不正常发育。
这可以通过计算身高、体重、头围等多种指标的百分位数来进行评估,并参考标准的生长曲线。
4. 骨骺发育评估(Epiphyseal development assessment)骨骺发育评估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儿童的成长曲线和成长速度是否正常。
这可以通过计算腕骨骨骺的大小和形状来进行评估,并与同龄儿童进行比较,以评估儿童的骨龄发育状态。
5. 体重计算公式(Weight calculation formula)儿童的体重是评估其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身高、年龄和性别,可以使用不同的体重计算公式来评估儿童的体重。
常用的体重计算公式包括:Hamwi公式、Lorenz公式等。
6. 头围计算公式(Head circumference calculation formula)头围是评估儿童头部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估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依据之一。
最新儿科常用计算公式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儿科临床的广泛应用,儿科常用计算公式被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工作中。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一些最新的儿科常用计算公式。
1.年龄计算:儿童的年龄计算可以根据生日来确定。
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年龄(月)=当前日期-生日日期年龄(年)=年龄(月)÷122.体重计算:体重是儿科常用的生理指标之一,以下是儿童体重计算公式:儿童体重(kg)= 年龄(岁)× 2 + 83.身高计算:身高是儿科常用的生理指标之一,以下是儿童身高计算公式:男孩身高(cm)= (父亲身高+母亲身高)/ 2 + 6.5女孩身高(cm)= (父亲身高+母亲身高)/ 2 - 6.54.体表面积计算:体表面积是计算儿童用药剂量所使用的重要指标。
常用公式有:体表面积(m²)= (身高(cm)× 体重(kg))/ 36005.正常心率范围计算:正常心率范围是判断儿童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
以下是常用的儿童正常心率范围计算公式:新生儿心率(次/分钟)=100-180婴儿心率(次/分钟)=80-160幼儿心率(次/分钟)=70-120学龄前儿童心率(次/分钟)=65-110学龄儿童心率(次/分钟)=60-1006.儿童首选胸痛评估:儿童胸痛是儿科门诊常见病症之一、以下是儿童首选胸痛评估公式:BENDCHORDS评分:B:没有启发因素,得0分;有一个启发因素,得1分E:存在锐减心悸,得1分;没有锐减心悸,得0分N:没有心悸,得0分;有心悸,得1分D:辅助呼吸肌体力不足,得1分;无呼吸困难,得0分C:没有启发因素,得0分;有一个启发因素,得1分H:包含胸骨或锁骨压痛的家庭史或体检,得1分;没有这个家族史或体检,并且没有压痛,得0分O:需要使用止痛药物,得1分7.正常血压范围计算:正常血压范围是判断儿童循环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
以下是儿童正常血压范围计算公式:儿童正常血压范围(mmHg)= 80 + (2 × 年龄)8.计算药物剂量:在给儿童开具药物剂量时,需要根据体重、年龄和药物类型来计算剂量。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BMI计算公式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 - BMI计算公式儿科医学中的计算公式对于评估儿童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
其中一个常用的计算公式是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计算公式,用于评估儿童的体重和身高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儿童BMI计算公式以及其他与儿童生长发育相关的计算公式的介绍。
1. 儿童BMI计算公式BMI是一种衡量身体组成的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和家长判断儿童的体重是否健康。
儿童BMI计算公式根据儿童的年龄、身高和体重来计算。
首先,需要知道儿童的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
然后,根据以下公式计算BMI:BMI = 体重(公斤)/ 身高(米)的平方例如,一个7岁男童,身高1.2米,体重30公斤,计算公式如下:BMI = 30 / (1.2 * 1.2) = 20.83然后,根据儿童BMI的百分位曲线,可以确定儿童的BMI百分位数,来评估其体重状态,比如较低、正常、超重或肥胖。
2. 儿童头围计算公式儿童头围是评估婴儿和幼儿大脑生长的指标。
下面是儿童头围计算公式:- 新生儿至2岁:头围 = (身高 - 个体差)/ 2- 2岁以上儿童:头围 = 2 * (年龄 + 4.77)其中,身高单位为厘米,头围单位也为厘米。
3. 儿童年龄计算公式在儿科医学中,有时需要根据儿童的生日和当前日期计算年龄。
以下是常用的儿童年龄计算公式:年龄(年)= 当前年份 - 出生年份年龄(月)= 当前月份 - 出生月份年龄(天)= 当前日期(日)- 出生日期(日)4. 儿童预期身高计算公式根据父母的身高和性别,可以大致估计儿童的预期身高。
以下是常用的儿童预期身高计算公式:男孩预期身高(厘米)= (父亲身高(厘米) + 母亲身高(厘米)+ 13)/ 2女孩预期身高(厘米)= (父亲身高(厘米) + 母亲身高(厘米)- 13)/ 2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计算公式只能提供一个大致的预测值,具体的生长发育仍需要医生的进一步评估和监测。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
1、小儿体重的计算 1~6个月: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7
7~12 个月:体重=6+月龄*0.25
2~12 岁:体重=年龄*2+8
注:出生体重平均为 3kg,生后 3~4 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 2 倍。
一岁时约为3倍,2 岁时约为4倍。
2、小儿身高的计算
出生时约为 50cm,半岁时约为 65cm,一岁时 75cm,2 岁时 87cm。
2~12 岁身高=年龄*7+70(或 75)。
注:身高低于正常的百分之三十即为异常。
3、头围:出生时约为 33~34,一岁以内增长最快。1 岁时 46cm,2 岁
时 48cm,5 岁时 50cm。15 岁接近成人 54~58cm。
注:头围测量在 2岁前最有价值。
4、胸围:出生时平均 32cm;一岁时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约 46cm。
5、牙齿:乳牙计算公式:月龄—4(或 6) 注:出生后4~10个月乳牙
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出牙延迟。
6、囟门:出生时为 1.5~2.0cm,1~1.5 岁(12~18 个月)应闭合。 7、
血压:2 岁以后收缩公式
收缩压=年龄*2+80mmHg(年龄*0.27+10.67kpa)
舒张压 = 收缩压 *2/3
注:新生儿收缩压平均为 60~70mmHg,1 岁以内 70~80mmHg,测血
压时,袖带宽度约为上臂长度的三分之二为宜。
8、全脂奶粉按重量配置时,其比例 1﹕8; 按容积 1﹕4。
小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 8%的糖牛乳 100~110ml。 例如:小儿,3
个月,5kg,每日需要 8%的糖牛乳的量为多少? 即 5*(100~110)
=500~550
9、小儿药物的剂量计算 ①按体重: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 kg*每
日(次)每公斤体重所 需药量
②按体表面积: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0.035+0.1 体重>
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30)*0.02+1.05
③按成人剂量折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