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代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特征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415.50 KB
- 文档页数:2
⼩⿏脾脏细胞原代培养及观察计数实验报告-⼭东⼤学⼩⿏脾脏细胞原代培养及观察计数【实验⽬的】1.学习掌握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以及具体⽅法,并对⼩⿏脾细胞进⾏原代培养;2.掌握⽆菌操作的具体过程及⽆菌操作台的使⽤;3.学习掌握染⾊法鉴别细胞的⽣死状态的原理及⽅法;4.学习使⽤⾎球计数板对细胞总数及活细胞数进⾏计数;【实验原理】1.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指的是在⽆菌条件下,把动、植物细胞从组织中取出,在体外模拟体的⽣理环境,使离体的细胞在体外⽣长和繁殖,并且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种培养技术。
动物细胞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从供体获得组织细胞,在⽆菌条件下,⽤胰蛋⽩酶消化或机械分散等⽅法,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开始⾸次培养长出单层细胞的⽅法称为细胞的原代培养。
当培养的动物细胞⽣长增殖达到⼀定密度,形成致密的单层细胞时,⽤胰蛋⽩酶将细胞消化分散成单细胞,从⼀个容器中以1:2或其他⽐例转移到另⼀个容器中扩⼤培养的⽅法,称为细胞的传代培养。
传代培养的累计次数就是细胞的培养代数。
⾼等⽣物是由多细胞构成的整体,在整体条件下要研究单个细胞或某⼀群细胞在体的功能活动是⼗分困难的。
但如果把活细胞拿到体外培养、增殖并进⾏观察和研究,则要⽅便和简单得多。
被培养的动物细胞是⾮常好的实验对象和实验研究材料,对体外培养的活细胞进⾏研究可以帮助⼈类揭开⽣、⽼、病、死的规律,探索优⽣、抗衰⽼和防治各种疾病的途径和机制,也可以⼈为地诱导和改变细胞的遗传性状和特性,使其向有利于⼈类健康长寿的⽅向发展。
因此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是研究细胞分⼦机制⾮常重要的实验⼿段,被⼴泛应⽤于医学、⽣物技术、基因⼯程等研究领域。
细胞培养的意义:具有其他⽣物技术⽆可⽐拟的优点;培养条件易改变和控制,便于单因⼦分析;便于⼈们直接对细胞结构、细胞⽣长及发育等过程的观察;在⽣物学的各个领域(如分⼦⽣物学、细胞⽣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肿瘤学及病毒学等)已被⼴泛应⽤。
细胞培养的局限性:在脱离机体复杂环境下,细胞培养条件与躯体环境有⼀定距离;观察到的结果有时难以正确反映机体的状况;细胞培养得到的产物少。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原代培养姓名:学号:班级:专业:同组成员:一、实验原理细胞培养是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两种。
原代培养是直接从生物体获取组织或器官的一部分进行培养。
由于培养的细胞刚刚从活体组织分离出来,故更接近于生物体内的生活状态。
这一方法可为研究生物体细胞的生长、代谢、繁殖提供有力的手段。
同时也为以后传代培养创造条件。
原代培养的方法:1、组织块法在平皿中用弯头剪把组织尽量剪碎,每个组织块小于1mm3大小。
用Hanks 液洗涤2—3次,自然沉淀。
用吸管吸去上清液。
将组织块贴于培养瓶进行培养。
2、酶消化法将1mm3大小的组织块放入1个三角瓶内加入10—30ml的%的胰蛋白酶。
370C磁棒搅拌消化20-30分钟。
然后终止消化。
用几层无菌纱布过滤。
取过滤液,离心800rpm 5—10分钟收集细胞。
弃上清,加入带有双抗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瓶培养。
取材注意事项:取材要注意新鲜和保鲜。
取材应严格无菌。
取材和原代细胞制作时,要用锋利的器械,如手术刀或剃须刀片切碎组织,尽可能减少对细胞的机械损伤。
要仔细去除所取材料上的血液(血块)、脂肪、坏死组织及结缔组织,切碎组织时应避免组织干燥,可在含少量培养液的器皿中进行。
取材应注意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年龄等,一般来讲,胚胎组织较成熟个体组织容易培养,分化低的较分化高的组织容易生长,肿瘤组织较正常组织容易培养。
二、实验目的1、理解细胞原代培养原理2、熟悉细胞原代培养方法与过程3、了解细胞原代培养的应用4、独立进行细胞原代培养操作三、实验材料手术小直剪刀、眼科直镊子、眼科弯镊子、玻璃平皿、培养瓶、试管、移液管、巴斯德吸管、废液缸、75%酒精棉球、酒精灯。
动物:9-12日龄的鸡胚蛋四、实验步骤1、购买9-12日龄鸡胚蛋。
放入孵化箱中孵养待用。
2、取鸡胚蛋一枚放入超净工作台中,用酒精棉球擦拭鸡蛋壳后,气室处擦拭两遍,用镊子小心去除气室部分的蛋壳。
一、实验背景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研究神经元生物学特性对于理解神经系统疾病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元原代培养是研究神经元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够模拟体内神经元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为神经元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二、实验目的1. 掌握神经元原代培养的方法和步骤。
2. 观察神经元原代培养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
3. 分析神经元原代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情况。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E17-18d孕大鼠或E14-16d孕小鼠。
2. 试剂: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神经元维持培养基(NeurobasalB27谷氨酰胺)、胰蛋白酶、抗神经丝抗体、荧光染料等。
3. 仪器:细胞培养箱、倒置显微镜、离心机、移液器等。
四、实验方法1. 取E17-18d孕大鼠或E14-16d孕小鼠大脑皮质,用胰蛋白酶消化,制成细胞悬液。
2. 将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皿中,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
3. 每天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记录细胞形态学变化。
4. 培养第3天,进行细胞计数,观察细胞生长速率。
5. 培养第5天,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元纯度。
6. 培养第10天,进行神经元分化实验,观察神经元功能。
五、实验结果1. 细胞形态学观察:神经元原代培养过程中,细胞从圆形逐渐转变为梭形,并逐渐出现突起,形态逐渐成熟。
2. 细胞生长速率:培养第3天,细胞生长速率为(2-4)×10^4个/皿;培养第5天,细胞生长速率为(4-8)×10^4个/皿。
3. 神经元纯度: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神经元纯度达到90%以上。
4. 神经元分化实验:神经元分化实验结果显示,神经元在培养过程中逐渐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如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等。
六、实验讨论1. 神经元原代培养过程中,细胞形态学变化与体内神经元生长和发育过程相似,为研究神经元生物学特性提供了有力手段。
2. 细胞生长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培养基、温度、CO2浓度等。
实验名称:细胞系建立与鉴定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细胞系的建立方法。
2. 了解细胞系的鉴定方法。
3. 观察细胞系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二、实验原理细胞系是指经过体外培养后,能够在一定条件下无限增殖的细胞群体。
细胞系的建立通常从原代细胞开始,通过多次传代培养,使其在体外条件下保持稳定生长。
细胞系的鉴定主要包括细胞形态、染色体数目、细胞周期、细胞表面标志物等方面。
三、实验材料1. 原代细胞: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2. 细胞培养液: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
3. 试剂:胰蛋白酶、DNA染色剂、细胞周期检测试剂、细胞表面标志物抗体。
4. 仪器:细胞培养箱、显微镜、离心机、移液器、酶标仪等。
四、实验方法1. 原代细胞培养(1)取小鼠胚胎组织,剪成1mm³大小的组织块,用胰蛋白酶消化,制成细胞悬液。
(2)将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皿中,放入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3)每日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待细胞融合至80%时,用胰蛋白酶消化传代。
2. 细胞系建立(1)将原代细胞传代培养,观察细胞生长情况。
(2)当细胞生长稳定后,收集细胞,进行细胞系鉴定。
3. 细胞系鉴定(1)细胞形态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记录细胞大小、形状、密度等特征。
(2)染色体数目检测:将细胞进行DNA染色,制作染色体涂片,观察染色体数目。
(3)细胞周期检测:将细胞进行细胞周期检测试剂染色,观察细胞周期分布。
(4)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将细胞进行细胞表面标志物抗体染色,观察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情况。
五、实验结果1. 细胞形态:细胞呈长梭形,细胞核较大,细胞密度较高。
2. 染色体数目: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0。
3. 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分布为G1期、S期、G2期、M期,比例约为1:1:1:1。
4. 细胞表面标志物:细胞表面表达CD29、CD44等标志物。
六、实验讨论1. 细胞系建立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并掌握哺乳动物细胞原代培养的基本操作流程。
2. 学习细胞消化、细胞计数、营养液的配制及酸碱度的调节。
3. 了解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学会分辨死活细胞,掌握细胞计数。
二、实验原理细胞培养是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原代培养是指从生物体中取出某种组织或细胞,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使其生存、生长、繁殖或传代的过程。
细胞培养技术的最大优点是使我们得以直接观察活细胞,并在有控制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避免了体内实验时的许多复杂因素。
细胞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继代)培养。
直接从体内获取的组织细胞进行首次培养为原代培养;当原代培养的细胞增殖达到一定密度后,则需要做再培养,即将培养的细胞分散后,从一个容器以1:2或其他比率转移到另一个或几个容器中扩大培养,为传代培养,传代培养的累积次数就是细胞的代数。
细胞培养是一种程序复杂、要求条件多而严格的实验性工作。
所有离体细胞的生长都受温度、渗透压、pH值、无机盐等因素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新生乳鼠肺组织2. 器材:眼科剪、眼科镊、泡器械(直径15cm)、培养皿、动物解剖用的泡沫支架、青霉素瓶、吸管、培养瓶、离心管、废液瓶、倒置显微镜、二氧化碳培养箱、电磁搅拌器3. 试剂:Hank’s液、RPMI-1640液、血清细胞培养液、安尔碘、酒精四、实验步骤1. 取新生乳鼠肺组织,用无菌手术刀将组织切成小块。
2. 将组织块放入装有Hank’s液的培养皿中,用眼科剪和眼科镊轻轻剪碎组织。
3. 将剪碎的组织块移入离心管中,加入适量胰蛋白酶,在37℃水浴中消化10分钟。
4. 将消化后的细胞悬液移入离心管中,1000 rpm离心5分钟,弃上清。
5. 用RPMI-1640液重悬细胞,调整细胞浓度至1×10^6细胞/mL。
6. 将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皿中,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
7. 每2-3天更换一次培养液,观察细胞生长情况。
小鼠脾脏细胞原代培养及观察计数陈素君200900140007实验目的:了解原代培养的基本方法及操作过程。
学习细胞消化、细胞计数、营养液的配制及酸碱度的调节。
初步掌握无菌操作方法。
学会分辨死活细胞,掌握细胞计数。
实验原理:细胞培养是用无菌的方法将动物体内的组织(或器官)取出,模拟动物体内的生理条件,在体内进行培养,使其不断生长、繁殖,人们借以观察细胞生长、繁殖、细胞分化以及细胞衰老等过程的生命现象。
细胞培养的突出优点,一是便于研究各种理化因素对细胞生长发育和分化等的影响,二是细胞培养便于人们对细胞内部结构(如细胞骨架等)、细胞生长及发育过程的观察。
因而是探索和显示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实验技术,但是不可忽略它脱离了生物机体的一些变化。
细胞培养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原代培养是指直接从动物体内获得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经体外培养后,直到第一次传代为止。
这种培养,首先用无菌操作的方法,从动物体内取出所需的组织(或器官),经消化,分散成单个游离的细胞,在人工培养的条件下,使其不断地生长及繁殖。
要细胞能在体外长期生长,必须满足基本要求:一是供给细胞存活所必须的条件,如适量的、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及其有关的生长因子、氧气、适宜的温度,注意外环境酸碱度与渗透压的调节。
二是严格控制无菌条件。
台盘蓝氧化与还原型颜色不同,活细胞由于新陈代谢产生较强还原力,染色后呈无色,死细胞染色后呈蓝色。
细胞计数以显微镜计数法进行,即将少量待测样品悬浊液置于特定的具有确定容积的载玻片上(计菌器),于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计数。
细胞浓度(个/ml)=4个中等方格内的细胞总数÷4×10000×稀释倍数。
实验用品:一、器材解剖剪、解剖镊、眼科剪、眼科镊、培养皿、纱布块、吸管、橡皮头、烧杯、移液枪、注射器、针头、Eppendorf管。
上述器具彻底清洗、消毒、烤干、包装好倒置相差显微镜、酒精灯、酒精棉球、试管架、解剖板二、试剂PBS缓冲溶液、培养液、台盘蓝三、小白鼠实验方法:1. 细胞的原代培养1.1断头法处死小鼠,将血放掉洗净,在酒精中浸泡3min消毒。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原代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习细胞传代培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观察细胞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状态,为后续实验提供基础细胞。
二、实验原理原代细胞培养是指从生物体内取出组织或细胞,经过消化、分离等步骤,在无菌条件下将其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中,使其生长、繁殖的过程。
原代细胞培养是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小鼠肝脏组织、胰蛋白酶、EDTA、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无菌水、细胞培养瓶、培养皿、移液器、显微镜、离心机等。
2. 实验仪器:CO2培养箱、超净工作台、显微镜、离心机、移液器等。
四、实验方法1. 组织处理:将小鼠肝脏组织放入无菌培养皿中,用无菌手术剪将其剪成1mm³大小的组织块。
2. 消化:将组织块放入含有胰蛋白酶和EDTA的消化液中,在37℃水浴中消化5-10分钟。
3. 分离:将消化后的组织块转移到离心管中,加入适量DMEM培养基,用移液器吹打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4. 细胞计数:取少量细胞悬液,用血球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
5. 细胞接种:将细胞悬液接种到培养瓶中,放入CO2培养箱中培养。
6. 细胞传代:待细胞生长至单层时,用胰蛋白酶消化细胞,按照1:2的比例进行传代培养。
7. 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定期观察细胞生长状态,记录细胞数量、形态等变化。
五、实验结果1. 细胞计数:接种后24小时,细胞开始贴壁生长,48小时后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2. 细胞传代:传代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数量、形态等指标均符合要求。
3. 细胞生长状态:细胞呈多边形,排列整齐,细胞间隙较小,细胞核清晰可见。
六、实验讨论1. 原代细胞培养的成功关键在于无菌操作和适宜的培养条件。
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细胞培养环境的无菌。
2. 细胞传代培养是维持细胞生长和繁殖的重要手段。
在传代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消化时间,避免过度消化或消化不足。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小鼠原代肝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2. 了解肝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生物学特性;3. 探讨肝细胞培养条件对细胞生长和功能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昆明小鼠(体重20-25g);2. 培养基:RPMI 1640培养基(含10%新生牛血清、1%双抗、1%非必需氨基酸、1%谷氨酰胺);3. 试剂:0.25%胰蛋白酶、0.2%胶原酶、台盼蓝染色液;4. 仪器:超净工作台、倒置显微镜、离心机、培养箱等。
三、实验方法1. 小鼠原代肝细胞的分离(1)处死小鼠,取出肝脏;(2)将肝脏放入含有RPMI 1640培养基的培养皿中,用剪刀剪成1mm³左右的小块;(3)加入0.25%胰蛋白酶,37℃水浴消化10min;(4)加入0.2%胶原酶,37℃水浴消化30min;(5)消化过程中每隔5min轻轻摇动培养皿,使肝细胞充分释放;(6)消化结束后,将消化液过滤,收集肝细胞悬液;(7)用RPMI 1640培养基洗涤肝细胞悬液2次,去除未消化的组织碎片;(8)将肝细胞悬液离心(1000r/min,5min),弃去上清液;(9)用RPMI 1640培养基重悬肝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1×10⁶个/ml。
2. 肝细胞培养(1)将肝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皿中,置于37℃、5%CO₂的培养箱中培养;(2)每隔2-3天更换新鲜培养基;(3)观察肝细胞的生长情况,记录细胞贴壁、伸长、伪足形成等过程;(4)利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5)观察肝细胞在培养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
3. 肝细胞功能检测(1)收集培养24h后的肝细胞,用RPMI 1640培养基洗涤2次;(2)加入0.5%台酚蓝染液,37℃水浴染色30min;(3)用RPMI 1640培养基洗涤细胞,去除未结合的染料;(4)用酶标仪检测吸光度(A)值,计算肝细胞对台酚蓝的摄取量。
四、实验结果1. 肝细胞分离与培养(1)分离得到的肝细胞形态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细胞核清晰可见;(2)细胞存活率约为64.1%;(3)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呈典型的上皮样细胞形态,胞浆内有空泡和脂滴,相邻细胞伸长的伪足相互连接。
原始细胞形态特征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原始细胞形态特征那些事儿。
你说这原始细胞啊,就像是生命最初的模样,充满了神秘和奇妙。
它们就好像是一群小精灵,在微观世界里欢快地蹦跶着。
你想想看,这些原始细胞小小的,可别小瞧了它们哟!它们虽然个头不大,但是蕴含的能量和潜力那可是巨大的。
它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态,有的圆滚滚的,像个小皮球;有的长长的,像根小面条。
是不是很有意思呀?这些不同形态的原始细胞,就像是不同性格的小朋友。
有的可能比较活泼好动,在那积极地探索着周围的环境;有的可能比较安静沉稳,在自己的小角落里默默地发挥着作用。
比如说,有些原始细胞有着很特别的细胞膜,就像是给它们穿上了一件独特的外衣。
这件外衣可不简单呐,它能帮助细胞和外界进行交流,就像我们和朋友聊天一样。
还有啊,它们的细胞核也各有特点,有的细胞核大大的,里面好像藏着无数的秘密;有的细胞核小小的,却也有着自己的重要使命。
再看看它们的细胞器,那也是各有千秋。
有的细胞器就像是小工厂,不停地生产着细胞需要的东西;有的细胞器则像是小仓库,把重要的物质储存起来。
这原始细胞形态特征啊,真的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它们虽然微小,却构建起了我们整个生命的大厦。
我们的身体就是由无数这样的小细胞组成的,它们齐心协力,共同为我们的健康和生命努力着。
你说我们能不重视它们吗?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地去了解它们、呵护它们呢?就像我们对待自己的好朋友一样,去关心它们的一举一动。
总之,原始细胞形态特征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
它们是生命的基石,是我们身体里最神奇的存在。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爱护这些小生命吧,因为有了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如此精彩!。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细胞培养的基本操作流程,包括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2. 了解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无菌操作规范。
3. 观察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生长、增殖和形态变化。
二、实验原理细胞培养是从生物体中取出某种组织或细胞,模拟体内生理条件,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使其生存、生长、繁殖或传代的过程。
细胞培养技术的最大优点是使我们得以直接观察活细胞,并在有控制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避免了体内实验时的许多复杂因素,还可以与体内实验互为补充。
三、实验用品1. 仪器及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移液枪、培养皿、无菌操作台、无菌操作箱、细胞培养箱、CO2培养箱、细胞计数器等。
2. 试剂:细胞培养液、胰蛋白酶、胎牛血清、抗生素、无菌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原代细胞培养(1)取动物组织,剪碎后用胰蛋白酶消化,制成细胞悬液。
(2)将细胞悬液加入培养皿,置于CO2培养箱中培养。
(3)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每隔24小时更换一次培养液。
2. 传代培养(1)当细胞达到一定密度时,用胰蛋白酶消化细胞,制成细胞悬液。
(2)将细胞悬液按1:2的比例传代到新的培养皿中。
(3)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每隔24小时更换一次培养液。
3. 细胞计数(1)取适量细胞悬液,加入细胞计数器。
(2)计数细胞数量,计算细胞密度。
4. 细胞形态观察(1)取细胞培养皿,用盖玻片覆盖。
(2)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生长情况。
五、实验结果1. 细胞生长情况:原代细胞在培养皿中生长良好,细胞密度逐渐增加。
传代培养后,细胞生长速度略有下降,但总体状况良好。
2. 细胞形态:细胞呈多边形,细胞核清晰可见,细胞间连接紧密。
3. 细胞计数:细胞密度为1×10^6个/mL。
六、实验结论1. 成功进行了原代细胞培养和传代培养。
2. 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生长良好,细胞形态正常。
3. 细胞培养技术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掌握了细胞培养的基本操作流程,了解了无菌操作规范,并观察了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生长、增殖和形态变化。
原始细胞的一般形态特征细胞,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常提起的“小家伙”,其实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
听起来有点枯燥吧?但其实,细胞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小明星,虽然它们在显微镜下才会闪闪发光,但每个细胞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原始细胞的那些事儿,看看它们到底长得什么样子,真是有趣得很哦!1. 原始细胞的外观1.1 细胞膜:守护者的角色首先,咱们得聊聊细胞膜。
细胞膜就像细胞的小护卫,负责保护里面的“宝贝”。
它薄薄的一层,却能隔绝外界的干扰,就像一层透明的塑料袋,把细胞的所有东西都包裹得妥妥的。
这膜的结构也很奇妙,既能让水和营养物质进出,又能抵挡不必要的入侵者,真是一位百战百胜的守护者!1.2 细胞质:小世界的舞台接着,就是细胞质了。
细胞质就像一个热闹的舞台,里面有各种小器官在忙碌。
它的颜色通常是透明的,像一碗清汤,但这碗汤里却藏着不少“干货”。
在这个小世界里,有的“演员”负责生产能量,有的则专门负责合成蛋白质,简直是忙得不可开交。
你可以想象一下,就像一个小工厂,每个细胞都是自己的老板,打理着自己的“生意”。
2. 原始细胞的结构2.1 细胞核:指挥中心的魅力接下来,我们要说的就是细胞核。
它可以说是细胞的“脑袋”,掌控着一切。
细胞核里装着DNA,这可是细胞的“家谱”,决定了它的性格和功能。
细胞核外面有个双层膜,像个金库,严加看管着里面的“财富”。
如果细胞是一个国家,细胞核就是最高统治者,决定着所有的发展方向。
2.2 核糖体:勤奋的小工匠细胞里还有个小玩意儿,叫核糖体。
它就像是细胞里的小工匠,负责拼装蛋白质。
无论是要建造肌肉,还是合成酶,核糖体都能把各种原料拼接起来,简直就是细胞里的“劳模”。
想象一下,一个小小的核糖体,手上拿着工具,忙忙碌碌,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3. 原始细胞的功能3.1 新陈代谢:活力满满的动力源原始细胞的活力来源于它们的代谢。
简单说,就是细胞能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能量,用来“干活”。
小鼠胚胎细胞的原代与传代培养及观察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09070150 唐嘉艺摘要:细胞培养是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可以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两种。
原代培养是直接从生物体获取细胞进行培养。
由于细胞刚从活体组织中分离出来,故更接近于生物体内的生活状态。
这一方法可为研究生物体细胞的生长、代谢、繁殖提供有力的手段,同时也为以后的传代培养创造条件。
传代培养是组织培养常规保种方法之一。
当细胞在培养在培养瓶中长满之后就需要将其稀释分种成多瓶,细胞才能继续生长。
这一过程就叫传代。
传代培养可获得大量细胞供实验所需。
传代培养要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
本次实验主要是为了培养能独立进行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的能力,熟练掌握进行细胞原代与传代培养的条件、实验材料、方法等。
关键词:小鼠胚胎原代培养传代培养无菌前言:在体外培养中,有三个培养层次,即细胞培养、组织培养和器官培养。
细胞培养是指从体内取出组织,经消化酶消化成单细胞或细胞群,模拟体内生理环境,在无菌、适当温度和一定营养条件下使细胞生存和生长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方法。
细胞培养是一种操作繁琐而又要求十分严谨的实验技术。
要使细胞能在体外生长,必须满足一下的基本要求:一、供给细胞存活所必需的营养条件,如适量的水、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及其有关的生长因子、氧气等。
二、要有适合各种细胞生长的适宜温度,并注意细胞生长环境的酸碱度与渗透压的调节。
三、细胞培养必需严格控制在无菌条件下。
细胞在体外培养中所需的条件与体内细胞基本相同。
培养细胞所用器材及试剂:1、设备(1)超净工作台(2)滤器(3)C O2培养箱(4)电热干燥箱2、器械及器皿:培养瓶、培养皿、滴管、镊子、手术剪3、培养液:目前常用的基础培养基均已商品化,如RPM1640,MEM,M—199等,可根据培养需求合理选择。
血清:一般常用为小牛血清,人血清和其它动物血清。
平衡盐溶液:主要用于作为稀释和灌注的液体,维持细胞渗透压,提供缓冲系统,使培养液的酸碱度维持在培养细胞生理范围内,提供细胞正常代谢所需的水分和无机离子等。
1
2 结果
2.1 原代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特征观察
刚分离:细胞呈圆形,折光性强。
接种24~36 h后:几乎所有的细胞都沉积于瓶底,显微镜下可见少量红细胞悬浮在培养液中,轻晃培养瓶大部分细胞随培养液晃动,仅少部分细
胞贴壁,呈圆形。
静置培养4 d后:换液后镜下可见稀疏散在分布的贴壁细胞生长,呈大而扁平的梭形,见图1。
静置培养9 d后:贴壁细胞迅速增殖,形态渐渐均一,为长梭形,放射状排列,见较多的分裂相,见图2。
多次换液后:悬浮细胞随换液次数的增多逐渐被除去,约14 d融合达90%以上,细胞呈单一的长梭形,漩涡状排
列。
2.2 传代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特征观察
传代后的细胞约1 h开始贴壁,三四个小时后贴壁基本完成。
贴壁细胞初期伸出伪足呈梭形、三角形或大多角形。
以后细胞形态逐渐趋于一致,以梭形为主,胞体饱满,见图3。
Figure 1 Adhered cells were big, flat and spindle-shaped after 4
days of culture (×200)
图1 培养4 d换液后贴壁细胞呈大而扁的长梭形 (×200)
Figure 2 Cells were uniform, spindle and radial after culture for 9
days(×100)
图2 培养9 d细胞形态均一,长梭形,放射状排列(×100)
Figure 3 Passage cells were spindle and fat-storing (×200)
图3 传代细胞以梭形为主,胞体饱满(×200)
2
传代后三四天生长活跃,增殖迅速,第5天即进入细胞增殖稳定期,约7 d铺满培养瓶底,细胞为单一的梭形,
排列更加有序,见图4。
2.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鉴定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所培养的细胞CD44呈阳性表达,而CD34呈阴性,证
实所培养细胞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见图5。
Figure 4 Passage cells were uniformly spindle-shaped, and
arranged in order after culture for 7 days(×100)
图4 传代细胞培养7 d呈单一的梭形,排列更加有序(×
100)
Figure 5 Passage cells were positive for CD44
(Immunohistochemistry,×400)
图5 传代细胞CD44呈阳性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