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船舶发展现状及方向分析

绿色船舶发展现状及方向分析

绿色船舶发展现状及方向分析
绿色船舶发展现状及方向分析

绿色船舶发展现状及方向分析

中船重工经研中心 王传荣

摘要: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增强,绿色船舶已成为未来船舶发展的代名词。本文通过对绿色船舶定义的介绍,深入诠释了绿色船舶的内涵;在详细阐述目前绿色船舶研发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绿色船舶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船舶工业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依据。

船舶作为当今经济发展重要的运输工具之一,拥有着其它运输工具无法比拟的优势。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海上运输业更加繁忙起来,世界造船市场也异常火爆,船舶需求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与此同时,船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的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针对船舶污染问题的公约、标准正不断出台,如目标型新造船标准、船舶涂层性能标准、压载水管理公约、拆船公约等,绿色船舶已成为未来船舶发展的代名词。

1绿色船舶的定义及内涵

“绿色”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其核心内容是保护人体健康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船舶就是指在其全寿命周期中(包括设计、制造、营运、报废拆解),通过采用先进技术、能经济地满足用户功能和使用性能的要求,并节省资源和能源,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且对劳动者(生产者和使用者)具有良好保护的船舶。

绿色船舶的绿色度主要取决于设计人员的环境意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营运过程中的管理力度。当前绿色船舶在设计、建造和营运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设计中,广泛采用绿色无污染材料、标准化和模块化零部件或单元;充分考虑加工制造过程中材料利用率,同时还须考虑船舶产品在营运寿命终止后,报废、拆解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以及部分材料、零部件和设备能够再生利用;尽量简化工艺,优化配置, 提高整个制造系统的运行效率,使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最少;减少不可再生资源和短缺资源的使用量, 尽量采用各种替代物资和技术。

(2)制造中,采用绿色制造工艺,即从技术入手,尽量采用物料和能源消耗少、废弃物少、对环境污染小的工艺方案和工艺路线。目前最有效的绿色制造包括:绿色加工工艺、绿色焊接工艺和绿色涂装工艺。其中,绿色加工工艺包括净成形制造、干式加工、工艺模拟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与敏捷制造等;绿色焊剂工艺即选择使用节能焊机,采用高效、无弧光、无粉尘污染的焊接材料和方法;绿色涂装工艺即通过合理选择涂料,减少涂料品种,简化工序,提高工时效率,采用移动式涂装系统和环保型分段涂装房,实现环保型涂装作业的目标。

(3)运营中,减少发动机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防止燃料油、有害液

体的泄漏;合理进行垃圾、污水处理;严格控制舱底油的卸载等。

图1 绿色船舶设计要点

图2 船舶当前或未来须遵守的各种规范、标准

此外,为了更快地推进绿色船舶的发展进程,国际海事组织(IMO)、欧盟以及一些国家也都纷纷出台各种规范、标准,从制度上确保全球海洋环境或区域海洋环境尽可能地免受污染(见图2)。因此,绿色船舶在设计、建造、营运以及后期的报废拆解过程中都要严格地遵守各项规范、标准的要求,同时还须密切关注未来将要颁布、执行的各项规范、标准,做到未雨绸缪。2新型绿色船舶研发现状

为了更好地应对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更加积极主动地应对未来船舶市场的需求,世界各大船舶研究机构、先进造船企业以及相关机构都在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推出满足绿色船舶要求的新技术、新船型以及新动力等。目前,关于绿色船舶的研发,从基本的高效节能船型开发、到低排放高效动力推进装置的研发,再到环保无污染涂料以及轻质材料的研制,可谓面面俱到,全方位地打造着未来的新型绿色船舶。其中,新概念无压载水(或压载水箱)船舶和新型能源推进船舶最具有革新性和代表性。

2.1无压载水(或压载水箱)船舶

通常情况下,船舶需要通过装卸一定量的压载水来维持必要的吃水,以保证航行安全。目前,由于压载水的随意排放而导致生态系统的改变和破坏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压载水已经被国际海事组织(IMO)宣布为海洋面临的“四大危害”之一。

2004年2月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制定了严格的压载水排放标准,同时,许多航运大国也加强了对压载水的监管力度。然而,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以及全球压载水管理项目组都认为当前尚无一种适于在船上治理压载水的有效方法。

为此,日本造船研究中心(SRCJ)提出了无压载水船舶,而美国密热安大学则研发出无压载水箱船。

2.1.1无压载水船舶

早在2001年,SRCJ就开始对该船型进行研究和开发,应用于该船型的专利已被世界多数国家所接纳。自2003年以来,该研究工作还受到了日本船舶技术研究协会以及私人企业的支持。2005年,日本3大主要机构:三菱重工、石川岛播磨造船和日本船级社也加入了SRCJ,进行相关的研发工作。目前,无压载水船(NOBS)已被证实可以应用到现实中。

(1)NOBS船体设计

NOBS船体设计中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船底为横向倾斜的,如此设计主要是为了使船舶在无压载水的情况下拥有足够的吃水以保证船舶的安全航行。此外,通过加宽船体来解决排水量减少的问题。(见图3)

具体来说,NOBS的船体在宽度上要比传统的船体宽:为满足吃水时的排水量,船底设计成横向具有较大倾角的形状;为分散排水量,加大了船首和船尾的面积。此外,采用小而高效的螺旋桨进行推进。

图3 具有倾斜船底的NOBS

(2)研究结果

自2001年以来,NOBS的研发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从研究情况来看,可以确定的是NOBS适用于大型船舶如苏伊士油轮和VLCC(见表1),并且有希望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表1 苏伊士油轮和VLCC的NOBS型与传统型的主要尺寸的比较

性能比较

苏伊士油轮 VLCC

传统船型 NOBS 传统船型

NOBS

垂线间长 265.00m 267.00m 316.00m 317.50m 设计水线长 271.00m 322.50m

型宽 43.00m 56.00m 60.00m 70.00m 船底倾角 0°15.2° 0° 10.8° 螺旋桨直径 8.60m 7.70m 9.50m 8.55m

满载时 吃水 16.00m 19.10m

排水量 160,000t 162,500t 300,000t 303,000t

空载时

有压载水 无压载水 有压载水 无压载水 尾吃水 8.82m 7.90m 9.74m 8.76m

首吃水 5.84m 3.00m 7.04m 3.10m

排水量 68,650t 28,100t 122,370t 50,000t 压载水 43,050t 0 75,370t 0

2.1.2无压载水箱船

美国密热安大学近日成功研发出无压载水箱货船,并在大型水槽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证实可以达到节省燃油和减排的目的,且能提高航速。

美国密热安大学研发的新概念船设计思路是取消压载水箱,代之以两条海水可在舱内流动的大型管道“水流箱”。当空船出港时,将大型管道的前后盖子打开,海水自然地流入,随着船出航,海水从管道自前向后流动,保持船舶平衡;货船载货航行时,将两条大管道中的海水排

放掉,关上前后的盖子。

据悉,美国海洋研究所为此提供了一笔资金,帮助密热安大学对该无压载水箱货船进行航行试验。结果证明,该船未出现任何问题,与此同时,还证明该方式可使船舶动力最大节省7.3%。由此测算,如果一艘3.2万载重吨级散货船满载货物从安大略湖出发驶往欧洲港口,往返航行可节省价值15万美元的燃油。研究人员表示,由于船底安装的两条大型管道中海水自前向后流动,水流可起到帮助螺旋桨推进器加快旋转速度的作用,同时节省能源。

2.2 新型能源推进船舶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国际海事组织(IMO)也越来越关注船舶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在今年上半年召开的IMO第57次海环会(MEPC57)上,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附则6关于减少船舶有害气体排放规则的修正案,并单独成立了船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组,对船舶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进行研究。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已成为全球造船界热议的话题之一。随之而来的是,各式各样新型船舶推进系统应运而生。

2.2.1燃料电池推进船舶

燃料电池是将燃料(如氢、天然气、丙烷和甲醇等)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机电装置。

目前挪威船级社正在开展有关船用燃料电池的全面研究工作,研究中,燃料电池动力单元的研制结合了新型电子技术、电子动力以及控制系统技术,且在岸上进行动力单元的测试和认证后,进行实船实验。已有的研究证实,燃料电池应用到船舶之上具有柴油机无可比拟的优点,一是,应用燃料电池的船舶将比现有的柴油机推进船舶的效率提高50%,且实现零污染排放;二是,使用燃料电池不会产生噪音和振动,将提高乘客的舒适感,并大大改善船员的工作环境;三是燃料电池的设计简单,可移动部件较少,因此维护方面的投入将大大减少;四是,燃料电池是标准模块化设计,可以更加方便地合理利用船上空间。

同时,燃料电池的广泛使用存在初始投入成本较高的缺点,但由于燃料电池较低的燃料消耗以及石油价格的居高不下,再加上燃料电池运行成本较低,这些都大大弥补了这一不足。

2.2.2LNG燃料船

多年来,挪威船东、咨询公司、船厂以及相关权威人士一直关注于LNG燃料船相关技术的研发,不断地将LNG燃料应用到除LNG船以外的船舶上。

目前一些使用LNG燃料的渡船已在北海地区服务。据使用这些船舶的船东介绍,这些船舶的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减少了89%,即每艘船每年减少了159吨的排放物,每年可为船东节省

100万美元。此外,二氧化碳的排放物减少了20%,即每艘船每年减少2157吨的排放物。氧化硫排放量则减少了100%。据悉,使用LNG能源可以使船舶的燃料燃烧效率增加30%。船舶每年约消耗7000吨LNG。

图4 Wallenius公司一艘将安装甲醇燃料电池的汽车运输船 去年,Eidesvik近海公司又与Vik Sandvik设计公司联手开发出了LNG燃料平台供应船(见图4)。Eidesvik表示,与普通船用柴油船相比,使用LNG燃料平台供应船可以使氮氧化物的排放降低84%,二氧化碳排放降低20%。

由此可见,LNG燃料船已成为绿色船舶发展的一个方向。

图5 采用LNG燃料的平台供应船

3绿色船舶未来发展方向

当前,人们正在通过利用世界最前沿、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从各个方面打造着新型绿色船

舶。可以断定,未来绿色船舶的发展方向将是综合了所有绿色因素的新概念船舶。新概念船舶在其整个寿命周期中将不会向大气或海洋释放任何有害排放物,同时其运输效率和装载能力将达到最优化。

概括起来,绿色船舶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零污染、零排放物目标的实现,最优化船型的开发,无污染、轻质材料的使用等方面。

3.1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

新概念船舶将充分利用燃料电池、太阳能、风能以及波浪能等零污染或可再生能源,为船上所有设施提供能量,完成船舶的所有操作。

(1)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技术目前发展迅速,尤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已非常广泛,这为船舶上的充分利用奠定了基础。

(2)太阳能

太阳能将通过设置在船帆上的太阳能电池板等装置获得,当不需要通过风能推进时,船帆通过改变角度获得更多的太阳能。太阳能将被转化为电能直接应用或储存起来。

(3)风能

风能将通过由轻质合成材料制成的船帆直接获得。船帆将可以向上、向外折叠,能够通过旋转桅顶来寻找最佳的位置,吸收通过拖曳力、升力或是两者的合力所产生的风能。

(4)波浪能

通过合理布置减摇鳍,结合波浪、减摇鳍与船舶的相对运动,将波浪能转化为不同形式的能,如氢能、电能或机械能。同时,减摇鳍又通过这些能量起到对船舶的推进作用。

3.2零污染、零排放物目标的实现

新概念船舶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无压载水船型,真正实现船舶航行零污染、零排放物的目标。由于采用可再生能源,能量产生过程中伴随的副产品只有纯净水蒸气和热;同时,由于采用燃料电池推进,既消除了船舶噪音又提高了船舶航行的灵活性;此外,通过改变船型结构,如采用多体船结构等,使船舶航行中完全摆脱压载水带来的污染问题的困扰。

3.3最优化船型的开发

由于要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波浪能等可再生资源,因此,船舶在设计中既要全面考虑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能源,又要考虑使船舶的装载能力、运输效率达到最优。

3.4无污染、轻质材料的使用

新概念船舶将采用轻质无污染材料,如由铝和热塑性塑料合成的材料,这种材料与传统碳钢材料相比具有抗张强度高、维护费用低、易于成型重量轻、耐疲劳以及可循环利用等优点,既能够提高船舶运输效率,又能够使船舶建造或拆解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

4 结语

未来的绿色船舶将既是世界前沿科技发展的产物,又是人类环保意识、理念提升的体现。绿色船舶的实现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完成的,需要对船舶全寿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进行不断地摸索与实践。此外,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绿色船舶的实现更取决于人们的环保意识的增强,船舶从最初设计、到建造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再到船舶的运营以及后期的报废拆解,每个环节都与人的意识密切相关,因此,“以人为本”将是未来绿色船舶发展的前提条件。

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前景

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前景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居民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 越来越高,绿色建筑将逐渐成为未来地产发展的主流产品。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环保;发展 传统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 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 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 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近几年来绿色建筑逐渐进入了国人的视线。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 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 趋势。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 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 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绿色建筑的六大指标具体如下: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 1、绿色建筑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 生的建筑。 2、可再生能源 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 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3、非传统水源 指不同于传统市政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和海水。 4、可再利用材料 指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类似于目前流行的3D打印建筑) 5、绿色建筑中住宅建筑的相关要求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 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城市居住区规 划设计规范》GB 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绿化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 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 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2㎡/人。根据当地的气候条 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 群落,乔木量≥3株/100m2绿地面积。

绿色建材的发展

绿色建材的发展前景 alex 一绿色建筑的概述 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问题便日益突出。面对这些现实的严峻问题,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于是各个行业都提出了自己的绿色概念,以期能从根源上解决环境能源问题。建筑行业是影响到人们最基本的居住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所以更应当走在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前沿。 所谓绿色建筑就是在建筑的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以高效利用能源、资源并最低限度的排放废弃物的方式来营造健康、舒适、高效、环保以及低环境负荷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达到人、建筑与环境的健康协调发展。 建筑材料是建筑的基础,要实现建筑绿色化,必须积极研究和应用绿色建筑材料。 二绿色建筑材料的提出 早在1988年世界第一届国际材料科学研究会议首先提出了绿色建材的观念;在1994 年联合国增设了“可持续产品开发”的工作部门,国际标准机构ISO也讨论制定了对环境友善产品的标准,积极推动绿色建材的发展。就今天而言对绿色建材较为全面的定义是: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不用或少用天然资源能源,大量使用工农业或城市固体废弃物生产,产品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达到使用周期后可回收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 绿色建材是生态环境材料在建筑材料领域的延伸,它不只是一种独立的建材产品,而是对建材“健康、环保、安全”等属性的一种要求,对原料加工、生产、施工使用及废弃物处理等环节贯彻环保意识并实施环保技术。 三绿色建筑材料与普通建筑材料的不同 一般来说,传统建材与绿色建材的主要不同为以下几个方面: 1.原材料的选用:绿色建材生产所用原材料尽可能多的使用工业废料、尾矿、废渣、以及城市垃圾等废弃物; 2.生产过程:绿色建材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有毒有害的催化剂,产品不含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三废排放量最小化或使之得到有效净化处理; 3.生产技术:绿色建材生产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不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

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现状

三、中国绿色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中国绿色产业发展现状 3.1.1 中国的资源和环境为粗放型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最严峻的危机还是来自国内日益深化的资源环境的问题。中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和环境禀赋不具优势,人均主要资源的占有量均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到1/2,并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张和人口的增长而进一步降低,造成国内重要资源能源的供给不能满足需求。我国整体的工业水平还不够高,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主要靠规模扩大的外延式增长。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低附加值、高能耗、污染严重的传统产业转移,一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在国际产业分工中还处于中低端水平。面对粗放型经济快速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中国的战略性资源能源消耗巨大,战略性矿产资源将长期处于供需紧张的状态。使得中国战略资源能源的对外依存度可能进一步攀升,并成为中国重大的资源能源安全隐患。 传统工业化道路基本上是一条数量扩张型、粗放式工业化道路,必然导致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当前,全国大气污染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城市空气污染普遍较重,酸雨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1/3。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占38%。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1.7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8.2%,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达到4亿。我国Et排污水量在1.3亿吨左右,使水质严重恶化。全国每年

由于污染造成的捕捞量损失经济价值约30亿元人民币,经济渔业品种Et渐衰减。大气污染排放总量多年居高不下,城市空气污染普遍较重;七大水系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近岸海域水质恶化。同二十年前相比,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越来越复杂多样的污染格局和大范围的生态退化压力。因此我国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方式急需调整。 3.1.2 发展绿色产业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家要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要更新,这已经成为共识。2009 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气候变化会议上,中国总理温家宝提出:中国1990年至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在此基础上,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一45%,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保证承诺的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伴随着温总理掷地有声的世界宣言,低碳经济的概念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所接受,以低碳技术发展绿色经济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新型工业化道路也是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不是传统的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而是在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自然资源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内在地包含了绿色经济的内涵,新型工业化道路呼唤推进绿色产业的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形式不但被理论界所接受,而且逐步成为大家追求的发展方向。绿色产业已作为绿色经济的载体而在我国迅速地发展起来。

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

1.简述绿色技术的历史、绿色设计与制造的研究内容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10分) 答:绿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技术的概念是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里提出的。客观地讲,是公害事件和环境问题使科学家认识到绿色科技的重要性。为了解决环境问题,人类需要更为先进的技术来寻求一种新的技术体系,以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绿色技术应运而生。上世纪末,发达国家开发绿色技术已形成一股潮流,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绿色技术的发展。美国1994年就发布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技术报告》,并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日本政府倡导以绿色技术推动绿色革命,并于2001年制定实施了《绿色采购法》,规定各级政府和机关单位有优先采购环境友好型产品的义务。2007年,欧盟出台了《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框架指令》,要求对各种用能产品进行节能、延长寿命、降低环境影响的设计。 绿色设计是指在产品及其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更要优化各种相关因素,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到最小,使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其基本思想是: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为最小。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Reduce,Recycle,Reuse,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的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 绿色制造技术是指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它使产品从设计、制造、使用到报废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不产生环境污染或环境污染最小化,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节约资源和能源,使资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 当前,世界上掀起一股“绿色浪潮”,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国内一些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在国家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对绿色设计与制造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探索。如:机械科学研究院已完成了国家科委“九五”攻关项目--清洁生产技术选择与数据库的建立、机械工业基金项目--绿色设计技术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围绕机械工业中九个行业对绿色技术需求和绿色设计技术自身发展趋势进行了调研,在国内首次提出适合机械工业的绿色设计技术发展体系,同时还进行了车辆的拆卸和回收技术的研究。国外不少国家的政府部门已推出了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绿色计划”。1991年日本推出了“绿色行业计划”,加拿大政府已开始实施环境保护“绿色计划”。美国、英国、德国也推出类似计划。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除政府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外,广大消费者已热衷于购买环境无害产品的绿色消费的新动向,促进了绿色制造的发展。国际经济专家分析认为,目前“绿色产品”比例大约为5-10%,再过10年,所有产品都将进入绿色设计家族,可回收、易拆卸,部件或整机可翻新和循环利用。也就是说,在未来10年内绿色产品有可能成为世界商品市场的主导产品。 2.简述传统产品设计的过程和主要不足。(10分)

Ship pollution situation and preventing measures 船舶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

Ship pollution situation and preventing measu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ip pollution The diversity of pollutants in the ship. Ship pollution is mainly refers to ships are sailing, berthing, port of loading and unloading goods in the process of water env ironment and atmosphere arou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from, the main pollutants have oil material, bulk NLS harmful material, packaging, sewage and garbage, ship harmful exhaust ship, in the most serious pollution hazard oily materials. Ship pollution with liquidity, sex without limits. The fluidity of water, the mobility of ship to ship by the pollutants may not bring limited or fixed in a point and motionless, a pollution may spread to many areas, and the pollution to cause a lot of inconvenience. Marine pollution sustained strong, diffusion range, is to have the harm of international. Ship pollution ways The ship for the Marine environment pollution caused by the material basically has: oil and its products, bulk NLS, packaging harmful material, sewage and garbage, harmful ship exhaust, mainly through the operability and accident of emissions into the ocean or atmospheric pollutants caused by pollution. In addition to the various harmful pollutants outside, ship noise, anti-corrosion coatings and contain virus bacteria ballast water areas are can cause Marine pollution. Ship to the countermeasures of pollution 1、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pollution caused by the ship, strengthen prevent ship pollution of the sea legislation. 2、T 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rew management, improving the crew antifouling consciousness, responsibility, operation skills is to reduce the decisive factor of ship pollution. 3、To speed up the ship pollutants processing system construction, strict control of the ship and port pollution 4、Increase security inspection, perfect the superv 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ollution ship mechanism。 5、Set up a perfect monitoring system, improve the sea pollution accident emergency ability Ship pollution prevention work is an needs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the complexity of the system engineering, strictly control the ship for Marine pollution, to protect the Marine environment safety is the Shared responsibility of the nav igation society.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ship pollution preven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hipping and social economy that very important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government needs related management department, shipbuilding, shipping companies, port enterprise,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 and academic organization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pollution management enterprise and equipment

国内外绿色建筑的现状与发展

国内外绿色建筑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随着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对住房的需求,房屋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而以牺牲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传统建筑和房地产业已经走到了尽头。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生态文明建设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其目的和作用在于实现与促进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高度的和谐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之间充分的协调一致;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状况;趋势 一、绿色建筑 1.绿色建筑的概念 人与建筑环境和谐共处是建筑永恒的发展主题,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们对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不科学的开发方式使生态问题日趋严重。在这种形势下,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可以说,绿色建筑对建筑行业和地产行业而言是个崭新的概念。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并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立体绿化、花园或绿色的建筑,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在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与自然资源,不对环境和生态平衡产生破坏,且在不会危害人类健康的条件下建造的建筑。绿色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节约资源(如节约能源、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建材等)、保护环境及减少污染,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以“绿色建筑”又常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2.绿色建筑的特征 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绿地,阳光,空气,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区别。 3.绿色建筑的内涵 3.1节约环保 节约环保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呵护生态和减少污染,将因人类对建筑物的构建和使用活动所造成的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和生态的再造能力范围之内。 3.2健康舒适 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是人们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活动空间。 3.3自然和谐 自然和谐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亲近、关爱与呵护人与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将认识世界、适应世界、关爱世界和改造世界自然和谐与相安无事地统一起来,做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4.绿色建筑的意义 节约能源和资源,减CO2少污染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大厦,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时周而复始的。

绿色制造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目录 摘要 (3) Abstract (4) 0文献综述 (5) 0.1 发展绿色制造的背景 (5) 0.2 绿色制造的内涵 (5) 0.3 绿色制造的特点 (6) 0.4 绿色制造发展现状及趋势 (7) 0.5 结语 (9) 1 引言 (9) 2 绿色制造的概念 (10) 3 绿色设计 (11) 3.1 绿色设计的概念 (11) 3.2 绿色设计的内容 (12) 3.3 绿色设计的方法 (12) 3.3.1 产品生命周期设计法 (12) 3.3.2 并行工程法 (13) 3.3.3 模块化设计法 (16) 3.4 绿色设计的研究现状 (17) 3.5 绿色设计理念在机械实践中的体现 (20) 4绿色材料 (22) 4.1 绿色材料的概念 (22) 4.2 绿色材料的分类 (23) 4.3 绿色材料的发展现状 (23) 4.4 绿色材料的发展趋势 (24) 5 绿色制造工艺技术 (25) 5.1 绿色制造工艺技术的概念 (25) 5.2 绿色制造工艺技术的具体内容及应用 (26)

5.2.1 干式加工 (26) 5.2.2 准干式加工 (29) 5.2.3 风冷却切削技术 (29) 5.3 绿色制造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 (30) 6 产品的绿色包装技术 (30) 6.1 概念阐述 (30) 6.2 绿色包装材料的种类 (31) 6.3 绿色包装的发展现状 (32) 6.4 发展绿色包装技术的意义 (33) 7 产品的可拆卸、可回收技术 (33) 7.1 产品回收利用概念 (33) 7.2 影响产品拆卸回收利用的因素 (34) 7.3 我国产品回收利用现状 (34) 8 绿色制造的研究方向 (35) 9 实施绿色制造的措施 (36) 9.1 加紧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的研究 (36) 9.2 提高公众和企业的环境意识 (38) 9.3 政府立法并加大执法力度 (38) 10 结论 (38) 参考文献 (39) 致谢 (40)

精益生产与绿色制造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精益生产与绿色制造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Xxxxxxxxx Xxxxxxxxxxxxx 摘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现有研究状况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目前企业应用精益生产与绿色制造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精益生产,绿色制造 1.精益生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1观念的问题 企业信息化是一种将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一种管理手段。"眼见为实"的传统观念障碍在一些企业还未能突破。 1.2管理的问题 企业信息化涉及企业长远的发展目标战略,组织机构的调整和业务流程的重组,而一些企业还残留着计划经济时代落后的经营体制和管理方式,这已经成为企业进行信息化的主要障碍。突破现存的落后的管理方式,重组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才能为企业信息化的顺利进行铺平道路。信息技术带动传统制造业升级的同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化的融合才能给企业带来质的飞跃。这些都是在企业高层介入下才能完成的,企业的高层领导必须重视并参与信息化工作,特别是在信息资源规划阶段。因为信息是企业的重要资源,资源的规划直接关系到如何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此外信息资源规划涉及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只有高层领导才能决定这些重大的事情。 1.3认识的误区 许多汽车生产企业把信息化规划看成是有计划地购买管理系统,在其规划方案中主要体现出来的是财务系统、ERP系统、SCM系统、CRM系统等投资计划,好像经过若干年后,这些系统都购买齐全之后,企业的信息化也就达到一个高度了。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 实际上企业信息化的目标需要不仅体现在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和效益指标上,信息化的效果要体现在全面的投资上面,信息规划不仅仅要考虑到信息管理系统和投资效益,除了规划问题之外还要解决好人力资源问题、安全问题等。 1.4信息资源规划问题 在汽车生产企业内部,不论产品的设计、材料配件的采购、加工制造和总装,还是销售和客户服务等过程,无不充满着信息的产生、流通和应用。传统企业各个部门各自为政,这些信息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组织和开发利用。即使各个部门引进或者开发了自己的应用系统,但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资源规划,各个部门之间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根本无法发挥信息

防治船舶大气污染现状及对策_史湘君

近年来,船舶大气污染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公众的普遍关注。根据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发布的《中国船舶和港口空气污染防治白皮书》数据显示:假设一艘中型到大型集装箱船使用含硫量为35 000 ppm (3.5%)的船用燃料油,并以最大功率的70%行驶时,其一天排放的PM2.5总量相当于我国50万辆国Ⅳ货车一天的排放量。这个数据的准确性很值得商榷,经笔者查阅相关资料,该文章得出上述结论的前提是重型柴油车形式里程为164千米/天,而与之对比的是船舶24小时满负荷航行,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且计算逻辑错误,有哗众取宠之嫌。若假设该汽车速度为100千米/小时,其他条件不变,则其结论应为“其一天排放的PM2.5总量相当于我国3万辆国Ⅳ货车一天的排放量。”但即便如此,船舶大气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其中存在的问题仍需高度重视、深入研究、正确对待。 一、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一)国际公约 在国际公约方面,《MARPOL73/78》附则VI 是关于防治船舶带来的空气污染的。内容包括防治船舶的SOx 和NOx 排放,并通过限制SOx 排放间接控制颗粒物的排放。SOx减排主要通过控制船用燃料油的含硫量来实现,目前的限值为35 000 ppm(3.5%)。这一限值到2020年将降低至5 000 ppm(0.5%)。此外,还可以向IMO 申请设立更严格的“排放控制区”(ECA),以加强船舶废气排放控制,自2015年1月1日起船舶燃油含硫量由原来的10 000 ppm(1%)进一步缩紧至1 000 ppm(0.1%)。 (二)国内法规 在国内法律法规方面,有关防治船舶大气污染的规定散布在《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我国1983 年颁布的《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52-83)》只针对船舶废污水和垃圾的排放和处置,未涉及船舶废气的排放标准。 二、防治船舶大气污染现状 (一)船舶燃油质量情况 目前,我国内河船舶、内燃机车、工程机械、拖拉机和发电机组等使用燃料以普通柴油为主,技术标准应符合《普通柴油》(GB252-2011),要求硫含量不大于350 ppm。但由于油品市场缺乏有效监管,实际硫含量普遍较高,平均在2 000 ppm以上。 (二)国内外防治船舶大气污染现状 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多都采用强制或鼓励靠港船舶接岸电、强制船舶在规定水域使用低硫燃油,要求降低船舶进出港航速等措施来减少船舶大气污染。例如北美洲和美国加勒比海地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控制区,在该水域航行只能使用低硫燃油或采取相应减排措施;美国洛杉矶、长滩港等要求船舶靠码头时接岸电,并推出自愿减速方案,规定一年中,如果一个船队有90%或更多的船舶满足减速要求,可在来年获得15%的停靠费率折扣。 (三)海事部门在船舶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工作 《MARPOL73/78》附则VI于2006年8月23日正式对我国生效(海船舶〔2006〕523号),对燃油供应和质量、港口国监督等进行了规范。中国海事局通过《关于实施<73/78防污公约>附则VI修正案的通知》(海船舶 Current situation of shipborne ai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associated countermeasures 史湘君 33 中国海事 航运经纬Shipping Lines

我国材料产业绿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材料产业绿色发展现状及对策 研究 龙源期刊网我国材料产业绿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作者:商龚平马琳来源:《新材料产业》2016年第02期一、我国材料产业绿色发展背景 1.绿色发展成为国际合作与竞争焦点,代表全球未来发展方向“绿色新政”在世界各国不断推进,引发全球经济秩序的重大变革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加快了全球经济绿色发展的步伐,世界各国都将绿色发展视为走出经济困境的突破口,重点发展以节能环保和可持续性能源为主题特征的产业。特别是发达国家明确提出“绿色新政”,在可持续增长的框架下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和资源效率路线图,积极调整能源和环境政策,将碳标签和碳税作为撬动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将绿色标准作为重塑经济增长动

力的有效工具,通过产业、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通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抢占全球新兴产业竞争中的制高点。“绿色化”已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发展中国家在绿色投资领域已迎头赶上,绿色发展成为其转型升级的必之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发展对资源、能源的高度依赖已成为其转型升级的主要障碍,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只有发展绿色经济转变增长方式,才能在下一轮国际经济竞争中避免陷入被动境地。2010年以后,发展中国家后来居上,在可再生能源融资和投资上,首次超过发达国家,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以巴西为例,其立足自身优势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和生物能源,目前出售的新车中可使用乙醇燃料的新能源汽车占到约80%,生物能源已占其能源消费结构的半壁江山。 2.倒逼经济转型绿色发展的深层变革,是新常态下的大势所趋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越来越难以持续,在转方式调结

构的要求下,绿色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经济增长以重工业为主导,产业发展和人们消费模式粗放,技术水平低,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且管理落后,使得资源消耗及污染现象愈加严重,单位能耗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进入新常态,环境、资源承载力已接近甚至达到上限,注重经济绿色增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绿色发展不仅能显著改善供给结构、有效缓解能源资源压力,还能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挖掘创造新的市场需求,造就新的支撑力量,例如节能环保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规模就相当可观,经济绿色发展将成为未来引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不断推出绿色新政,生态环保要求愈加严格,绿色经济前景广阔

论绿色制造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论绿色制造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当今世界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与自然的矛盾变得日益突出,资源,人口之间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并且对后续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日益重大的 影响。因此“绿色制造”的概念应运而生。本文从绿色制造产生的背景,当前工业 发展中的绿色制造应用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三方面讨论了“绿色制造”。探讨了 我国目前的绿色制造发展研究情况,探讨了绿色制造技术与其他的先进制造方法 的结合情况等。 关键词:绿色制造现状趋势 一、“绿色制造”工业生产概念的产生背景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工业的发展会需要大量的自然资源,尤其是近年来工业对自然资源的剥夺日益严重,伦敦“光化学烟雾”,中国雾霾等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所以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如何解决人类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关 系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有关国家的能源部通过实验和检测得出结论:人 类社会的资源消耗在未来的几年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这个比例在发展中国 家甚至更高,并且有数据显示,环境污染方面废料大多数来自于制造业,它们每 年产生约75亿吨的废料,这其中有害废料甚至高达10亿吨,并且更新速度越来 越快,报废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多,越来越惊人。末端治理的方法常常被传统制造 业采用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但是这种方法有其弊端,就是投资大,成本高并且 又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因此,在这种大背景下,绿色制造便应运而生,借 此解决人类社会发展延续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绿色制造,其英文名称为Green Manufacturing, 绿色制造又被人们称之为环境意识制造,是指在保证产品成本,质量和功能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其目标是 使得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 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二、当前绿色制造技术的发展情况 绿色制造技术具有系统性,突出预防性,保持合适性,符合经济型和有效性 和动态性的特点。绿色制造技术的理念和要求贯穿了原材料开采,原材料生产, 产品加工,产品装配,产品绿色包装,用户,产品使用及维护,产品报废等各个 环节,并且在回收材料分类中能够做到对可再利用的零部件充分利用,不可再生 的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要求。在绿色制造发展应用中始终贯穿着绿色设计技术, 绿色制造工艺,绿色包装技术等技术环节。能够遵循环境原则,性能原则,收益 原则和美学原则,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降低影响安全健康的风险,对 于不可回收的报废产品尽量做到生态降解。对于绿色制造的产品,必须有着优良 的性能,做到可靠性和适应性俱佳。对于企业来说,绿色制造能够保证让他们减 少产品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对于消费者而言,能够让产品符合消费者的审美 观和审美品位。随着智能化的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变得更加人性化,它能够在分 析现有工艺的基础上,开发出新型工艺技术,替代工艺技术或者是优化现有的工 艺技术,在此基础上明确用户要求及市场需求与限制,设计出新型机床及加工系统,并在企业实施制造。对于废料,能够做到使得环境污染降到最低,回收利用 率提到最高,废弃物最少的原则,最终生物降解或掩埋或者是焚烧。综上所述, 绿色制造技术能够实现资源优化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最终做出的绿色产品结构尽 量简单并且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对人体无害或者是影响最小。能够实现最 大限度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据不完全的资料显示,在经济方面,使用绿色制

船舶的防污染

船舶的防污染 作者:王震宇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食物等受到了人 们的欢迎和追捧。因此航运业的任务也随之加重,假如未来的大海因为污染过于严重,船舶无法在大海上航行,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所以我们更要重视船舶污染的严重性,做好船舶防污染的工作。 关键字:防污染,IMO,MARPOL公约 1.MARPOL 73/78公约 即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国际公约,最初于1973年2月17日签订,但并未生效,现行的公约包括了1973年公约及1978年议定书的内容,于1983年10月2日生效。截至2005年12月31日,该公约已有136个缔约国,缔约国海运吨位总量占世界海运吨位总量的98%。 MARPOL 73/78公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海事环境公约之一。该公约旨在将向海洋倾倒污染物、排放油类以及向大气中排放有害气体等污染降至最低的水平。它的设定目标是:通过彻底消除向海洋中排放油类和其他有害物质而造成的污染来保持海洋的环境,并将意外排放此类物质所造成的污染降至最低。 2.IMO 国际海事组织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 IMO) 是联合国负责海上航行安全和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的一个专门机构,国际海事组织更是一个促进各国政府和各国航运业界在改进海上安全,防止海洋污染与及海事技术合作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英国伦敦。该组织最早成立于1959年1月6日,原名“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1982年5月改为现名,截止到2012年9月共有170个正式成员和3个联系会员。 3.防止船舶污染公约及技术的基本原则

船舶产生污染物有两种途径:船舶正常营运产生的操作性污染;船舶各种事故造成的事故性污染。还有当船舶退役后的拆解造成的污染。船舶操作性污染是指船舶在正常营运自身会产生一些污染物,其中一部分是由货物残余物导致的,如:油船和化学品船货舱的洗舱水、压载水;一部分是由船舶自身产生的,如:机舱含油污水、燃油的油渣、生活污水、船舶垃圾、船舶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由于在不同水域营运、以压载水作为媒介造成外来水生生物和病原体的转移;含有机锡防污漆的使用等造成海洋环境的破坏等。船舶事故性污染是指船舶发生碰撞、搁浅、触礁、火灾、爆炸等事故,以及装卸作业设备损害、人为因素等事故会造成污染物在短时间大量排放,从而对于局部海域造成重大甚至灾难性污染损害。防止船舶污染公约的基本原则为:减少船上污染物的产生;控制船舶污染物的排放;污染物排放后尽量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以及最大限度地限制船舶污染物的事故性排放。 3.1减少船上污染物的产生 很显然污染物不上船或减少船上产生的污染物量是有效地减少船舶污染的途径,防止船舶污染公约中的一些规定就是为了减少污染物的产生而提出的。例如:MARPOL73/78附则I防止油污规则为了减少船舶含油污水的产生,规定了载重量超过2万吨的原油油轮应配备专用压载舱;MARPOL73/78附则II控制散装有毒液体物质污染规则为了减少货舱残余物,提出了强制预洗、有效扫舱和通风程序等技术措施;MARPOL73/78 附则VI规定船上不允许使用受控的臭氧层消耗物质、对2000年以后船上安装的柴油机NOx的排放限值;防污底公约规定船舶不能施涂含TBT 的防污漆;拆船公约附件1列出了被禁止或限制使用的有害材料清单并规定船舶应在拆解前尽量减少货物残留、残油等污染物。 3.2控制船舶污染物的排放 在不可避免会产生污染物的情况下,为了减少船舶造成污染的技术措施包括:在船上对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或将污染物排到岸上接收设施中。在船上对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使其减少数量或降低浓度,例如:MARPOL 73/78附则I规定机舱污水必须通过15ppm 油水分离设备处理后才能排放、来自货舱的含油污水必须通过排油监控系统才能排放;MARPOL 73/78附则IV要求船舶配备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生活污水粉碎和消毒系统;MARPOL 73/78附则VI规定

浅谈我国新型绿色建材的发展与现状

近年来,在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解决好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因此,大力发展节地、节能、利废、环保和有助于改善建筑物居住环境和使用功能的绿色墙体材料,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绿色建材是墙体材料的发展方向 长期以来,建材工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产业,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但它也是天然资源和能源消耗高、破坏土地资源多、对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行业之一,继续按照粗放型的模式发展,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影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加快建筑材料的绿色化进程,鼓励和倡导生产、使用对地球环境负荷相对最小的“绿色建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绿色建材与传统建材相比可归纳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生产所用原料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更多地使用工业、农业或其它渠道的废弃物;二是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不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三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有害身体健康的原料;四是产品以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具有综合性的功能;五是产品可循环或回收再利用,无污染环境的废弃物。纵观绿色建材的基本内涵,既满足了人们对健康、安全、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的需要,又没有损害子孙后代对环境和资源的更大需求,做到了发展与环境的统一,当前与长远的结合。 我国为了克服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国家对房地产业,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在这种形势下只有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业达到了空前繁荣的时代,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而建筑材料是建筑业的基础,因此发展绿色建材对实现建筑业的健康发展的关键。建 材产业又是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和能源资源 最高,资源绿色工地最多、对大气污染最为 严重的行业之一。因此我国发展绿色建材 是非常必要的。 “绿色建材”的最基本功能在于维护人 体健康,成为对保护和治理环境最有益的 材料,做到了发展与环境的统一。当今与未 来的结合,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同时也 能够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我们要以强烈 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公意识积极促进绿色 建材的发展,以“绿色建材”的健康—安全 —舒适—美观的建筑和室内环境,造福于 社会,造福于我国人民。 2 绿色建材的特征目前,家庭常用的建筑 装修材料分为板材类、涂料类、布艺类、石 材类等几个种类 普遍存在着甲醛、甲苯和二甲苯、芳香 烃等污染物,其毒性或轻或重,但只要长期 吸收,都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影响。绿色建材 与传统建材相比可归纳为五个方面特征: (1)其生产所用的原料尽可能少用天然 资源,大量使用尾矿、矿渣、垃圾、废液等废 弃物。 (2)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环境 的生产技术。 (3)在产品的配置或生产过程中,不得 使用甲醛、氯化物溶剂或芳香族碳氢化合 物;产品中不得含有汞及其化合物;不得用 铅,镉、铬及其化合物的颜料和添)。 (4)产品的设计是以改善生产环境、提 高生活质量为宗旨,即产品不损害人体健 康,而应有益于人体健康,产品具有多功能 化,如抗菌、灭菌、防霉、除臭、隔热、阻燃、 防火、调温、调湿、消磁、放射线、抗静电等。 (5)产品可循环或回收利用,无污染环 境的废弃物。发展绿色建材是一项长期的战 略任务,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 要,不仅关系到我国自身的发展,还关系到 我国是否能和国际市场接轨的问题,关系到 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大事,所以我们要将 “绿色建材”推向前进,造福人民,造福社会。 3 我国绿色建材的发展 3.1我国绿色建材的现状 我国于1993年公布了环保标志,但仍 处在一个实验性阶段。目前,实行环境标志 的建材产品包括“无石棉建筑制品”、“水性 涂料”等。水性涂料是我国建材行业第一批 首先实行环境标志的产品。由国家科委、国 家建材局等有关单位组织编写的“生态建 筑材料研究”已经被列入了“国家863计划 纲要”正在实施中。2000年10月在天津市举 办了“WTO与中国建材世界论坛会”和“中 国绿色建材产品推介会”。这些都促使上 海、北京、西安等城市相继建成专门销售绿 色建材的商城。当然我国绿色建材的发展 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目前,我国建材工业每年消耗原材料50亿 吨,消耗煤炭2.3亿多吨,约占全国能源总 消耗的15.8%,消耗良田15万亩以上,废弃 排放量1.096亿立方米,废水排放量335亿 吨。水泥、石灰与传统墙体材料等排放CO 约为6.6亿吨,占全国工业排放量CO的40% 左右:每年生产1吨水泥熟料,排放CO1吨, S00.74千克,粉尘30千克;每年生产1吨石灰 窑排放1.18吨CO。 同时,在国外,人们普遍崇尚回归自然, 注重保护自然,“绿色消费”的消费总量也 在逐年提高,在购买商品时,人们首先考虑 商品的“绿色度”,并愿意为之多付30%~ 100%的费用。在国际贸易中,对无“绿色标 志”商品,在进口时进行限制,已经形成了 国际贸易中新兴的“贸易壁垒”。 3.2我国绿色建材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绿色建材的发展还处在一个初级 阶段,存在的问题很多,例如制度不规范, 市场管理混乱,以假乱真的产品一直存在。 以及在科研的投入比较少,技术水平和发 达国家相比差距比较大。 (1)认证制度不规范,环保标志混乱。 (2)广大用户环境保护知识不足。 (3)生产企业和销售商家环境认识不 足,以假乱真现象较多。 (4)市场管理比较混乱。 (5)绿色建材开发、研制、检测、评价等 资金不足。 (6)绿色建材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比 较低。但只要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这些问题, 在以后的发展中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使 绿色产业实现良性循环,我国的绿色建材 肯定会成为一个朝阳产业。 4 对我国绿色建材发展的建议 4.1建立循环型建材企业扶持机制 浅谈我国新型绿色建材的发展与现状 杨汝来 (天津新型建筑材料公司研究所天津300450) 摘要:对新型绿色建材的概念、特征和国外新型绿色建材发展现状进行论述,阐述了我国发展新型绿色建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绿色建材新型建材发展需求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3(a)-096-02 (下转98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