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地产打造及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3.73 MB
- 文档页数:40
恒大多元帝国的崛起——恒大集团案例分析摘要恒大集团是在香港上市,以民生住宅产业为主,集商业、酒店、体育、金融、健康及文化产业为一体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恒大地产在2011年、2012年、2013年的销售业绩分别是803.9亿元、923.2亿元、1004亿元,每年增幅都保持在10%左右,2013达到了千亿销售额。
2010年3月1日,恒大集团买断广州市足球运动队全部股权,俱乐部更名为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
截至2013年11月,在国内赛场,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已连续三次获得中超联赛冠军,并获得一次超级杯冠军和足协杯冠军。
而在2013年11月9日,恒大旗下的广州恒大足球队获得了亚冠联赛冠军,这也是首次有中国球队获此殊荣。
一夜间,全国上下正面认同了“恒大”这一品牌,“恒大”两个字和球队荣誉一起载入史册。
恒大的品牌效应,会为恒大集团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优势,同时,恒大集团也会面临着新的挑战。
恒大集团将不被人看好的“烧钱足球“一步步变成强大的“足球效应”,同时恒大品牌效应使得恒大变得更强。
恒大多元帝国的崛起,带给了我们种种启示。
恒大集团的核心优势是恒大的管理模式,恒大以标准化运营来保证执行力,所以,本文主要来分析恒大集团的管理模式和品牌战略,同时分析恒大的优势、劣势、潜在的机会和挑战、以及在多元化世界的发展。
目录一、恒大集团简介 (1)二、恒大的管理——标准化保证执行力 (2)1.恒大的早期管理战略,为其品牌打下基础 (2)2.恒大系统化的管理模式 (3)3.标准化管理保证执行力 (3)4.精心策划,狠抓落实,办事高效 (4)三、恒大在多元领域上的管理 (4)1.恒大在地产方面的管理 (5)2.恒大在足球方面的管理 (5)四、恒大集团的优劣、机遇与挑战 (7)1.恒大集团的核心优势 (7)2.恒大的不足 (9)3.恒大所拥有的潜在的机会及威胁 (9)五、恒大多元帝国的发展 (10)1.恒大的体育营销 (10)2.恒大的品牌效应 (11)六、多元帝国崛起带来的启示 (12)一、恒大集团简介恒大集团于1997年2月8日成立,恒大集团是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以住宅产业为主,集商业物业、文化旅游综合体、体育及文化产业于一体的特大型集团,逾百家国际知名投资银行、财团、基金股东遍布全球。
房地产投资的十个成功案例分析近年来,房地产投资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行业中,成功案例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以为其他投资者提供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分析十个房地产投资的成功案例,探讨它们的成功之处,以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指导。
案例一:《中央公园项目》中央公园项目位于城市核心区域,周边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
投资者通过准确的市场调研和分析,预测到该地区的房价将持续上涨,因而在开发商推出前就抢购了大量的房产。
随着城市的发展,该项目的价值大幅提升,投资者成功实现了资产增值。
案例二:《商业综合体投资》投资者发现某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场地位置优越,人流量庞大,且周边商业环境繁荣。
基于对市场需求的深入研究,投资者选择在该区域开设了一家大型购物中心,吸引了众多商家入驻。
这个投资案例成功的关键在于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对潜在客户需求的准确预测。
案例三:《城市改善项目》某废弃工业区的土地被投资者购买,后来经过投资者的精心规划和开发,成功将该区域改造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商业区。
投资者在前期的市场调研中发现,该城市发展迅速、人口流动性强,并且对于现代化购物场所的需求较大。
因此,投资者决定将这片废弃区域打造成一个多功能的城市综合开发项目,引入大型商场、餐厅、影院等设施,成功地吸引了大量顾客和商家。
案例四:《旅游地产项目》投资者发现某个风景优美的旅游城市有较高的旅游流量,且游客对于高端的住宿设施有较大的需求。
投资者购买了一块靠近旅游景点的土地,并在其上建设了豪华度假酒店。
由于位置优越和高品质的服务,该酒店迅速成为游客的首选,投资者实现了可观的投资回报。
案例五:《住宅项目投资》投资者在一个城市新开发区购买了一片土地,计划建设住宅小区。
在购买前,投资者详细研究了该区域的人口密度、就业机会、配套设施等因素,并预测到该地区将成为人们迁居的热门区域。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投资者注重品质和舒适度,并通过创新的销售策略吸引了购房者。
由于良好的市场预测和高品质的开发,该项目成功获得了投资回报。
前瞻产业研究院联东U谷产业地产成功模式分析联东集团(LIANDO)1991年创立于唐山,是集建筑模板、产业地产和投资业务为一体的集团化公司,其产业地产战略起源于2003年,到目前已扩张至25个城市,规划面积约3000多万平方米,是国内领先的产业园运营商。
布局:布局在三大城市群的大中城市,选址于城市副中心、高新区、开发区、工业园区,依托原有区域布局打造产业综合体或总部基地。
联东U谷主要布局3大城市群、25个主要城市,各类园区项目44个。
产品:以产业综合体和总部基地为主,涵盖独栋办公、研发中试、标准厂房等产品形态。
联东集团主要发展产业综合体和总部基地两种物业类型,其中产业综合体项目占比达80%以上。
集团研究和开发总部、研发、生产、定制和配套设施五类产品。
产业定位:依托城市原有产业基础,发挥当地优势,精准定位产业方向及产业链环节,着重于产业链两端研发、营销高附加值环节,发展产业链两端“U模式”。
联东集团结合当地政府产业规划及区域主导产业特点发展区域支柱产业,聚合上下游产业集群。
在产业链选择上,联东集团重点发展处于产业链上游的研发和下游的营销环节,实现二三产业的互动,增加产业附加值。
平台:搭建合作平台,与政府合作开发享受优惠政策,与企业合作统筹客户资源。
政企联合开发,政府提供土地及相应优惠政策,联东开发建设、招商管理。
联东产业地产开发采取政企合作开发模式,通过与政府协议拿地的方式获取工业用地,然后进行配套建设,并为其解决招商难题,引进人才、产业等资源,提升政府持续税收。
统筹全国及海外资源平台,共享全国客户资源,以主导产业链为目标招商。
联东集团在全国拥有300多名招商人员,已与50多家机构达成合作。
搭建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标准化物业服务、特色化增值服务和个性化服务。
联东的运营团队建设了10大运营平台,可以为客户提供政策扶持、人力资源、金融服务、会展、贸易、物流、统采统购、法律咨询等增值服务及个性服务。
成功案例发展因素总结至此,我们已经分析了3个成功案例—国际产业地产商普洛斯、腾飞集团和国内的联东,从中意识到产业地产项目的打造难度明显高于其他物业,需要考虑产品定位、选址、产品打造、产品服务、后期招商运营、资金运作各个环节。
国外产业地产运营经典案例:普洛斯与腾飞集团的成功之道在昨天的中国产业地产发展趋势专题中,我们梳理了全球产业地产的发展历程,指出发达国家的产业地产已经进入成熟期,国内产业地产正从工业地产向产业地产转变。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国际上运营相当出色的产业地产商---普洛斯和腾飞,以期能够提供借鉴意见。
普洛斯是全球现代物流设施提供商,管理着全球20多个国家121个市场的2800 多个项目,包括4890万平米的物流基础设施,形成了服务于4900家客户的高效网络。
选址贸易发达国家及城市,临港、临空、加工基地等物流需求集中区域普洛斯的项目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及巴西三大地区,国家贸易额是普洛斯选址布局的重要考量因素。
2013年,中国、日本、巴西的进出口总额分别为41590 亿美元、15483亿美元、4818亿美元,10年间分别增长了2.6、0.5、2.0倍。
中国、日本、巴西三国贸易往来频繁,中国是日本、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
2013 年,日本18.1%的出口商品销往中国,21.7%的进口商品来自中国。
同期巴西19.0% 的出口商品到中国,15.4%的进口商品来自中国。
图:2004年与2013年中国、日本、巴西商品进出口情况包美元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普洛斯中国布局主要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交通枢纽城市、工商业繁荣城市,选址于临空、临港、加工基地等贸易集中流转区域。
截止2014年9月,普洛斯在中国布局的已完工物业覆盖城市总数34个,已完工物业总建筑面积1010万平方米。
表:普洛斯中国区域已完工项目分布情况数据来源:普洛斯官网国内消费是推动普洛斯物流设施需求的主要驱动力。
2013年,普洛斯所布局物业的34个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3万亿,过去10年间增长3.0倍,占全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43%。
产品形态紧扣物流园区货物量需求,规模适度,分期开发,成本控制到位普洛斯物流园产品形态以双层、单层仓库、集装箱堆场为主、辅以办公室附属设施。
2012年1月92文/吴 仁产业推进:战略布局 产业造城产业地产,是一种将产业运营和地产开发相结合的房地产开发模式。
产业地产追求的是资源价值最大化,而不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产业地产的出发点是将地产资源与其它资源整合,把土地开发升华为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培育。
地产开发商不能仅仅围绕地产利润进行开发建设,而要兼顾区域产业特点,在规划设计上努力为区域产业的发展创造较好的生产、营运、办公环境条件,以实现经济、社会等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1)卓达服装产业园:园区产业经济的带动。
2000年,卓达整合河北服装纺织产业链,建设卓达服装产业园取得巨大成功,入园生产企业当年出口创汇5000万元,解决了周边农村两万人的就业问题,成为全国国土系统土地集约利用的推广典型。
(2)卓达太阳城,解决“三农”问题的创新案例。
卓达太阳城,通过造城市的方式打造一个移民之都,通过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农业、养老社区产业,以住宅消费带动产业发展,形成了一个30万至50万人口兴业安居的城市,成为卓达全面实施“卓达产业模式”的代表之作。
(3)卓达天津养老社区:养老产业经济的先导。
面对老龄化社会到来,卓达抓住市场的空白与市场需求,将养老产业与房地产进行对接,形成新的产业地产模式。
卓达天津养老社区,与民政部、中国老龄委等部门合作,建设集养老、文化、生态休闲、健康、教育等于一体的辐射京津地区的大型卫星城。
(4)卓达创新发展模式,挺身海洋经济开发。
在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好形势下,30万吨级卓达(张家埠)新港、新型绿色环保产业基地蓝硅谷、卓达香水海滨海新城三大板块联动,形成港口拉动产业——产业带动新城——新城实现幸福生活的三位一体发展。
通过山东卓达项目群的开发,卓达集团创新企业发展模式,即以大型港口为龙头,重大产业板块联动,重构产业链条,加大协同效应,发展产业集群,以港口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促进新城市建设。
产业创新:“蓝岛”梦想 绿色革命卓达集团已在蓝色半岛卓达海港临卓达:“多元价值型”的产业地产模式商机商情Business Opportunities房地产行业是城市化发展最直接的经济行业,从地方政府的房地产GDP到国家相继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核心都是因为房地产已经从最初的单元价值影响到整个社会产业体系的多元价值。
房地产经典案例引言房地产业是一个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在国内外都有许多经典的案例。
本文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房地产经典案例,旨在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房地产产业的发展、经营模式等方面的知识。
案例一:迪拜棕榈岛迪拜棕榈岛是迪拜的一个高度奢华的人工岛屿项目。
该项目于2001年启动,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岛屿,而且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项目的主要设计师是来自南非的建筑师及景观规划师Adriaan Geuze。
棕榈岛由3个巨大的人工岛屿组成,每个岛屿的形状都像棕榈树的叶子,总共有17根。
项目的建设采用了先进的工程技术,包括大型人工岛屿的构建、海堤的建设等。
迪拜棕榈岛成为了世界上最独特的旅游度假胜地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迪拜棕榈岛的建设展示了房地产项目创新和务实的一面。
这个项目不仅仅是一种投资,更是一种旅游目的地的创造。
通过这个案例,房地产开发商可以从中学习到如何结合自然环境和建筑设计,打造独特的房地产项目。
案例二:纽约中央公园纽约中央公园是美国纽约市的一个城市公园,也是全球最著名的城市公园之一。
中央公园位于曼哈顿上东区和上西区之间,占地约843英亩。
中央公园建于1853年,是由来自英国的景观师Frederick Law Olmsted和Calvert Vaux设计的。
公园内有大片的绿地、湖泊、运动场和文化设施等。
中央公园不仅仅是纽约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世界各地游客的必访之地。
纽约中央公园的成功案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公园的规划与设计充分考虑了人们的需求,提供了多样化的休闲活动场所。
其次,公园的地理位置优越,位于纽约市中心,交通便利,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公园的管理和维护也是成功的因素之一,保持了公园的整洁和安全。
对于房地产开发商和规划师而言,纽约中央公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可以从中学习到如何规划和设计一个成功的城市公园。
案例三:中国共享住宿市场共享住宿市场是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一个新兴领域。
联东U谷产业地产模式分析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前瞻产业研究院二零一八年五月联东U谷产业地产成功模式分析联东集团(LIANDO)1991年创立于唐山,是集建筑模板、和投资业务为一体的集团化公司,其产业地产战略起源于2003年,到目前已扩张至25个城市,规划面积约3000多万平方米,是国内领先的产业园运营商。
布局:布局在三大城市群的大中城市,选址于城市副中心、高新区、开发区、,依托原有区域布局打造或总部基地。
联东U谷主要布局3大城市群、25个主要城市,各类园区项目44个。
产品:以产业综合体和总部基地为主,涵盖独栋办公、研发中试、标准厂房等产品形态。
联东集团主要发展产业综合体和总部基地两种物业类型,其中产业综合体项目占比达80%以上。
集团研究和开发总部、研发、生产、定制和配套设施五类产品。
产业定位:依托城市原有产业基础,发挥当地优势,精准定位产业方向及产业链环节,着重于产业链两端研发、营销高附加值环节,发展产业链两端“U模式”。
联东集团结合当地政府产业规划及区域主导产业特点发展区域支柱产业,聚合上下游产业集群。
在产业链选择上,联东集团重点发展处于产业链上游的研发和下游的营销环节,实现二三产业的互动,增加产业附加值。
平台:搭建合作平台,与政府合作开发享受优惠政策,与企业合作统筹客户资源。
政企联合开发,政府提供土地及相应优惠政策,联东开发建设、招商管理。
联东采取政企合作开发模式,通过与政府协议拿地的方式获取工业用地,然后进行配套建设,并为其解决招商难题,引进人才、产业等资源,提升政府持续税收。
统筹全国及海外资源平台,共享全国客户资源,以主导产业链为目标招商。
联东集团在全国拥有300多名招商人员,已与50多家机构达成合作。
搭建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标准化物业服务、特色化增值服务和个性化服务。
联东的运营团队建设了10大运营平台,可以为客户提供政策扶持、人力资源、金融服务、会展、贸易、物流、统采统购、法律咨询等增值服务及个性服务。
前瞻产业研究院天安数码城产业地产发展模式分析“中国创客第一人”李大维说,“如果你的公司是做硬件的,就必须去到深圳。
”这是全世界创客的心声。
天安数码城在深圳的成功,也是从市场的规律当中,不断去总结,不断去探索,不断的突破发展起来的。
而在深圳之外的城市发展过程当中,都会结合每个城市的产业基础,经济结构调整、人口结构等特点,以及政府对产业的规划,对城市的定位,考虑综合性的因素而因地制宜。
天安数码城的探索与实践天安数码城集团成立于1990年,总部位于深圳,由香港天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股票代码H.K.0028)和深业泰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以综合开发和运营国家级民营科技园"深圳天安数码城"而著称,是中国领先的创新企业生态圈的开发及运营商。
截至目前,天安数码城已在全国11个城市拥有17个园区项目,形成“深耕深莞、辐射珠三角、聚焦北上广”的战略发展布局,版图覆盖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和西南经济圈四个活跃经济圈。
二十多年来,天安数码城已成为集产业、商务、交流和生活于一体的企业圈和生活圈,并创造性地将园区分为城市型产业园、生态型产业园以及主题产业园,用多元复合功能构筑产业园区特有的社会体系,实现产业升级,推动区域的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
服务产业发展的理念作为上世纪90年代第一批涉足工业园开发的企业之一,天安数码城集团产品形态历经工业园、工贸园、科技产业园,并于2009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城市产业综合体”的概念,和目前园区大会提出的城市运营商概念不谋而合。
直到今天打造的“创新企业生态圈”,已经摸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的产业地产运营模式,被誉为土地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三资融合的发源地和典范。
天安数码城模式本质上就是成长性企业集聚发展的服务平台。
天安数码城每到一个城市就会将各地的成长性中小企业集聚起来,通过服务平台的提供、上下游产业链的建立,促进企业在园区里更好更快的发展。
产业园区规划概要及案例分析前言:自我国第一个产业园区招商蛇口建立以来,产业园区数量和规模逐年提升,据2018年《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统计,我国国家级产业园区552家,省级开发区1,991家。
根据前瞻产业园区数据库统计,2022年我国各类产业园区数量高达8万多个(统计口径存在“园中园”重复计数,数量偏高)。
产业园区经过40余年的探索与发展,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得到了验证,地方政府希望产业园区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极。
但是,随着各地产业园区林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园区同质化严重、供求失衡以及招商困难等问题,本文结合过往的产业园区规划及招商咨询案例,尝试探讨产业园区规划的基本方法及关键问题。
一、产业园区规划的内容及方法产业园区是企业集聚的载体,通过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和易于创新的环境,促进企业走向专业化、规模化、创新化,进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产业园区规划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根据详尽的宏观环境分析、区位优势分析和实地调研,依次明确产业定位、目标客户、招商方案以及运营服务四个方面的规划内容和落地方案。
(一) 如何进行产业定位产业园区规划的关键在于产业的定位分析,只有产业定位准确,后续的目标客户确定、招商方案设计和增值服务规划才会更有针对性和落地性。
我们一般通过外部环境分析、区位优势分析以及产业价值分析来确定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
1、外部环境分析宏观经济分析:①析世界宏观经济状况、产业发展趋势、技术变化趋势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②分析国家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对产业园区战略和产业规划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产业政策分析:产业政策是影响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全国及区域总体规划、政策导向、城市群建设和产业布局等对产业园区战略和产业规划带来的影响和机遇。
其他因素分析:分析社会因素、技术因素等对特定产业发展的影响。
2、区位优势分析产业基础分析:分析地区产业结构、产业链的优势环节和薄弱环节以及关联产业情况,梳理当地的大型企业名单。
房地产定制开发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房地产定制开发案例一直是行业内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定制开发是指房地产开发商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专属于客户的房屋或项目,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一种开发模式。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房地产行业的定制开发案例,看看这些成功案例是如何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品质和服务的。
第一个案例是某开发商在城市中心地段推出了一处高端公寓项目。
该项目以城市现代化为主题,建筑设计采用现代风格,外观简洁大气,内部装修豪华舒适。
该开发商在推出项目之初,就将目光聚焦在高端定制这一细分市场上,推出了一系列定制服务,例如私人健身房、定制家具、定制家电等。
通过精准的定制服务,使得这处项目成为城市中心地段的明星楼盘,受到了众多高端客户的关注和认可。
该案例不仅满足了客户个性化需求,提升了楼盘的附加值,也为开发商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第二个案例是某开发商在郊区开发了一处别墅项目。
该别墅项目占地面积宽阔,周围环境优美,是城市人们理想的度假居所。
该开发商推出的定制服务包括私人花园、泳池、车库等,以及定制装修风格和材料。
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设计风格和材料,设计师团队还会根据客户需求定制户型和功能分区。
这种定制开发模式使得每处别墅成为独一无二的作品,符合客户个性需求,提升了居住体验和生活品质。
该项目成功打造了一处“高端定制”的豪华度假居所,吸引了不少城市人群前来购买。
第三个案例是某开发商在旧城改造项目中进行了一处租赁公寓的定制开发。
该项目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周边交通便利,生活配套设施齐全。
该开发商推出了一种全新的定制租赁模式,专注于满足都市年轻人的居住需求。
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户型、装修风格、家电家具等,还可以享受到优质的物业管理和周边生活配套服务。
该项目通过定制服务打造了一处“定制生活”的创新租赁模式,受到了年轻人的热捧和认可。
该案例不仅满足了年轻人对独特生活方式的追求,也为开发商带来了稳定的租金收益。
联东U谷产业地产模式分析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前瞻产业研究院二零一八年五月联东U谷产业地产成功模式分析联东集团(LIANDO)1991年创立于唐山,是集建筑模板、和投资业务为一体的集团化公司,其产业地产战略起源于2003年,到目前已扩张至25个城市,规划面积约3000多万平方米,是国内领先的产业园运营商。
布局:布局在三大城市群的大中城市,选址于城市副中心、高新区、开发区、,依托原有区域布局打造或总部基地。
联东U谷主要布局3大城市群、25个主要城市,各类园区项目44个。
产品:以产业综合体和总部基地为主,涵盖独栋办公、研发中试、标准厂房等产品形态。
联东集团主要发展产业综合体和总部基地两种物业类型,其中产业综合体项目占比达80%以上。
集团研究和开发总部、研发、生产、定制和配套设施五类产品。
产业定位:依托城市原有产业基础,发挥当地优势,精准定位产业方向及产业链环节,着重于产业链两端研发、营销高附加值环节,发展产业链两端“U模式”。
联东集团结合当地政府产业规划及区域主导产业特点发展区域支柱产业,聚合上下游产业集群。
在产业链选择上,联东集团重点发展处于产业链上游的研发和下游的营销环节,实现二三产业的互动,增加产业附加值。
平台:搭建合作平台,与政府合作开发享受优惠政策,与企业合作统筹客户资源。
政企联合开发,政府提供土地及相应优惠政策,联东开发建设、招商管理。
联东采取政企合作开发模式,通过与政府协议拿地的方式获取工业用地,然后进行配套建设,并为其解决招商难题,引进人才、产业等资源,提升政府持续税收。
统筹全国及海外资源平台,共享全国客户资源,以主导产业链为目标招商。
联东集团在全国拥有300多名招商人员,已与50多家机构达成合作。
搭建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标准化物业服务、特色化增值服务和个性化服务。
联东的运营团队建设了10大运营平台,可以为客户提供政策扶持、人力资源、金融服务、会展、贸易、物流、统采统购、法律咨询等增值服务及个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