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翔安隧道
- 格式:docx
- 大小:17.67 KB
- 文档页数:3
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有多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世界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方便的技术在进步。
现在不仅是陆地交通便利,很多海底隧道纷纷出现,更加方便交通出现。
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则是历时8年建成。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介绍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希望能帮到你。
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英吉利海峡隧道海底段世界最长的铁路隧道英吉利海峡隧道也称为英法海底隧道、欧洲隧道,是一条把英国英伦三岛连接往欧洲法国的铁路隧道,位于英国多佛港与法国加来港之间,于1994年5月6日开通。
它由三条长51km的平行隧洞组成,总长度153km,其中海底段的隧洞长度为3×38km,是世界第二长的海底隧道及海底段世界最长的铁路隧道。
历时8年耗资150亿美元从1986年2月12日法、英两国签订关于隧道连接的坎特布利条约(Treaty of Kanterbury)到1994年5月7日正式通车,历时8年多,耗资约100亿英镑(约150亿美元),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利用私人资本建造的工程项目。
海底长度达39千米隧道横跨英吉利海峡,使由欧洲往返英国的时间大大缩短。
隧道长度50千米,仅次于日本青函隧道。
海底长度39千米。
单程需35分钟。
通过隧道的火车有长途火车、专载公路货车的区间火车、载运其他公路车辆(像是大客车、一般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的区间火车。
隧道由欧洲隧道技术公司经营,但因为隧道建造费用极高,所以债务沉重。
海底隧道的修建方法海底隧道的开凿,目前主要有4种工法。
钻爆法主要用钻眼爆破方法开挖断面而修筑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施工方法。
用钻爆法施工时,将整个断面分部开挖至设计轮廓,并随之修筑衬砌。
大陆目前已建成的海底隧道,厦门翔安隧道,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均是采用矿山法施工。
沉管法沉管法是在水底建筑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
沉管隧道就是将若干个预制段分别浮运到海面(河面)现场,并一个接一个地沉放安装在已疏浚好的基槽内,以此方法修建的水下隧道。
香港多条海底隧道采用沉管法施工。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完善火灾报警系统光纤光栅感温方案武汉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8月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完善火灾报警系统光纤光栅感温方案一、厦门翔安隧道火灾报警设计概况福建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在隧道顶部已安装一路光纤光栅感温报警系统,结合的消火栓系统、水+泡沫喷雾系统及消防广播、监控系统和灭火装置配置,构成一个完整的长隧道消防防灾系统。
二、完善防火报警系统的构成说明翔安海底隧道设计是双隧道+1条服务隧道,每个行车隧道是单向3车道,隧道宽度13.5米。
结合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消防设计应针对隧道的火灾特点,立足于自防自救,采用相应的防火措施,做到安全适用、质量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
参照国内外有关消防规范,结合国内外的3车道隧道大量工程实例及隧道火灾案例的特点,对翔安隧道拟采用在行车道右侧加装一路光纤光栅感温报警探测。
火灾报警系统的使用环境比较恶劣,车辆从隧道中通过时,会留下浮尘、尾气等;隧道中的渗水会导致环境潮湿,使设施、设备容易产生锈蚀;隧道出入口附近受阳光、雨雪、雷电等干扰较大;隧道中因自然风、车辆行驶产生的活塞风和风机通风换气等,风速变化较大。
由此,隧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选择除应满足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要求外,其防护等级不得低于IP65,并应有较强的抗干扰、抗腐蚀能力,其光栅探测器应能在有浮尘、尾气和其它恶劣环境中正常工作。
探测器响应时间短、运行维护方便,节省运营成本,尤其抗干扰能力强的光栅感温火灾探测器。
从2010年7月27日的火灾事故分析,如有车辆火灾发生,驾驶员按行车习惯,一般都会在行车方向右侧停靠施救,本隧道的火灾报警探测器安装在隧道顶部中间,在着火车辆靠右侧时,离行车道中线距离6M,距探测器直线距离至少有9M,监控半径较大,延迟了报警的时间。
在其行车道加装一路探测器,车辆行驶产生的活塞风影响小,探测的监控半径短,可大大缩短报警的响应时间,对火灾的事故做到及时处理。
厦门海底隧道施工中重难点分析及技术措施李昌宁【摘要】对我国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隧道的工程特点,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保证安全通过进出口陆域软弱段,浅滩全风化层段,海域F1、F2、F3强风化基岩深槽和F4风化囊,以及竖井快速建成形成工作面是该隧道施工的重点与难点,在隧道地质复杂、断面大,工法多,工期紧的情况下,提出具体的技术措施和建议,并在隧道实际施工中被部分采用,效果良好.【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07(000)0z2【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海底隧道;施工;重难点分析;技术措施【作者】李昌宁【作者单位】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9.51 工程概况(1)概况厦门东通道(翔安隧道)隧道主体工程位于厦门岛东北端的湖里区五通码头与翔安区西滨下店村之间,浔江港南东出海口最窄处,西北为封闭的海湾,东南为海湾通向大海的出口(图1-E线)。
隧道规模宏大,隧道全长5.951 km,跨越海域总长4.459 km,其中海域暗挖约2.925 km,潮间带暗挖约1.534 km,陆域暗挖约1.392 km。
按照高等级公路的设计标准,行车速度为80 km/h,暗挖隧道最大断面宽×高=17.04 m×12.56 m,建筑限界净宽×净高为13.5 m×5.0 m。
隧道连接厦门市本岛和翔安区陆地,具有公路和城市道路双重功能,为厦门市第三条出口通道(图2、图3)。
图1 厦门翔安隧道平面与纵面示意图2 厦门翔安隧道示意图3 厦门翔安隧道效果该隧道采用钻爆暗挖法修建,是我国大陆在建的第一座大断面的海底隧道,隧道采用一次修建双向3车道,并在两隧道中间修建一服务隧道,隧道中心线间距64~66 m。
(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陆地部分为剥蚀残丘地貌,耕地,地面高程约为3 m,表层为厚度0~25 m的残积黏土、亚黏土,全强风化花岗岩厚度为11.5~15.5 m,弱微风化花岗岩顶板高程为-12.8~-38.0 m。
厦门东通道(翔安隧道)工程公路工程项目执行报告厦门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10-4-14目录一、概况 (1)二、建设管理情况 (8)(一)前期工作 (8)(二)征地拆迁情况 (11)(三)项目管理情况 (12)三、科研和新技术应用情况 (35)四、对各参与单位的总体评价 (38)五、对工程质量的总体评价 (41)六、项目管理体会 (42)七、结束语 (47)厦门东通道(翔安隧道)工程项目执行报告一、概况1、建设依据厦门东通道(翔安隧道)工程项目于1998年开始全面启动前期工作。
本项目严格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办理项目审批手续,经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多方评估和审查,及时完成了国家规定的各项基本建设审批程序,各项手续齐全,建设依据完备,具体如下:(1)2003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以发改交运[2003]2041号文正式批准立项;(2)2004年1月,厦门市规划局翔安分局以厦规翔用地[2004]第003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审批了东通道两岸场地平整工程翔安岸侧建设用地规划许可;2004年2月,厦门市规划局以[2004]厦规用地第0020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审批了东通道两岸场平工程建设用地规划许可;(3)2004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以环审[2004]247号文批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4)2004年10月,国家海洋局以国海环字[2004]452号文批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5)2004年12月,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以国土资厅[2004]768号文正式批准征地批复;(6)2005年1月,水利部以水函[2005]7号文批准项目水保方案。
(7)200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以发改交运[2005]226号文正式批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明确同意采用钻爆法暗挖隧道建设方案;(8)2005年5月,交通部以交公路发[2005]185号文正式批准工程初步设计;(9)2005年6月,厦门交通委以厦交建[2005]40号文正式批准工程施工图;(10)2005年9月,福建省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局(原福建省交通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下同)以G080号公路工程质量监督通知书批准了本项目工程质量监督申请书;(11)2005年12月,厦门市规划局以[2005]厦规用地第0158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审批了厦门翔安隧道及两岸接线工程建设用地规划许可;(12)2006年3月9日,交通部正式批准了施工许可申请书。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的施工风险评估和变形应对措施工程简介厦门东通道(翔安隧道)工程是厦本岛第六条进出岛公路通道,连接门市厦门市本岛和大陆架翔安区。
是一项规模宏大的跨海工程,工程全长8.695km,其中海底隧道5km,跨越海域宽约4200m,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座海底隧道。
隧道最深处位于海平面下约70m,最大纵坡3%。
隧道2005年9月开工,工程概算约31(97亿元。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拥有数项世界罕见难题,建设者们依靠科技进步,加上自身的努力,一一克服了难题。
据统计,从翔安海底隧道中开挖、弃运土石方约235万立方米,几乎可以将埃及大金字塔塞满。
支护用锚杆、钢架、钢筋网、衬砌钢筋等钢材约5万吨,相当于7座巴黎艾菲尔铁塔。
工程地质、环境及主要施工方案概况工程地质情况:在路地段为全强风化闪长岩, 在地下水位以下无自稳能力,易崩解。
地下水为陆域地下水,据其赋存形式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风化基岩孔隙裂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 就近向低洼地排泄,略具承压性, 总体上属于潜水。
地下水水位变化随降雨的频率,变化剧烈, 且有滞后现象。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工程环境:厦门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每年 2月到8月为雨季, 7月到9 月为台风季节。
厦门海域为正规半日潮,最高潮位4. 53 m, 最低潮位- 3. 30 m。
场区内小型水体较多,池塘遍布。
本区段主要场地开阔平坦, 运输较方便,水、电、通讯等均可直接引入, 但附近居民工厂较多。
主要施工方案:全强风化层采用拱顶超前小导管预支护及注浆加固, 主洞采用 CRD 法开挖, 服务洞开挖采用正台阶法。
衬砌设计应用新奥法原理, 采用复合式衬砌: 初期支护由工字钢拱架、双层钢筋网、30 cm 厚喷射混凝土组成;二次衬砌用55 cm 厚模筑钢筋混凝土;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铺设防窜流防水板作为防水层。
隧道结构防排水采用全封堵方式,采用分舱的方式对隧道进行分区防水。
第28卷 第1期台湾海峡Vo.l 28, No .1 2009年2月J OURNAL OF OCEANO GRAPHY I N TAI W AN STRA I T F eb .,2009收稿日期:2008202201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局专项课题资助项目(908202203203)作者简介:许文锋(1972~),男,高级工程师.海底隧道防排水技术浅析)))以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为例许文锋1,2(1.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由于海底隧道的特殊性,其防排水技术与一般陆地隧道有着显著区别,本文介绍了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的防排水方案设计情况,对方案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得出了海底隧道防排水应结合围岩与支护的自防水功能采取以堵为主的原则,并针对海底隧道防排水方案实施中的问题,提出了对初期支护背后注浆是重点,改进注浆材料等建议.从而论述了防排水技术是海底隧道工程建设的核心问题.关键词:防排水技术;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中图分类号:TU 28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160(2009)0120102205海底隧道施工过程中会产生诸如涌(突)水、垮塌等各种地质灾害,在这些地质灾害问题中,地下水问题尤其突出[1~7].如果隧道防排水处理不当,会给隧道施工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严重者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同时对整个生态环境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另外,施工时隧道防排水处理不当,还会影响隧道建成后的正常运营.因此,设计并实施有效的防排水措施,对保障隧道施工以及隧道的安全运营,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情况下海底隧道衬砌在承受围岩压力的同时还要承受较高的水压,且由于海底隧道纵坡为两端高中间低的倒人字坡,因此在隧道施工期间及运营期间的防排水技术尤为重要.根据海底隧道不同的地质情况,分别设计相应的防排水方案,根据方案实施效果动态调整防排水方案,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的工程实践表明,这种设计理念非常有效的,本文以翔安海底隧道为例来论述动态调整防排水措施.1 工程概况厦门东通道翔安海底隧道是一项规模宏大的跨海工程,隧道全长6105km ,跨越海域总长412km,设计为分离式、上下行六车道隧道,左右为行车隧道,中间一孔服务隧道.海域段除穿越四道断层破碎带风化深槽(囊)之外,围岩基本上是弱微风化花岗岩,围岩级别基本为Ñ~Ò级.隧道在潮间带和陆域,全部穿越全、强风化花岗岩层,围岩级别全部为Õ级,隧道共穿越四道断层破碎带风化深槽(囊)和全、强风化花岗岩层,它是本工程施工的难点,尤其在防排水方面.隧道埋深自洞口的6m 到海域的40m,海水一般深15m,最深25m,施工方式采用钻爆暗挖法,翔安海底隧道主洞左右线纵断面地质剖面图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图1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右线纵断面地质剖面F i g .1 Geol ogical profile of ri ght li ne i n Xia m en X iang .an subsea1期许文锋:海底隧道防排水技术浅析)))以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为例图2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左线纵断面地质剖面F i g .2 Geol ogical profil e of l e ft li ne i n Xia 2m en Xiang .an subsea2 隧道防排水设计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其防排水设计采用了包括洞口排水、隧道明暗洞防排水、竖井防排水、洞内路基防排水等方案.2.1 洞口防排水设计由于隧道纵坡中间低两端高为倒人字坡,洞口两端都有较长的路堑引道.为避免洞外雨水流入洞内,路基设计时根据地形情况,通过边沟将边坡水和路面水截流进洞口集水池,并设泵站将雨水导入洞顶排水系统.隧道两端洞口左右线均设置三道截水沟(60c m ),集边坡和路面水排入洞口集水池.洞口路堑顶部设置天沟,通过开沟将水汇入附近沟渠.2.2 洞内防排水设计施工缝、沉降缝防水处理:施工期间隧道内产生的水主要是围岩渗水和施工用水,由于海底隧道所处的特殊环境,为保证衬砌结构的防水能力,隧道沉降缝采用外贴带注浆管的背贴式止水带,中间设置带注浆管的橡胶止水带,内壁加设结晶填充材料的三层防水方式;隧道施工缝采用外贴带注浆管的背贴式止水带,中间设置企口,并安放带注浆管的膨胀橡胶止水条,内壁加设结晶填充材料的三层防水方式.采用带注浆管的背贴式止水带,可实现分区防水,便于后期检修和处理.采用分区防水形式,充分保证防水板的防水效果.由于施工空间狭窄、作业条件差、工序相互交叉干扰等原因可能会使安装好的防水板遭受到损坏,一旦一处漏水造成/窜水0,从而使整个隧道结构受害,并且维修弥补困难、费用高、效果差.因此用分舱的方法设置防渗肋条将整个隧道的防水分成小区.防水区面积控制在150m 2内.一旦漏水可以通过外贴式止水带的注浆管,针对漏水区域进行注浆修补,效果好,修补费用低.3 翔安隧道防水方案的动态设计情况设计方案在没有通过实践检验之前,始终具有预设计的性质,而真正的设计是在施工过程中完成和完善的,翔安隧道防排水总体设计方案如图3所示.翔安隧道防水设计方案通过一年多的施工实践证明,是较全面的、具体的.但也做了一些补充和修正.针对富水砂层区段试验了高压旋喷地表防水技术方案;在竖井施工中实施了高压旋喷桩、钢板桩、钻孔咬合桩、钻孔切合桩以及实施了地表井点降水方案.富水砂层段最后采用了地下连续墙和疏干降水井相结合的设计方案,未采用地表高压旋喷桩和洞内水平旋喷桩的设计方案.在采用了地表防水技术措施的同时洞内并用超前预注浆、初支背后补偿注浆回填的防水技术.为了防止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的基面粗糙,凹凸不平而损伤防水板.在防水板与初支喷射混凝土基面之间,加设一层无纺布,既是缓冲层也是疏水层.在施工期间,根据最新设计理念,增设了边墙底部纵向排水盲管、泄水孔,改衬砌结构全封闭型为半封闭型,保证了/以堵为主0限量排放.4 结构防排水技术措施翔安隧道结构防排水施工进展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明洞结构防排水施工已经完成,第二阶段是暗洞结构防排水施工.#103#台湾海峡28卷图3 翔安隧道防排水总体设计方案F i g .3 Outli ne of des i gna ti on of wa terproof and dra i n f or X iang .an subsea t unne l4.1 结构防水方案中的技术措施(1)围岩自防水.以堵为主,通过注浆止水将隧道开挖面周围的涌水和渗水,封堵在结构外.(2)初期支护自防水.采用防水防渗混凝土,将围岩的少量渗漏水,堵在初期支护结构之外.(3)将初期支护难以堵住的有限渗流水通过预埋排水管环向引入边墙侧沟.(4)铺设防水板.将少量渗水封堵在二衬混凝土之外.(5)施工缝、沉降缝均采用外贴带注浆管背贴式止水带自防水.施工缝内间设置带注浆管的中埋式膨胀橡胶止水条,沉降缝内设置带注浆管的中埋式橡胶止水带;两种缝内壁均加设结晶类填充材料的三重防水方式,保证沉降缝自防水.施工缝细部防水设计如图4所示.(6)采用分区防水形式自防水(示意图5).防止一处渗漏四处窜水的后患.4.2 结构防排水的技术保障(1)必须严格初期支护质量验收程序,合格后才能进入二衬施工工序.因为初期支护的/三头0:锚杆头、钢筋头和欠挖的岩石头不认真削平必然会刺破防水板;初期支护表面凹凸不平超限,将会在泵送混凝土的压力下撕裂防水板.(2)严格把好防水技术六道关,即上述六项技术措施.在把关中要防止忽视初期支护的自防水功能,以#104#1期许文锋:海底隧道防排水技术浅析)))以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为例为有防水板防水,而对初期支护的自防水质量不当回事.(3)要防止边墙两侧铺设长度不均造成剪刀叉接缝,尤其是曲线区段,宁可接缝长预留富裕些也不能短了采用补接的方法,因为这样,很难保证接缝质量.(4)不要为施工方便和赶进度,而将矮边墙和二衬仰拱分两次施工,人为增加两条纵向施工缝,因为施工缝是二衬渗漏的薄弱环节.(5)隧道进口采用全断面帷幕注浆技术.进入F1断层破碎带,进出口还将先后穿过F2、F3、F4风化深槽断层破碎带.(6)在通过断层破碎带及风化深槽区段要注意的问题:¹超前地质预报是前提,预报手段要长短结合,以短为主;物探和钻探并用,以钻探为准;预报的岩性水情位置要准确到米,预报专业人员要长驻工地,跟踪预报;º全断面帷幕注浆是关键.a .注浆以堵水为主,加固围岩为辅;b .注浆由专业队伍实施,必须采用先进的设备;c .要完善的压注计划是成功的保证;d .注浆工艺参数要通过试验取得经验极为重要;e .止浆墙的厚度要一次做够;.f 注浆方式以前进式为主,后退式为辅,注浆顺序先外圈后内圈;g .帷幕注浆压力,不大于115MPa ,保证不将覆盖层穿透;径向注浆压力不大于0.5MPa 防止损坏初支结构,压注浆胶凝时间要能调整到3~5m in ;h .注浆材料必须用超细水泥;.i 注浆效果检验要严格按照标准,准确监测,达到既定标准才能开挖;»加强支护是重点.a .结构支护、超前支护、径向加固围岩注浆相辅相成;b .超前支护绝不能因为施作了全断面帷幕注浆就省了不做,因为全断面帷幕注浆有可能出现盲区,所以需要通过每循环的超前支护来弥补.c .初支背后必须及时充填注浆;d.径向注浆很必要:因为在初支背后一定范围内注浆加固围岩是加强初期支护结构的基础,也是巩固后方的重要技术措施.径向注浆材料一般不应采用双液浆,应用普通水泥浆或超细水泥加适当的聚氨酯;¼监控量测非常重要,要做到及时布点,及时量测,出现动态时及时反馈,及时分析研究;½方案落实是保证,要严格管理,严格制度,严格纪律,要件件落实;¾开挖中要注意控制爆破,要保护全断面帷幕注浆固结的人工结石体;¿抢险救援预案是后备,要注意做到预演,有效;À服务洞先通过后左右洞通过.5 防水技术的效果分析高压旋喷注浆以及钻孔咬合桩、钻孔切合桩,目的是在洞室外围形成止水帷幕隔断海水进入开挖面.虽然高压旋喷桩未完全止住水,但为井内全断面帷幕注浆实施减少了水压力和渗水量,配合钻孔咬合桩成功的通过了砂层段.高压旋喷桩在W4全风化花岗岩地区止水效果不理想,但加固了围岩,减少了洞内开挖过程中洞顶沉降.超前小导管注浆,各施工单位都不同的反应,W 4、W 3地层中注不进浆液,砂层中也有注不进去的反应.目前国内外施工技术水平,注浆止水加固技术是成功的.国内外成功的实例比比皆是,如日本的青函隧道、舞鹤隧道,中国的歧岭隧道、草庵隧道、大瑶山隧道、刺桐关三号隧道.如出现注浆注不进,其主要原因是超前预注浆与进度的矛盾.技术上的欠缺是注浆工艺的配套技术不到位的原因.如不设止浆墙或虽设了但不足以止浆.应该承认,在W3、W 4风化花岗岩中、砂层中注浆技术均可以获得一定的止水和加固效果.只要:¹注浆配套技术措施到位.隧道局有成功的经验总结,用TSS 注浆导管、设置足以止浆的止浆墙或是足够深度的注浆小导管、试验得出注浆压力和注浆量.º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选用适当的注浆材料,在单液水泥浆、水玻璃水泥双液浆、超细水泥浆中选用.6 结语(1)只有进行对初期支护背后注浆加固,形成堵水承载圈,才能实现初支无渗漏的设计要求.在软弱围岩区段,在隧道二衬混凝土施工前,对富水砂层区和集中涌水区段进行后注浆,在初支背后形成一定厚度(3~5m )的堵水承载圈,加强围岩自防水功能.(2)应从长远考虑结构防水,从百年大计的角度考虑使用超细水泥浆,这在翔安隧道的富水W 3、W 4地#105#台湾海峡28卷段和富水砂层地段施工中做过试验.同时设计方案中也可建议选用超细水泥、聚胺脂和环氧树脂注浆的.(3)注浆材料应选以单液浆为宜.超前预注浆多数选用的防水选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是为了快速堵水和注浆后能迅速实施掘进作业.但由于双液浆的后期强度低,一定时间后堵水及抗压抗剪能力迅速降低,这就为结构防水造成隐患.初支背后回填注浆和后注浆一般不能选用水玻璃水泥双液浆,应选以单液浆为宜,否则就会损害工程结构的安全的百年大计.(4)正确处理下部结构防水.隧道一般在仰拱以上的结构防水做得较全面,但海底隧道所处地下水大部分为承压水,仰拱底部的承压水易造成路面的渗流、冒水,因此下部结构也应该贯彻/以堵为主0限量排放的原则,采取有效的防排水技术方案.参考文献:[1] 王梦恕,皇甫明.海底隧道修建中的关键问题[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22(4):1~4.[2] 孙钧.海底隧道工程设计施工若干关键技术的商榷[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8):1513~1521.[3] 吕明.挪威海底隧道经验[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23):4219~4225.[4] 杨会军,李丰果.深埋长大隧道地下水处理技术[J].岩土工程界,2006,3(9):62~65.[5] 韩忠存.隧道及地下工程结构防排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J].现代隧道技术,2001,4(38):5~9.[6] 李兴高,刘维宁.公路隧道防排水的安全型综合解决方案[J].中国公路学报,2003,1(16):68~73.[7] 王梦恕,皇甫明.海底隧道修建中的关键问题[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4(22):1~4.Discussi on on the technology ofwaterproof and drai nof t he subsea tunnel)))i n case ofX i a men Xiang .an subsea tunnelX U W en 2f eng 1,2(1.Th i 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SO A ,X i a m en 361005,Ch i na ;2.Ch i na Universit y of Geosciences (Wuhan),Wuhan 430074,Ch i na)Abstrac:t Because of t h e specificity of subsea tunne,l the water proof and dra i n age technology has disti n ct diff erence w it h the general land t u nne ls .Th is paper i n troduces t h e sche me desi g n on waterproof and dra i n ofX ia men 2X iang .an subsea t u nne lw it h an eva l u ation on the eff ect of t h e sche me .It conc l u des that the wa ter proof and dra i n age technolo 2gy of the subsea t u nne l shou l d adopt t h e pri n ciple of leak stoppage and co mb i n e t h e self 2water proof f unction of rock mass and supports .The aut h or be lieves that the i n j e ct grout beh i n d the pri m ar y lining is i m portan,t and t h e mater i a ls of i n ject grout should be i m proved.The technol o gy ofwater proof and dra i n is a core prob le m re lates to the success or defeat of the subsea tunnel constructi o n .K ey words :technology ofwaterproof and drain ;X i a ng .an region ofX ia men;subsea tunne;l application(责任编辑:杜俊民)#106#。
厦门东通道(翔安隧道)防水板施工作业指导书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厦门东通道(翔安隧道)A4标项目部2006年5月防水板施工作业指导书一、工程概况厦门海底隧道是我国大陆第一座采用钻爆暗挖法施工的双向三车道海底隧道,隧道规模宏大,隧道全长5.951km,跨越海域总长4.459km,其中海域暗挖约2.925km,潮间带暗挖约1.534km,陆域暗挖约1.392km。
按照高等级公路的设计标准,计算行车速度为80km/h,暗挖隧道最大断面尺寸17.04m×12.56m(宽×高),建筑限界净宽×净高为13.5×5.0m。
隧道连接厦门市本岛和翔安区陆地,具有公路和城市道路双重功能,为厦门市第三条出口通道,本隧道的修建对我国隧道建设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将起到里程碑式的作用。
二、设计概况本隧道采用排导式和全封闭式相结合的排水施工理念分别对海域段和陆域段进行防水处理,在衬初期支护砼与模筑砼之间拱、墙均设置PVC防水板。
本隧道采用分区防水形式,充分保证防水板的防水效果。
三、施工工艺流程图四、施工要求1、清除锚杆、导管和外露的钢筋头施作防水板前先应对喷射混凝土基面处理:即对隧道净空进行量测检查,对欠挖地段、凸凹不平、锚杆头外露等处基面进行处理,以满足净空及基面要求,防止刺破塑料防水板。
2、环向、纵向弹簧排水管及横向排水管的安装当净空检查和找平工作完成之后进行,环向排水管安装首先延环向每隔1米锚钉一枚,锚钉露出砼的部位一般不能高于弹簧排水管的直径,接着利用操作平台,从一侧向另一侧用铁丝将排水管密贴砼固定在悬挂锚钉上。
台车一定要稳固,锚钉锚于喷混凝土表面要牢固,以免弹簧管掉下砸伤人。
每道弹簧盲管的端头要有10cm的富余量,以便与纵向排水管搭接。
弹簧排水管的间距为10m,施工中应根据地下水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地下水丰富处可增加1~2道。
纵向弹簧排水管位于水沟底以上20cm,纵向弹簧排水管安装首先按隧道的坡度每隔l米将锚钉锚于喷凝土表面,然后将排水管用铁丝固定在锚钉上,另外在环向排水管的接头处,将纵向弹簧排水管割破将环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分别与纵向排水管采用三通相联,并将接头密缝。
翔安隧道简介门票:无开放时间:全天翔安隧道简介:厦门东通道(翔安隧道)工程是厦门市本岛第五条进出岛公路通道,连接厦门市本岛和大陆架翔安区。
是一项规模宏大的跨海工程,工程全长8.695km,其中海底隧道长6.05km,跨越海域宽约4200m,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座海底隧道。
设计采用三孔隧道方案,两侧为行车主洞各设置3车道,中孔为办事隧道。
主洞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3.50m,净高5.0m。
办事隧道建筑限界净宽6.5m,净高6m。
主洞隧道测设线间距为52m,办事隧道与主洞隧道净间距为22m。
计算行车速度80Km/h。
隧道最深处位于海平面下约70m,最大纵坡3%。
左、右线隧道各设通风竖井1座,隧道全线共设12处行人横通道和5处行车横通道,横通道间距为300m。
采用钻爆法暗挖方案修建本工程,将是中国大陆第一座大断面的海底隧道,对我国隧道建设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将起到里程碑式的作用。
该隧道2005年9月开工,工程概算约31.97亿元,全长8.795公里,其中海底隧道5.95公里。
隧道最深在海平面下约70米。
它连接厦门岛和对岸的翔安区,是厦门第六条进出岛公路通道,具有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双重功能。
2009年6月13日15时58分,随着最后一组爆破的巨响,中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右线贯通。
2009年11月5日我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历时4年多的建设,今日全线贯通。
该隧道全长8.695千米,隧道最深在海平面下约70米,由我国完全自主设计、施工。
设计使用寿命100年。
它的贯通对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海底隧道建造技术,为类似工程的动工兴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010年4月26日09时00分正式通车。
该隧道由两条行车主洞和一条办事中孔构成。
主洞宽17.2米,高12米,可同时行驶3车。
贯通后,厦门岛与翔安区的车程将由1个半小时,缩短至8分钟,大大鞭策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开发建设。
第1篇一、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翔安隧道开顶工程已由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厦发改审批〔2023〕XX号文批准建设,项目业主为厦门市翔安隧道管理有限公司,建设资金来自政府投资,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项目的施工进行公开招标。
二、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翔安隧道开顶工程2. 项目地点:厦门市翔安区3. 项目规模:翔安隧道全长约12.6公里,本次开顶工程涉及隧道全长约8公里。
4. 工程内容:主要包括隧道内衬结构开顶、洞内加固、洞口建筑物拆除及重建、隧道通风系统改造、照明系统改造、隧道排水系统改造、隧道监控及通信系统改造等。
5. 工期要求:合同工期为XX个月,具体开工时间和竣工时间以合同约定为准。
6. 质量要求: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达到合格工程标准。
三、投标人资格要求1.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持有有效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2. 具有有效的安全生产许可证;3. 具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及以上资质;4. 近三年内(2019年1月1日至投标截止之日)至少完成过1项类似隧道开顶工程的施工业绩;5. 投标人须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6. 投标人须有良好的履约记录,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7. 投标人须提供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或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及授权代表身份证明。
四、招标文件获取1. 招标文件获取时间: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至投标截止时间止,每天上午9:00至11:30,下午14:00至17:00(北京时间,节假日除外)。
2. 招标文件获取地点:厦门市XX区XX路XX号XX楼XX室。
3. 招标文件获取方式:投标人须携带以下材料到指定地点购买招标文件:(1)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2)安全生产许可证副本复印件;(3)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及以上资质证书复印件;(4)近三年类似工程施工业绩证明材料;(5)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或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及授权代表身份证明;(6)投标人须提供上述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复印件须加盖公章。
揭秘中国超级工程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揭秘中国超级工程——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是中国大陆建设的第一条海底隧道。
厦门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与台湾隔海相望,全市总面积1565平方公里,由大陆和海岛组成,市区在厦门岛上,人口243万,下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翔安六个区,是福建唯一没有县的地级市。
交通是支撑一个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目前从厦门本岛到翔安过海需要1个多小时,翔安隧道一旦建成,厦门岛到翔安区只需要15分钟,路程缩短50多公里,厦门向东部拓展“瓶颈”将被打通。
通过翔安隧道,再与西环快速路、翔安大道、水琼线相连接,厦门将形成“一环数射”的大交通格局。
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工程概况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是一项规模浩大的跨海工程,全长约9公里,其中海底隧道5.95公里,其中海域段4.2公里。
隧道起自厦门市湖里区五通,止于厦门市翔安区西滨,隧道最深在海平面下约70米,工程总投资约32亿元人民币,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座海底隧道。
设计采用三孔隧道方案,两侧为行车主洞各设置3车道,中孔为服务隧道。
主洞建筑限界净宽13.5米,净高5米。
左、右线隧道各设通风竖井1座,隧道全线共设12处行人横通道和5处行车横通道,翔安西滨侧连接线设收费、服务、管理区。
预计建设工期为4年。
按100年的设计使用年限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翔安隧道不仅是中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也是第一条由国内专家自行设计的海底隧道,主线设计时速为80公里。
它作为厦门的第四条进出岛通道,上承国道、省道,下接城市区域路网,与厦门岛北面的厦门大桥、集美大桥、西面的海沧大桥一起构成四条连接大陆的路网格局。
建成后,翔安区到岛内两地间将缩短50公里的路程,建成后厦门岛到翔安只需15分钟。
厦门海底隧道工程建成交付使用后,对于提升厦门的城市功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大大改善厦门市的投资环境,加快厦门国际化港口建设步伐,都将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福建厦门翔安隧道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全长8.695公里,从厦门本岛到达对岸的大陆端,比原来整整节省了82分钟,2010年4月26日中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建成通车,双向六车道的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通道是厦门岛第五条出入岛通道,兼具公路和城市道路双重功能,它的建成通车使厦门出入岛形成了从海上到海底的全天候立体交通格局。
福建厦门翔安隧道先进施工技术:
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它包括隧道地质分析与宏观预报技术、隧道不良地质体长期超前预报技术、短期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超前钻探技术和重大施工地质灾害临近警报技术,共五部分。
地质分析与预报技术
隧道所在地区不良地质宏观预报,是以深入的地面地质调查为基础,通过区域不良地质分析方法,宏观预报洞体施工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类型、规模、大约位置和方向,宏观预报施工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发生的可能性。
还有可能塌方。
长期超前预报技术
隧道施工地质灾害的发生,与不良地质体的存在和施工辅助工法不当密切相关,首先是不良地质体的存在。
所以,超前预报施工地质灾害,首先要进行隧洞不良地质体的超前预报。
隧道不良地质体超前地质预报依据预报距离,分为长期(长距离—下同)超前地质预报、短期(短距离—下同)超前地质预报两种预报形式和预报步骤。
长
期超前地质预报的预报距离为掌子面前方100m~150m以上。
对于隧道不良地质体的长期超前地质预报来说,国内外主要采用TSP或浅层地震仪等仪器探测方法来进行。
短期超前预报技术
短期超前地质预报是在长期超前地质预报的基础上进行的,预报距离为掌子面前方15~30m。
对于短期超前地质预报来说,国内外主要采用地质雷达探测、红外线和声波探测等仪器探测方法和掌子面编录预测法(地质素描法)。
超前钻探技术
超前钻探是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体系主要组成部分,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是在岩溶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中,更起到突出的作用。
超前钻探一般在隧道洞身长期、短期超前地质预报不得基础上进行,侧重长期、短期超前地质预报已经基本认定的主要不良地质区段;除非特殊情况,一般不宜全隧道连续进行。
地质灾害临近警报技术
即隧道施工地质灾害监测、判断和临近警报技术。
它是在隧道所在地区不良地质宏观预报和隧道洞体不良地质体长期、短期超前预报的基础上,大多伴随超前钻探同时进行、也可以单独进行的工作,这是广义超前地质预报的第五道工序。
主要包括:施工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监测技术,施工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的判断技术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