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公开课课件(统编版)1
- 格式:pptx
- 大小:171.61 KB
- 文档页数:24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红烛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章《诗歌欣赏》中的《红烛》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闻一多先生的《红烛》诗歌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其艺术特色和象征意义,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红烛》的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掌握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3.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美好时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红烛》中的象征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红烛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红烛的联想和想象,进而引入课题《红烛》。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精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诗歌,分析诗歌的象征手法,如红烛象征光明、希望等。
4. 例题讲解:讲解关于《红烛》的鉴赏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难点和重点,分享学习心得。
8. 课后拓展:推荐学生阅读闻一多先生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红烛》2. 作者:闻一多3. 诗歌主题:赞美红烛,象征光明与希望4. 艺术特色:象征手法、意象丰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红烛》的鉴赏短文。
答案要求:(1)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象征意义;(2)举例说明诗歌的艺术特色;(3)不少于300字。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诗歌欣赏水平。
同时,组织学生开展“我心中的红烛”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传递正能量。
统编版新教材《红烛》精品课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新教材《红烛》章节,内容包括:红烛的寓意、红烛的种类与制作工艺、红烛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以及红烛的故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红烛的文化内涵和制作工艺,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红烛的寓意、种类、制作工艺以及红烛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红烛的制作工艺及红烛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教学重点:红烛的寓意、种类以及红烛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红烛实物、制作红烛的工具和材料。
2. 学具:笔记本、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红烛实物,引发学生对红烛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1)红烛的寓意:讲解红烛象征光明、温暖、喜庆等意义。
(2)红烛的种类:介绍不同种类的红烛,如蜡芯、蜡壳、香薰蜡烛等。
(3)红烛的制作工艺:展示红烛制作过程,讲解制作方法。
(4)红烛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介绍红烛在节日、婚礼、祭祀等活动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红烛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与红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红烛》2. 内容:(1)红烛的寓意:光明、温暖、喜庆(2)红烛的种类:蜡芯、蜡壳、香薰蜡烛(3)红烛的制作工艺:展示制作过程(4)红烛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节日、婚礼、祭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三种红烛的种类,并简要介绍它们的制作工艺。
(2)结合本节课内容,谈谈红烛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答案:(1)蜡芯:以蜡为原料,通过熔化、冷却、拉丝等工艺制成。
蜡壳:将蜡液倒入模具中,冷却后脱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