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每日一题每周一测3(含解析)新人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774.29 KB
- 文档页数:8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每周一测新人教版必修1(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每周一测新人教版必修1(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每周一测新人教版必修1(1)的全部内容。
每周一测1.下列各组物质与其用途的关系不正确的是A.过氧化钠:供氧剂B.碱石灰:干燥剂C.小苏打:发酵粉主要成分D.纯碱: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2.下列关于Na2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Na2O2是淡黄色固体,久置于空气中变成Na2OB.Na2O2与水的反应中,Na2O2只作氧化剂C.Na2O2属于碱性氧化物D.Na2O2与CO2或H2O反应,1 mol Na2O2参加反应,转移1 mol电子3.Na2CO3和NaHCO3是金属钠常见的两种碳酸盐,它们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下列有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NaHCO3能中和胃酸,对胃壁不产生强烈的刺激或腐蚀作用,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但不适合胃溃疡病人B.NaHCO3能中和面粉发酵后产生的酸,并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做馒头C.Na2CO3溶液中混有NaHCO3时,用给溶液加热的方法不能除去D.往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可获得NaHCO3沉淀,由此可以说明Na2CO3的溶解度比NaHCO3大4.小苏打和苏打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Na2CO3与盐酸反应,要比NaHCO3与盐酸反应剧烈得多B.实验室制取CO2通常用NaHCO3与盐酸反应C.相同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与盐酸完全反应,产生的CO2一样多D.相同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与盐酸反应完全,消耗盐酸的量一样多5.下列有关焰色反应或其应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B.“焰色”属于对应元素化合物的性质C.利用焰色反应确定NaCl中是否含有KCl时必须使用蓝色的钴玻璃D.烟花燃放中发出的“五光十色”与焰色反应有关6.下列物质①Al ②NaHCO3③Al2O3④Mg(OH)2⑤Al(OH)3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合物是A.①②③⑤ﻩﻩﻩB.①④⑤ﻩﻩC.②③⑤ﻩD.①③④7.氢氧化铝[Al(OH)3]受热易分解,产生水并吸收热量,故可用作阻燃剂;它能与盐酸、NaO H溶液反应,是药物“胃舒平”的主要成分之一.实验室制备Al(OH)3的方法为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通常不选用NaOH溶液。
4月1日每周一测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1.在下列物质中,分别加入金属钠,不能产生氢气的是
A.蒸馏水B.无水乙醇C.煤油D.75%的酒精
2.比较乙烷和乙醇的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个碳原子以单键相连
B.分子里都含有6个相同的氢原子
C.乙基与一个氢原子相连就是乙烷分子
D.乙基与一个羟基相连就是乙醇分子
3.由羟基分别跟下列基团相互结合所构成的化合物中,属于醇类的是
A .
B .
C .
D .
4.酒后驾车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交警对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K2Cr2O7酸性水溶液遇乙醇迅速生成蓝绿色的Cr3+。
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
①乙醇的沸点低②乙醇的密度比水小③乙醇有还原性④乙醇是烃的含氧衍生物
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④
5.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它可以发生反应的类型有
①加成②消去③水解④酯化⑤氧化
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
6.某一溴代烷水解后的产物在红热铜丝催化下,最多可被空气氧化生成4种不同的醛,该一溴代烷的分子式可能是
A.C4H9Br B.C5H11Br C.C6H13Br D.C7H15Br
1。
2018-2019人教版高二(上)第三次周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1.如图所示是时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的能量变化,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B.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时要释放能量C.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D.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年,俄国化学家盖斯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总结出了一条规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盖斯定律.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以利用盖斯定律间接计算求得.已知碳在的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热量.已知单质碳的燃烧热为,则与反应生成的反应热为()A. B.C. D.3.水泥厂、发电厂、电石厂排放的气体加剧了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冰雪的消融.要想减缓这一现象发生,未来人类最理想的燃料是()A.无烟煤B.石油C.天然气D.氢气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热反应不需加热即可发生B.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除了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C.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D.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多少有关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时,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B.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C.燃烧热或中和热是反应热的种类之一D.在稀溶液中,和完全中和时放出的热量为“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图所示,四组能源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A.煤炭、石油、潮汐能B.水能、生物能、天然气C.太阳能、风能、沼气D.地热能、海洋能、核能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生成物全部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C.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D.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无关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只要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写上热量的符号和数值即可B.凡是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C.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9.,时,甲醇完全燃烧生成和液态,同时放出热量.下列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B.;C.;D.;10.已知.以下四个化学方程式其中反应热为的是()①②③④A ①和②B ③C ④ D.以上都不对11.无论化学反应过程是一步完成还是分为数步完成,这个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已知:①②③若使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A.B.C.D.12.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磺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B.氢气的燃烧热为,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D.已知强酸强碱反应的中和热为,若将含的浓溶液与含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要大于13.完全燃烧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放出的热量为,已知为了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则无水乙醇的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可能是()A. B. C.大于 D.小于14.根据以下个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三者关系正确的是()A. B.C. D.15.已知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且氧气中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水蒸气中键形成时放出热量,则氢气中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A. B. C. D.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满分0分)16.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 ;② ;③;④ ;⑤;⑥ ;⑦ :上述热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有________,(填编号),不正确的理由分别是________.根据上述信息,写出转化为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上述反应中,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填编号)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填编号)17.根据下列叙述写出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已知固体硫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如图是时与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答案1. 【答案】C【解析】、依据反应焓变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得反应焓变,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的焓变写出热化学方程式分析判断;、形成氯化氢分子是形成化学键过程释放能量,依据氯化氢化学键形成放热计算判断;、氢气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焓变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觉得反应焓变,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的焓变写出热化学方程式.【解答】解:、氢气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故正确;、形成氯化氢分子是形成化学键过程释放能量,依据氯化氢化学键形成放热,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时要释放能量,故正确;、反应,焓变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错误;、反应,焓变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热化学方程式为:,故正确;故选.2. 【答案】C【解析】碳在氧气中燃烧,氧气不足发生反应点燃,氧气足量发生反应点燃.碳的物质的量为,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介于与之间,所以上述反应都发生.令生成的为,为,根据碳元素与氧元素守恒列方程计算、的值,计算生成二氧化碳方程的热量,放出的总热量减去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为生成放出的热量,据此计算与反应生成的反应热.【解答】解:碳在氧气中燃烧,氧气不足发生反应点燃,氧气足量发生反应点燃.碳的物质的量为,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介于与之间,所以上述反应都发生.令生成的为,为,根据碳元素守恒有,根据氧元素守恒有,联立方程,解得,.单质碳的燃烧热为,所以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为,所以生成放出的热量为.由于碳燃烧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热的符号为“-”,故与反应生成的反应热.故选.3. 【答案】D【解析】无烟煤、天然气、汽油燃烧时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氢气燃烧生成水,不污染环境.【解答】解:.无烟煤燃烧时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故错误;.石油燃烧时能生成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故错误;.天然气燃烧时能生成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故错误;.氢气燃烧生成水,不污染环境,故正确.故选.4. 【答案】A【解析】、部分放热反应也需要反应条件;、根据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形式分析;、有的吸热反应常温下也能发生;、参加反应的物质越多,放出热量越多,【解答】解:、部分放热反应也需要反应条件,如碳的燃烧等需要点燃,故错误;、根据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分析,除了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故正确;、有的吸热反应常温下也能发生,如碳酸氢铵的分解,故正确;、参加反应的物质越多,放出热量越多,所以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多少有关,故正确;故选.5. 【答案】C【解析】、根据燃烧热的概念分析;、根据中和热的含义来判断;、燃烧热或中和热都属于放热反应;、根据中和热的含义来判断.【解答】解:、在时,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故错误;、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故错误;、燃烧热或中和热都属于放热反应,是反应热的种类之一;故正确;、在稀溶液中,和完全中和时,由于醋酸电离吸热,所以放的热量小于,故错误.故选.6. 【答案】C【解析】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得到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除了地热能、潮汐能和原子核能以外,地球上所有其他能源全部来自太阳能;人类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风能等.【解答】解:.煤炭、石油是化石能源,不是新能源;潮汐能不是来自太阳能,故错误;.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不是新能源,故错误;.太阳能、风能、沼气都是来自太阳能的可再生能源,故正确;.地热能、核能不是来自太阳能,故错误.故选.7. 【答案】C【解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吸热反应生成物全部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能量小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的关系;【解答】解:、因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故错误;、因吸热反应生成物全部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能量小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故错误;、因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故正确;、因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成正比,故错误;故选:.8. 【答案】C【解析】.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写上热量的符号和数值,还要注明各物质的状态;.有的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根据热化学方程式��概念分析;.反应热的单位错误.【解答】解:.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写上热量的符号和数值,还要注明各物质的状态,故错误;.有的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所以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故错误;.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故正确;.反应热的单位错误,所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故错误;故选.9. 【答案】A【解析】、根据甲醇燃烧时的用量和放出的热量之间的关系、燃烧时生成物水的状态进行回答;、根据反应吸时焓变值为正值,放热时焓变值为负值来分析;、根据甲醇燃烧时的用量和放出的热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回答;、根据反应吸时焓变值为正值,放热时焓变值为负值来分析.【解答】解:、甲醇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时放热,则甲醇即甲醇燃烧放的热量为,热化学方程式为:,故正确;、反应吸热时焓变值为正值,放热时焓变值为负值,甲醇燃烧是放热反应,故,故错误;、甲醇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时放热,则甲醇即甲醇燃烧放的热量为,答案中焓变的数值错误,故错误;、甲醇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时放热,则甲醇即甲醇燃烧放的热量为,热化学方程式为:,此时水的状态为液态,故错误;故选.10. 【答案】D【解析】中和热是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水时放出的热量,依据概念对选项分析判断.【解答】解:①选项热化学方程式生成了水,反应的焓变为,故不符合;②反应过程中除了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放热,硫酸钡沉淀的生成也伴随有沉淀热的变化,故不符合;③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反应后放热小于,故不符合;④一水合氨和醋酸都是弱电解质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反应后放热小于,故不符合;故选.11. 【答案】D【解析】无论化学反应过程是一步完成还是分为数步完成,这个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依据盖斯定律结合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到所求热化学方程式得到焓变.【解答】解:①②③若使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生成的水是液体,依据盖斯定律计算③-② ① 得到:;酒精物质的量为,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生成的水是液体,放热,故选.12. 【答案】D【解析】、从固体转变为液体要吸热分析;、根据燃烧热的概念分析,燃烧热是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氢气的燃烧热为,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应为;、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浓硫酸溶于水要放出热量.【解答】解:、因为固体转变为液体要吸热,所以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磺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故错误;、燃烧热是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氢气的燃烧热为,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应为,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故错误;、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错误;、强酸强碱反应的中和热为,浓硫酸溶于水要放出热量,所以将含的浓溶液与含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要大于,故正确.故选.13. 【答案】C,D【解析】据与溶液反应,利用极限法计算出的物质的量范围,进而计算出乙醇的物质的量范围,根据乙醇的物质的量和热量的关系计算出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水放出的热量即可.【解答】解:,则由,可知,,则,放出的热量为,所以乙醇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由可知,,则,放出的热量为,所以乙醇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化合物,则乙醇的燃烧热在之间,所以不符合;故选.14. 【答案】A【解析】三个反应都为放热反应,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多,反应越完全,放出的热量越多,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已知① ,② ,③ ,①与②相比较,由于放热,则,②与③相比较,由于吸热,则,则,故选.15. 【答案】C【解析】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解答】解: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是放热反应,所以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设氢气中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根据方程式:点燃,则:,解得.故选.16. 【答案】①②③,①中没标状态,,②的状态应为“ ”,.,③除外其它物质的状态不是“ ”应为“ ”;; ; ④⑤,⑥【解析】热化学方程式要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并且焓变的符号和单位要正确,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来回答;; 结合化学反应④⑤,利用盖斯定律来回答;; 物质燃烧伴随热量的释放的化学反应是物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并伴随热量的释放的反应是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解答】解: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①②③都是有错误的,错误之处分别是:①中没标状态,,②的状态应为“ ”,.,③除外其它物质的状态不是“ ”应为“ ”;; 结合化学反应④⑤,利用盖斯定律,反应是④-⑤得来,所以焓变,; 上述反应中,④⑤分别是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⑥表示的是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17. 【答案】;;; 图象分析可知,图象中表示的是与和氧气完全反应生成,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的焓变,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解析】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可知,化学计量数与反应热成正比,并注意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来解答;; 图象分析可知是与和完全反应生成,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的焓变,据此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解答】解:固体硫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即完全燃烧时放出放出热量,则热化学方程式为:;,; 图象分析可知,图象中表示的是与和氧气完全反应生成,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的焓变,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018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每周一测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每周一测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每周一测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8月20日每周一测高考频度:★★★★☆难易程度:★★★★☆1.氯气的水溶液称“氯水”,氯水中含有多种分子和离子,因此氯水有多重性质,下列有关新制氯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氯水中含有Cl2B.新制氯水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色后褪色,可说明氯水中含有Cl2C.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变成蓝色,说明Cl2可以与盐发生置换反应D.新制氯水滴到Na2CO3溶液中,有气体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2.已知KMnO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Cl2。
若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做它与金属反应的实验。
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有错误的是A.只有②处B.有①和②处C.有②和③处D.有②③④处3.如图所示,A处通入氯气,关闭弹簧夹B时,C处红色布条无明显的变化,打开弹簧夹B时,C处红色布条逐渐褪色。
由此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A.D中不可能是浓硫酸B.D中可以是水C.通入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D.D中可以是饱和食盐水4.向含有NaBr和K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并灼烧,最后所得的固体是A.KCl和NaCl B.KI和NaClC.KCl NaCl和I2 D.KCl和NaBr5.“绿色化学实验”进课堂,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下装置与操作以替代相关的课本实验.实验操作:钠与氯气反应的装置作如下图改进,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的金属钠(已吸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
高一级第二学期化学科周测试卷3班别: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成绩: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5分,共80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光照条件下,将等物质的量的CH 4和Cl 2充分反应,得到产物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
A .CH 3ClB .CH 2Cl 2C .CCl 4D .HCl2.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CO 2的量最多的是( )。
A .CH 4B .C 2H 6 C .C 3H 6D .C 6H 63.把纯净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放在集气瓶中,用玻璃片盖好瓶口,放在光亮的地方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气体发生爆炸反应B .瓶内气体的颜色变浅C .用一根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伸入瓶内时有白烟产D .集气瓶壁有油状液体生成4.已知正四面体形分子E 和直线型分子G 反应,生成四面体形分子L 和直线型分子M 。
(组成E 分子的元素的原子序数小于10,组成G 分子的元素为第三周期的元素。
)如下图,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G ) (M )A .常温常压下,L 是一种液态有机物B .E 是一种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C .干燥的G 能漂白有色物质D .上述反应的类型是取代反应5.下列各物质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是( )。
①金刚石 ②二氧化碳 ③甲烷 ④四氯化碳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③④D .全部6.甲烷是最简单的烷烃,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二者的是( )。
A .水B .溴水C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D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7.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SO3+H2O=H2SO4B.CH2=CH2+H2O→CH3-CH2OH C.CH3Cl+Cl2→CH2Cl2+HCl D.CO2+2NaOH=Na2CO3+H2O 8.苯环结构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是( )。
3月18日每周一测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1.下列有关乙烷、乙烯、乙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B.它们都容易发生取代反应,也容易发生加成反应
C.它们都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
D.它们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
2.下面能证明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的事实是
A.甲烷的4个碳氢键的键能相等
B.甲烷的4个碳氢键的键长相等
C.甲烷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D.甲烷的二氯代物只有一种
3.据中国财经网报道,我国烯烃及其衍生产品市场仍处于成长阶段,增速世界第一,市场容量居世界第二位。
由乙烯推测丙烯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A.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B.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与HCl加成只生成一种产物
D.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4.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乙烯分子组成和结构推测含一个碳碳双键的单烯烃通式为C n H2n
B .乙烯的电子式为
C.从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可知乙烯分子的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不稳定,易发生断裂
D.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与甲烷不同的原因是乙烯的含碳量高
5.下列关于乙烯基乙炔(CH≡CCH=CH2)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
B.1 mol乙烯基乙炔能与3 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
C.乙烯基乙炔分子内含有两种官能团
1。
1
4
月1日 每周一测
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 .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
B .会产生新的物质
C .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D .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 .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C .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D .由H 原子形成1 mol H —H 键要释放能量
3.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
A .煅烧石灰石
B .锌与稀硫酸反应
C .NaOH 溶液和稀盐酸反应
D .铝热反应 4.CO(g)与H 2O(g)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两者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 .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
C .1 mol CO(g)和1 mol H 2O(g)具有的总能量大于1 mol CO 2(g)和1 mol H 2(g)具有的总能量
D .1 mol CO 2(g)和1 mol H 2(g)反应生成1 mol CO(g)和1 mol H 2O(g)要放出41 kJ 热量
5.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 构成,它的反应能量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B .三种化合物中
C 最稳定 C .A 与C 的能量差为E 4
D .A→B 反应,反应条件一定要加热
6.冬天用煤炉取暖时要预防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一氧化碳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煤炉中发生了以下反。
4月22日每周一测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1.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被称为第五形态的固体碳,这种新的碳结构被称作“纳米泡沫”,纳米泡沫碳与金刚石的关系是
A.同素异形体B.同位素C.同系物D.同分异构体
2.如图所示有机物具有抗肿瘤等作用,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分子中含有的含氧官能团有
A.2种B.3种C.6种D.5种
3.的正确名称是
A.2,5-二甲基-4-乙基己烷
B.2,5-二甲基-3-乙基己烷
C.3-异丙基-5-甲基己烷
D.2-甲基-4-异丙基己烷
4.下列气体的检验方法中,正确的是
A.用澄清石灰水鉴别SO2和CO2
B.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乙烯和乙炔
C.用湿润的淀粉-KI 试纸检验Cl2
D.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5.石油能加工成各种化工产品,对国际经济影响极大。
下图是以石油为原料的转化流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每日一题周末培优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每日一题周末培优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每日一题周末培优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周末培优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一定条件下,A(g)+B(g) C(g) ΔH〈0,达到平衡后根据下列图象判断:(1)升高温度,达到新平衡的是________(填“A”、“B”、“C"、“D”、“E”,下同),新平衡中C的体积分数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下同)。
(2)减小压强,达到新平衡的是________,A的转化率________。
(3)减小C的量,达到新平衡的是________.(4)增加A的量,达到新平衡的是________,此时B的转化率________,A的转化率________。
(5)使用催化剂,达到新平衡的是________,C的质量分数________。
【参考答案】(1)B 减小(2)C 减小(3)E(4)A增大减小(5)D 不变【试题解析】A图v′(正)突增,v(逆)从原平衡渐增,故为增大反应物浓度;B图v′(逆)、v′(正)均突增且v′(逆)>v′(正),故为升温[若加压v′(正)〉v′(逆)];C图v′(逆)、v′(正)均突减,故为改变温度或压强,由v′(逆)〉v′(正)知为减压;D图v′(逆)=v′(正),故使用催化剂;E图v′(逆)突减,v′(正)从原平衡逐渐减小,故为减小生成物浓度。
每周一测高考频度:★★★★☆难易程度:★★★☆☆1.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下列有关新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能源与化石能源相比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环境污染少B.利用晶体硅制作的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实现太阳能的利用C.氢能是一种清洁的二次能源,可用电解水制氢的方法获取大量氢气实现能源的绿色化D.解决能源危机的方法是开源节流,即开发新能源和节约现有能源,提高原料的利用率2.根据如图所示的反应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CO2(g)和CaO(s)的总能量大于CaCO3(s)的总能量B.该反应的焓变大于零C.该反应中有离子键断裂也有共价键断裂,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D.由该反应可推出凡是需要加热才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3.已知:H(g)+H(g)H2(g) ΔH=−435.7 kJ·mol−1,此热化学方程式包含的意义是A.2 mol氢原子的能量比1 mol氢分子的能量低B.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时放出435.7 kJ能量C.1 mol氢分子分解成2 mol氢原子要吸收435.7 kJ能量D.2 mol氢原子结合成1 mol氢分子要吸收435.7 kJ能量4.用中和热的测定方法,即保温、隔热的条件下,向盛有20 mL 2.08 mol/L的NaOH溶液的试管中分五次加入5 mL未知浓度的H2SO4(边加边振荡,每次加1 mL,不考虑H2SO4溶于水的放热效应)后,测得溶液的温度分别是1.4℃、2.5℃、4.2℃、5.2℃、5.18 ℃,则该硫酸的浓度是A.20.8 mol/L B.6.9 mol/L C.5.2 mol/L D.4.16 mol/L5.乙烯在适当的催化剂存在时可与氢气反应生成乙烷,即乙烯的氢化反应,其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的氢化反应是吸热反应,热效应等于ΔHB.曲线a表示反应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C.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E2D.其他条件相同,曲线a的反应速率比曲线b的反应速率慢6.下表中列出了25 ℃、101 kPa时一些物质的燃烧热数据:物质CH4(g)CH3OCH3(g)H2(g)燃烧热/(kJ·mo l-1)890.3 1 453.0285.8 1 299.6已知:①1 mol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要吸收44.0 kJ的热量;②键能:C—H键413.4 kJ·mol-1、H—H键436.0 kJ·mol-1。
每周一测高考频度:★★★★☆难易程度:★★★☆☆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催化剂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本质因素B.当反应体系容积不变时,减小反应物的量肯定能降低反应速率C.可逆反应达到反应限度时,化学反应速率为0D.化学反应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浓度变化量来表示2.将NO2装入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当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个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慢慢压缩气体体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C.慢慢压缩气体体积,若体积减小一半,压强增大,但小于原来压强的两倍D.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3.相同温度下,下列各组的反应中,前者速率一定大于后者的是A.10 mL 4 mol·L-1的NaHCO3溶液+10 mL 2 mol·L-1盐酸+20 mL水与20 mL 3 mol·L-1盐酸+10 mL水-1的NaHCO3溶液+10 mL 2 mol·LB.同品质等质量的两份Al(OH)3分别与2 mol·L-1硫酸、2 mol·L-1盐酸反应C.表面积完全相同的两块钠分别与200 mL、100 mL水反应D.0.5 mol·L-1的NaHCO3溶液分别与1 mol·L-1盐酸和0.5 mol·L-1硫酸混合4.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X(g)+3Y(g) 2Z(g)达到反应限度的标志是A.Z的生成速率和X的分解速率相等B.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X,同时生成了3n mol YC.X、Y、Z的浓度不再变化D.X、Y、Z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3∶25.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平衡:X(g)+Y(g)2Z(g) ΔH<0。
当改变某个条件并达到新平衡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减小B.增大压强,Z的浓度不变C.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Y的浓度不变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X的体积分数增大6.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变化规律(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反应Ⅰ:ΔH>0,p2>p1B.反应Ⅱ:ΔH<0,T1>T2C.反应Ⅲ:ΔH>0,T2<T1或ΔH<0,T2<T1D.反应Ⅳ:ΔH<0,T2>T17.已知:CO(g)+H2O(g)CO2(g)+H2(g) ΔH=-41 kJ·mol-1。
相同温度下,在体积相同的两个恒温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反应。
相关数据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容器①中反应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80%B.容器①中CO的转化率等于容器②中CO2的转化率C.容器①中CO反应速率等于H2O的反应速率D.平衡时,两容器中CO2的浓度相等8.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图所示的反应。
根据图示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的反应中,反应物:Ⅰ是___________,Ⅱ是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Ⅰ______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Ⅱ中,根据0~10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计算,t=6 s时A的浓度是_____________mol·L−1。
9.反应a A(g)+b B(g)c C(g)(Δ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
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Ⅰ、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回答问题:(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为____________;(2)A的平均反应速率vⅠ(A)、vⅡ(A)、vⅢ(A)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3)B的平衡转化率αⅠ(B)、αⅡ(B)、αⅢ(B)中最小的是____________,其值是__________;(4)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5)比较第Ⅱ阶段反应温度(T2)和第Ⅲ阶段反应温度(T3)的高低;T2________T3 (填“<”“>”“=”),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NH3催化还原N x O y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已知:反应Ⅰ:4NH 3(g)+6NO(g)5N2(g)+6H2O(l) ΔH1反应Ⅱ:2NO(g)+O 2(g)2NO2(g) ΔH2(且|ΔH1|=2|ΔH2|)反应Ⅲ:4NH 3(g)+6NO2(g)5N2(g)+3O2(g)+6H2O(l) ΔH3反应Ⅰ和反应Ⅱ在不同温度时的平衡常数及其大小关系如下表:(1)推测反应Ⅲ是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2)相同条件下,反应Ⅰ在2 L密闭容器内,选用不同的催化剂,反应产生N2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计算0~4分钟在A催化剂作用下,反应速率v(NO)=________。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该反应的活化能大小顺序是:E a(A)>E a(B)>E a(C)B.增大压强能使反应速率加快,是因为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C.单位时间内H—O键与N—H键断裂的数目相等时,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D.若在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当K值不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3)一定条件下,反应Ⅱ达到平衡时体系中n(NO)∶n(O2)∶n(NO2)=2∶1∶2。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再充入NO2气体,分析NO2体积分数——φ(NO2)的变化情况:恒温恒压容器,φ(NO2)________;恒温恒容容器,φ(NO2)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一定温度下,反应Ⅲ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此时容积为3 L,c(N2)与反应时间t变化曲线X如图所示,若在t1时刻改变一个条件,曲线X变为曲线Y或曲线Z。
则:①变为曲线Y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为曲线Z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t2时降低温度,t3时达到平衡,请在图中画出曲线X在t2~t4内c(N2)的变化曲线。
1.【答案】D【解析】A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本质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A错;B项,如果反应物是固体或液体,减小反应物的量不会影响反应速率,B错;C项,达到反应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零,C错。
2.【答案】C3.【答案】B【解析】虽然前者中NaHCO3溶液的浓度较大,但由所给数据知其所含溶质的量小于后者,故混合后前者溶液中NaHCO 3的浓度小于后者,反应速率较小,A 错误;B 项中反应的本质为Al(OH)3+3H +===3H 2O +Al 3+,由于H 2SO 4是二元酸,溶液中c (H +)比盐酸中的大,故反应速率大于后者,B 正确;C 项中水的浓度相同,速率相同,C 错误;D 项中虽然两种酸中c (H +)相同,但因不知道所用溶液的体积,故无法判断混合后(反应前)溶液中c (H +)、c (HCO 3-)的大小,因此无法确定其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D 错误。
4.【答案】C【解析】Z 的生成速率与X 的分解速率相等,都是正反应速率且速率之比不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A 错误;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X ,同时生成3n mol Y ,都是逆反应,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B 错误;各组分浓度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 正确;平衡时各物质的分子数关系取决于反应起始物质的量以及转化的程度,不能用来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D 错误。
5.【答案】C【解析】A 项,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X 的体积分数增大;B 项,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是体积缩小,Z 的浓度增大;C 项,不改变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平衡不移动,则Y 的浓度不变;D 项为等效平衡,X 的体积分数不变。
6.【答案】B7.【答案】D【解析】由反应方程式知,当消耗1 mol CO 时放出的热量为41 kJ ,当放出的热量为32.8 kJ 时,消耗0.8 mol CO ,其转化率为80%,A 正确;容器①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1=0.8×0.8÷(0.2×3.2)=1,设容器②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消耗x mol CO 2,则K 2=x 2/(1-x )(4-x )=1/K 1,解得x =0.8,此时CO 2的转化率为80%,B 正确;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知C 正确;因平衡时容器①中CO 2为0.8 mol ,容器②中为0.2 mol ,D 错误。
8.【答案】(1)A A(2)3A2B+C A B+2C(3)0.96【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图中反应的起点和终点,分清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减小的是反应物,浓度增加的是生成物。
(1)在两图中,都是A的浓度随反应的进行不断减小至不变,B、C的浓度随反应的进行不断增大至不变,所以A为反应物,B、C为生成物。
(2)图Ⅰ中A的最终浓度为0,图Ⅱ中A的浓度达到某个值时不再发生变化,所以图Ⅰ中的反应是不可逆反应,而图Ⅱ中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根据图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得出化学方程式。
(3)图Ⅱ中,10 s时,Δc(A)=1.2 mol·L−1−0.8 mol·L−1=0.4 mol·L−1,所以6 s时Δc(A)=6 s×= 0.24 mol·L−1,此时c(A)=1.2 mol·L−1−0.24 mol·L−1=0.96 mol·L−1。
9.【答案】(1)1∶3∶2(2)vⅠ(A)、vⅡ(A)、vⅢ (A)(3)αⅢ(B) 0.19或19%(4)向正反应方向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产物C(5)>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4)第Ⅱ阶段C是从0开始的,瞬间A、B浓度不变,因此可以确定第一次平衡后从体系中移出了C,即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5)第Ⅲ阶段的开始与第Ⅱ阶段的平衡各物质的量均相等,根据A 、B 的量减少,C 的量增加可判断平衡是正向移动的,根据平衡开始时浓度确定此平衡移动不可能是由浓度的变化引起的,另外题目所给条件容器的体积不变,则改变压强也不可能,因此一定为温度的影响,此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可以推测为降低温度,另外结合A 的速率在三个阶段的情况,确定改变的条件一定为降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