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科技创新与品牌发展战略
- 格式:pdf
- 大小:147.47 KB
- 文档页数:2
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措施
文化引领:坚持文化引领,提升茶产业发展软实力。
加强茶文化传承保护,开展茶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申报工作,建设“信阳毛尖”非遗传承基地,培养认定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弘扬茶文化。
产业升级:强化产业升级,提高茶产业发展竞争力。
坚持绿色生态洁净导向,全面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减肥减药技术;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基地”等生产经营模式的推广,带动茶农按标生产、规范管理,落实茶叶全程标准化生产。
优化产品结构:按照市场消费需求,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品多样化、多元化,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
在做好信阳毛尖茶的同时,不断丰富产品品类,加大信阳红、信阳白茶、再加工茶等多茶类及茶精深加工产品、茶衍生品、茶文创产品、新式茶饮的研发力度。
培育龙头企业:支持本地茶叶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每个产茶县区培育1—2个带动力强的链主企业,打造信阳本地企业集群。
加大头部企业招引力度,力争3年内吸引5家以上茶行业头部品牌企业、10家以上小巨人和专精特新企业入驻信阳,依托外力构建信阳茶企业矩阵。
科技赋能产业提质增效:茶叶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科技发展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更为显著,行业在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方面开展了大量科技创新活动,人工智能、遥感测绘等新兴技术逐渐渗透到茶叶生产、加工、跨界应用、储运等领域,推动了我国茶叶科技以绿色、生态、安全、智能、健康为重点实现系统提升和质的飞跃。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茶叶市场的日益繁荣,茶叶品牌竞争日益激烈。
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口感,而是更加注重品质、文化、健康等方面。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本文针对某茶叶品牌进行营销策划设计。
二、品牌定位1. 品牌理念:传承千年茶文化,倡导健康生活态度。
2. 品牌定位:高端、健康、文化、时尚。
三、目标市场1. 目标消费群体:追求高品质生活、注重健康养生、关注茶文化的中高端消费者。
2. 目标市场:全国范围内,以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为主,辐射周边地区。
四、营销策略1. 产品策略(1)产品定位:以高端、健康、文化、时尚为特色,打造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茶叶产品。
(2)产品线规划:根据市场需求,推出不同口味、品种的茶叶产品,如红茶、绿茶、乌龙茶、普洱茶等。
(3)产品包装:采用简约、时尚的设计风格,体现品牌高端、文化内涵。
2. 价格策略(1)定价原则:根据产品成本、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等因素,制定合理的价格。
(2)价格策略:采用差异化定价策略,针对不同产品、不同消费群体制定不同价格。
3. 渠道策略(1)线上渠道:利用电商平台、品牌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2)线下渠道:开设品牌专卖店、入驻高端商场、与茶馆、酒店等合作,拓展线下销售渠道。
4. 推广策略(1)广告宣传:利用电视、网络、户外广告等渠道,进行品牌宣传。
(2)公关活动:举办茶艺表演、茶文化讲座、品鉴会等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
(3)社交媒体营销:利用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品牌推广。
(4)KOL合作:与知名茶艺师、美食博主等KOL合作,进行产品推广。
5. 促销策略(1)节假日促销:在重要节假日,推出优惠活动,吸引消费者购买。
(2)会员制度:设立会员制度,为会员提供专属优惠、积分兑换等福利。
(3)团购优惠:针对企业、单位等团体,提供团购优惠。
五、执行计划1. 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竞争对手、消费者喜好等,为营销策划提供依据。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
茶叶,作为我国国饮,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
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茶叶产业的看法。
一、茶叶产业的现状近年来,我国茶叶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茶叶产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茶叶出口额也在稳步增长。
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茶叶产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品牌知名度不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业链条不完善等。
二、茶叶产业的发展机遇1. 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大财政投入、推动茶叶科技创新、提高茶叶质量安全等。
这些政策为茶叶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叶的需求不断增长。
尤其是绿茶、红茶、乌龙茶等传统名优茶,市场需求旺盛。
此外,随着茶叶保健功能的逐渐被认知,茶叶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3.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茶叶产业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茶叶产业在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质量安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这些科技创新成果为茶叶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茶叶产业的发展策略1. 提高品牌知名度品牌是茶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要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茶叶品牌。
通过参加国际展会、举办茶文化活动等方式,提升我国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 提升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茶叶产业的立身之本。
我们要严格把控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同时,加强茶叶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提高茶叶质量监管水平。
3. 完善产业链条产业链条是茶叶产业发展的基础。
我们要加强茶叶产业链的整合,推动茶叶产业从种植、加工、销售到品牌建设等各个环节的协同发展。
同时,培育一批茶叶产业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
4. 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茶叶产业发展的动力。
我们要加大茶叶科研投入,加强茶叶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
茶专业的发展前景和未来目标茶叶,是我国特色农产品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作为中国传统的饮品,茶叶不仅具有良好的口感,还有很多保健功效。
近年来,我国茶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茶叶专业的发展前景也变得越来越广阔。
首先,茶叶的消费市场不断扩大,为茶叶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茶叶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对茶叶的需求不断增加。
另外,随着旅游业的繁荣,茶叶也成为了众多旅游景点的特色产品,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品茗。
茶叶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为茶叶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茶叶专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也是未来的发展目标。
茶叶的种植、加工和品质控制都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支持。
未来,茶叶专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茶叶生产加工工艺,提高茶叶的品质和特色,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茶叶的深加工也是一个重要的研发方向,通过将茶叶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和创新,可以提高茶叶的附加值,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第三,茶叶专业需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实现茶叶出口规模的扩大。
作为世界茶叶大国,我国茶叶的出口量占全球茶叶出口的很大比例。
茶叶专业需要将研发结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提高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此外,茶叶专业还应积极参与国际茶叶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外茶叶生产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不断提高茶叶专业的发展水平。
第四,茶叶专业需要注重保护和传承茶文化,提高茶叶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茶叶是中国传统的饮品,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茶叶文化渗透在中国的各个方面,但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茶叶文化面临丧失和淡化的风险。
茶叶专业应该注重保护和传承我国茶叶文化,通过开展茶叶文化活动和教育,提高中国茶叶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增强中国茶叶在世界茶叶市场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茶叶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明确的未来目标。
茶叶的消费市场不断扩大,茶叶专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成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茶叶专业还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和保护传承茶文化。
关于茶叶国家政策文件标题:茶叶产业发展国家政策文件解读随着茶叶在全球范围内的日益普及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茶叶产业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农业和经济领域。
为了推动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旨在促进茶叶生产、提高品质、推动科技创新、拓展市场等方面的发展。
以下是对茶叶国家政策文件的一些主要解读:1. 茶叶生产与种植管理政策目标:促进茶叶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可持续发展。
政策措施:支持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茶叶产区的种植环境。
鼓励农民采用科技手段,提高茶叶生产效益。
推动有机茶叶和绿色茶叶的生产,强化环保意识。
2. 茶叶品质与加工技术政策目标:提高茶叶的品质,推动茶叶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政策措施:支持茶叶加工技术研究和创新,提高茶叶的陈化、发酵等工艺水平。
鼓励建设茶叶品质检测中心,加强对茶叶品质的科学评价。
推动茶叶深加工,培育茶叶衍生品产业,提升茶叶附加值。
3.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政策目标:推动茶叶产业科技创新,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政策措施:加大对茶叶科研机构的支持,鼓励研发高效生产技术和新品种。
提供财政支持,引导企业投资茶叶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
加强茶叶信息化建设,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4. 市场拓展与国际合作政策目标:开拓茶叶市场,提升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政策措施:支持茶叶企业参与国际展会,提高国际知名度。
鼓励茶叶出口企业进行品牌建设,加强国际市场推广。
推动与国际茶叶产业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政策文件为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政策支持,通过政府和产业的共同努力,相信我国茶叶产业将在全球茶叶市场中不断壮大,为农民增收、促进经济增长做出更大贡献。
茶叶经营及品牌打造案例分析本文导读:据有关资料,全国有8000万茶农,内销市场,总体上是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市场,在内销茶叶市场中,无论是生产、加工企业、还是零售企业,单个企业的年销售金额在亿元以上的只是凤毛麟角,在生产企业中,四川省峨嵋山竹叶青茶有限公司,四川叙府茶叶有限公司与我省的浙江华发出口茶厂三家企业是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竹叶青与叙府是内销茶品牌企业,而华发则以出口为主。
据有关资料,全国有8000万茶农,内销市场,总体上是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市场,在内销茶叶市场中,无论是生产、加工企业、还是零售企业,单个企业的年销售金额在亿元以上的只是凤毛麟角,在生产企业中,四川省峨嵋山竹叶青茶有限公司,四川叙府茶叶有限公司与我省的浙江华发出口茶厂三家企业是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竹叶青与叙府是内销茶品牌企业,而华发则以出口为主。
此外,还有品牌企业猴王——长沙茶厂、福建安溪八马、安徽天方。
零售企业有北京张一元,吴裕泰、北京更香等,在国内市场运作最成功的是天福茗茶,目前已拥有526家连销店,2005年实现销售5.2亿元人民币,完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完整的营销体系。
一、竹叶青的成功模式及其他“竹叶青”的成功模式是以品牌来占领市场,推动茶产业的发展。
这家成立于1987年的民营企业,一开始便以“竹叶青”作为品牌名称和茶叶的商品名称以及企业名称来进行品牌建设的。
1964年由陈毅元帅在峨眉山万年寺赐名,竹叶青作为四川的地方名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当地早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度,要将这样一个已经被许多茶农广泛使用的茶叶商品名称统一到一个企业的品牌里,难度的确很大。
竹叶青品牌的掌门人唐小军是如何重新整顿竹叶青市场,建立规范化的品牌管理?一直是我们所关心的。
唐小军介绍说,竹叶青已经成了有名的商品,拥有了一定的市场,这也是一种优势,当竹叶青注册成功为商标后,企业想到的是如何收复市场的失地,作为正牌的竹叶青,以怎样的有别于茶农的产品质量定位产品,设计系列包装,建设竹叶青的企业文化,是他首先想到的,所以公司改制后,他不是急于去开发什么市场,而是对公司的发展前景以及营销策略进行了系列规划,请专门的品牌设计策划公司做方案,重新定位产品,建立从茶园到加工储存包装、物流等新的生产管理体系。
对茶叶资源整合与市场营销的创新策略分析概述茶叶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饮品,一直以来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茶叶的生产和销售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
茶叶企业需要创新营销策略,借助多种渠道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茶叶资源整合和市场营销是提升茶叶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茶叶资源整合的意义茶叶资源整合是指茶叶企业通过对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和财富。
茶叶资源整合可以实现如下目标:1.提高茶叶质量和产量2.降低成本和经营风险3.加强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茶叶资源整合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比如茶叶资产的整合、品牌和市场的整合、技术和人才的整合等。
市场营销策略的创新茶叶企业需要创新营销策略,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的竞争,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空间。
以下是一些创新的营销策略。
科技营销茶叶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方式进行线上营销,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
企业也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开设在线商店,实现线上线下的产品销售。
个性化定制消费者对个性化产品需求不断增加,茶叶企业可以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推出个性化定制的产品。
比如针对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消费者推出不同品牌和口味的茶叶产品。
体验式营销消费者更加注重使用产品的感受和体验,茶叶企业可以通过举办茶艺展览、茶文化活动等方式,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情感认同。
绿色营销环保意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茶叶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茶叶企业可以选择绿色生产和绿色介绍,推出绿色商品,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
引入其他领域的资源茶叶企业可以引入其他领域的资金、技术、知识、人才等资源,实现资源整合和利用。
茶叶企业可以实行多元化经营,比如茶叶与旅游业的交叉,将茶叶文化和旅游业相互融合,创造出新的生产和销售方式。
结论随着社会的发展,茶叶的生产和销售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茶叶企业需要不断创新营销策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浅谈新式茶饮产业的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一、本文概述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新式茶饮产业逐渐崭露头角,成为食品饮料领域的一股新兴力量。
新式茶饮,以其独特的口感、精致的包装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的目光。
本文旨在探讨新式茶饮产业的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市场规模、竞争格局、消费者需求等方面的变化,为业内人士和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新式茶饮产业的概念和特点,包括其与传统茶饮的区别、主要消费群体和市场定位等。
同时,我们还将回顾新式茶饮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即通过对新式茶饮产业的深入研究,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和市场指导。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分析新式茶饮产业的行业现状,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格局、消费者需求等方面的现状。
通过梳理相关数据和案例,我们将揭示新式茶饮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新式茶饮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产品创新、渠道拓展、国际化发展等方面的趋势。
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总结,概括新式茶饮产业的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新式茶饮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新式茶饮产业现状分析近年来,新式茶饮产业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态势,不仅在国内市场快速扩张,同时也逐渐走向国际市场。
这一产业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多个方面的综合因素。
从消费趋势来看,新式茶饮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健康的属性和创新的包装,赢得了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消费者对于茶饮的需求已经从传统的茶饮转向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新式茶饮。
这种转变推动了茶饮市场的升级,使得新式茶饮成为市场的新宠。
从市场结构来看,新式茶饮产业正在经历一场从传统茶饮到新式茶饮的转型升级。
许多传统的茶饮品牌开始尝试创新,引入新的元素和理念,以迎合年轻消费者的口味。
金坛市茶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探讨摘要介绍了促进金坛市茶叶生产的科技创新内容,即科学技术创作与发展、生产管理创作与发展、科研模式创作与发展,以为茶叶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业;发展;科技创新;江苏金坛中图分类号 f326.12;s57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0)24-0371-02近年来,金坛茶叶产业发展迅猛,与其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密不可分。
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已成为茶叶科学的领头学科,精细农作将是茶树种植的发展方向,食品科学引入茶叶加工和深加工使茶叶产品更加丰富多彩,茶叶功能性开发将是促进茶叶消费的切入点。
现就茶叶生产的科学技术、生产管理和科研模式3方面的创新与发展分析如下。
1科学技术创新与发展1.1创新品繁机制,发展茶树良种化1.1.1创新繁育模式,扩大无性系良种茶苗的繁育。
茶树的繁育改采收种子为茶枝扦插繁育,从而更好地保留该品种的特性,为茶叶的高产优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金坛市无性系良种茶树繁育能力较强,有部级无性系良种示范园、母本园逾66.67 hm2,扦插苗圃达10 hm2,年出圃良种茶苗1 000万株生产能力的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基地。
建立茶树新品种繁育中心,加快茶园良种化进程。
1.1.2创新栽培方式,推广优质高抗茶树良种。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种早生、优质、抗病虫性强、抗寒性强,且适制金坛市扁型名优茶的茶树新品种,如龙井43、龙井长叶、福鼎、浙农113和安吉白茶等,改种子直播为良种茶苗栽植加快茶园良种化,到2010年春已发展1 000 hm2无性系良种茶园。
1.2创新茶园管理机制,发展生产清洁化1.2.1创新施肥技术,保证茶园土壤清洁化。
实现茶叶清洁化生产,必须科学合理施用肥料,推广配方施肥。
如通过测土施肥、计算机推荐施肥等计量施肥方法,改单一偏施为复合配方施肥,以利于土壤养分的平衡供应,避免盲目施肥,减少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
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推广应用精制有机肥、缓释肥和控释肥,大力发展和使用微生物肥料[1]。
对茶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若干建议
茶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对茶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建议:
1. 加强茶叶生产的绿色、有机和无公害生产,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升产品品质与市场竞争力,同时保持土地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2. 在茶叶采摘、加工和品尝等全过程,注重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强调科技创新,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提升茶叶加工的效率和品质。
3. 扶持茶叶产业的小农户发展,提高它们的社会保障和生产技能,增加其收入来源,提高整体产业竞争力。
4. 推动茶叶品牌化和营销手段的创新,注重品牌和质量的提升,提高茶叶的竞争力,同时探索新的营销模式,如电子商务等,实现消费升级。
5. 注重茶叶多样性和地方特色的开发,将茶叶产业与文化旅游、民俗风情等产业相结合,推动茶艺、茶文化传承。
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各
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形成共同推动的合力,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创新,推动茶叶提质升级,推动中国茶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009年第4期
蚕桑茶叶通讯
・25・
茶叶科技创新与品牌发展战略
鲁成银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310008)
中国茶叶品牌的总体水平如何,是衡量中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打造茶叶品牌,全面实施品牌战略,就是要加快我国茶叶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的步伐,提高经营品牌的水平,不断增强品牌的综合效应,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茶叶科技创新就是要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打造茶叶品牌搞好服务。1茶产业急需进行新的重大调整与转变1.1茶产业基本情况我国是世界产茶大国,茶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全国共有19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台湾省)产茶,2008年中国茶园面积166万公顷,占全世界茶园总面积的50%左右,茶叶产量120万吨,占全世界茶叶总产量的30%,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均居世界第一;茶叶出口量29.5万吨,占全世界茶叶贸易量的30%,居世界第二,但是,中国绿茶出口占世界绿茶市场的86%左右。2008年我国茶叶总产值86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茶叶农业生产)为330亿元、第二产业(以茶饮料为主的茶叶加工、深加工)为420亿元、第三产业(以茶馆茶楼为主的服务业)为llO亿元。全国有8000万人从事与茶相关的产业,有茶叶生产、加工和流通等茶叶企业67Ooo家左右。产业经济关联度很高,是带动经济发展和扩大农民就业的优势产业,在我国许多农村,特别是山区、半山区,茶叶一直是发展效益农业、提高茶农收入的重要产业。1.2茶产业可持续发展遇到的新问题我国茶产业进一步发展亦面临着一些重大制约因素。如:土地和茶资源利用率不高。一方面,我国用占世界50%的茶园面积,只生产了30%的茶叶,产能没有完全释放,很多地方不采夏秋茶,资源浪费严重;另~方面,全国各地发展新茶园的积极性还很高,势头还很猛,茶园面积还在增长。又如:生产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茶叶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采茶工紧缺;能源价格上升,制茶成本
提高;人民币汇率升高。这些新的变化都将对茶产
业进一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全国发展名优
茶的积极性普遍都很高,名优茶的价格不断攀升,而
出口茶、老百姓爱喝的性价比高的茶叶产品生产积
极性不高。
1.3我国茶产业需要进行重大调整与转变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茶产业急需进行新的
重大调整与转变,才能保障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这
些调整与转变主要包括:由追求面积、产量增长向质
量、效益转变;由片面追求高价名优茶向性价比高的
优质茶转变;由较低水平的生产技术向高科技转变;
由产品经营向品牌营销转变。同时,政府部门的茶
产业发展政策亦应做适当调整。今后,茶产业发展
关键靠科技与品牌。
2关于对茶叶品牌的认识
2.1关于品牌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作出的商标定义:“商标是
将一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与另一企业的产品或服务
区别开的标记”。
狭义上讲,品牌与商标是等同的概念,是社会上
对商标的一种新的称谓。广义上讲,品牌与商标是
有区别的:“商标”是一种法律概念、术语,商标法规
定并保护;“品牌”是一种市场概念、商业术语,在市
场活动中使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品
,牌与商标无本质区别。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茶大国,但中国茶叶至今没
有世界级品牌,英国不产茶,但有著名的“立顿牌茶
叶”,立顿公司年加工茶叶30万吨,年销售额28亿
美元。立顿茶叶刚进入中国时,曾经引起了茶产业
界比较大的震动,亦带给了茶叶行业诸多的思考,认
识到品牌的重要性。目前,我国茶叶品牌建设,虽然
已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结合茶叶行业的实际和本质
去研究探索还不够深入,不少仍停留在表面。
2.2“江西绿茶”大品牌与企业品牌之间的关系
(下转第28页)
万方数据
・28・
蚕桑茶叶通讯
总第142期
就含有VM。但对人类营养来说,V晰并不缺乏,世界
上尚未听说V雎缺乏症。因此茶叶中虽然也含V嘶,
但饮茶对能否补充V髓并不重要。
V町即生物素,是多种羧化酶的辅酶,在催化CO:的渗入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许多生物都能自身合成生物素。人类一般不易发生V耵缺乏症,因为既可从膳食中取得部分V町,人体肠道细菌也可以合成一部分V昕。、茶叶中也含有V酊(亦称VH),每百克茶叶含V盯约为O.05毫克。V。可阻止人体中的脂质过氧化过程,具有抗衰老效应。植物的绿叶能合成V。,而动物不能。茶中含有V。,每百克茶叶中V。含量为30~80毫克,尤其在优质茶中大量含有。营养学家陈学存说:“按照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V。的摄人量普遍较高,V。缺乏症非常罕见。如果没有脂肪吸收障碍,膳食中提供的V。已基本能满足正常的人体需要。”V。是一种抗出血维生素,对促进凝血酶元的生物合成有重要作用。人和动物肠内的细菌能合成V。,而一般膳食中都含有足够的V。,所以人体不易缺乏V。。茶叶中V。含量可与鱼肉和菠菜相比,每天饮茶5杯就能完全满足需要。V,又名柠檬素,其生物活性表现在增强毛细血管韧性,影响血脂水平和儿茶酚胺代谢,同时还可加强V。活性及促进V。在体内的蓄积,对增强血管弹性和降低血压具有促进作用。茶叶V,的活性成分主要是黄烷醇类和黄酮醇类,皆属黄酮类物质,总的
属于多酚类化合物。茶叶中的V,含量很大,如D,L
一儿茶素和L一表儿茶素的含量共为每百克茶叶中
约为1.4克、L一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约为1.6克、
槲皮甙约为25毫克左右。早在20世纪50年代,苏
联的库尔桑诺夫等人就发现茶叶中含有大量的V,
类物质,通常V,与V。天然存在一起,在生理功能
方面起着协调作用。莫斯科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发
现,茶叶中的Vc和V,的含量是柠檬汁和桔子汁的
4倍,这些成分对治疗坏血病有一定的作用。至于
V,,生物化学专家们认为现在还缺少足够的证据证
明这类物质属于维生素类,即此类物质的确切身分
待定。
茶叶中虽然还含有对一氨基苯甲酸、肌醇、胆碱
等“维生素”,但是我国最著名的生物化学大师郑集
教授却指出:“对一氨基苯甲酸、肌醇和胆碱虽有一
定营养功能,但由于多系代谢产物,也不符合维生素
的概念。”因此本文不再叙述。
电专七七弋电弋弋七七七七七七女弋电弋电七弋弋弋弋七女七电七电女七电女女弋女七七七电七七电电电弋
(上接第25页)当前,茶叶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茶叶产品质量的提升是有极限的,但是,茶叶品牌和文化的拓展是无限的,对于大多数茶叶企业,总是想生产比别人更高品质的茶叶,善于卖产品,不善于营销品牌。因此,茶叶企业要进行更高层次上的叫卖。建立企业自己的品牌,准确进行品牌定位。品牌定位就是要给目标消费者定位,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为消费者设计他们需求的产品,而不是给自己的产品定位。《江西省茶叶品牌整合方案》:统一商标。由江西省茶叶贸易促进会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报注册“江西绿茶”证明商标。不同的企业和茶叶品种,可以在“江西绿茶”统一商标下加注自有商标,采取母子商标形式进行运作。“江西绿茶”是个大品牌。江西茶叶企业如何在“江西绿茶”统一大商标下运作,笔者认为还应做好自己的小品牌定位,确定自己是生产茶产品、茶名
牌产品还是品牌产品,三类产品的内涵和要求是不
同的,茶产品重点放在茶叶质量上;茶名牌产品重点
放在茶叶质量和广告策划等上;品牌产品应更加注
重茶的历史、传承、故事、带动农民致富,生产者的价
值观,生产企业的社会形象等方面上。
3科技创新提升茶叶品牌
科技创新、质量领先和优质服务是品牌的三大
支撑,其中,科技创新是营造市场强势品牌的最主要
因素。
茶叶科技创新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几方面:茶产
业素质提升技术、优良茶树新品种培育技术、茶园环
境友好技术、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提升技术、茶叶精深
加工增值技术、茶叶质量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
创新。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