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必备)黑龙江省哈九中2011届高中三年级年级12月份月考历史
- 格式:doc
- 大小:27.51 KB
- 文档页数:8
某某省哈九中2013届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某某、学生代号填写清楚。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选择题)本卷包括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题意的。
24.《左传》记载:“鲁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
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
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雾),为备故也。
”材料所述史实A.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B.表明中国古代统治者把天文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C.确立中国古代“天人感应”的思想D.实践了中国古代“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25.“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时,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
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官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
雍正帝即位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
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
这说明A.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B.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清朝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镇压26.梁启超曾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考察美国的宪政制度,他在《新大陆游记》中写道:“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而其人民有两重之爱国心者也。
质而言之,则美国者以四十四之某某国而为一某某国也。
”这里主要是指美国实行A.某某制 B.联邦制C.代议制 D.三权分立制27.以下是某西方国家特使致本国外交大臣密函:“额尔金勋爵把事情搞得太过火了,甚至想消灭现今统治的皇朝,可能还要去援助某某叛乱分子,我不愿意,也不能够走到这样的地步,与其为了满足一种复仇的需要而去损害我们在这一国家的利益,那我就宁愿和他分手……”密函可能写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D.辛亥革命期间28.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族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路、内地游历和归还某某省城。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高三历史12月月考 高三文科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Ⅰ卷交答题卡,Ⅱ卷交答题纸)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律·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堤水。
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
百姓犬人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捕兽者,杀之。
”这段材料说明古人很早就懂得( ) A .保护自然环境 B .封闭山林猎场 C .严惩猎杀家犬 D .禁止进山伐木 2.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夫仁政,必自经界(地地的分界)始。
……经界既正,分国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 A .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 .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 .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 .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4.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 ) A. 抑制土地兼并,打击豪强地主 B. 减轻农民负担,防止农民暴动 C. 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资金 D. 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 5.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形成“棉七稻二”甚至“棉九稻一”的农业经营新格局,这种格局的出现说明( ) ①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②资本主义萌芽在棉纺织业领域首先兴起 ③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发达 ④农村专业生产区逐渐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④ 6.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 A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 .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7.明代蒲州商人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12届高三11月份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共35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清楚。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Ⅰ卷(选择题,本卷共32小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鲁迅在《门外文谈》中认为:“在社会里,仓颉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A.文字起源于图画B.仓颉是汉字唯一创造者C.史学萌芽于文字发明D.仓颉是一个虚构的人物2、《周礼·地官·小司徒》载:“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
……民受田:上田,夫百亩,中田,夫二百亩,下田,夫三百亩。
”对材料所反映的土地制度分析不正确的是()A.以土地一定程度上的公有作为前提,但具有由公有向私有过渡的特征B.西周的各级统治者把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类C.该土地制度下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进行农业生产D.这种存在着劳役剥削的土地制度在春秋时期彻底崩溃3、有人说,从某种意义上讲,牛拉犁是蒸汽机、内燃机、发电机和核分裂反应堆的先驱。
这样说的主要理由是()A.犁是古代人们最早的科技发明B.人类开始掌握征服自然的力量C.牛拉犁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D.人类首次能利用自身以外的力量作动力4、韩非指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法之内……”这里,他强调的是()A.法律的权威性B.君主制定法律C.君臣均受法律制约D.法律受制于君权5、《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
2024年下学期九年级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发生在 18 世纪末 19世纪初,涉及地区广,卷入人口多,斗争时间长,沉重地打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是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B.第一次亚非会议的召开C.非洲独立运动高潮D.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2.“这些曾经在乡村拥有一望无际的大片土地的所有者,一旦沦为居住泥棚、仅有几只瓦锅的佃户,其对英国殖民者的恐惧、不满和仇恨就再也无法控制,因而一些爱国封建王公成了大起义的领导者。
”材料描述的是A.美国独立战争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C.印度民族大起义D.鸦片战争3.“农奴先笑了,后来又哭了;地主先哭了,后来又笑了。
”这句话描述的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事件中A.彼得一世改革B.美国南北战争C.日本明治维新D.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4.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
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农奴获得自由会引发地主暴动B.农民获得土地会危及沙皇统治C.沙皇继续顽固地推行农奴制度D.沙皇主张让农民获得一定土地5.“它为美国北部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早在1833年就宣布废除奴隶制的英国很难继续支持南部。
”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权利法案》B.《共产党宣言》C.《人权宣言》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6. 一幅漫画于 1865年10月刊登在英国的《笨拙》杂志上,主题是当年发生于美国的重大事件。
画中举着酒杯的军人对对方说道:“噢,兄弟,我们没法都获胜。
让我们握个手,喝点酒吧。
”下列对该漫画的解读准确的是A.两位军人分别代表北美大陆军和英国殖民者B.向全世界宣告美国南北战争北方获胜的消息C.显示了南北战争后北方军人向南方军人示威D.双方的握手代表美国南北携手共同走向统一7. 伊藤博文访美时,曾在旧金山洋洋得意地说:“欧洲革除封建制度需要进行长时期的战争,而日本滴血未流、一弹未发就根除了封建制度。
哈九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11月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共5页)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共35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清楚。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Ⅰ卷(选择题,本卷共32小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古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
下列四人的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A.甲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条款 B.乙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C.丙建议政府保护自由民的财产不受侵犯 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的条款2、古希腊哲学有一著名命题:“有甲乙两人被怀疑是盗贼,甲说是乙干的,乙说是甲干的。
如果请你判断,他们中间谁是盗贼?”该命题有四种可能:一是甲干的,因为他平时有爱偷盗的习惯;二是乙干的,因为他困难需要偷;三是两人都参与了偷盗,一个是因为习惯,另一个是因为需要;四是两人都没偷,因为偷盗人没有主动承认的习惯,而没偷盗人不需要承认。
你认为,最有可能提出此命题的哲学家是A.柏拉图 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3、“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作‘旧制度’。
……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的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
”材料中的“旧制度”被淘汰,主要体现为A.《权利法案》的颁布 B.国王权利被剥夺 C.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D.议会改革的实现4、美国历史学家斯蒂夫•弗兰克说:“我不认为美国人会觉得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的宪法模式。
君主立宪制适用于英国,总统制适用于美国。
重要的是,政体的形式必须能够体现遵从宪法规定的人们的真实愿望。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11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共35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清楚.2.选择题必须使用2 B.铅笔填涂.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Ⅰ卷(选择题,本卷共32小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经常碰到“河西”“河东”“河南"“河北”“江东"“江南"“关东”“关中”“关西”“东洋”“西洋”“南洋”和“北洋”等一些历史地理概念.下列选项中属于同一历史地理概念的是( )①《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②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③《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④《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在遥远的古代,雅典和中国都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关于这两种文明在伯里克利和秦始皇时期治国方略上的不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民主法制与君主专制B.贵族制与分封制C.“公民大会”与“三公九卿”D.“政事共商”与“皇权至上”3.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者。
”有的人回答:“功成名就者.”明太祖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明太祖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A.其他大臣追求权力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C.明太祖惩治贪官的需要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4.“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选自易中天《我们的反思》)材料中的“精巧设计”是指()A.英国《权利法案》B.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C.美国1787年宪法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5.1917年9月……又有一批企业决定关闭,同年10月,莫斯科也有一批企业倒闭。
哈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12月份月考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1分,共48小题,共48分。
)1. 王国维先生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到:“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这说明西周时期A. 宗法制度开始遭到破坏B. 分封制度以宗法关系为基础C. 分封制度凸显中央集权D.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2. 春秋战国时期,商人频频交结王侯,各诸侯国君也非常重视商人阶层。
如郑国国君与商人“世有盟誓”;晋国“绛之富商,能金玉其车,交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
”材料表明各诸侯国君重视与商人阶层关系的主要目的是A.成就霸业政治的需要 B.实行宽松商业政策C.改变社会斗富逐利之风 D.重建官营商业制度3. 《汉书·董仲舒传》载:“(官吏们)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天下……广其田宅,博其产业。
”这主要说明西汉中期A.社会两极分化严重 B.土地私有制遭破坏C.社会道德衰败 D.农民生活艰难4.据研究,南北朝中期,政府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出现了雇佣工匠制度和番役制度。
这些制度的出现说明A.民间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 B.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C.盐铁官营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 D.官营手工业者由籍匠变为丁民5.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
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
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
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
这说明A.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君主权力再无制约 D.职业史官的设立削弱了相权6. 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宝。
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开元通宝。
开元意思为开创新纪元,通宝的意思是“通行宝货”,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
通宝的出现说明A. 钱币成为政府聚敛财富的工具B. 以重量命名的货币将不再流通C. 商品经济发展使货币身价倍增D. 古人对货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7.宋代对外贸易中,从东南亚等地进口香料、药材、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从日本进口硫磺、水银、沙金及扇子等工艺品,从高丽进口人参、绫布、文具等。
2011年l2月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日朕”的现象始于A.周武王 B.秦始皇 C.汉高祖 D.汉武帝2.苏格拉底的死,“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
这乃是雅典的悲剧性罪行”。
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众的惩罚。
这表明A.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B.苏格拉底等人仇视民众C.直接民主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D.直接民主保护了雅典大多数人的利益3.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人邻地拾取之”。
这反映了A.私有财产不受侵犯B.贵族的利益得到维护C.平民的利益得到维护D.帝国的稳定得到保障4.在美国,“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
这主要体现了A.中央集权原则 B.民主原则C.分权制衡原则 D.联邦制原则历史第1页(共8页)5.“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德意志帝国是封建专制帝国B.德意志帝国是军事帝国C.德意志帝国名为立宪,实为专制D.德意志帝国议会权力较大6.今年是辛亥革命l00周年,1851年与l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是A.革命的爆发均与广西的自然灾害直接相关B.都与西方列强彻底决裂.C.发动者都尝试建立民主共和制度D.高潮都发生在长江流域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2024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九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罗斯福新政实施期间,为了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提供工作机会代替赈济B. 规定最低工资标准C. 规定最高工时标准D. 允许工人与雇主集体谈判2、2015年5月9日,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之所以选择5月9日举行阅兵仪式,是为了纪念()A. 斯大林格勒战役B. 诺曼底登陆C. 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D.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3、1991年德国重新统一,德国的分裂源于哪次会议?A. 巴黎和会B. 华盛顿会议C. 德黑兰会议D. 雅尔塔会议4、对比认识是历史学科的能力之一。
与秦末农民起义相比,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主要不同特征在于()A. 创立宗教组织太平道B. 反对暴政C. 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D. 提出了口号5、关于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目的是促进中国对外开放B. 使美国获得与列强均等的贸易机会与特权C. 使中国沦为列强共同宰割的局面D. 暂时缓和列强在瓜分中国之间的矛盾6、帝国主义的炮声惊醒了古老的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开始了。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中国共产党成立7、下列有关唐太宗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 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B. 他的年号是“大业”C. 他注意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D. 他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8、19世纪中期,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的做到了。
”这表明沙皇进行改革的目的是( )A. 维护最高国务会议的权威B. 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C. 保护资本家的利益D. 维护普通民众的利益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9、从湘西安江农校走出的中科院院士袁隆平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______ (判断对错)10、北宋时期的周敦颐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糅合儒家、道家、佛教的思想,创立了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体系--理学。
2024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九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与“17世纪80年代”“社会上层政变”“不流血”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A. 美国独立战争B. 日本明治维新C. 英国“光荣革命”D. 俄国农奴制改革2、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等国驻华大使,每年都要到北京朝阳公园向“拉丁美洲的解放者”铜像敬献花篮,你认为铜像人物是()A. 华盛顿B. 章西女王C. 玻利瓦尔D. 克莱武3、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中,涌现出一批英雄人物。
下列人物与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A. 玻利瓦尔--非洲独立运动B. 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C. 圣马丁--西属拉丁美洲独立运动D. 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大起义4、“现在世界上只有惟一的一个超级大国,但这绝不意味着世界是单极的.如果是一个单极世界,那就只有一个超级大国和许多实力较小的大国,不存在实力强大的大国.”这种世界局面形成于()A.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B.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后C.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后D. 两极世界政治格局结束后5、【题文】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发现下列杰出人物的言论正确的是:A. 克伦威尔说:“我颁布了《权利法案》”B. 哥伦布说:“我到达美洲,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我功不可没”C. 拿破仑说:“我扫荡了欧洲的封建势力,让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在整个欧洲建立起来。
”D. 华盛顿说:“我领导美国人民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民主的政治制度。
”6、北宋时期,纸币的出现说明了()A. 江南经济的发展超过北方B. 北宋注意货币改革C. 商业繁荣和商品交换的频繁D. 造纸技术的成熟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7、元朝时____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元世祖开凿运河的目的是为了便利____.8、西晋分裂为东魏;西魏;后又分别为北齐、北周取代,统称北朝。
整理日期整理人2011年2月24日星期四小セ哈九中2011届高三12月份月考历史试题2010年12月4日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共35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考号填写清楚。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Ⅰ卷(选择题,本卷共32小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代“子龙鼎”等四种珍贵文物入藏国家博物馆,“子龙鼎”是已发现的商代青铜圆鼎中形体最大的一件,也是带有“龙”字铭文最早的青铜器。
通过上述材料,我们可以推测出()A.“子龙鼎”是先时期形状最大的青铜器B.商代青铜器上已出现大量可以辨认的甲骨文C.商代重视文物保护,抢救了流散海外的珍贵文物D.“子龙鼎”在商代青铜器中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2.《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C.生产方式落后,效率低下D.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3.牛耕出现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并不普遍。
下列为牛耕的普遍推广提供了可能的技术革新是:()A.冶铁技术的产生B.犁铧的使用C.犁壁的使用D.曲辕犁的创制4.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A.“千耦其耘”的大规模简单协作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D.分工合作的社会化生产5.下列引文中能反映出井田制实质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6.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是:()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主要矛盾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D.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7.北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
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众人集体生产B.田庄规模生产C.个体农户耕作D.官府募民耕作8.《晋书·食货志》记载:“(中原)大疾疫,兼以饥馑,百姓又为寇贼所杀,流尸满河,白骨蔽野。
……汉人遭遇亘古未有的劫难,中原成为胡人牧马之所……”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的原因有:()①中原地区社会动乱;②中原地区出现饥荒和瘟疫;③少数民族迁;④汉族统治阶级乱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④9.“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这句话意在揭示:()A.棉布的功劳大于丝织品 B.棉布的适用围广C.棉布因其实用而广泛流行D.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10.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是一部以南宋时期民族关系为背景的武侠小说,它多次被拍摄搬上荧屏,下列剧中场景设计符合史实的是:()A.南宋初年,襄阳城的铁匠普遍流行用焦炭冶铁制造武器B.康在发脾气时打碎了一个斗彩花瓶C.黄蓉为讨好洪七公,特意做了当地小吃烤蕃薯D.郭靖到秀水()去接师父,得知.湖.常.秀有“天下粮仓”之美称11.官营手工业部生产关系的重大进步是指:()A.征役制B.工官管理 C.匠籍制度 D.雇募制12.明朝时,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所成,或纱或布,侵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日复持以易”。
该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资本主义生关系萌芽产生B.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C.大量的棉纺织品投入市场 D.一些城市成为棉纺织业中心13.康熙皇帝任命雪芹的祖父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14.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是:()①松江有“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业,从店中给酬取直”。
②“农去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
此其份事也。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绪捆布缪,此其份事也。
”③“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④“吴民生齿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5.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A.玉米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湖熟,天下足”C.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16.明朝时一条鞭法和清朝时地丁银制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特点是()A.商品经济日益发展B.自然经济趋于瓦解C.农业手工业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17.中国封建社会末期“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它造成的后果不包括:()A.市场狭小 B.原料不足 C.劳动力缺乏 D.资金短缺18.下列哪些商品不可能在15-16世纪的欧洲市场上出现()A.中国的丝绸B.印第安人的工艺品C.澳大利亚的装饰品 D.非洲的可可19.荷兰在17世纪上半叶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这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A.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B.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C.地理位置得天独厚D.“海上马车夫”的造船技术优势20.以“三角贸易”形式进行的黑奴贸易兴盛的原因包括:()①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②美洲种植园经济发展的需要;③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对劳动力的需要;④奴隶贸易中巨额利润的刺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1.卓别林大师的默片《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态和错乱。
这最能说明:()A.大机器生产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B.工厂制度下工人受精密分工的机器支配,成为机器的附属品C.大企业时代到来使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为增加D.工厂制度下流水线作业对工人技术要求很低22.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始于:()A.18世纪中后期 B.19世纪前期C.19世纪中后期 D.20世纪中期23.“近年洋货骤赢,土货骤绌,中国每岁耗银至三四千万两,则以洋布.洋纱畅销故也。
盖其物出自机器,洁白匀细,工者价廉。
华民皆乐购用,而中国之织妇机女束手坐困者,奚啻千百万人?”材料中的“而中国之织妇机女束手坐困者,奚啻千百万人”的本质问题是:()A.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中国的民族工业遭到外国资本的侵略,举步维艰C.中国的棉纺织业受到沉重打击,失业人数增多D.中国的专业性劳动力进一步扩大,形成劳动力市场24.1824年,斯坦福哈尔写道:“从1785年到1824年,世界经历着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在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年历史中,风俗.思想和信仰,恐怕从来未有过这样巨大的革命。
”这里“巨大的变化”是指()A.工业革命的开展B.科学社会主义诞生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掌权25.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
1884年,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 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26.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都是由英国来担任领跑者的,而且都是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后来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
这一发展历程的实质是()A.世界由和平走向战争再由战争走向和平的过程B.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推动下的社会革命C.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D.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斗争扩展的过程27.“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
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
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不断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马克思的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A.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B.殖民活动的进步作用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D.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性质28.下图的《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说明了()国家总人口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英国(1851年)约1800万人48%52%法国(1851年)约3600万人75%25%美国(1850年)约2300万人87%13%①工业化程度越低的国家农村人口比例越大②国际联合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出现推动了人口的流动③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向城市迁移④除英国外其他国家还没有开始工业化的进程A.②③ B.①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④29.黄遵宪有诗:“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下列对“大错”的理解最具理性的是()A.限制外商来华障碍中外贸易B.隔绝大陆与的正常往来C.禁止国人海外经商限制了商品市场D.自我封闭扼杀了社会进步的可能性30.经济学家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谈到:“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
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
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
”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①整个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工业发展②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③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只有提倡国货排斥洋货④当时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③④31.近代化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采用机器生产,在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其积极作用不包括()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B.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C.促使新的政治力量发生根本性变革D.为革命新发展创造了条件32.1913年著名学问家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是:以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
其开创风气的表现是()A.婚礼简约B.自主择偶C.自由恋爱 D.夫妻平等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共52分)33.阅读下列材料(17分)材料一为国之要,在于得民。
民多则田垦而税增,役众而兵强。
田垦税增,役众兵强,则所为而必从,所欲而必遂。
——摘自[明]《叶适集》卷二材料二迨南北混一,越十有五年,再新亡宋版笈,又得一千一百八十四万八百余户,南北之户总书于册者,计一千三百一十九万六千二百有六,口(人口)五千八百八十三万四千七百一十有一,而其山泽溪洞之氓,又不与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