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复合肥对甘薯产量性状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5
重庆地区叶菜用甘薯不同栽植密度下茎尖产量及其食用品质评价徐茜;黎华;杨洪霞;廖采琴;徐燕【摘要】[目的]探讨叶菜用甘薯茎尖产量与种植密度的关系,并对不同品种及不同采收时期茎尖食用品质进行评价,为叶菜型甘薯品种在重庆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方法]引进叶菜用甘薯品种鄂菜薯1号和福菜薯18与当地常用品种万薯7号进行生长期性状比较及品种、密度两因素试验,调查地上部主要形态特征,计算试验期间8次茎尖采收鲜产量总和,测定不同采收时期可食茎尖10 cm部分干物质、维生素C(Vc)、粗蛋白、可溶性糖和粗纤维含量,并进行食用品质评价.[结果]不同种植密度下,3个甘薯品种茎尖产量均表现为27.0万株/ha>22.5万株/ha>18.0万株/ha.与对照万薯7号相比,鄂菜薯1号和福菜薯18地上部植株生长旺盛,藤叶产量均超过60000.00 kg/ha,茎尖食味清香,颜色翠绿,综合评分满分.品质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鄂菜薯1号和福菜薯18干物质平均含量分别为10.55%和9.26%(鲜基),Vc平均含量为455.13和420.58 mg/kg(鲜基),可溶性糖平均含量为7.54%和6.49%(干基),粗蛋白平均含量为24.63%和25.53%(干基),粗纤维平均含量为11.28%和12.88%(干基);在6~9月间随采收月份的延迟,茎尖干物质增加,水分减少,粗纤维含量增加,Vc含量表现为8~9月高于6~7月,可溶性糖含量以8月最高,6~8月茎尖粗蛋白含量明显高于9月.[结论]在栽植密度18.0万~27.0万株/ha范围内,3个甘薯品种的茎尖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以福菜薯18和鄂菜薯1号茎尖产量较高,食用口感好,营养丰富,是适宜在重庆地区推广种植的叶菜型甘薯品种.【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学报》【年(卷),期】2015(046)004【总页数】5页(P587-591)【关键词】叶菜用甘薯;茎尖产量;栽培密度;食用品质【作者】徐茜;黎华;杨洪霞;廖采琴;徐燕【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重庆市山地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万州404155;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重庆市山地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万州404155;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万州404155;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重庆市山地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万州404155;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重庆市山地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万州4041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310 引言【研究意义】叶菜用甘薯是一种营养丰富均衡、保健作用强、口感风味好的绿色保健型蔬菜,是以嫩梢或叶柄等作为食用部位的蔬菜专用型甘薯新品种(曹清河等,2013),近年来因其产量高、供应期长、市场热销及高产值而深受种植户喜爱。
152021.110种甘薯品种对甘薯小象甲的田间抗性分析明如倩1,史谊君1,潘如军1,唐秀桦2,任立云1*(1.广西大学农学院 植物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西 南宁 530004;2.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07)摘要:以10种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五点取样法,分别检查虫薯率、块根表面的取食孔数和块根内的虫数,研究10个甘薯品种对甘薯小象甲的田间抗性。
试验结果表明,桂经薯8号对甘薯小象甲的抗性最强,虫薯率仅为20.0%,其次是广薯87。
从单薯平均虫数和块根表面取食孔数来看,也是桂经薯8号最低,与东皇薯1号相比,虫量减退率和取食孔减退率分别为98.37%和88.06%。
东皇薯1号对甘薯小象甲的抗性最弱,田间虫薯率100%,单薯平均虫数和取食孔数分别为22.41头和125.88个。
综上所述,桂经薯8号是最具有抗甘薯小象甲潜力的甘薯品种,可在生产上优先推广,减少甘薯小象甲对甘薯生产的危害,同时也可减少农药使用。
关键词:甘薯品种;甘薯小象甲;抗虫性甘薯小象甲(C y l a s formicarius)是危害甘薯生产的重要害虫,该虫全年均可取食为害甘薯,成虫咬食嫩芽、叶子和薯藤、薯块表面;幼虫在粗蔓和薯块内为害形成蛀道,并在其中排泄粪便;受害薯块分泌萜类和酚类物质,致使味道苦涩,不能食用和饲用。
一般造成11.5%~25.0%的产量损失,重者可达40%,个别田块损失高达80%以上。
甘薯小象甲为害隐蔽,世代重叠现象严重,耐饥力、生殖力都很强,防治难度很大,长期施用杀虫剂又容易导致甘薯小象甲产生抗虫性,增加防治难度。
因此,我们需要找出一种长期控制甘薯小象甲种群的办法。
植物抗虫性是随着昆虫和植物的长期进化而逐渐形成的可遗传特性,植物与害虫相互影响并协同进化,使植物具有了少受害虫的侵害的特性。
植物抗虫性分为组成抗性和诱导抗性。
植物在受害前表现出的抗虫性为组成抗性,遭受虫害后所呈现出来的抗虫性则为诱导抗性。
甘薯一、物种特性异花授粉植物:异花授粉植物指在自然条件下,用异株的花粉受精以产生后代的类植物。
自然杂交率一般在50%以上。
短日照作物:短日照植物(short day plant)指只有当日照长度短于其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否则只进行营养生长。
甘薯原产南美洲热带地区,本是多年生常绿在草本植物,在温带地区栽培,因受无霜期限制,成为一年生植物。
甘薯喜温,对光照条件要求较高,只要温度适宜,肥力充足就可以长年生长。
甘薯不耐低温,15℃停止生长,秧苗在16℃以上才能发根,18-20℃为发根适宜温度,26-30℃茎叶生长旺盛,块根膨大最适宜温度22-23℃,日夜温差大,有利于同化作用和养分向块根转移。
甘薯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耕层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并有一定浇水条件的地块为好。
土壤通气好,地温上升快,能促进钾的吸收,钾对块根形成层活动有促进作用,能加速光合产物的运转,提高碳素代谢水平,并能提供充足的氧气。
二、甘薯品种类型甘薯品种类型:食用型品种、加工型品种、特用型品种、菜用型品种、兼用型品种1.食用型品种:一般指甘薯薯块蒸熟、煮熟或烤熟后,食用性较好的品种。
可溶性糖含量5%以上,粗纤维含量少,肉色黄或橘红,微生物E含量每百克鲜薯含10mg以上。
遗138、冀薯4号、龙薯9号、徐薯23、密薯、北京553、徐薯43-14。
2.加工型品种:指用于淀粉加工的品种和食品加工品种。
淀粉加工型品种一般以徐薯18位对照,一般应达到薯块光滑整齐、薯肉洁白;淀粉含量春薯在25%以上,夏薯20%以上;洛薯96-6、川薯34、冀薯98、徐薯22、商薯19、烟薯20、西成薯007、冀薯71、苏薯12、阜(fù)徐薯6号、阜(fù)徐薯20号、商薯6号、桂粉2号、烟薯24、烟薯23、广薯42、徐薯29、川薯217、商薯7号、漯薯10号、漯薯11号、洛薯10号、鄂薯9号、徐薯30、川薯218、苏薯17、洛薯11、万薯5号、万薯6号、南薯011、济徐23、冀薯65、苏薯18、皖苏178、龙薯24、商薯9号、绵南薯10号、黔薯2号、川薯219、商薯12、济薯25、苏薯23、苏薯24、苏薯26、龙薯28、赣薯3号、广薯08-6、万薯8号、黔薯6号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种复合肥对甘薯产量性状的影响 作者:李观康 陈胜勇 何霭如等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10期
摘要 以潍坊硫酸钾复合肥和芬兰复合肥的不同施肥量为处理,测定甘薯鲜薯产量、淀粉含量、干率、茎叶产量和其他主要指标,综合评价不同复合肥对甘薯产量性状的影响,找出当地甘薯生产复合肥料的利用规律,减少甘薯生产盲目施肥。结果表明:甘薯生产中最高产和最佳效益施肥量均为潍坊硫酸钾复合肥 375 kg/hm2,潍坊硫酸钾复合肥这种新型复合肥可作为甘薯专用肥施用。
关键词 甘薯;复合肥;施肥量;产量 中图分类号 S143.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0-0223-02 Abstract Different fertilizer levels of Weifang Potassium Sulphate Fertilizer and Finland Fertilizer were applied in the filed.The root fresh yield,starch content,dry matter content,vine yield and other indexes in sweet potato were determined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effect of compound fertilizer on yield of sweet potato and the compound fertilizer utilization regula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ertilizer amount that the highest yield and the best benefit could be obtained in sweet potato production was applying Weifang Potassium Sulphate Fertilizer 375 kg/hm2.Weifang Potassium Sulphate Fertilizer was a new compound fertilizer and the special fertilizer for sweet potato.
Key words sweet potato(Ipomoea batatas L.Lam);compound fertilizer;fertilizer amount;yield
甘薯是广东省重要的旱粮作物,广东甘薯种植面积37.6 万hm2 [1],湛江市是广东甘薯主产区,甘薯年种植面积稳定在6.4万hm2左右[2]。随着当地甘薯产业的发展,甘薯种植面积有扩大的趋势,但在甘薯生产中,甘薯施肥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生产上存在盲目施肥的现象较为严重,不仅造成生产成本浪费,还可能影响甘薯的产量和品质,从而降低了甘薯的生产效益。因此,开展甘薯不同复合肥的施肥效应研究对甘薯增产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施肥不足和施肥比例不合适是甘薯产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3];平衡施肥也能够使甘薯达到显著增产效果[4]。氮肥用量过高导致甘薯茎叶徒长,经济产量降低[5]。但近年来,随着甘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及人们施肥观念的转变,现有的肥料品种和施肥技术已不能完全满足甘薯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需求。近年来,肥料的类型和利用效益受到种植户的重视,甘薯传统的施肥方法很多时候是按习惯用量,肥料施多施少没有定量,很大程度上造成甘薯生长缺肥或施肥量过多而减产,在选择种类上也没有有效依据,而关于甘薯肥料种类和不同施肥量的研究也鲜见报道,因此开展该试验研究。我们通过对当地销售肥料的种类和品质进行调研分析,根据甘薯所需的营养成分特性,决定选择芬兰复合肥(15-15-15)和山东省潍坊硫酸钾复合肥(18-6-24)进行肥效试验,拟筛选出当地甘薯生产所需的最佳甘薯专用复合肥和施肥量,为甘薯高效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进行,土质为砂质壤,土壤养分含量为有机质24.12 g/kg,全氮0.19 g/kg,全磷0.67 g/kg,全钾2.48 g/kg,有效氮52.12 mg/kg,有效磷141.59 mg/kg,速效钾114.87 mg/kg,pH值5.45。
1.2 试验材料 供试肥料为芬兰复合肥(15-15-15)和潍坊硫酸钾复合肥(18-6-24);供试品种为广东省农科院作物所提供的耐肥品种广薯87。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0个处理,分别为:芬兰复合肥225 kg/hm2(A)、300 kg/hm2(B)、375 kg/hm2(C)、450 kg/hm2(D),潍坊硫酸钾复合肥225 kg/hm2(E)、300 kg/hm2(F)、375 kg/hm2(G)、450 kg/hm2(H)、525 kg/hm2(I),以空白作对照(CK)。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5行,垄长5 m,垄宽1.1 m,株距0.2 m,密度4.5万株/hm2。
1.4 试验过程 2013年8月15日栽插,植前沟施吴川生态有机肥3 000 kg/hm2、多肽尿素75 kg/hm2,植后第2天喷雾乙草胺1 800 mL/hm2,9月8、23日各灌跑马水1次,10月20日培土追肥,追肥按各处理施肥量进行,且每处理另加施氯化钾300 kg/hm2,采用夹边施肥方法。2013年12月21日收获,生长期126 d。收获时选取中间3行测产。
1.5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新复极差法测验,分析软件采用Excel 2003和DPS 7.0。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甘薯鲜薯和干薯产量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各处理鲜、干薯产量均比CK增产,鲜薯增产幅度为11.7%~31.3%,其中产量最高为处理G,产量达38 184.0 kg/hm2,比CK增产31.3%,达极显著水平;处理C次之,产量达35 760.0 kg/hm2,比CK增产22.9%,差异达显著水平;产量最低的为CK,产量为29 092.5 kg/hm2。干薯增产率幅度为6.8%~31.3%,其中干薯产量最高为处理G,产量达11 035.5 kg/hm2,比CK增产31.3%,达极显著水平;处理F次之,产量达10 335 kg/hm2,比CK增产22.9%,达显著水平;产量最低的为CK,产量为8 407.5 kg/hm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处理G表现最佳,鲜薯比处理H增产显著,比CK增产极显著;干薯比处理A、D、H增产显著,比CK、处理E增产极显著。
从图1可以看出,潍坊硫酸钾复合肥的各处理薯块干率除处理E外,都比对应的芬兰复合肥各处理略高,薯块干率在26.7%~30.2%,以处理I的干率最高,达30.2%,处理F次之,干率为29.4%,干率最低的是处理E,为26.7%。
从图2可以看出,2种复合肥的鲜薯和干薯增产率均呈峰状变化,芬兰复合肥在处理A~C的范围内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鲜、干薯增产率增大,并分别在处理C时达到最大值为22.9%和20.4%,到处理D时下降;潍坊硫酸钾复合肥在处理E~G的范围内,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鲜、干薯增产率增大,在处理G时达到最大的增长幅度,分别为31.3%和31.3%,在处理H时开始下降。这说明甘薯在生长过程中,施肥量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达到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可见正确掌握施肥量非常重要。
2.2 对甘薯淀粉产量[6]及茎叶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各处理淀粉产量均比CK增产,其中处理G产量最高,产量达7 152.0 kg/hm2,处理I次之,产量达6 793.5 kg/hm2,CK最少,产量仅为5 449.5 kg/hm2。
各处理鲜茎叶除处理F以外,均比CK增产,其中产量最高的为处理C,产量达18 637.5 kg/hm2,比CK增产达极显著水平,长势较弱的为处理F。
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处理C鲜茎叶产量最高,达18 637.5 kg/hm2,比处理A、E、G、H鲜茎叶增产显著,比CK和处理F鲜茎叶增产极显著,处理F鲜茎叶产量最低,仅9 546.0 kg/hm2;处理C干茎叶产量最高,达2 646.0 kg/hm2,比处理F干茎叶增产显著,与其他处理比较没有达到显著差异,处理F干茎叶最低,仅为1 617.0 kg/hm2。
从图3可以看出,茎叶干物率CK最高,潍坊硫酸钾复合肥处理整体比芬兰复合肥整体干率略高,但不明显,且各种复合肥基本呈现出随着施肥量增加,干率呈略微下降趋势,下降趋势不明显。
2.3 对甘薯其他主要性状[7]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在结薯数中,单株结薯数、大薯率和中薯率较低,其中处理F的单株结薯数最高,达7.20个,处理E次之,有7.06个,CK和处理B最低,仅有6.26个;大中薯个数比例最高的是处理C,达32.3%,处理G次之,达31.2%,处理H最低,仅7.7%;重量比例中,处理G的大中薯率最高,达60.1%,处理C次之,达56.7%,处理F最低,仅18.6%。
茎蔓性状各处理差异不明显,其中蔓长最长的是处理B,达93.0 cm,处理C次之,达88.3 cm,处理F最短,仅为72.9 cm;蔓粗最粗的是处理C、E、H、I为5.1 mm,CK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