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市场遇寒冬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8
奢侈品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奢侈品,一直以来都是商界的精华。
奢侈品行业由于产品本身精致奢华,更严格的制造流程和极高的品质要求,所产生的文化深度和较高的文化含量,让其与一般商品区别开来,成为了注重品质和体面的消费群体中的标志性物品,而奢侈品行业也因此成为了一个高回报高风险的行业。
奢侈品产业链包括品牌创意、设计、加工生产、广告宣传、营销和销售等环节,涉及到了多个关键要素:生产厂家质量、供应渠道、销售渠道、品牌形象等。
奢侈品的生产需要高精度的工艺、高质量的原材料和高程度的专业技术。
奢侈品的广告宣传更是十分重要,通常都会参考文化、历史、地理、人文因素等,强调品牌内涵的重要性。
但是奢侈品行业并非没有隐患和问题,包括仿制品、灰色市场、营销宣传等问题。
奢侈品行业的现状数量增长缓慢在全球经济不断下行的大环境中,奢侈品行业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根据最新数据,全球奢侈品市场的增速从2015年的5%下降至2016年的2%左右,增速趋缓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饱和度和激烈的竞争。
市场占有率转移过去,奢侈品市场中,欧洲和美国占据了主导地位,但目前其市场份额受到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等国消费者的迅速崛起的挑战。
此外,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也促使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方式发生转变。
传统奢侈品销售渠道面临严峻的挑战,未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选择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购买奢侈品。
客户需求变化随着新一代消费者的崛起,他们对奢侈品消费的方式和价值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他们更加注重个人化、移动化和透明化,他们更希望选择可持续化的产品,并愿意为品质、设计和品牌文化而支付昂贵的价格。
因此,奢侈品制造商和品牌商必须学会倾听和满足年轻一代消费者的要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奢侈品行业未来的趋势电商、O2O将占据主导未来的奢侈品市场将越来越依赖互联网。
由于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奢侈品销售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自有网店、微信等交互方式也逐渐取代了过去的广告宣传,现代化信息技术将为奢侈品营销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奢侈品发展和消费现状中国奢侈品发展和消费现状奢侈品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
店铺给大家整理了中国奢侈品发展和消费现状,希望你们喜欢!中国奢侈品发展和消费现状一、中国奢侈品市场发展现状中国奢侈品协会的的《中国奢侈品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消费者全球高端消费品消费达到9550亿元,中国消费者在世界各地的高端消费品消费总和占全球高端消费品市场总容量的21.9%左右,个人消费用品类更是占到全球的46%以上,中国消费者已经成为全球高端消费品市场无可争议的大买家。
消费渠道方面,2014年我国消费者通过境内店面、代购以及出境购买三个渠道消费比例分别保持在30%、15%和55%左右,出境购买仍是高端消费品销售的主要渠道。
从门店数量来看,自2010年以后,各大品牌在中国的扩张速度都开始放缓,大多数品牌对未来的扩张均持保守态度,更加注重门店的翻新、迁址和运营的改善。
2014年全国所有品牌包括新兴品牌在内仅有100家左右新店开张,蔻驰、普拉达和MCM品牌店分别新增店面13、7和10家;果博斯关闭店面7家,多数为男装店面。
从高端消费品供给结构来看,我国高端消费品市场类商品品类丰富,国内外品牌在不同类别的高端消费品中有不同的表现。
总体而言,除了少数酒类、烟草、茶叶类外,我国高端消费品多依赖于进口,国外品牌在国内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我国本土品牌缺失现象严重。
在化妆品、珠宝、汽车、腕表等个人用品类和交通工具类高端消费品市场中,国外品牌占据了绝对销售份额。
贝恩公司的《2014中国奢侈品报告》中显示,我国内地高端消费品市场各类别前五大品牌普遍都被国外品牌占据,且占据市场份额超过40%,仅有周大福品牌在珠宝类中位居第三名。
在高档住宅类和饮食类高端消费品市场中,我国本土品牌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从高端消费品需求来看,我国富裕消费者的数量在迅猛增长,预计2015年将超过400万,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和英国的全球富裕家庭第四多的国家,富裕人群的增加将会有效的带动我国高端消费品的需求。
奢侈品行业现状-产业报告2019年全球奢侈品市场销售额预计增长4%,其中中国奢侈品市场销售额预计增长26%,消费金额达984亿欧元。
我国奢侈品行业消费者主要集中在如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及重庆、天津、成都、深圳等新一线和二线城市。
以下对奢侈品行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奢侈品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18年我国奢侈品市场规模已达到1700亿元,奢侈品行业分析按照此趋势增长,2025年我国奢侈品市场规模或将突破4000亿元。
2015-2025年中国奢侈品行业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崛起和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偏好奢侈品的东亚居民迅速成长为全球奢侈品最重要的消费群体,但国内免税市场仍然非常有限。
现从三大市场状况来分析奢侈品行业现状。
奢侈品市场规模: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持续提升,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对奢侈品的消费需求也在持续增长。
2019年我国中产阶层规模达到2.24亿人。
奢侈品行业现状这一数据表明当前我国中产阶层规模较大,并且我国中产阶层所支配的财富总值达到29.8万亿,我国中产阶层的财富总值占全球第一,然而在财富分配方面表现出“金字塔形”的组织形态。
即我国中产阶层中低财富的规模占很大比例,在金字塔顶端的寥寥无几,而美国与日本的中产阶层组织结构比较均衡,然而这部分“低财富”的中产阶层在奢侈品消费方面资金也非常富足。
综上,我国中产阶层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同时在购买奢侈品方面具备一定消费水平。
奢侈品消费者结构:我国作为全球奢侈品最大消费市场,消费者形态万千,奢侈品行业现状根据消费者特征基本可以划分成下述四类:期待群体、时尚达人、新富阶层和核心消费群体。
每一类型消费群体都具有明显的消费特点,其中消费比较稳定的是新富阶层以及核心消费群体,期待群体这一消费群体呈快上升趋势,时尚达人这一消费群体规模明显扩大,这也是近年来奢侈品消费群体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
其次,最近几年我国奢侈品消费市场中女性消费者所占比例不断提高,1995年女性消费者比例仅为10个百分点,截至2019年,这个比例达到了52个百分点。
奢侈品消费行业2023年终总结2023年,奢侈品消费行业迎来了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年份。
在过去几年的持续增长后,这个行业开始面临着一些新的变化和调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2023年奢侈品消费行业的表现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2023年奢侈品消费行业的整体表现。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奢侈品市场在2023年实现了稳定增长。
尽管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但消费者对奢侈品的需求仍然强劲。
特别是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巨大。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产阶级的崛起,使得中国成为奢侈品品牌争夺的重要市场。
然而,奢侈品消费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变化。
与过去相比,年轻人对奢侈品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变化。
他们更加注重个性化和独特性,对品牌的忠诚度不如以往。
这使得奢侈品品牌不得不重新思考他们的市场定位和产品策略。
此外,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对奢侈品消费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消费者可以更加便捷地购买奢侈品,同时也给品牌带来了新的销售渠道和营销方式。
在2023年,奢侈品品牌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并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来保持竞争力。
首先,品牌开始注重产品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他们不再仅仅依靠品牌的历史和传统来吸引消费者,而是不断推出新的设计和款式,以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的需求。
例如,一些品牌开始与艺术家、设计师合作,推出限量版或特别版的产品,以增加产品的独特性和稀缺性。
其次,奢侈品品牌也加大了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他们开始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营销活动,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并提供在线购物的便利。
一些品牌还推出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使消费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产品的质感和品质。
此外,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奢侈品品牌关注的焦点。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产品的环保性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一些品牌开始采取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使用环保材料,并致力于减少碳排放。
这不仅符合消费者的价值观,也有助于品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声誉。
奢侈品销售的市场策略如何找到最适合的目标客户奢侈品市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有特殊需求和独特消费群体的领域。
无论是高端时尚品牌还是奢侈珠宝,如何找到最适合的目标客户并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成为品牌成功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奢侈品销售的市场策略,以寻找最适合的目标客户。
一、了解目标客户群体在制定市场策略之前,了解目标客户群体是至关重要的。
奢侈品不同于普通商品,其消费者通常具备一定的高收入、追求品质和独特性的特点。
因此,品牌需要明确目标客户群的年龄、性别、地域、职业、兴趣爱好以及消费习惯等方面的特征。
例如,如果品牌主要是以高端珠宝为主要销售产品,目标客户可能是收入较高、年龄在30岁以上、对时尚和珠宝有较高追求的女性。
通过详细了解目标客户群的特点,品牌能够更好地设计和推销产品。
二、通过市场调研获取数据市场调研是找到最适合目标客户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调研可以了解目标客户的消费习惯、购买决策过程、购物渠道选择等信息,进一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偏好,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市场调研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消费数据分析等。
通过这些渠道可以收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以便更好地了解目标客户群体,进而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
三、建立品牌形象与传播在奢侈品销售中,品牌形象至关重要。
目标客户通常会选择那些具有独特魅力、高质量和品牌认可度的产品。
因此,品牌必须建立起独特的形象,以吸引目标客户的关注并保持忠诚度。
品牌形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塑造,包括产品设计、品牌故事、广告宣传以及在社交媒体上的存在等。
品牌需要有个性化的设计,使得消费者能够与品牌产生情感共鸣,并认同品牌所传达的价值观。
同时,品牌的传播也非常关键。
品牌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推广,如电视广告、宣传活动、公关活动等。
此外,品牌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营销,与目标客户进行互动,并传播品牌形象和故事。
四、与目标客户建立紧密关系与目标客户建立紧密的关系对奢侈品销售至关重要。
中国奢侈品行业宏观环境分析一、政治环境(1) 税收政策2006年出台的消费税调整方案增加或提高了对游艇、高尔夫球具及高档手表等奢侈品的消费税,这使得原本就比海外市场价格高出10%-20%的奢侈品价格又有所提高。
这一政策的出台直接导致我国内地消费者增加了在境外旅游时购买奢侈品的需求。
这种情况对我国奢侈品产业的培养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在利润空间有所下降的同时,他们可能就会考虑到利用范围经济的优势,选择一些仅在国内小有名气的品牌来代理,这样的品牌没有足够讨价还价的能力,反而会给经销商留出更多的利润空间。
而国内品牌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分享到国际水平的宣传和管理资源,这对国产品牌初期的销售渠道的培养和今后市场的开拓是有积极意义的。
(2) 大力支持自主品牌发展商务部采取了树立自主品牌典型、提供政策支持等六大措施,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一是树立一批自主品牌的典型。
二是为品牌企业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三是帮助企业进行品牌宣传。
四是推动名牌企业“走出去”。
五是开展“品牌万里行”活动。
六是加大自主品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将对我国培养自主奢侈品牌起到积极的意义。
(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相关法律对维护品牌权益要发展奢侈品产业,首先要保证奢侈品品牌的权益,所以一国的品牌权益保护力度和有效性将直接影响该国奢侈品产业的发展。
2006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世界知名品牌。
二、经济环境如果把2009 年第一季度换算成年率GDP 降幅横向比较:美国负6.1%,欧元区16 国平均约负10%,德国负14.4%。
而我们的近邻日本2008 财政年度的实际GDP 增长率为负3.5%,是近7 年来首次遭遇负增长,已经超过1998 年度的负1.5%,创下战后最差纪录,今年又因负15.2%登上发达国家经济负增长榜首。
对比中国8%的惊人GDP,中国真是创造了又一个奇迹。
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分析及对策建议论文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分析及对策建议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能力的提升,中国奢侈品市场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态势。
然而,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反腐败政策的实施,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通过对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
一、市场现状分析1. 市场规模:中国奢侈品市场规模庞大,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稳定增长。
2. 消费群体变化:年轻一代成为中国奢侈品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对奢侈品的认知和需求与传统消费者有所不同。
3. 渠道变革:电商渠道在中国奢侈品市场中的增长迅速,传统线下实体店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
二、市场挑战分析1. 反腐败政策:中国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反腐败力度,这对中国奢侈品市场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 经济疲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人们的消费能力受到一定的压缩,导致奢侈品消费受到一定的限制。
3. 品牌溢价问题:中国消费者逐渐开始对奢侈品的售价进行理性思考,对产品的价值和质量要求提高,这对奢侈品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溢价构成了一定挑战。
三、对策建议1. 适应年轻一代消费者的需求:年轻一代对于奢侈品的需求更加注重时尚性、个性化和体验感,企业应该加强与年轻人的沟通,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2. 加大线上销售渠道的力度:电商渠道逐渐成为奢侈品消费的主要渠道之一,企业应积极拓展线上市场,并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升用户体验。
3. 提供更高性价比的产品:随着消费者对奢侈品品牌溢价的关注度增加,企业应注重产品的价值和质量,提供更加具有性价比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4. 强化品牌形象和文化:奢侈品在中国市场的成功离不开一定的品牌形象和文化积淀,企业应该加大对品牌形象和文化的建设力度,并通过营销手段将其传达给消费者。
5. 积极拓展二三线市场:中国二三线城市的消费潜力巨大,企业应积极拓展这些市场,以寻找新的增长点。
烧掉2.47亿也不愿降价出售!这家企业品牌策略是什么?近日,英国奢侈品牌巴宝莉将去年一年未售出的价值2806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47亿元的库存衣物、饰品等全部采取了焚烧处理。
巴宝莉品牌方表示:奢侈品之所以要销毁掉那些卖不完的积压商品,是为了保护知识产品和品牌价值,不愿意让自己产品以低价销售到“灰色市场”(指透过未经商标拥有者授权,而销售该品牌商品的市场渠道)中去,然后被“错误的人”误穿。
为了维持高级品牌的高端形象,避免降价或打折出售,巴宝莉这一惊人举措自然引来众议。
█对于被认定为“错误的人”网友表示愤怒有网友说:“1400英镑的大衣实际生产成本却很低,但顾客要为它的排他性付钱,奢侈品的价值在于品牌本身,而不是衣服本身。
你之所以穿着它是因为明白它显示出你有多有钱。
如果流浪汉免费得到了衣服,那么还有谁会为花这1400英镑。
所以,这就是可悲之处。
”█“卖不掉就烧掉”,引发了环保人士的愤怒根据PETA(善待动物组织)的报告,在巴宝莉烧掉的服装中,还含有动物皮草制品。
这些动物被电击、毒杀等方式残忍剥夺生命后,制成的大衣竟然又被一把大火化为灰烬。
这样毫无意义的虐杀行为,让环保人士痛批巴宝莉做法“无耻”。
虽然巴宝莉在烧毁商品时特意声明,此次“焚烧活动”是借助专业焚烧设备来进行的,燃烧所产生的能量最终会被充分利用。
但环保组织和环保人士还是对巴宝莉这样的举动予以强烈谴责。
他们认为,奢侈品在生产过程中本来就已经造成很多污染了,将其焚烧,又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会对大气层造成严重伤害。
█为什么巴宝莉宁愿焚烧2.5亿产品,也不愿降价?焚烧2.5亿产品的巴宝莉受到大众的非议,但其态度也明确坚定。
卖奢侈品的人明白,奢侈品要高高挂起,要卖高价,要摆姿态。
真正的奢侈品,得够刺激,得追求极端(所以奢侈品用色很简洁),得奢华到反人类。
所以有各色罔顾动物保护法令的毛皮制造。
对老百姓而言,自然看着愤愤不平。
但奢侈品本来就不指望四平八稳。
奢侈品市场遇寒冬:首现负增长来源:法治周末 2015-02-04·距离羊年农历春节还有半个月,这在往年是商场中最热闹的时候。
不过今年的情况大为不同。
“我们的客流今年大概下降了50%至60%吧。
”一家知名男装奢侈品牌门店店长告诉记者,往年春节临近前店里人特别多,有时店员都招呼不过来,而且来的人不时有一出手就直接买走十几件的阔绰。
·以销售珠宝和手表为主的全球第二大奢侈品集团历峰发布的上半年度财报显示,该集团在中国市场净收入下跌了4%;意大利奢侈品牌普拉达(Prada)披露其上半年业绩净盈利也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1%;人头马君度(Rémy Cointreau)上半年的营业利润也下降了14.6%,该集团明确表示,利润率下降主要是受到大中华区减少库存的影响。
·贝恩报告指出,2014年,“政府反腐倡廉工作的落实与推进对奢侈品馈赠风潮产生了持续的影响”。
·海外购物和代购持续快速增长,这一新趋势在过去两年表现明显,影响了奢侈品牌在中国内地的销售。
·2013年,贝恩公司的报告就关注到一个变化,中国的消费者日益成熟,开始从“炫耀”型向“认知”型转变。
2014年这一趋势没有改变,品牌标志的重要性持续下降。
在一位服饰奢侈品牌商的高管看来,用“寒流”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近期由全球知名管理咨询公司贝恩发布的《2014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印证了这点,报告指出,中国内地的奢侈品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
贝恩公司向法治周末记者提供了这份完整的报告,其中显示,相较2013年,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在2014年下滑了1%。
外界将此归结为经济增长放缓的总体形势以及中国政府近两年来持续推进的反腐行动。
受访的业内人士和研究者认可了上述观点,不过他们也均表示对今年的市场形势比较乐观。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2014报告撰写人布鲁诺兰纳称,中国的奢侈品市场正在经历根本性的转变,他预计,今年将实现较为保守的增长。
受挫全球最大市场首现负增长距离羊年农历春节还有半个月,这在往年是商场中最热闹的时候。
不过今年的情况大为不同。
“我们的客流今年大概下降了50%至60%吧。
”一家知名男装奢侈品牌门店店长告诉记者,往年春节临近前店里人特别多,有时店员都招呼不过来,而且来的人不时有一出手就直接买走十几件的阔绰。
2月1日,在北京的一家卓展购物中心里,几乎所有的奢侈品店都门庭冷清。
临近春节的这个周日中午,多数门店仍完全见不到顾客的身影。
偶有逛商场进到店里的客人,店员会很客气地迎上来,小心翼翼,一改以往的傲慢。
“公司专门为此进行了培训,怎么留住进店的客人,都有哪些步骤,以前像我们这样大的品牌,根本不讲究这样的细节。
”这位年轻的店长感慨。
其实,弥漫在中国奢侈品市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的寒流早就蔓延开了。
贝恩最近两个年度的报告都清晰地表明了这点。
2013年,入驻上海外滩3号近十年的阿玛尼(Armani)旗舰店停业,与它相隔不远的百达翡丽(Patek Philippe)和宝诗龙(Boucheron)也相继撤出。
2014年的中国奢侈品市场增长率是-1%,2013年也才2%,2012年和2011年,这一数字分别是7%和30%。
在下滑的业绩中,腕表和男士服装类品仍然是重灾区,这个在2013年就出现的态势在2014年仍然非常明显,贝恩报告指出,关闭门店也主要集中在男装品牌,2014年男士服装和腕表持续下降,高价位产品的下降幅度尤为明显。
2014年年中奢侈品品牌的财报也同样显示出在华销售的疲软。
以销售珠宝和手表为主的全球第二大奢侈品集团历峰发布的上半年度财报显示,该集团在中国市场净收入下跌了4%;意大利奢侈品牌普拉达(Prada)披露其上半年业绩净盈利也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1%;人头马君度(Rémy Cointreau)上半年的营业利润也下降了14.6%,该集团明确表示,利润率下降主要是受到大中华区减少库存的影响。
在业界看来,过去两年出现在中国奢侈品市场的上述变化并不令人意外。
奢侈品中国联盟荣誉顾问、中创投副会长张培英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奢侈品在进入中国之后,一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高速增长,肯定会有一个增长缓和期。
“中国市场的业绩下滑在预计之中,前些年都是大幅度增长,不可能一直保持这样强劲的态势,现在是逐渐趋于稳定。
”张培英说。
复旦大学高端消费行为和奢侈品品牌管理专家卢晓则向法治周末记者强调,不要过度解读中国奢侈品市场负增长,这是在新常态下的正常现象。
“根据我的分析研究,中国奢侈品市场的真正消费需求一直在增长,而且是正增长,贝恩统计出现负数,是因为一直以来错误地将‘三公消费’误以为是真正消费需求而计算在内。
”卢晓表示。
归“罪”反腐和经济放缓所致并不仅仅局限在行业研究者,将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低迷归于中国反腐是一种极其广泛的论调。
2013年,贝恩公司的报告就指出了这一点:中央政府的反腐倡廉对奢侈品馈赠风潮产生了较大影响。
报告注意到了这样的事实:有几大省份要求政府官员退还他们收到的礼品卡;中秋节和国庆节期间,纪委监察人员在购物中心和百货公司收银处安排专人检查礼品卡消费情况。
贝恩报告指出,2014年,“政府反腐倡廉工作的落实与推进对奢侈品馈赠风潮产生了持续的影响”。
以中国市场为增长引擎的奢侈品牌普拉达集团就预计,在中国及欧洲需求疲软和内地雷厉风行的反贪腐影响下,未来一年增长会进一步放慢。
自从“表哥”杨达才被拉下马之后,从官员的穿戴上作为反腐的突破口对网民来说已是轻车熟路。
收入和行头的巨大差异,总是令人难免起疑,因应着当前轰轰烈烈打击贪腐行动,这种联想多数总能在最后得到证实。
被称为“最时尚贪官”的重庆原征地办官员丁萌,家里搜出来的服饰,全部都是阿玛尼(Armani)、范思哲(Versace)、寇驰(Coach)等品牌,即便在监狱服刑时,他也在囚衣里穿着耐克T恤。
有着“LV女王”之称的辽宁省抚顺市政府原副秘书长江润黎,专门有座190平方米的宅子存放奢侈品,包括48块劳力士(Rolex)等名牌手表、253个LV(Louis Vuitton)等手提包、1000多套高级名牌服饰等。
在卢晓看来,与腐败相关的这些奢侈品消费属于不正常消费,过去被错误计入奢侈品消费市场份额中,导致以此为据的结论并不准确。
他批评贝恩的报告未能区分此点,导致众多国际品牌误认为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就是三公消费市场,没有建立起真正为广大消费者服务的商业和零售模式,所以在反腐过程中业绩受影响大幅下滑,结果令人遗憾。
除了反腐,不断放缓的经济增长也是拖累奢侈品消费市场的重要原因。
国家统计局1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36463亿元,同比增长7.4%,创下24年最低值。
“去年从全球范围来看,经济都没有大起色,直接影响到奢侈品的购买力。
”张培英说,从平时的一些活动观察,很多人在购买奢侈品时出现了较大的犹豫。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超愚对法治周末记者分析,当前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到人们现在的收入水平和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
“对消费影响最大的还是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经济形势恶化,自然这个预期就比较悲观,这种影响尤其明显地体现在高端消费者身上。
”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不同消费阶层的影响不太相同,普通阶层一般是固定收入,因此收入波动不会太大,但富裕阶层就有可能从盈利变成亏损,“形势好的时候暴利,形势不好的时候甚至可能破产。
”郑超愚说。
转移海外购和代购渐成趋势海外购物和代购持续快速增长,这一新趋势在过去两年表现明显,影响了奢侈品牌在中国内地的销售。
70%选择海外购物的受访者都提到了价格因素。
“我喜欢在国外购买奢侈品,因为产品选择更多,价格更低,服务也更好。
明年我肯定会增加在国外的消费支出。
”北京的一位消费者表示。
一家知名男装奢侈品牌门店店长向法治周末记者坦言,去年业绩跌至低谷,两大原因即是公款消费的大幅减少和海外代购市场的崛起。
“经常会听到来店的客人提,这比我在国外看的贵了一倍。
”贝恩公司分析,海外奢侈品消费不断增长的原因在于,国内的税收和关税政策导致价差持续存在,人民币持续走强使海外购物可获得优惠的汇率,出境游人数持续增长且海外购物的产品选择范围更广。
而奢侈品代购市场则在2014年继续扩大了份额,七成的消费者表示曾通过代购渠道购买过奢侈品,并且未来这项支出还会增加,贝恩公司估计,规模达到550亿至750亿元。
某些品牌的海外代购市场甚至达到中国内地销售总额的四分之一左右。
贝恩公司的调查显示,2014年代购或者说由海外代购买手购买并寄送奢侈品给中国客户的模式迅速成长,主要集中于化妆品代购,其次是皮革箱包、腕表和珠宝。
市场总额约占中国门店销售的50%。
张培英他们在一些高档购物中心所做的奢侈品市场调查结果也支持同样的结论,这些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消费者有海外购物或者代购的行为或意向。
“店面虽然是体验式的,但价格相对比较高,因此我们现在也在与相关方合作搞奢侈品跨境电商,主要也是想解决这个问题。
”一家代购机构负责人总结说,现在的中国消费者非常精明,会比较价格。
选择代购的最重要原因是渠道和地区之间的价格差异。
这也是卢晓看好中国市场的原因之一,需求在增长,但购买地点呈现多样化趋势,“中国奢侈品市场需求总量既包括大陆门店销售,也包括中国消费者在港澳台地区、欧美市场的购买量以及海外代购的消费量”。
为应对上述变化,许多奢侈品品牌开始整改门店,提升体验,也有一些品牌拓展了他们的电商渠道,例如古驰、阿玛尼的电商平台已登陆中国,冠驰和雨果博斯的自主运营网站也在中国上线了。
不过,张培英认为,这些是奢侈品营销的一个方向,但决定一个品牌是否能够走得远,还是取决于其对服务的投入力度。
布鲁诺?兰纳认为,在对日益多元化的销售渠道进行管理的同时,品牌在奢侈品市场的未来定位和受欢迎程度,取决于他们转变自身理念以服务于日益成熟且消息灵通的中国消费者的意愿。
变化中国消费者从炫耀到认知2013年,贝恩公司的报告就关注到一个变化,中国的消费者日益成熟,开始从“炫耀”型向“认知”型转变。
2014年这一趋势没有改变,品牌标志的重要性持续下降。
报告显示,认为奢侈产品上带有显著标志能展现身份的比例从2013年的44%降至28%,而认为其俗气的人群则从11%上升到18%,认为这样过于招摇和高调的比例也有所上升。
研究高端消费行为的学者卢晓表示,中国的消费者观念也在变化,但不能一刀切。
在一线城市,消费者对奢侈品品牌见得多了,自然见惯不怪,不会单纯被LOGO吸引,而更注重产品本身的内涵、材质、设计等,单纯的炫耀性消费就少了,而在二三线城市,由于对国际品牌不太了解,还是会对LOGO感兴趣,出于炫耀性的消费会更多一些。
“每个层级的消费状态不一样,一线城市完成了升级,二三线城市还在升级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