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7.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2)
- 格式:doc
- 大小:70.00 KB
- 文档页数:8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图表说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教学目标】1、利用非洲地形图说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范围和位置,读图说出该地区的纬度位置特点。
2、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曾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
3、认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要的气候类型;结合相关的资料,分析说明热带草原气候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农牧业和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4、了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的矿产和热带经济作物,探讨单一商品经济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重点)【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相关图片、投影。
【教学过程】科比拳王—泰森同学们说一说,他们的外貌特征与我们有3、非洲被殖民者侵略思考:观察课本图7-3-1,我们会发现,非洲一些国家的国界线是平直的,有的则以经纬线作为国界,议一议,这与历史上的殖民统治有什么关系?拍卖奴隶和将黑人贩卖道拉丁美洲的工厂做工掠夺象牙和黄金学生观察图片,根据教师的讲述理解:1、非洲被殖民者侵略2、由于奴隶贸易,黑人被贩卖到世界各地。
结合课文回答:热带草原上有名的树种——波巴布树草原上的野生动物产生了怎样非洲草原上的野生动物野生动物迁徙的场景很多动物有定期迁徙的习活动:认识热带草原干湿季节变化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读图:11月—次年4月马赛人迁移方向3、探讨:如果雨季迟到或雨季缩短,会对当地农业生产多多马和基塔莱降水量柱状图气候类型干季(月份)湿季(月份)多多马基塔莱迁移,到达半球的热带草原地区游牧,因为此时多多马进入季,降水,草莱向迁移,到半球的热带草原地区,这时多多马进入季,降水,长达数百年的殖民统治,使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成为少数发达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库”贵) 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黑人的故乡,曾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
2、能够根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图,说出本区的范围和地理位置。
3、能够通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气候分布图,分析本区的气候类型、特点和分布规律。
4、认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图,分析归纳本区的范围和地理位置。
2、阅读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气候分布图,分析本区的气候类型、特点和分布规律。
3、阅读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图,了解本区的河流、湖泊等主要地理概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科学武装国家的观念,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概况。
难点:读图分析归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特征、气候分布规律等。
三、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分析归纳法,合作交流法。
四、教学准备:课本、地图册、PPT课件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印象——撒哈拉”,你印象中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怎样的?(同学们眼中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学生观看非洲宣传片视频,形成对非洲的初步印象)今天,我们就从地理的视角来认识一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有着“黑非洲”之称,是黑种人的故乡,因为现今有90%以上的黑种人聚居在这里,并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黑种人文化。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他们的雕刻、绘画、音乐舞蹈。
(PPT展示图片)【新课讲授】: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黑种人文化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究竟在哪里呢?同学们能不能根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图,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范围和位置呢?读图思考:1、读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分布图,说出本区的范围。
2、根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方法,首先说一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半球位置?3、找到赤道,南北回归线,说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纬度位置?(重点引导)4、找到大西洋,印度洋,几内亚湾,红海,马达加斯加岛,索马里半岛,好望角,说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海陆位置?(重点引导,强调好望角、马达加斯加岛等地理事物)5、(总结概括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承转】在了解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范围和地理位置之后,我们接着认识本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如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教材简析】教材选择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作为地区地理学习的案例,意在教会学生学习地区的方法。
虽然从地区分布上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同属非洲,但本区与北非的地理特征不尽相同,因此本节突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让自然地理特征为分析人文地理特征服务,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地理特征。
【学情分析】本课是在“东南亚”、“中东”之后进行学习的,因而学生对于地区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节内容的学习既是对前面学习方法的检验,也是对学习能力的进一步锻炼。
多数学生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充满神秘感,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找出本区的位置、范围,并通过读图说出本区地理位置的特点;2、运用图表,说出本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3、了解本区是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4、运用图表,指出本区资源状况,结合本区历史背景,分析经济发展特点,指出未来发展策略。
【教学方法】本节课设想以“走近黑非洲——了解黑非洲——爱上黑非洲”为主线,以旅行者梁子的黑非洲之行为附线,力求让学生对所学的区域有较强的亲近感,尽量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主动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需要探究的活动主题并给以一定的提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活动主题和提示如下:◆课前探究活动活动主题:自编一个小话剧,体现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活动提示:可模拟与发达国家进行外贸交易-----一方代表发达国家,另外一方代表某类初级产品的出口国,通过比较进、出口产品的不同价格入手来分析。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方案【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学习目标】1、利用非洲地图说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范围和位置,读图说出该地区的纬度位置特点。
2、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曾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
3、认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的气候类型,结合相关资料,分析说明热带草原气候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了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的矿产和热带经济作物,探讨单一商品经济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教材简析】教材选择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作为地区地理学习的案例,意在教会学生学习地区的方法。
教材中所列出的三个子目“黑种人的故乡”“充满生机的大地”和“单一商品经济”,着重介绍了撒哈拉以南最突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主要人种、热带气候和单一产品经济,阐释了本区的人地关系,以及在国际贸易中的分工和角色。
教材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包括悠久的历史、灿烂的黑人文化、充满生机的大地、充满希望的民族经济等,以充分体现地理课程应“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生活品味和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的要求。
虽然从地区分布上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同属非洲,但本区与北非的地理特征不尽相同,因此本节突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让自然地理特征为分析人文地理特征服务,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地理特征。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本区是黑色人种的故乡,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外来移民的关系。
第七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2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本区的主要气候类型;2.结合相关资料,分析说明热带草原气候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农牧业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重点)3.了解本区的主要矿产和热带经济作物(重点)4.探讨单一商品经济对本区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难点)【学法导航】读图思考、小组讨论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学习过程】【复习提问】1、非洲的地形地势特点;2、为什么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3、非洲人口大量向美洲和大洋洲迁移的原因?【自主学习一】◎充满生机的大地(1)从11页图6-2-8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上,可以看出本区气候主要有三种热带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气候,特点;气候,特点;还有地中海气候和高山气候。
气候在本区分布的面积最为广大。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盆地和湾沿岸地区,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非洲的气候类型分布特点是?。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2)气候与自然景观、动物;被称作“”气候类型自然景观(树种)动物热带雨林气候然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戈壁、荒漠(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非洲的气候干湿季节的特点。
★★★湿季特点:,干季特点:。
为适应这种季节变化,热带草原上的野生动物具有的迁徙。
【讨论P37页活动:】★★★活动:认识热带草原干湿季节变化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1、读图:找出多多马和基塔来的位置,比较两地降水的季节分配有什么不同?说说它们各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填入表格。
气候类型干季(月份)湿季(月份)多多马基塔莱2、读图:找出马赛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线,说说每年的5-10月和11月-次年4月,马赛人游牧的位置发生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1)、每年的5月—10月,马赛人由多多马向迁移,到达半球的热带草原地区游牧,因为此时多多马进入季,降水,草木枯黄,牲畜很难找到水源。
(2)、每年的11月—次年4月,马赛人由基塔莱向迁移,到半球的热带草原地区,这时多多马进入季,降水,水源充足。
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理位置和范围(空间定位),特别是整个非洲大陆的空间定位.2、自然地理环境特征——高原为主的地形(地形地势),炎热干燥的气候(成因);河湖(刚果河、尼罗河、维多利亚湖等)及特点;东非大裂谷的成因(理解运用);天然野生动物园的称号由来,世界原料仓库称号的由来。
3、了解该地区的经济--初级产品出口的经济;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展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图或指导学生看地图册进行该地区的定位,了解它的地理位置和大致范围,特别是整个非洲大陆的空间定位。
2.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册熟悉该地区的高原地形、气候、河湖的位置和名称;河湖(刚果河、尼罗河水文特征)。
让学生分析东非大裂谷的成因。
3.通过多媒体展示热带草原景观图片,让学生理解天然野生动物园的特点。
4. 引领学生体会撒哈拉以南非洲丰富的资源。
5. 教材的阐述和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2、通过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研,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3、通过非洲象牙的故事,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4、通过非洲人民的艰苦生活,激发学生节约的意识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高原大陆热带大陆天然野生动物园世界原料仓库饥饿的大陆【三】教学难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河湖、海域的洋流、自然景观的非地带性成因分析。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经济特点【四】教学方法:导入法,自主学习法,资料分析法,综合归纳法。
【五】教学安排:45分钟【六】教学过程:。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 课 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图表说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教学目标】 1、利用非洲地形图说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范围和位置,读图说出该地区的纬度位置特点。 2、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曾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 3、认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要的气候类型;结合相关的资料,分析说明热带草原气候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农牧业和生活的影响。(重点、难点) 4、了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的矿产和热带经济作物,探讨单一商品经济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重点)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相关图片、投影。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导入)展示图片: 安南(1997—2006联合国秘书长) 提问:除了安南以为你知道下面图片中著名的运动员是谁吗? 飞人—乔丹 科比 拳王—泰森 追问:同学们说一说,他们的外貌特征与我们有什么不同?有这种体貌特征的人属于哪一人种? 阅读安南简介 认一认图片中的人物 学生1:乔丹 学生2:科比 学生3:泰森 学生4:他们都肤色黝黑、嘴唇较厚。 学生5:他们都属于黑色人种。 利用著名名的黑人引入,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黑人在世界各 领域取得的成就,让全世界人敬佩。 衔接 与过渡
他们的外貌上与我们有明显的差异,是因为我们属于黄色人种,而他们属于黑色人种。那么黑人大多生活在哪个大洲?他们的家乡在哪里?他们的生活环境怎样?今天我们就去他们的故乡去了解一下。
读图自主学习 观看图片 分析黑人被贩卖 听讲理解
探究一 黑种人的故乡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 讨论: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为什么山顶却终年被积雪覆盖,成为“赤道雪峰”? 2、黑种人的故乡 提问:为什么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 点拨:生活在这里的黑人,分属于几百个不同的部族。他们有着各自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宗教。他们还创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这里是远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黑种人文化。 3、非洲被殖民者侵略 思考:观察课本图7-3-1,我们会发现,非洲一些国家的国界线是平直的,有的则以经纬线作为国界,议一议,这与历史上的殖民统治有什么关系? 世界各洲黑种人占本洲人比例及历史上非洲黑种人主要迁移方向。 讲述:欧洲列强在非洲瓜分殖民时,为了不起冲突,达成了以地球经纬线为界划分殖民地界。在历史上,欧洲殖民者曾先后入侵非洲,掠夺黄金、香料、象牙等,后来又从事罪恶的奴隶贸易,把黑人运往美洲贩卖。到19世纪70年代,广大的自主学习 读图回答 1、纬度位置:撒哈拉以南非洲是指位于撒哈拉沙漠中部以南的非洲它的大部分位于 之间,处于 纬度地区,主要位于位于 带。所以被称为“热带大陆”。 2、海陆位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西临 洋,东临 洋,北面是 海,隔海与 洲相望,通过苏伊士运河与 洲相连。 4、结合课文图7-3-1找出几内亚湾、亚丁湾、好望角、红海。索马里半岛、马达加斯加岛。认识一些主要的国家。非洲的岛屿较少,与其他大洲相比,非洲的海岸线较为 。 5、在图中找到撒哈拉沙漠、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乞力马扎罗山、南非高原、刚果盆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以 地形为主。其中被赤道穿过的高原是 。所以又被称为“高原大陆”。 讨论回答:因为它的海拔高。 阅读课文 讨论交流 学生:因为现有的7亿人口中90%以上是黑种人。所以这里又被称为“黑非洲”。 读图: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人民被侵略的历史 用船贩卖黑人 拍卖奴隶和将黑人贩卖道拉丁美洲 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来学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非洲大陆先后被英、法、葡、比利时等国强占和瓜分。 4、 非洲国家的独立 的工厂做工 掠夺象牙和黄金 学生观察图片,根据教师的讲述理解: 1、非洲被殖民者侵略 2、由于奴隶贸易,黑人被贩卖到世界各地。 3、被卖的黑人在文化传播上起的积极作用。 认识黑人领袖——曼德拉 南非第一任总统—黑人领袖—曼德拉 能力 欣赏黑人的文化。从黑人文化中感受黑人文化的独特性。 通过这些图片让学生了解殖民者的罪恶。让学生认识到各色人种都是平等的,不分高低贵贱之分。 为“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埋下伏笔。 认识到黑人在世界 舞台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衔接 与过渡
同学们看过电视节目动物世界吗?在动物世界的播放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解说员这样说“在一望无际的非洲大草原上…”为什会经常介绍非洲大草原的动物呢?因为这里的分布着面积广大的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在这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
读图探究
探究二 充满生机的大地 引导回顾:非洲的气候类型分布有什么特点?这里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什么气候?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 提问:观察图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节的特点。 热带草原上有名的树种——波巴布树 追问:除了图片中的动物以外,你知道非洲大草原上还生活着哪些野生动物? 引导:波巴布树的这种特点是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那么热带草原的这种干湿季节变化生活在草原上的野生动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对当地的农牧业的生产产生了哪些影响? 野生动物迁徙的场景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生1:呈南北对称分布 生2: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热带草原气候。 生3: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干湿两季明显。 结合课文回答: 生4:湿季特点:降水丰沛,草木旺盛。湿季来临后,波巴布树拼命的吸水贮藏在树干内。 生5:干季特点:降水稀少、草木枯黄。干季来临,为了减少水份蒸发,波巴布树会迅速落光身上的叶子,以保存生命。 非洲草原上的野生动物 非洲草原上还生活着 、 、 、 等动物。被称为“天然野生动物园”。 学生:很多动物有定期迁徙的习性。 学以致用。 通过图片激发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通过图片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 分析归纳的能力。
活动 认识热带草原干湿季节变化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活动:认识热带草原干湿季节变化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1、读图:找出多多马和基塔来的位置,比较两地降水的季节分配有什么不同?说说它们各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填入表格。 2、读图:找出马赛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线,说说每年的5-10月和11月-次年4月,马赛人游牧的位置发生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点拨:多多马和基塔莱分别位于南北半球. 5月—10月马赛人迁移方向 11月—次年4月马赛人迁移方向 3、探讨: 如果雨季迟到或雨季缩短,会对当地农业生产带来怎样的影响? 如果连续多年干季延长、持续干旱,又会对生产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教师强调:所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被称为“饥饿的大陆”。 合作探究 读图交流 多多马和基塔莱降水量柱状图 气候 类型 干季 (月份) 湿季(月份多多马 基塔莱 1、每年的5月—10月,马赛人由多多马向 迁移,到达 半球的热带草原地区游牧,因为此时多多马进入 季,降水 ,草木枯黄,牲畜很难找到水源。 2、每年的11月—次年4月,马赛人由基塔莱向 迁移,到 半球的热带草原地区,这时多多马进入 季,降水 ,水源充足。 干旱的土地 干旱导致的饥荒 学生1:如果雨季迟到或雨季缩短,会造成粮食减产。 学生2:持续的干旱,会造成灾荒。 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受环境对人类的 影响,同时人类也影响环境。 衔接过渡 长达数百年的殖民统治,使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成为少数发达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许多国家过分依赖某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形成“单一商品经济”。
讨论交流 探究三 单一的商品经济 投影展示: 黑非洲丰富的资源 点拨:图片展示 咖啡豆 (原料 便宜) 咖啡粉(商品 贵) 思考:形成单一的商品经济的原因是什么? 讲述:长达数百年的殖民统治,使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成为少数发达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许多国家过分依赖某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形成单一的商品经济。 讨论:阅读课文38页和40页内容,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说说为什么“单一商品经济”在国家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追问:怎样改变这种局面? 师生共同小结: 1.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改变依赖单一产品的局面。2.积极加强区域内联合,寻求跨区域的国际合作。3.发展旅游业,增加外汇收入。4.重视教育,发展科技。 合作探究 讨论交流 1、读表格信息结合课本图7-3-5部分国家主要出口产品占本国出口产品总额的比重。感受黑非洲为什么有“世界原料仓库”之称。 2、帮Kate解决疑惑? 学生:过分依赖某一 种初级产品出口,价格低廉。 学生:长期的殖民统治。 讨论交流: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向发达国家出口原料,价格低廉。然后从发达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工业制成品价格昂贵。 学生:阅读课文39页,小结。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抽象的知识中获得信息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