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的正确护理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42.58 KB
- 文档页数:9
小儿肺炎怎么护理?小儿肺炎为儿科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对于小儿的健康影响较大,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疾病,这种疾病也是造成婴幼儿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因此疾病的发生后,需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以促进患儿病情的改善,促进其机体健康状态的恢复。
那么究竟可以采取哪些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呢,本文就小儿肺炎的护理进行综述。
【关键词】小儿;肺炎;护理措施1 什么是小儿肺炎小儿肺炎是一种肺部炎症疾病,根据临床研究,指出引起小儿肺炎的病因较多,如小儿的机体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衣原体、支原体、细菌、病毒等侵入肺部导致疾病的发生,此外小儿自身的过敏反应、吸入羊水等都可能引发该疾病。
该疾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主要的发病时间集中于冬春两季中。
该疾病的发生主要累及部位为肺部,但若是小儿在发生疾病后,病情进展未得到有效的控制,炎症反应的不断加重可能波及全身范围,可能累及其他脏器、系统。
小儿肺炎的发生会造成患儿出现气促、呼吸困难、咳痰咳嗽、发热等,通常情况下,患儿的年龄越小,其机体症状表现越明显。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儿,还可能造成其出现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相关的临床症状表现。
除了临床治疗之外,临床发现肺炎患儿的护理也是促进患儿影响预后改善效果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2 小儿肺炎的护理2.1 基础护理在基础护理中,应当重视肺炎患儿的环境护理,注意房间的通风,保持空气的流通,患儿能够呼吸新鲜空气。
但在通风中,也应当注意患儿的保暖,注意对室内的温度、湿度等进行合理的调控,避免室外的风直接吹到患儿身上,患儿本身就处于抵抗力较低的状态下,一旦被风吹受凉则可能导致患儿感冒,因而在护理中应当重视患儿的保暖。
在基础护理中,还应当加强对患儿机体状态的全面了解,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情况。
为了更好地掌握患儿的病情变化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的症状表现进行观察并记录,如记录患儿的咳痰量、痰液的颜色、状态等、排泄情况、体温变化等。
若是在观察中发现患儿有异常情况存在,应当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小儿肺炎的个案护理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小儿肺炎的个案护理,让妈妈们不再担心宝贝的健康。
小儿肺炎的个案护理小儿肺炎调理措施肺炎的症状以咳嗽为主,也有发热现象。
典型症状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高达39℃-40℃,伴有头痛、全身肌肉酸软等,还常常伴随剧烈的胸痛,随咳嗽或深呼吸而加重;少数有恶心、呕吐、腹胀或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重症时可出现神志模糊、烦躁、嗜睡、昏迷等。
专家介绍,肺炎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型,最常见的是按病原分类,可分为典型肺炎和非典型肺炎。
其中,典型肺炎是指由肺炎链球菌感染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并没有传染性。
非典型肺炎是指除肺炎链球菌以外的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它与一般肺炎不同,并不具备肺炎的发病特点,婴幼儿最为多发,可占到全部肺炎病例的10%-20%,非典型肺炎具备传染性。
“肺炎分为不同的类型,治疗的时候也应该有所针对,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专家说,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般采用抗病毒的药物,细菌感染则是利用抗细菌的药物。
如果病人感染了肺炎,或者出现疑似症状,应尽快去医院诊断治疗。
专家表示,身体没有基础病(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的年轻人,很多时候肺炎并没有必要住院治疗。
“住院治疗用的药物通常会大量增加,这对人身体肯定有一定的不良影响,也会大量占用病人时间,所以我们现在都尽量控制非必要的住院治疗。
此外,医疗资源也是有限的,如果病情较轻,比如一般的肺炎在门诊上打针或者吃药,就完全可以康复。
”专家说。
此外,目前也有针对肺炎的疫苗可供接种。
除了治疗,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加强对肺炎的预防。
小儿肺炎的个案护理专家提醒预防肺炎最重要的是要远离传染源,即尽量避开发病人群,不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不畅的场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经常给室内通风换气。
小儿肺炎的个案护理小儿肺炎注意事项一、要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变化、精神状态、呼吸情况。
二、室内空气要新鲜,太闷太热对肺炎患儿都非常不利,可使咳嗽加重,痰液变稠,呼吸更为困难。
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体会小儿支气管肺炎是指儿童因病毒、细菌、传染性病原体等引起的支气管和肺泡炎症。
由于症状较轻,家长容易低估其危害,造成延误治疗。
因此,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乃至预防都十分关键。
一、预防小儿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若不注意预防,容易罹患小儿支气管肺炎,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做好以下几点:1.保持室内干净,经常通风。
室内的物品定期清洁,更要禁烟。
2.注意孩子的饮食与生活习惯,大量饮水和多吃蔬菜水果,增强免疫力。
家长可在饮食中加入清热解毒的药膳,如菊花瘦肉汤、生姜泥糊等。
3.避免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率。
在公共场所,尽量减少孩子接触到大量人流的地方,如商场、游乐园等。
二、护理小儿支气管肺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病情的严重程度与孩子的年龄密切相关。
病情较轻的孩子,可以在家中进行较好的护理。
具体护理如下:1.调理孩子的环境。
将孩子放在室温适宜、通风良好的房间,灭菌换洗衣物等。
2.观察孩子的病情。
对于孩子的体温、饮食、精神状况等症状进行定期观察,并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3.遵医嘱服药。
孩子在发病期间必须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服药,调节体内环境。
同时,家长也要注意避免药物滥用,并遵医嘱停药。
4.保持足够休息。
足够的休息对于孩子的康复非常重要,家长应该让孩子保持足够的休息时间,要保证安静、舒适。
5.多喝水,避免干燥。
孩子的病情通常会伴随着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容易出现口渴、喉咙干燥等情况,此时家长要多给孩子饮水,以保持湿润。
6.适当的按摩。
孩子的肺胀大了,常会按压到膈肌、造成疼痛,家长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的按摩孩子的腹部,有助于缓解疼痛。
7.专人照顾。
孩子在发病期间需要有专人负责照顾,不能独自活动,家长需要安排时间进行勤务。
总结小儿支气管肺炎在治疗中,除了医生的药物治疗外,家长的护理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预防和护理方面,家长需要耐心认真,严格执行医生的各项医嘱。
只有在预防和护理方面做得足够细致,才能保证孩子尽快恢复健康。
小儿肺炎护理知识小儿肺炎是常见一种儿科疾病,可影响到小儿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需要家长和医生加强重视。
患儿在确诊之后需要及时进行对症治疗,重点是对病原体进行杀灭,进而很好的控制病情,避免进一步的发展,并对并发症进行预防。
但是小儿肺炎在发病之后,常会有不同程度的病症,会对治疗的正常进行造成影响,因此需要护理人员的加入,为患儿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以此缓解患儿的不良症状,使其配合治疗工作。
但是,对于年轻家长来说,在关于小儿肺炎的护理和照顾方面的知识较为缺乏,下文展开详细介绍。
1 心理护理小儿肺炎可引起很多的不适感,由于患儿年龄较小的情况,表达不清楚,常会因为不适感出现哭闹、情绪低落等行为,不能很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可影响病情的治疗。
医护人员叮嘱家属尽量让母亲陪同患儿进行治疗,有助于对患儿的情绪进行安抚,可根据患儿的喜好,给其玩具、书籍、播放动画片等,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从而使治疗工作顺利开展,若是患儿的年龄较大,可正常和护理人员进行交流,护理人员可在交流中强调积极治疗的重要性和治疗的效果,多给患儿鼓励和安慰,在患儿配合治疗,可第一时间对其进行表扬,增强患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小儿的心理情绪很容易变化,护理人员需要抓住患儿的内心需求,针对性的进行疏导和安慰,多给患儿鼓励和支持,使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情绪保持乐观和稳定的状态。
2 呼吸道护理小儿肺炎的症状一般是咳痰、咳嗽等,但是因为患儿太小,不能进行自主排痰,需要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呼吸道的护理干预,保证患儿的正常呼吸,及时将呼吸道的痰液进行清除,减少呼吸障碍的情况。
评估患儿的身体状况和病情严重程度,间隔2-4小时为其翻身一次,及时进行叩背,促使痰液的排出,使患儿呼吸顺畅。
若是患儿的年龄较大,可指导患儿正确的咳嗽和排痰方式,指导患儿将口腔清洁之后屏气,然后用力将痰液咳出。
护理人员定时帮助患儿更换体位,其目的是将小支气管内的分泌物逐渐进入大支气管内,需要注意的体位的变化要根据患儿的病变肺叶来选择。
小儿肺炎护理常规按儿科及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1、评估患儿病史。
2、评估咳嗽性质及痰液的性状,观察有无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神经症状,如皮肤、黏膜出血点、巩膜黄染、神志模糊、烦躁、呼吸困难、嗜睡、谵妄、昏迷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X线检查、细菌学检查等结果。
4、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状况。
【护理措施】1、急性期卧床休息,注意保暖,病室环境清洁、通风,室温22~24℃,湿度50%,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2、给予高营养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恢复期进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饮食。
3、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面色、神志、皮肤、黏膜颜色、四肢温度、尿量等,观察咳嗽性质及痰液的性状,是否为痰中带血或呈铁锈色。
4、高热者头部放置冰袋,或给予30%~50%酒精擦浴,或冰盐水灌肠;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测体温、脉搏、呼吸每4小时1次。
5、痰液黏稠者,按医嘱给予雾化吸入,雾化用具一人一消毒或一人一套专用,指导患儿雾化时保持平静,轻轻张口,用口均匀呼吸。
每次持续雾化10~15分钟。
雾化吸入后给予患儿洗脸、漱口及拍背,鼓励患儿多饮水,不要随地吐痰,痰液多的小儿患者禁用镇咳药。
6、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炎。
7、药物治疗的护理:用药前必须做皮试,注意用药剂量、时间准确且无配伍禁忌,滴速适当,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8、做好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向患儿及家属解释疾病,减少患儿对疾病的恐惧、紧张。
【健康指导】1、保持房间空气流通与温度适宜,避免吸烟。
2、小儿衣着适中,小儿穿着盖被是否适中以成人感觉到小儿手足温暖为宜。
3、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受凉等诱发因素。
母亲感冒后宜戴口罩,其他感冒人员不宜接触小儿,避免抱小儿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定期预防接种,加强体育锻炼与耐寒锻炼。
小儿肺炎的正确护理方法 小儿患肺炎后,家长一方面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另一方面应注意对患儿进行正确地护理,以促使其早日痊愈。肺炎患儿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冬天屋内要经常通风换气,但应注意避免对流风,患儿要注意保暖。夏天暑热,可用被单将患儿包好,抱至室外阴处乘凉,使之吸入新鲜空气,改善缺氧。 (2)保证充分休息与睡眠:各项检查处置应集中进行,避免过多哭闹,以减少耗氧量和减轻心脏负担。 (3)发热护理: ①风寒闭肺型患儿,服宣肺散寒药后,稍加盖被,服热稀粥,以助汗出。应以微汗出为宜,避免风吹。此时若高热汗多,可用干毛巾擦拭,不要用冷水擦浴或冰敷,以防腠理骤闭,邪气不能外达。 ②痰热闭肺型患儿,高热无汗,可用冰袋或湿毛巾敷前额。 (4)饮食护理:给予富有营养及维2素的流食,如人乳、牛乳、菜水和果汁。患儿因高热呼吸增快,丢失水份较多,故应适当地多补充水分。不宜大量食用含脂肪丰富的食物及辛辣炙之品,以免助热生痰。重症肺炎患儿,喂食、喂水、喂药时,应将患儿抱起呈斜坡位,少量勤喂,下咽后再喂,以防误吸窒息,造成突然死亡。
小儿肺炎的忌食 (1)忌高蛋白饮食瘦肉、鱼和鸡蛋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1克蛋白质在体内吸收18毫升水分,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素。小孩进食蛋白质多,排出尿素相对也会增高,而每排出300毫克尿素,最少要带走20毫升水分。因此对高热失水的患儿应忌食高蛋白饮食,当疾病后期可适当补充,以提高体质。 (2)忌食多糖之物糖分是一种热量补充物质,功能单纯,基本上不含其他营养素。若小儿肺炎患者多吃糖后,体内白细胞的杀菌作用会受到抑制,食入越多,抑制就会越明显,而加重病情。 (3)忌辛辣食物辛辣之品刺激大,而且容易化热伤津,故肺炎患儿在膳食中不宜加入辣油、胡椒及辛辣调味品。 (4)忌油腻厚味肺炎患儿消化功能多低下,若食油腻厚味,更影响消化功能,必要的营养得不到及时补充,以致抗病力降低。因此,不宜吃鱼肝油、松花蛋黄、蟹黄、凰尾鱼、鲫鱼子,以及动物内脏等厚味食品。若喝牛奶应将上层油膜除去,乳母也应少吃油腻,以免加重病情。 (5)忌生冷食物若过食西瓜、冰淇淋、冰冻果汁、冰糕、冰棒、冷饮、香蕉、生梨等生冷食物,容易操作体内阳气,而阳气受损则无力抗邪,病情也难痊愈,故应忌食,特别对有消化道症状的患儿更应禁忌。 (6)忌喝茶肺炎患儿多有发热,应忌喝茶水。因茶叶中茶碱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可使大脑保持兴奋状态,还可使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发热时,机体处于正邪相争的兴奋阶段,脉搏较快,饮茶后会刺激心肌,加重消耗,如此非但不能退热,相反还会使体温升高,诱发其他疾病。另外,茶中的鞣酸具有收敛作用,中医认为不利于肌表的邪气外散,对发热的小儿也是不相宜的。 (7)忌乱服用清热药金银茶、青果、板蓝根冲剂等清热药,对肺炎患儿有益。但不能较长时间服用,特别对体质较弱者,勿轻易服用清热药。否则,会伤及人体正气,使原来的症状加剧。 (8)忌用酸性药物和食品五味子、乌梅、维生素C、酸果、橘子、食醋等味酸,能敛、能涩、有碍汗出解表。 (9)忌滥用退热药刚发热就用过多的退热药,不仅对机体不利,而且还可能掩盖病情,延误治疗。因此,对发热患儿应慎用退热药,且忌用药过多,以防体温骤降,大汗淋漓,发生虚脱。 宝宝发烧,6种简单正确的退烧法 宝宝从小到大,或多或少都有些发烧的症状发生,有的父母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求医问诊;有的父母,则只求孩子迅速退烧,吃的、塞的通通来,事实上,过与不及,对孩子的健康都是一种负荷。 哪些原因会引起发烧——识别孩子发烧“假”现象 引起小儿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大体而言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外在因素: 小儿体温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 二、内在因素: 生病、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疾病。 三、其他因素: 如预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乱、白喉、百口咳、破伤风等反应。 发烧只是疾病的症状之一,而不是全部。小儿科主任宋文举医师表示,医师对于发烧,在乎的是疾病本身的影响及进展,但通常父母只看到疾病外表,如发烧、呕吐、咳嗽,就慌乱不已。殊不知医师治病,首重病因的发现及能完全治愈的方法,而不是单纯只为退烧而已。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会让发烧症状持续表现出来,以探寻内在真正的病因。因此,他提醒爱子心切的爸妈,切记不要一味的要求医师退烧,去治疗发烧症状,而是应遵从医嘱,准确的找出引起发烧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 发烧不会“烧坏脑子”——退热是否必要 宝宝一发烧,父母亲之所以会立即抓狂,不外乎是存在一个传统观念,认为孩子发烧会烧坏脑子。小儿科主任丁绮文医师表示,发高烧本身,是不会使“脑筋变坏,智能变差”的,以往有这样的误解,是因为医疗知识尚未普及,发高烧背后的原因没有区分清楚。 其实,只有脑炎、脑膜炎等疾病脑质本身受病毒破坏才会伤及智能或感官机能,而非发烧把人烧笨,烧聋了。她进一步强调,婴幼儿体温控制中枢稳定性不如成人,轻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烧40℃,发烧时父母只要知道如何处理,至于诊断病因应该交给专业的医师,不必过份忧心。 根据统计,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体温很少超过41℃,如果超过这个温度,罹患细菌性脑膜炎或败血症的可能性比较高,应特别警觉。至于脑细胞所能耐受的高温极限,可能必须到41.7℃,细胞蛋白质才会因高温变质,造成不可回复的损伤,这种极端的高温,很少伴随疾病发生,临床上惟有对麻醉过敏,引起恶性发烧才可能达到如此高温。 丁绮文主任说,因为发烧本身不至于伤害孩子,所以退烧是否必要,长久以来一直有争议。主张不必退烧的学者认为,发烧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可以帮助白血球抵抗细菌,分析发烧的型态可以帮助诊断病因,一味退烧反而误导。不过,多数医师和学者赞成适度的退烧,因为发烧会增加新陈代谢,造成内在的消耗,病人头痛,倦怠,心跳加速,非常不舒服,婴幼儿容易脱水,发烧造成水分蒸发,更是恶性循环,婴幼儿热性痉挛的比例较高,放任发烧,引起伤害是不必要的。
民间错误退烧观念和方法——小儿发热护理的宜与忌 综观上述论点,父母应该要有正确的态度,将发烧当作一种警讯。小儿神经科主任赵文崇医师表示,发烧是因各种疾病引起的身体防卫性反应。研究显示,身体负责吞食细菌的白血球,在体温升高时(38℃~39℃)其吞食能力加强。因此当小孩因感冒或其他感染疾患引起体温升高时,运用各种可能的方法,要把体温立即降到正常范围,并非明智之举。因为这样可能降低病童本身的抵抗能力。
有些父母会使用民间流传的一些退烧方法,例如冷水或酒精拭浴来为孩子退烧,这是不适当的。宋文举主任指出,宝宝发烧时烫热的皮肤突然碰到冷水或酒精,宝宝反应会很剧烈,可能会造成抽搐;而酒精的气味又会使幼儿昏睡,像喝醉了一般。
此外,传统老一辈的“寒到”的观念,造成一般误以为发烧时必须多穿衣服,赵文崇主任强调,其实刚好相反。他说,发烧时全身能散热的地方以皮肤的表面积最大,散热效果最好,假使能将过多的衣服剥除,大量身体的热可经由宽松清凉的外表排除,体温很容易下降。
真正危险的发烧讯号——宝宝发烧全程指导 赵文崇主任强调,宝宝发烧病理原因可大可小,严重者败血症、脑炎脑膜炎、心肌发炎等,不处理会导致残废或死亡;轻者只是轻微感冒,不理它也会自己好。但这中间的差异若非专业人员实难判断,有时更须借助检验技术才能确实区别。 宝宝发烧,父母固不必大惊小怪,却也不能掉以轻心,导致病情不可收拾。父母应学会如何有技巧、有知识、有智慧的面对它。当小孩子发烧时会合并其他的表现:如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身体感觉极度不舒服,有食欲不振全身无力的现象,幼小一点的婴儿不会说话,甚至变得躁动哭闹不安。此时,适度的处理,使体温不要太高是合理的,尤其具有发热痉挛或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更是需要。 宝宝免疫接种查询 接种时间 年龄 疫苗名称 接种次数 2011-04-21 出生时 卡介苗 乙肝疫苗 初种 第一针
2011-05-21 出生+1月 乙肝疫苗 第二针 2011-06-21 出生+2月 脊髓灰质炎活疫苗 第一次
2011-07-21 出生+3月 脊髓灰质炎活疫苗 百白破制剂 卡介苗 OT复查 第二次 第一次
2011-08-21 出生+4月 脊髓灰质炎活疫苗 百白破制剂 第三次 第二次
2011-09-21 出生+5月 百白破制剂 第三次
2011-10-21 出生+6月 乙肝疫苗 A群流脑疫苗 第三针 第一针
2011-12-21 出生+8月 麻疹活疫 第一针 2012-01-21 出生+9月 A群流脑疫苗 第二针 2012-04-21 1岁 乙脑疫苗 初免两针 2012-10-21 ~ 2013-04-21 1.5-2岁 脊髓灰质炎活疫苗 百白破制剂 乙脑疫苗 加强 加强
加强
2014-04-21 3岁 A群流脑疫苗 第三针
2015-04-21 4岁 脊髓灰质炎活疫苗 麻疹活疫 乙肝疫苗 加强 加强 加强
2018-04-21 7岁 百白破制剂 麻疹活疫 乙脑疫苗 加强(白破) 加强 初免两针
2023-04-21 12岁 卡介苗 加强(农村) 感冒病毒高达200种专家称预防感冒从吃开始 连续几日的低温天气,使过惯暖冬的人们受尽了众多疾病的困扰。先是老人心血管疾病发作,接下来抵抗力弱的孩子出现感冒、肺炎;现在,感冒和支气管炎已侵袭到锻炼比较少的中青年人身上,成为人们寒冬天气的健康“杀手”。 为此,医学专家提出,除了加强锻炼,在温度变化较大、容易感冒的季节,还可以从“吃”着手,预防感冒。 普通感冒不可小觑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沈爱娣教授介绍,感冒带来的威胁,除了发烧流涕外,更会引起许多并发症,如气管炎、支气管炎等。更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如肺炎、心肌炎等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所以,生活中对于普通的感冒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据了解,人体免疫系统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病毒的侵害,最常见的要数感冒病毒。有数据统计表明,各种不同的感冒病毒可高达200种,免疫系统在每次面对不同病毒侵害时,难免疏漏防范。一旦免疫系统薄弱时,感冒就容易趁虚而入。天气变化大、过度疲劳、精神紧张以及长期处于封闭环境都会造成免疫力下降,给感冒病毒可乘之机。因此,对付感冒最有效、也最健康的方法是合理搭配日常饮食中的营养,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维生素C可抗感冒 就正常人群而言,每天补充100毫克的维生素C可以避免维他命C的缺乏。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预防医学教研室主任史奎雄教授认为,如果人们要预防一些慢性疾病如胃癌或增强自身抵抗力,可长期每天服用500-600毫克。 对于特殊群体来说,维生素C同样可以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的潘明明教授认为,孕妇在怀孕期间对维C的最低需要量由100毫克/日增加到130毫克/日。对于另一个特殊群体——儿童,上海瑞金医院儿科的李云珠教授建议,在感冒流行期间尤其是过敏体质的儿童每天可服用500毫克的维生素C,用于提高免疫力。 但专家还是再三提醒:在服用维生素产品时,应该仔细阅读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服用。此外,如痛风、肾结石病人也应慎用维生素C。 红颜色食品可防感冒 除了补充适量的维生素C以外,专家还建议多吃红辣椒、胡萝卜、南瓜、西红柿、洋葱、山楂等红颜色的食品,其中所含的β胡萝卜素可防治感冒;每天喝一杯酸奶、喝一碗鸡汤也能有效预防流感。 除了“病从口防”,专家还介绍了一些不用药就可防治感冒的方法。如两手对搓,可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脉、增强上呼吸道抵御感冒的免疫功能。当然专家认为最重要的莫过于平时坚持体育锻炼,如散步、跑步、爬山、打球、练拳等,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防止感冒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