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县绿宝蛋鸭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普新模式的有益探索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赶鸭子上架”走出致富新路子
卢雪芳
【期刊名称】《农家之友》
【年(卷),期】2013(000)005
【摘 要】在农村,普通养鸭的方法是在水中养鸭子,但是崇左市大新县雷平镇怀
义村弄燕屯农民农伟光饲养鸭子有了新方法,他把鸭子赶上架子,不用下水,反而
长得更好,走出了一条新的养鸭致富路。
【总页数】1页(P24-24)
【作 者】卢雪芳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S834
【相关文献】
1.“赶鸭子上架”走出致富新路子 [J], 卢雪芳
2.高山上盛开的致富花——农业标准化让农民致富走出新路子 [J], 周圣义;王文选
3.陇县:精准施策走出就业致富新路子 [J], 梁会平
4.云南武定:“生态+”模式走出绿色致富新路子 [J], 殷洁;贺明辉;杨恒
5.脱贫致富要走出一条新路子——河池地区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召开脱贫致富
专题讨论会综述 [J], 卢万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14期粮食作物庐江县玮两优8612机插高产栽培技术凌友来(庐江县石头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安徽庐江231500)摘要玮两优8612是2020年通过国家审定的多穗、优质、多抗、高产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近几年该品种在安徽省庐江县示范推广种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结合玮两优8612在庐江县的种植实际,对其农艺性状、抗性及米质、产量表现、种植特性进行总结,并从良种处理、培育壮秧、适龄移栽、大田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玮两优8612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供当地种植参考。
关键词中籼杂;玮两优8612;高产;栽培技术;庐江县中图分类号S51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14-0009-04与常规粳稻相比,杂交水稻尤其是中籼杂水稻在生育特性、丰产性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1],推广杂交水稻在确保粮食安全生产、实现农户增产增收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2]。
多年来,我国育种人员积极开展了杂交水稻育种研究,然而目前优质高产与多抗无法同时具备仍然是育种的一项瓶颈问题。
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多种病虫害频发、气候异常的情况下,杂交稻育种的趋势即为优质、多穗、多抗、高产。
庐江县位于安徽中部,是粮食主产区之一,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约10.7万hm2,是安徽省双季稻生产第一大县。
找寻优良中籼杂交水稻品种对庐江县粮食安全生产意义重大。
玮两优8612为籼型两系杂交水稻,于2020年由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选育而来,亲本来源为华玮338S×华恢8612,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206128、湘审稻20206015。
2023年7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开展了2023年度超级稻品种确认工作,结合《超级稻品种确认办法》(农办科〔2008〕38号)[3],经各地推荐和专家评审,2023年度确定的超级稻品种有16个,其中玮两优8612是该年度仅有的3个籼型两系超级稻品种之一。
稻鸭共作,开创绿色农业发展新局面作者:胡敬东陶丛旺程丽叶先成胡名凤彭邦佳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9年第5期商城县是生态农业大县,水稻作为商城县种植历史最久、覆盖面最广的优势产业,常年种植面积在3.33万hm2以上,产量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70%以上。
随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农业生产机械化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充分发育,水稻生产的规模经营成为现实。
然而,商城县不规则的地形地貌和稻田生产条件,使水稻生产机械化很难逾越化肥、农药,特别是除草剂在稻田不合理施用这个现实,尤其是稻田除草剂过量施用的为害成为农业面源污染之首。
标准化稻鸭共作技术,就是通过建设围网等防逃设施,在单位面积(通常0.67?hm2为一个稻鸭共作单元)放养适度规模的稻田鸭(通常为180~200只),以鸭为水稻提供多项田间作业,同时,生产出优质稻米和优质鸭肉两种无公害乃至有机食品,从而开创了水稻、水禽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因此,商城县农业部门经过深入调研,在推进再生稻和稻虾综合种养等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同时,积极总结、推广稻鸭共作技术,扶持、提升稻鸭共作绿色产业发展,示范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稻鸭共作产业风生水起。
一、牵头技术攻关商城县农业部门推广稻鸭共作技术是主动作为,目的就是针对商城县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条件,着力解决好稻米生产的优质化和种粮主体的增收问题。
因此,商城县农业农村局成立了稻鸭共作技术推广小组,研究、提升、熟化关键技术,牵头制定了《商城县稻鸭共作生产技术规程》,重点研究稻鸭共作模式的“鸭”“稻”品种选择、优质化的种养技术,以及稻鸭共作模式与传统水稻种植在成本、效益和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上的比较优势。
稻鸭共作技术的推广催生稻鸭共作产业的发展,对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是思路上的转变,不仅对商城县,乃至对整个信阳市稻米产业的转型升级都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二、抓好典型示范为推进稻鸭共作技术,商城县农业部门在双椿铺、上石桥、鄢岗等乡镇选取了5家有种养经验、积极性高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建设了13.3?hm2标准化稻鸭共作示范基地,规范技术流程,引导、示范、宣传。
台适合丘陵山区的各类农业机械,其中包括大棚王拖拉机与田园管理机及与之配套的农机具,并进行了农机驾驶操作与维修等方面的技术培训与专业辅导,使农业机械尽快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集体经济有了生机与起色,村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迎刃而解。
此外,莱州市农业农村局还利用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进行农业产业扶贫,通过专家论证和财政审批,招标采购优质玉米种登海605,对全市35个烟台市级贫困村1.2万亩农田进行统一供种,农机专家们还将玉米精量播种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一同打包,赠予扶贫工作重点村,该活动自5月下旬开展以来,35个烟台市级贫困村的良种、良法已悉数进行播种。
“无业可就、无力脱贫”的老弱病残贫困人口,是脱贫攻坚的最大难点。
针对每一户精准施策,实行“靶向疗法”,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农机专家们因村因户施策,逐一制定精准化、个性化帮扶方案,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多方面入手,实行土地托管、畜禽托养、土地经营权入股等形式,吸纳贫困户加入合作社,获得租赁收入。
并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机推广、信息服务、市场营销等涉农项目资金向贫困村股份制合作社倾斜,用于改善生产经营条件,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从2008年开始,西安市长安区长丰农机合作社实行粮食生产土地托管经营模式,代为农民管理土地,提供种子、农药、化肥的供应和耕种收、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生产全程服务。
这种模式在全国独树一帜,曾得到中央、国务院、农业部、省市区领导的赞誉和各级政府的支持鼓励。
近2年来,该合作社创新实践、摸索进取,不断探索新的土地托管新模式。
近日,又传来好消息,6月28日,在西北首个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大厅———西安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大厅揭牌暨集中签约仪式上,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和长安区引镇街道胡家寨村经济股份合作社代表———党支部书记刘安成功签约了1000亩(1亩约等于0.067hm 2)土地的托管经营项目。
这种土地托管模式是胡家寨村310户农户将承包到户的土地委托村经济股份合作社统一流转经营,农机合作社再同村经济股份合作社达成合作协议,将1000亩土地经营权以入股方式由农机合作社统一种植经营,用于种植优质强筋小麦,收获小麦后,农机合作社按高于市场价0.2元/kg 回收,每年给村经济股份合作社分配收益。
农业推广实践案例的评价指标一、项目选择1.特色项目2.普通项目二、技术要点1.专业知识2.项目技术三、融资方式1.民间融资2.银行借款3.政府扶持四、成本核算1.成本最小化2.利益最大化五、营销方式1.常规产品2.特色产品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1.单位面积收入2.总收入3..致富他人4.生态环保1.莲藕-黑鱼生态种养模式效益好2012年年初,江苏张家港市现代农业园区常红社区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利用低洼地260亩连片种植莲耦并与黑鱼混养,实现了鱼、耦生态共生的良性循环利用。
该养殖模式是先在低洼地四周开挖宽3米、深1.5米的沟渠,供黑鱼和鲫鱼活动。
3月放养100克/尾左右的黑鱼种10000尾,并套养重150克/尾左右的鲫鱼每亩15公斤。
整个养殖过程中不投饵,黑鱼靠捕获鲫鱼及鲫鱼所繁殖的小鲫鱼生长,黑鱼和鲫鱼的活动可以增强莲藕底泥的透气性,促进莲藕的生长,提高莲藕的产量,而莲藕的一些烂根腐叶及昆虫又可为鱼类提供饵料。
这种生态混养模式既为市场提供了新鲜莲藕蔬菜,又为市场提供了优质水产品,是农民养殖专业户提高养殖收益,丰富市场的一种有效途径。
至年底预计黑鱼可长至每尾0.5公斤,亩产可达15公斤,亩效益可增收600元,加上每亩可收获莲耦2000公斤,莲耦效益每亩可达6000元。
这种莲藕、黑鱼混作模式全年预计可达亩均收益6600左右,这样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260亩莲藕、黑鱼混作模式预计全年可达收益170万元左右。
2.“6日科技大课堂”为农民撑起致富伞“8月份是砂糖橘放秋梢的主要时期,管理重点是促梢、壮梢、壮果;金橘主要预防溃疡病、锈壁虱等病虫害;近期要注意补充果树的中微量元素……”8月6日是广西阳朔县金宝乡圩日,该乡党委、政府邀请广西农科院专家莫志南前来讲授8月果树管理技术,近200名农民聚精会神地听课。
据金宝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廖富财介绍,2005年10月开始,每个月的6日,该乡都聘请市、县农业专家前来现场传授农业实用技术,从未间断过,因而被当地农民称为“6日科技大课堂”。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解答题):农业(10题)一.解答题(共10小题)1.(2024•安徽)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佛手为热带、亚热带植物,具有药用、食用和观赏价值。
喜暖湿,适合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
绿化村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喀斯特地貌广布。
近年来,绿化村采取了“土地流转+优先雇用+分红”的模式进行佛手种植,石缝里长出了“金果果”,“石缝经济”得到大力发展(如图),昔日“石山”变“青山”进而变“金山”,走出了一条山区发展富民产业的乡村振兴之路。
(1)分析该地佛手种植的限制性自然条件,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工程措施。
(2)分析“土地流转+优先雇用+分红”模式对该地佛手种植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3)为进一步促进“石山”变“青山”进而变“金山”,从产业关联的视角为该地佛手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2.(2024•选择性)阅读文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偏关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沟壑占全县总面积的47.8%。
经近50年综合治理,全县绿化率由4%增加到40%。
2019年,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偏关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广优质杂粮种植,建设“非笼养”蛋鸡养殖基地,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非笼养”蛋鸡养殖采用清洁化生产方式和国际先进的健康养殖技术,创造优良的养殖环境,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需求。
产品健康、安全、可追溯,主要供给知名餐饮企业,现已获得“非笼养”国际标识许可和出口备案审核。
(1)简述偏关县发展“非笼养”蛋鸡养殖的优势条件。
(2)分析市场因素对偏关县“非笼养”蛋鸡养殖发展的影响。
(3)说明“非笼养”蛋鸡养殖对偏关县绿色发展的积极作用。
3.(2024•贵港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张掖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南靠青藏高原,北依巴丹吉林沙漠,黑河贯穿全境。
黑河从祁连山北麓奔腾而下形成了冲积扇,当地聚落多分布在祁连山山前冲积扇上。
Vol.41No.042024 China Fruit News10个水果种植案例入选第五批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钱开胜)3月25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示了第五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其中包含10个水果种植案例,分别为安徽省全椒县国云农林生态专业合作社的“种好核桃树助力产业兴”,山西省临猗县索尔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桑泉古镇鲜桃甜桃花源里笑颜开”,陕西省兴平市百禮桃壹黄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品质蓄能人才赋能合作强能”,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永创蔬菜水果专业合作社的“推进三产融合实现富民兴社”,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连众果蔬专业合作社的“集聚资源要素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湖北省枝江市桔缘柑桔专业合作社的“小柑桔结出村社共建丰硕果”,广东省高州市根子柏桥龙眼荔枝专业合作社的“做好‘高州荔枝’‘土特产文章’”,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阿智家庭农场的“科学经营‘新’农场示范引领同‘杏’福”,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南皋家庭农场的“生产优质果开拓致富路”,以及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桔子花开家庭农场的“创新经营模式提质强能增效”等。
据悉,为更好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农业农村部已经在全国范围开展5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推介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
这些案例覆盖不同领域,涉及多种产业,做法特色鲜明,充分体现了近年来各地创新体制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的明显成效。
农业农村部要求全国各地继续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典型示范引领,引导广大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因地制宜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模式机制和有效路径。
辽宁:瓦房店市樱桃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近年来,辽宁省瓦房店市不断优化樱桃种植管理技术,拓宽樱桃销路,持续做大做强大樱桃产业,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赋能乡村振兴。
拥有“中国大樱桃设施栽培第一镇”美誉的得利寺镇,全镇樱桃栽植面积达0.27万hm2,年产樱桃3万t,其中,设施栽培面积近万亩,有设施大棚3000余个,年产量达6000t。
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支持与实施效果评估报告第一章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概述 (2)1.1 政策背景与意义 (2)1.1.1 政策背景 (2)1.1.2 政策意义 (3)1.2 政策目标与原则 (3)1.2.1 政策目标 (3)1.2.2 政策原则 (3)第二章政策支持体系构建 (4)2.1 政策制定与完善 (4)2.2 政策实施机制 (4)2.3 政策保障措施 (4)第三章农业生产方式转型 (5)3.1 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转型 (5)3.1.1 转型背景 (5)3.1.2 转型路径 (5)3.1.3 政策支持与实施 (5)3.2 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 (5)3.2.1 农业科技创新现状 (5)3.2.2 农业科技创新方向 (5)3.2.3 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策略 (6)3.3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6)3.3.1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 (6)3.3.2 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6)3.3.3 产业结构调整措施 (6)第四章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 (6)4.1 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价 (6)4.2 农业资源合理利用 (7)4.3 农业环境保护与治理 (7)第五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8)5.1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 (8)5.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监管 (8)5.3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 (8)第六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9)6.1 农业废弃物分类与资源化技术 (9)6.1.1 农业废弃物分类 (9)6.1.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 (9)6.2 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 (9)6.2.1 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现状 (9)6.2.2 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策略 (9)6.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扶持 (10)6.3.1 政策扶持现状 (10)6.3.2 政策扶持措施 (10)第七章农业产业链整合与升级 (10)7.1 农业产业链整合模式 (10)7.1.1 整合背景及意义 (10)7.1.2 农业产业链整合模式概述 (10)7.1.3 农业产业链整合模式实践案例分析 (10)7.2 农业产业链信息化建设 (11)7.2.1 信息化建设在农业产业链中的作用 (11)7.2.2 农业产业链信息化建设现状 (11)7.2.3 农业产业链信息化建设策略 (11)7.3 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 (11)7.3.1 金融服务在农业产业链中的作用 (11)7.3.2 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现状 (11)7.3.3 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创新 (11)第八章农业绿色品牌建设 (11)8.1 绿色农业品牌战略 (12)8.1.1 战略背景与意义 (12)8.1.2 战略目标 (12)8.1.3 战略措施 (12)8.2 绿色农业品牌宣传与推广 (12)8.2.1 宣传推广策略 (12)8.2.2 宣传推广内容 (12)8.2.3 宣传推广效果评估 (12)8.3 绿色农业品牌保护与监管 (12)8.3.1 品牌保护措施 (13)8.3.2 监管体系构建 (13)8.3.3 监管效果评估 (13)第九章农业绿色政策实施效果评估 (13)9.1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13)9.2 评估方法与流程 (13)9.3 评估结果分析与应用 (14)第十章政策完善与展望 (14)10.1 政策实施中的问题与挑战 (14)10.2 政策优化与完善方向 (15)10.3 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前景展望 (15)第一章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概述1.1 政策背景与意义1.1.1 政策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农业生产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逐渐增大。
庐江县绿宝蛋鸭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普新模式的有益探索
摘要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起和发展是农村经营组织的重
大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重
要抓手。从开辟科普宣传、创新管理机制、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对
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普新模式作了有益的探索,以期为专业合作社的
科普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科普;绿宝蛋鸭专业合作社; 安徽庐江
中图分类号 f30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9-0269-01
安徽省庐江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
视家禽产业化发展,大棚养鸭已成为该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
点和新农村建设的亮丽风景线。庐江县绿宝蛋鸭专业合作社成立于
2004年,经县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组织机构健全,合作社章程和管理
制度完善,现有社员238人,主要由全县养鸭大户、养鸭致富带头人
和畜牧科技人员组成。合作社以提供全县及周边蛋鸭养殖大户产
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为宗旨,始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
原则,目前初步形成良种引进、蛋鸭养殖、生产资料供应、鸭蛋加
工销售等环节产、供、销一体化,使全县大棚蛋鸭形成了庐城、陈
埠、柯坦、福元、同大5个养殖小区和陈埠大棚蛋鸭养殖示范基地。
合作社的绿宝禽业、科普饲料等加工企业,蛋鸭养殖小区和生产基
地初具规模,产业化水平得以不断提升。据统计,2009年全县蛋鸭年
饲养量近80万只,规模蛋鸭大棚257个,167个农户棚均饲养蛋鸭1
000~1 600只,每只平均盈利10~20元。2004年以来,合作社先后承
担了国内外有关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和科技扶贫等项目,为市、县两
级政府挂牌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直重视大棚蛋鸭养殖与加工
各项事业,2008年先后获省农委、省供销社“安徽省先进农民专业
合作社”称号。笔者结合绿宝蛋鸭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对农民
专业合作组织科普新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现总
结如下,以供参考。
1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推广科学养殖技术
1.1媒体宣传养殖技术和致富典型
在庐江县农委、县科协等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县电视台专题科普
栏目《绿野》和《新闻纵横》,近3年来,采编播放“大棚蛋鸭养殖
技术”、“蛋鸭产业的致富典型”等专题32期。安徽电视台、安徽
农业信息网、巢湖农网等媒体及时报道了合作社科普新成效,赢得
了社会各界和农民的关注。
1.2自办宣传平台,积极拓宽销售渠道
合作社创办了会刊《庐江蛋鸭》,每月1~2期,宣传国家产业政策,
刊登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治知识。合作社还建立了6个蛋鸭养殖信息
服务站,配备了电脑,安装了网上专家系统,为鸭农提供网上服务,
发布养殖技术与市场信息,发展订单畜牧业,解决了鸭蛋销售难的
后顾之忧。3年来为鸭农提供订单生产资料5万吨,销售订单鸭蛋
42万吨。
2致力于农村科普事业,认真做好惠农服务
2.1着力做好“六统一”服务鸭农工作
合作社组织鸭农统一引进青年鸭、统一供应饲料、统一防治疫病、
统一销售产品、统一培训技术、统一生产规程的全程服务。为提高
鸭农养殖技术和服务质量,合作社将全县大棚蛋鸭养殖划分为陈
埠、柯坦、福元、同大、庐城等5个养殖服务小区,每个小区各确
定1名理事和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合作社根据鸭农养殖情况由小区
负责人提供订单直接批量从厂家组织供应养鸭生产资料,按市场价
现金回收鸭蛋,畜牧技术人员编写科学养鸭全程技术资料,定期上
门免费技术指导,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定期组织免疫注射,社员有困
难能随找随到,及时解决鸭农生产中的技术难题。由于落实了科普
惠农服务,赢得了鸭农的广泛信任,全县大棚蛋鸭饲养规模由几万
只发展扩大到近百万只。科普饲料、绿宝禽业、大成鸭业等一批龙
头企业纷纷上马,集良种引进、蛋鸭养殖、生产资料和鸭蛋加工销
售等产、供、销为一条龙的“合社社+公司+农户”大棚蛋鸭科普服
务体系基本形成,辐射带动周边20多个县、市蛋鸭产业的蓬勃发展。
2.2与畜牧等部门广泛合作,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
合作社在庐江县畜牧部门指导下,组建了市级大棚蛋鸭养殖与加
工专家大院,派出技术骨干到示范大棚开展蛋鸭配合饲料科学喂
养、程序免疫、高产蛋鸭养殖、鸭鱼立体生态养殖等试验示范和技
术攻关,把现代养禽的最新技术嫁接整合到蛋鸭生产中,将成熟的
技术和经验向全县鸭农宣传推广。此外,通过县镇畜牧部门建立禽
病监测实验室和蛋鸭养殖档案,进行蛋鸭流行病调查和鸭病检测,
探索蛋鸭疫病流行规律,制定科学免疫计划,指导农户开展程序免
疫,建立蛋鸭生产数据库、资料库。
2.3成立养殖社区,强化服务功能
2004年12月合作社与国际小母牛组织(hpi)中国办合作在陈埠乡
成立了“hpi庐江县陈埠蛋鸭养殖社区”,40名鸭农进入社区管理,
讨论通过了社区章程,制定了《疫病防治制度》、《饲养管理制度》
等规章制度,提高了鸭农组织化程度。通过项目实施,社区各项科普
服务功能得到明显加强,受到了社员和干群的普遍欢迎。
3创新管理机制,引导带动农民掌握先进实用技能
3.1在养殖服务区建立企业化管理
为调动理事积极性,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合作社创新管理机制,
组织鸭农建立以小区为单位进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合作社的9名理事和5名畜
牧技术干部入股、参股,吸收个人投资入股养鸭,形成多元化实体。
3.2服务实体实行总经理负责制
社员企业绿宝禽业有限公司,引进现代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健
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经营管理责任制和总经理负责制。总经
理聘用员工,员工工资收入分配实行以岗定酬、绩效挂钩,增强了企
业活力。总经理夏春杏被员工和鸭农称为“咱们的贴心人,鸭农的
财神爷”。
3.3培育养鸭能手
“一花独放不为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经过广大社员的共同努力,
合作社已培育了诸多致富能手,合作社也成了全县鸭农的娘家。
2007年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养鸭能手乐滋滋地道出了当年的收
获。庐城镇鸭农葛某养鸭6 000只,获纯利12.4万元;郭河镇鸭农
王某养鸭2 800只,也赚了6.5万元。目前,广大社员发展蛋鸭产业
积极性高涨,对合作社充满信心。
4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1举办培训,培养养殖大户
近年来合作社在庐江县培训中心和基地乡镇共举办各类培训班
60多期,集中培训鸭农和社员6 000人次,技术指导万余人次,发放
技术资料3万余份。合作社组织开展农技干部与农村致富带头人结
对帮扶活动,目前已培育县市级农村致富带头人30人。合作社的技
术普及经验被列入县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培训教材。
4.2推广大棚蛋鸭标准化养殖技术
通过招商引资、争取项目等广泛支持,兴办了科普饲料公司,解决
了鸭农统一饲料标准,制定了大棚蛋鸭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解决
了标准化养殖问题,产蛋率提高了3%,增加了养殖效益。
5参考文献
[1] 钱正英.发挥资源优势发展蛋鸭生产[j].中国禽业导
刊,2008(11):48.
[2] 李朝国,王志芳,熊贤涛,等.湖北蛋鸭产业发展分析[j].中
国牧业通讯,2006(24):37.
[3] 金容元,杨其林,黄兵华,等.嘉善县养鸭生产现状调查与发
展对策[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9(2):96-97.
[4] 卢立志,金良.蛋鸭生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禽业导
刊,2002(1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