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共92页
- 格式:ppt
- 大小:9.77 MB
- 文档页数:92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这四者相互联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的统一整体,共同揭示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本质。
科学观以及方法论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二、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也是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认识的概括和总结,又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指导具体科学技术实践的重要平台和通道。
三、自然辩证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发展趋势我学的是企业管理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需要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对于国家的发展越来越重要,而只有对企业实行科学的管理,企业才能够发展,国家的经济才能够发展。
因此企业管理专业在当今社会仍然是热门专业,分析自然辩证法在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能够使得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更加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更好的服务社会。
首先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企业管理专业中的体现。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第四章科学的本质与构成一、科学的本质和特征由于科学及其活动的多样性,至今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尽管科学难以定义,但仍可以从不同维度来考量科学及其特性。
(一)科学的各种形象A、科学是一种系统化的真理性知识体系——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B、科学是人类驾驭自然的一种力量——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知识形态的生产力)C、科学是人类的一种典型的、发达的、高级的认识活动——一种方法D、科学是一种重要的观念来源E、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二)科学的特征1、客观真理性2、系统性——科学知识是有结构的体系3、主体际性——被不同认识主体所理解和接受4、可检验性——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检验非科学——凡不具有可检验性包括两部分:伪科学(假科学)——实为非科学,却伪装成科学。
宗教、神学、意识形态——中性科学划界问题的相关理论(三)科学划界的标准1、归纳主义的科学观——实证原则科学始于观察科学的观察(正常感官、忠实记录、不带偏见)——观察陈述——科学理论的基础1、归纳主义的科学观在科学理论能被证明为正确的限度内,它们是在经验提供多少可靠的基础上借助归纳法支持而得到证明的。
证实原则:如果一个命题能用经验事实加以证实,那么这个命题就有意义。
归纳主义科学观的问题1、如何从有限数目的观察陈述所提供的有限证据基础上得到一般性的不受限制的全称判断?A、观察陈述的数目必定大(必需)B、观察必须在各种各样的条件下予以重复(必要)C、没有任何公认的观察陈述和推导出的普遍定律发生冲突(必不可少)2、观察依赖于理论观察和前提理论难免有错(易谬性)3、归纳原理如何能被证明是正确的?正确的逻辑原则:如果前提真,那么,结论必是真.(演绎推理)归纳论证——有可能是:前提为真,而结论为假。
∴归纳不能单根据逻辑得到证明2、证伪主义的科学观波普尔——反对归纳主义用意义标准和证实原则来划界,认为科学与非科学区别在于它们是否具有可证伪性——可证伪性原则。
•自然辩证法•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三、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四、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五、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
•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一是作为客体的自然界;•二是作为主体的人认识和实践活动;•三是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四是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⒉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⒊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⒋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⒌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三、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学科。
这是因为,它是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揭示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揭示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揭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
•在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各门具体学科技术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原理中的中间层次。
•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它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理论证据和基础,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
另一方面,它对科学技术具有指导作用,促进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四、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1.恩格斯与自然辩证法的创立•自然辩证法创立于19世纪70、80年代,是马克思恩格斯概括总结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的自然科学成果,并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其中主要是由恩格斯完成的,以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为标志。
•19世纪70、80年代,当时正是巴黎公社失败不久,巴黎公社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使得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感到恐怖,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当时欧洲特别是西欧各国先后建立了工人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面对这一事实,资产阶级更加恐怖。
自然辩证法概述1.1本学科历史渊源❿西方自然哲学发展的产物3辩证法哲学在古希腊时期已经创立,强调运动发展变化,思想素材丰富3黑格尔唯心辩证法博大精深,是马列哲学的直接来源3马恩共同创建马主义哲学.:.恩格斯撰写《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基本思想.列宁撰写《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发展自然辩证法1.2学科体系构造❿体系构成3“四大块”--自然观、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科技观、科技政策❿学科定位3属于马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高度相关,是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主导学说❿与现代科技的关系3各有侧重、双向互动、相辅相成、与时俱进1.3自然辩证法在中国❿年发展历程起伏跌宕,与当代中国科技事业联袂而行3新文化运动中,掀起科学、民主思潮330年代自然辩证法传入中国,国统区和延安都有传播350年代以后苏联,自然辩证法成为显学,成为中国科技政策基石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自然辩证法的重大发展1.4学习本课程的意义❿亦实亦虚,政策说明和思想认知作用3实用价值(学分、文凭)3科学思维和科学工作原则3了解科学社会化和社会科学化的内在依据3认识国情民意,感受中国发展趋势3化解科学与人文隔阂,为科学生涯的增添情趣本章学习要点❿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定位、体系构造、与科技学科的关系❿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发展及历史渊源,与现代中国的联袂变化2.马恩创立自然辩证法硕士生自然辩证法课程2.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❿古希腊朴素辩证法3核心观念是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把自然界当作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3思维特征是,缺少科学实验和分析,带有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
只是直观地勾画了整个自然界的轮廓,不能说明构成自然界总画面的各个细节2.2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❿中国古代自然哲学自成一派,与古希腊哲学异曲同工3中国古代自然观萌生于商周时期,确立在春秋战国时代3讲求"物我一体、天人合一",注重意会体悟。
绪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自然辩证法的对象以人为与自然界的关系作为贯穿其研究全过程的中心线索。
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界存在与演化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活动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科学技术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
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与自然辩证法邻近的学科有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等,它们具有不同的学科性质和定位,但在研究领域、方法和目标等方面相互联系和交叉。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