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 电流的热效应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1.57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流的热效应》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能在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焦耳定律的内容;

3、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应用;

4、知道大凡电热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

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用试验的方法探究焦耳定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演示:用“热得快”烧水,不一会儿水就烧开了。

提出问题:是“谁”给了水“热”?

学生思考并回答:“电流”。

提出问题:第一节中电动机提升重物是将电能转化什么能?用“热得快”烧水,是电能转化为什么能?

通过类比第一节电动机做功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学生会得出用“热得快”烧水是电能转化为内能。

教师引导:同学们生活中你一定见过用电器的发热现象,请列举例子。

学生举出生活中电能变成内能的例子。

提出问题:电炉丝接入电路中时,电炉丝和电线中流过相同的电流,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

学生回答:可能导线和灯泡的电阻例外

提出问题:假如在照明电路中接入大功率的电炉,电线将显赫发热,有可能烧坏它的绝缘皮,甚至引起火灾。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可能是通过导线的电流较大的原因。

提出问题:点亮的灯泡过一会儿烫手,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可能是时间变长的原因。

教师直接提出问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进而猜想到与电阻、电流、通电时间有关。

(二)制定计划

提出问题:怎样判断产生电热的多少?由用“热得快”烧水的实验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讨论得出:可以用液体温度升高的多少来反映产生电热的多少。

提出问题:要想比较例外的电热使液体温度升高的例外,液体应该做怎样的限定?学生得出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液体的种类、质量都相同。

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导体的电阻、电流、通电时间的关系。提示:要研究导体产生电流的多少与电阻的关系,应控制哪些物理量不变?打算选择哪些器材?画出你的实验电路图。

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步骤通过讨论交流,画出电路图,并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让学生仿照上面的方法,设计研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其他两个因素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三)实验探究

教师通过串并联电路示教板与学生共同进行实验探究。(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本实验如何判断产生电热的多少?)

学生观察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四)分析与结论

学生分析讨论实验记录,得出: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大,通电时间越大,电流的热效应就越显赫。进而猜想: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电流、通电时间成正比。在探究实验的基础上引出焦耳定律,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体现了物理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指导思想。沿着从问题-实验--结论的过程,得到知识,理解知识。在课堂上一方面要防止学生盲目探究,教师要引导;另一方面要避免直接告诉学生“应该这样”,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可在思考方向上给以启发、点拨,最后还是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实践。

在实施课堂教学后,多数学生反映对推导公式不太理解,特别是与电功的计算公式混淆,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要进行辨析理解。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强调电热和电功的例外之处,让学生认识到两者的计算公式是存在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