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后水稻田间管理技术措施(2020)
- 格式:doc
- 大小:1.86 KB
- 文档页数:1
因地制宜法千万要管好受灾农作物一、水稻。
早稻即将进入成熟收获期,降雨时要注意排涝,防止受淹倒伏、穗上发芽;对成熟的田块,要组织人力、机械抢时收割,做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脱粒晾晒一块,避免堆垛造成发芽霉烂。
中稻正处于分蘖至孕穗期,要重点抓好控水,对受淹的田块要及时排涝,扶苗稳苗,清水洗苗,同时轻施速效氮肥和钾肥。
晚稻正处于秧田期,秧苗植株不高,易“没顶”受淹,要抢排积水,适当保持浅水层,防止雨后升温过快造成青枯死苗;由于早稻收获腾茬迟,可能造成晚稻秧龄过长、叶片徒长,要因苗调控、抢时栽插。
二、玉米。
山区玉米已进入大喇叭口期,平原丘陵玉米进入抽雄吐丝期。
要防范因暴雨大风造成倒伏,重点做好清沟排渍、培土壅蔸,一旦发生倒伏,要抢时扶苗、用土培蔸。
三、棉花。
今年棉花生育期普遍推迟、苗情整体偏弱,重点是抓好沟厢升级、中耕松土、控旺促壮等措施,促弱苗转化升级。
要抓住降雨间歇,及时清理沟厢,达到沟沟相通、沟渠相连、雨住田干。
对倒伏较重的棉田,及时顺向轻扶,用泥土培稳。
对因大雨造成土壤板结的棉田,应抢晴适墒中耕、松土散湿。
弱苗要补施肥料,促进平衡生长;旺苗要化调促壮,防止水发旺长。
同时,要采取深沟抬田、排涝降湿、增施钾肥壮杆等措施,减轻枯黄萎病的危害。
四、其它作物。
大豆、芝麻、花生等旱地作物,在抓好清沟排渍的同时,及早间苗定苗,中耕除草,追施提苗肥。
五、因灾绝收绝产的补种补养办法:1、水田。
对淹死的中稻和晚稻秧田,要及时翻耕整田,采用早中熟水稻品种,精量直播,湿润管水,适时防控病虫草害,三叶一心时喷施多效唑,培育早发壮苗,搭好丰产苗架。
2、旱地。
对受淹的棉花、芝麻、黄豆等旱地作物,应抢时补种改种玉米、黄豆、绿豆、蔬菜等,要增加种植密度、加强肥水管理,做到以密补迟、以肥补迟,达到一播全苗。
3、养殖。
对因灾受损的畜禽栏舍、养殖水面,要及时修复,补笼补栏,补放鱼苗,确保养殖增收目标的完成。
六、加强动植物疫病的预报防控。
2024年9月水稻田间管理措施一、水的管理。
9月的时候呀,水稻对水的需求可有点讲究啦。
这时候稻田里的水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哦。
如果水太多了呢,水稻的根可能就会被泡得不舒服啦,就像我们人在水里泡太久,手脚都会皱巴巴的一样。
所以要适当排水,让土壤保持一种湿润但又不积水的状态。
可是也不能让稻田太干呀,太干的话水稻会渴的,就像我们口渴没水喝的时候会难受一样。
一般呢,保持浅层的水就比较合适啦,大概几厘米深的水层就好啦。
二、肥料管理。
这个月的肥料管理也很重要呢。
水稻在生长的这个阶段,就像小朋友在长身体的时候,需要补充足够的营养。
不过施肥可不能乱来哦。
首先要看看水稻的生长情况,如果水稻看起来有点瘦弱,叶子不够绿,那可能就是缺肥啦。
这时候可以适当施一些氮肥,但是氮肥也不能施太多,不然水稻光长叶子,稻穗就长得不好啦。
除了氮肥,钾肥也不能少呀,钾肥就像是给水稻的身体加了一把劲儿,能让稻杆更结实,不容易倒伏。
施肥的时候呢,可以把肥料均匀地撒在稻田里,然后再灌一点水,让肥料能更好地被水稻吸收。
三、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可是水稻的大敌呢。
9月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害虫来捣乱,像稻飞虱啦,稻纵卷叶螟啦之类的。
这些害虫可坏了,它们会咬水稻的叶子,吃水稻的汁液,就像小坏蛋在破坏我们的东西一样。
所以我们要经常去稻田里看看,如果发现有虫子,就要赶紧想办法。
可以用一些生物防治的方法,比如说放一些青蛙或者寄生蜂,让它们去吃掉害虫。
不过有时候害虫太多了,可能就得用一点农药啦。
但是用农药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哦,要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来用,可不能用多了,用多了不仅会伤害水稻,还会对环境不好呢。
而且在打农药的时候,要做好防护措施,自己可不能被农药伤到呀。
四、杂草清理。
稻田里要是长了很多杂草可不行哦。
杂草就像是一群不请自来的客人,会跟水稻抢营养、抢阳光、抢地盘。
这时候我们就得把这些杂草清理掉。
除草的方法有很多种呢。
可以人工去拔草,虽然有点累,但是比较环保。
要是稻田面积比较大的话,也可以用一些除草剂。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关系着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希望能够帮助种植户更好地进行水稻种植管理。
一、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1. 地块选择:选择水稻种植的地块要求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适合水稻的生长。
避免低洼地区和盐碱地,以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2. 地力养护: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地力养护,如施入有机肥料或者农家肥,提高土壤的肥力。
同时要进行深翻耕地,松土增透气性。
3. 播种与管理:选择良种优质的水稻种子进行播种,播种前要进行浸种处理,以增加种子的发芽率。
在播种后,要适时进行返青育秧、旋耕、深松、中耕等管理措施,以保持水稻稻田水土保持和通透性。
4. 种植密度: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肥力,合理确定水稻的种植密度,以保证每株水稻都能获得足够的生长空间。
5. 施肥与灌溉:根据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合理施入氮、磷、钾等各种养分,以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
要保证田间的灌溉管理,及时补充水分。
6. 除草与保墒:水稻生长期间,要加强田间的除草工作,保持水稻生长的良好环境。
在旱季要注意保墒,适时进行灌溉,以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二、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1. 水稻病害防治水稻的病害主要有纹枯病、纹枯病、白叶枯等。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的病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1)选择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较强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减少病害的发生。
(2)合理施肥:避免施用过量氮肥,以免诱发纹枯病等病害的发生。
(3)清理田间杂草: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减少病害的传播。
(4)化学防治:在病害发生后,可以采用合理的农药进行防治,注意药剂的用量和施药时间,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1)生物防治:采用天敌、寄生虫等自然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控制害虫数量。
(2)合理轮作:合理进行农作物轮作,以减少害虫的滋生量。
(4)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的通风、排水、杂草清理等管理措施,减少害虫的滋生环境。
农业水灾的防御措施
农业水灾是指因降水过多、排水不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农田被淹没、农作物受损的灾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农业水灾防御措施:1. 农田水利工程:修建灌溉渠道、排水系统和河堤等农田水利工程,提高农田的排水能力,防止洪水淹没农田。
2. 种植抗涝作物:选择抗涝能力较强的作物进行种植,如水稻、莲藕等,可以减少水灾对农作物的影响。
3.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农田中的杂草和残茬,保持田间排水通畅,避免积水。
4. 建立预警系统:建立洪水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洪水信息,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5.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水灾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总之,农业水灾的防御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等,以减轻水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异常天气对水稻稳产性的影响及对策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受着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其生长发育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了水稻的产量与质量。
异常天气,如高温、干旱、洪涝等天气条件不利,对水稻的稳产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高温、干旱、洪涝三个方面探讨异常天气对水稻稳产性的影响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高温是影响水稻发育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其对水稻的生长与发育、光合作用和物质代谢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水稻的稳产性。
高温对水稻影响,表现为:(1)延迟萌发和生长:高温使水稻芽、茎、叶生长缓慢,延迟出笋和结实。
(2)加快开花期:影响水稻开花,使其快速进入开花期,而早熟后产量降低。
(3)加重生理逆境:如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生理逆境逐渐加重,产量大幅下降。
针对高温的灾害,要采取以下应对策略:(1)提前移栽,降低旱灾的影响(2)科学控水,防止田间积水,降低温度。
(3)采用抗旱、抗寒、早熟的优质水稻品种,可在高温环境下保持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干旱是指密集的高温或少雨或少水的气候,是水稻生长发育的最大限制因素之一。
干旱对水稻的影响码是:(1)干旱期延长,短促的雨季可能造成水稻养分的过度消耗,导致叶子萎缩。
(2)供水不足,地下水位降低造成缺水,从而影响稻株的养分吸收和生长发育,失去抗病能力。
(3)光合作用受阻,无法正常的吸水养分,影响稻米品质。
根据以上分析,针对干旱灾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采用旱稻技术,方式包含尝试适应干旱、利用秸秆低温处理等技术。
(2)进行灌溉,增加地下水位。
(3)增加土壤深度,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洪涝是水稻生产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天气异常。
洪涝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长期缩短,产量和品质下降,容易引发病虫害。
(2)水分过多,会导致土质恶化,使其对水稻养分的供应不足,使发生病害或发生根腐。
(3)养分供应不足,造成土地贫瘠,产量和品质下降。
面对洪涝灾害,要采取以下措施:(1)收获适当提前,防止水稻积水,导致生长缓慢,延长生长期。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田间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于保障农民收益和市场供应稳定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从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两个方面来介绍一些技术措施。
一、田间管理技术1. 施肥:种植水稻之前,要先对土壤进行调查,并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型制定不同的施肥方法。
在水稻生长期间,要适时施肥,控制施肥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同时,要注意避免肥料积累和土壤酸化等问题。
2. 土壤耕作:在收割水稻之后,清理过去一季度的残留物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适当的松土和耕作可以增加土壤透气性和水分渗透性,有利于水稻生长。
3. 水分管理:水分是水稻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需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进行灌溉。
特别是在干旱的季节,要增加水分的供应,保持土壤湿润,并避免水分暴涨、蒸发和淤积等问题。
4. 防止秧苗倒伏:在水稻返青期和拔节期间,要注意聚散实力,及时剪去杂草和病麻籽,避免秧苗倒伏。
同时,要注意合理密度,掌握水肥管理法,保持优良生态系统。
5. 安全收割技术:对于成熟的水稻进行收割时,需要注意确保割棍的锋利度和收割机的正常运行。
保证角度的正确和精确,避免割损和芽的磨损。
二、病虫害防治措施1. 水稻稻飞虱:稻飞虱是水稻生长期间最为严重的病虫害之一。
针对此类病虫害,可以适当的采用生化方法,例如农药光谱的筛选,筛选适合的百虫清,药剂的控制,以及增强稻飞虱天敌的数量等措施。
2. 二化螟:二化螟是水稻返青期间减产的致命因素之一。
针对此类病虫害,我们可以采用限制头条适合的田间技术措施,例如农药层次和农药防治的选择。
口腔亲和性制剂的硫代硫酸盐等在灰化螟的有效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 稻瘟病:稻瘟病在水稻中也是非常常见的病害之一,会对水稻的生长和收成造成极高的危害。
想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稻瘟病的滋生,我们需要采用综合措施,例如种子浸种、农田修剪、农田消毒、磷酸盐施加、钙素等药剂的合理应用等,以及及早发现和及早处理感染病毒的农田。
水稻淹水直播绿色高效生产技术-V1水稻淹水直播绿色高效生产技术随着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频发。
水稻淹水成为许多稻田不可避免的问题。
如何解决水稻淹水的问题,保证水稻的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是每位农民、农业科学家和政府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水稻淹水直播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一、选择韧性强的品种水稻品种的选择是满足淹水环境和提高产量两个因素的关键。
在不同的区域和气候条件下,应选择不同类型的品种。
一般来说,韧性强的品种耐受在淹水环境下生存和生长,如雪山3号、云南优良等品种。
这些农作物的根系吸收能力强,更能承受淹水的压力。
二、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是解决淹水问题的重要手段。
防洪、排水、调节水量是水利工程的主要任务。
在淹水条件下,需要实施一系列的浸泡、排水、灌溉措施,如制作高额围田和排水沟,控制用水量和排水量,以保证水稻的合适生长条件。
三、适量施肥适量的施肥是保证水稻生长最为关键的因素。
在淹水的情况下,通风问题使氧气供应减少,而施肥的过度可能导致根部出现真菌病,因此需要不断调整施肥方案。
对肥料应采取间歇方式施用,以避免堆积而导致的根部腐烂现象,具体应根据农作物的实际需要进行施肥。
四、提高光合作用能力在淹水的条件下,水稻的光合作用能力受到限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光合作用能力。
如补充化学肥料和土壤改良剂,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通气性,增加土壤介质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从而促进光合作用过程的进行。
五、保证灭虫剂的使用通过使用灭虫剂,能有效的预防水稻受到虫害而导致水稻生长的失败。
深入研究水稻生长过程中潜在的虫害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灭虫控制,是保证水稻生长的最基本的手段。
六、细致管理细致管理是水稻淹水直播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的关键之一。
管理方案应当根据农田的实际条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包括灌溉和保墒、施肥、防虫和病治打,细致管理每一步,积极地做好栽培和结实等环节,全力以赴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总结:水稻淹水直播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是解决水稻淹水等问题的重要手段。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口诀
1. 澄清水质:保持田水清澈透明,定期排除田中杂质,预防病虫害的滋生。
2. 适宜深浅:调控田水深度,既要适宜水稻生长,又要避免积水过深导致产量下
降。
3. 种好苗种:选用优质水稻种子,进行适时浸种和育苗,确保苗期生长健壮。
4. 剪短株高:根据品种特性,及时修剪过高的稻株,促进营养分配和光合作用的均
衡发展。
5. 确定密植度:根据土壤肥力和种植面积,调整水稻的密植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产量。
6. 运用农药:在田间管理中,根据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合理使用农药,注意安
全施用。
7. 增施有机肥:定期施用有机肥料,促进土壤肥力的提升,增加水稻的生长营养。
8. 做好田间排水:根据降雨情况和田间积水程度,及时排水,保持田间适宜的湿
度。
9. 合理田间管理:按时田间防治病虫害,及时除草,保持田间整洁,防止病害传
播。
10.科学收割机会:根据水稻的穗粒成熟程度和天气条件,选择适当的收割时机进行
收割,保证粮食品质。
以上是水稻田间管理技术的口诀,希望能帮助您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水稻灾后恢复技术措施汇报人:日期:•灾后诊断与评估•水稻生理恢复技术•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目录•水稻灾后补种与移栽技术•水稻灾后施肥技术•水稻灾后恢复配套技术灾后诊断与评估01通过直接观察水稻的受灾情况,如倒伏、死亡、病虫害等,评估受灾程度和影响范围。
直接观察法调查询问法遥感监测法通过走访农户、田间调查等方式,了解水稻受灾的具体情况,包括受灾区域、品种、生育期等。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水稻受灾信息,如通过卫星或无人机遥感监测水稻长势、病虫害等。
030201灾后诊断方法根据受灾面积的大小,将受灾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
按照受灾面积评估综合考虑水稻的倒伏程度、死亡情况以及病虫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评估受灾的严重程度。
按照受灾程度评估受灾程度评估根据受灾程度和范围,估算水稻产量的损失程度,预测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产量影响分析受灾对水稻生产者的经济收入的影响,以及对相关产业如加工、销售等的影响。
经济影响评估受灾对农民生活、农村稳定以及社会经济秩序的影响。
社会影响受灾影响分析水稻生理恢复技术02及时修复和疏通灌溉渠道,确保水源充足,为水稻提供稳定的水分环境。
在干旱期间,应加强人工灌溉,提高土壤湿度,保证水稻正常生长。
水分对水稻生长至关重要,灾后恢复期间,要确保水分充足,以促进水稻生长。
改善水分管理水稻生长需要大量的养分,灾后恢复期间,要及时为水稻提供充足的养分。
施用有机肥和复合肥,以补充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促进水稻生长。
根据水稻生长阶段和土壤状况,进行合理施肥,提高肥效,促进水稻高产。
肥力恢复与补给增强光合作用水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灾后恢复期间,要采取措施增强水稻的光合作用。
施用生物菌肥和腐殖酸类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03稻瘟病稻瘟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可导致水稻减产或绝收。
识别特征包括病斑呈梭形、中心灰白色、边缘褐色,以及病斑上有灰黑色霉层。
叶瘟和穗颈瘟是两种最常见的稻瘟病类型。
水稻灾后恢复技术措施台风暴雨过后,晚造水稻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北海市水稻生产方式,对不同的晚稻采用不同的补救措施。
一、直播水稻和晚稻秧苗涝后补救措施1、及时清洗秧苗。
退水时用齿耙随水流方向结合洗苗梳去死叶、死苗,清洗去叶表的泥垢,以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减轻退水后稻叶互相搭棚的程度。
梳洗以秧苗刚刚露尖时进行为好,若在水退至秧苗半身时梳洗,则退水后秧苗倒伏率高,恢复生长明显减慢。
2、适当控制水层。
淹没后的秧苗,生活力很弱。
遇到烈日高温易出现萎蔫倒伏甚至死亡,可采取保持10-13厘米深水,下午4时后再排水露田,翌晨再重新灌浅水的办法。
3、增施肥料。
露田浅灌水后,每亩秧田施尿素、氯化钾各2-3公斤,直播大田每亩施尿素8-10公斤或复合肥10-15公斤,使秧苗尽早恢复生机,促使白根发生多,秧苗要适时移栽大田。
二、晚稻大田涝后补救措施1、尽快抢排积水。
要及时清理疏通排水系统,减轻涝害。
由于受涝的稻田更怕旱,如果在阴天,可采取一次性排水;如遇烈日高温天气,应先使稻株上部露出水面,再在下午排掉稻田积水,这样可避免暴晒,有利于恢复生长。
排水时,还应注意清除飘浮杂物,以减少稻苗压伤和苗叶腐烂。
2、扶苗定苗洗苗。
用手逐株把倒伏稻苗扶起,并培土定根,防止扶后再倒伏;扶苗时要小心,避免断根伤叶,然后用喷雾器喷洗稻株上的泥沙等杂物,使其较快地恢复光合呼吸等生理功能。
3、适时开沟控水。
稻田积水退后,田间水分仍处饱和状态。
应开沟排水,使田间土壤的水渗到沟中排出,尽快降低田间含水量,使淹水而形成的浮泥逐渐沉实,以促进新根的生长。
4、增施速效肥料。
施肥以氮肥为主,配以磷钾肥;可在排水后3天以内,每亩施尿素8-10公斤或复合肥15-20公斤,或适量的复混肥。
淹没时间短,稻苗受害轻的,施肥量可少些;反之,施肥量适当多些。
三、对于被浸泡时间过长大部份秧苗已烂死的水稻田,要及时翻耕、犁耕,有秧苗的及时补搬插秧苗或补播稻种,或根据田块情况改种其它作物如蔬菜、红薯、玉米等。
水稻灾后补救措施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然而,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水稻生产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
一旦发生灾害,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是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从水稻灾后的补救措施入手,探讨如何保障水稻的生产和质量。
一、水稻灾害的种类水稻灾害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两种。
自然灾害包括洪涝、旱灾、冻害、风灾、虫害等;人为因素包括病虫害、肥料过量、农药过量等。
不同的灾害对水稻的影响也不同,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
二、水稻灾后的补救措施1. 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水稻生产中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洪涝灾害会导致水稻生长受阻,根系受损,甚至导致水稻死亡。
因此,一旦发生洪涝灾害,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及时排水。
在洪涝灾害发生后,要及时排除积水,保持田间排水畅通。
(2)施肥。
洪涝灾害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流失,因此需要及时施肥,补充土壤中的养分。
(3)加强管理。
洪涝灾害后,水稻生长受阻,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加强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
2. 旱灾旱灾是水稻生产中另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
旱灾会导致水稻生长缓慢,根系受损,甚至导致水稻死亡。
因此,一旦发生旱灾,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及时浇水。
在旱灾发生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2)施肥。
旱灾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流失,因此需要及时施肥,补充土壤中的养分。
(3)加强管理。
旱灾后,水稻生长缓慢,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加强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
3. 冻害冻害是水稻生产中较为罕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冻害会导致水稻叶片受损,生长缓慢,甚至导致水稻死亡。
因此,一旦发生冻害,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保温。
在冻害发生后,要加强保温措施,保持田间温度适宜。
(2)施肥。
冻害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流失,因此需要及时施肥,补充土壤中的养分。
(3)加强管理。
冻害后,水稻生长缓慢,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加强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
洪涝灾害对农作物影响及防治对策洪涝灾害是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
洪水是指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而泛滥,或因山洪暴发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道路和桥梁被毁、城镇和农田淹没的现象。
雨涝指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从而因渍生灾的现象。
其中雨涝在农业生产中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
雨涝时期正是玉米大部处于灌浆成熟期,水稻处于扬花授粉末期,大豆处于鼓粒期。
强降雨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内涝或洪涝,淹没大量农田,导致农作物受淹致死,或因长期积水造成缺氧,破坏了植株正常的生理机能导致减产。
同时使农田土壤肥力流失严重,严重影响秋收作物的苗期生长,而且造成田间杂草滋生,病虫害有蔓延流行趋势。
涝害对各种作物的影响也不同,下面就粮食作物遭受洪涝的影响和应采取的预防措施作以介绍:一、影响分析(一)玉米方面玉米生长盛期正是雨季,在低洼地种植易涝,导致大片玉米绝收。
玉米受涝后下部叶片先枯黄,中上部叶色变浅,生育期推迟,不能正常成熟。
1、生长减慢,植株较弱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需要能量,土壤水分过多使根系周围缺氧,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能量转换效率降低,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供给根系吸收水肥的需要。
因此,玉米受涝时根系吸收的水分很少,在晴天中午前后,叶片发生萎蔫,光合作用减弱,制造的有机物质减少。
另一方面,根系吸收的营养物质也因能量供应不足而大大减少。
2、叶片发黄。
茎秆变红氮素流失导致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能力减弱。
玉米的氮素营养主要来源于溶解在水中的硝态氮和铵态氮及有机质中的有机氮。
当受涝时,前者一部分被流失,另一部分会经反硝化作用而还原为气态氮而跑到大气中去。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氧气,土壤中好气性微生物无法分解有机物质,所以有机质中的氮素也就不能转化为根系可吸收的速效氮。
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受涝地块土壤中速效氮含量很低,玉米由于吸收不到足够的氮素,叶片变黄。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主要粮油作物防灾减灾及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8.05•【字号】辽农办农发〔2024〕417号•【施行日期】2024.08.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主要粮油作物防灾减灾及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辽农办农发〔2024〕417号各市农业农村局,沈抚示范区社会事业局: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农业农村部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力以赴抗灾夺丰收,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等单位有关专家,结合当前和下步气象条件、作物生长情况,制定了玉米、水稻、大豆、花生等主要粮油作物防灾减灾及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强化指导服务,抓好关键技术措施落实落地。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2024年8月5日玉米防灾减灾及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当前,我省玉米生长进入灌浆期,处于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
入汛以来,受副热带高压及台风“格美”外围云系等共同影响,我省部分地区发生持续性高强度降水,对玉米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部分地区病虫害发生风险加大。
针对上述情况,结合当前和后期天气情况及生产实际,提出以下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一、及时排灌保稳产根据玉米长势和需水规律,结合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及时采取相应的排灌措施,确保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对低洼积水地块,及时疏通沟渠,调运各类排水机械,迅速排除田间积水,最大程度缩短植株受浸时间;对无明水的渍涝地块,在田间挖沥水沟降渍,加快降低土壤含水量,使植株尽快恢复生长。
后期如遭遇阶段性高温干旱,要结合天气情况及土壤墒情和田间水利设施,采取滴灌、喷灌等补水灌溉,满足植株对水分需求,减轻高温干旱影响。
农田暴雨抗洪措施方案农田暴雨抗洪措施方案一、加强农田排水系统建设1. 疏通沟渠,清理农田内的排水沟渠,确保畅通。
2. 提高农田排水的能力,加大排水管道的直径,增加农田排水设施的数量。
3. 配备抽水泵,及时将农田积水抽出。
二、建设保护性耕作措施1. 构建农田水稻抗洪保护体系,培育抗洪特性明显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
2. 采取积水调节措施,建设农田水稻保水沟、保水窖等设施,调节农田积水量。
3. 提倡农业多样化,种植多种作物,减少单一作物受灾的风险。
三、加强农田防洪设施建设1. 加固农田边坡,防止土壤被冲刷,造成滑坡。
2. 建设农田护岸,防止农田被泥沙淤塞。
3. 在农田周边修建沟渠、壕沟等,用于引导水流,防止农田积水。
四、加强农田抗洪宣传教育1. 定期组织农田抗洪宣传活动,提高农民的抗洪意识。
2. 制作农田抗洪宣传手册,向农民普及农田抗洪知识。
3. 开展抗洪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抗洪实操能力。
五、农田暴雨抗洪应急措施1. 及时发布农田洪水预警,提醒农民做好防洪准备。
2. 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获取最新的气象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 组织农田抗洪应急队伍,做好危险区域的防范工作。
六、加强农田灾后恢复工作1. 及时评估受灾情况,分析灾情的成因,制定合理的恢复工作计划。
2. 动员农民参与恢复工作,及时补种、抢播,减少灾害对农田产量的影响。
3.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的修缮,尽快恢复农田的正常生产。
以上是针对农田暴雨抗洪的一些措施方案,通过加强农田排水系统建设、建设保护性耕作措施、加强农田防洪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抗洪宣传教育、农田暴雨抗洪应急措施以及加强农田灾后恢复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农田受灾风险,提高农田抗洪能力,保障农田的正常生产。
同时,需要政府部门、农业专家以及农民共同努力,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提高抗洪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农田洪灾造成的损失。
水稻涝害发生及症状水稻涝害防止措施和涝后补救近年来在水稻生产中,时有发生程度不同的水稻涝害,轻者减产,重者颗粒无收,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一下内容是火爆农资网小编为为您详细介绍的水稻涝害的发生、症状等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止措施和涝后补救方法,供大家参考。
1、水稻涝害的发生水稻涝害多发生在沿江、河两岸和低洼地的稻田。
主要是由于雨季降水量多,且又集中,或遇强大的暴风雨,造成江河上游洪水大发,中下游又受潮汛顶托影响,平原水网径流汇集上涨,退水缓慢淹浸稻田,而使水稻呼吸作用受到抑制,而引起的生理障碍。
同时由于洪水流速快,夹带被冲刷的泥沙、野草、树枝等,造成稻株被埋、刮伤、折断倒伏等,可直接造成伤害,以及器官的损伤,诱导病菌侵入危害。
其中以淹水侵害影响最大,危害最重。
2、水稻涝害的症状2.1苗期受淹秧苗瘦弱细长,脚叶呈黄绿色,水退后有不同程度的倒靡现象,但一般都能恢复生长。
2.2分蘖期受淹受淹2-3天退水后尚能逐渐恢复生长,淹水4-5天,地上部分全部干枯,分蘖芽和茎生长点尚未死亡,退水后尚能发生新叶和分蘖,淹水时间越长,生长越慢。
稻株表现为脚叶坏死,呈黄褐色或暗绿色,心叶略有弯曲,水退后有不同程度的叶片干枯。
2.3拔节期受淹淹水2-3天,颖花分化受抑制,幼穗不能抽穗。
随着淹水时间和淹水深度的增加,节间延长程度越大,但在水退后,植株伸长节间缩短,甚至穗颈节也缩短,在严重受涝情况下,造成茎秆细弱,出现植株弯曲,折断以及倒伏后重新翘竖、绕折等现象。
同时伸长节上发生不定根,表现发根异常现象。
2.4孕穗期受淹抑制了幼穗发育,形成畸形穗、颖花退化等。
淹水2天以上,大部分不能抽穗,以后形成的高节位分蘖,部分能抽穗,但不能结实,出现烂穗、畸形穗等现象。
未死亡的幼穗颖花和支梗退化严重,抽穗后白穗多,甚至只有穗轴,抽穗和成熟推迟5-7天,穗粒数减少。
2.5抽穗开花期受淹淹水2-3天,退水后稻穗颖花尚能开花,部分可结实;淹水3天以上,因花粉、花药被破坏,虽能开花但不能授粉,不久穗子即干枯死亡。
洪涝灾后水稻田间管理技术措施(2020)
自6月8日入梅以来,荆州市发生持续阴雨天气,并发生多次强降雨,部分地区甚至发生大暴雨,多地出现洪涝灾害。
当前我市早稻处于成熟收割期,再生稻处于扬花灌浆期,虾后稻处于分蘖期,晚稻处于秧苗期。
洪涝灾害影响早稻和再生稻结实、虾后稻分蘖和幼穗分化、并导致病虫草害加重。
针对目前灾情和天气状况,特提出如下水稻田间管理意见。
一、及时排水抗涝。
洪涝灾后尽早组织人力,及时清理疏通排水系统,调配排水设备抢排积水,尽量缩短受淹时间,减轻受灾损失。
同时要注意看天气排水,在高温烈日情况下,不能一次性将田水排干,必须保留适当水层,使水稻逐渐恢复生机,一次性排干田水,否则容易造成水稻枯萎,反而加重损失;在阴雨天,可以将田水一次性排干,有利于水稻恢复生长。
二、分类采取措施。
对于受淹但不至于绝收的水稻,要将叶片表面的浮泥洗净,促进光合作用,部分倒伏秧苗,要逐株扶起扶直,早稻要抢晴及时收割;对于因灾绝收田块,要抢时补种改种,7月23日前退水的田块,可以选择早稻早熟常规品种进行直播,直播用种量为每亩7.5-10公斤,也可以在7月上旬进行育苗、7月下旬移栽。
8月8日前退水田块,可以直播鲜食玉米包括甜玉米、糯玉米、甜糯玉米及荞麦、高粱、秋马铃薯等,或者整地以待秋种。
三、科学管理水肥。
受淹后的稻田宜采取干干湿湿的灌溉方法,露泥促根,保证土壤通气,减轻水稻发病,促进发根多、活力强,再生稻灌浆结实后期要避免断水过早。
灾后追肥要快,用量要足,一般以速效氮肥为主,配施磷钾肥。
一般田块亩用尿素4-6公斤加氯化钾3-4公斤撒施,生长茂盛、长相浓绿的高产田块可不施肥,对受灾秧苗,要及早喷施磷酸二氢钾、新美洲星、地福来等叶面肥,促进植株迅速恢复生长。
四、防好病虫草害。
洪水过后,大部分叶片受伤,植株抗逆性下降,易引起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螟虫、稻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稻细菌性条斑病等病虫害的大发生,要根据植保部门的病虫情报,选择适宜农药进行防治;因持续阴雨无法进行化学除草,即使施用除草剂,其效果也不好,要根据植保部门的建议,选择合适的除草剂进行除杀,对于草龄大的要“点杀”或人工除草。
2020年7月22日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
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