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大型客运站管理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3.03 KB
- 文档页数:2
铁路客运专线自动售检票系统的方案研究摘要:本文借鉴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系统的建设模式,针对铁路客运专线的特点,提出了铁路客运专线自动售检票系统的总体构架方案、票制、票种以及系统构架的研究方案。
1. 概述1.1铁路客票发售和预定系统现状铁路客票发售和预定系统建设自1996年正式启动,现已建成了铁道部客票中心和覆盖全国铁路的24个地区客票中心及1700多个车站售票系统,投入运营的售票窗口近万个,其中有700多个车站已实现联网售票。
系统建设先后经历了车站售票、地区联网售票、全国联网售票的研究开发与推广三大阶段,统一应用软件也相应开发了适应全国统一车站售票软件的1.0版本、适应地区联网售票的2.0版本、适应全路联网异地售票的3.0 版本、适应客运体制改革和收入清算需求的4.0版本。
最新的版本是2006年8月底完成全国推广的5.0版本,客票系统5.0版是为适应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和第六次提速客运营销的需求,以实现客票销售渠道网络化、服务手段现代化、运营管理信息化为目标而研制的。
通过十年的努力,已成功建设了铁道部客票中心——24个地区票务中心——车站三级票务系统架构,逐步实现了全路联网异地售票、票务集中管理、支持银行卡支付、支持客运营销应用。
目前,系统运行稳定正常,实现了客票管理和发售工作现代化,从而方便了旅客购票和旅行,提高了铁路客运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
客票系统还为客运营销分析系统和旅客运输清算系统提供了客票发售生产原始信息源。
相对于售票系统,铁路检票系统发展缓慢。
目前,仅部分特大型车站安装了自动检票设备,但由于使用中普遍存在识别率低、识别速度慢等问题,基本上未能投入正式使用。
识别率低的主要原因是铁路客票使用的是纸质一维条码车票,采用热转印打印方式。
当车票被折叠、污损时就容易导致识别率下降;而且很多售票点为节省成本,未按规定打印数更换色带,导致车票打印质量下降,也会导致识别率降低。
不能使用的其他原因包括:铁路客流较大,检票速度慢会导致堵塞通道;铁路车站封闭性较差,导致统计数据不准;检票设备本身存在一些技术问题等。
铁路运输安全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日益激烈,铁路运输安全现状及管理对策也日益趋向现实化,对铁路运输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统计,并且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运输安全对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
本论文针对当前铁路运输系统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出全路安全问题的症结所在,具体针对长春车务段,进行安全管理体系的设计对其安全生产状况进行评价。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现状,统计分析,管理措施第1章绪论铁路是我国主要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对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国家的基础设施,铁路运输安全保证了国家重点物资、重要工程建设、重大科研基地及军事运输的需要,也为地方区域经济开发、招商引资和科技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作为公益服务事业,铁路运输安全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不受伤害和损失,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如果发生事故,特别是重大、大事故,造成行车中断,甚至造成车毁人亡的严重后果,无疑将会给人民带来不幸,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铁路运输安全的可靠程度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社会安定,甚至影响国家的声誉和形象。
一直以来,我国铁路部门都十分重视和强调安全生产,指出:“铁路一定要把安全运输放在第一位”,“要把安全作为铁路运输的永恒主题”,进而总结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方针。
然而,在当前铁路部门的路局直管站段体制下,安全管理的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
站段作为铁道部、铁路局、站段“三级管理”的基层一级,承担着安全工作落实和现场安全控制的主体责任,既是组织完成生产任务的落实主体,又是确保实施设备质量和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
原分局的安全管理职责一部分上移到路局,一部分下移到站段,这样的改革加大了站段在安全上的职责和责任。
西安铁路枢纽客运系统规划研究王孔雀【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调整,西安铁路枢纽新增了西安成都、西安太原客运专线、西安至银川铁路及关中城际铁路引入,客流量增长较大,原枢纽总图规划的"两主一辅"客运站布局已不能适应新线引入和客流量大幅增长的需要,需研究调整客运站布局及规模;既有西安站和在建的西安北站分别位于城市中心和北侧,在城市南侧规划的新线引入枢纽困难.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新线引入枢纽方案,研究在城市南侧新建一处客运站,形成南、中、北三处主要客运站,同时在城市东、西部各规划预留一处辅助客运站,最终形成"三主两辅"的客运系统布局.【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09(000)008【总页数】4页(P29-32)【关键词】铁路枢纽;客运站;规划【作者】王孔雀【作者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安,710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91根据铁路中长期规划调整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西安成都、西安太原客运专线、西安银川铁路及关中城际铁路规划引入西安枢纽,西安枢纽是全国性客运中心之一,其在路网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原枢纽总图规划的客运系统已不能满足需要,需研究调整客运站规模及布局。
1 西安铁路枢纽既有概况及新线引入规划1.1 枢纽既有铁路概况西安枢纽现为衔接陇海、包西、侯西、西康、宁西、咸铜线和西户支线7条铁路以及货运北环线的大型环形枢纽。
除陇海线和枢纽北环线为双线电气化,西康、宁西线为单线电气化铁路外,其余为单线内燃牵引铁路。
枢纽范围东起陇海线渭南站,西至茂陵站,东西长约92 km,南至西康线长安站,北抵包西、侯西线钟家村站和咸铜线八里店站,南北宽约90 km。
枢纽范围内现有车站39处,其中西安为客运站,新丰镇、西安东为编组站,西安西为货运站,其余均为中间站。
西安站为枢纽主要客运站,现有站台5座,客车到发线9条。
线路/路基太原铁路枢纽客运系统分工及布局研究陈富强(太原铁路局总工办,太原030013)摘要:从太原枢纽客运系统入手,分析研究合理的客运站分工方案,总结客运系统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遵循以人为本、提升铁路服务功能的原则,对太原枢纽客运系统进行研究.提出优化建议,进一步完善太原铁路枢纽格局。
关键词:铁路枢纽;客运;分工;研究中图分类号:U29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954(2012)06—0032—04R es ea r ch i nt o W or k D i vi s i on and L ayout of Pas se ngerTr a nspor t Sys t em i n T ai yuan R ai l w ay T er m i nalC H E N Fu—q i ang(Chi e f Eng i neer’8O f f l ee,Tai yuan R a i l w ay B ur e au,T ai yuan030013,C hi na)A bs t r act:T he paper focuse s o n pa ss e n ge r t r anspor t s y s t em i n T ai yuan ra i l w a y t er m i nal.T hen i n t hepape r,t h er ea sonabl e w or k di vi si o n s chem es of t he pas senger st a t i on a r e anal yzed,and t he de fe ct s an d de f i ci enc i e s of t he ex i st i n g pas senger t r ansp or t s y s t em ar e s um m ar i zed.A ccor di ng t o t he pr i nci pl e s of peopl e f i rs t and upgradi ng t he ra i l w a y se r v i ce f u nct i o n,by m e ans of r es ea r chi n g i nt o t he pas senger t r anspor t s y s t em i n Tai y uan ra i l w a y t er m i na l,t he a ut hor gi ves t he opt i m i z ed s ugge st i on t o f ur t he r i m prove t he pa t t er n of Tai y uan ra i l w a y t er m i nal.K ey w or ds:rai l w ay t er m i na l;pas s enger t r a ns por t;w or k di vi s i on;re se ar ch1问题提出1.1枢纽概况(图1)太原铁路枢纽位于山西省中部,枢纽范围含省会太原市及晋中市的愉次区。
铁路客运站房建设全过程技术管理中几个方面浅谈摘要:对已建成项目全过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一些建议和想法与同行进行探讨。
关键词:全过程管理、站房工程、存在问题、解决措施、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克拉玛依火车站站房工程”是新疆“新建奎北线工程”上建设规模最大的客站,站房建筑面积1.59万㎡,投资3.05亿,建设规模及装修标准均较高,工程于2010年4月开工, 2011年10月20日竣工并投入运营,现已成为克拉玛依市的标志性工程。
做为全过程的参与者,想围绕在工作中的得失,分析全过程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想法,与同行交流。
站房工程概况:1.建筑工程概况克拉玛依站房总建筑面积15918m2,设无站台雨棚14600m2(结构覆盖面积),旅客基本站台(500m×15.0m×1.25m)和中间站台(500m×10.5m×1.25m)各1座,设8.0m宽旅客地道1座;站房主体结构二侧为砼框架结构、中部候车厅二层,为轻钢砼结构,屋面为空间管桁架。
2.室内配套工程:站房设中央空调,设计采用蒸发制冷空气处理系统,候车厅及中庭设机械排烟、排风设施;站房内各候车厅、售票厅及办公用房采暖系统采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方式;架空层行包库等房屋采用散热器采暖方式,配电室、弱电机房采用电散热器采暖方式。
候车厅等主要进出口设置电热风幕;站房内给排水由室内给水、排水、消防给水系统三部分组成;屋面雨水采用有组织内排水,并接入站区雨水管网;室内消防系统采用室内消火栓及消防水炮和喷淋相结合的消防给水系统;站房内的变配电室、消防控制室、通信及信号综合机房设置无管网七氟丙烷自动灭火装置;电力由变电所两路电源独立运行,同时供电;信息系统设火灾报警、办公自动化、车站引导系统、客运广播、有线电视、安检系统、客票查询系统、视频监视系统、设备监控系统、公安管理系统、通信信息系统、综合布线等。
分析与探讨成铁科技2020年第4期关于台资铁路大型高铁客站节能降耗的实践与思考廖皓天:成都局集团公司成都桥路大修段工程师联系电话:136****9161蒲波:成都局集团公司重庆车站工程师联系电话:063-60332冯嵩:成都局集团公司重庆车站工程师联系电话:063-60618摘要重庆车站隶属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下辖重庆北站、重庆西站、沙坪坝站、重庆站四个客运业务站,其中重庆北站、重庆西站为大型高铁车站。
2020年来,按照国铁集团、集团公司节支降耗工作要求,车站重点针对重庆西站、重庆北站两大合资铁路客运站,加强大型客站能耗管理,降低运营成本,促进铁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型客站能耗管理节能降耗设项目1重庆西站、重庆北站能耗情况重庆北站(渝利渝万场,渝怀场改造中)属合资铁路车站,2019年旅客发送量3320.0万人,17台19线,连接渝怀线、渝利线、渝万线、成渝客专等7条线路。
重庆西站属合资铁路车站,2019年旅客发送量1821.1万人,21台23线,连接渝怀线、渝利线、渝万线、成渝客专等5条线路。
1.1两站能耗设备功率统计情况经统计,重庆北站能耗设备总功率为9253.0KW,重庆西站12374.7KW O按照暖通、照明、机电、客服信息及其他共计五大类用途划分,占两站能耗比重最大的均为暖通设备,均超50%o重庆北站照明系统在运营过程中进行了节能改造,部分区域灯具改造为LED灯,能耗占比下降。
1.2两站暖通设备使用时间占全年60%据两站暖通设备使用记录来看,两站供暖季为11月下旬至2月下旬,制冷季为5月中旬至9月中下旬,均占全年总天数的60%。
重庆北站冬季采用中央空调风冷热泵供暖,夏季采用中央空调离心式冷水机组制冷;重庆西站冬季则采用燃气锅炉加中央空调风冷热泵供暖,其中燃气锅炉对候车厅进行供暖,东售票厅及分配厅由中央空调风冷热泵供暖,夏季由中央空调风冷热泵及离心式冷水机组同时进行制冷。
1 中国及世界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与需求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近75%的人口将居住在城镇,单个特大城市将延伸数百公里、拥有过亿人口,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将给已经紧张的城市基础设施带来更大压力。
此外,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将进一步增加,气候变化、高强度风暴、海平面上升对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设计、运行和维护带来巨大影响,增加了干扰和危害运输系统安全的风险。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需削减到现在的50%以内,碳排放需遵循更严格的规定和价格机制,应优先考虑更环保的轨道交通出行方式。
客流将以200%~300%速度增长,运费将以高达150%~250%速度增加,急需大运量、低成本的轨道交通系统解决方案,为不断增长的货物和旅客容量提供足够的运输能力。
综上所述,城市化和道路拥堵的增加、极端天气变化对交通安全的干扰、能源和环境友好的凸显,以及客货运输量的激增,决定了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轨道交通将成为全球范围内交通发展的大趋势[1]。
中国轨道交通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关键性的突破。
到“十二五”末我国轨道交通总运营里程超过12万km,其中高速铁路达到1.6万km。
城市轨道交通总运营里程接近4 000 km。
高速动车组超过1 500列,地铁车辆超过1.8万辆。
这些种类繁多、规新一代轨道智能运输系统总体框架与关键技术贾利民: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100044秦 勇: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100044李 平: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100081摘 要:全面分析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世界及中国轨道交通系统面临的发展需求,回顾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历程,提出新一代轨道智能运输系统NG-RITS的定义及其具备的“系统集成化、业务一体化、运营管理与服务智能化、安全保障泛在化”内涵,以及“可测、可视、可控、可响应”4个核心特征,设计满足最新要求和集成最新技术的,由感知层、传输层、融合层、业务层构成的NG-RITS总体架构。
成都东客站综合显示系统设计与研究郑毅【摘要】成都东客站综合显示系统设计突破传统设计惯例,合理利用新技术、新设备,采用多种人性化设计,提高了客站的硬件服务水平,是国内首次全部采用全彩色信息显示屏的铁路客站。
文章通过图片比对实验,并引用一套仿真模型的测试结论,分析研究成都东客站综合显示系统的设计特色和理念,介绍成都东客站综合显示系统设计亮点,并总结了可变客观因素对于设计的影响,探索铁路客站综合显示系统设计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Chengdu East Passenger Station is the first one to adopt display screen of complete color information, whose integrated display system breaks through the design tradition. By using new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reasonably and adopting humanized design, the hardware level and service level of station is enhanced. Through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s with pictures and the referenced test results of a set of simulation model, this thesis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dea of the design of display system of Chengdu East Station, introduces the highlights of the design, summarizes the impact on design from the variable objective factors, and explores the general rule and method of the design for integrated display system in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 which, in return, provides basis for the design.【期刊名称】《高速铁路技术》【年(卷),期】2012(000)003【总页数】5页(P37-41)【关键词】铁路车站LED;全彩显示屏;美观;环保节能【作者】郑毅【作者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93.261 前言成都东客站是目前中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铁路客运站,整个建筑大量采用钢结构和玻璃幕墙,站房内外显得格外通透、简洁、时尚。
运营管理2023/07CHINA RAILWAY 铁路客站站区一体化管理体系构建及实践余力勇(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 客运部,上海 200071)摘要:随着新线新站持续开通运营,铁路客站体量规模越来越大,功能业务不断拓展,运营品质持续提升,对站区跨系统、跨单位高效联动、协作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分析客运车站管理现状和痛点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客运管理业务变化和站区管理发展新趋势,以协作共建为核心,以运营模式改革创新为导向,聚焦效率和成本,结合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客站站区一体化构建内容,分析客站站区管理工作的改进方向,为提升铁路站区管理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客站;站区一体化;管理体系中图分类号:U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83X (2023)07-0079-04DOI :10.19549/j.issn.1001-683x.2023.03.24.0010 引言近年来,随着铁路客站体量规模逐渐增大,功能业务不断拓展,运营品质持续提升,站区跨部门协作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增加。
客运车站涵盖铁路运输组织、旅客服务、多元经营及市内交通枢纽等功能,各项功能涉及不同的管理部门,而现有的站区管理体系在界面覆盖、问题响应、闭环运作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亟须构建新的管理体系解决当前的问题[1]。
所谓“一体化”,就是将2个或2个以上互不相同的事项,采取适当的方法或措施,将其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形成协同效力,以实现组织策划目标的一项措施[2]。
因此,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局集团公司)建立一体化管理标准,以网格化信息系统为载体,健全规范化运作机制,有利于推动建立更加紧密的客站管理生态。
1 客站站区管理现状目前,各行各业都在探索高效集约的管理模式,作者简介:余力勇(1972—),男,高级工程师,硕士。
E-mail :****************--79多个铁路局集团公司已经开始探索或实行高速铁路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管理新模式[3-8]。
第37卷第5期 2 0 1 1年2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1.37 No.5
Feb. 2011 ・125・
文章编号:1009—6825(201 1)05—0125—02 铁路客运站房管线综合分析研究
邢 琨 摘要:针对铁路客运站房的管线综合设计具有的独特性,结合长春西站管线综合设计过程的问题和经验,阐述了铁路 站房管线综合设计的意义、内容组成和一些经验性建议,并归纳了其设计流程,以指导工程实践。 关键词:铁路站房,高架层,候车区,管线综合,管线平衡 中图分类号:U291.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巨大进步和铁路建设的跨越 式发展,“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已经深深植入铁路客运站房的建 设中,为站房配套的设备、设施的标准和要求也越来越完善,其有 机性及系统性成为站房更好的发挥客运服务功能的有效保证。 合理的布置各种系统的管线、设施,为客运站房的整体设计、 施工、运营均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文以长春西站为例,阐述 了作者在其管线综合设计过程中的几点经验和体会,为今后解决 此类问题提供借鉴。 1 铁路客运站房管线综合的意义 在铁路客运站房的设计建设中,管线综合设计成为指导施 工、协调各设备专业的必要措施,加强管线综合设计,在铁路客运 站房的建设中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1)管线综合设计为更好、更 完善的实现客运服务功能提供了保证,只有合理布设好各种设 施、管线、候车、售票等空间才能更加系统地为旅客服务,才能保 证人性化设计细节的实现,保证室内空间美观。2)合理布设各种 管线,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减小设备管线占用的空间尺寸, “把最好的空间让给旅客”,尽可能的降低造价,取得好的经济效 益。3)尤其在大型站房中的管线及设施相当复杂,给排水、通风、 空调、消防、电力、信息等各专业管线均需系统集成在有限的空间 内,只有合理布置好各种管线,才能为客运站房的整体设计、施工 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后期工程的施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并且 利于运营后的日常管理和维修。 2管线综合设计的内容组成 在铁路客运站房各种新的设备、系统不断完善、增加的今天, 管线综合设计涉及的内容和要求主要由以下专业组成:1)电力专 业:主要是电力电缆桥架和FAS,BAS电缆桥架、封闭式母线、金 属线槽、金属导管等电力配电线路的走向布置。2)信息专业:线 路传输信息分为光信号和电信号,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能很好 的抵抗外界干扰;电信号在电缆中传输,易受外界干扰,在信息线 缆敷设中应尽量避让强电、高温、高压管线。同时光电缆敷设时, 其弯曲半径小于15倍~20倍,否则将影响线路传输质量,线缆敷 设时应尽量减少直角转弯和与相关线槽的垂直交越。3)暖通专 业:通风系统:通风系统管线及设备复杂繁多,是管线综合设计中 最主要的一部分。主要包括送风管、排风管、回风管,以及空调室 内机及风机盘管等。给水系统:这类管线属压力流管道,主要有: 生活给水系统管道、中水系统管道、?肖火栓系统管道、自动喷淋系 统管道、消防水炮系统管道等。排水系统:这类管道以重力流为 主,主要有:生活污水排水系统管道、空调冷凝水排水管道、雨水 管道等。热力系统:这类管道的特点主要是依靠压力输送,一般 情况下主管道均需要保温,主要有:采暖系统供回水管道、生活热 水供应系统管道、空调供回水系统管道、为热水供应和空调处理 设备所需的蒸汽或热水管道等。 3管线综合设计的流程及实例分析 3.1 管线综合设计的前期工作 进行管线综合设计前,建筑专业需和其他专业互相配合,完 成各专业的分项设计,再收集各专业的管线资料,接着进行如下 的步骤,只有完成好前期准备工作,才能为后续管线综合设计工 作打好基础。1)图层设置。管线综合涉及的专业特别多,给业主 的信息多而杂,为了便于设计,也为了便于识图,需充分利用CAD 电子文件的图层管理功能,在设计中将各个专业的管线分成不同 的图层,制定成相应的颜色、线宽。2)统一标注。为了进行管线 综合,必须统一标注。首先电气专业和设备专业统一,和设备专 业一样,地下采用绝对标高(相对一层地面.4-0.000的相对标高), 地上采用相对标高(相对本层地面的相对标高),考虑水管的外径 尺寸,风管的厚度,桥架的高度,对风管和空调水管有保温的考虑 保温层的厚度,把一点式标注改为两点式,即空间占位的上顶标 高和下底标高。只有这样才便于比较,便于绘制管线综合图。3) 采集有关部位的建筑结构尺寸。要画综合管线图必须搞清楚有 关部位梁板、柱的建筑结构尺寸,例如层高,板厚,垫层厚度,梁柱 的具体位置,梁柱的具体尺寸,特别是梁的高度,不仅主梁尺寸要知 道,次梁的位置和尺寸也必须知道。长春西站东西方向宽252 m, 南北方向长176 m,高架候车厅长176 m,宽110 m,下标高7.10 m,上 标高10.00 m,其中的结构形式为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 3.2管线综合设计的流程控制 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后,就正式进入了管线综合的设计流 程,本文以长春西站的设计作为实例,简述管线综合设计的流程 控制。1)电气综合。电气专业涉及到的图纸包括强电配电平面 图、弱电平面图、建筑自控平面图和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四 种平面图。为方便比对,将其余各平面中的桥架集中在强电或弱 电平面图上,然后再和设备专业统一核对比较。2)设备综合。在 和电气专业大综合之前,设备专业首先自行核对比较,如果空间 占位有相互冲突的,记录下来,待设备电气大综合时统一调整统
铁路大型客运站管理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
铁路客运站作为铁路旅客运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直接服务于社会
和旅客的窗口,加强铁路客运车站内部系统信息化集成化和自动化管理是提高铁
路运输服务质量,提高运输组织和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提升铁路部门市场竞争力
巩固市场地位的关键虽然在铁路信息化过程中建设的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系统客
票系统等为铁路客运站信息服务提供了基础,且部分铁路局车站根据本单位的工
作实际,开发了不同层次的业务管理系统如旅客服务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电源
及环境监控系统等但是各信息系统业务功能单一相对独立信息共享度和系统可
扩展性低,不能适应新技术新设备和业务流程的变化和调整,难以形成统一的指
挥调度平台本文以充分利用车站既有的系统资源为前提,从铁路客运车站生产指
挥管理和旅客服务的实际需要出发,研究铁路客运站管理系统的系统设计方案及
关键技术论文前半部分重点研究如何满足车站业务灵活变化的需求,实现车站现
有系统的异构集成;以及如何有效的解决异构系统信息集成及实时同步问题;论
文后半部分主要研究无线通信技术图像识别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技术在铁路客运
站管理系统中的应用,重点研究如何解决铁路客运站作业的闭环管理实名制验证
检票作业的智能控制和自动识别铁路客运车站运营环境的监控问题,以及如何有
效实现铁路客运站服务质量科学评价问题(1)在研究铁路大型客运站特点基础上,
分析了大型铁路客运站管理系统集中管控信息共享实时性和可靠性等总体需求,
研究了系统的业务需求及功能范围,并对计划管理作业管理人员管理车站运营环
境监控等主要业务功能进行了业务流程分析(2)提出了铁路客运站管理系统的总
体设计方案研究了系统的网络架构及内外部接口方案,设计了系统八大功能模块,
基于系统的企业服务总线结构,提出了基于SOA和工作流的系统层次架构模型及
系统安全方案,有效实现了车站现有异构系统的集成,规范定义了系统标准接口
服务,满足了车站业务灵活变化的需求(3)对系统的集成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
基于数据总线的数据集成框架在事件驱动数据集成框架指导下,研究了消息集成
模式和XML数据与数据库数据转换的映射模型,设计了服务包装器和适配器,解
决了异构系统数据集成及数据实时同步问题,降低了集成的耦合度(4)基于作业
管理功能需求,设计了基于移动终端的作业管理系统总体架构及网络结构,研究
了无线定位技术,采用基于RSS移动终端定位方法实现了客运组织人员到岗监控,
建立了作业管理系统实现流程和功能服务模型,完成了铁路客运车站的作业状态
和人员管理的闭环管理(5)通过分析铁路实名制检票验证的现状,研究了铁路实
名制检票人证票三位一体的验证检票作业模式,提出了一种基于面部不变特征的
铁路客运站人脸身份识别算法,构建了检票作业的功能服务模型,通过工作流引
擎或配置元数据方式进行服务组合,协作完成铁路实名制检票业务,完成了自动
高效的旅客身份认证,在图像质量较低光照情况不可控的情况达到较高的准确率
(6)通过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车站运营环境监测系统中的应用,设计了新
一代车站运营环境监测系统,提出了基于WSN的车站运营环境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构建了系统组网方案,完成了系统硬件设计,建立了系统业务实现流程及功能服
务模型,解决了车站运营环境监测中测量参数多和布线难的问题,增加了监测系
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为车站的安全运营提供了可靠的科学理论依据(7)通过
分析当前铁路客运站服务质量评价研究现状,结合高速铁路客运站服务的特征及
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构建了二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集和模糊评
价的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模型方法,研究了服务质量评价的业务实现流程,构建了
系统的功能服务模型,实现了系统的功能,解决了服务质量评价中的主观性问题,
完成了服务质量的科学综合评价,从而为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的决策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