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足仿生机器人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5
六足机器人原理今天咱们来聊聊超级酷的六足机器人的原理,这就像是探秘一个来自未来的小怪兽的秘密呢。
六足机器人啊,就像一个六条腿的小机灵鬼。
它的最基本原理其实和生物界里的昆虫有点像哦。
你看那些小昆虫,六条腿走来走去可灵活啦。
六足机器人也是想模仿这种灵活性。
从结构上来说,它有六条机械腿,这六条腿可是各有各的本事。
每一条腿都像是一个独立的小单元,它们都能做不同的动作。
这些腿和机器人的身体连接的地方就像是关节,就跟我们人的关节一样,可以弯曲、伸直。
这个关节的设计可重要啦,它能让腿做出各种各样的姿势。
比如说,有的关节是可以上下摆动的,就像我们膝盖一样,这样腿就能抬起来或者放下去;还有的关节能左右转动,就像我们的脚踝,能让机器人的脚调整方向。
那这些腿怎么动起来的呢?这就涉及到动力系统啦。
一般来说,会有电机来提供动力。
电机就像是小机器人的肌肉,它一转起来,就能带动腿的关节活动。
想象一下,电机就像一个勤劳的小工,不停地转动,然后把力量传递给关节,关节再带动腿做出各种动作。
不过呢,这个动力的传递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它需要一些特殊的装置,比如说齿轮或者皮带。
这些东西就像是小信使,把电机的力量准确无误地送到关节那里。
再说说六足机器人的平衡原理吧。
这可是它能稳稳站着和行走的关键呢。
你想啊,如果六条腿乱动,那机器人肯定就东倒西歪了。
它是怎么保持平衡的呢?其实它内部有一个很聪明的控制系统。
这个系统就像是机器人的小脑袋,它能时刻感知到每条腿的位置和受力情况。
如果有一条腿抬起来了,这个小脑袋就会迅速计算,然后让其他的腿调整位置和力量,来保持整个身体的平衡。
就像我们人走路的时候,当我们抬起一只脚,身体会自动调整重心到另外一只脚和两只脚上,机器人也是这样的道理。
而且哦,六足机器人的行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它可以像昆虫那样慢慢地爬行,这时候每条腿的动作都很有规律,就像在跳一种很整齐的舞蹈。
也可以快速地移动,这个时候就需要更复杂的协调了。
仿生六足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及运动分析一、结构设计1.机体结构:仿生六足机器人的机体结构通常采用轻型材料如碳纤维和铝合金制作,以保证机器人整体重量轻,同时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机体一般采用箱型结构,保证机器人整体稳定。
2.足部结构:仿生六足机器人的足部结构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直接关系到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和适应性。
足部结构通常由刚性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度。
每个足部通常由三个关节驱动,分别是髋关节、膝关节和脚踝关节。
这些关节的设计对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和足部适应性有着重要影响。
3.关节驱动方式:仿生六足机器人的关节驱动方式通常采用电机驱动和传动装置。
电机驱动可以提供足部的力和扭矩,使机器人能够进行各种运动,传动装置则用来将电机的运动传递到足部关节。
可以采用齿轮传动、连杆传动、带传动等方式,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选择。
二、运动分析1.步态规划:步态规划是确定六足机器人各个足部的步态序列,以实现机器人的稳定行走。
常用的步态有三角步态、扭摆步态和螳臂步态等。
步态规划需要考虑机器人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结合地面情况和环境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2.动力学模拟:动力学模拟是对仿生六足机器人的运动进行分析和仿真,以优化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和稳定性。
通过建立六足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可以预测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步态设计和稳定性评估等。
动力学模拟可以帮助改善机器人的设计和控制策略。
3.控制策略:仿生六足机器人的控制策略采用了分布式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的方法。
分布式控制通过将机器人的控制任务分配给多个子控制器,使得机器人具备较好的容错性和适应性。
自适应控制方法则通过对机器人的运动进行实时监测和反馈调整,使机器人能够自主学习和适应不同环境和任务。
综上所述,仿生六足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和运动分析是实现机器人稳定行走和适应环境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结构设计和合理的运动分析可以有效提高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和稳定性,从而使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和操作性能。
六足仿生机器人及其步态研究现状调查目录引言 (6)二.六足仿生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6)三.六足仿生机器人越障步态运动原理 (11)四.六足机器人三角步态分析 (12)五.六足机器人越障步态设计 (13)六.六足仿生机器人越障步态的选择 (15)结论 (17)引言步态是行走系统的迈步方式,即行走系统抬腿和放腿的顺序。
由于开发步行机器人的需要,McGhee在1968年总结前人对动物步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给出了一系列描述和分析步态的严格的数学定义。
之后各国学者在四足、六足、八足等多足步行机的静态稳定的规则周期步态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多成果。
这些成果包括各种步态特点及分类,如三角步态、波动步态、自由步态、跟随步态、步态参数及其相互关系等。
二.六足仿生机器人的发展现状从 1959年美国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起,在短短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机器人的研究就已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工业机器人、遥控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和仿生机器人[2]。
从机器人的角度来看,仿生机器人是机器人发展的最高阶段;从仿生学的角度来看,仿生机器人是仿生学理论的完美综合与全面应用。
本质上讲,仿生机器人指的是利用各种无机元器件和有机功能体所组建起来的在运动机理和行为方式、感知模式和信息处理、控制协调和计算推理、能量代谢和材料结构等多方面具有生命形态特征从而可以在未知的非结构化环境中灵活、可靠、高效地完成各种复杂任务的机器人系统[3]近年来,随着昆虫仿生学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对多足仿生机器人的研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国内外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相继成功研制出了性能卓越的多足仿生机器人。
六足机器人 Genghis(见图 1-1),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于1989 年研制,主要用于在地外行星(如火星)表面执行探测任务。
每条腿 2 个旋转自由度,采用基于位置反馈的伺服电机驱动,集成了电流测量单元以获取关节力矩信息,装备了 2 个触须传感器、2 个单轴加速度计,可在复杂路面上高效行走。
六足机器人概述六足机器人是一种模仿昆虫六足行走方式的机器人,通过六只机械腿来实现行走。
它具备优秀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可以应用于各种环境和任务。
本文将介绍六足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发展趋势。
工作原理六足机器人的行走原理类似于昆虫的行走方式。
每条腿通过多个关节相互配合,通过变换关节角度来实现前进、转向和躯体姿态调整等动作。
六足机器人可以通过相互独立的六条腿实现高度灵活的运动,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结构与设计六足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包括机械结构、运动控制和感知系统等。
机械结构部分主要包括腿部结构和机身结构两部分。
腿部结构通常由关节和执行机构构成,通过控制关节的运动来实现机器人的行走。
机身结构则包括各个腿的连接以及电源和控制电路等。
运动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运动学和动力学控制算法,通过对腿部的运动轨迹和力矩进行控制来实现机器人的行走。
感知系统则用于获取环境信息,如摄像头、距离传感器等。
应用领域六足机器人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例如:1.探测和救援:六足机器人可以进入狭小的空间,例如地下管道、建筑破损区域,进行搜救和探测任务。
2.陆地勘探:六足机器人可以在复杂地形中进行探索和勘测,例如极地、山区等。
3.农业和园艺:六足机器人可以应用于农业和园艺领域,进行种植、除草和喷药等任务。
4.建筑施工:六足机器人可以在建筑工地上进行搬运和运输,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5.交通巡逻:六足机器人可以用于人员巡逻和交通管制,增强公共安全。
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六足机器人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以下是几个可能的发展趋势:1.智能化:六足机器人将会越来越智能化,具备自主决策和学习能力,能够根据环境和任务自主完成行走和操作。
2.多功能化:六足机器人将会具备多种功能,例如搬运、搜救、勘测等,能够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
3.合作与协作:多个六足机器人之间将可以实现合作与协作,通过通信和协调来完成更复杂的任务。
4.轻量化与迷你化:随着轻量化和迷你化技术的发展,六足机器人将会更加紧凑和便携,适用于更多场景和环境。
仿生六足机器人的发展现状与应用
仿生六足机器人是一种具有人型协调运动能力的机器,可以为研
究者提供在室内外环境中进行自由运动的机会,也能实现复杂环境下
多参数感知和模仿有智能的行为。
近年来,人们在仿生六足机器人的发展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
例如,最近一些机器人已经能够实现外部环境下的高速、大范围行走;
他们也能够识别和跟踪动态实例,实现抓取物品;此外,还可以模仿
人的行为,成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意识的机器人。
在研究方面,传感器、机械控制、运算处理、人机交互等技术的发展优化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仿生六足机器人已经用于自主开发、家庭智
能辅助照料服务、调查、巡查、负责人员教学等多个场合。
作为一种
携带多种传感器、具有微米精度的机器,它们也可以应用于野外环境
的危险焊接任务、生物多样性研究、地形信息采集以及建筑物的搜索
与救援等,以及更多的用途等等。
例如,目前KHR-1机器人正在被用
于教学研究、加工制造及服务机器人,以及护理行业服务,而ASIMO
机器人则被用于接待与安全服务。
综上所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仿生六足机器人仍在向着更快、更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不断推进,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范围,仿生六足机器人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六足仿蜘蛛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一、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机器人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特别是在仿生机器人领域,其研究与应用更是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六足仿蜘蛛机器人作为仿生机器人的一种,其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六足仿蜘蛛机器人是一种模拟蜘蛛行走方式的机器人,具有适应性强、稳定性高、运动灵活等优点。
通过模拟蜘蛛的六足行走机制,该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实现高效、稳定的运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结构设计方面,六足仿蜘蛛机器人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机械结构、驱动方式、运动学分析等。
机械结构是机器人的基础,需要合理设计各部件的尺寸、形状和连接方式,以实现机器人的稳定行走和灵活运动。
驱动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和效率,常见的驱动方式包括电机驱动、液压驱动等。
运动学分析则是研究机器人运动规律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的建立和分析,可以预测和优化机器人的运动性能。
在仿真分析方面,通过建立六足仿蜘蛛机器人的虚拟样机,可以在计算机环境中进行各种实验和测试,以验证机器人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仿真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快速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优化和改进。
仿真分析还可以为机器人的实际制造和测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旨在探讨六足仿蜘蛛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方法,为该类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机器人技术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从简单的自动化操作到复杂的智能决策,机器人技术正逐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当前的科技浪潮中,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逐渐具备了更强的感知、理解和决策能力。
这使得机器人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实现更高级别的自主操作。
机器人技术的集成化趋势日益明显。
传统的机器人往往只具备单一的功能,而现代机器人则更倾向于将多种功能集成于一体,实现一机多用。
仿生六足机器人教材———基于Arduino开发平台V1.0目录一、机器人的组装 (1)1.1. 组装工具 (1)1.2. 装配步骤 (1)二、系统概述 (10)2.1.arduino介绍 (10)2.2.Arduino驱动安装 (13)2.3.Arduino IDE菜单介绍 (20)三、实验操作 (25)3.1 红外避障实验 (25)3.2 舵机实验 (27)四、使用说明 (31)4.1.接线端口介绍 (31)4.2.操作说明 (32)一、机器人的组装1.1. 组装工具工具:尖嘴钳、十字螺丝刀等。
1.2. 装配步骤1)首先是准备好机体2)在机体上装配4个M3X15mm的六棱铜柱,所用到4个M3X8mm的螺钉如下图所示:我这里为了方便能够清楚看到螺钉与铜柱的连接把它分开了。
4)下一步就是装两个模拟舵机和付板,所用到八个螺钉,八个螺母如下图所示1是分解装配6)这一步是两个十字舵盘的安装,这里用到两个M3X6mm的螺丝8)组装M3X20mm、M3X25mm的六棱铜柱,这里中间部位是两个M3X20mm六棱铜柱,两侧是M3X25mm的六棱铜柱,用到M3X8mm 的螺丝10)中间脚的组装,M3X20螺丝、M3螺母、钢纸垫片11)组装连接杆12)另一个连杆组装13)两侧脚组装,这里用到M3X8螺丝、M3螺母、钢纸垫片14)固定完成15)中间脚上部螺丝的固定,这里用到M3X8螺丝、钢纸垫片二、系统概述2.1.arduino介绍要了解arduino就先要了解什么是单片机,arduino平台的基础就是A VR指令集的单片机。
1、什么是单片机?它与个人计算机有什么不同?一台能够工作的计算机要有这样几个部份构成:中央处理单元CPU(进行运算、控制)、随机存储器RAM(数据存储)、存储器ROM(程序存储)、输入/输出设备I/O(串行口、并行输出口等)。
在个人计算机(PC)上这些部份被分成若干块芯片,安装在一个被称之为主板的印刷线路板上。
六足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这六足机器人啊,可真是个厉害的家伙。
它不像咱平时常见的那些只有两条腿或者四个轮子的家伙,它有六条腿呢,这就让它在很多地方都能大显身手。
先说说在复杂地形中的应用吧。
你想想,要是有个地方坑坑洼洼的,有大石头、小土坡啥的,普通的车子或者机器人可能就过不去了。
但六足机器人可不怕,它那六条腿就像六个小能手,能轻松地爬上爬下。
比如说在山区,要是需要进行地质勘探或者救援行动,六足机器人就能派上大用场。
它可以稳稳地走过那些崎岖的山路,把各种设备和物资运送到需要的地方。
或者在一些建筑工地,地面不平整,还有很多杂物,六足机器人也能灵活地穿梭其中,帮忙搬运材料或者进行一些危险的作业。
在科学研究领域,六足机器人也是个宝贝。
比如说在野外考察的时候,科学家们可能需要去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收集各种数据和样本。
六足机器人可以跟着科学家们一起去,不怕艰难险阻。
它可以携带各种仪器,比如摄像头、传感器啥的,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环境。
而且,六足机器人还可以在一些危险的地方工作,比如火山口、深海底部等。
这些地方人类很难到达,但六足机器人可以凭借它的特殊结构和强大的性能,完成各种艰巨的任务。
在工业生产中,六足机器人也有很大的潜力。
比如说在一些工厂里,需要搬运重物或者进行精细的操作。
六足机器人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调整自己的姿势和动作。
它可以稳稳地抓住重物,然后准确地把它放到指定的位置。
或者在一些需要高精度操作的地方,比如电子元件的组装,六足机器人可以用它的小巧灵活的“手”,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
而且,六足机器人还可以和其他设备进行协作,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军事领域,六足机器人更是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在战场上执行各种任务,比如侦察、排雷、运输物资等。
六足机器人可以悄无声息地接近目标,不被敌人发现。
它还可以穿越各种障碍物,把重要的物资和装备送到前线。
而且,六足机器人还可以携带武器,进行自卫或者攻击敌人。
在一些危险的环境中,比如核辐射区、化学污染区等,六足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去执行任务,保护士兵的生命安全。
六足仿生机器人步态规划与控制系统研究六足仿生机器人是一种模仿昆虫等六足动物行走方式的机械装置,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稳定性。
六足仿生机器人的步态规划与控制系统是机器人能够实现自主行走并保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六足仿生机器人步态规划与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六足仿生机器人步态规划是指确定机器人每个足底的运动轨迹,使机器人能够平稳地行走。
步态规划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基于关节空间的方法和基于力/力矩空间的方法。
基于关节空间的方法是通过控制机器人关节的运动来实现稳定行走,可以根据实时反馈信息进行调整。
基于力/力矩空间的方法则是基于机器人的外部力和力矩,通过控制腿部的接触力和力矩来实现行走。
其次,六足仿生机器人步态控制主要包括动力学模型和控制算法两个方面。
动力学模型可以描述机器人的运动特性,包括动力学方程和轨迹生成等。
控制算法可以根据机器人的状态和任务需求来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实现机器人的稳定行走。
目前,六足仿生机器人步态规划与控制系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些研究者提出了各种步态规划方法,如遗传算法、强化学习等,可以根据机器人的任务需求和环境条件来生成合适的步态。
同时,一些控制算法也被应用到六足仿生机器人中,如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可以在不确定环境下实现机器人的稳定行走。
未来,六足仿生机器人步态规划与控制系统的研究还有许多挑战和发展方向。
首先,如何实现更高效的步态规划算法是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的步态规划算法大多需要离线训练或者较长的计算时间,如何通过在线学习或者优化算法来加速步态规划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如何实现更加自适应的步态控制算法也是一个重要方向。
当前的步态控制算法大多需要提前建模或者较多的人工设置,如何通过机器学习或者深度强化学习等方法来实现自适应控制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此外,如何实现多足协调运动和多路复用控制也是一个重要方向。
六足仿生机器人需要协调多个足底的运动来实现平稳行走,如何实现足底之间的协调和控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六足仿生机器人研究报告摘要:多足仿生机器人拥有的出色的地形适应能力使其在特种机器人领域闪耀夺目,成为近年来机器人领域的一颗无法忽视的新星。
本课题所研制六足仿生机器人由18个舵机组成6条腿,每条腿有1个水平旋转及2个垂直升降共3个自由度。
该六足仿生机器人由ATmega16单片机精确控制到每个舵机,可实现机器人模仿昆虫三三足行走。
本文将从六足仿生机器人的设计、六足仿生机器人的功能实现、六足仿生机器人的功能扩展三大方面展示研究成果。
关键词:六足仿生机器人;昆虫行走;地形适应能力;跨障一、六足仿生机器人的设计六足仿生机器人集仿生学原理、机构学理论、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与技术、传感器检测技术和电机驱动技术于一体。
对于传统的行动结构,其优势在于其具有的优越的跨障碍能力,以及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地形适应能力。
本课题基于六足仿生机器人的行走方式、行动机构结构设计、伺服器的驱动进行研究。
1.仿生学原理分析该六足仿生机器人基于模仿昆虫的运动原理设计而成,故本课题首先对昆虫如何运动进行了研究。
昆虫有3对共6条足,分别分布于前、中、后胸,由所处位置相应被称为前足、中足、后足,每条足可分为六节,由基部向末端依次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
昆虫的足的主要自由度可视为3个,分别由转节、胫节、跗节完成,实现足的自由活动。
昆虫行走时每次以三条足为一组,两组足交替运动。
在昆虫的实际运动过程中,昆虫前进、后退、转向时其足皆按此方法三三足行走,只是由每条足移动的位置不同而实现不同的动作。
2.六足仿生机器人运动学分析(1)三角步态行走法昆虫运动时,它的三对足分为两组交替运动,每三足构成一个三角形支架结构,这便是三角步态行走法。
在六足仿生机器人的实际运动中,其步态多种多样,而三角步态行走法为六足仿生机器人实现行走的典型步态。
(2)六足仿生机器人的行走分析①昆虫的足主要有3个自由度,因此在机器人的每条足上我们安装了3个可实现角度精确控制的舵机来实现3个自由度,其中1个水平旋转自由度、2个垂直升降自由度。
六足仿生机器人结构设计及运动仿真
周梦;郝同鑫;闰文彬;代文杰;韩宁豪
【期刊名称】《机电工程技术》
【年(卷),期】2024(53)3
【摘要】为降低六足机器人制造成本,提高六足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设计一款新型腿部结构的六足机器人。
该机器人使用SolidWorks软件设计结构,机械结构采用3D打印机打印制造,机器人采用圆形六足式布局,腿部关节处使用弹簧机械结构来减少伺服系统的设计,并搭配适用不同地形可拆卸的模块化足端,可以利用较少的伺服系统完成复杂的运动。
通过对机器人进行运动学分析,以3种步态为例分析了不同环境下不同步态的特点,以单腿为例建立坐标系,使用DH法对机器人腿部进行运动学分析,Adams仿真结果表明,机器人在84 mm/s的情况下运行时,机器人重心的变化在9 mm以内,满足设计要求。
机器人样机进行了不同地形下运动实验,实验结果与仿真基本一致。
仿真实验以及样机运动实验验证了这种新型腿部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说明这种腿部结构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能够代替同类机器人并降低伺服系统的使用,从而降低了六足机器人的生产成本。
【总页数】5页(P172-175)
【作者】周梦;郝同鑫;闰文彬;代文杰;韩宁豪
【作者单位】信阳学院理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49
【相关文献】
1.大型六足仿生平台机器人机构设计及运动仿真
2.基于ADAMS的仿生六足机器人运动仿真
3.仿生六足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及运动分析
4.仿生六足机器人步态设计与运动仿真
5.关节电机驱动六足机器人仿生结构设计与柔顺运动控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六足仿生机器人
人们对机器人的幻想与追求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人类希望制造一种像人一样的机器,以便代替人们完成各种工作。
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近几十年,各种用途的机器人相继问世,使人类的许多梦想变为现实。
随着机器人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的复杂化,要求机器人具备有更高的运动灵活性和特殊位置环境的适应性,机器人简单的轮子和履带的移动机构已不能适应多变复杂的环境要求。
在仿生技术、控制技术和制造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种各样的仿生机器人相继被研制出来,仿生机器人已经成为机器人家族重要的成员。
仿生爬行机器人是一种基于仿生学原理研制开发的新型足式机器人。
与传统的轮式或者履带机器人相比,足式机器人自由度多,可变性大、结构发杂、控制繁琐,但其在运动特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点:首先是足式机器人具有较好的机动性,对不平地面的适应能力十分突出,由于其立足点是离散的,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小,因而可以在可能达到的地面上选择最优支撑点,从而能够相对容易的通过松软地面以及跨过比较大的障碍;其次是足式机器人的运动系统可以实现主动隔振,允许机身运动轨迹与足轨迹解耦。
尽管地面高
低不平,机身的运动仍可达到相对平稳。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是一种六足仿生机器人的机械机构部分的设计和分析,围绕六足仿生机器人的前沿技术,主要仿生对象为蚂蚁,主要实现机器人前后左右移动,具有良好的仿生特性,研究具有抗冲击性以及地形适应能力的仿生机设计技术,六足仿生机器人系统模型;研究六足机器人适应不同地形环境的能力。
研制系统设计与仿真等核心单元。
研制高速、高负载力、对典型非结构化地形具有高适应能力的六足仿生机器人,并开展系统结构、地形适应能力以及对抗控制实验验证。
本次设计的预期要达到的效果是可以实现灵活进退和转向,跨越障碍物,通过洼地和台阶并且保持平衡防止倾翻,能够实现实时避障,合理规划行走路线。
1、技术方案
一、机器人功能介绍:
a)可实现前进后退转弯等基本动作,加装传感器后对小障碍物越过、大障碍物绕开,具有遥控模式,可通过无线装置无线控制。
b)机器人机械机构:
舵机在仿生机器人中的应用:舵机有体积紧凑,便于安装,输出力矩大,稳定性好等优点。
一个放上机器人,机器人各个关节都有一定的自由度数,而每个舵机正是实现其中一个个关节在一个自由度上的运动。
二、机器人控制系统开发
机器人有主体结构和机械结构后,要想让他真正运动起来以及实现预期的功能,必须要有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中枢神经,所以要想实现动作都要通过控制系统来控制机器人的各个伺服电机做出相应的动作,而传感器测量到的数据都要传输到控制系统进行处理。
可以说一个机器人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控制系统和控制算法设计的好坏。
三、开发工具
开发工具采用Arduino是一种便捷灵活方便上手的开源电子原型平台,包括硬件和软件。
使用Arduino开发有很多优势:开放源代码的电路图设计,程序开发接口免费下载,也可以根据自己需求修改。
使用低价格的微处理器控制器,可以采用USB接口供电,不需要外接电源,可以使用外部9VDC输入;Arduino支持ISP在线烧,可以将新的‘bootloader’固件烧录AVR芯片;有了bootloader之后,可以通过串口或者USB to Rs232线更新固件;支持多种互动程序。
四、控制系统原理设计
1、系统控制对象为:伺服电机、电机控制器。
他们的控制关系为递进关系。
首先系统软件控制串口发送控制字节到伺服电机控制器,伺服电机控制器发出pwm信号到伺服电机,伺服电机根据驱动信号运转相应的角度。
2、为了实现六足机器人的避障功能,必须要有传感器
来感知障碍物的距离。
如超声波传感器,红外传感器。
传感器通过模拟接口将数据发送到控制板中,控制芯片对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并将动作信号通过pwm接口传输到电机控制板中。
通讯功能要采用专门的通讯模块来实现WiFi,GSM等。
参考文献
[1] 张涛颜国正刘华新型微型六足机器人的运动原
理及控制程序[J]计算工程,2006,32(23)241―243,246.
[2] 王倩陈甫臧希?? 等新型六足机器人机构与控制系统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8,205(3)148―150.
[3] 杨若霁陈锋六足步行机器人腿机构传动系统设计与仿真[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2(3)89-93.
[4] 姜树海孙培等仿生甲虫六足机器人结构设计与
步态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2 36(6)115-120.
[5] 郭少晶韩宝玲罗庆生六足仿生步行机器人系统
节能技术的研究[J].机械与电子,2007第四期90-93.
第一作者:姓名:汪航超,性别:男,出生日期:1995.2.10,院系:郑州大学电气工程。
第二作者:姓名:李凯乐,性别:男,出生日期:19910608,院系: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第三作者:姓名:李益涵,性别:男,出生日期:1996年1月10日,院系: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