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公开盗窃说_质疑_徐光华
- 格式:pdf
- 大小:663.14 KB
- 文档页数:9
全国服务热线:4006-1313-9812012系统强化班授课讲义(详细版)刑法分则徐光华主讲众合学校我们最懂司考,我们更懂你的学习需求!众合教育网址:w w w.z h o n g h e e d u.c o m全国服务热线:4006-1313-982系统强化阶段刑法分则授课提纲徐光华刑法分则的体系第一部分:侵犯财产罪;贪污贿赂、渎职罪。
第二部分: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部分: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四部分: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国防利益罪;军人违反职责罪。
第一章:侵犯财产罪侵犯财产罪中的几个共性问题:1.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1)所有权及其它本权;**不仅保护所有权,还保护占有(2)需要法定程序改变现状的占有,即非法占有。
**黑吃黑,刑法要管(3)但在非法占有的情况下,相对于本权者恢复权利的行为而言,该占有不是财产犯的法益,即被害人恢复权利的行为排除在财产罪之外。
**白吃黑,刑法不管2.非法占有目的:需要具备两点:(1)排除意思。
拿了他人东西不想还,或者还给他人也没有多大意义。
(2)利用意思。
怎么用都行,哪怕是一时使用也行。
2011年卷二61.下列哪些选项的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ABC)A.男性基于癖好入户窃取女士内衣B.为了燃柴取暖而窃取他人木质家具C.骗取他人钢材后作为废品卖给废品回收公司D.杀人后为避免公安机关识别被害人身份,将被害人钱包等物丢弃2009年卷二17.甲对乙使用暴力,欲将其打残。
乙慌忙掏出手机准备报警,甲一把夺过手机装进裤袋并将乙打成重伤。
甲在离开现场五公里后,把乙价值7,000元的手机扔进水沟。
甲的行为构成何罪?(D)A.故意伤害罪、盗窃罪B.故意伤害罪、抢劫罪C.故意伤害罪、抢夺罪D.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一、抢劫罪(一)普通抢劫罪的构成要件1.客观方面:以暴力、胁迫或者其它方法,劫取公私财物。
手段行为(1)暴力:**考点:暴力必须针对人实施,只要妨害取得财物的人(或者行为人自认为是有可能妨害取得财物的人)均可;暴力必须达到“足以抑制被害人反抗的程度”。
第1篇一、案例背景张三,男,25岁,某城市居民。
2019年6月,张三因家庭困难,无法维持生计,遂萌生盗窃的念头。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张三潜入一家超市,窃取了价值2000元的商品。
超市保安发现后立即报警,张三被警方抓获。
二、法律问题张三的行为涉嫌盗窃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道德问题张三的行为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一方面,有人认为张三家庭困难,盗窃行为是出于无奈,应给予同情;另一方面,有人认为张三盗窃行为严重违背道德,应受到法律的严惩。
四、法律问题过度道德化分析1. 案例中,张三的家庭困难成为其盗窃行为的合理化理由。
然而,在法律层面,家庭困难并非盗窃行为的免责事由。
我国《刑法》规定,盗窃罪的构成要件不包括家庭困难这一情节。
因此,张三的行为仍然构成盗窃罪。
2. 部分公众对张三的同情,反映了道德对法律的过度影响。
道德虽然对法律具有指导作用,但道德并不能替代法律。
在处理法律问题时,应当以法律为准绳,不能将道德作为衡量犯罪的标准。
3. 部分媒体在报道此案时,过分强调张三的家庭困难,忽视了其盗窃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这种报道方式容易误导公众,使人们将道德情感凌驾于法律之上。
4. 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法官和检察官在量刑时,可能受到道德因素的影响,对张三从轻处罚。
这可能导致法律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损害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五、结论“张三偷窃案”是一个典型的法律问题过度道德化的案例。
在处理此类案件时,我们应当坚持以法律为准绳,尊重道德,但不能将道德作为衡量犯罪的标准。
同时,媒体和公众在关注案件时,应客观公正地报道,避免道德情感对法律判断的干扰。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4·江西高三联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必须健全财产权保护制度,坚持物权法定、平等保护的原则,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的财产权的保护。
下列行为构成侵犯财产权的是()①小胡模仿“网红”主播刘某直播带货,获利万元②王大妈从10楼扔下厨房垃圾,砸伤楼下行人③李老师没收了王同学偷偷带进学校的手机④赵某将张某的论文稍作修改后署上自己的名字发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金某与郑某签订《房地产买卖合同》。
依照合同约定,金某将尚未取得房屋产权证的拆迁安置房以65万元的价格卖给郑某。
在收到全部房款后,金某向郑某交付了房屋钥匙,并许诺将在取得房屋产权证后一个月内把房屋过户至郑某名下。
对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是()①在拿到房屋钥匙后,郑某取得该房屋所有权②取得房屋产权证后,金某应拥有将房屋进行抵押的权利③当房款全部付清时,《房地产买卖合同》即时生效④在房屋过户手续完成后,郑某正式成为房产所有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小王将一套商品房卖给小丁,小丁按合同约定支付房款的80%,余款在办理产权过户手续时支付。
小王将房屋钥匙交给小丁,供其先行入住。
几个月后,小王又将同一套房屋卖给了小刘,并且到房产登记部门将产权过户到小刘名下。
小刘与小丁就该房屋的产权归属发生了争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小丁应该主张小王继续履行合同②小刘与小丁的争议可通过诉讼的方式加以解决③小王将房屋钥匙交给小丁,小丁完成了交付,小丁取得房屋所有权④小王已将房子产权依法过户到小刘名下,小刘取得房屋所有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2023·河南高三联考)曹某在电子商场门口以1 200元的价格从张某处购买一台市价为7 440元的笔记本电脑。
一个月后,警察上门将笔记本电脑作为赃物扣押,原来张某是一名盗窃分子。
该案例中()①张某卖笔记本电脑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②曹某买到的笔记本电脑属于善意取得③曹某对笔记本电脑进行动产登记就不会被扣押④警察追回笔记本电脑保护了失盗所有人的财产所有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居住权是权利人为了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按照合同约定或遗嘱,在他人享有所有权的住宅之上设立的占有、使用该住宅的权利。
徐光华法考必刷题解析徐光华法考必刷题中,民法总则篇是必须要掌握的,因为民法总则是民法的基础,对民法各分科的理解和应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解析民法总则篇的题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熟练掌握民法总则的基本原则和规定,包括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基本规定、民事行为的规定、法人的规定、民事责任的规定等。
2)要注意理解和运用民法总则的基本概念,如民事主体、法律行为、合同、法人等。
3)要注意理解和运用民法总则的具体规定,如合同成立的要件、合同效力、违约责任、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等。
2. 解析徐光华法考必刷题:合同法篇合同法是民法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解析徐光华法考必刷题中的合同法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熟练掌握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包括合同的定义、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等。
2)要注意理解和运用合同法中的各类合同,如买卖合同、租赁合同、劳动合同、建设工程合同等。
3)要注意理解和运用合同法中的各种条款和条文,如合同的效力、合同的解释、合同的违约责任等。
3. 解析徐光华法考必刷题:物权法篇物权法是民法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解析徐光华法考必刷题中的物权法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熟练掌握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包括物权的定义、物权的取得、物权的保护等。
2)要注意理解和运用物权法中的各种物权,如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
3)要注意理解和运用物权法中的各种物权变动和转移方式,如定着物的移转、动产的转让等。
4)要注意理解和运用物权法中的各种权利关系,如共有关系、共同拥有关系等。
以上是解析徐光华法考必刷题的内容,通过对这些题目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民法、合同法和物权法的基本原则、规定和应用。
第1篇一、引言法律逻辑学是研究法律思维和推理规律的学科,它对于法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运用法律逻辑学的理论和方法,揭示案件背后的法律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
本文将以“张三偷窃案”为例,从法律逻辑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二、案情简介张三,男,20岁,某市居民。
因生活困难,张三多次在夜间潜入邻居家偷窃财物。
一日,张三如往常一样,在夜间潜入邻居家,被邻居发现并报警。
公安机关随后将张三抓获,并对其进行了调查。
三、法律逻辑学分析1. 案件事实的认定根据案件事实,张三在夜间潜入邻居家偷窃财物,被邻居发现并报警。
从法律逻辑学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对以下事实进行认定:(1)张三有夜间潜入邻居家偷窃的行为。
(2)张三的偷窃行为对邻居的财产造成了损失。
(3)邻居对张三的偷窃行为有报警行为。
2. 法律关系的分析(1)张三与邻居之间的财产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本案中,张三的偷窃行为侵犯了邻居的财产所有权,构成了盗窃罪。
邻居作为财产所有人,有权要求张三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张三与公安机关之间的行政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盗窃、诈骗、抢夺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在本案中,公安机关对张三进行了调查,并对其采取了强制措施。
公安机关与张三之间形成了行政关系,公安机关有权对张三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3. 法律推理的运用(1)归责原则的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条规定,犯罪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在本案中,张三的偷窃行为侵犯了邻居的财产所有权,符合归责原则的要求。
因此,张三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第1篇一、案例背景张三,男,35岁,某市居民。
一日,张三在家中翻找旧物时,发现一本记载了其祖辈往事的日记。
日记中记载了张三祖辈曾经拥有一块祖传玉佩,该玉佩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然而,在“文革”期间,祖辈为了保护玉佩,将其埋藏于地下。
张三在翻找旧物时,无意间发现了这块玉佩。
张三对这块玉佩非常喜爱,遂决定将其收藏。
为了防止他人发现,张三将玉佩进行了简单的清洁和包装,并未对外公开。
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张三的朋友李四看到了这块玉佩,并得知其价值。
李四心生贪念,趁张三外出时,将玉佩盗走。
张三回家后,发现玉佩被盗,遂报警。
警方调查发现,李四在盗走玉佩后,将其出售给了古玩店。
古玩店老板在收购玉佩时,并未发现其来源,而是将其作为一件普通古董出售给了收藏家赵五。
赵五在得知玉佩的真实价值后,决定将其归还给张三。
二、案例分析1. 张三对玉佩的占有是否合法?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占有是指权利人对其物或者权利行使直接控制的事实。
在本案中,张三在发现玉佩后,对其进行了简单的清洁和包装,并未对外公开,因此可以认定其对玉佩的占有是合法的。
2. 李四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
在本案中,李四未经张三同意,将张三占有的玉佩盗走,侵犯了张三的财产权,因此李四的行为构成侵权。
3. 古玩店老板和赵五是否应当承担责任?(1)古玩店老板是否承担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古玩店老板在收购玉佩时,并未发现其来源,且不存在故意或过失,因此不承担责任。
(2)赵五是否承担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赵五在得知玉佩的真实价值后,选择将玉佩归还给张三,并未侵害张三的合法权益,因此不承担责任。
4. 张三的“善意”侵权问题在本案中,张三在发现玉佩后,并未对外公开,而是将其作为个人收藏。
2019法考名师考前密押黄金28题题目:2019法考名师考前密押黄金28题第1题1/ 56【不定项】2017年5月1日,王某自书遗嘱:死后财产全部归长子王大继承。
6月10日,王大驾车违章发生交通事故死亡,留有各类遗产若干。
王大死亡时妻子张某已怀孕三月有余。
7月10日,王某与儿媳张某签订书面协议:“如把孩子顺利生下来,就送500万元给孩子。
”11月10日,医院为张某孕检时要求张某输液,因未严格消毒,导致张某早产,婴儿出生即残疾,为治疗花去医药费200万元。
关于本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本题由孟献贵密押】题目:2019法考名师考前密押黄金28题第2题2/ 56【不定项】2018年10月2日,家住北京市通州区的张某夫妇乘坐MH360航班从马来西亚飞回北京。
飞机中途失事,夫妻双亡。
张某夫妇有二子,长子张顺已成年(某上市公司董事长,年薪2000万人民币),次子张利刚刚年满6周岁。
关于张利的监护人设定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本题由孟献贵密押】题目:2019法考名师考前密押黄金28题第3题3/ 56【不定项】2014年6月1日,家住北京市通州区的韩某乘坐MH360航班从马来西亚飞回北京。
飞机中途失事,至今下落不明。
韩某妻子何某欲将儿子小韩送养以便再嫁。
韩某的父母不知如何处理,咨询刘律师。
关于刘律师的答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本题由孟献贵密押】题目:2019法考名师考前密押黄金28题第4题4/ 56【不定项】关于基金会法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本题由孟献贵密押】题目:2019法考名师考前密押黄金28题第5题【不定项】2015年1月2日,孟某委托李某采购一批信阳毛尖茶,并给了李某一份1年期限的授权委托书。
5月1日,孟某通知李某取消委托,并要求李某交回授权委托书,李某因故未交回。
11月2日,李某以孟某代理人的名义与不知情的曹某订立了一份价值10万元的大红袍茶叶买卖合同。
关于本案,下列表述正确的有?【本题由孟献贵密押】题目:2019法考名师考前密押黄金28题第6题6/ 56【不定项】2019年1月5日,天津市幸福村村民孟某与村委会签订了耕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
文山法治故事以下是 6 条关于“文山法治故事”的内容:1. 嘿,你知道吗,在文山有这么一件事。
有个小偷大摇大摆地进了一家商店偷东西,结果被店主发现了。
店主那叫一个气愤啊,大喊:“你咋能这样呢!”小偷还想跑,这时候巡逻的警察赶来了,一下子就把小偷抓住了。
这小偷还狡辩呢,他咋不想想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呢!难道他以为能跑掉吗?这就是法治的力量啊,让坏人无处可逃。
2. 我听说,文山有个人因为一点小事和邻居闹矛盾,吵得不可开交。
这时社区的法律调解员来了,耐心地给他们讲道理、讲法律,嘿,你猜怎么着,这两人一下子就冷静下来了。
就像一场暴风雨突然转晴了一样,经过调解,他们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互相道了歉呢!这不就说明法治能让大家的关系更和谐吗?3. 咱说文山有个司机,喝了酒还开车,你说这多危险啊!结果被交警拦下来了,那司机还不服气呢,说:“我就开一下怎么了!”交警严肃地说:“你这是违法知道吗!”最后司机乖乖地接受了处罚。
这就好像一个顽皮的孩子被家长教育了一样,不遵守法律可不行啊!法治保障了我们每个人的安全呐。
4. 有一次我在文山看到,有个商家卖假冒伪劣商品,坑骗消费者。
但消费者可不好惹呀,他们联合起来把商家告上了法庭。
法庭那是公正判决,让商家赔偿损失,还对商家进行了处罚。
这就像给那些不守法的商家敲响了警钟,让他们知道不能乱来,法治就是保护我们消费者权益的后盾啊!5. 文山的一个村子里,曾经有两个家族因为土地纠纷差点打起来。
哎呀,那场面紧张得很呢!但好在有懂法律的人出来给他们讲解法律规定,告诉他们应该怎么解决。
最后呢,两家按照法律程序和平解决了纠纷。
这就像是在混乱中找到了一把钥匙,打开了和谐的大门,法治真的很重要啊!6. 我给你讲哦,在文山有一个企业偷偷排污,污染了环境。
这能行?附近的居民可不答应,他们运用法律武器,把企业告上了法庭。
企业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忙整改。
这不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吗?没有。
案例,对于法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参考》已经成为全国《刑事审判参考》中找到答案。
2018版的司法部官方指定教材(主观案例题)中的每一个案例,基本上都来源于《刑事审判参考》。
徐光华老师从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参考》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各类案例共计几万个中,挑选出有理论和实务价值的案例,与大家分享,一定要认真看哦,没准哪道就会出现在法考试卷里啦!一、转化型抢劫=法考解读=如何理解刑法第269条转化型抢劫的前提“盗窃、诈骗、抢夺罪”,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以抢劫罪定罪。
《刑事审判参考》指导案例第1246号王艳峰抢劫案指出,行为人实施“信用卡诈骗罪”,事后使用暴力的,亦可转化成抢劫。
相关内容亦可参见《徐光华讲刑法2019》第247页。
如果是盗窃、诈骗、抢夺以外的犯罪,如敲诈勒索罪,出于特定目的,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不得比照刑法第269条认定为抢劫罪。
当然,“盗窃、诈骗、抢夺罪”不仅指刑法分则第五章中规定的相关犯罪,还包括其他类似犯罪,如盗伐林木罪,因为盗伐林木罪本身也必然触犯了盗窃罪。
但对于盗窃枪支罪,由于“枪支”主要不是体现在其所具有的经济价值上,而更多地存在于对公共安全所具有的潜在威胁或者对公共秩序管理所必要的手段价值上,不能将其看做普通财物,也即盗窃枪支行为主要是不具有财产属性的盗窃罪的特征,不成立第269条抢劫罪的前提。
参见:黎宏:《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第727页。
如果某种行为不能评价为侵犯财产的盗窃、诈骗、抢夺罪时,则不能成立事后抢劫罪。
例如,盗窃、抢夺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由于公文、证件、印章的财产价值微薄,不可能评价为刑法上的盗窃罪、抢夺罪,因而不可能成立事后抢劫罪。
再如,骗取出境证件的行为,不可能评价为刑法上的诈骗罪,因而不可能成立事后抢劫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