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69.50 KB
- 文档页数:7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选择题(共7小题)1.太原市部分街道路口安装有行人闯红灯抓拍系统。
当行人闯红灯时,监控摄像头就会拍照,拍到的人像跟数据库内的有效证件照片进行对比识别,紧接着LED屏上就会出现闯红灯者的照片。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拍照时,行人位于摄像头2倍焦距以外B.行人通过摄像头成正立的实像C.行人通过摄像头成缩小的虚像D.摄像头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相同2.李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3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蜡烛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30cmB.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C.当物距是10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像D.实验中蜡烛燃烧变短,屏上的像将向下移动3.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焦距为20cmB.物距为5cm时,可以通过移动光屏承接到清晰的像C.物距为15cm时,成放大的像,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D.物距由15cm增大到30cm的过程中,在光屏上看到的像一直是变大的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若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则移动光屏()A.能承接到倒立、缩小的实像B.能承接到倒立、放大的实像C.不能承接到像D.距透镜15 cm 处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同学们选用多个LED灯制成字母“F“做为实验光源,用标有格子的白色板做成光屏进行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此时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图中的光源和光屏对换,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B.将图中光源“F”向右移动5cm,再向右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这是投影仪的原理C.在图中贴近凸透镜右侧放置镜片,只向左移动光屏能得到清晰的像,该镜片是近视镜D.用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替换图中凸透镜,只向右移动光屏,就可得到清晰的像6.如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如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小徐同学将蜡烛分别放在甲、乙、丙、丁不同的位置(图甲和图乙中的透镜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5.0cmB.图乙四个位置中,移动光屏,4个位置上的蜡烛都可以在光屏上成像C.将蜡烛放在丙位置,若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则在光屏上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D.将蜡烛放在乙位置,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此时成放大的像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此时成像情况符合照相机的成像原理B.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C.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处,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将蜡烛移动到40cm刻度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会在光屏上成像二.填空题(共8小题)8.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的情形,这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二维码经摄像头扫描成倒立、(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5.3.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A层基础必会】考点一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1.某同学将凸透镜平放在物理课本的封面上,通过凸透镜看到“物”字的形状是(B)2.(实践应用)某现代体育比赛中,高清摄像器材已普遍应用,为我们清晰地展现了很多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精彩瞬间。
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其感光元件上接收到的像的性质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填写像的完整性质)。
3.(跨学科·日常生活)如图所示,路引装置将路引信息投射在地面上,路引装置成像原理和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路引装置与地面的距离越大,所成的像越大(选填“大”或“小”)。
4.为倡导低碳出行,各地增设了多处共享单车取车点。
取车时,可用手机扫描车桩上的二维码来开启车锁。
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当手机镜头靠近二维码扫描时,物距变小(选填“变大”或“变小”),手机屏幕上的像变大(选填“变大”或“变小”)。
5.如图所示,装满水的杯子类似一个透镜,在水杯后面放置一个小泥娃,透过水杯进行观察,看到“泥娃”变细了,可以判断泥娃处于(D)A.焦点以内B.焦点上C.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二倍焦距以外6.(2024·济宁质检)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某新型战斗机上的光电搜索跟踪系统,该系统功能与人眼相似,能为战斗机提供感知外界的“视觉”,系统内置的光电传感器,相当于人眼的视网膜,最外层窗口和传感器之间的光学元件,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关于该系统说法不正确的是(B)A.该系统的光学元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该系统在光电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战斗机逐渐靠近被跟踪物体时,物体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大D.周围景物通过该系统成像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镜头的2倍焦距考点二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焦距7.(实践应用)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昆虫观察瓶。
为了便于观察瓶底小昆虫放大的像,他在瓶口安装的应是凸(选填“凸”或“凹”)透镜。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含答案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在凸透镜后20cm的光屏上出现一个等大倒立的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25cm处,则()A.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找不到像2.将物体放在离凸透镜30cm处,恰好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的清晰的像;当物体放在离凸透镜10cm,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A.正立的放大虚像B.倒立的缩小实像C.倒立的放大实像D.无像3.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4. 在银幕上看到的电影画面都是正立的,在放电影时应将电影胶片( )A. 正立着放在小于凸透镜2f的位置上B. 倒立着放在小于凸透镜2f的位置上C. 正立着放在凸透镜2f和f之间的位置上D. 倒立着放在凸透镜2f和f之间的位置上5.如图所示是小华用相机拍摄的桂林市杉湖上的双塔相片。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实像B. 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C. 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D. 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6.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改变物距4次,每次都能通过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下面是他们记录的这四组物距(u)和像距(v)的数据,其中数据错误的是( )A. u=15 cm,v=19.3 cm B . u=25 cm.v=17.3 cmC. u=20 cm,v=20 cmD. u=30 cm,v=15.2 cm7.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调整实验装置时,要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设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u,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该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u<10cmB. 物体为一点光源时,利用该透镜可得到一束平行光,此时u=10cmC. 该透镜作投影仪的镜头使用时,u>10cmD. 该透镜作照相机的镜头使用时,u>20cm2.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蜡烛放到离透镜15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他将蜡烛又远离了透镜15c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一定成缩小的实像B. 一定成等大的实像C. 一定成放大的实像D. 无法判断3.如图是小明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鹦鹉图片的情景,左图是书上鹦鹉图片,右边四个图是他看到的鹦鹉的像.开始将凸透镜紧靠课本观察,然后逐渐增大凸透镜到课本的距离,则他先后看到的像应是()A、②④③①B、②③①④C、④②③①D、④③②①4.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可得到一个()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5.小琳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她先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在透镜后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物体等大的像;若现将物体移至透镜前5cm处时,在光屏上将出现(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光屏上接收不到像6.应用如图所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设备是A.投影仪 B.放大镜 C.照相机 D.潜望镜7.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________。
调整后烛焰能在光屏上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此时再将蜡烛向右移动到焦点之内,要想观察像,小明就应该________。
8.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烛焰、透镜和光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当凸透镜的焦距f=10cm、物距u=15cm、像距v=30cm时,光屏上得到________ 、________ 的实像;若撤去光屏,简要说明观察该像的方法________9.某些手表上有一个圆滑的透明凸起,通过它看日期会觉得很清楚,这是因为这个圆滑的凸起相当于一个________,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一个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小明用放大镜看窗外远处的物体,他看到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虚像C.正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2.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C.在凸透镜左侧放一个凹透镜,需要把光屏向右移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3.“停课不停学”,张同学拍照上传的作业图片总是一头大一头小,一侧亮一侧暗。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成像性质角度:大的一头是虚像,小的一头是实像B.成像大小角度:大的一头是放大的,小的一头是缩小的C.物距大小角度:大的一头离镜头近,小的一头离得远D.拍摄技术角度:把拍照手机水平放到作业本的上方,拍出来就会一样亮4.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从飞机上向地面拍照,叫航空摄影,如果所用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cm,则所成清晰的像与镜头的距离为()A.10cm B.略大于5cm C.5cm D.略小于5cm5.如图所示是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的一个情景,此时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由此可知()A.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B.将蜡烛远离透镜,要想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透镜C.仅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无法呈现出清晰的像D.随着蜡烛越烧越短,呈现在光屏上的像也会向下移动6.小明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当蜡烛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0cm时,移动光屏,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为h1,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s1;当蜡烛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15cm时,移动光屏,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为h2,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s2.在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A.h1=h2B.h1<h2C.s1=s2D.s1>s2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呈现一个与凸透镜口径等大的圆形光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透镜的焦距为10.00cmB.将光屏向右移动,光斑大小不变C.将蜡烛向左移动20cm,光屏上会成像D.若使该透镜成虚像,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应小于20cm8.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20厘米的光屏上成清晰实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测试一.选择题1、当烛焰离凸透镜4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50厘米B40厘米C30厘米D10厘米2、点光源S放在焦距为8cm的凸透镜的焦点上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6cm 处的垂直于主轴的光屏看到一个圆形光斑,若使屏上光斑面积缩小,可采用的办法是()(A)光屏远离透镜一段距离(B)光屏向透镜移近一段距离(C)占光源远离透镜一段距离(D)点光源向透镜移近一段距离3.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B.白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的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照射到其上面的光产生漫反射4.小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时,在光屏的中央承接到了烛焰清晰的像。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光屏上的像与投影仪成像性质相同B.小丽用不透明的书挡住烛焰的上半部分,光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C.如果将图中光屏和蜡烛换个位置,光屏上仍能承接清晰的像,成像性质与投影仪成像相同D.小丽摘下自己戴的近视眼镜,将镜片放在图中蜡烛和透镜之间,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承接清晰的像5、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需要从高空飞机上向地面拍照,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mm,则胶片与镜头的距离应为()A、100mm以外B、恰为50mmC、50mm以内D、略大于50mm6、一个人照完一张半身像后,又想照一张同样大小的全身照,摄影师应使()A.照相机远离人,暗箱拉长B.照相机远离人,暗箱缩短C.照相机靠近人,暗箱拉长D.照相机不动,只调大光圈7.如图所示,实物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下列有关投影仪的分析正确的是()A.平面镜的作用是成像B.投影仪所成的像可以是实像,也可以是虚像C.灯片离镜头的距离应该在20cm至40cm之间D.如果想要银幕上的像变大一点,应该将镜头放下一点,同时将投影仪远离一点银幕8.根据图所示,可判断出蚂蚁到放大镜的距离()A.小于焦距B.大于焦距,小于两倍焦距C.等于两倍焦距D.大于两倍焦距9.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圆柱体AB放置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P为2倍焦距处,圆柱体所成像的形状和位置应是( )A.两头细中间粗,像到镜距离都大于焦距B.A端细,B端粗,B端的像到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C.两头粗中部细,像到镜的距离都大于2倍焦距D.A端粗,B端细,A端的像到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10.小方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选择题1.某摄影师在某次利用相机拍照时,发现被拍摄人的正面照在照片中的比例太小,很不美观。
为增加人在照片中的比例,摄像过程应该()A.被拍摄人不动,摄影师后退,镜头向后调B.被拍摄人不动,摄影师向前,镜头向前调C.摄影师不动,被拍摄人向前,镜头向后调D.摄影师不动,被拍摄人后退,镜头向前调2.如图所示,是无锡市中小学统一安装的“一键式报警柱”。
按下按钮就可以通过摄像头进行面对面视频通话,实现校园安全事件的紧急救助。
关于此设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摄像头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相同B.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定律C.“报警”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D.“报警”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如果把物体沿凸透镜主光轴移动到距离凸透镜20cm处,则成像的情况是()A.放大的实像B.缩小的实像C.等大的实像D.三种情况都可能4.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和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A.实验中所使用的的凸透镜焦距为16cmB.物体放在A点对应的位置上,成缩小倒立的实像C.物体放在C点对应的位置,放大倒立的实像D.物体从A点移到C点的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小5.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50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6.用光具座和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cm处,则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的像是()A.放大、倒立的实像B.放大、正立的虚像C.等大、倒立的实像D.缩小、倒立的虚像7.如图是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3分59秒,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的照片,火箭周围冒有大量的“白气”,载着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向中国自己的太空家园飞奔而去。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选择题(共6小题)1.小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时,在光屏的中央承接到了烛焰清晰的像。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光屏上的像与投影仪成像性质相同B.小丽用不透明的书挡住烛焰的上半部分,光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C.如果将图中光屏和蜡烛换个位置,光屏上仍能承接清晰的像,成像性质与投影仪成像相同D.小丽摘下自己戴的近视眼镜,将镜片放在图中蜡烛和透镜之间,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承接清晰的像2.如图1所示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图2中A、B是同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监控摄像头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监控摄像头工作原理与投影仪相同B.摄像头的镜头拍摄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C.照片中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但车的外表却很清晰,因为车是光源D.由照片A、B可以看出汽车是迎着摄像头方向行驶3.目前,移动支付已经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面对摄像头,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系统自动拍照,扫描面部特征,确认身份信息后,即可完成交易。
无需钱包或手机,整个交易过程不超过5s。
由此应用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刷脸支付”过程,人脸是光源B.凸透镜可以成正立的实像C.扫描仪获取的信息是人脸反射的光再经过摄像头对光的折射形成的D.人体面部不同部位的肤色有差异但对各种色光的反射能力相同4.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B.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C.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D.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成的像也变小5.如图所示是用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选择题(共6小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A.该凸透镜的焦距f=20cmB.当物距u=3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条规律C.当物距u=8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利用了这条规律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向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2.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投影仪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下移动C.如果用不透明纸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光屏上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减弱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应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3.将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B.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C.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D.若蜡烛和光屏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距离,一定不可能在光屏上呈清晰的像4.小春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观察《阳光学业评价》,观察到了图中的情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的成像为放大正立的虚像B.图中的透镜到书本的距离大于10cmC.图中的透镜如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将变小D.图中的透镜与近视眼镜镜片的透镜种类相同,均为凸透镜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在凸透镜后20cm 的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25cm处,则()A.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找不到像6.将蜡烛、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一、练习题1.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实像D. 正立、缩小的实像2.凸透镜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在屏上恰好能成一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用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这时屏上的像会:()A. 只存在下半部分;B. 只存在上半部分;C. 消失;D. 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像稍暗些。
3.两束光线通过凸透镜后:()A. 一定相交于一点B. 一定会聚于焦点C. 一定靠拢但不一定相交D. 一定发散4.下列光学器件中,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A. 平面镜B. 凸透镜C. 凹透镜D. 凹面镜5.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则看到的()A. 只能是正立放大的像B. 只能是倒立缩小的像C. 只能是倒立放大的像D. 前三种像都可以看到6.物体距凸透镜20cm处,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则应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A. 5cmB. 10cmC. 15cmD. 20cm7.物体距凸透镜20cm处,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则应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A. 5cmB. 10cmC. 15cmD. 20cm8.在距凸透镜20cm的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则应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A. 5cmB. 10cmC. 15cmD. 20cm9.在距凸透镜20cm的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则应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A. 5cmB. 1 0cmC. 15cmD. 20cm10.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
则凸透镜的焦距为()A. f<2cmB. 2cm<f<4cmC. 4cm<f<5cmD. 5cm<f<8cm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为50 cm保持不变,某同学将一个焦距为10 cm的透镜从光屏移向蜡烛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能在屏上成一次清晰的像B. 能在屏上成二次清晰的像C. 能在屏上成三次清晰的像D. 不能在屏上成清晰的像12.一个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20cm处逐渐移向30cm处的过程中()A.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B.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C.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D.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1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1)所选用的仪器有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以及________。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选择题(共12小题)1.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
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2.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5厘米,在透镜左侧10厘米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AB,在透镜右侧15厘米处放一个平面镜,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则该光具组中,物体AB的成像情况是()A.一个正立实像,一个倒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B.一个正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一个倒立虚像C.一个倒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一个倒立虚像D.一个正立实像,一个倒立实像,一个倒立虚像3.如图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OB.已知AO=10cm,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f=10cm B.f=5cm C.f=8cm D.f=12cm4.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5.小明在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后,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移动蜡烛,先让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
如图所示,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不同类型的眼镜片,关于本次实验现象正确的是()A.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C.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D.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6.有一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的地方,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呈现了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基础练习)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总计题数20 10 10 0 0 40 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蜡烛距透镜15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蜡烛距透镜45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B.蜡烛距透镜20cm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C.蜡烛距透镜18cm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D.蜡烛距透镜6cm时,一定成放大的虚像2.在探究凸诱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2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蜡烛清晰的像,该像为()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3.一支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蜡烛、光屏的位置可在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若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A.在光屏上不再呈现像 B.在光屏上呈现缩小的像C.隔着透镜可以看到蜡烛的像 D.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像4.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只需站在距摄像头40﹣60cm的距离,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B.镜头的焦距小于20cmC.刷脸支付时,人脸通过镜头成倒立、缩小的虚像D.“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5.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在凸透镜的两侧,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虚像B.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C.该实验现象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D.如果把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的像是缩小的6.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所使用的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中将蜡烛分别放在甲、乙、丙、丁四个位置,观察光屏上成像情况(光屏位置未标出)。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习题及解析(分层练习)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测量凸透镜焦距时,小明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然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3)再将点燃的蜡烛移到10cm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4)在图乙所示的实验基础上,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30cm处,适当移动光屏直到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所成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10.0;(2)同一高度;(3)照相机;(4)变大。
【详解】(1)由图甲中,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当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f=60.0cm-50.0cm=10.0cm(2)蜡烛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3)凸透镜焦距为10.0cm,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物距u=50.0cm-10.0cm=40.0cm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30cm处,物距u=50.0cm-30.0cm=20.0cm此时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成的像将变大。
2.用F为焦点,探究焦距为f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验中;(1)发光物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光屏未画出,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在图中(填数字序号)区域,像的箭头方向是竖直向的,像的大小比发光物体要;(2)将光屏放在凸透镜右侧,发光物体放在A处,发现无论怎样调整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都无法得到发光物体的像。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选择题1.小聪手拿放大镜由远及近观察图甲所示的字母“R”,他通过放大镜不可能看到的像是()A.B.C.D.2.如图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大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小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大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D.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B.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C.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D.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漫反射现象中,光的传播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不变C.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D.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一定是缩小的5.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日晷上呈现指针的影子B.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C.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D.国家大剧院在水中形成的倒影6.“禾下乘凉梦”是袁隆平先生的中国梦,意思是水稻下面可乘凉,这是因为水稻下面形成了阴影区域,下列现象与阴影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A.湖光倒“影”B.杯弓蛇“影”C.毕业合“影”D.形“影”不离7.如图甲所示,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空玻璃瓶的后方,透过玻璃瓶观察到的情形如图乙;将玻璃瓶灌满水后,将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同时透过玻璃瓶观察铅笔的像,下列四种情形中,有一种情形不是在以上过程中观察到的,它是()A.B.C.D.8.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倍焦距之外,逐渐向焦点移动的过程中,所成的像将()A.一直变大B.一直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9.2021年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用其后置变焦数码照相机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照片。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梳理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 物距和像距(1)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常用u 表示。
(2)像距: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常用υ表示。
2.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步骤(1)利用太阳光聚焦法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2)将凸透镜放在蜡烛与光屏之间,点燃蜡烛,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把蜡烛放在与凸透镜距离大于二倍焦距的地方,即f u 2>,沿直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观察这个像的倒正和大小。
改变物距u ,重做这一步。
(4)把蜡烛移向凸透镜,使f u 2=,移动光屏,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5)把蜡烛再移近凸透镜,使f u f 2<<,移动光屏,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改变物距u ,重做这一步。
(6)把蜡烛继续移近凸透镜使f u =,移动光屏,看是否能够成像。
(7)把蜡烛移到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即f u <,移动光屏,在光屏上看不到烛焰的像。
从光屏这一侧透过凸透镜用眼睛直接观察烛焰。
3.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位置关系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凸透镜 平行光 f =υ像 与 物 异 侧 一个点 测定焦距 f u 2>f f 2<<υ 缩小、倒立、实像 照相机 f u 2= f 2=υ 等大、倒立、实像 测定焦距 f u f 2<<f 2>υ 放大、倒立、实像 幻灯片、投影仪 f u =同 侧不成像 f u < 放大、正立、虚像 放大镜★★口诀巧记: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二、利用光路图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1. 当f u 2>时,成像光路图如图甲所示,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 当f u 2=时,成像光路图如图乙所示,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1. 当f u f 2<<时,成像光路图如图丙所示,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小明同学模拟投影仪成像原理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让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小一些,下列说法正确的()
A.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光屏向右移动少许
B.蜡烛向左移动多一点,光屏向左移动少一点
C.蜡烛向左移动少一点,光屏向左移动多一点
D.只需要将蜡烛向左移动
2.在凸透镜前一个物体,经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能成一个缩小的像。
若物体以速度v沿着垂直于主光轴的方向长高,则()
A.像也以v的速度长高B.像以大于v的速度缩短
C.像以小于v的速度长高D.像以小于v的速度缩短
3.把高2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呈现出2cm高的像,则发光棒离凸透镜的距离为()
A.12cm B.10cm C.8cm D.4cm
4.把高4cm的蜡烛点燃后立于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2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A.12.5cm B.10cm C.7.5cm D.4.5cm
5.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30cm的地方,在离物体45cm的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的清晰的像,则()
A.凸透镜的焦距是90cm,像是放大的
B.凸透镜的焦距是18cm,像是放大的
C.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像是放大的
D.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像是缩小的
6.当蜡烛、透镜、光屏三者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换用焦距更小的凸透镜,放在原位置,要想光屏上成像,则光屏向右移
B.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位置不动,应在透镜前加远视镜,光屏可再次成清晰的像C.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光屏上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D.只移动透镜使其处在蜡烛和光屏的中间,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7.某物理兴趣小组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如图,当蜡烛距凸透镜10cm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6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6cm
C.当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像一定会变小
D.如果将蜡烛与光屏位置互换,在光屏上将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8.人脸识别系统应用在证件检验、军队安全、安全监测等方面,某文物展馆就安装了这一设备,当人们进入场馆距门口0.5~1.0m,安装在门上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如图所示)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5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m 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5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1m 9.如图,小强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他得到以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蜡烛置于c点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放大的像
B.蜡烛置于b点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蜡烛从a点向b点移动,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
D.蜡烛从b点向左移动,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
10.如图所示,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80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此成像原理可以应用在放大镜上
C.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向左移动,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老花眼镜,将光屏左移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二、填空题
11.如图1所示,叶脉在露珠中格外明显;如图2所示,透过露珠看到小草倒立的像。
若根据像的虚实来划分,图1中成的是_____像,图2中成的是_____像。
(填“实”或“虚”)
12.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看到的一种成像的情况.此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其成像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
13.某同学用焦距为15cm的放大镜观察邮票,邮票与放大镜的距离应该______15c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所成的像是放大、______(选填“正立”或“倒
立”)的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14.自拍杆给旅游者带来方便。
如图所示,当自拍杆拉长时,可以_____物距,_____
像的大小,从而_____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15.在探究凸边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回答下列问题:
(1)若保持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
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位置,他将自己佩戴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间适当位置时,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明所患的眼疾是______。
(选填“近视”或“远视”);
(2)要让图中光屏上的像变大些。
可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将凸透镜向______移动适当距离;也可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都向______移动。
三、实验题
16.小宁和同学们在张老师指导下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观察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则该凸透镜焦距为________cm。
小宁把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A处,屏上的像变得模糊,接下来他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根据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做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
17.如图所示,小王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他有好几个凸透镜,但均不知焦距,请你帮他设计一个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案:______
(2)经过测量,他发现有焦距分别为2cm,10cm和30cm的三种凸透镜,则为了便于进行实验,他应选择焦距______cm的凸透镜。
(3)他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米尺旁。
点燃蜡烛后,他还应调整火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在______。
(4)如图所示,当他把蜡烛放在A位置时,光屏应向M点的______(左/右)侧移动,才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要使所成的像更大些,他应把蜡烛向A点的______(选填左、右)侧移动,同时使光屏离凸透镜更______(选填远、近或不变)一些,若固定光屏的位置于M点不动,要使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他应把蜡烛向A点的______(选填左、右)侧移动。
当蜡烛移动到B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这时,通过透镜向烛焰同侧观察,能看到烛焰_____的虚像,把蜡烛放到B点______(选填左、右)侧,可以使虚像更大。
参考答案
1.C
2.C
3.B
4.A
5.D
6.C
7.D
8.B
9.C
10.D
11.虚实
12.虚物距小于焦距
13.小于正立虚像
14.增大减小增大
15.近视左右
16.10.0 左照相机
17.(1)略
(2)10
(3)同一高度
(4)右右远左正立放大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