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高校外语教育国际化策略构建
- 格式:pdf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2
162
2012年第27卷 第10期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外语研究收稿日期:2012-09-19
作者简介:焦悦梅(1971-),女,河北保定人,副教授,从事为外语教学方向的研究。
赵彩然(1970-),女,河北石家庄人,副教授,从事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方向的研究。
基金项目: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英语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河北省高校外语教育国际化研究”(项目编号HB11Y0050)的最终成果。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国际合作的日益发展,外语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作用日趋明显,“全球化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凸显了外语教育的重要性。
”(张贞爱,王克非,2010:345)外语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更是受到各国的广泛重视。
美国的哈佛大学向学生提供了涉及60多个语种的外语教学(韩延明,2008:9)。
韩国非常重视外语教育,对其划拨的经费在各学科居于首位,“2006年,韩国在英语教育方面投入了15万亿韩元。
这一数值相当于韩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相当于韩国教育预算(30.1万亿韩元)的47.5%”(张贞爱,王克非,2010:348)。
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外语教育国际化也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鉴于此,我们谨对我国地方高校外语教育国际化提出几点发展策略。
一、引入ESP式教学,打造新型外语教育方式,加快外语教育国际化进程,提高人才国际核心竞争力
ESP(全称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模式兴起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
ESP教学有四个显著特征:“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词汇、句法和语篇放在与特定专业或职业相关的活动的语言运用上;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
”(高战荣,2012:86)ESP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学生求职、就业方面具有比普通英语教学难以匹敌的优势。
学校的ESP教学缩减了公司、企业等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的时间,减少了用人单位的培训负担;与只受过普通英语教育的学生相比,经历过ESP教学的学生在工作中适应环境的速度更快、工作效率更高、工作效果更好。
因而ESP教学很受雇主的欢迎。
ESP以其鲜明的实用性、行业性、职业性等特点,以其公认的优势备受世界教育界的关注,得以在许多国家推行。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目前外语学习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它不再是单纯的外语学习,而是外语与某一领域、某一学科相结合的学习。
我国地方高校也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调整外语教学模式,进行外语教学改革,引入ESP 式教学,加快外语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提高所培养的人才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我国的外语教学由大学公共外语教学与外语专业教学两部分组成。
在大学公共外语教学中,应逐步推行ESP式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求职意向,选择学习的课程,即尽可能向学生提供多种课程以供遴选,为造就多种实用型人才提供机会。
注
重ESP式教学的师资建设。
地方高校应划拨资金、制定政策对ESP师资建设提供支持;采取引进、自己培养、与国外机构联合培养、教师自修等方式配备ESP师资;不断提高ESP师资的数量与质量,以保障ESP式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强化国际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提高外语教育国际化办学水平
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是提高本国高校外语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与国外大学加强合作办学等形式,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互补利用”(郭峰,2012:64)。
韩国政府于2002年就已经开始鼓励国内大学与国外大学联合办学、相互承认学位、建立内外双学位制度(张贞爱,王克非,2010:346)。
国内高校也纷纷加入对外合作办学的大军,实行学分互认、学位互授。
截止到2011年,我国教育部批准的63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中仅黑龙江一省已达160个(蔡基刚,2012:72),充分显示出黑龙江省的合作办学积极性及其对国际化的重视。
黑龙江大学已与国外120多所高校进行了合作与交流,并利用地缘优势,广泛开展与俄罗斯的合作办学,取得显著的成效,培养了大批精通俄语的人才。
并经中俄两国教育部批准于2006年成立中俄联合研究生学院,采取中俄联合培养模式,毕业后可获得中俄两国承认的硕士学位证书。
后于2011年成立中俄学院,运用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师资、课程、教材共享的合作模式,70%的课程由俄籍教师担任,充分利用俄罗斯优质教育资源开展教学。
辽宁的大连外国语学院与俄罗斯多所院校进行教师互派、学生交流、“2+2”、“3+1”、“1+1”等模式培养本科生、硕士生,目前已经与美、英、日、澳、俄等国109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浙江科技学院也与德国多所高校按照“中德2+3联合培养本科生”的协议联合培养本科生(张华辉,魏建华,徐理勤,2010:303)。
远程教学、网络大学以其经济、方便、快捷等优势得以飞速发展。
学习者不出国门、甚至足不出户就可获得国际化教育,节约时间、金钱与精力,甚至在不耽误工作的情况下接受到国外的教育,受到各国高校及教育培训机构的青睐。
韩国一网络公司2001年成立了远程大学,开通了美国芝加哥大学、英国伦敦政经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张贞爱,王克非,2010:346-347)。
山东大学学生则“通过国际互联网视频课程,同步上美国大学的课,获取专业学分”(蔡基刚,2012:74)。
澳大利亚政府利用发达的远程网络发展“离岸教育服务”(刘慧,
基于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高校外语教育国际化策略构建
焦悦梅 赵彩然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2)
摘 要:随着全球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国际合作的日益发展,外语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广泛受到各国重视。
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外语教学、对外合作、外国留学生教育等三个方面对我国地方高校外语教育国际化提出几点发展策略。
关键词:外语教育国际化;ESP;对外合作;外国留学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2)10-0162-02
2012年Vol.27 No.10焦悦梅 赵彩然:基于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高校外语教育国际化策略构建
曹步峰2007:80),充分利用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开展针对本国学生的教学,同时也扩大了赴澳留学生的教育规模。
借鉴国内外、各语种的合作办学经验,地方高校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对外合作办学力度:其一,拓宽各学科科研、学生交流的渠道。
以合作大学双方优势学科、专业为主,拓宽双方科研、师生流通的渠道,全方位开展交流与合作,提高本校各院系所的外语及科研水平。
其二,增加引进海外教育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借助国外资源优势,增大本校学生的培养力度。
其三,拓展合作办学深度,提高交流层次。
灵活运用“3+1”、“1+3”、“2+2”、“2+1+1”等模式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1+1”、“1+1+1”、“2+1”、“1+2”等模式培养硕士生与博士生,以及“4+1”、“2+3”、“3+1+2”、“4+2”、“4+4”等本硕连读、硕博连读、本硕博连读等形式联合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利用最短的时间,强化快速培养高层次人才。
其四,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优势,加强与海外教育机构的合作,提高外语人才培养质量。
美国已有耶鲁、哈佛等几十所大学将课程在网上公开,全世界可以免费观看,“截止到2008年,互联网上已有超过6200门高校课程资源”(蔡基刚,2012:70)。
地方高校应充分利用网上世界名校公开课、各海外高校及教育机构的远程教学系统,扩大本校师生接受国际教育的规模。
各国对国际教育合作的重视与支持为外语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地方院校应把握机会,加强国际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优化本校外语教育国际化的办学策略,提高本校在世界上的认知度。
三、吸引外国留学生来校就读,大力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促进外语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外国留学生教育不仅为高校带来经济利益,而且使学生有机会不走出国门就能与国外的留学生同校同堂听课、在同一个校园学习与生活、接触交流、讨论问题、进行文化摩擦与融合等,为本校的外语教育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悄然促进了高校外语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国内已有高校在外国留学生教育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值得各地方院校借鉴。
据统计,自1999-2009年东北三省每年接收外国留学生的数量位于全国的4-12位,居于前列。
除地缘优势吸引大批俄罗斯留学生以外,与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学校的宣传、优秀的师资、灵活的管理、丰富的奖学金制度等是分不开的。
外国留学生人数占在校生的比例是衡量一所学校国际化程度的一项指标。
高校应借助于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借鉴国内外经验,制定相关政策、创造条件,大力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促进高校国际化的进程。
如根据本校情况逐步扩大来华外国留学生的规模;增加来华学历留学生的比例;通过引进外籍师资、培养双语教师等方式增加国际化课程的数量;增设当地政府、学校、企业等专项奖学金,鼓励外国人来华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引导外国留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排遣思乡、孤独等情绪;简化外国留学生的来华留学手续;创建外国留学生创业服务机构,为其实习、实践、工作搭建平台等。
四、结论
综上所述,借助全球经济一体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机遇,基于国际人才市场需求,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地方高校应结合本区域、本校实际,制定本校外语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策略及方向,争取地方政府的政策与资金支援,联合国际高校、国际教育机构以及汇集国内地方知名企业、科研单位、机构团体的力量办学,引入ESP式教学进行外语教学改革、强化国际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大力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加大外语教育国际化的力度,塑造教育强校形象,提高本校的国际知名度与美誉度,向建设国际一流高校的目标迈进。
注释:
①②数据来自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
/index.php,其中不含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数据。
参考文献:
[1]张贞爱,王克非.韩国外语教育国际化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文双月刊),2010(05),346-349.
[2]韩延明.新世纪美国大学发展走向及其对中国大学改革
发展的启示——以哈佛大学为例[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04):1-12
[3]高战荣.国外ESP教师教育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知识发展的启
示[J].外语教育研究,2012(04):85-91.
[4]郭峰.全球化时代大学国际理解教育策略构建[J].教育研
究,2012(04):64-69.
[5]蔡基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J].外国
语,2012(01):69-76.
[6]张华辉,魏建华,徐理勤.德国外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策略分析及
启示[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04):301-305.
[7]刘慧,曹步峰.澳英两国扩大外国留学生教育规模的经验及启
示[J].辽宁教育研究,2007(03):78-81.
Based on the globalization of local universities, construc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Jiao Yue-mei, Zhao Cai-ran
(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2, China )
Abstract: With the global political, economic, trade, cultural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e importance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widely valued by many countries.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is article from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foreign cooperation, foreign student education in three aspects to our country local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uts forward som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Key words: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ESP;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oreign students education
[责任编辑:周 呈]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