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地区羊链球菌病综合防治
- 格式:pdf
- 大小:185.27 KB
- 文档页数:2
羊链球菌病
羊链球菌病是由C群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该病以咽喉部及下颌淋巴结肿胀、大叶性肺炎、呼吸异常困难、胆囊肿大为特征。
轻症的病羊咳嗽、磨牙,有的出现关节炎或脑炎;稍重的不愿走动,步态不稳,咳嗽,鼻流粘性透明鼻液;严重的卧地不起颌下淋巴结肿大,粪便常带有粘液或血液,心衰呼吸异常困难。
本病在羊场常呈散发,多发于秋冬春季,发病死亡率高,危害严重;气候变换、潮湿、长途运输导致羊只抵抗力降低是发病诱因。
预防该病主要是加强饲管、抓好羊只膘情、做好防寒保暖等,不从疫区调进羊只或羊产品,有条件的可接种羊链球菌菌苗。
发病时,要及时做好隔离、封锁、消毒等,头孢金针、牛羊急救、新克林、胺脑康对本病有较好疗效
轻症:可用胺脑康按0.2mL/kg体重剂量,首次加倍,另一侧牛羊急救+头孢金针各一支混合肌注,每天1次,连用3d。
重者:胺脑康按0.4mL/kg体重剂量每天1次,另一侧上午牛羊急救+头孢金针各一支混合肌注,下午新克林+头孢金针各一支混合肌注,连用3d。
严重的:可先肌注尼可刹米,缓解呼吸困难,再给予强心补液,5%葡萄糖盐水250毫升,安钠咖5毫升,维生素C5毫升,地米5-10毫克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3天。
大群控制:给病羊饮电解多维,加治疗量博奥附链克和维生素C。
2020年第09期绵羊和山羊对羊链球菌病均高度易感,可引起较为严重的呼吸道及消化道病变,本病具有较强免疫抑制性,临床上普遍出现继发或并发感染,并由此导致较高病死率,甚至有部分病例会急性猝死。
所以,现代规模化养羊业必需要坚持“早快严小”处置原则及时有效控制本病,以免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1流行病学在现代规模化、高度集约化养殖条件下,本病呈常年发病,但区域内温差大幅波动会导致发病率增高,譬如冬春,秋冬交替大幅降温时节,本病会出现发病小高峰,应提前做好防寒、防风、恒温控湿等主动防护工作对,有利降低感染发病风险。
本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羊和隐性感染羊,但病史场的残存污染物(粪污、垫料、用具等)也是潜在的感染源。
传播途径极其广泛,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直接或间接接触病畜(病原体)构成感染(群内水平传播),呼吸道传播(带菌飞沫/带菌空气溶胶),食入被病原体污染的饮食源引起感染发病,经受损表皮及黏膜侵入感染,“四害”及某些体内外寄生虫等中间传播媒介携原传播。
一旦感染发病具有较高致死率(50%左右)。
在争取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及早对症控制的情况下,本病一般预后良好。
2症状及解剖本病潜伏期约7d ,病初普遍出现高烧高热症状,体温高达40.5~42℃。
基于致病原的多血清型及进化变异特性,本病显症较为复杂,按照发病的轻重缓急程度大致可分为4型:本病与羊梭菌病(羊快疫、羊猝狙、羊肠毒血症、羊黑疫)都是临床上可致羊只急性猝死的综合征之一,少数病例呈无征兆猝死,多数病例表现为突然发病、倒地不起,濒死前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譬如“角弓反张、肢体僵直、抽搐、惊厥、尖叫、共济失调”等,一旦出现严重神经症状的病羊多为预后不良,致死率几近100%,短则数分钟内死亡,长则24h 内逐渐衰竭死亡。
较最急性型病程稍长,病程延长至3~7d ,期间逐渐出现一些典型症状。
病初病羊体温普遍升高(40.5~42℃),精神沉郁,反刍及食欲不良,一度出现反刍停止,常伴眼鼻分泌物增多、眼结膜角膜炎症、流泪涕下、喘咳、呼吸困难、听诊有湿性肺锣音等明显呼吸道症状,浅表淋巴突兀肿胀(以颌下淋巴结最明显),咽喉部肿胀致吞咽困难及呼吸不畅,二便异常(带血、浑浊),妊娠期母羊则可能出现流产及产死弱胎现象。
羊链球菌病的治疗方法概括:羊链球菌病因为拥有传染性,因此一旦发生对羊群危害很大。
特别是冬、春气季节,天气严寒时候,为该病的高发期。
受链球菌病感染最多的是绵羊,病羊会有显然的发病症状。
若没获得实时治疗,不单会在羊群中进行传染,并且患羊病情还会恶化,到时候更难控制。
因此,要掌握其治疗举措,尽量做到在发病早期治疗病羊,以更好更快的控制疫病。
羊链球菌病的应急办理1、羊场发生该病时,要实时将患羊进行隔绝治疗,发病严重没治疗价值,或疫情流传严重的病羊,要立刻进行息灭。
2、隔绝舍内环境要好,按期进行消毒,此时要对羊做好防备。
此外,为防备链球菌流传,要合适克制空气流通。
3、在对患羊进行隔绝治疗时,注意做好羊舍内的空气流通,以防备病菌感染。
羊链球菌病的西药疗法采纳西药注射疗法,按病羊每公斤体重,进行配药治疗:1、病羊肌肉注射0.2mLl0% 林可霉素,每日 2 次,连续使用 3~5天;2、肌肉注射 5mL 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每日 1 次,连续使用 3 天;3、病羊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2 万 IU 青霉素,每日 2 次,连续使用3天;4、静脉注射由 500mL5%葡萄糖生理盐水、 5mL10%维生素 C 以及适当 20%安钠咖液构成的混淆溶液,每日 1 次,连续使用 3 天。
羊链球菌病的中药疗法用于治疗该病的处方,所用的中药及其量分别为:30g 紫草, 20g 陈皮, 20g 牛蒡子, lOg 甘草, 20g 黄芩, 30g 石膏, 30g 连翘, 20g 玄参, 50g 板蓝根, 20g 升麻, 20g 薄荷, 20g 栀子, lOg 僵蚕, 20g 柴胡, 30g 桔梗, 20g 黄连, 30g 知母。
使用方法:把这些中药加水,进行煎煮,煎好后给病羊灌服。
注:以上药量合适体重80 斤的羊只用。
羊链球菌病的局部治疗关于因链球菌病所引起的羊局部病变,可采纳局部治疗:第一,将下颌关节等部位出现脓肿的患羊,能够将其切开,让脓液流出。
羊链球菌病的诊断要点及综合防控措施门振华(黑龙江省农垦绥滨农场畜牧公司,黑龙江 绥滨 156203)[摘要]羊链球菌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羊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是养羊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
结合工作实际经验,就羊链球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要点等方面进行详细概述,并提出综合性的防控措施,仅供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链球菌病;诊断要点;防控措施;羊羊链球菌病主要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山羊、绵羊均可发病。
该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行传染,临床上以下颌淋巴结和咽喉部肿胀、大叶性肺炎及各脏器官出血等为主要特征。
近年来,随着养羊效益的不断增加,养羊户的积极性也在提高,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随之羊链球菌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常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应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
1病原学本病的病原是溶血性链球菌,该菌革兰氏染色阳性,有荚膜、不形成芽孢、无运动性;在病羊脏器、血液等病料中大多呈现双球状排列,亦能够以单个菌体存在,偶见3~5个菌体相连的短链;病菌通常普遍存在于患病羊只的脏器、分泌物、排泄物中,特别是在肺脏、气管分泌和鼻液中的含量最高;本菌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干燥尘埃中能够生存数月,60℃高温下30min即被灭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0.5%漂白粉、2%来苏尔、0.1%升汞和2%苯酚可将其灭活。
2流行特点本病主要感染绵羊和山羊;主要传染源是病羊与带菌羊,经呼吸道将病原体排出,亦可经受损的黏膜、皮肤和虱子、蚊蝇等吸血昆虫叮咬进行传播;此外,病死羊只的皮毛、骨肉等业能够散播病原体。
该病通常发生于气候寒冷的冬春时节,老疫区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新疫区往往呈流行性发生。
3临床症状最急性型。
病羊没有出现明显的症状,往往被忽视,一般在24h内发生死亡,或在清晨检查圈舍时发现已经死亡。
急性型。
病羊体温明显升高,超过41℃,精神沉郁,低头、弓背,呆立不动,拒绝走动。
浅析羊链球菌与羊快疫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控羊链球菌与羊快疫混合感染是农业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对羊群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及时对其进行诊断与防控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就该疾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进行浅析,希望对广大养殖户和兽医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羊链球菌与羊快疫混合感染的病原体特点1. 羊链球菌:羊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主要引起羊群中的传染性疾病。
其特点是易于在羊群中传播,尤其在密集养殖条件下更容易感染,一旦感染,病群内的羊群发病率较高,且易造成传染。
严重时可导致小羊死亡。
2. 羊快疫:羊快疫是由快速嗜血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其特点是传播速度快,并且致病力强,一旦感染会迅速在羊群中蔓延。
严重时会造成病群内大量羊只死亡。
二、羊链球菌与羊快疫混合感染的临床症状1. 羊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感染、全身性病变和中毒症状。
呼吸道感染症状主要有咳嗽、鼻流清涕、嗓子发干等。
全身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发热、食欲不振、倦怠无力等。
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
2. 羊快疫感染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肌肉抽搐、腹泻、虚弱等。
严重时可导致羊只死亡率极高。
三、羊链球菌与羊快疫混合感染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诊断:通过观察羊只的临床症状,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感染了羊链球菌或羊快疫。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两种疾病的症状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2. 实验室检测:通过采集患病羊只的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包括细菌培养、PCR检测等。
通过实验室检测,可以明确患病羊只是否感染了羊链球菌或羊快疫,以及病原体的类型和数量。
四、羊链球菌与羊快疫混合感染的防控措施1. 疫苗接种:对羊链球菌和羊快疫均有相应的疫苗可供接种,养殖户可以根据养殖环境和羊只的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以增强羊只的抵抗力。
2. 环境卫生管理:密切监控饲养环境的卫生状况,保持圈舍的清洁,定期消毒,防止羊只受到环境污染。
浅析羊链球菌与羊快疫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控羊链球菌和羊病毒病是羊只健康管理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在农业生产中也经常发生混合感染的情况。
本文将对羊链球菌与羊病毒病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控进行浅析。
一、羊链球菌感染的危害羊链球菌是乳链球菌属中的一种,是一类产生疾病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羊链球菌通常存在于羊只的上呼吸道、消化道和呼吸道分泌物中,是引起羊只呼吸道感染和严重菌血症的重要病原体。
羊链球菌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身体疲乏、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呼吸急促和咳嗽等。
严重的病例会导致粘膜和皮下瘀血,以及腹泻、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影响羊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羊病毒病是一种急性、烈性的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跳蚤传播。
该病会导致发热、喉咙疼痛、流行性疱疹、淋巴结肿大和身体疲乏等症状。
病毒可以在疱疹破裂后通过溃疡液和唾液传播给其他羊只。
三、混合感染的危害当羊只同时被羊链球菌和羊病毒病感染时,会表现出更复杂的症状。
混合感染会增加羊只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农民的经济收益。
此外,混合感染还会增加病毒的传播率和繁殖率,对整个羊群的健康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四、混合感染的诊断方法针对羊链球菌和羊病毒病的混合感染,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诊断方式来进行检测和确认:1. 实验室检测:通过实验室检测方法的应用,可以从羊只的体液中检测到羊链球菌和羊病毒病的存在,从而进行确诊。
2. 临床症状分析:对羊只的临床症状进行详细分析,结合病史和其他检测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混合感染。
3. 群体流行病学调查:将羊只群落中已患病和未患病的羊只进行分析与比较,进一步确认是否存在混合感染的情况。
1. 注重卫生管理:定期对羊舍和周边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消除病毒和细菌的传播源。
2. 提高免疫力:对羊只进行疫苗接种和内服抗菌药物等措施,提高其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3. 加强营养管理:选择优质饲料和提供充足的饮水,保证羊只健康成长,并加强营养管理,提高其免疫力。
浅析羊链球菌与羊快疫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控近年来,羊链球菌与羊快疫混合感染在羊类生产中经常出现,严重威胁了羊类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养殖技术的提高和防控策略的不断完善,诊断与防控羊链球菌与羊快疫混合感染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羊链球菌羊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主要分布在动物的喉和鼻部等部位。
它是造成羊流感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也可引起羊膜炎、肺炎、败血症等疾病。
羊链球菌感染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打喷嚏、呼吸困难、流涕、喉痛等,严重时可引发呼吸衰竭和死亡。
(二)羊快疫羊快疫是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由高致病性病毒引起,可导致高烧、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流涕、咳嗽、胃肠道症状等症状,极易导致羊群大规模死亡。
病毒主要通过气溶胶、直接接触、饮水、饮食等途径传播。
羊链球菌与羊快疫混合感染,是指羊体内同时感染了羊链球菌和羊快疫的状态。
由于两种病原体的症状有相似之处,很容易引起混淆和误诊,导致治疗失效和病情加重,因此,该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一)诊断1. 临床症状羊链球菌与羊快疫混合感染的临床症状与单独感染的症状有很大的相似性,主要表现为高烧、咳嗽、呼吸急促、流涕、喉痛等。
病情一般比较严重,易导致羊群大规模死亡。
2. 实验室检测可通过病原学检测手段对羊链球菌与羊快疫混合感染进行诊断,具体方法包括:可采用喉拭子或鼻拭子采样,通过培养和鉴定方法进行检测。
常用的方法有革兰染色、血清学检测、酚红菌液凝集试验等。
主要采用PCR技术进行检测,在病毒感染早期即可检测出病原体,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二)防控1. 强化羊场环境卫生管理做好动物的消毒和隔离,提高场所的通风情况和卫生水平,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羊场的卫生环境。
2. 定期对羊进行检测定期对羊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及时发现病变和迹象,进行防治措施。
3. 做好群体免疫加强羊的免疫力,定期对羊群进行疫苗接种和免疫程序。
4. 合理用药,科学防治在确诊混合感染后,根据病原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对病情严重的羊进行隔离治疗。
2020年第2期(总第219期)羊链球菌病的防治途径中图分类号:S855.1&1王子杰(甘肃省靖远县石门畜牧兽医工作站,73060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8655(2020)02-0031-01羊链球菌病是严重危害绵羊、山羊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
主要特征是全身岀血性败血症和浆液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死亡率较高。
笔者简要阐述了羊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及诊断方法,并探讨研究了综合防治措施。
1临床症状羊链球菌病又叫嗓喉病,是链球菌引起的热性%急性传染病,严重伤害绵羊、山羊,由以绵羊为甚。
患上羊链球菌病后,羊起初会体温升高,超过41#,食欲不振或不食,停止反刍,精神沉郁叫走路无力、不稳或卧地不起,呼吸和脉搏急促(达每分钟75次呼吸,160次脉搏);病羊的眼结膜会充血、半闭%流泪,附着脓性分泌物,流入鼻腔后,鼻液也变为脓性,充满鼻腔并流岀;病羊口中流涎%低声咳嗽,粪便松软带粘液(或血液)$2%,羊舌 和咽喉肿胀,咽部和颌下淋巴肿大;怀孕的母羊会流产;还有的病羊嘴唇%眼睑%脸颊%乳房都肿胀了;病死之前,羊会磨牙、呻吟、抽搐。
羊链球菌病有1周潜伏期,最急性的病例会在24小时内死亡,而最慢性的病羊会消瘦、咳嗽、伴发关节炎$3%。
2流行特点羊链球菌病的传染性较强,主要传染源是带菌羊、病羊,这些羊的呼吸道会排岀病原体,所有排泄物%分泌物%脏器中也存在病原体,病死羊的骨骼、皮毛%肉及其制品也能散播病原体,其胸水中的细菌能够在室温下存活100天以上。
自然状态下,羊链球菌病通过呼吸道%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吸血昆虫叮咬来传播。
羊链球菌病四季均有,多发于冬春季节,因为此时气候寒冷,缺乏新鲜%绿色饲草,羊群抵抗力较弱。
其新疫区一般呈流行性发生,老疫区呈地方性或散发性流行。
3防治措施3,1搭建舒适的羊棚舍应在向阳%背风%平坦%干燥地段搭建羊舍。
羊舍包括暖棚%羊圈(运动用)、饲料房、贮草棚,其中暖棚应高约2.5m,坐北朝南,窗户向阳,距地面1.5m以上,阳光充足,保暖好、通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