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名著导读

  • 格式:docx
  • 大小:5.33 M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年》名著导读教案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以其自身童年经历为素材的一部小说,真实描述了作者三岁到十岁期间辛酸、痛苦而又充满天真的童年,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然而它不又仅仅是作家早年生活的简单再现。它运用典型化的手法,从阿廖沙的成长过程和他的所见所闻中,努力挖掘生活真实中的典型意义,使它们能够反映生活的本质。因此,《童年》中的人物已不再是单纯的一个人,而是某一类人的代表;外祖父家也不是一个一般的家庭,而是旧俄时代那个由沉重的劳动、家长制手工业的生产关系和无聊生活造就的小市民社会的缩影。

1.学科育人价值:

①有利于培养孩子深入阅读世界名著的兴趣,培育向善、有爱(心存良知和同情),自立自强的品质,引导他们珍惜美好幸福生活,树立建设更美好社会的理想。

2.涵养语文素养的价值:

①积累通过情节、视角、环境推断小说主题的经验。(通过完成阅读任务、课堂研读、讨论)

②体会写作技法。如,学习作者两种视角编织情节、表达爱恨的写法;体会作者以语言、肖像和动作展现人物典型形象及多面性的写法。借鉴善用比喻、夸张等修辞展现环境,人物的形象;夹叙夹议的写法等。(通过摘抄、点评,片段写作借鉴)

③积累阅读跨越文化背景小说的经验。在小说阅读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及时查阅资料,关注小说中与我们迥异的背景。如,了解小说中的宗教、习俗等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积累跨文化背景阅读的经验。

1、梳理阿廖沙的苦难史,分析家庭生活、社会环境对阿廖沙成长的影响。

2、梳理阿廖沙同龄人的不幸,分析身边人对阿廖沙的影响。

3、分析以上材料的指向,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

4、积累小说阅读中依据环境、情节和人物指向推断小说主题的经验。

第一阶段:走近人物核心目标:利用图表直观、清晰地梳理人物特点与人物关系。

1、了解三种基本图表(人物关系图,人物分析表,人物对比表)的作用。

2、能够根据表头要求寻找相应的信息填写图表,并根据信息总结人物特征。

3、能自行设计简单的人物分析与人物对比图表。

第二阶段:走进情节

1、能全文阅读,并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小说内容。

2、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

3、结合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第三阶段:感悟主题思想,感受作品价值。

1、了解本书的文学地位及价值

2、感悟主人公苦难的生活经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教育学生成为一个正直、善良、坚强的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文本简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规划阅读计划。

2.分解阅读任务,指导学生如何做批注,写摘要。

【教学过程】

一、文本解读

1.作者信息介绍

马克西姆·高尔基

(Maxim Gorky,1868

年3月28日—1936年6

月18日),原名阿列克

赛·马克西姆维奇·别什可

夫,前苏联作家、诗人、

2.创作背景解读

●写作时间:1908-1910。

●写作地点:意大利卡普里岛。

●小说中的时间:十九世纪中后期,阿廖沙3岁-10岁。

●小说中涉及的地域:俄国伏尔加河沿岸的城市。

●小说中的社会环境:沙皇俄国警察统治森严的末期,阶级剥削和压迫使得阶级矛盾激

化,手工作坊不断破产,手工业者民不聊生,伏尔加河沿岸城市的市民生活在水深火

热之中。无处不在的贫穷、死亡、偷窃、阶级欺压和冷漠、自私、粗鲁的人际关系。

极少数地方有人性的微光闪烁。

【附:伏尔加河流域】

●视角:第一人称“我”的视角。

●有两个“我”存在:即小阿廖沙和作者。

●前者主要再现、描述当时的生活情境和小阿廖沙的情感。

●后者主要评述某些人物、经历或阐述写作意图

不到4岁的阿廖沙丧父后,外祖母接母亲和阿廖沙离开阿斯特拉罕,前往祖父母所在的下诺夫哥罗德生活。从此,他就寄居在互相仇恨的“一家子蠢货”(卡希林一家)中,祖父母后来分家。期间,他遇到了善良的小茨冈也遇到过隐身民间的大盗,遇到了一同谋生,坚强又讲义气的小伙伴。虽然有最疼爱他亲近他的祖母,但外祖父的染坊走向破产,母亲改嫁后被抛弃生病去世,10岁的他,被祖父扫地出门,不得不自谋生路。(简而言之:主要描绘了阿廖沙在地狱中生活的苦难经历。主要以人物、事件构成章节,不是单一的矛盾冲突贯穿始终。)

(1)人物建档

(2)人物形象

影响,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了脾气喜怒无常,粗鲁,偷盗,说谎,说脏话、辱骂老人等不良习惯。由于过早地目睹死亡,经历流离失所,心理渴望被关爱,但又对此不抱希望。

祖父和孩子们的殴打、粗暴自私,有不满有辱骂但多数时候逆来顺受,有超乎寻常的宽容和忍耐力。她会讲故事,会跳舞,勤劳能干,同情不幸的人们。在阿廖沙的心目中,她简直就是天使的同义语,是苦难童年的庇护所和温暖美好亲情的最大来源,是生活家,是诗意的女性。

重压和家道不断中落,喜怒无常的他粗暴刻薄,稍不顺心就殴打阿廖沙,但不乏慈爱,在打伤他后,又去讲故事安慰。他最看重的不是亲情,是家产和钱财,为此不惜一切,包括与外祖母分家,把阿廖沙赶出家门。

父爱。

了孩子,最后又被后夫抛弃。因为生活的折磨,对阿廖沙喜怒无常,几乎失去了母性的慈爱。

4岁,后

来,通过他人之口得知他聪明能干,高大,深得众人的喜欢。

端到为自保见死不救压死了小茨冈。粗鲁、随意戏弄阿廖沙,为争家产不惜在亲人面前大打出手。但二人又在某些家庭聚会的时候流露出喜欢音乐、弹琴的人性一面。

是忘年交。偶尔有偷东西的陋习,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幻想。不幸的是,和两个舅舅抬沉重的十字架木头时被砸身亡。

都以“好事情”解释,有见识但与世俗格格不入。

彼得伯伯:本性善良但心胸狭窄,先善待阿廖沙,后因为阿廖沙辱骂不尊重,开始跟踪告状。后被推断为是隐藏的大盗,意外暴毙在雪地里。

逼,有偷窃、粗鲁等不良习气。 二、分解阅读任务,指导阅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