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童年(高尔基)完美版
- 格式:pptx
- 大小:2.67 MB
- 文档页数:25
《童年》:在苦难中长大一、看图片,描绘高尔基二、读名言,感受高尔基1、从那时起我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人们,仿佛我心上的外皮给人撕掉了,于是,这颗心就变得对于一切屈辱和痛苦,不论是自己的,或别人的,都难以忍受的敏感。
2、不要慨叹生活的痛苦!——慨叹是弱者......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4、世界上没有一匹这样的马,它可以驮着你逃开你自己。
5、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6、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
从名言中,你感受到高尔基了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三、读轶事,谈谈高尔基1、因祸得福一次,高尔基在烧水时,读书读得入了神,没有发觉水早就烧开了,结果把茶缸烧坏了。
这下可闯了祸,凶狠的女主人抄起一根松木棍,不容分说就朝高尔基身上打来,一边打还一边骂,把高尔基打得遍体鳞伤,以至不得不请医生来看。
高尔基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有的地方都渗出了血,木刺都扎进肉里去了。
医生从他的背上拔出了十二根木刺,并非常义愤地鼓动高尔基去告发。
女主人这时害怕了,她生怕高尔基去告她虐待罪。
马上换了一副可怜的面孔说:“孩子!只要你不去告发我,你提什么条件我都答应。
”高尔基因说:“你说话算数?”女主人无可奈何地说:“是的。
”高尔基因说:“只要你允许我在干完活后可以读书,我就不去告发你。
”女主人非常不情愿地答应了。
这样,高尔基因祸得福,以皮肉受苦的代价,换来了多余时间读书的权利。
2、吼退老板高尔基小时候是在每天十几小时繁重劳动和鞭打责骂下度过的。
但即使过着这样的生活,他也总是抓住每一分钟空闲的时间读书。
店老板不允许他读书,所以他千方百计地才能弄到书,躲到阁楼上、储藏室里阅读。
夜晚借月光或自制的小灯盏照着读书,没有蜡烛,他就把老的烛盘上的蜡油收集起来,装在一只罐头盒里,再注入一些灯油,用棉线卷一根灯芯照着读书。
在面包房当工人时,他用零碎的木棒在揉面的台子上架起一个临时的书架,一面揉面团,一面读书。
《童年》名著导读【作者简介】高尔基(1868―1936年)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今高尔基城)。
他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
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
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做过跑堂的、看门的、搬运工人和面包师傅.1884年他来到喀山,想进大学,但贫民窟成了他的“社会大学”。
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1906年,高尔基最优秀的代表作《母亲》发表了.在世界文学史上,它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的历史时期。
1913年高尔基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
1916年,发表第二部《在人间》;1922年发表第三部《我的大学》。
《童年》写阿辽沙在外祖父家的生活,《在人间》描绘它走向社会后受尽压迫的生活,《我的大学》写他在喀山时期的活动和成长。
三部曲再现了19世纪70、80年代俄罗斯的生活图景,揭露剥削阶级的残酷,小市民习气的恶劣,描述劳动人民的苦难,刻画了阿辽沙不屈从黑暗势力、追求光明、刻苦自学、探索革命真理的真实形象。
1934年,在高尔基主持下召开了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高尔基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与世长辞。
【创作背景】1905年俄国第一次革命失败以后、高尔基和许多人一样,开始冷静下来,认真思考革命失败的原因,俄国社会和俄国革命的性质等问题。
俄国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把民众从浑浑噩噩中唤醒。
这一任务是俄国革命者、知识分子包括高尔基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和权利.高尔基的《童年》及整个自传体三部曲的创作动因就是揭露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鞭挞小市民的罪恶灵魂。
《童年》是19世纪70、80年代的俄国社会缩影,他艺术地再现了当时俄国人民,尤其是“铅样沉重”的残忍可怕的小市民世界的生活环境。
卷首寄语:亲爱的同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犹如与大师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今天,我们一起认真地阅读《童年》原著吧!我们要记住其中的(重要人物)、(人物个性)以及其相关(重要经历)!【内容精要】1、高尔基,苏联伟大的文学家。
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童年》是在列宁的鼓励下写成的,它们艺术地再现了主人公阿廖沙成长历程的三个阶段,真实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民众的生活,反映了小市民阶层的庸俗自私和空虚无聊,揭露了沙俄专制的黑暗与罪恶,被视为“俄苏自传体小说的里程碑”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成就。
2、《童年》是这套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的是高尔基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跟随脾气暴躁的、日渐破落的小染坊主外公外婆生活的童年时光。
首页上的一句话是“给我的儿子”。
3、小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是“一种浓厚的、色彩斑驳的、离奇得难以形容的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美妙地讲出来的一个悲惨的童话”。
本书不仅有严谨的艺术结构,也有出色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小说着力刻画了阿廖沙、外祖父、外祖母这三个人物。
4、《童年》中所描绘残酷的社事情太多了:小孩子做错了一点事,要脱掉裤子挨打;父子兄弟间为了分家,吵架斗殴,甚至打得头破血流;外祖母毫无过失,也逃不了外祖父的拳打脚踢;米哈伊尔舅舅为了寻开心,用烧红的顶针捉弄老匠人格里戈里;母亲跪在地上请求继父不要在外面鬼混,继父却用他穿着靴子的脚狠狠地踢她的胸部;格里戈里为外公干了一辈子活,当他双目失明,丧失劳动能力时,却被赶出染坊,流浪街头乞食为生;外公不但残酷剥削工人,而且六亲不认,与老伴一起煮茶时,茶叶也要放在手心里细细数过,生怕自己吃了亏。
最后,又把老伴与外孙赶出家门,让她们自谋生路5、作者用自己童年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无论环境多么恶劣,生活多么艰难。
总有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只要怀着一颗向上的心,在龌龊的环境下也能培养出健康、正直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