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健康教案】大班心理健康我不怕困难(1)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6
【大班健康教案】大班心理健康我不怕困难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面对困难,我有办法》,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困难,理解困难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学会面对困难的心理调适方法,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困难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学会正确面对困难。
2.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心理素质。
3. 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调适方法,缓解面对困难时的紧张和恐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克服困难的心理调适方法,提高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认识到困难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PPT课件、故事书、情景剧道具。
2. 学具:彩笔、画纸、心情卡片。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小朋友在幼儿园遇到困难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实践情景,让学生分享自己遇到困难时的感受。 2. 认识困难(10分钟)
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困难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引导学生理解困难的意义。
学生分享自己遇到的困难,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3. 面对困难的心理调适方法(10分钟)
教师讲解并示范深呼吸、自我暗示等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学生缓解面对困难时的紧张和恐惧。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心理调适方法。
4. 例题讲解(15分钟)
教师展示情景剧,创设面对困难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
教师针对情景剧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困难的方法。
5. 随堂练习(1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面对困难时的心理调适方法和解决策略。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鼓励。
学生展示自己的心情卡片,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
1. 板书我不怕困难
2. 内容:
困难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面对困难的心理调适方法:深呼吸、自我暗示等
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周你在幼儿园遇到的困难,运用我们学到的心理调适方法,帮助自己克服困难。将过程和感受画在画纸上。
2. 答案:无标准答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情景剧、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困难,掌握面对困难的心理调适方法。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勇敢面对困难,与家长分享所学内容,共同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克服困难的心理调适方法,提高心理素质。
2.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情景贴近学生生活,能引起学生共鸣。
3. 面对困难的心理调适方法:讲解与示范要清晰,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4. 例题讲解: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场景,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5. 作业设计:作业要具有实践性,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别指导。
一、教学难点的处理
1. 运用生动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心理调适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帮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更好地运用心理调适方法。
二、实践情景引入的优化
1. 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困难场景,如与同伴发生矛盾、遇到学习难题等。
2. 运用生动的语言、表情和动作,使情景更具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情景剧表演,增强他们的代入感,提高课堂氛围。
三、面对困难的心理调适方法的讲解与示范
1. 详细讲解每种心理调适方法的步骤和要领,如深呼吸法的具体操作等。
2. 示范时注意动作、表情的准确性,让学生能够直观地学习。
3. 鼓励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及时给予反馈,纠正错误。
四、例题讲解的针对性
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场景,涵盖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类型。
2. 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解决方法。
3. 示例解答时,强调心理调适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关键作用。
五、作业设计的实践性
1. 作业内容要紧密结合课堂所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知识。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克服困难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
3. 家长参与评价,促使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家庭生活,实现家校共育。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关注点
1. 课后反思时,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2. 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3. 拓展延伸活动中,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时注意语速适中,语音清晰,以便学生能够听懂并跟上教学节奏。
2. 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适当提高语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运用丰富的语气变化,使课堂氛围更加生动有趣。
二、时间分配
1. 确保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合理,避免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
2. 在讲解难点和重点时,适当增加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
2. 针对不同难度的问题,合理分配提问对象,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机会。 3.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给予耐心倾听和积极反馈,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情景导入
1. 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2.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动作和表情,使情景导入更具吸引力。
3. 鼓励学生参与情景剧表演,增强他们的代入感和参与度。
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的适切性
反思本节课所选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有助于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思考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丰富多样,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效果的达成度
评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是否掌握了面对困难的心理调适方法。
四、课堂氛围的营造
反思课堂氛围是否轻松愉快,学生是否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思考是否充分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别指导,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获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