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区农贸市场专业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53
目录文本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指标控制 (2)第三章规划布局 (3)第四章建设与监管 (4)第五章实施措施 (4)第六章附则 (5)第七章附表 (6)说明书一、青岛市市区农贸市场现状 (20)二、规划依据 (22)三、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 (23)四、规划期限与范围 (24)五、规划概念与控制指标 (24)六、规划目标 (26)七、总体布局 (27)八、规划实施措施与监管 (29)九、附表 (3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青岛市市区农贸市场专业规划是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规范农贸市场建设,方便群众生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按照《青岛市集贸市场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和《青岛市市区商业网点专业规划2008年—2020年》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5、《青岛市集贸市场管理办法》6、商务部《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7、《青岛市农副产品零售市场建设与管理规范》8、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第三条指导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和彰显本土特色”的要求,以方便居民安全放心消费,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为目标,以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通过农贸市场专业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实现市区农贸市场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改善市场环境,提高市场档次,更好地发挥市场在繁荣经济、方便群众生活等方面的作用,为建设宜居青岛、打造幸福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第四条规划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便民、利民、为民;坚持与城市规划相结合,控制总量,合理布局;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坚持新建与调整相结合;坚持农贸市场与超市互补的原则。
第五条规划期限近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第六条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是青岛市市内七区,即: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和黄岛区。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十三五”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十三五”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青政办发〔2017〕7号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青岛市“十三五”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1月17日青岛市“十三五”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为促进青岛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有关发展战略及《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编制背景(一)“十二五”发展情况。
“十二五”期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型业态不断出现,农业现代化进入基本实现阶段。
农民收入逐年增加,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730元,收入来源趋向多元化。
积极开展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扎实推进城乡要素和公共资源的一体化配置,落实农村户籍制度和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农村整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为“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农村经济发展跨上新台阶。
“十二五”期间,即墨、胶州、平度、莱西四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
四市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生产总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38.7%,比2010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即墨市位列2015年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排名第13位,位列全省第1位。
青岛市商务局关于推进2011年重点市场网点项目规划建设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商务局•【公布日期】2011.03.16•【字号】•【施行日期】2011.03.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青岛市商务局关于推进2011年重点市场网点项目规划建设的通知各区、市商贸流通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2011年,全市商贸流通工作将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中心任务,通过加快推进一批重点市场网点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便民利民的现代流通网络体系,促进城乡商贸流通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现就做好2011年相关项目规划建设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重点建设项目(一)商贸服务集聚区和大型商业网点为推进商业集聚发展,2011年,重点推进4处大型城市综合体(市南区1处、李沧区2处、崂山区1处)和10处大型商业网点(市南区4处、李沧区2处、崂山区2处、城阳区2处)项目建设。
其中: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1处商业部分完工、3处在建;大型商业网点项目2处建成开业、7处主体完工、1处在建。
(二)特色商业街区围绕突出特色、培育品牌、调整布局和提升知名度,2011年,重点抓好10条特色商业街的规划建设和改造提升(市南区4条、市北区3条、李沧区2条、城阳区1条),其中3条建成开业、5条主体完工、2条在建。
(三)社区商业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商业发展水平,更好地满足居民日常消费需求,2011年,重点在市区新发展品牌社区便民连锁店、小超市110处(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各20处,崂山区、城阳区和黄岛区各10处),使市区85%以上的社区配置蔬菜副食品便民连锁网点。
(四)标准化农贸市场为方便群众日常生活消费,2011年,重点在市区群众需求比较集中的区域新配置标准化农贸市场6处(市北区1处、四方区2处、李沧区2处、崂山区1处);完成8处标准化农贸市场升级(市南区2处、市北区3处、四方区2处、李沧区1处)。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重点办好城乡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15件实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1.26•【字号】青政发〔2024〕1号•【施行日期】2024.01.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重点办好城乡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15件实事的通知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市政府决定,2024年在城乡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重点办好15件实事。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1.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扶持创业3万人,新设城乡公益性岗位1.65万个。
〔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各区(市)政府〕2.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30所,推动续建完工40所;改造农村薄弱幼儿园50所;建设中小学人工智能实验室200间。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区(市)政府〕3.推动“托幼一体化”,全市新增托位6000个以上,对备案托育机构在托普惠性托位按照二孩500元、三孩600元每人每月进行补助(机构和托育家庭各补助50%);对备案的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在托托位参照幼儿园标准给予生均经费补助。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各区(市)政府〕4.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率达到75%,服务“三高一慢”患者25万人以上。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各区(市)政府〕5.提升职工门诊统筹保障水平,一、二、三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70%、60%,年报销限额提升到6000元以上;将参保居民住院分娩医疗费补助标准由1000元提高至3000元。
〔责任单位:市医保局、各区(市)政府〕6.打通城市未贯通道路20条;推动地铁6号线一期开通运营;新增停车泊位2万个以上;建设电动汽车充电桩2.4万个以上;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位1万个以上。
青岛市商务局关于进一步整顿市区农贸市场秩序加强市场规范化管理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商务局•【公布日期】2010.08.12•【字号】青商市发字[2010]16号•【施行日期】2010.08.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青岛市商务局关于进一步整顿市区农贸市场秩序加强市场规范化管理的意见(青商市发字〔2010〕16号)各区商贸流通主管部门:近年来,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各级、各部门通过开展创建规范化文明市场和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等工作,加强农贸市场管理,市场秩序、卫生、环境有了明显好转,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截止目前,市区共有标准化农贸市场55处,占市场总数的60%以上。
但从总体上看,在市场规范化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个别农贸市场经营秩序混乱,有的农贸市场经营设施不完备,卫生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
为贯彻落实7月12日夏耕市长关于农贸市场规划、建设、管理的批示精神,现就进一步整顿市区农贸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管理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转方式、调结构”工作部署,按照建设文明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要求,以“规范管理、环境良好”为主题,坚持整顿与规范并举,治标与治本同步的原则,通过加大整治力度,完善管理机制,全面加强管理,规范农贸市场秩序,改变市场面貌,以适应我市城市管理和群众生活的需要。
二、整顿内容和重点(一)整顿农贸市场经营环境。
对卫生脏乱差杂、噪声污染等影响群众生活和城市环境的农贸市场进行重点整治,限期整改;对达不到要求的,由市场所在区商贸流通主管部门报请原审批机关依法予以停业或撤销关闭。
(二)规范未达标农贸市场。
按照“六规范”、“十统一”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农贸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现有已开业的、尚未达到规范化管理要求的农贸市场,在今年12月底以前都要达标。
否则,予以停业整顿。
所有新建农贸市场,要按照《青岛市农副产品零售市场建设与管理规范》进行建设,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一律不得开业。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实施青岛市农贸市场专项规
划(2021—2035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1.12.02
•【字号】青政字〔2021〕31号
•【施行日期】2021.12.0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农产品质量安全
正文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实施青岛市农贸市场专项规划
(2021—2035年)的通知
青政字〔2021〕31号
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现就做好《青岛市农贸市场专项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通知如下:
一、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规划》的重要性,坚持便民服务、品质提升、时尚特色的理念,统筹规划、改造、建设农贸市场,构建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城市目标定位相匹配的高品质农贸市场体系。
二、各区(市)要根据《规划》制定辖区内农贸市场优化提升方案,鼓励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要科学谋划布局农贸市场,形成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依托,以中
心农贸市场、社区农贸市场两级市场为主体,小型生鲜超市、智慧微菜场、大型商超、农贸集市、网订店取、生鲜直送等为补充的现代农贸市场体系,有序推动农贸市场建设。
三、市市场监管局要建立《规划》实施评估机制,定期评估《规划》实施情况,结合市场新趋势、新需求、新技术,及时调整优化《规划》内容,保持《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引领性。
《青岛市农贸市场专项规划(2021—2035年)》由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印发。
青岛市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2日。
《现代化农贸市场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农贸市场已不能满足现代居民对购物环境和商品品质的需求。
为了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购物体验,拟建设一座现代化农贸市场。
该农贸市场将位于城市中心区域,交通便利,周边居民密集。
市场占地面积[X]平方米,建筑面积[X]平方米,设计为多层建筑结构,包括摊位区、仓储区、停车场、办公区等功能区域。
市场将采用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技术,打造一个整洁、舒适、安全、高效的购物环境。
二、市场功能与布局1. 摊位区- 蔬菜摊位:设置专门的蔬菜摊位区域,配备货架、展示台等设施,方便蔬菜的摆放和展示。
- 水果摊位:水果摊位区采用开放式设计,提供充足的空间供水果展示和销售。
- 肉类摊位:肉类摊位设置冷藏设施,确保肉类的新鲜度。
同时,配备专业的切割设备和卫生设施。
- 水产摊位:水产摊位区设置水池和供氧设备,保证水产品的鲜活。
同时,配备防水设施和排水系统。
- 熟食摊位:熟食摊位区采用封闭式设计,配备空调和通风设备,确保熟食的卫生和安全。
- 干货摊位:干货摊位区设置货架和展示柜,方便干货的摆放和销售。
2. 仓储区- 冷藏室:建设冷藏室,用于存储需要冷藏的食品,如肉类、水产品等。
- 干货仓库:设置干货仓库,用于存储干货、调味品等商品。
- 临时仓库:建设临时仓库,用于存储货物周转和临时存放。
3. 停车场- 机动车停车场:设置机动车停车场,满足消费者和商户的停车需求。
- 非机动车停车场: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场,方便消费者停放自行车、电动车等。
4. 办公区- 管理办公室:设置管理办公室,用于市场管理人员办公和处理日常事务。
- 会议室:建设会议室,用于召开市场管理会议和商户培训等活动。
- 监控室:设置监控室,安装监控设备,对市场进行全方位监控,确保市场的安全。
三、施工步骤1. 场地平整- 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平整,清除杂物和障碍物,确保施工场地的平整。
- 根据设计要求,对场地进行填方和挖方,使场地达到设计标高。
2024年农贸市场改造工作方案为全面提升我市区镇街道农贸市场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切实改善农贸市场交易环境,保障人民群众农副产品消费安全,统筹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
根据市人大重点建议办理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用一年时间,完成全市20个农贸市场的硬件改造和管理提升工作,将全市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为“食品安全、环境整洁、管理有序、服务便民”的百姓放心市场。
二、改造标准按照《市区镇街道农贸市场改造基本标准》(附件4)为基础进行改造;鼓励参照商务部《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或参照城区永安、新华和新桥农贸市场“农改超”方式进行整体提升。
三、改造方式以“安全、整洁、有序、便民”为导向,按照“整体筹划、优化布局、分类实施、一镇一策、一场一案”的改造提升建设思路,分类采取“就地改造、选址新建、摘牌取缔”的方式。
(一)就地改造。
现有用地、建筑条件具备的,采取就地改造方式,对市场墙体、地面、水电、通风、消防、摊位、设施等进行改造,并按规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二)选址新建。
对于建筑物有安全隐患或用地适宜进行重新规划建设的市场,采取选址重建方式,实现整体提升与规范管理。
(三)摘牌取缔。
对于临时占道经营、投资主体不实施有效管理或已明确列入拟摘牌关停取缔的市场,各区镇街道要限期予以摘牌关停取缔,并合理增加生鲜点或净菜超市规划布局。
四、实施步骤(一)设计规划阶段(2022年4月底前)各区镇街道负责指导拟新建或改造的农贸市场的设计,提交设计平面图、效果图、施工图(含概算),由市区镇街道农贸市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市商务局等相关部门对农贸市场功能性设计予以审核,涉及建筑活动的应按规定办理建设工程规划、建筑工程施工许可。
(二)项目实施阶段(2022年5月TO月底)农贸市场新建(改造)方案经审核合格或审批通过后,由各区镇街道组织并督促市场投资方具体实施。
(三)考评验收阶段(2022年11月-12月底)农贸市场新建或改造完成后,由各市场投资方提出申请,市农贸市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市商务局等相关部门及所在区镇街道,对新建和改造的农贸市场分别按照商务部《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和《市区镇街道农贸市场改造基本标准》进行考评验收。
2024年农贸市场达标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实施方案:2024年农贸市场达标提升工程一、背景分析农贸市场是城市居民获取新鲜农产品的重要途径,对保障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农产品流通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许多农贸市场存在设施老化、卫生条件差、管理混乱等问题,不满足居民需求,也不符合现代化管理标准。
因此,为了提升农贸市场的整体品质,实施农贸市场达标提升工程势在必行。
二、目标与任务1. 目标:实现农贸市场的设施改造、卫生提升、管理标准化,提升市场服务品质,满足居民需求。
2. 任务:① 建立市场改造工作机构,负责协调市场改造计划、方案的制定与落实;② 开展市场现状调研,摸清农贸市场改造需求;③ 制定详细的市场改造计划,明确改造目标、步骤和时间节点;④ 进行市场设施改造,包括灯光、排水、通风、电力设施等更新升级;⑤ 加强市场卫生管理,包括垃圾处理、卫生间改造、消毒等;⑥ 建立市场管理规范,明确市场管理职责、服务标准,并加强监督检查;⑦ 增加农产品品种和供应,提升市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三、工作内容和措施1. 市场改造计划① 成立市场改造工作机构,组织专业人员制定市场改造计划;② 结合市场现状调研结果,明确改造范围、目标和重点;③ 制定详细的改造步骤和时间节点,确保工程实施有序进行。
2. 设施改造① 对农贸市场的基础设施进行评估,确定需要改造的设施和项目;② 更新设施,包括照明、排水、通风、电力设施等,提升市场环境舒适度;③ 注重节能环保,选用环保材料和设备,提高设施使用寿命。
3. 卫生提升① 对市场的卫生状况进行评估,了解存在的问题;② 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建立健全的垃圾清运机制;③ 升级改造卫生间,提供更加舒适和洁净的卫生环境;④ 定期对市场进行消毒,确保食品安全和卫生放心。
4. 市场管理规范① 制定市场管理规范,明确市场管理职责和行为准则;② 建立健全市场管委会,负责市场的日常管理和服务;③ 加强市场监管,对市场内经营者进行准入管理和业务培训;④ 定期进行市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和处理。
目录文本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指标控制 (2)第三章规划布局 (3)第四章建设与监管 (4)第五章实施措施 (4)第六章附则 (5)第七章附表 (6)说明书一、青岛市市区农贸市场现状 (20)二、规划依据 (22)三、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 (23)四、规划期限与范围 (24)五、规划概念与控制指标 (24)六、规划目标 (26)七、总体布局 (27)八、规划实施措施与监管 (29)九、附表 (3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青岛市市区农贸市场专业规划是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规范农贸市场建设,方便群众生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按照《青岛市集贸市场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和《青岛市市区商业网点专业规划2008年—2020年》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5、《青岛市集贸市场管理办法》6、商务部《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7、《青岛市农副产品零售市场建设与管理规范》8、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第三条指导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和彰显本土特色”的要求,以方便居民安全放心消费,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为目标,以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通过农贸市场专业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实现市区农贸市场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改善市场环境,提高市场档次,更好地发挥市场在繁荣经济、方便群众生活等方面的作用,为建设宜居青岛、打造幸福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第四条规划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便民、利民、为民;坚持与城市规划相结合,控制总量,合理布局;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坚持新建与调整相结合;坚持农贸市场与超市互补的原则。
第五条规划期限近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第六条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是青岛市市内七区,即: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和黄岛区。
第二章指标控制第七条农贸市场是由市场开办者提供经营场所和相应配套设施,以独立摊位经营方式为主,从事蔬菜、肉类、水产品、禽蛋、调味品、熟食品、水果、干货、土特产等农副产品,实行集中、公开交易的场所,属于城市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的范畴,具有公益性、商业性和竞争性的商业设施。
第八条青岛市市区农贸市场建设规划控制指标主要为:服务人口:原则上以新建居住区、居住小区为基本单元配套,服务人口一般在2万人左右。
服务半径:1000米—2000米。
建筑面积:一般以150平方米/千人建筑面积配置,社区农贸市场建筑面积一般在1500—3000平方米;中心农贸市场其建筑面积一般在5000—10000平方米。
建筑形式:本规划改造和新建农贸市场以室内形式为主。
在条件允许的区域,可设置棚顶式市场。
停车位数:中心农贸市场:0.5车位/100平方米;社区农贸市场:0.3—0.4车位/100平方米。
第九条控制指标一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变更。
确需变更的须经规划编制部门同意。
第三章规划布局第十条依据以上控制指标,本规划共配置农贸市场201处,城市人口每2.5万人左右拥有1处农贸市场。
其中新建农贸市场115处,就地建设23处,保留63处。
第十一条市区农贸市场主要是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居住用地、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居民社区等进行规划布局。
第十二条本次农贸市场专业规划以市级蔬菜副食品集散中心为依托,将市区农贸市场分为中心农贸市场、社区农贸市场二个等级。
第十三条近期以位于抚顺路1号的抚顺路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李沧区重庆南路484号的华中蔬菜批发市场,城阳区的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黄岛区的黄河路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青岛市农副产品集散中心;远期新建和调整整合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青岛市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第十四条中心农贸市场是指服务半径2000米以上,服务人口5万人以上的农贸市场。
中心农贸市场,原则上每10个社区农贸市场设1处。
本规划共配置19处中心农贸市场。
第十五条社区农贸市场是指服务半径1000米以下,服务人口1—3万人的农贸市场社区农贸市场,原则上以居民居住小区为基本单元配置。
本规划共配置社区级农贸市场182处。
第十六条本规划定点的农贸市场用地,可根据群众消费需要,配建相应的超市;原有农贸市场也可改做超市。
第十七条青岛市市区农村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原则上每个街道办事处配置一处中心农贸市场,每个社区结合旧村改造可配置一处社区农贸市场。
第十八条近期至2015年,青岛市市区农贸市场共达到126处,新建改造62处。
第四章建设与监管第十九条在规划区范围内建设的农贸市场,应按照《青岛市市区农贸市场专业规划(2011年—2020年)》实施。
第二十条新建社区农贸市场,可结合办公、商业、娱乐设施连体开发。
地下、半地下室原则上不宜开办农贸市场。
第二十一条新建和改、扩建农贸市场应严格按本规划制定的规划控制指标和商务部《标准化菜市场建设与管理规范》、《青岛市农副产品零售市场建设与管理规范》标准进行定点和建设。
第二十二条因城市区划调整,本规划未配置农贸市场的区域,在开发建设时,应按照本规划确定的原则配建农贸市场。
具体定点和市场规模由青岛市商品流通主管部门和规划部门联合审定。
第五章实施措施第二十三条农贸市场建设应与城市建设同步实施。
第二十四条本规划确定的农贸市场定点,未经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
第二十五条城市新建居住小区和旧城改造,开发建设单位须按本规划配建相应农贸市场。
第二十六条规划部门在审定新建居住小区和旧城改造开发项目规划方案时,应按本规划审查农贸市场配置情况。
第二十七条农贸市场必须按照商务部《标准化菜市场建设与管理规范》或《青岛市农副产品零售市场建设与管理规范》进行设计、施工。
第二十八条在规划建设的农贸市场周边一公里范围内、中小学校外墙或者场地外缘五十米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开办农贸市场(含“农贸超市”)或早夜市、摊点群。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专业规划建设的,由有关部门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第六章附则第三十条《青岛市市区农贸市场建设规划(2011年—2020年)》的法律有效组成文件是文本、图则。
参考性文件是规划说明书。
第三十一条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由于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调整,本规划在进行相应调整时,须报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二条《青岛市市区农贸市场建设规划(2011年—2020年)》经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生效。
第七章附表青岛市市区规划农贸市场建设分类情况表表一青岛市市区农贸市场规划情况一览表(四方区)表二-3青岛市市区农贸市场规划情况一览表(李沧区)表二-4青岛市市区农贸市场规划情况一览表(黄岛区)表二-7近期建设规划农贸市场一览表表三撤销农贸市场一览表表四青岛市市区农贸市场专业规划(2011年-2020年)说明书一、青岛市市区农贸市场现状青岛是国家最早批准零售业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
近几年,佳世客、家乐福、麦德龙、沃尔玛等14家世界500强及著名跨国公司进入青岛,在全球排名前6位的商业性跨国公司中,青岛有3家,成为我国商业资本最集中的城市之一。
虽然今天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呈现出多种新兴的商业零售业态,农贸市场仍是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之一,它面临着大中小型连锁超市和小型便利店等多种业态的激烈竞争。
与上述其他经营业态相比,这种传统的农贸市场商业零售业态具有更方便、更实惠、更鲜活、选择性更强、交易灵活方便的特点。
因此,农贸市场作为一种竞争性的商业业态,符合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群众消费习惯等客观需求,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农贸市场仍将是农产品流通的重要环节和为群众提供放心消费环境的主要载体,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在相当长时期内仍是具有区域性、公益性、非垄断的竞争性商业设施。
(一)基本情况1、市场规模。
截止2010年底,我市市区共有农贸市场92处,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城市人口每3.5万人拥有1处农贸市场。
其中,市南区19处,市北区19处,四方区19处,李沧区15处,崂山区5处,城阳区9处,黄岛区6处。
从各区农贸市场分布的情况来看,农贸市场多分布在老城区,市内四区共有农贸市场72处,占总数的78.3%;崂山、城阳、黄岛三区共有农贸市场20处,占总数的21.7%。
这与城市建设发展水平、建设时间的长短、人口分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市场类型。
在市区现有农贸市场中,以室内农贸市场为主,有64处,棚顶式市场28处,分别占农贸市场总数的69.6%、30.4%。
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旧城旧村改造的逐步推进,棚顶式市场将逐步从城市中心区消失,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高、用地条件允许的城乡结合部可适当布置棚顶式市场。
3、标准化建设。
根据商务部、财政部《关于实施标准化菜市场示范工程的通知》要求,青岛市通过制定规划、分类指导、典型示范等措施,积极推进标准化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通过改造,青岛市农贸市场档次和标准化程度有了明显提升。
目前,市区现有农贸市场中,共有标准化农贸市场50处,占市区农贸市场总数的54.3%。
4、摊位利用情况(1)市南区农贸市场可容纳摊位数3100个,实际为2942个,有效利用率为95%。
(2)市北区农贸市场可容纳摊位数3500个,实际为3270个,有效利用率为93.4%。
(3)四方区农贸市场可容纳摊位数2966个,实际为1987个,有效利用率为66.99%。
(4)李沧区农贸市场可容纳摊位数256个,实际为2333个,有效利用率为90.9%。
(5)崂山区农贸市场可容纳摊位数860个,实际为705个,有效利用率为81.9%。
(6)黄岛区农贸市场可容纳摊位数1526个,实际为1428个,有效利用率为93.6%。
(7)城阳区农贸市场可容纳摊位数1050个,实际为950个,有效利用率为90.5%。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农贸市场的摊位利用率大部分在90%以上,农贸市场的经营状况良好,群众的认可度较高。
(二)存在问题虽然我市市区农贸市场建设取得较大的发展,规划化管理水平有所提升,但从总体上看,农贸市场的配置布局和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1、布局不尽合理。
市区农贸市场多集中于老城区,新区和新建居民小区因商业网点预留不足,或价格过高,使农贸市场配置不足。
2、市场建设档次不高,设施不配套。
现有市场有20%是利用闲置厂房和地下、半地下室建设的,且30%以上是租赁场地经营,市场主办者主动投资市场管理、改造的意识不强,部分市场存在扰民、环境卫生脏乱差、设施不配套等问题。
3、长效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市场化条件下政府管理手段不多,存在市场管理者重收费、轻管理,不善管、不会管、不愿管等问题。
4、市场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