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达标.doc
- 格式:doc
- 大小:89.50 KB
- 文档页数:6
1 走进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懂得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族,各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绚丽的民族文化,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2、过程与方法以活动为主,通过表演相声、歌曲、舞蹈、葫芦丝齐奏、诗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欣赏更多的民族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走进民族大家庭”这一活学生学会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团结友爱。
只有民族间互相了解,互相尊重,团结友爱才能形成一个融洽的大家族。
2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有一,但对于其他民族居住地、服装、风俗习惯等却认识甚少。
不了解就会好奇,好奇就得去了解。
本课让学生通过各种表演,去打开与少数民族沟通的大门,让学生走进民族文化,感悟民族风情。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课前排练,式认识和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风俗,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团结友爱。
4教学过程活动1【活动】《走进民族大家庭》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学生欣赏歌曲《爱我中华》,你从歌曲中听到什么?2.是啊,56个民族56支花,这就是中华民族。
你知道这56个民族分别是哪些民族吗?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3.简介汉族与部分少数民族。
(PPT课件展示)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大家庭去看看吧!板书课题:走进民族大家庭。
二、“认识祖国大家庭”活动展示。
活动一民族风俗大家说师: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领土面积位于世界第三,就像一只雄鸡傲立在世界的东方。
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了中国地图。
(PPT课件展示)请看——师:每当我们轻轻打开地图,就看到了一个彩色的中国。
生:碧绿的是草原。
生:金色的是沙漠。
生:蓝蓝的是大海。
生:弯弯的是江河。
……师:我们伟大的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各族人民情同手足,和睦相处,组成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
今天,我们班也有一些少数民族的同学。
瞧,他们来了!学生表演群口相声:《民族风俗大家说》师: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第三单元科技改变生活一、单元概述本单元的题目为“科技改变生活”,设计了三个主题。
主题一:“身边的科技”。
从洗衣机说起,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学习、生产中所用到的各种科技产品,体会它们在促进生产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发面的作用,并鼓励学生动手发明一样物品,拉近学生与科技的距离。
主题二:“科技推动社会发展”。
分别介绍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和世界三次技术革命的基本情况,以及它们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巨大的推动作用和它们在人类文化传播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主题三:“锋利的双刃剑”,以克隆技术、诺贝尔的炸药、方便袋导致的白色污染等事例,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具有“双刃”性,它能造福于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伤害。
三个活动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感受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
二、课时数7课时1.身边的科技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现代生活离不开科技,科技就在身边,科技在改变人们的生活。
2.知道一些常用物品所包含的科学道理。
3.能尝试和改变生活中的不足,进行发明创造,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情感。
4.积极参与调查研究,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与人交流,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发明的故事、视频。
2.了解洗衣机的种类,搜集有关发明的故事。
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从一些常见的科技产品去感受科技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2.培养学生用不同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找出生活中物品的不足之处,并对其进行改造、完善。
四、课时数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想不想了解一下以前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怎么样的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产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我们身边的科技。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1.课本上的小主人公家里买了洗衣机,她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们家有洗衣机吗?能不能谈谈你的感受?2.你能说说你们家在拥有了其他高科技时家里生活的变化吗?3.你觉得科技产品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小结: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有了密切关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技的发展。
第二课江山如此多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风光,知道五岳与黄山。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从多方面欣赏名胜古迹、名山大川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名山大川。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主要的名山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从多方面欣赏名山大川的能力;3、教学准备(1)各名山的图片(2)学生活动设计(3)查找有关资料、小组讨论教学过程:第(1)课时美丽的自然风光活动一、谈话引课题师:暑假里我去了辽阔的张北天路草原,也到了清新怡人的保定野三坡,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相信同学们在暑假里,也有很多人选择了去亲近大自然,那你们都去了哪里呢?谁来跟大家分享下?生:看来大家去的地方真不少,我知道有两个同学准备的特别充分,他们不仅带来了照片,还做了幻灯片,下面我们请他们来讲讲自己的旅游故事。
生:生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自然风光多姿多彩,奇异瑰丽。
置身于大自然的美景中,你会流连忘返。
我这里给大家准备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大江南北的风景图片,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活动二:小组活动——我知五岳中国地域辽阔,有很多的名山,,让人流连忘返,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五岳,我们五个小组搜分别搜集了相关知识,现在各组派代表来给大家介绍下。
首先请各组代表来贴图。
再分别介绍下自己搜集的资料。
生:活动三:黄山“四奇”师: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意思就是从五岳回来,就被五岳的景色所吸引而不再去看别的山的景色了。
黄山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呢?课前让大家收集了相关知识,谁来给大家说一说。
生:请同学们收集你所知道的名胜古迹相关资料,例如孔庙和莫高窟等。
一、教学内容:小学品社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第一课时:美丽的宝岛二、教材分析: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台湾、知道台湾。
台湾对学生来说既远又近,从媒体上可以看到一些,要想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和知道台湾,让学生知道台湾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感情就必须借助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历史故事等。
三、教学目标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问题的由来。
2、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3、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根同源,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培养学生对台湾骨肉同胞的深厚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1、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2、台湾与祖国大陆同根同源,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五、教学准备1、教学之前利用网络收索《祖国的宝岛台湾》相关的教学材料。
了解教学重难点,确定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2、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利用网络找到有关《祖国的宝岛台湾》的图片、文章、视频和历史故事等,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易于形式理解,引发形式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
3、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交流法、观察法,激趣促学,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通过师生互动,多角度的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及美丽富饶。
通过探究台湾的历史文化,了解台湾自古就是自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自古大陆和台湾根脉相连。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看上去特别兴奋,其实我和你们一样,一听说要去旅游就特来劲。
大声的告诉老师,今天我们要去哪儿?(学生齐声回答),是的,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行一次模拟旅行的活动,目的地就是祖国的宝岛台湾。
(板书),在这次活动中每个同学都要扮演一次小导游,为了有出色的表现,同学们在课前都做了准备,查阅了很多关于台湾的资料,现在都准备好了吗?(学生回答)师:看到同学们这么自信,我相信,这一定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旅行。
好,现在开始出发。
现在我们已乘上开往机场的客车(课件出示客车动画)(二)、活动一、抢答游戏:我知道的台湾1、师:下面我们来开展这次旅行中的第一个活动(课件出示:活动一、抢答游戏:我知道的台湾。
浙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诚信真可贵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课程背景在现代社会中,诚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德素养。
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行为,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以浙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作为教学内容,本教案旨在通过诚信真可贵这一主题,帮助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诚信的内涵,明确诚信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行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诚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PPT•板书工具•教学素材:故事、图片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件PPT,呈现课程标题:诚信真可贵。
2.教师引入课程主题,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什么是诚信?它的重要性是什么?第二步:引入课文1.教师呈现课文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进行相关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
2.回顾上一课时,复习上一单元的内容。
第三步:阅读课文1.学生分组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翻译课文中的生词或不理解的词汇,教师进行解释。
第四步:讨论课文中的问题1.教师出示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例如:故事中的小明为什么要坦白承认错误?这种行为能体现出他的何种品质?第五步:展示课堂合作1.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互相交流并提出建议。
2.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课堂合作成果,一起总结讨论的结果。
第六步:概念解释1.教师解释诚信的概念,与学生进行思考和互动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体现诚信的例子,并进行分享。
第七步:进行情景模拟1.教师给出情景描述,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
2.学生进行分组角色扮演,模拟情景并进行表演。
第八步:总结和评价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收获。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教师进行评价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课后作业1.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诚信的感悟文章,或者绘制一幅与诚信相关的画作。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课题:祖国的宝岛台湾内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问题的由来,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2、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教学准备:台湾图片、台湾相关资料教学设计:活动一美丽的宝岛——台湾1.台湾在哪里让学生在地图上找找台湾的位置,看看与中国大陆的那个省最近。
也可以在中国地图上量量台湾到中国大陆的距离。
2.美丽富饶的台湾1)让学生找一找台湾的别称或由老师直接将台湾的别称(“米仓”“东方糖库”“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兰花王国”“蝴蝶王国”“珊瑚王国”“鱼仓”等)列出来。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台湾会在这些别称?从这些别称中,想象台湾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按照别称提供的线索,让学生找一找有关介绍台湾物产和风光的图片、文字资料。
如田间的水稻、甘蔗、果园,海滨、树林、渔场,南国的花卉、蝴蝶等,并在班上交流。
3.老师参考资料库中的资料,向学生讲述历史上大陆与台湾本地人共同开发台湾的故事。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让学生自己.也可以将材料、事例分门别类发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表演、图画解说、编制问答题等多种形式向大家做介绍。
活动二根脉相连让学生看看教材中的几幅照片,想一想,祖国大陆与台湾有哪些共同点,为什么会有这些共同点?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进行:1.总结出教材中五幅照片分别反映的五个方面:饮食文化、节日风俗、语言文字、历史渊源、传统文化等。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补充。
如速冻食品中台湾的汤圆、快餐食品中台湾的方便面、台湾风味餐馆中的台湾菜、台湾电视剧、各种新闻节目、以及能够反映台湾人生活方式、使用的语言文字、文化风俗的照片图片等。
3.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找一找台湾作者写的书,如蔡志忠的漫画或其他文学作品、表少年读物等,看看里面讲的事情,引用的典故、格言等,感受其中根深蒂固的中华文化基础。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我的祖国辽阔”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 抓住信息点(知识重点)丰富扩展信息面(知识延展),通过挖掘知识的趣味性和实施趣味性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1、本节课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是让学生认知我国海陆疆界及行政区划,并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爱国情感,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把枯燥的地理概念讲得有趣味性;同时,根据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本科适合用直观、感性活动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而现有教学资源有从电脑网络中搜集的的中国行政区划图、五个自治区,四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地方风情图片及可移动拼凑的中国行政区划图若干,这些为挖掘知识趣味性,展开趣味性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2、本节课学习讲的是“地大物博”中的“地大”,有利于衔接第二节课“江山多娇”的“物博”,也有利于在建立爱国情感的基础上理解第三节课“我们的宝岛台湾”和第四节“祖国江山的保卫者”。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中国行政区划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广播、电视、电脑网络、日常人际交往等已经获得一些零星知识,但明显不全面、不深刻,且由此在激发爱国情感方面刺激性不够,另外,对于960万平方千米、23个省、5个自治区、4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等知识重点和疆域包括领土领空领海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等地理概念难点把握理解不够、不深。
四、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疆域面积及世界排名,知道我国行政区划设置有23个省、5 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东边临太平洋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由此激发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2、学生通过理解地图,听教师讲行政区划名称形成原因及观看地方风情图片和拼地图活动加深对知识点的学习掌握。
3、通过测算从我国最东边到最西边乘飞机的时间理解我国疆域东西距离长,通过观看现在的哈尔滨和海口的气温及景色说明我国疆域南北跨度大,并由此培养学生试着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认知事物的水平。
课时教案课题教案序号授课时间2015年4月日课型新授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三单元第15周第7课时课时教案课题三次技术革命教案序号7 授课时间 2014年12月9 日课型新授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到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感受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科学技术充满了神奇的力量,它的确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具准备1.学生课前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搜集有关三次技术革命的资料,科学家的故事等。
2.教师准备三次技术革命的竞赛题目板书设计三次技术革命三次技术革命的内容科学家的故事。
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交流,我们都对三次技术革命有了深入的了解,也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活动过程活动一:激情导入教师谈话:有人说科学技术充满了神奇的力量,它的确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现在看来,三次技术革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进一步去感受一下,好吗?活动二:看谁知道的多1.读一读:自由读书,了解三次技术革命的内容。
2.说一说: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技术革命的其他资料。
3.赛一赛:关于三次技术革命的情况,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为了让大家了解的更全面,下面我们再来比一比,看谁知道的更多,现在我宣布比赛开始。
(把全班同学分成四队)(1)课件出示比赛要求:第一关:必答题。
每队派一名代表抽签回答三道问题,答对加十分,答错不扣分。
(教师可自己设计问题)第二关:抢答题。
本环节共八道题,分八轮抢答。
每组每轮换一人抢答,答对者每队加十分。
答错不扣分继续再抢答。
第三关:考考你。
每队提供自己搜集的有关三次技术革命知识的两个问题,考其中的一队,答对者加分,答错减五分。
(2)教师公布比赛结果,选出最佳小组。
活动三:故事会1.说说科学家的故事。
教师谈话:每一次的技术革命都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而三次技术革命都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劳动创造,每一项发明都包含着他们的百折不挠和艰辛,下面,就让咱们比比看,哪个小组讲的故事最能打动人。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达标
姓名 _______
一、明断是非
1
、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技,科技就在我们的身边。( )
2
、 人们创造了科技,科技推动社会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
3
、 无论哪种洗衣机,去除衣服的污垢的道理与手工洗涤是一样的。( )
4
、 不同类型洗衣机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 )
5、 19
世纪,美国人发明了用手转动摇手柄的洗衣机。( )
6
、 工厂的设备是科技的产物,但工厂生产的产品不是科技的产物。( )
7
、 联合收割机、播种机和拖拉机等农业机械都离不开现代科技。( )
8
、 科技发明是科学家的事,与我们小学生无关。( )
9
、 中国造纸术的发明给人类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极其广阔的道路,极大地推动了
世界文明的发展。( )
10>
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第一次技术革命。( )
11
、 第三次技术革命是电力革命。( )
12
、 科学史上的
发明创造,有的是侥幸的产物,轻易获得的。( )
13
、 我们看的
电视、用的移动电话都是气象卫星在为我们服务。( )
14
、 克隆技术对我们只有害处,没
有好处。( ) 二、挑兵点将
1、 1901
年,美国人( )发明了马达电动洗衣机。
A贝尔 B费希尔 C诺贝尔 D
居里夫人
2、 公元前2
世纪( )初期,已有蚕丝做成的绵纸,但价格昂贵,难以普及。
A秦朝 B清朝 C西汉 D
唐朝
3
、 ( )的发明促进了航海业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A指南针 B造纸术 C火药 D
印刷术
4
、 ( )末年,人们开始把火药用在军事上。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
清朝
5、 从19
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开始,短短( )年,人类经历了三次技术革命。
A100 B200 C300 D400
6
、 ( )的应用和发展掀起了第二次技术革命。
A电学 B电子技术 C蒸汽机 D
电子计算机
7
、 可以寻找矿藏和油田,可以找水查火,可以预报农作物病虫害的卫星是()
A通信卫星 B地球资源卫星 C气象卫星 D
侦察卫星
8、 纳米是个长度单位,1
纳米等于( )米。
A十分之一 B十万分之一 C十亿分之一 D
百分之一
9
、 磁悬浮列车速度每小时可达( )千米。
A400-500 B300-400 C200-300 D500-600
10
、 克隆小绵羊“多利”在( )诞生。
A1998年7月美国 B1996年7月英国 C1996年7
月美国
11、 美国总统( )呼吁国会禁止克隆人法、意等19
个国家签
署了这项协
议。 A克林顿B华盛顿 C林肯 D布什
12、 研究炸药的科学家是()。A居里夫人B贝尔 C诺贝尔 D
费希尔
三、科技手拉手(把相关内容用线连起来)
1
、毕升 锯 美国
瓦特
造纸术
蔡伦 电灯 英国
费希尔 避雷针
鲁班 印刷术 意大利
爱迪生
洗衣机
富兰克林
镭
中国
居里夫人 蒸汽机
贝尔 日心说 波兰
爱因斯坦 相对论
布鲁诺 电话
德国
2
、
火车 电力革命 20世纪40年代以后
电灯
激光
18世纪60
年代
蒸汽机 信息革命
电话
19世纪70
年代
电子计算机
原子能 工业革命
四、科技大清查
1
、科技就在我们的身边,请你说说你身边有哪些科技产品?这些科技产品使 你
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2
、你知道哪些尖端的科学技术?和你的伙伴交流一下吧!
五、说故事谈感想
1
、说说你对几位著名的科学家的了解?(至少三位)
2
、谈谈你知道了那些科学家的故事后,想说点什么?
六、言论平台
1
、李刚说:“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学科学、用科学,我们也会成为小小
发明家的。”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2
、王强非常喜欢在课余时间做试验,搞一些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可她妈妈 不
让他干这些事情,怕他耽误学习。你认为他妈妈的做法对吗?为什么?(你 能劝
劝他妈妈吗?)
七、电视评论(请你以看电视为例,谈谈科技的双刃性。)
看电视的利处:
看电视的的害处:
看电视时,应当注意哪些事项?
八、科技畅谈
我们该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呢?请以克隆为例,谈谈你的看法吧!
九、科技畅想 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一下美好的未来吧?(形式不限)
十、科技创造:
我们的学习及生活用品大多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你能加以改进,尝试
着进行一项小发明吗?大胆得说说你的设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