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肩周炎60例
- 格式:pdf
- 大小:99.81 KB
- 文档页数:1
肩周炎60例针灸与康复治疗及护理[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及护理。
方法 60例用针灸辨经结合辨证治疗方法, 10次为一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并做好康复护理过程。
结果痊愈50例,显效4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7%。
结论针灸治疗肩周炎效果较好,其中做好细致的康复护理是关键。
[关键词]针灸; 肩周炎; 护理[中图分类号] ] r24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171-01肩周炎俗称“五十肩”、“肩凝症”,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
笔者采用针刺、按摩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30例,疗效甚佳,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组病人60例,均为门诊病例。
男性36人,女性24人,年龄最小42岁,最大60岁,疗程最长30天,最短7天。
2 治疗方法2.1 针刺及按摩:取穴:肩三针、曲池、外关、阿是穴等。
操作:采用30号3寸针,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加tdp照射,每日一次,7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确定疗效,疗程间隔2~3天。
护士站在患者背后,拍打其患肢,左手按其痛点,将患者的患肢上举,前伸,后曲。
护士站在患者的前方,用右手握患者的患肢做回旋运动等。
2.2 辨证配穴: ①寒湿痹阻型:肩部疼痛,重着,遇阴雨则痛势更剧,得温则痛减,或肩部冷痛,小便清白,舌苔白腻,脉沉濡。
治宜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辨经取穴加大椎、阴陵泉、脾俞,针用补法,灸肩髃。
②风寒侵袭型:卒然起病,肩痛拘急,痛引项背,甚至周身关节均痛,肩部畏寒,得温则肩痛减轻,舌苔薄白,脉弦紧。
治宜祛风散寒。
辨经取穴加风池、外关、后溪、大椎,针用平补平泻。
③痰瘀互结型:肩部有形作痛(如条状、菱形、三角型等结节) ,疼痛缠绵不已,肢体倦怠,或痛定不移,如针刺样,大多有外伤史,按之愈甚,转动愈痛,昼轻夜重,舌苔腻或水滑,脉滑,或舌体紫暗有瘀斑,脉弦涩。
治宜化痰通络,活血祛瘀止痛。
痰湿偏重者,辨经取穴加丰隆、阴陵泉、脾俞;瘀血偏重者则加膈腧、太冲、丰隆。
肩周炎针灸治疗方法肩周炎针灸能治好吗一、中平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陈某,男,60岁,美国某市针灸专家,1989年1月来京就诊。
主诉:右肩关节疼痛3年,以酸痛、胀痛、放射痛为主,影响上举、外展、后伸等功能。
检查:肩峰、三角肌处压痛(+++),上举150°,外展45°。
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
取穴:左侧中平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
或者足三里下1.5寸偏于腓侧)。
患者取坐位,局部常规消毒,采用28号毫针3寸一根,行直刺法,病人感到针感闪电式传至大脚趾,疼痛立即缓解,令其活动患肢,上举达170°,外展达70°,1991年8月随诊,功能正常,未见复发。
二、颈中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赵某,女,51岁,工人,1987年6月3日就诊。
3个月前不明原因右肩疼痛,活动受限,自贴伤湿止痛膏及内服中西药未效来诊。
查肩部无红肿,右上肢前屈小于30°,外展小于30°,后伸小于15°,内旋小于30°,肩贞、肩髃、天宗、肩前穴可明显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穿衣取物困难,生活不能自理,舌质淡,苔薄腻,脉细。
肩周炎,针刺右“颈中”穴1次,患者自述肩关节活动轻松,当即右上肢前屈上举大于150°,外展大于140°,后伸大于60°,内旋大于95°,后背上举能触到对侧后背及腋后线。
又针1次告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肩周炎的食疗方1.白花蛇酒治疗制作原料:白花蛇1条,白酒500ml。
制作方法:将白花蛇浸入白酒内浸泡7天即成。
治疗方法:每次服1小杯,每日2次。
2.丹参酒治疗制作原料:丹参30g,白酒500ml。
制作方法:将丹参入白酒内浸泡7天即成。
治疗方法:每次服20ml,每日2次。
居家治疗肩周炎的妙招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退行性、炎症性病变而引起以肩部疼痛及功能受限为特点的病症。
肩周炎主要症状为肩部疼痛,夜间加重,活动受限,过度劳累和寒冷时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