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肩周炎
- 格式:ppt
- 大小:200.00 KB
- 文档页数:13
七个穴位治疗肩周炎这里指的是五十肩、冻结肩、凝结肩。
如果是颈肩综合征所选穴是不同的。
肩前部的疼痛取鱼际穴肩外侧的疼痛取三间穴肩后侧的疼痛取后溪穴抬不上的取肩髃穴后背不了的取天宗穴肩外后侧的疼痛取中渚穴肩重不能举取肩髎穴按摩肩髃穴的作用与好处缓解治疗肩臂疼、肩关节周围炎、上肢不遂、项强、瘰疬、瘾疹等,肩髃穴位的位置具体在哪里呢,怎么找?本文图解肩髃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
【肩髃穴】(Jianyuxue)经穴名。
出《针灸甲乙经》。
属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阳蹻之会。
别名:中肩井、扁骨、偏骨、尚骨、偏肩、髃骨。
【名解】“髃”,骨间凹陷的意思。
因为此穴位于间端关节的凹陷处,故名“肩髃穴”。
【主治病症】肩周炎、中风、偏瘫、高血压、多汗症、手臂无力、肩臂疼痛,手臂挛急,肩痛,上肢不遂等。
中医病症:肩臂痛,半身不遂,手臂挛痛,不能上举,手背红肿,四肢热,瘿气,乳痈等。
西医病症: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高血压病,肩周炎,乳腺炎,荨麻疹等。
【配伍应用】背及肩臂肿痛:肩髃、风门、中渚、大杼(《针灸大成》)。
臂细无力,手不得向头:肩髃、臂臑(《针灸大成》)。
半身不遂:肩髃、曲池、列缺、合谷、手三里、环跳、风市、委中、绝骨、丘墟、阳陵泉、昆仑、照海(《神应经》)。
隐疹:肩髃、曲池、合谷、曲泽、手三里、环跳(《针灸逢源》)。
瘰疬:肩髃、支沟、足三里、手三里(《简易普济良方》)。
瘿气:肩髃、大空(《世医得效方》)。
保健养生:平时多用手掌大鱼际处搓搓肩髃或者用中指指腹点揉肩髃,可预防关节炎。
【作用功效】肩髃穴,通利关节疏散风热、舒筋活络,祛风活血,消肿散结。
疏散经络风湿,清泄阳明气火,祛邪解热。
【保健原理】肩髃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
坚持按压,可疏风活络、调和气血。
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此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肩关节,并与阳跷脉相交会,故疏经活络、通利关节的作用甚强,为治疗上肢痛、麻、凉、瘫诸疾要穴;此穴还具有祛风通络、清热止痒的作用,可治疗外感风邪或风与血分之热相搏于肌肤之间所致的风热瘾疹;此穴的通经理气、化痰散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瘰疬、瘿气。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穴位有哪些在平时,有很多人迫于生活方面的压力,因而需要更加努力的去工作以及劳动,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的,但是长期的过于的劳累也带来很多的问题的,其中很多人就出现了肩周炎的情况,导致手臂的活动出现不适的情况,很多人选择通过针灸治疗的,那么究竟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穴位有哪些,下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标准定位】在肩胛部,肩胛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取法】正坐俯伏位,在肩胛冈上窝中点,当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取穴。
天宗【标准定位】在肩胛部,大致在肩胛骨的正中,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取法】正坐或俯伏位,在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之间连线上,当上、中1/3交点,与第四胸椎棘突下间平齐,与臑俞、肩贞成正三角形处是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冈下肌。
皮厚,由第三、四、五胸神经后支的外侧皮神经重叠分布。
皮下组织内布有旋肩胛动。
静脉的分支。
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斜方肌表面的背部深筋膜入该肌,及其深面的冈下肌。
前肌由第十一脑神经一副神经支配,后肌由臂丛的肩胛上神经支配。
七星台:穴位名称:肩贞 [经穴] 【定位】: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作用】:舒筋利节,通络散结。
【主治】:①肩臂疼痛。
②瘰疬,耳鸣。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名称:臑俞 [经穴] 【定位】: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作用】:舒筋利节,通络散结,散寒祛风。
【主治】:①肩臂疼痛。
②瘰疬。
undefined【归经】:手太阳小肠经【类别】:手、足太阳、阳维脉、阳蹻脉交会穴穴位名称:天宗 [经穴] 【定位】: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作用】:舒筋活络,行气宽胸。
【主治】:①肩胛疼痛。
②气喘。
③乳痈。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名称:秉风 [经穴] 【定位】: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作用】:舒筋活络【主治】:肩胛疼痛,上肢痠麻。
肩周炎针灸治疗方法肩周炎针灸能治好吗一、中平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陈某,男,60岁,美国某市针灸专家,1989年1月来京就诊。
主诉:右肩关节疼痛3年,以酸痛、胀痛、放射痛为主,影响上举、外展、后伸等功能。
检查:肩峰、三角肌处压痛(+++),上举150°,外展45°。
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
取穴:左侧中平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
或者足三里下1.5寸偏于腓侧)。
患者取坐位,局部常规消毒,采用28号毫针3寸一根,行直刺法,病人感到针感闪电式传至大脚趾,疼痛立即缓解,令其活动患肢,上举达170°,外展达70°,1991年8月随诊,功能正常,未见复发。
二、颈中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赵某,女,51岁,工人,1987年6月3日就诊。
3个月前不明原因右肩疼痛,活动受限,自贴伤湿止痛膏及内服中西药未效来诊。
查肩部无红肿,右上肢前屈小于30°,外展小于30°,后伸小于15°,内旋小于30°,肩贞、肩髃、天宗、肩前穴可明显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穿衣取物困难,生活不能自理,舌质淡,苔薄腻,脉细。
肩周炎,针刺右“颈中”穴1次,患者自述肩关节活动轻松,当即右上肢前屈上举大于150°,外展大于140°,后伸大于60°,内旋大于95°,后背上举能触到对侧后背及腋后线。
又针1次告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肩周炎的食疗方1.白花蛇酒治疗制作原料:白花蛇1条,白酒500ml。
制作方法:将白花蛇浸入白酒内浸泡7天即成。
治疗方法:每次服1小杯,每日2次。
2.丹参酒治疗制作原料:丹参30g,白酒500ml。
制作方法:将丹参入白酒内浸泡7天即成。
治疗方法:每次服20ml,每日2次。
居家治疗肩周炎的妙招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退行性、炎症性病变而引起以肩部疼痛及功能受限为特点的病症。
肩周炎主要症状为肩部疼痛,夜间加重,活动受限,过度劳累和寒冷时加剧。
肩周炎针灸治要(刘红云)
肩周炎,也叫五十肩、疑结肩、冻结肩,也就是说人到了一定年令,随着气血减弱,尤其是在最容易受寒的大关节肩部就会出现不适的感觉。
现在就讲一下治肩周炎的针灸要点:
1、健侧取穴。
2、首选三肩穴,第一针痛点进针(反后绝),上下三分各一针,治五十肩皆特效(贴骨进针4-7分)
3、肩三针:三间、中渚、后溪
4、长久风湿的,加艾灸驱寒湿。
5、一到阴天发作,加阴陵泉
6、一到晚上发作,加照海(日发申脉,夜发照海)
7、年老体弱加肾关。
8、固定时间发作,加当令经输穴。
针灸治疗肩周炎针灸治疗肩周炎摘要: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影响。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可以有效缓解肩周炎的症状。
本文旨在探讨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机理及临床应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针灸,肩周炎,机理,临床应用引言肩周炎是一种发生在肩关节周围的病变,以疼痛、功能障碍和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
其发病原因复杂,常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
目前,传统中医疗法在治疗肩周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中针灸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旨在探讨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机理及临床应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一、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机理1. 通过改善气血循环:针灸可以刺激人体的穴位,通过调节经络循环,促进气血的运行,从而改善肩关节周围的血液供应和代谢,减少炎性物质的积聚,缓解肩周炎症状。
2. 通过舒筋活络:肩周炎的发生与软组织的炎症和痉挛密切相关,针灸能够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舒缓肩部的僵硬和痉挛,缓解疼痛,促进活动功能的恢复。
3. 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针灸可以刺激神经末梢,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促进肩关节周围炎症的消散,有助于肩周炎的康复。
二、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应用1. 古法疗法:古法疗法是指运用古代经典的配穴方法进行针灸治疗,如庞昌得教授的肩韧带经配穴法、以及吴迪教授的天地人配穴法等。
2. 经典针灸临床应用:针灸经典临床应用是指通过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的治疗方法,如天鍼、引鍼、刺血等,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经典针灸方法进行治疗。
3. 针灸配合物理疗法:将针灸与物理疗法相结合,如热敷、理疗、按摩等,可加强治疗效果,缓解肩周炎的症状。
4. 针灸配合中药疗法:适时配合中药内服或外敷,可增强治疗效果,促进肩周炎的康复。
三、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针灸师:针灸治疗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患者在选择针灸师时应选择经验丰富、资质合格的医生进行治疗,以保障治疗效果和安全。
中医针灸治肩周炎有用吗从医学上角度来讲,肩周炎其实是属于中医范畴里面针灸科的一种常见病。
这种炎症如果发炎的话,就会引起关节囊和关节组织的一种粘连甚至会出现关节活动不利,疼痛加重的症状。
所以对于针灸治疗关节炎的方法上,有针刺穴位治疗以及热敷和其他治疗。
针灸肩周炎的治疗效果如何呢?一、针灸治疗肩周炎的应用。
肩周炎是中医中常见病症的一种。
主要属于“冻结肩”、“肩痹”、“漏肩风”的范畴,中医针灸在治疗肩周炎时,选择阿是穴、肩髃、肩前、中平穴、阳陵泉、肩贞等穴位进行针灸。
要抓住针灸的角度和方向,特别是对于肩部,肩贞等部位,要小心,避免刺扎过度。
对于通过肩顶部的带状物可以用医用针强烈刺激,如果局部寒冷可以加针刺,严重的肩周炎可在针后加拔罐并行走罐,其余的穴位都按照常规针灸。
请注意,当针置于远端穴位时,应将患者移至肩部。
例如,当刺伤较低的穴位时,应允许患者同时进行抬起,外展和内收等动作。
肩周炎通常是一种慢性疾病。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发现肩关节疼痛,或肩膀和肘部受到限制,应该注意并检查是否患有肩部炎症。
针灸治疗可以促进患者的血液流通,加速血液循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肩周炎引起的疼痛,但在治疗和修复过程中使用按摩,药物,热敷或理疗。
在其他方面,主动和计划的肩关节活动功能锻炼要在在可容忍的疼痛范围内,辅助治疗的效果会更好。
二、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优点西医常见的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注意防寒,坚持锻炼手臂,使用相关的镇痛药物,但是这一系列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中药治疗相关疾病效果明显,见效快,疼痛迅速缓解,并且选择针灸治疗相对实惠,一般来说,可以选择肩部一部分的穴位,如肩前,肩髃和肩贞。
与穴位配合使用,常用中极,曲池,合谷外关等穴位。
远端穴位可选阳陵泉和足三里。
还可以选择平衡针法,主要是肩痛穴,辅助肘痛穴和颈痛穴。
针灸治疗后,疼痛症状迅速缓解甚至消失。
坚持根据治疗针灸治疗,与疾病相关的症状会有所好转。
三、针灸在治疗肩周炎的时候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应用针灸疗法能调节血管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使炎症瘀滞区的病理代谢产物加速分解和运走,或使其失活性。
智汇大家诊疗-206 - Family life guide张国勇 (南充市中医医院针灸科)文有一种常见的肩颈疾病,它叫做肩周炎,虽然是骨科疾病中很常见的一种疾病,但是它带给人的影响却是非常巨大的。
中医认为肩周炎是人们到中年之后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导致筋脉肌肉失去了营养,遇到风湿寒邪外侵,让气血凝滞体内,从而发病。
了解中医对肩周炎的认知后,面对肩周炎利用针灸来治疗,究竟是需要如何做呢?肩周炎的针灸治疗方法有哪些?让我们跟着文章再深入了解一下吧!认识一下肩周炎是什么?肩周炎在医学上就是针对肩关节囊以及周围软组织的慢性炎症和退行性病变。
主要是肩关节部位的疼痛和肩膀部位的活动受到限制作为主要特点。
肩周炎大多发生在50岁左右的人群中,因此肩周炎还有一个称呼就叫作五十肩,这指的是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肩周炎发病率会相比较高一些。
但是当前的临床研究证明,45岁以上年龄的人,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肩关节制动两周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肩周炎症状。
那么面对肩周炎,需要跟着文章来认识一下,这样才能在尽快尽早发现肩周炎的症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与治疗。
肩周炎患者的主要症状就是肩关节部位会出现局部疼痛,尤其在夜间睡觉的时候,这种疼痛的症状和白天相比会加剧,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甚至不能朝向疼痛的部位睡觉,只能平躺或者向着不同的一侧躺着休息,这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
因为疼痛,日常患者胳膊也不能进行外伸和内旋等动作,这样持续时间久了,整个肩膀就无法正常活动,同时还会让肩膀部位的肌肉组织出现萎缩的情况,最严重的时候上厕所甚至连裤子都提不起来,所以面对肩周炎一定要接受系统的治疗,不然的话肩周炎症状进一步加剧,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
肩周炎的针灸治疗知多少?导致肩周炎的主要病因是因为正气内亏和邪气外侵所导致的,人进入到50岁之后,肝肾精气开始衰退,进行过度劳役,或者是生病后体质虚弱就会导致气血不足这样,会导致肩周炎的发作,邪气外侵是因为居住的环境过于潮湿,晚上睡觉露出肩膀,让这些外邪入侵体内,让寒气留滞于经脉,血气受寒凝固,经脉局限,所以出现了疼痛。
一、概述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肩部疾病。
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肩周炎的病因复杂,可能与肩部软组织损伤、肩关节退化、肌肉力量下降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肩周炎属于“痹证”范畴,认为是由气血瘀滞、肝肾不足、风寒湿邪侵袭等引起的。
西医治疗则侧重于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以下将详细介绍肩周炎的中西结合治疗方案。
二、中医治疗方案1.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肩周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疏通经络,缓解肩部疼痛。
常用的穴位有肩髃、肩贞、肩井、曲池、合谷等。
针灸治疗每周进行2-3次,每次30分钟。
2.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能够缓解肩部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治疗时,手法宜轻柔,力度适中,重点按摩肩部肌肉、关节周围及痛点。
每周进行2-3次,每次30分钟。
3.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通过内服中药,调节脏腑功能,活血化瘀,祛风除湿。
常用方剂有独活寄生汤、葛根汤、乌头汤等。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可适当加减药物。
4. 中药外敷中药外敷能够直接作用于肩部,缓解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常用药物有川乌、草乌、威灵仙、透骨草等。
将药物研末,用酒或醋调成糊状,敷于肩部,用绷带固定,每天更换1-2次。
5. 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有助于恢复肩部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
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以下锻炼:(1)肩部旋转:患者站立或坐位,双臂自然下垂,分别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旋转,每次旋转30-50次。
(2)肩部外展:患者站立或坐位,双臂伸直,尽量向上抬起,每次抬起30-50次。
(3)肩部内收:患者站立或坐位,双臂伸直,尽量向两侧展开,每次展开30-50次。
三、西医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萘普生等,用于缓解肩部疼痛和炎症。
(2)肌肉松弛剂:如美托洛尔、曲马多等,用于缓解肌肉紧张。
(3)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等,用于减轻炎症反应。
针灸治疗肩周炎现在很多人喜欢使用针灸治疗肩周炎,因为无毒无副作用的名头打的很响亮,所以患者很容易被吸引过来。
可是我们要知道,盲目的治疗肩周炎并不好,即使是使用针灸,我们也要清楚它的治疗原理。
那么,针灸治疗肩周炎有哪些原理呢?我们知道肩周炎的病理机制为病变区的瘀血、水肿压迫和牵张末梢痛觉神经,炎性瘀滞使局部代谢产物浓度增高直接刺激痛觉神经,所以产生剧烈疼痛。
所以,我们应用针灸疗法能调节血管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使炎症瘀滞区的病理代谢产物加速分解,或使其失活性。
针灸能激活体内的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发挥较强的镇痛作用。
使其达到治疗肩周炎的目的。
此外,针灸还能降低炎症区血管的通透性,减轻炎性渗出,抑制炎症泛发并使炎症的渗出物质加速吸收,减轻肿胀,缓解其对末梢神经的牵张性刺激作用。
而这在治疗肩周炎中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针灸在治疗肩周炎的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作用,因此,在治疗肩周炎时,针灸都具有显著的疗效。
不过这当然也是有针对性的。
可使用乡贡坊透骨贴,源于乡贡坊搜集而来神秘而古老的御用古方,汲取深山的纯天然珍贵草药精华,精炼成膏贴,通过按揉于肌肉劳损之处,能有效疏通经络血脉,舒缓疲劳感和紧绷感,减轻肌肉酸痛不适,给受损的软组织最温和的养护!有些患者不适合使用针灸治疗肩周炎,那自己就要谨慎了,千万不要乱用治疗方法。
治疗肩周炎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许多患者只要疼痛稍有缓解,就会立即停止物理康复治疗或者药物治疗。
如果不遵循医嘱,凭感觉行事,殊不知,这种情况病情最容易出现反复,所以,治疗肩周炎不能见好就收。
2、按摩等于治疗:肩痛时,不少人习惯借助按摩来舒缓疼痛。
专业的按摩的确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并不能除根。
需要提醒的是,不恰当的手法只会弄巧成拙,容易加重病情,甚至造成损伤。
治疗肩周炎时,按摩需要谨慎使用。
3、运动在治疗肩周炎时非常重要,但不是过度锻炼,否则可能人为造成肌肉拉伤,形成新的粘连,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适度锻炼即可。
针灸治疗肩周炎针灸治疗肩周炎导言肩周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肩部疾病,其特点是疼痛、活动受限以及日常生活困扰。
传统的针灸治疗肩周炎,已有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并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针灸治疗肩周炎的原理、方法、疗效及其相关注意事项。
一、针灸治疗肩周炎的原理针灸治疗肩周炎的原理主要有三个方面: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和平衡阴阳。
活血化瘀是针灸治疗肩周炎的关键原理。
通过针刺经络,刺激局部的穴位,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的淋巴循环,从而达到活血化瘀的效果。
同时,针刺也能产生药物效应,促使患处周围的血液循环加快,缓解疼痛,消除炎症。
舒筋活络是针灸治疗肩周炎的另一个重要原理。
针刺经络,能刺激筋肉、经络及周围的神经系统,调节其功能状态,增强其弹性和柔韧性,使局部肌肉舒张松弛,缓解筋筋膜疼痛,使肩关节功能得到恢复。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第三个原理是平衡阴阳。
中医认为,肩周炎是阴阳失衡所致,而针灸能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针灸治疗通过调理人体的脏腑、气血、阴阳等方面,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肩周炎所带来的问题。
二、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方法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穴位定位、针刺方法及操作、刺激技巧。
1. 穴位定位常用的治疗肩周炎的穴位主要有:肩髃、肩甲骨、天鼠、肩俞、膻中、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刺激。
2. 针刺方法及操作针刺方法主要有插刺、转动刺、灸刺等。
插刺是指将针刺入穴位深处,转动刺是指在针插入穴位后,以左右交替转动方式进行刺激,灸刺是指将可燃物点燃放置在穴位上,进行热灸。
3. 刺激技巧刺激技巧包括扣擦、捏捻、转动、添加刺、敲打等。
通过这些刺激技巧,可以增加针刺的刺激强度,促进疗效的提高。
三、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促进炎症消退、提高生活质量。
1. 缓解疼痛: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减轻肩周炎引起的疼痛感觉,从而使患者得到疼痛的缓解。
针灸治疗肩周炎44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取天宗、肩髎、肩内陵、肩贞、阿是穴中3到4穴,温针疗法。
结果:痊愈18例,显效8例,进步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18%。
结论: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明显。
【关键词】针灸肩周炎【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4-0320-01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多见于中年以后,故又俗称“五十肩”[1]。
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
一般单侧肩部酸痛,偶见两侧同时受累。
其疼痛可向上臂及颈部放散,或呈弥散性疼痛,静止痛为本病特征。
此疾对广大群众的健康及工作影响很大。
本人对44例肩周炎患者应用针灸疗法,得到比较理想的疗效,现将其小结如下:一、临床资料44例肩周炎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6例,年龄40岁以内者6例、41—50岁者14例、51—60岁19例、60岁以上患者5例。
可见41—60岁之间为本病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
职业方面:体力劳动者27例,脑力劳动者17例。
体力劳动者发病率高于脑力劳动者。
发病部位:右肩27例,左肩11例,双肩6例。
以右肩发病率为高。
肩关节功能及疼痛方面:有功能障碍者27例,无功能障碍者17例。
有静止痛者26例,昼夜呈持续性疼痛者14例,劳动时疼痛加剧者24例。
诱因:有明显受冻史者15例,有明显外伤史者3例,有劳累史者4例,叙述不清原因者22例。
二、治疗方法(一)取穴:天宗、肩髎、肩内陵、肩贞、阿是穴。
(二)治疗方法:每次取3—4个穴位,针刺得气后,温针两次,留针15—20分钟,起针后在针刺穴位处拔火罐,留罐5—10分钟,隔天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治疗次数,最长的病人治疗二个疗程(20次),最短治疗一次,当场疼痛消失而愈。
平均治疗9次。
三、疗效观察(一)疗效标准:1、痊愈:自觉痛及压痛全部消失,功能活动完全恢复正常。
2、显效:自觉痛明显减轻,功能活动基本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