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灭大西之战
- 格式:doc
- 大小:13.24 KB
- 文档页数:2
张献忠“宝藏”传奇新闻背景年底年初时分,关于张献忠“宝藏”的消息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一批权威考古专家聚集四川眉山市彭山区,宣布基本确定彭山“江口沉银遗址”为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
张献忠“宝藏”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三百多年来,围绕它又发生了哪些故事?这里我们就为您一一道来。
关于“宝藏”的传奇,也许最能刺激人们心底某种原始的欲望,因此在全世界都大行其道。
中国的“宝藏”传奇,最有名的应该就算张献忠“宝藏”了。
这事儿后来被演绎得越来越神奇,甚至有人有鼻子有眼地宣称,这笔财富的价值位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
还有人演绎了这样的故事:张献忠的后人逃往海外,在印度洋上建立了国王岛、酋长国,几百年来一直没停止过寻宝行动……演绎归演绎。
真实的历史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张献忠确实有宝张献忠其人,大多数读者都很熟悉。
明朝末年,在延安府当捕快的张献忠参加了起义军,和李自成同属高迎祥领导。
后来,各股起义军中,只有张献忠和李自成的势力越来越大,李自成主要在北方黄河流域发展,张献忠则转头向南进攻长江流域。
1643年,张献忠攻下武昌,称大西王;1644年8月9日,张献忠攻破成都,8月16日登基成为大西皇帝,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
史料中,对于张献忠的评价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说他“嗜杀”,二是说他“掠财”。
应该说,这里有后来的统治者对“反贼”刻意抹黑的成分,但也不全是空穴来风。
据史料记载,张献忠攻下武昌后,将明朝的楚王塞进竹轿,抛入湖中溺死,自己则“尽取王宫中金银上百万,载车数百辆”。
还有人说,张献忠在四川,从各州郡的富商大贾处掠取的钱财,少则数千两黄金,多则上万,拿到钱后还会杀人灭口。
同时,他还对抢掠所得财产进行严格的控制,立下规矩:部下若私藏金银一两,斩全家;藏十两,本人剥皮,斩全家。
如此一来,整个四川之财尽归张献忠一人。
国家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张建斌先生撰文记载了这样的说法:崇祯皇帝和张献忠相比也只能算是“小户”。
张献忠曾在成都举办斗宝大会,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富有——24间屋子摆满奇珍异宝、金锭银锭,令人目不暇接、瞠目结舌。
张献忠大西政权是在什么地方建立的最早不是在四川本文导读:张献忠猜得没错,左良玉果然率军入河南来围剿他。
围剿张献忠的大明军队不过,张献忠也不是吃素的,他趁机进攻郧阳,只是罗汝才却待在在河南与李自成组成联军。
老张顿时失去一条臂膀,实力大减,在信阳又被老对手左良玉所率的明军所败,差点全军覆没。
只带了几百随从的老张当然不敢去投靠李自成,因为在荥阳大会上曾与李自成有过节,干脆潜入安徽抢掠,那里有农民军“革里眼”贺一龙等部,说不准还可以联手。
当年高迎祥从陕北带来的农民军为贫穷的农民,队伍壮大后,手下的那些的头目基本上都为自己取了个绰号。
如独行狼、一只虎、蝎子块、小霸王、震天王等。
当然绰号也不是随便取的,一般要表现出这个人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如外貌、作战勇猛等。
可是,只有这“革里眼”的绰号让人很难从字面上理解其“含义”。
原来陕北延绥地区,有一种叫吉灵鼠的土产小兽,当地老百姓俗称革里。
这个小东西天生“近视”,一尺以外就看不清楚东西了。
而贺一龙天生近视眼,于是部下都称他为革里眼,还表示他鼠目寸光之意。
不过这次“革里眼”就不“鼠目寸光”了,和张献忠联手攻下庐州和无为州并大掠一番后,和其他农民军奔向河南投靠李自成去了。
张献忠不敢阻止,因为实力不如人家,只好打算重新进入湖北,但在潜山又被明将黄得功大败,只好待在原地等待时机。
你还别说,真的给张献忠等到了好时机。
原来李自成在湖北孝感、汉阳等地击败了明军,张献忠的宿敌左良玉部溃退至池州(安徽贵池)。
张献忠即刻抓住这稍纵即逝的好时机,率军从潜山一路向西,相继攻下黄梅、蕲州、蕲水。
这里有个小插曲,张献忠攻破蕲水后,将寄住在那里的、自己的老上司熊文灿的几十口家属全杀了。
要说这老张的心也真的够狠,要知道他当年向熊大人假投降时,只要老熊稍微咳嗽一声,他的命就没了,如今却灭了先前主张招抚自己的老上司全家。
崇祯十六年,夏。
经过半年的韬光养晦,实力越来越强的张献忠一举攻下武汉重镇武昌,处决了宗藩楚王朱华奎。
中国清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清朝是我国封建帝制的最后一个朝代。
除了电视剧拍摄的那些故事,关于清朝的历史你又知多少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关于清朝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六十八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大顺攻占明朝国都北京,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一片石之战后,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趁势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
政治上推行首崇满洲、圈地投充、剃发易服、迁海令、文字狱等,军事上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并大规模屠城(详见满清大屠杀),20年间逐步掌控全国。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同时清朝的政治也有很多弊病。
明代后期的君权有一定的松懈,而清朝又把封建专制推向了最高峰。
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
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开启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朝后期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军阀袁世凯逼清末帝溥仪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帝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
清朝灭亡后复辟势力一直存在,例如张勋复辟和伪满洲国,二战末期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伪满洲国彻底灭亡。
在位最长皇帝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另一说则为乾隆。
关于康熙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康熙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和玄烨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诸皇子夺储之争,使他心力憔悴.玄烨尽管是一位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的好皇帝.当然,作为站在历史潮流前面,引导国家,民族快速进步的伟大人物,他则逊色得多了。
花园口决堤与长沙大火、重庆防空隧道窒息,并称为抗战期间三大惨案,其间有悲壮,有惨烈,有矛盾,有无奈,无论如何,这是中华民族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付出的惨重代价。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为了民族解放牺牲的人们。
1 长沙大火玉石俱焚时间:1938年11月12日晚至14日事件:国民党在长沙放的一把大火烧了两天两夜,数千年的古城毁于一旦。
全城63%的街巷、房屋被烧。
1900余石谷米被烈火吞掉,300万元的绸缎烧成灰土,400颗价值连城的汉印及许多文物珍品荡然无存,3000多人葬身火海。
蒋介石:“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11月攻陷岳阳。
长沙距岳阳130公里,原本是抗战大后方的长沙被推到了抗战第一线。
日机不断轰炸,到了11月12日,长沙,就像时任市长席楚霖回忆录中描述的那样,“像一只在狂风巨浪中颠簸着的破船”,战争的恐怖和阴影将这座城市完全笼罩。
上午9时左右,蒋介石限一小时到达的密令到达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手中:“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望事前妥密准备,勿误!”旋即张治中又接到蒋侍从室副主任林蔚的电话,内容是“对长沙要用焦土政策。
”张治中立即召来警备司令酆悌和省保安处长徐权,两人下午4时就拿出了一份“焚城计划”,由长沙警备司令部第二团团长徐昆执行。
计划明确要求,“于11月13日凌晨两点以前”,“进入准备位置”。
计划还对引火材料的发放和控制,起火的命令、信号、秩序、纪律等作了具体规定,放火的地点选定天心阁。
疯狂失控的夜晚张治中一开始就明确下达指令:“须在我军自汨罗撤退后再下令开始行动”,而且还详细布置,“开始行动时,必须先发空袭警报,使居民躲避,等到再放紧急警报时,开始行动”。
但是,1938年11月12日的夜晚,疯狂失控。
确切是13日凌晨2时许,长沙城内南门某处突然起火,徐权迅速得到了士兵的报告,判断是失慎,但当时,警察和消防队员都撤离了,无人灭火。
不到一刻钟,南门已经三处起火。
但当晚焚城总指挥酆悌的电话一直占线。
中国古代改变民族命运例子一、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少数民族政权)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
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
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淝水之战的结果使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
从长期看,淝水之战最重要的作用是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此后隋唐等统一王朝的精神实质,可以说淝水之战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并使之从“五胡乱华”后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机会。
二、崖山海战公元1279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
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
战争的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
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宁死不降。
此次战役之后,赵宋皇朝的陨落,同时也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元最终统一整个中国。
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
南宋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古典时代的终结,部分人认为这场海战标志着古典意义华夏文明的衰败与陨落,有“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一说法。
崖山海战使得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由此产生断层,其影响深远延续至今。
之后明清的文明形态跟之前大不相同。
这场战争对改变汉族前途命运的战争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足以改变中国历史的进程走向。
三、山海关大战公元1644年(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四月,清摄政王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大顺军的重要战役。
山海关大战,李自成大顺军对清军入关助战毫无准备,同时缺乏对清军骑兵作战的经验,终为清军所乘,精锐遭受重创,未能再起。
《辛丑条约》(英:Final Protocol for the Settlement of the Disturbances of 1900),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是中国清政府代表奕劻、李鸿章与英、美、俄、法、德、意、日、奥、比、西、荷十一国外交代表,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于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年)七月二十五日(1901年9月7日)在北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辛丑条约》有中文、法文两种文本,以法文本为准,共有12款,另加19个附件,主要内容包括:(1)中国对各国赔款4.5亿两白银,价息合计超过9.8亿两白银,并以关税和盐税等作抵押;(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3)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5)外国认为各个通商章程中应修之处或其他应办的通商事项,清政府概允商议;(6)惩办“首祸诸臣”;(7)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8)清政府对德、日道歉,等等。
《辛丑条约》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失权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辛丑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 [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背景时局图19世纪末,尤其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在中国取得“租借”海港和筑路、开矿等重要投资特权,并且划分“势力范围”,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
一方面,在中国于甲午战争中战败并签订《马关条约》后,主张变法维新的思潮占据了思想界的主流,由此催生出1898年的戊戌变法,但这次变法很快归于失败。
[9-10]另一方面,在列强商品倾销造成的生计困难以及教士活动增多造成的教案频发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广大民众反对和仇视外国侵略者的情绪日益高涨。
我国唯一一位封侯拜将并被载入史册的女将军在我国历史中,曾出现了很多巾帼英雄,如花木兰、平阳公主、樊梨花、佘太君、穆桂英等。
这些人中,有的是国君妻子、皇帝女儿、名将继室,有的则是演义、民歌(如花木兰只见于《木兰辞》)中的人物。
换句话说,她们都不是国家正儿八经任命的将军。
不过,在我国历史上,还真的就有这唯一一位封侯拜将、拥有众多官职和爵位、并被载入史册“将相列传”中的女将军——她就是四川石柱宣抚使(俗称土司),“白杆兵”的统帅,秦良玉。
饶胆智熟韬略少有大志的奇女子1574年(明万历二年),四川忠州(现重庆忠县)贡生秦葵家中出生一个女婴,取名秦良玉,字贞素。
其自幼与兄弟一起,跟随父亲习文练武,学习兵法。
这样被养成的小姑娘,自然多了些男儿气。
日渐长大后,秦良玉的独特品行开始受到家人更多关注。
因其素有保家卫国的大志,又是个胆智过人、擅长骑射的“假小子”,其父喟然叹息说:你比你兄弟强多了,只可惜你是个女孩子,否则,日后定能封侯拜将!没想到,秦良玉莞尔一笑,自信地说:若有朝一日我能掌握兵权,我一定比韩夫人和平阳公主强!这里说到的这两位巾帼英雄,可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其一,谙熟兵机的韩夫人,是南北朝时东晋襄阳守将朱序之母。
她当时曾极有预见性地带领妇女们在该城的西北角赶筑起一道被后人称为“夫人城”的内城。
而襄阳守军,也正是凭借此内城才顶住了先秦军队的进攻,守住了襄阳;其二,出身高贵的平阳公主,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女儿。
当李渊起兵反隋时,她散尽家财,招募精兵万人起兵响应,人们尊称这支军队为“娘子军”。
小小年纪就立志比肩于甚至胜出于闻名历史的女中豪杰们,秦良玉之志,实非一般的深闺女子可比。
练劲旅平叛乱“女中丈夫”威名扬1594年(万历廿二年),20岁的秦良玉,嫁与大其两岁的石柱(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宣抚使马千乘(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后裔)。
但她婚后践行妻子职责的方式,不是委做闺中贤妻,而是辅佐丈夫沙场点兵。
她对丈夫说:“现在天下多变,而石柱又位于贵州、湖南、湖北和四川的交界地带,所以必须要练兵”。
第二次鸦片战争读后感第二次鸦片战争读后感(一)鸦片战争,历史上鲜明的一页,记下了中华民族的艰苦创业,也刻下了动人心魄的英雄故事。
列强入侵,山河蹂躏,不但没有扑灭人们斗争的火焰,反而使反帝反封建的星火燃烧更旺,虎门硝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伟大形象;三元里抗英,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入侵的勇气,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这些闪着光芒的爱国为义动向,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不可欺!是的,中国人民不可欺!中国人民自古以来有志气,虽然出现了鸦片战争,如此血淋林的事实,但这不能表明中华民族的柔软,林则徐。
关天培不正在我们中间广为传颂吗?难道我们不应该为祖宗在如此境况下有如此气概而自豪吗?但也是这一页,带着软弱,带着污点,给中华民族以奇耻大辱;割地赔款;奴颜媚骨;屈膝投降;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是清政府的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为权,它规定中国割让香港,赔偿2100百万银元,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
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美国。
英国。
法国随之也接踵而至,先后胁迫清政府与他们签订不平等的条约,道光29年,葡萄牙驱逐中国在澳门的官吏,停付租金,公然强占了澳门。
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使中华帝国自守五千年的古老大门,从此被英国的尖船利炮打开,许多弹丸小国排队而来,他们一一和中国签订了条约,我泱泱大国五千年来从未受此侮辱。
当我翻开这一页历史,心情是沉重的。
但现在,我们的国家再也不会退回到这条路上了,中华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香港。
奥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现在,奥运健儿在赛场上拼搏,不正在扬我国威吗?!第二次鸦片战争读后感(二)发生在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那时候的中国出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清政府腐朽不堪,国家面临四分五裂的危险,清帝国对内残酷镇压,对外一味割地求和。
有一丝复兴希望的天平天国,在南京建都后就变质了,统治阶层相互倾压,统治者为了权利自相残杀,终究没有挣脱旧式农民起义的模式,结果是失败了,清军在剿灭太平军的立场上是坚定的,可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就显得弱懦不堪,只要西方列强能够保证清帝国在中国的决对统治,清帝国就可以牺牲任何权益。
清灭大西之战
清灭大西之战
清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至三年(1646年)十一月,在清统一
战争中,清军攻灭张献忠大西政权的作战。
背景
顺治元年(1644年)十一月,农民军领袖张献忠于成都称帝,
国号大西。时清军主力正于山东、陕西与李自成大顺军作战;
后又进军东南,与南明弘光政权作战,无暇西顾。大西军在
四川,主要与故明残军及官绅武装作战。
过程
二年十一月,清廷以驻防西安内大臣何洛会为定西大将军,
会同固山额真巴颜、李国翰等,进兵四川,征剿大西军。三
年正月,清廷又增派靖远大将军肃亲王豪格入川。这样,大
西军同时面临故明军队与清军主力的两面进攻,局势严重。
三月,故明川陕总督樊一蘅、兵部尚书四川督师王应熊,会
师泸州(今属四川),约期进攻大西军。故明参将杨展,亦攻
大西军,取嘉定(治今四川乐山),占领川南诸州县。大西军
十余万众试图顺长江东进湖北,遭到阻拦,于彭山(今四川眉
山以北)败于杨展,退回成都。
五月初五日,豪格率部由西安向汉中进发。十八日,清将尼
堪抵鸡头关,击败大西军;及抵汉中,又击溃大西军贺珍营。
二十五日,豪格遣鳌拜、马喇希等分别于汉中、西乡(今属陕
西)追击大西军贺珍、孙守法部和刘体纯部。这时,故明总兵
曾英、参将王祥联兵趋成都。在清军和明军、乡绅武装的多
路进攻下,大西军于七月放弃成都,撤往陕西,“以蹑敌后”。
十一月,豪格率部抵四川南部县,大西军保宁(今四川阆中)
守将刘进忠降。时大西军尚有部众数十万,列营于西充县境。
豪格以降将刘进忠为向导,以护军统领鳌拜等为先锋,星夜
兼程,进击大西军。
二十七日凌晨,清军抵西充。时大雾弥空,大西军哨兵报后
营路有盔甲声,张献忠谓其煽惑军心,立斩哨兵数人。不多
时清军已到,张献忠急率部将出营,至凤凰山。时清军已及
营门,仅一小溪之隔。张献忠方引弓,却被清将雅牙兰射中,
阵亡。大西军顿时惊溃。
结果
清军四出追击,破130余营。大西政权亡。孙可望、李定国
等收集余部,由顺庆(今四川南充)南奔,后于川滇黔地区坚
持抗清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