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家庭对生命教育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中职学校生命教育的开展[摘要]青少年生命意识的淡薄已经成为全社会的一个关注的话题,加强中职学校学生的生命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
本文通过对中职学校学生的生命教育的探讨,阐明了生命教育的意义,分析了影响中职学校学生的生命教育根源,指出了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职生命教育必要性实施一、生命教育的三个层面目前,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在我国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已经成为一些有识之士研究的课题。
教育专家林格认为,生命教育包含三个呈螺旋式上升形态的层面内涵。
安全教育是第一个层面,是底线。
学校通过设立安全教育课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重新认识生命的定义、意义、价值。
生命教育的第二个层面,要求施教者顺应和尊重生命发展的一般规律,以“率性修道”来推动整个教育的高效能发展。
生命教育的第三个层面,是从文化的哲学视角来探讨生命教育,把生命教育确立为以人文、和谐为导向目标的大教育,教育实践和改革顺势而为。
把人文、和谐作为最高层面的生命教育,既能抽象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又能面向、融入世界,二者统一构建出整个教育文化的特色主旋律。
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从生命的角度透视,教育应该首先关怀人的生命,关注生命的价值和人性的完善。
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
”干专统的应试教育仍然是以知识技能传授为主要取向,过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而学生的人格、人性、道德、意志、审美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都没能被放置于一个合理的地位。
因此,中职学生自杀轻生、伤害他人的事件时有发生。
其次,受我国传统文化“未知生,焉知死”的影响和束缚,人们往往只注重对“生”的研究,而很少愿意甚至是忽视对“死”的谈论。
对于死亡,学生普遍缺乏客观理性的认识,对死亡话题的回避态度使大学生对死充满了神秘感和恐惧感。
原生家庭与中职学生良好性格养成的关系【摘要】原生家庭对中职学生性格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一个中职学生性格塑造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
家庭教育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职学生的性格发展,父母的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性格特点。
家庭关系的稳定与良好对中职学生的性格发展至关重要,父母之间的关系稳定和和睦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家庭情感支持也是塑造中职学生性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支持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积极性格。
家庭规范的制定和执行也对中职学生的性格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中对规范的严格要求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原生家庭是影响中职学生性格养成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原生家庭、中职学生、性格养成、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家庭关系、家庭情感支持、家庭规范、影响、重要因素。
1. 引言1.1 原生家庭与中职学生良好性格养成的关系原生家庭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社会环境之一,对于中职学生的性格养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职学生作为处于青少年阶段的群体,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往往会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在原生家庭中,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家庭氛围以及家庭教育方式都会对中职学生的性格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原生家庭中的家庭环境是中职学生性格养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环境包括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方式、家庭氛围、家庭价值观等因素。
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可以给中职学生提供安全感和稳定感,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
相反,若家庭环境混乱不和谐,缺乏爱与安全感,可能会导致中职学生性格上的缺陷和问题。
家庭教育方式也是影响中职学生性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父母对待子女的方式和方法往往会影响到中职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点。
严厉的家庭教育方式可能会导致中职学生性格内向、自闭,而温和宽容的家庭教育方式则有助于培养中职学生开朗、自信的性格。
原生家庭与中职学生良好性格养成的关系十分密切。
家庭缺位教育对中职生的影响发布时间:2022-12-27T06:32:11.224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9月总第420期作者:范文芳谢凌云[导读] 家庭教育工作是国家教育体系的最核心的一个环节,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庭教育素质水平都比较低,家庭教育缺位,未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制约了家庭教育工作的水平和发展。
本文通过对家庭教育的特点及家庭教育缺位缺位对中职生的影响,透彻地分析了家庭教育缺位的原因,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家庭教育对中职生的发展成长提出了对策和参考。
范文芳谢凌云淄博工贸学校山东淄博255200摘要:家庭教育工作是国家教育体系的最核心的一个环节,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庭教育素质水平都比较低,家庭教育缺位,未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制约了家庭教育工作的水平和发展。
本文通过对家庭教育的特点及家庭教育缺位缺位对中职生的影响,透彻地分析了家庭教育缺位的原因,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家庭教育对中职生的发展成长提出了对策和参考。
关键词:家庭教育缺位特点问题思考一、家庭教育的特点及影响第一,时空的广延性。
家庭教育是发生在整个家庭生活中的教育,但家庭教育时空上的广延性并不受场地约束,不仅仅局限于我们居住的房子和家庭住所,它可以扩展到整个社会。
相对于学校来说,家庭教育在时空上具有更加的广阔性。
家庭教育更好地将时间和空间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的结合是教育的重要载体,教育更加富有内涵,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最为全面深刻的。
第二,语言的独特性。
语言的互动建立了父母与子女之间沟通的桥梁,进行相互的传递和交流。
语言不仅仅代表说出来的话语,文字、符号、动作同样也是传输的载体之一,通过丰富多样形式的交流,在整个家庭教育中,父母都应该把握好语言的作用,揣摩好不同情境下应当使用的语言形式,使语言更好地适应孩子所在的家庭环境,把握语言的教育效果,才能够对孩子起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换一种说法,如果没有做好家庭教育,或者忽视了家庭教育,这种家庭教育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反而会导致孩子人格的扭曲。
原生家庭与中职学生良好性格养成的关系
原生家庭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家庭环境对中职学生的性格养成具有重
要的作用。
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能够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性格特征,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原生家庭与中职学生良好性格养成的关系,并从亲子关系、家庭教育方式
和家庭氛围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家庭环境的核心,对于中职学生的性格养成起着关键作用。
良好的亲子关
系可以给予中职学生足够的爱和关怀,使他们在家庭中感受到安全与温暖。
在这种情况下,中职学生会形成积极乐观、自信坚毅的性格特征。
相反,如果亲子关系紧张、疏远,中职
学生可能会形成消极、自卑的性格特征。
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中职学生性格养成具有重大意义。
二、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方式是家庭环境对中职学生性格养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积极的家庭教育
方式可以促进中职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父母指导中职学生参与家庭活动、培养中职学生
的独立自主意识等,这些方式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积极性格特征。
消极的家庭教育方式
也会阻碍中职学生性格的良好形成。
严厉的家庭教育方式容易使中职学生变得胆怯、压抑,甚至焦虑紧张。
家庭教育方式对中职学生性格养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职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中职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中职生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在实践中,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在中职生这个特殊群体中。
以下是一些中职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 缺乏沟通与理解。
父母与中职生的沟通不畅,双方理解不到位,导致互相之间产生隔阂。
2. 教育方式过于严厉。
有些父母对中职生要求过高,采取严厉的教育方式,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影响其健康成长。
3. 缺乏关注和陪伴。
有些父母因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缺乏对中职生的关注和陪伴,导致孩子产生孤独感和不安全感。
4. 忽视学业和未来规划。
有些家长对中职生的学业表现和未来规划缺乏关注,导致孩子产生学习压力过大或者迷失方向的问题。
5. 缺乏家庭教育技巧。
有些家长缺乏对中职生的有效教育技巧,导致教育成效不高,难以有效引导孩子成长。
二、中职生家庭教育的解决方法针对中职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来解决,以促进中职生健康成长。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解决方法:2. 调整教育方式。
父母应该适当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避免过于严厉的手段,要以耐心和理解去引导中职生,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3. 加强关注和陪伴。
父母要加强对中职生的关注和陪伴,尽量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
4. 关注学业和未来规划。
家长应该加强对中职生学业表现和未来规划的关注,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和未来规划,引导孩子积极面对学业压力和未来的挑战。
5. 学习家庭教育技巧。
父母可以积极学习家庭教育的有关知识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水平,更好地引导和教育中职生。
中职生家庭对生命教育的影响
摘要:生命教育在我们当今的家庭教育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中职生的家庭还存在很多空白。
家庭的生命教育是社会生命教育的重要部分。
因此,呼吁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家庭生命教育。
关键词:中职生;家庭;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142-02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成长。
然而,中职生背后大多是家庭温暖的缺失。
有些学生是孤儿、有些是留守儿童、有些是单亲家庭、有些家里父母不和。
平时缺少父母的关怀和温暖,有事情不知向谁倾诉,造成了一些学生的偏激思想;其次经过对学生家庭成员的调查研究,中职生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大都在中专以下,在无知的环境下,中职生的教育也就成了问题;再次,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通过对中职生家庭教育方式的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们教育子女大致有三种方法,一种是放任,一种是粗暴,还有一种是娇惯。
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行为偏激就不足为奇了。
基于多年的中职教育把家庭教育对生命教育的影响归纳如下。
一、家长应加强自身学习,拥有积极的生命观
家长的生命观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家庭生命教育,而家长的生命观大多来自中国传统文化。
家长要积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人生,摒弃消极的生命观。
同时,以自己积极的心态感染孩子和家庭的其
他成员,促使家庭和谐,单位和谐、社会和谐。
教育孩子学会爱自己,让生命之树健康成长。
家长们应教育和引导孩子“爱自己”。
告诉孩子父母给予了他们爱的结晶—你的生命,鼓励孩子让生命焕发光彩的任务将由你去拼搏。
为此,应抓好生命之树成长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龄前期(0~6岁)—捍卫生命的尊严。
这一阶段要让孩子明白生命有长幼之分,寿夭之别。
可以教导孩子与人交往对人正确的称呼。
老人去世了,让孩子明白生死存亡是自然现象,谈论时不要遮遮掩掩。
第二阶段:学龄期(7~12岁)—激发生命的潜能。
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同时让孩子明白学习是维持生命及谋生的重要手段,激励孩子积极进取。
第三阶段:少年期(13~18岁)—提升生命的品质。
这是一个关键时期,要重视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第四阶段:青年期(19~22岁)—实现生命的价值。
要教育孩子把自己的才学奉献社会。
二、关注孩子言行细节,培养生命智慧
生命知识获得可以通过教育渠道,也要靠生活中点滴的培养。
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小孩不小心摔倒不愿自己爬起来,这时,家长完全可以鼓励小孩自己爬起来,在其幼小的心灵播下自立的种子。
只要我们父母懂得如何在细节中塑造自己、塑造孩子,善于抓住每一个细小的教育契机,成功的家庭教育将不再是一句空话,甚至可能会形成一股无往不胜的教育旋风,让孩子的心海卷起波澜。
”
三、生命教育需要专业系统的知识体系
在中小学乃至大学的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很多家长
正在大力发掘运用这些资源以加强对自身及孩子的生命教育,为孩子做好人生导师。
但仅仅如此,还是难以解决当前孩子中出现的轻视生命、伤害生命的问题。
有必要建设一支专门的生命教育教师队伍从事生命教育工作,把生命教育从“附属”中解放出来。
可以通过参加家长培训班、在有关高校和研究所的引导下组织生命教育家长沙龙,家长定期探讨生命教育心得。
四、家长应配合学校管理与生命教育
家长必须明确生命教育学科的特殊性,它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或模拟的方法,从而对于生命的价值有更深刻的了解与感悟,这就需要建立生命教育基地。
而基地的建设,又需要家长努力创造条件并加以配合,帮助学校与这些地方紧密合作,让教师、学生走进社区,学会关爱他人,善待他人。
五、家长要懂生死
家长不仅要正确理解生与死,更要正确追求高质量的生命,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实际生活中,家长要重视孩子的生命安全,家长和孩子需要有生命涵养,而这些涵养中首重的应是生命安全的涵养。
六、家长要明确自己在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中的责任
给孩子一个健康强壮的体魄,各项健康指标都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这才算是一个健康的青少年。
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人的生命是一种责任生命,人来到世间是有责任的,人活着就得承担责任。
七、家长要学会发现
家长自己首先就要做到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开掘生命和体验生命,拥有善于发现孩子生命素养的能力,拥有善于发现孩子生命与生活中闪光点的能力,拥有灵活把握发现教育孩子的途径和方法,只有这样才是合格的家长。
八、家长首先要教育好自己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会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所以,现代社会中的父母,在成为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首任老师时,必须先教育好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对未来充满信心,对他人充满爱心及对社会充满责任的人。
家长要重视孩子非智力因素教育,除言传身教之外,还必须走进孩子的心灵,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道德修养。
九、建构生命教育实践的操作体系
生命教育课与其他学科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是在于生命教育课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从家庭到社会都是生命教育的课堂。
生命教育课程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生命知识与智慧是要家长通过一定途径传授给孩子的。
家长要使生命教育真正取得实效性则应建立起生命教育实践操作体系。
建构这一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目标多元化原则;过程自主性原则;方法灵活性原则。
综上所述,要改变学生命教育缺失的种种现状,就应倡导家庭生命教育,从生命教育的视角完善家庭教育:强调家庭教育理念的人文化和教育环境的人性化;唤醒父母的生命意识,提高其生命教育
素质;建立尊重、信任、平等的主体际亲子关系;把生命教育融进日常生活,让孩子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理解生命,理解生活;使父母在为孩子开启生命智慧,宽敞生命世界的同时,彼此的心灵相互靠近,精神相互回应,在父母自然真切的情感流露中,两代人共同感受生命烛照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