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10
《走进中国传统节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案例一、活动背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丰富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但是,今天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受到了西方节日的严重冲击,许多学生热衷于过洋节,而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日渐淡漠,真正了解的越来越少。
所以我们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了解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传统习俗和传统道德,使学生通过过节,能够传承、弘扬、发展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有更深的了解,对每个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能力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文化自信。
三、活动方式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动手实践等多种方式四、活动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再过一个多月就到了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了。
大家是不是非常期待?内心是不是非常的激动?其实除了春节之外,你知道还有哪些节日吗?你知道这些节日的来历吗?(二)自主探究,感知节日1、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在中国长达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勤劳智慧的人们基于原始信仰以及为了适应生活需要而创造了许许多多的节日。
这些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传统节日是中国极其多样的习俗的代表,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思想精华。
下面大家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用你喜欢的方式查找各种资料,看看一年之中都有哪些重要节日,这些节日是怎么产生的?它又有什么样的习俗呢?大家查找完毕之后请完成下面的表格。
2、我的过节方式通过刚才的活动,大家了解了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类别及习俗。
我们知道,在节日里充满了温情与暖意,也充满了怀念与感动。
人们由于年龄、职业的差异,在节日里的经历和感受不同,过节的方式也不同。
那么,你和你的家人是怎么过节的呢?请大家认真回忆,填写下面的卡片。
3、文明过节从大家记述的自己多节方式中我们看到在我国众多的节日中,有些节日的庆祝方式具有封建、迷信的色彩,违背了今天的时代精神。
《走进传统节日》综合实践精彩活动方案设计一、活动背景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疏于研究和了解传统节日,导致部分传统节日的底蕴逐渐减弱。
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参与,设计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让学生走进传统节日,感受传统的魅力。
二、活动目标1.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历史背景;2.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和习俗,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3.学习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4.提供学生参与传统节日活动的机会,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活动内容1.传统节日知识讲解为了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度,可以邀请学校的文化学者或民俗专家为学生进行讲座,详细讲解传统节日的由来、意义和习俗等相关知识。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参与讨论,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2.传统节日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体验活动,如春节祭灶、舞狮、放鞭炮等。
学校可以邀请专业的传统文化团队,进行表演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氛围和习俗,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传统节日手工制作组织学生进行传统节日的手工制作活动,如制作春联、剪纸等。
通过亲手制作传统节日的装饰品,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传统节日文化展览组织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展览,让学生通过展览的形式分享自己的学习和体验成果。
可以设置展板、图片、手工制作品等展示,学生可以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他们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也可以邀请家长和其他班级参观展览,增加活动的影响力和互动性。
四、活动评估1.活动效果评估:设计问题调查或举行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活动效果的评估和建议。
收集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体验,通过分析数据来评估活动的实际效果。
2.学生评价:鼓励学生撰写活动体会和感受,帮助学生总结和反思活动过程,提供改进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走进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走进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课例一、活动设计(一)主题活动背景传统节日文化是悠久民族历史的根,也是璀璨民族文化的核心。
中国民间节日文化有着鲜明的特点和旺盛的生命力。
可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似乎对外国的节日兴趣浓厚。
“愚人节、圣诞节”等外国的洋节日学生们说起来头头是道,可对于古老传统的中国节日并不是很了解,要不就是将传统节日与法定节日混为一谈,要不就是知道一些传统节日却不知其风俗,对节日的由来和蕴含的意义就更一所无知了。
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我班开展了《走进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
旨在让学生经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热爱,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和才干,完善自身,立足社会。
(二)主题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1)经过调查,采访让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有更深了解,经过查阅资料,让学生对每个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经过活动,了解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了解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人物故事。
(3)经过活动初步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
2、能力目标(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2)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自制与节日相关的小书签比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1)经过各种事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中华民族。
(2)经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三)活动方案设计1、总体设计2、单元与课型设计第一单元:开题活动用课堂两课时:“开题活动课”和“方案设计课”开题活动课:经过观看庆祝节日的录像。
让学生交流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再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课前调查来说说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说说喜欢哪节日。
从而引出活动主题,进行分组研究。
方案设计课:首先让学生认识活动方案表。
《走进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背景介绍: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志之一、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许多传统节日逐渐失去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年轻一代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参与度也逐渐降低。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参与度,我们组织了一次名为《走进传统节日》的综合实践活动。
目的和目标:1.增进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社交能力和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活动内容:1.传统节日知识讲座:开展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知识讲座,邀请专家或资深学者进行讲解,介绍传统节日的起源、文化内涵和庆祝方式。
2.传统节日展览:组织学生自愿参与传统节日展览,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一个传统节日进行研究,并展示相关的文化元素、风俗习惯等。
3.传统节日亲子体验:邀请学生家长参与传统节日亲子体验活动,包括赏花灯、包饺子、写春联等,增进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4.传统节日文艺表演:组织学生自愿参加传统节日文艺表演,包括舞蹈、音乐、戏曲等形式,展示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创意表达。
5.传统节日传统手工制作: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手工制作,如剪纸、剪窗花、捏泥人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6.传统节日探究游戏:设计一些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探究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了解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活动安排:1.活动时间:活动持续一周,每天安排一个主题活动,周末进行集中展示和表演。
2.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教室、操场等。
3.活动组织:活动由学校教师和学生会组织,各个学年级可以组织一个活动小组负责具体的活动安排和组织。
活动效果评估:1.学生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活动的满意度和参与度,并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2.活动成果评选:对参与展览和文艺表演的学生进行评选和表彰,激励学生参与和创造。
走进中国传统节日(说课稿)一、活动简介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为“走进中国传统节日”,是针对全国通用三年级下册教材内容开展的一项活动。
本活动旨在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参与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了解和表现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重要意义,增加孩子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爱国热情,促进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二、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和了解传统节日庆典的重要意义和文化内涵;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3.增加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文化品位;4.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活动内容1. 选择节日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我们将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四个节日中,选择一种传统节日作为活动主题。
2. 分组讨论学生将被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传统节日进行研究和了解。
讨论内容包括:“这个节日的来历、庆祝方式、必备的物品、习俗和文化内涵等。
”3. 节日主题展示每个小组将利用课本中相关知识点和网络等资源,设计并制作有关该传统节日的展板或手抄报。
在展板或手抄报上,可以包括该节日的起源和历史、庆典形式、特色食品、习俗、节日文化内涵等内容。
4. 节日音乐舞蹈表演每个小组将制作并演示与主题相关的表演,如民间舞蹈、歌曲、乐器演奏等。
在表演中,学生们可以展现出节日的欢乐气氛,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活力。
四、实施步骤1.教师介绍活动主题并分组;2.学生小组讨论和研究选定的传统节日;3.小组展示:制作并展示有关传统节日的展板或手抄报;4.小组表演:设计并演示与节日主题相关的音乐舞蹈表演。
五、评估方式1.学生参与程度;2.展板或手抄报的制作质量;3.音乐舞蹈表演的创意程度和演绎质量。
六、注意事项1.活动中提到的资源材料应全部由教师提供;2.活动中关于节日庆典的信息应从权威渠道获取,如课本、百度百科、中国文化网等;3.学生在制作展板或手抄报时应注意文化艺术修养,不得使用雷同、抄袭和侵权等行为。
《走进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一、活动设计(一)主题活动背景传统节日文化是悠久民族历史的根,也是璀璨民族文化的核心。
中国民间节日文化有着鲜明的特点和旺盛的生命力。
但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似乎对外国的节日兴趣浓厚。
“愚人节、圣诞节”等外国的洋节日学生们说起来头头是道,可对于古老传统的中国节日并不是很了解,要不就是将传统节日与法定节日混为一谈,要不就是知道一些传统节日却不知其风俗,对节日的由来和蕴含的意义就更一所无知了。
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我班开展了《走进传统节日》的综合实践活动。
旨在让学生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热爱,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和才干,完善自身,立足社会。
(二)主题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调查,采访让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有更深了解,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对每个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通过活动,了解一些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了解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故事。
(3)通过活动初步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
2、能力目标(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2)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自制与节日相关的手抄报比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各种事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中华民族。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三)活动方案设计1、总体设计本次主题活动的参与人员有:回民小学四年(4)班的全体学生共51人;指导老师主要为该班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整个活动的时间预计为四个星期,共计8个课时,其中课内2个课时,课外实践6个课时;课内活动安排综合实践课上进行,课外实践安排在校外课余时间进行。
2、活动过程设计第一阶段:开题活动:用课堂两课时:“开题活动课”和“方案设计课”开题活动课:通过观看庆祝节日的录像。
《走进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一、活动设计(一)主题活动背景传统节日文化是悠久民族历史的根,也是璀璨民族文化的核心。
中国民间节日文化有着鲜明的特点和旺盛的生命力。
但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似乎对外国的节日兴趣浓厚。
“愚人节、圣诞节”等外国的洋节日学生们说起来头头是道,可对于古老传统的中国节日并不是很了解,要不就是将传统节日与法定节日混为一谈,要不就是知道一些传统节日却不知其风俗,对节日的由来和蕴含的意义就更一所无知了。
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我班开展了《走进传统节日》的综合实践活动。
旨在让学生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能产生髮自内心的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热爱,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和才干,完善自身,立足社会。
(二)主题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调查,採访让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有更深了解,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对每个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通过活动,了解一些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了解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故事。
(3)通过活动初步学会调查**的方法,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
2、能力目标(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2)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自制与节日相关的手抄报比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各种事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中华民族。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三)活动方案设计1、总体设计本次主题活动的参与人员有:回民小学四年(4)班的全体学生共51人;指导老师主要为该班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整个活动的时间预计为四个星期,共计8个课时,其中课内2个课时,课外实践6个课时;课内活动安排综合实践课上进行,课外实践安排在校外课余时间进行。
2、活动过程设计第一阶段:开题活动:用课堂两课时:“开题活动课”和“方案设计课”开题活动课:通过**庆祝节日的录影。
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中国传统节日》教案活动设计背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每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的情趣、丰厚的底蕴。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受西方文化的浸润,更注重西方的洋节,尤其是小学生在社会的影响下,知道西方的许多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知道的却寥寥无几。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语文把“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在教材中。
教材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
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体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丰富,结合本校实际设计了《走进中国传统节日》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主要通过传统节日这个窗口,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生的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
活动设计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几大传统节日,知道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各地的风俗。
2.通过搜集、交流、汇报、展示传统节日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活动准备:活动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民族传统节日传说及习俗的资料;教师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一、创设活动情境: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王安石的一首描写春节的诗,还记得吗?你们有谁能来背诵一下吗?生: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师:大家能一起背诵吗?(生齐背)师:你们知道,这里的元日也就是什么节日吗?生:春节师:对。
你回答的真棒!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大的节日,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日、独特的民风民俗。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感受一下灿烂的民族文化。
1 《走进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一、活动设计 (一)主题活动背景 传统节日文化是悠久民族历史的根,也是璀璨民族文化的核心。中国民间节日文化有着鲜明的特点和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似乎对外国的节日兴趣浓厚。“愚人节、圣诞节”等外国的洋节日学生们说起来头头是道,可对于古老传统的中国节日并不是很了解,要不就是将传统节日与法定节日混为一谈,要不就是知道一些传统节日却不知其风俗,对节日的由来和蕴含的意义就更一所无知了。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我班开展了《走进传统节日》的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热爱,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和才干,完善自身,立足社会。 (二)主题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调查,采访让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有更深了解,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对每个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通过活动,了解一些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了解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故事。 (3)通过活动初步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 2、能力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2)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自制与节日相关的手抄报比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各种事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中华民族。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三)活动方案设计 1、总体设计 本次主题活动的参与人员有:回民小学四年(4)班的全体学生共51人;指导老师主要为该班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整个活动的时间预计为四个星期,共计8个课时,其中课内2个课时,课外实践6个课时;课内活动安排综合实践课上进行,课外实践安排在校外课余时间进行。 2、活动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开题活动:用课堂两课时:“开题活动课”和“方案设计课” 2
文档 《走进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例 一、活动设计 (一)主题活动背景 传统节日文化是悠久民族历史的根,也是璀璨民族文化的核心。中国民间节日文化有着鲜明的特点和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似乎对外国的节日兴趣浓厚。“愚人节、圣诞节”等外国的洋节日学生们说起来头头是道,可对于古老传统的中国节日并不是很了解,要不就是将传统节日与法定节日混为一谈,要不就是知道一些传统节日却不知其风俗,对节日的由来和蕴含的意义就更一所无知了。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我班开展了《走进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热爱,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和才干,完善自身,立足社会。 (二)主题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调查,采访让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有更深了解,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对每个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通过活动,了解一些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了解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人物故事。 (3)通过活动初步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 2、能力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2)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自制与节日相关的小书签比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各种事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中华民族。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三)活动方案设计 文档 1、总体设计 本次主题活动的参与人员有:三年级6个班 2、单元与课型设计 第一单元:开题活动 用课堂两课时:“开题活动课”和“方案设计课” 开题活动课:通过观看庆祝节日的录像。让学生交流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再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课前调查来说说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说说喜欢哪节日。从而引出活动主题,进行分组研究。 方案设计课:首先让学生认识活动方案表。再展开小组讨论,合作制定详细可行的活动方案。通过制定活动方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第二单元:实践活动 用课堂两课时,课余两周实施。 方法指导课:通过场景模拟,教学生学会在实践活动中应怎样去搜集资料,在调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中期反馈课:让学生分组汇报前段活动成果;互动交流各组活动成果与情感体验;总结反思,规划下阶段活动计划。 课外实践:分小组进行校外资料收集实践,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收集传统节日相关的人物故事,通过上网,查找书籍,收集有关资料、图片。了解传统节日的佳肴美食、节日小吃的制作方法。了解当地的文娱活动。 第三单元:交流评价活动 用课堂两课时。 交流评价课:对本小组自开展本课题以来的做法和感想进行总结,并对整个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 成果设计课:指导学生完善活动资料,将本小组在活动中的活动过程、方法、经验与成果形成文字材料。 第四单元:成果展示活动 用课堂1课时完成。 成果展示课:利用各种形式展示各阶段的活动结果并交流。学生可以办手抄报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心得,归纳整理资料,体验成功的喜悦,明确还需努力的方向。 文档 二、活动过程 第一单元:开题活动 一、开题课: (一)播放录像、激发兴趣 1、(看录像)这段录像上的人们在欢天喜地庆祝什么? 生:录像上的人们在庆祝各种节日呢! 师:你们喜欢过节吗? 生:喜欢。 师:过节是我们最盼望的一件事了,不过有关节日还大有学问呢!有世界节日、传统节日、民族节日,你们想不想来研究研究? 生:想。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国的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日) (二)谈谈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生谈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师进行小结。 (三)展开讨论引出课题 师:你喜欢研究哪个节日的内容 师:有哪些内容值得我们研究 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 收集传统节日的相关的人物故事 上网、查找书籍,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和图片 了解传统节日的佳肴美食、节日小吃的制作方法。 了解当地的文娱活动。 (四)确立课题组建小组 1、选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2、组建小组:选择同一课题的同学自由合成一个小组。(教师要鼓励各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和有号召力的口号,这样可以增加集体的凝聚力。) 3、统计分组情况 (五)教师小结宣布活动开始 二、方案设计课: 文档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制定活动方案 1、明确各组活动课题 2、小组讨论制定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完善活动方案 1、各个小组展示介绍自己小组的活动方案 2、完善方案 第二单元:实践活动 (一)根据方案各小组分别进行实践活动 (二)以班为单位进行阶段性的资料整理和交流 (三)实践过程的指导 1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资料。 2指导学生遇到困难时将研究问题引向深入 (1)快乐小组实践过程: 小组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收集电视、报刊信息;请教家长、专家;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了中华传统节日的内容及来历。(活动前,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传统节日,感受节日文化的丰富多彩,体验节日的热烈氛围并指导学生有辨别能力,以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教师提供搜索的相关网址)活动图片: (3)团结小组实践过程: 小组通过网上收集资料,收集图片、上街调查,向家长了解、请教专家、其他学科教师作为指导教师等方式获得资料。 (4)奋进小组实践过程: 小组通过网上收集,请教老人、专家,上街调查等方式全面收集节日的传说及习俗。 (5)火焰小组实践过程: 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广泛收集资料、可以是文字、音像、图片等。聘请家长及其他学科教师指导、记录整理我国节日的现状、撰写研究报告。 第三单元:交流评价活动 1、回顾前期活动,引入交流评价活动。对本小组自开展本课题以来的做法文档 和感想进行总结,并对整个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 2、展开交流活动。 (1)引入交流,明确要求。 各小组讨论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和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等。根据活动的体验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吸取教训,调整方法。 (2)自主交流,谈谈收获。 (3)集体汇报,一起评价 (教师要注意创设良好的氛围,利用各种机会,主动与学生交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了解活动进展情况,检查学生搜集的资料和所作的纪录,同时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指导下一阶段活动。 (1)小结“交流评价”活动,评选出优胜小组。 (2)下一阶段你打算怎样展示自己的成果? 将本小组在活动中的活动过程、方法、经验与成果形成文字材料。 第四单元:成果展示活动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把自己收集到资料与班内同学一起交流一下: (一)教师组织学生以多种方式进行汇报交流,给出具体的建议。 快乐小组:我们把中华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制作成精美的手抄报,一起浏览一下,请提宝贵意见。通过请长辈、伙伴讲故事,网上查询等方式研究有关节日的起源和故事; 智慧小组:爱好诗歌的学生朗诵了节日的古诗名句; 团结小组:用图片展示节日的风情人俗。也制作了精美的手抄报; 奋进小组:通过讲解、演示图片等方式介绍传统习俗。还表演了他们创编的短剧。 火焰小组:爱好常识的学生,介绍了传统节日现在的发展情况;如何让我们的传统节日过的更热闹、被更多的人关注呢?请听听我们小组的建议。将加工整理、编写小报展示出来,供大家欣赏; (教师鼓励并尊重学生用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如讲解、朗诵、手工、文档 表演、绘画小品等,来展示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探究、调查、访问、考察到的各地过年习俗的研究成果。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从中了解到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此次汇报交流活动令人大开眼界:声情并茂的朗读,图文并茂的手抄报,精致出众的手工艺,让人不得不感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在交流汇报中,学生学会了赞美,学会了欣赏,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快乐,坚定了他们继续探究的信心。) (二)汇报评价 1、单组评价:在每个小组汇报结束时,其他组要对汇报小组的汇报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从形式到内容,组员参与情况、表现、声音、及完成程度等) 2、综合评价:评选出最佳活动小组,表现最佳的个人。 三、收获与体会 我看春节 三(3) 李宇茜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条腾飞的巨龙,那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悠远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许许多多有特色的节日,如果把它们比作一朵朵盛开的鲜花,那么,春节便是其中最亮丽的一枝奇葩。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关于春节的由来更是有很多说法,其中流传最多的便是为了驱赶每逢除夕出来的凶兽—“年”,因此春节又称为“过年”,也因此有了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习惯。春节的习俗有很多,大多数是民间逐渐形成并流传下来的。除了放爆竹以外,贴春联更是沿袭至今。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春联是五代后蜀皇帝孟昶所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有些人家的大门上看到它的踪迹。而春联流传至今,更是丰富多彩,有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有展现了伟大祖国欣欣向荣的:“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有歌颂美好生活的:“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有表达美好祝愿的:“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等等。春节贴“福”字,同样也是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代表了福气、福运,幸福,寄托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而且还有很多人把“福”字倒过来贴,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