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室室壁瘤的外科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167.63 KB
- 文档页数:3
室壁瘤切除术1. 适应症适应症室壁瘤出现症状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无症状的室壁瘤不需要手术。
外科手术的指征是:1、心绞痛:是切除室壁瘤一个最常见指征。
室壁瘤切除后,心腔容积缩小,因而室壁张力和氧需下降,进而使心绞痛得到解除。
2、充血性心力衰竭:切除无收缩和出现反常搏动的室壁瘤可降低心腔容积和舒张终末压,提高剩余心肌的收缩效应,从而改善心脏做功。
3、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对这类病例手术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特别是电生理标测技术临床应用后,手术治疗病例正在增加。
4、体循环栓塞:虽50%的室壁瘤病例有血栓形成,体循环栓塞率发生不高,但仍是手术治疗的指征,假如附壁血栓发生了感染性心内膜炎,对手术移去这类败血症的感染源,更应抱积极态度。
5、假性室壁瘤,破裂机会大,必须考虑尽早手术切除。
室壁瘤手术最好在心肌梗死3个月后进行,因为3个月内手术病死率较高。
此外,在等待过程中可允许缺血的室壁心肌功能改善和梗死心肌瘢痕形成。
瘢痕可帮助确定室壁瘤境界和提供更好的修复缝合条件,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室壁瘤的手术常被迫在心肌梗死后3个月内进行,病死率也是可以接受的。
大约1/4的病例可以做单纯室壁瘤切除,剩余3/4的病例往往需要同时进行心肌再血管化。
心尖部室壁瘤,冠状动脉造影时往往见前降支变直,管腔窄小,分支很少,特别当这类血管有间隔支发出,在这个区域同时做旁路移植手术是有价值的,可以保证室间隔的血运和改善其功能。
2. 禁忌症手术病例的选择不仅应根据病人的症状,还必须依靠心血管造影的发现和心功能状态来判定,有以下情况者,不宜进行手术:1、室壁瘤占据左室游离壁50%以上,切除后剩下有收缩力的心肌太少。
2、慢性室壁瘤伴有广泛心肌病变,心脏明显呈球形扩大者。
3、功能性室壁瘤,无论是功能障碍性室壁瘤(dyskinetic aneurysm)或失功能性室壁瘤(akinetic aneurysm)一般均不宜手术切除。
仅从左室造影对这类功能性室壁瘤或室壁运动障碍有时不易确定。
左心室假性室壁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杨延坤;田涛;杨坤璂;张莹;孟旭;周宪梁【期刊名称】《中国循环杂志》【年(卷),期】2016(31)z1【摘要】目的:左室假性室壁瘤是一种少见但预后凶险的疾病。
该室壁瘤可短时间内迅速扩大,甚至破裂,但临床表现呈现出非特异性,而导致诊断常常延误。
当左室假性室壁瘤成立后,外科手术修复是较为推荐的治疗方式。
本研究的目的为分析我院就诊的左室假性室壁瘤患者,明确其临床特点和预后,为临床提供指导。
【总页数】2页(P90-91)【作者】杨延坤;田涛;杨坤璂;张莹;孟旭;周宪梁【作者单位】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100037;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100037;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100037;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100037;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100037;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100037【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心室壁间血肿并假性室壁瘤形成1例 [J], 郭耀霞;冯天鹰;尹海军;郎瑞2.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游离壁破裂合并假性室壁瘤形成1例 [J], 郑光美;朱方成;白姣;杨波3.左心室声学造影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室壁破裂致假性室壁瘤一例 [J], 吴雅峰;姜维;李一丹4.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心室壁穿孔并巨大假性室壁瘤形成1例 [J], 杨芳;李黎;崔静茵5.风湿性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假性室壁瘤形成15例文献复习 [J], 徐学萍;汪汉;黄刚;张扬春;罗勇;熊峰;陈杰;蔡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室壁瘤的最佳治疗方案第1篇室壁瘤的最佳治疗方案一、背景概述室壁瘤是心脏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症,主要是由于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坏死所致。
患者在发病期间可能出现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威胁生命。
针对室壁瘤的治疗,目前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
本方案旨在为室壁瘤患者提供一种合法合规、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二、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2)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可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面积。
(3)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
(4)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降低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
(5)ACEI/ARB类药物:如依那普利,可降低血压,改善心室重构。
(6)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2. 手术治疗(1)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适用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患者,可改善心肌缺血。
(2)室壁瘤切除术:适用于室壁瘤较大、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减轻症状,降低心脏破裂的风险。
(3)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适用于心室收缩不同步的患者,可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3. 生活方式调整(1)戒烟: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2)限酒:饮酒过量可导致心脏负荷加重,适量饮酒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3)合理膳食:低盐、低脂、高纤维饮食,有助于控制血压、血脂,改善心脏功能。
(4)适当运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5)心理干预: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情绪波动,有助于病情稳定。
三、治疗监测与评估1. 定期随访: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2. 检查项目: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血脂、血糖等。
3. 疗效评估:根据患者症状、心功能、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以判断治疗效果。
室壁瘤外科治疗进展宋仰午(综述);凤玮(审校)【摘要】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缺血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由冠心病引起的心肌梗死及室壁瘤如不加干预,最终导致心室重塑、心力衰竭。
近年来,室壁瘤概念不断变化,经典的室壁瘤是指瘢痕组织形成的、囊袋样反常运动的室壁瘤,而目前临床上更多见的是运动严重减低或者不运动的室壁瘤,同时,室壁瘤的治疗策略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就室壁瘤治疗进展进行阐述。
【期刊名称】《中国循环杂志》【年(卷),期】2016(031)008【总页数】3页(P827-829)【关键词】综述;心脏室壁瘤;心脏外科手术【作者】宋仰午(综述);凤玮(审校)【作者单位】100037 北京市,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外科;100037 北京市,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治疗策略在不断拓宽和探索,由以往经典外科治疗已向多元化外科治疗发展,其治疗理念基于拉普帕斯定律,通过降低室壁应力延缓或者逆转心室重塑、心室扩张的进程[1,2]。
尽管经典外科手术治疗是临床实践的基础,临床医师仍然在探索新颖的室壁瘤治疗策略从而为患者带来更大的获益,为此也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试验,本文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阐述室壁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1955年,Bailey使用侧壁钳从左心室室壁瘤外面水平折叠完成首例闭式室壁瘤切除术,目前该技术应用较少。
1958年,Cooley等采用“三明治”缝合技术,在体外循环下首次成功完成了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该技术沿用至今,后来人们称之标准线性缝合术[3]。
1984年Dor等[4]采用心内补片技术旷置完全无运动、但又不能切除的心肌梗死区域,并重建左心室梗死前的形状,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1985年,Jatene等首先提出了室壁瘤切除后几何重建的新概念,将心室扩张区扭曲的正常肌束尽可能恢复到它的原始方向和位置,即手术使未涉及梗死心肌恢复至正常位置,留下的无收缩区的大小应是原始心肌梗死区域但尚未扩张时的大小。
左心室室壁瘤所致心律失常的6例外科治疗穆军升;张健群;周帆;黄方炯;牛红星【期刊名称】《心肺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3(032)002【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technique during cardiac surger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aneurysmectomy of the left ventricle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arrhythmias. Methods; Six patients (5 men, aged from 45 to 67) who underwent cardiac surgery with previous aneurysm of left ventricle and arrhythmias were enrolled from January 2008 to May 2011. The arrhythmias were medically intractable and verified by electrocardiogram before operation. Results: No patient died in the post-operative course. The cure rate was 100% with no recurrence of arrhythmias. Two patients underwent encircling en-docardia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nd 4 cases underwent epicardial surface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Surgical resection of ventricular aneurysm was carried out in all patients at same time. Cardiopulmonary bypass time ( CPB) was (100. 7 ±48. 6) min.the aortic clamping time was (67. 9 ± 36. 1) min. The l eft ventricle ejection fraction before operation and after operation were (35. 3 ± 10. 2)% and (51. 6 ± 10.4)% ,respectively( P < 0. 05 ) ;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before operation and after operation were ( 60. 5 ± 4. 5 ) mm and (51.2±5.5)mm(P<0. 01) ;The time of ventilation was (1.2 ±0.4) d,the time in ICUwas( 1. 5 ±0. 8) d, the time for hospitalization was (23. 3 ± 10. 20) d. Sinus rhythm was identified in all patients by electrocardio-rngram after operation. None of patients required antiarrhythmic therapy. Fiv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3 ~4 months. No recurrent arrhythmias were found in these patients. Conclusion: Surgical procedure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nd aneurysmectomy is effective and safe in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s refractory to medication.u0000patients%目的:对左心室室壁瘤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左心室室壁瘤切除,同时行射频消融心脏手术的结果资料进行临床分析,评价其手术疗效.方法:入选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间,接受左心室室壁瘤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心脏手术6例.心律失常均为药物无法控制的顽固性心律失常,心电图术前证实.结果:6例患者手术后均痊愈出院,治愈率100%.单纯行左心室室壁瘤切除的同时,2例施行左心室室壁瘤颈部内膜射频消融术,4例施行左心室室壁瘤颈部外膜射频消融术.体外循环时间(100.7 ±48.6)min,循环阻断时间(67.9±36.1)min.本组病例的术前与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35.3±10.2)%与(51.6±10.4)%,术前和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的左心室舒张末径大小分别为(60.5 ±4.5)mm与(51.2±5.5)mm,术前和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机辅助时间为(1.2±0.4)d,ICU时间为(1.5 ±0.8)d,住院时间为(23.3±10.2)d.心电图恢复窦性心律,无各种心律失常出现.随访5例,随访时间3~ 14个月,治疗效果良好,心电图显示为窦性心律,无心律失常复发,心脏超声示心功能正常,心功能均达Ⅰ~Ⅱ级,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左心室室壁瘤患者进行左心室室壁瘤切除,同时进行射频消融术,使患者摆脱心脏疾病症状,这种心脏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总页数】4页(P190-193)【作者】穆军升;张健群;周帆;黄方炯;牛红星【作者单位】100029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心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相关文献】1.外科治疗左心室室壁瘤不同术式的选择及疗效分析 [J], 李俊红;艾克热木;阿布都乃比;木拉提;艾斯卡尔;艾克拜尔2.左心室室壁瘤的外科治疗 [J], 黄信生;周其文3.左心室室壁瘤外科治疗进展 [J], 孙逸平4.左心室假性室壁瘤的外科治疗 [J], 张岩;杨研;唐跃;孙寒松;许建屏5.高龄患者左心室室壁瘤伴主动脉瓣反流外科治疗1例 [J], 杨泉林;夏利民;徐德民;宋凯;沈金强;王春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左心室室壁瘤不同术式的选择及疗效分析史芳涛【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左心室室壁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3-07—2014-07收治的70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壁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前根据患者超声心电图报告综合分析,对左心室室壁瘤分别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分别采用线性缝合术(n=33例)和心内膜环缩成形术(n=37例)两种手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手术前明显提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缝合术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改善情况与心内膜环缩成形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因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导致3例(3.79%)死亡.结论左心室室壁瘤手术方式需充分考虑室壁瘤的病变程度以及大小、形状等科学选择,以达到有效保护心肌,提高手术效果的目的.【期刊名称】《河南外科学杂志》【年(卷),期】2016(022)002【总页数】2页(P47-48)【关键词】外科手术;左心室室壁瘤;射血分数【作者】史芳涛【作者单位】河南安阳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安阳 45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4.2左心室室壁瘤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左心室成形术以及线形缝合术为其常用手术治疗方式[1]。
但对于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仍然存在争议。
2013-07—2014-07间,我院对收治的70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壁瘤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同时,对左心室室壁瘤分别实施线性缝合术和心内膜环缩成形术并比较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70例患者中男56例,女14例;年龄45~73岁,平均54.6岁。
伴有心律失常12例、心绞痛6例、高血脂7例、高血压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9例。
超声心电图检查显示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2.3±5.6)%,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为(63.2±4.3)mm。
心血管外科左心室室壁瘤治疗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经典的指征包括心绞痛、心力衰竭,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有体循环橙塞史,室壁瘤内有附壁血栓者,伴有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和有迹象表明左心室功能渐渐恶化(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射血分数下降,二尖瓣反流增加)的患者。
【术前准备】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部分。
一般应在心肌梗死8周以后手术。
【操作方法及程序】基本手木操作方法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部分。
室壁瘤处理包括:1.沿瘤壁边界线保留1.O-I.5Cm的纤维组织,切除其余瘤壁;清除附壁血栓。
小的室壁瘤可直接缝合。
较大的室壁瘤、但未超过左心室壁的50%,可用2-0的无创缝线穿过室壁瘤基底边缘全层,行荷包缝合使左心室切口向心性缩小,然后再用“三明治”法缝合。
2.巨大的室壁瘤应采取补片成形术:在左心室缺损处用4~6cm的涤纶片沿室壁瘤边缘先间断褥式缝合1周,然后再连续缝合加固。
3.合并顽间性室性心律夫常者,应用心内膜电生理标测定位,切除异常传导的心内膜及瘢痕组织。
4.室壁瘤切除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根据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选择目标血管。
【术后处理】术后早期除了采用扩张冠状动脉和适度的抗凝治疗外,还需特别注意心功能的维护,应加用强心、利尿治疗。
对患者的心排血量、肺动脉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进行监测.对低心排的患者要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必要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TABP)治疗。
对于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及时应用药物治疗。
并准备好电除颤器。
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者如能明确折返部位,可选择射频消融手段。
少数患者可能需要安装植入式除颤器。
【注意事项】1.打附壁血栓的室壁瘤在阻断主动脉前,不要强行分离左心室壁和心包之间的粘连,以免血栓脱落引起栓塞。
2.切口应距前乳头肌2~3cm远,以免乳头肌损伤,影响功能。
3.切除瘤壁组织时,尽时能保留前降支,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以改善心肌血供。
4.术中注意探查室间隔和乳头肌,排除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等。
左室室壁瘤的手术治疗
芮志良;高峰
【期刊名称】《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年(卷),期】2001(009)001
【摘要】目的完善左室室壁瘤的手术治疗.方法28例左室室壁瘤病人采用低温室颤左室引流、不阻断升主动脉的方法保护心肌,单纯室壁瘤心外折迭术1例,室壁瘤切除后三明治缝合术20例,心腔内成形术7例.所有病例术中均行冠状动脉旁路术,人均搭桥3.1±1.2支.其中左室壁激光心肌再血管化15例,人均打孔29.8±9.5个.术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7例.结果27例手术成功,手术死亡1例,术后低心排5例.出院后21例心绞痛明显缓解,心功能平均提高Ⅰ~Ⅱ级.结论采用低温室颤左室引流和不阻断升主动脉的技术行室壁瘤切除手术有益于术后恢复,左室重建成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激光心肌再血管化并用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总页数】3页(P9-11)
【作者】芮志良;高峰
【作者单位】100032,邮电总医院心外科;100032,邮电总医院心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室壁瘤的左室容积的实验研究 [J], 刘蓉;邓又斌;刘冰冰;陈斌;杨好意;刘娅妮;余芬
2.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左室室壁瘤折叠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室室壁瘤的临床分析 [J], 姚滨;王学宁;张顺业;奚吉成;邓勇志;王建忠;王学斌;张小龙
3.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合并左室室壁瘤和二尖瓣脱垂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刘灿;黎明珠;黄君
4.65例冠心病合并左室室壁瘤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J], 高伟;黄浩;冯新海;顾国军;席耀民;李锋
5.左室室壁瘤手术治疗8例 [J], 林晓铭;倪一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