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盘古开天地教案新人教版五四制20200927264
- 格式:docx
- 大小:26.41 KB
- 文档页数:12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是学生喜爱的一篇课文。
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
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混沌之中睡了一万八千年。
有一天,盘古醒来了,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高极了,地变得厚极了。
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是中国神话,由袁珂整理,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盘古开天地》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劈、浊、丈”等7个生字,会写“微、劈、缓”等13个字。
12 盘古开天地这是一篇神话传说,先讲盘古醒了以后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变化,然后叙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所做的事,最后讲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的变化,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四年级学生接触神话,内心会感到新鲜、有趣。
但学生可能只注重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忽视了对语言表达的关注,不能细细体味文中的语言。
教学本文,教师要帮助学生练就“善于发现”的眼睛,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
还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课文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朗读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通过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神话的喜爱。
这篇文章,比较适合用来训练学生复述,可以在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练习复述,并恰如其分地用上课文中的句子,把这些句子自然融入到自己的复述中。
【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3.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过程与方法】1.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学习。
2.表演、配乐朗诵深入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神话故事的传奇魅力,感受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重点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难点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盘古开天地情境的音乐带。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盘古开天地相关资料。
2课时第一课时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2.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导入新课1.播放孙悟空、哪吒、葫芦娃的动画片段。
2.同学们认识他们吗?他们是谁?3.在远古时期,像他们这样神奇的人物还有很多,其中有一个神奇人物用利斧劈开了天与地,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神奇的人物是谁吗?(学生答:盘古;教师板书课题,齐读) 4.对题质疑,学生汇报,教师小结:盘古是谁?他是怎样开天地的?天地分开后又是怎样的?课文会告诉我们一切的。
课题:盘古开天地课型:品读课课时: 1 主备人:使用人:授课时间:年月日主备人初备教案个案生成教学目标1.认识“劈、浊、丈”等7个生字,会写“微、劈、缓”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和会写生字词。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激情引入一、谈话导入1.(播放音乐)师:在人类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你知道吗?古代神话故事图片)指名回答后出示答案。
师:这些故事之间有什么共同点?生:都是神话故事;都是成语;都写了谁干什么。
2.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神话中的人物——盘古,学习他“开天地”的故事。
(板书:12 盘古开天地)二、初读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认读生字。
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2.分析记忆字形。
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生字“劈、浊、丈、隆、肢、躯、液”劈: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pì”;浊: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chónɡ”;隆:“隆”和“降”是形近字,不要读成“jiànɡ”;躯:“躯”和“区”是形近字,都读“qū”。
学习新课拓展阅读3.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劈、缓、浊、丈、撑、竭、累、血、液、奔、茂、滋、宗”指导书写:“缓、浊、撑、竭、液、滋”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4.找出多音字,组词识记。
5.指名接读课文,纠正读音。
(二三自然段重点齐读。
)6.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对课文的题目有了哪些理解?(简单说说)课文的哪句话是直接写“盘古开天地的”,画出句子,读一读。
反馈“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齐读7.师:是啊,在盘古开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样的呢?(混沌一片)你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hùn)沌(dùn)一片,像个大鸡蛋。
语文《盘古开天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盘古开天地》。
课文详细描述了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传说故事,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感受古人对自然界的认知和想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了解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神话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体会盘古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音频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教师进行检查。
3.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提问:盘古是如何开天辟地的?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指导朗读。
(2)提问: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盘古的伟大?4. 课堂小结5. 随堂练习(1)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伟大。
(2)用词语造句,巩固生字词。
六、板书设计课题:盘古开天地板书:盘古开天地1. 创造世界2. 伟大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答案示例: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一片混沌。
有一个叫盘古的英雄,他用神力开天辟地,创造了世界。
在开天的过程中,他经历了许多困难,但他毫不畏惧,坚持不懈。
他累得倒下了,但他的身体化作了万物,继续守护着这个世界。
2. 课后阅读:推荐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盘古开天地》,让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关注学生的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盘古开天地》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3.学习盘古英勇献身、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发挥丰富的想象,深入体会盘古的伟大。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引入。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难读的词语多读两遍。
2.检测词语。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文中的话回答)4.学生围绕盘古创造天地提出问题。
三、研读感悟1.解决问题:盘古创造前的宇宙是什么样的?理解“混沌”一词。
2.研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概括成语3.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1)默读本段,找到中心句。
(2)同桌两人合作读读盘古身体的变化。
(3)学生读盘古的各种变化,展开想象。
4.师生配乐朗读。
师读身体部分,生读变化部分。
5.盘古的身体还有其他变化吗?学生想象、回答。
6.师小结。
四、作业课后请同学们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可以讲原文,也可以加上你的理解和想象。
板书设计盘古开天地开天辟地创造顶天立地身化万物《盘古开天地》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盘古开辟天地的故事内容,从而更自主,更有兴趣地阅读其它神话故事。
3、读懂课文,学习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及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盘古开辟天地的故事内容,从而更自主,更有兴趣地阅读其它神话故事。
【学习难点】读懂课文,学习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及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 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
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及教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及教案1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民间故事。
2、制作相应的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师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一直广为流传。
同学们都搜集了那些民间故事呢?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2、学生汇报交流。
3、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民间故事。
(课件播放《盘古开天地》)同学们听说过这个故事吗?(生:……)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
要求:a、把课文读通顺。
b、画出文中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c、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自读效果。
a、认读生字词并指导识记、书写。
b、指名读文。
c、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找出最能概括课文内容的一句话(中心句)3、盘古是怎样用身体创造美丽宇宙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三、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学习了生字词,现在我来考考大家。
二、研读文本(一)出示词语混沌一片一片漆黑轻而清重而浊缓缓上升慢慢下降1、指名读2、找找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是用来写什么的?3、出示句子: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齐读。
找出其中的反义词。
(二)出示词语:抡起猛劈顶蹬1、齐读。
2、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的?它们是用来写谁的?读有关句子,想象盘古顶天立地的样子。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想象。
过渡:巨人的神力也是有限的,盘古终于累倒了。
四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教案范文三篇神话故事最能吸引小孩子的注意力,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关于四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四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教案范文一学习目标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
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①多媒体是件(制作混沌世界、巨人沉睡、惊天霹雷、开天辟地的动画片)。
②生字词卡片。
③搜集能体现盘古开天地情境的音乐带。
第一课时情境导入①情境:播放多媒体课件。
②过渡,并揭示中心句。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③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
④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方法就是读书。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盘古开天地》。
初读感知①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
借助注音认读生字。
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②识记生字。
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③巩固识字。
做给生字“找朋友”游戏(用卡片出示生字,请同学给其组词)。
④有感情地读“创造、黑暗、辽阔、奔流不息、茂盛”等词语。
研读感悟学生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①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a.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体会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
b.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c.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②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a.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b.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c.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③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全文,进一步体验。
想象感悟①浮想联翩。
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12 盘古开天地(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劈、缓”等8 个生字,会写“睁、翻”等14 个字,会写“睁眼、黑乎乎”等14 个词语。
2. 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教学重点)3. 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教学重点)教学准备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劈、缓”等8 个生字,会写“睁、翻”等14 个字,会写“睁眼、黑乎乎”等14 个词语。
2. 朗读课文,借助课文插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学习课文第1~2 自然段,想象画面,感受其中的神奇。
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Ⅰ倾听故事,初识“神奇”1. 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题。
课件出示第四单元篇章页。
(1)师:打开篇章页,了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你知道哪些神话故事?预设:羿射九日、女娲补天、夸父逐日……(2)师:这些神话故事是每个人难以忘记的童年记忆,所以说——学生齐读: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
【设计意图】关注篇章页的学习,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意识,有助于学生明确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2. 听故事,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故事,大家边听边想这个故事中的哪些地方让你觉得不可思议。
(2)课件播放《盘古开天地》的视频。
(3)学生汇报交流。
3. 揭示课题,初识“神奇”。
(1)过渡:这个故事的神奇不仅表现在内容上,从故事的题目上也能看得出来。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发现题目中隐藏着的“神奇”。
(板书课题:盘古开天地)预设:盘古是谁?他为什么要开天地?他是怎样开天地的?结果怎样?(3)你还知道哪些从题目到内容都很神奇的故事?学生思考后交流。
预设:愚公移山、嫦娥奔月、精卫填海……(4)神话故事是什么样的故事?课件出示神话故事简介。
Ⅱ初读故事,感知“神奇”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2盘古开天地教学目标1.会写“翻、劈”等13个生字,会认“隆、肢”等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黑乎乎、翻身”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体会盘古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盘古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记忆最深的神话故事是哪个?请给大家分享一下。
生讲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
师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2.什么是神话故事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交流谈认识,教师总结。
课件出示:神话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神话故事。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看一看吧。
(板书:盘古开天地)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生字,并交流易读错、写错的字。
翻劈缓浊丈撑竭累血液奔茂滋学生交流易错点。
预设:“缓”读“huǎn”,不要读成“nuǎn”;右边不要错写成“爱”。
“累”下面部分容易错写成“系”,书写时要注意。
“血液”的“血”读“xuè”,不能读成“xiě”。
3.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读书情况,相互纠正读音,读顺句子。
4.指名读课文,教师评价学生读书的情况。
三、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
2.同桌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3.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教师引导:要把握课文内容,我们就要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我们要边读边概括,语言要简练。
课件出示表格,学生读课文,完成表格。
学生读课文。
可以同桌讨论完成表格,概括课文内容。
第四单元神话故事在我们的童年时光中,也许会回响着那些娓娓动听的讲述,那是来自远古的奇幻世界。
那时的人们无法解释自己所面临的种种,于是将各种美好的幻想寄托在超越人世的神话故事中。
在这些故事中,自然界也像人一样有意志、有性格、有感情,日、月、风、雨、雷、电,都由神主宰着。
这些虽然看似荒诞,却是劳动人民对自然最为生动的阐述。
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穿越千年的光阴,让我们感受到远古的气息。
在这些奇幻多姿的神话故事中,盘古劈开了天地,以身化万物,无私献身;精卫溺亡东海,发誓衔木石以填海,锲而不舍;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为民造福,无怨无悔;女娲炼石补天,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勇敢无畏。
每一个神话故事,都让人着迷;每一个神话人物,都令人敬佩。
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神话故事,体裁特殊,不同于前面几个单元。
神话故事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虚构性,是作者基于现实生活的合理想象,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因此在学习这一单元课文时,我们要重点发挥想象的作用,在想象中感受远古人民的精神、品格。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盘古开天地 2借助图片,理解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感受盘古的高大形象和献身精神。
精卫填海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精卫填海的精神。
普罗米修斯 2了解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起因、经过、结果,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女娲补天 1感受女娲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
了解女娲补天的起因、经过、结果,体会女娲的精神。
习作我和的一天1学会抓住所选人物的特点,充分发挥想象编写故事。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2进一步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理解与花及神话人物、故事相关的词语;理解并积累关于神话故事的古诗。
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快乐读书吧很久很久以前 1把握世界不同地区神话故事的异同,探索神话世界的奥秘。
12 盘古开天地文本分析:《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12盘古开天地1.会写“翻、劈”等13个生字,会认“隆、肢”等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黑乎乎、翻身”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体会盘古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盘古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1.字词教学生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本课的生字大部分笔画较多,识记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集中识记生字;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生字进行识记。
2.阅读理解这是一篇神话故事,故事性很强。
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分析事件来理解盘古这个人物形象。
同时,也让学生感受神话故事情节之瑰奇,想象之丰富。
3.表达应用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预习提纲(1)初读课文,查阅资料书认读、理解生字词。
(2)再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隆、肢”等7个生字,会写“翻、劈”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黑乎乎、翻身”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激趣导入1.明确本单元主题(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2.什么是神话故事呢?请同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回答自己的认识,师总结。
课件出示:神话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3.师:说一说你听过或看过的神话故事。
师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并课件分享神话故事。
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神话故事(齐读课题)。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神话的兴趣,从而能够积极进入下个环节的学习。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12课《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
pī zhuó zhàng lóng zhī qū yè
劈浊丈隆肢躯液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
(4)图片认读生字
浑浊四肢躯干
一丈(数字理解)
(5)古文识字
浊,金文(河川)(蜀,西北地区),造字本义:名词,蜀水,源于楚、湘地区的多泥沙的河流。
3、理解词意(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
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雄伟。
(借助图片加深理解)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
12《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盘古开天地》是一则古老的创世神话,描绘了盘古这位伟大的神话人物开天辟地的壮丽景象。
本文通过讲述盘古用神力开辟天地的过程,展现了他无畏、坚毅和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对盘古精神的探讨、以及对创世神话背后文化寓意的解读。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流畅朗读并理解《盘古开天地》的内容,掌握生字词,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升语言表达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盘古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1. 文本理解:由于《盘古开天地》涉及的是古代神话,学生可能对某些词汇和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难。
2. 文化寓意的把握:深入理解创世神话背后的文化寓意和象征意义,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设计。
-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用于记录和标记重要内容。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古代神话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课主题。
2. 文本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盘古开天地》,同时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盘古精神的理解,并探讨创世神话的文化寓意。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盘古开天辟地的场景,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反思盘古精神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情节、关键词汇、以及文化寓意进行设计,通过图表、时间线等形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作业设计- 个人作业: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盘古开天地》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 小组作业:小组成员合作制作一份关于中国古代神话的简报,展示对相关文化知识的深入了解。
1 《盘古开天地》 教科书分析: 1.《盘古开天地》是我国创世神话之一,反映了我国先人对天地宇宙形成的认识和想象。它讲述了盘古劈开,顶开天地,然后化身为世界万物的神奇故事,塑造了富有开创精神和牺牲精神的神话人物形象盘古。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课文可以分成四个部分:课文第1自然段,讲了盘古在混沌一片的宇宙里沉睡了一万八千年,是故事的发生。课文的第2自然段,讲了盘古劈开天地。第3、4自然段:讲了盘古怕天地会重合,就顶天踏地一万八千年把天地继续分开,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地成形了,盘古却倒下了。这两部分是故事的经过。课文的第5、6自然段,讲了盘古用他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是事情的结局。
2.课后练习的两个练习是相互关联的,不管是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还是感悟盘古的形象,都得从课文中找出神奇的地方,然后想象画面,才能完成。而能否想象画面,就必须通过说画面才能检验出来,因此,想象画面就本质而言属于创造性复述,是一个理解——想象——复述的语言学习训练过程。根据理解感悟的心理过程,适宜先说过程,然后才感悟盘古形象。
3.课后练习1是人物形象感悟的学习训练,在第二学段,只要学生能做出某一感悟判断并正确说出感悟判断的课文相关内容,就达标了,不要求全面作出感悟判断。
4.课后练习2,属于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学习训练,是一个“学阅读”到“学表达”的过程,应该在充分熟悉课文内容后进行;而课后练习1的“边读边想象画面”就本质而言属于创造性复述,因此,可把这两个复述的学习训练结合在一起进行。
5.单元重点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虽在课后没有安排,但作为单元的重点教学目标,应在这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要有体现,并安排学习训练,只是目标水平应定在“尝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在教师的逐步组织指导下进行。
学情分析: 1.通过三年级以及四年级三个单元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梳理课文条理、揣摩文章顺序、了解课文内容、概括自然段中心意的能力以及复述能力,这些是进行本课有关学习训练的有利条件。
2.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过神话《羿射九日》,对神话这种文学体裁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是本课初步认识神话体裁的基础。但时隔较长,要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唤醒,以利学习。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劈”等7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翻”等13个字和“黑乎乎”等12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借助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尝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能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心目中的盘古是什么样的。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3。 教学准备: 教师:“劈”等7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劈”等个会认读字字卡。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注: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符合语法规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借助背景图,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1
2.反馈指导。(PPT出示单元导读) 预设: 这个单元学习的课文都是神话的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三个: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
3.小结:对了。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神话的课文。这些课文的神话故事有我们中国的,也有外国希腊的,它们表现了世界各国人类原始阶段,人们对自然和自然现象的理解和想象。学习这些课文的神话,有三个主要的学习目标,前两个是阅读的,后一个是习作的:(1)通过对这些神话故事的条理梳理,了解故事的起因(发生)、经过、结果(结局),了解故事的内容;(2)通过读文想象,感受神话的神奇,能根据故事内容,说说自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3)能根据一定的提示,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那么,我们就进入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的学习,看看我们在这个单元学习的第一篇神话是什么,好吗?
板书课题:12 盘古开天地(PPT出示) 2. 齐读课题。 3.释题。 提问:同学们,根据题目,你知道这篇神话讲的是谁的故事,讲他的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指名回答。预设:这篇神话讲的是盘古的故事,讲他的开天地的故事)
4. 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课题也是课文的一个部分,阅读要从课题开始。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课文写的是盘古的故事,写他开天地的故事;通过题目,我们也知道了这个神话的大意——盘古开天地了。那么,这个神话故事的过程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神奇的地方?盘古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样的?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了解了课文内容,进行这些学习训练,就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 1
(一)出示预习任务,进行预习。 1.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2.个体操作预习。 (二)反馈指导,检查预习。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浊”“丈”“肢”。 3.PPT出示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翻身、劈过去、缓缓、支撑、精疲力竭、劳累、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复习认读。
提示:认读的生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4.导语: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
个体操作。 5.反馈指导。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 6.小结:我们通过释题和预习,粗知了课文大意,学习了会认读的字词,复习了会写的字,把课文读通顺了。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训练。
三、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 (一)梳理课文条理。 1.导语: 1
出示任务:默读课文,思考:(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你根据什么判断的?(2)然后按照同一内容的自然段归并成一个部分的方法,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用“‖”标示出来。(3)概括出各部分的主要意思,在各部分的后面写上一两个词提醒自己。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课文是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写的。 判断依据: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又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倒下以后。每一部分内容,或在前面,或在中间,都有表示时间段的词语,说明这部分内容是这个时间段里发生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主要意思:很久很久以前,巨人盘古在混沌的宇宙中睡了一万八千年。(提示:这部分讲了故事的发生。)(板书:混沌 睡了)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主要意思:有一天,盘古醒来用斧子劈开了天地。(板书:劈开)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主要意思:盘古顶天踏地一万八千年,不让天地重新合在一起。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地成形了,他累得倒下了。(提示:第二、三部分讲了故事的经过。)(板书:顶 踏 长高 倒下)
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主要意思:盘古倒下以后,用他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提示:这部分讲了故事的结局)(板书:变成 美丽世界)
(二)尝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导语:课文是按照时间的推移顺序给我们讲述了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按照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这个故事划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讲了故事的发生,第二、三部分讲了故事的经过,第四部分则讲述了故事的结局,我们了解了故事的发生(起因)、经过和结局(结果),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有了理解和把握了。
出示任务:你能借助各部分的主要意思,尝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提示:可以把各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1
预设: 很久很久以前,巨人盘古在混沌的宇宙中睡了一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醒来了,抡起斧子劈开了天地。盘古怕天地还会合在一起,就顶天踏地一万八千年,不让天地重新合在一起。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地终于成形了,盘古却精疲力竭倒下了。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变成了宇宙的万物,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3.小结:我们通过按一定顺序给故事划分部分,概括出各部分的主要意思,了解了故事的发生(起因)、经过和结局(结果),再把各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成为一段通顺连贯的话,这样,就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四、感悟神话《盘古开天地》的神奇。 (一)复习唤醒。 1.导语:我们在二年级下学期也学习过一篇我们中国的神话故事,谁还记得这个神话故事的名字呢?(指名回答。预设:这个神话故事叫《羿射九日》。)对了。学习《羿射九日》的过程中,(PPT出示课文《羿射九日》)我们找了这个神话故事中神奇的内容,谁还记得找到哪些神奇的内容吗?
出示任务:同桌互相说说《羿射九日》哪些内容是神奇的。 2.反馈指导。 预设: 大树扶桑上有十个太阳; 十个太阳一起出来,炙烤着大地给人类带来灾难; 羿克服困难来到东海边,用神弓神箭射下了九个太阳,留下一个。 (二)感悟神话《盘古开天地》的神奇。 1.导语: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羿射九日》的这些内容非常奇特,在我们的现实世界里完全是不可能存在的,远远超越了我们这个现实世界,让我们感到非常神奇。然而,这神奇的内容却形象地表现了我国古老的先民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想象,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塑造了羿这个神话中的英雄形象。神话《盘古开天地》同样有这样在我们的现实世界里完全是不可能存在的,远远超越了我们这个现实世界的奇特内容,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好吗?
出示任务:(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神奇的内容,做上记号。(2)然后想一想,为什么你觉得这些内容神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