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医方剂学解表剂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137
中医方剂学第章解表剂一、解表剂的概述解表剂是中医临床中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和风热感冒等外感病的一类中药方剂。
其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解表发汗、解热止痛。
解表剂一般选用性温、性凉而辛辣、微苦的中草药,能够促进人体的散发汗液,从而达到解表清凉的效果。
另外,解表剂还可以帮助提高人体免疫力,对于预防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二、常用的解表剂1. 防风通圣防风通圣是一种很常见的解表剂。
它由当归、白芍、葛根、防风、桂枝、干姜、大枣等多种中草药组成。
主要用于治疗感冒、风热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防风通圣的使用方法是将药材煎汤,一日三次,每次饮用剂量为150-200毫升。
2. 感冒清热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是一种常见的解表剂,它是由黄芩、连翘、板蓝根、荆芥、甘草等多种中草药组成。
感冒清热颗粒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使用方法是将药材倒入杯中,加入适量开水冲泡,每日三次,每次饮用剂量为1袋。
3. 五福宁胶囊五福宁胶囊是一种成熟的中成药,它由金银花、连翘、黄芩、石斛等中草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汗的功效。
五福宁胶囊主要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使用方法是一日3次,每次3粒。
三、解表剂的禁忌症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使用解表剂,特别是对于某些人来说,解表剂存在禁忌症。
以下列出了一些常见的禁忌症:•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某些解表剂;•患有萎缩性鼻炎、慢性鼻炎等疾病的人需要谨慎使用;•患有胃病、肝病、肾病等身体虚弱状态的人需要谨慎使用;•儿童和老人需要根据年龄适当减量。
四、解表剂的注意事项使用解表剂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治疗作用。
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使用解表剂前,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规定用量;•对于个体过敏和已知过敏的人应慎用解表剂;•使用解表剂时需要避免某些食物和药品,防止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心悸、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停用解表剂。
五、解表剂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一类中药方剂,它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汗、解热止痛等功效,能够有效地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和风热感冒等外感病。
中医《方剂学》简介——解表剂凡用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属“八法”中的“汗法”。
一、“解表剂”使用机理和原则肌表是人体的藩篱,所以外感六淫伤人,一般都先出现表证。
此时邪气轻浅,可用解表剂使外邪仍从肌表而出。
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如果失时不治,或治不如法,六淫之邪不能及时从外解,必转而深入,变生他证。
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由此可知,凡是外感六淫初起,及时地用解表剂治疗,使邪从外解,就能防止传变,早期治愈。
所以,无论是风寒所伤,还是感受温热病邪,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疟疾、痢疾等初起之时,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苔白或黄、脉浮等表证时,都可以用解表剂治疗。
然而,外邪六淫有寒热之异,人体有虚实之别,或原有其他病证又感外邪等等。
所以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大类,分别适用于表寒证,表热证和虚人感受外邪而致的表证。
二、使用“解表剂”注意事项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同时,凡服用解表剂后,宜避风寒,或增加衣被,以助汗出。
但解表取汗,以遍身絷絷微汗为最佳。
假使汗出不能遍身,或大汗淋漓,都不适宜。
因汗出不彻,病邪不解;汗出太多,易耗伤气津,严重的还有导致亡阴亡阳之变。
临证使用解表剂,必须是外邪所致的表证。
如果表邪未尽,又出现里证,需考虑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的方剂;如病邪已经入里,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均不宜用。
三、“解表剂”分类及代表方剂1.辛温解表辛温解表剂,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疼,口不渴,无汗或汗出而仍发热恶风寒,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
常用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为主组成方剂,代表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九味羌活汤等。
方剂学讲义第一章解表剂□麻黄汤□方剂名称:麻黄汤□药物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g)桂枝去皮,二两(6g)杏仁去皮尖,七十个(6g)甘草炙,一两(3g)□桂枝汤□方剂名称:桂枝汤□药物组成:桂枝去皮三两(9g),芍药三两(9g),炙甘草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3g)□九味羌活汤□方剂名称:九味羌活汤□药物组成:羌活一两半(9g),防风一两半(9g),苍术一两半(9g),细辛五分(3g),川芎一两(6g),香白芷一两(6g),生地黄一两(6g),黄芩一两(6g),甘草一两(6g)□小青龙汤□方剂名称:小青龙汤□药物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g),芍药三两(9g),细辛三两(6g),干姜三两(6g),甘草炙,三两(6g),桂枝去皮三两(9g),五味子半升(6g),半夏洗半升(9g)□银翘散□方剂名称:银翘散□药物组成:连翘一两(30g),银花一两(30g),苦桔梗六钱(18g),竹叶四钱(12g),生甘草五钱(15g),芥穗四钱(12g),淡豆豉五钱(15g),牛蒡子六钱(18g)鲜苇根□桑菊饮□方剂名称:桑菊饮□药物组成:桑叶二钱五分(7.5g),菊花一钱(3g),杏仁二钱(6g),连翘一钱五分(5g)薄荷八分(2.5g),苦桔梗二钱(6g),生甘草八分(2.5g),苇根二钱(6g)□麻杏石甘汤□方剂名称:麻杏石甘汤□药物组成:麻黄去节四两(9g),杏仁去皮尖五十个(9g),甘草炙二两(6g),石膏碎绵裹半斤(18g)□败毒散□方剂名称:败毒散□药物组成:柴胡去苗前胡去苗,洗川芎枳壳去瓢,麸炒羌活去苗独活去苗茯苓去皮桔梗人参去芦甘草各三十两(各900g)生姜,薄荷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
麻黄汤药味虽少,但发汗力强,不可过服,否则,汗出过多必伤人正气。
正如柯琴指出:“此乃纯阳之剂,过于发散,如单刀直入之将,投之恰当,一战成功。
不当则不戢而召祸。
故用之发散,可一而不可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