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植物群落生态设计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园林植物群落的设计方法及发展之我见摘要:本文主要是从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方法进展及设计发展建议进行了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园林植物;植物群落;设计方法;设计发展Abstract:This paperis mainlyfrom the designmethodof landscape plant communityand designsuggestions for developmentare analyzed,for your reference.Key words: landscape plants;plant community;design method;design anddevelopment1、前言近年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居质量,正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
园林绿化工作已成为美化城市,建设城市的主力军,园林绿化施工主要是园林植物的栽植过程。
植物材料基本是移植而来的,移植成活率及植物长势是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重要反指标,而植物群落的设计对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方法进展在园林植物群落概念得以应用的同时,就提出“设计人工植物群落,提高园林绿地质量”。
正式开展了城市园林植物群落设计的探索性研究应用,针对湖北省城镇园林绿地建设,提出了知识型、抗逆型、保健型、观赏型、生产型、文化型、防护型7种植物生态群落的类型,强调从功能角度进行植物选择,并提出具体的设计配置。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以植物群落为基本单位”,认为“绿化系统内建立大量开敞绿地的同时,应注意植物群落结构构建的研究,因为在自然界,植物都是以群落状态存在的”;以及借鉴“接近自然的林业”的理论观点,为实现“回归自然”的理想,“还必须有生态学的理论指导,以现存的人工植物群落为基础予以保护、改造和发展”。
综上所述,有关园林植物群落设计的研究,主要从特定功能目标要求、特定群落结构特征或特定景观美学特征,进行园林植物群落植物选择与配置的研究。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人际交流最为突出,这就决定了大多数人在紧张压抑的工作、生活之余,只能在这信息化的社会中娱乐、享受,而对人之本源——大自然的接触少之又少。
向往回归大自然,回到清新的天然空间中,成为人们身心享受的一项迫切需求,也成为现代的重要主题之一,这更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兴旺,各式各样的风景名胜、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不断丰富着景观的内容。
景观,不仅指平时所说的那些值得欣赏的自然景物,还包括一些具有特色的文化现象,山水、建筑、动植物、地形地貌,甚至民俗风情都是很丰富的景观资源[1]。
景观既有自然景观也有人文景观。
大自然与人类社会中有美的艺术,有视觉等感官审美元素的景、物、象,以及在其中休闲娱乐,我们都可将其作为景观来欣赏,当然这些景都是室外的,并且都不能离开大自然的生命体——植物。
从某种意义上讲,植物景观代表着大自然。
每一种景观似乎只有结合了植物才变得完美,变得有生机有姿彩。
植物在景观设计中可以作为主景,引人注目,也可作为背景,甘居人后。
随着四季变化,岁月流逝,植物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丰富的季相变化,令人赞叹。
在象征生命和美的同时,植物还是文化的载体、历史的见证,如我国传统文化在植物中沉淀、积聚,几乎每种植物都有着优美的传说或感人的故事。
所以景观植物在景观设计中,不仅仅是简单的花草、林木,而是生态、文化和艺术的结合体[2],是景观存在的保障。
1植物景观运用的科学性设计植物景观,首先要有科学性,即遵循自然生态规律,运用生态原理进行设计,这是进行一切植物景观设计的基础。
1遵循生态规律统一性是内部规律,但外在表现要丰富多样。
所以,只有遵循大自然的生存法则,才能展现出一个精彩纷呈、千变万化的世界,这是一个运转有序的有机整体。
同样,在植物景观设计的时候,依据生态科学要求,遵循自然生态规律,才能有美的存在,才能做到百花齐放,又各具特色。
,植物是一种生命体,在自然中要拥有生存的特定条件,有其适宜的生理、生物学条件、生态环境,时刻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才能构成景观,美化环境。
园林植物群落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和措施城市园林植物群落,就是人们结合自身的喜好,根据植物的生活习性进行合理的搭配而形成的植物体系。
在城市发展的推动下,这一概念也不断的深化和发展,需要满足的需求更多,所以说在植物群落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城市园林规划建设的需要。
下面本文就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一园林规划中植物群落设计的原则在设计园林植物群落时,要遵守功能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艺术性原则。
功能性原则就是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园林植物群落设计的目的性要求也不断提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之中必须考虑到功能性的需求。
园林是市民休闲活动的地方,人员的活动十分集中,因此,对室外的空间围合水平要求很高。
在设计时,除了对空间进行划分之外,也要重视使用不同的植物来创造活动空间。
园林植物群落设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现在的植物景观设计已经有了科学的、系统的指导体系。
在进行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时,应该按照因地制宜的要求,按照植物的生长特点选择合理的树木花卉进行种植,并对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
园林植物群落设计的艺术性原则指的是,园林景观设计是一种运用植物的特殊的设计形式。
园林植物群落要运用艺术的设计理论作为指导,在建设之后能够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美学感受,满足园林植物群落的艺术性要求和欣赏性要求。
二城市园林规划中植物群落设计的重要性分析在城市园林规划建设中,植物群落的设计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能够最大限度的优化城市空间环境。
在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的过程中,城市的污染程度逐步加剧,威胁到了城市的生态平衡,而植物不但能够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和粉尘有效的吸收,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还能够起到调节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降低城市市区的温度,并有效的减弱生活噪音,给人们营造良好的生存空间,由此可见,植物群落的设计能够很好的优化城市空间环境。
其次,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的应用(3篇)目录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的应用 (1)1绿化工程中植物的配置方案 (1)1引言 (1)2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 (2)3植物配置方式 (5)2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的应用 (7)1植物配置的含义和作用 (7)2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8)3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建议 (9)4结语 (10)3景观设计时如何进行植物配置 (11)1、植物的分类 (11)2、植物的美学功能 (11)3、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 (11)1、植物景观配置设计的基本流程 (12)2、植物种植设计的一般原则 (12)3、乔灌木的种植设计 (12)1、乔木 (12)2、灌木及藤本植物 (12)3、地被植物和竹类 (13)4、水生植物 (13)1绿化工程中植物的配置方案摘要: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配置是主体,是绿化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对园林绿化工程中如何搞好植物配置,从生态性原则、艺术性原则、目的性原则等方面考虑利用自然界中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与其他园林要素有机结合,使之既符合生物学特征又具有美学价值,发挥植物的多种功能,达到最佳综合效益以达到最佳自然生态效果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配置1引言园林绿化工程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科学,它讲究创造美、环境美、自然美,同时用艺术手法体现出自然效果,达到鸟语花香的境界。
在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配置是主体,是绿化工作中最关键的一环。
园林植物配置就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与其他园林要素有机结合,使之既符合生物学特征又具有美学价值,发挥植物的多种功能,达到最佳综合效益。
园林植物配置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应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和季相以及园林意境。
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相互之间的配置,如山石、建筑小品等。
2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2.1生态性原则2.1.l注重适地适树首先强调植物分布的地带性,适地适树选择植物。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探讨摘要:生态景观设计的内涵不局限于优美风景,而是一个多层次的生态空间,设计时要综合考虑景观的结构特征和各景观因素的相互作用,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
本文主要对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论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生态理念;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引言在当前条件下,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还处于过渡期并不成熟。
还缺少完全适用于它的反映生态学原理的生态设计的理论,把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汇集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并在每一个环节中给予充分考虑。
我们需要更新理念、完善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要有明确的原则与标准,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以及不断的创新实践。
一、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的基本意义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是为更好地满足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而对土地实施的设计和改造等一系列活动。
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主要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巧妙利用区域内现有的自然环境基础,达到园林景观和自然环境的有效交融,使地形、水体、植物和人造景观等综合要素构成健康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固的景观环境基础输入和输出。
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不仅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还应从经济、艺术和社会等多方面综合进行考虑,最终展现的园林景观设计必须达到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最小化,并且还要满足于人们的艺术审美、休闲、娱乐的基本需要,并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不仅为是塑造稳定的生态化环境,还涉及到日后管理和定期维护,使其一直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二、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原则1、遵守自然条件原则在园林景观生态设计过程当中需要对各种气象要素进行考虑,进行理性的分析与设计。
在园林设计当中还要对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以及各种设施给予必要的尊重,必要时还要对原有的自然地形特点和废弃设施进行利用,重造新的园林景观,这样的园林景观设计既能保留原有基地的历史文化,又能满足了人们新的需求。
在建设园林城市中,需要保持场地的自然风情与原始面貌,是建设园林城市的前提与基础。
第1篇一、实验背景植物群落设计是生态学、园林学及景观设计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植物群落设计,我们可以创造出具有生态、美观、可持续的植物景观。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自然植物群落,探讨植物全群落设计的方法和原则,为实际植物景观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理解植物群落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植物群落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3. 通过模拟实验,分析植物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和生态功能。
4. 提高植物景观设计的实践能力。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草本植物、灌木、乔木等不同植物种类,土壤、肥料、水分等。
2. 实验仪器:皮尺、卷尺、取样框、数码相机、植物标本夹等。
四、实验方法1. 确定实验地点:选择适宜的实验地点,要求土壤、气候等条件适宜植物生长。
2. 设计植物群落:根据实验目的和地点条件,设计植物群落结构,包括草本层、灌木层和乔木层。
3. 植物配置:根据植物种类、生长习性、生态位等原则,进行植物配置。
4. 植物种植: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植物种植,注意植物间距、朝向等。
5. 植物养护:定期进行浇水、施肥、修剪等养护工作。
6. 观察记录:观察植物生长状况,记录植物种类、生长速度、生长形态等数据。
7.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植物群落设计效果。
五、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选择适宜的实验地点,了解土壤、气候等条件。
2. 设计植物群落:根据实验目的和地点条件,设计植物群落结构,包括草本层、灌木层和乔木层。
3. 植物配置:根据植物种类、生长习性、生态位等原则,进行植物配置。
4. 植物种植: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植物种植,注意植物间距、朝向等。
5. 植物养护:定期进行浇水、施肥、修剪等养护工作。
6. 观察记录:观察植物生长状况,记录植物种类、生长速度、生长形态等数据。
7.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植物群落设计效果。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种类组成:实验植物群落共种植了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种类丰富,具有较好的生态多样性。
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园林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同时,园林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建筑学、植物学等多个领域知识,因此如何通过合理配置和设计园林植物来达到更好地展示园林空间景观效果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之间的关系及其营造方法,以期能够为今后相关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园林植物;园林空间;景观;营造前言:目前,人们对于生活环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需要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还要追求更加舒适、美观、绿色环保的居住环境。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之间的关系及其营造方法,以期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概述(一)内涵园林植物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繁殖并具有观赏价值,能够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一类植物。
它包括树木、花卉、草坪等不同类型,也可分为观花、观叶、观果、闻香等多个层次。
园林植物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和组合,可以构成优美的景观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园林植物还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
因此,研究园林植物及其相关理论对于推进城市化进程、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创造高品质绿色空间有着重要意义[1]。
(二)产生与发展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开始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环境进行园林造景。
《诗经》中“南山有台,北山有莱”描绘了当时人们对于山水相依、相得益彰的追求;而苏州拙政园则是以水为主题,通过堆土叠石、栽种树木等手法来打造出具有江南特色的私家花园。
这些都可以看作是最初的园林植物造景雏形。
到了汉代,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以及文人墨客对于自然美的推崇,皇家园林逐渐形成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此时的园林已不再只是简单的游憩场所,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
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一点,造园者开始大量运用象征高雅、淡泊名利的植物,如松、竹、梅等,同时也会结合假山、楼阁等建筑物进行搭配,使得整个园林显得更为典雅别致。
山地公园的概念包括地理学上的山地、丘陵、高原的综合,又包括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具备山地特点的公园[1]。
山地公园利用自然山体的现有形态特征和山体现有植被来营造供城市居民休闲、游玩、娱乐的场所。
城市的自然山体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属于大尺度的风景园林规划项目。
山地公园由于山地地势起伏较大,公园植被在不同位置会呈现出不同的种类和层次,这也使得山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湖南省益阳市会龙山公园位于益阳市中心城区西部,东接资江一桥,西靠志溪河,南临花乡路,北接资江,地理位置优越,该公园为自然山体,属典型山地公园,总面积为204.7hm 2。
该研究拟针对会龙山公园的植物景观现状,分析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背景与存在的问题,在城市景观视觉的要求之下,再对会龙山公园地形、道路、水体、建筑等景观要素的植物景观分别采取设计优化工作,提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优化策略与建议。
1会龙山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在会龙山公园总体规划下,公园景观结构规划清晰,公园功能区域布局合理,景点规划、道路系统规划完善,公园以山脊、山顶、山坡等地形为主,水体有三眼塘及临资江的滨水景观,因此,会龙山山地公园具备有良好的山水景观格局,同时,会龙山公园自然植被丰富,为营造丰富的植物景观提供了良好基础,为会龙山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规划背景。
2会龙山公园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1)宏观尺度上,会龙山公园的规划设计,特别是其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由于缺乏从宏观层面进行植物规划的意识,忽视了会龙山公园植物景观同城市整体设计的协调,使得城市整体的风格同会龙山公园植物景观的风格不太协调,最终影响到会龙山公园的景观视觉及城市整体的景观视觉效果。
再者,因为会龙山公园植物景观尺度大,植物景观主要以群体为单位展现,呈现大面积的群体林相景观或小尺度的植物群落景观,而弱化了植物个体的视觉效果。
2)微观尺度上,会龙山公园植物景观因植物类型较少,在植物配置中稍显凌乱,层次感也不强,已收稿日期:2023-10-07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20K024)。
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人们对于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在此背景下,为能够满足人们需求,就必须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对园林内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保障园林景观营造科学合理性,实现园林景观的环境效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关键词: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前言:园林绿化工作至关重要,不仅能够为居民提供充足的生活色彩,同时还可以有效促进生态环境的优化。
以园林景观绿化工程建设为基础,相关单位和从业者需要提升园林绿化管理知识,增强乔木栽植技术管理水平,打造更为优质的园林景观环境,保证各项施工举措均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为居民提供更为优质的生活环境。
1、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的重要性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生态的迅速改善,已经将当前的城市建设手段进行了丰富化,因此风景园林的建设更要根据城市园林风景的美化和城市园林风景的培养作为核心基础来进行,必须以城市的生态保护建设和环境美化作为基础来进行规划。
园林植物景观的建设直接影响了整个园林景观的价值和意义,决定了这个景观是否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质。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园林植物景观配置可以发挥出以下两方面作用:一方面,园林植物作为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内容,其配置效果将会直接关系到园林景观的整体美观性。
此外,园林景观中植物类别要丰富,植物种类过于单一将会导致视觉疲劳,反而会影响到园林景观的整体美观性。
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还能够体现出园林景观环境效益。
若是可以此外,基于当今园林景观建设时植物多样性要求内容,应在植物配置过程中保障植物种类多样性的同时,对各类植物之间的协调性特征进行充分研究分析,确保各类植物能够实现区域环境效益的最大化的同时,维护园林植物生态稳定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2、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常见问题2.1植物搭配不当植物搭配设计方案需要坚持环境的协调统一,突出区域特色等原则,植物的配置多采用自然式配置,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配置,并且配置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特点、区域文化特征以及植物的生态系统情况,最终保障植物的美观性同时,为植物生长创造出最为良好的生态系统。
景观植物群落生态设计探讨
作者:张从昊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5年第03期
摘要: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绿色植物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发展的关键因素,它是任何建筑物体所无法取代的。
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乡镇,植物群落一直都是建设生态绿地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城镇绿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本文主要根据四川龙泉山脉地区洛带古镇的景观植被为对象,来探讨一下景观植物群落生态设计。
关键词:植物群落;景观;生态设计
洛带镇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镇,它也是四川省的重点旅游景区,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在洛带镇,植物群落种类及组成结构丰富多样,生态环境也比较优越。
目前,洛带古镇已经发展成为全国的生态和旅游古镇,我们都知道,景观植物群落不仅仅只是有着观赏性的作用,它还对整个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
所以,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不仅要满足艺术美、结构美、层次美,同时还得保证景观植物与生态系统的适应、统一。
一、景观植物群落生态设计的概念
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景观植物群落生态设计。
既然是景观植物群落的生态设计,那么重点就出来了,它优先强调的是生态的设计理念。
宏观的说就是通过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建立起层次多、结构合理、功能全面和科学的植物群落。
我们经常可以在城市和乡镇的街道上看到景观植物,看上去很工整、很有层次感和整体艺术美感。
它们不光起到美化城镇的效果,它们更重要的是让景观和生态科学合理的结合在一起,让人们不仅可以看到赏心悦目的植物景观,还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在一些乡镇里,就以洛带镇为例,景观植物群落能够很好的保护生态环境,美化周边空气,防止土壤流失。
对植物群落的生态设计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植物群落空间比例的合理分配。
一般在景观植物群落生态设计的时候,在植物的配置上既要满足选取的植物本身的生态环境条件,又要达到生态效益和美化环境的双重作用,再设计配置的时候,基本上采取灌、花、草相结合的模式。
二、生态设计的景观植物群落类型
(一)观花类。
观花类植物最注重的就是艺术美感,它能让人陶醉在其中,多集中在公园或者一些旅游景点。
在洛带镇观花类这一类型的景观植物并不多见,特别是在洛带镇的街道上,景观植物很少,主要还是规划设计不到位。
观花类的植物就是以植物开花时候的色彩和香气以及容貌为观赏对象。
像樱花、腊梅、紫薇等都相当适合景观植物的生态设计。
(二)观叶类。
观叶类的景观植物应该是我们最常见到的,全国各地几乎普遍采用这种类型。
主要是以形态奇异的叶形和叶色为观赏的对象。
可以进行景观植物群落设计的有银杏、红枫、马褂木等。
(三)竹类。
竹类在我国的园林植物设计配置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宋代诗人苏轼有句诗是这样写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可见,竹子已经超越它本身,是一种气质的象征、精神的象征。
因为竹子的外形和外貌都比较特殊,所以被人们认为是高雅、超凡、脱俗的象征,像凤尾竹和铺地竹都很适合。
三、景观植物群落生态设计的原则
在对景观植物群落的生态设计方面,必须遵循其生态规律。
如果一味的只注重景观植物的造型美、艺术美、结构美,而忽略了当地的生态规律,没有依据生态科学的要求进行设计,不但体现不了景观植物的作用,反而会让其成为一种毫无意义的摆设、一种占据着人们生活空间的累赘。
所以,在景观植物群落生态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植物修剪的科学性。
修剪工作是对植物绿化管理工作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植物经过修剪后可以极大地的改善其通风和透光的条件,同时还可以减少病虫的侵害。
所以,在进行生态设计时,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树种所具有的不同功能要求来决定具体怎样修剪。
如果不遵循园林景观或者绿化植物的修剪原则,不遵循生态规律,盲目的进行修剪,很有可能会造成出现景观植物大面积枯萎的情况,会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损失。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景观植物群落和普通的自然植物不一样,它是经过人的加工创造而形成的,就好像一座座建筑一样,但它却有着建筑所没有的功能。
在这人类活动频繁,自然景观植被支离破碎的现实生活中,对景观植物群落的生态设计尤为重要。
可以这样形容景观植物,集自然美、绘画美、建筑美、文化美于一身。
为什么说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整个大自然生态环境中,在景观植物群落生态设计中,人才是主体,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能够让人们享受到更好地生活环境。
所以,在生态规划设计时,要考虑到人的感觉,考虑到人的视觉感、心理感。
(三)因地制宜原则。
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生态系统,都有不一样的环境规律。
一些植物群落也是一样,它们生存在自己的生态环境中。
同时由于各地区之间的气候和温度差异,在景观植物选择上也会考虑到这一问题。
如果认为吉林省的景观植物好看,就不遵循生态规律将其
强行在洛带镇种植,那将会浪费人力财力精力,造成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所以,在景观植物群落生态设计工作中,尽量选取一些适合在当地生长、利于维护和保养的一些植物,坚持因地制宜的科学原则。
(四)坚持季节变化的发展规律。
比如在洛带镇地区,洛带镇地处四川成都市龙泉驿区境内,洛带镇的植物群落生态环境和整个龙泉山脉是一样的,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热,夏季多雨,冬季降雨就比较少。
所以,在景观植物群落的选择上肯定要多样化,按季节来更换植物。
(五)可持续发展原则。
景观植物群落生态设计规划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能够充分体现出其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景观植物不是一个摆设,也不是纯碎意义上的商品,它能给人们的生活添加色彩带来乐趣。
当地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注重对人工植物的培养和创新,并且结合当地的生态规律培植与之相适应的景观植物。
四、结语
本文结合了洛带镇当地的生态规律和植物群落的生长情况,重点论述了景观植物进行生态设计和规划的措施,以及应该注意和考虑到的因素。
植物群落是具有多样性的,在选择景观植物的时候要多注重植物的长寿性、稳定性、适宜性等方面。
参考文献:
[1] 叶郁.景观生态设计的低技术方法研究与实践——以大目湾植物群落修复设计为例[J].生态经济,2014,30(12):190-193.
[2] 吴正旺,杨鑫,马欣等.建筑与植物结合的城市生态设计[J].新建筑,2012,(4):32-35.
[3] 布凤琴,逄丽艳,侯西岩等.济南老年公园植物景观生态设计[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26(6):587-591.
[4] 师卫华.未来景观设计方向的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9(2):239-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