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19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西方艺术史》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方艺术史的发展脉络,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艺术流派和代表作品。
2.培养学生对西方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3.通过对西方艺术史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西方艺术史概述2.古希腊艺术3.罗马艺术4.中世纪艺术5.文艺复兴艺术6.巴洛克艺术7.浪漫主义艺术8.现代艺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古希腊艺术、文艺复兴艺术、巴洛克艺术、现代艺术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2.教学难点:各个时期艺术风格的演变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西方艺术史概述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西方艺术史的发展脉络,引导学生对西方艺术产生兴趣。
2.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西方艺术史的发展历程,包括各个时期的主要艺术流派和代表作品。
3.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西方艺术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课时:古希腊艺术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古希腊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古希腊艺术的特点。
2.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古希腊艺术的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
3.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希腊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课时:罗马艺术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罗马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罗马艺术的特点。
2.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罗马艺术的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
3.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罗马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中世纪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中世纪艺术的特点。
2.讲解教师详细讲解中世纪艺术的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
3.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世纪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课时:文艺复兴艺术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文艺复兴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文艺复兴艺术的特点。
2.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文艺复兴艺术的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
3.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艺复兴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第六课时:巴洛克艺术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巴洛克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巴洛克艺术的特点。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提升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认识美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美术的基本概念与术语1. 美术的定义与分类2. 美术的基本元素:线条、形状、色彩、质感等3. 美术作品的构成:构图、比例、节奏等第二章:中国传统绘画艺术1. 中国画的基本技法与风格2. 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的鉴赏要点3. 古代绘画名家的作品分析与欣赏第三章:西方绘画艺术1. 油画、水彩画、素描的特点与区别2. 西方绘画大师的作品分析与欣赏3. 西方绘画流派的发展历程第四章:现代美术与当代艺术1. 现代美术的主要特征与代表人物2. 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创新趋势3. 我国现代美术的发展与成就第五章:美术与社会生活1. 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2. 美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与价值3. 美术作品与社会问题的联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基本概念、术语、技法等知识。
2. 鉴赏法:分析与欣赏经典美术作品,提升审美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美术作品进行交流与探讨,培养评价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美术创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发言、提问、讨论等活跃程度。
2. 作品鉴赏能力: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水平。
3. 美术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对美术基本概念、术语的熟悉程度。
4. 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课堂实践中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
2. 图片:经典美术作品图片及相关资料。
3. 视频:美术作品欣赏、创作过程等相关视频。
4. 网络资源:美术鉴赏网站、博客、论坛等。
六、摄影艺术与视觉传达1. 摄影艺术的基本概念与技巧2. 摄影作品的构图、光线、色彩运用3. 视觉传达设计的原则与实践七、建筑艺术与环境设计1. 建筑艺术的基本元素与设计原则2. 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作品欣赏3. 环境设计的概念与应用八、雕塑艺术与装置艺术1. 雕塑艺术的基本类型与表现手法2. 著名雕塑作品的分析与欣赏3. 装置艺术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九、工艺美术与民间艺术1. 工艺美术的分类与特点2. 民间艺术的形式与地域特色3. 我国工艺美术与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十、美术鉴赏与批评1. 美术鉴赏的标准与方法2. 美术批评的意义与写作技巧3. 实践:进行一次美术作品鉴赏与批评活动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摄影、建筑、雕塑、工艺美术、民间艺术等基本概念与特点。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第一章:美术鉴赏基础1.1 美术鉴赏的定义与意义引导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探讨美术鉴赏对于个人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性1.2 美术作品的分类与特点介绍绘画、雕塑、建筑、摄影等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分析各类作品的特点和表现手法1.3 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教授观察、描述、分析和评价等鉴赏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方法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第二章:中国美术史概述2.1 古代美术介绍中国古代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的发展历程分析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2.2 中世纪美术探讨中世纪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风格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中世纪美术对后世的影响2.3 近现代美术讲述近现代中国美术的重要画家、作品和流派分析近现代美术作品的创新和变革第三章:西方美术史概述3.1 古代西方美术介绍古希腊、罗马等古代西方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的发展历程分析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3.2 中世纪西方美术探讨中世纪西方绘画、雕塑等艺术风格的演变引导学生了解中世纪西方美术对后世的影响3.3 近现代西方美术讲述近现代西方美术的重要画家、作品和流派分析近现代西方美术作品的创新和变革第四章:现代美术流派与代表作品4.1 印象派介绍印象派绘画的特点和代表画家分析印象派作品的艺术价值4.2 抽象表现主义探讨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风格特点和代表画家引导学生了解抽象表现主义作品的表现力4.3 极简主义讲述极简主义绘画和雕塑的艺术特点分析极简主义作品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第五章:美术鉴赏与批评5.1 美术鉴赏与批评的区别与联系引导学生了解美术鉴赏与批评的区别和联系讨论美术鉴赏与批评的重要性5.2 美术批评的方法与步骤教授美术批评的观察、分析和评价等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进行美术批评实践分析优秀美术鉴赏与批评文章的特点第六章:摄影艺术鉴赏6.1 摄影艺术概述介绍摄影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分类分析摄影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手法6.2 摄影艺术鉴赏方法教授观察、描述、分析和评价摄影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方法欣赏和评价摄影作品6.3 摄影艺术大师与代表作品讲述摄影艺术大师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分析摄影艺术作品的创新和变革第七章:建筑艺术鉴赏7.1 建筑艺术概述介绍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分类分析建筑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手法7.2 建筑艺术鉴赏方法教授观察、描述、分析和评价建筑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方法欣赏和评价建筑作品7.3 建筑艺术大师与代表作品讲述建筑艺术大师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分析建筑艺术作品的创新和变革第八章:工艺美术鉴赏8.1 工艺美术概述介绍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分类分析工艺美术的特点和表现手法8.2 工艺美术鉴赏方法教授观察、描述、分析和评价工艺美术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方法欣赏和评价工艺美术作品8.3 工艺美术大师与代表作品讲述工艺美术大师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分析工艺美术作品的创新和变革第九章:现代设计艺术鉴赏9.1 现代设计艺术概述介绍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分类分析现代设计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手法9.2 现代设计艺术鉴赏方法教授观察、描述、分析和评价现代设计艺术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方法欣赏和评价现代设计艺术作品9.3 现代设计艺术大师与代表作品讲述现代设计艺术大师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分析现代设计艺术作品的创新和变革第十章:美术鉴赏与审美教育10.1 美术鉴赏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探讨美术鉴赏对审美能力培养的作用和意义分析如何通过美术鉴赏提高审美能力10.2 美术鉴赏与人文素养引导学生了解美术鉴赏与人文素养的关系讨论美术鉴赏对人文素养的提升作用10.3 美术鉴赏与人生感悟讲述美术鉴赏对个人成长和人生感悟的影响引导学生通过美术鉴赏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以“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为主题,涵盖了美术鉴赏基础、中国美术史概述、西方美术史概述、现代美术流派与代表作品、美术鉴赏与批评、摄影艺术鉴赏、建筑艺术鉴赏、工艺美术鉴赏、现代设计艺术鉴赏以及美术鉴赏与审美教育等十个章节。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篇一: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教学目标理解审美观念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初步了解一些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教学基本思路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而更要培养学生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
所以本课的教学首先从什么是“美”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美”的观念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进而使学生明确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及其开放性的内涵。
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明确“美”的概念是极为丰富的,它甚至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当以一种历史的、发现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与难点1.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2.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3.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教具与学具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课程介绍:1)自我介绍2)我们手上拿到的这本美术鉴赏教材分三个单元共有24课时,我们第二单元不上,这样的话剩下是17课时,再加考试1节课。
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而更要培养我们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我们的审美和文化素养。
教学流程:一、导入:同学们,有时候我们面对一幅美术作品,尤其是一幅经典的绘画作品时,我们怎样看出画中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感受呢?这幅画好在哪里?“美”在哪里?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审美鉴赏的意义在哪里呢?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对此有所了解。
1.什么是“美”?我国汉字中的“美”由羊、大两字拼成,“羊大为美”。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美术年级高一学期秋季课题质朴与率真——浓郁乡情的视觉呈现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美术基本的造型法则;2. 通过美术作品鉴赏,对民间美术作品的造型方法、配色方法、观察方法、时空观念等进行分析和讨论,探究作品中蕴含的乡情所在,理解民间美术特有的艺术特征;3.通过本课的学习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对民间美术的影响,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探索分析民间美术作品中的造型方法、配色方法、观察方法、时空观念问题。
2.感悟民间美术作品中浓郁的乡情呈现,理解其特有的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1.理解民间美术独有的艺术特征2. 探索传统文化和民间美术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欣赏导入。
1.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感悟民间美术的魅力。
(1)展示民间美术作品。
教师提问:这些作品大家认识吗?在它们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分享下你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
(2)教师提问:他们都属于什么呢?你对他们有了解吗?教师概括这些都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以最原始、最朴素的方式从劳动人民生活中诞生的。
本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通过这些典型的民间美术作品探讨他们是如何通过视觉元素,传递表达质朴与率真的浓郁乡情。
2.开门见山,简述学习思路。
本课分别从造型方法、配色方法、观察方法、时空观念等四个方面来探寻。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点明主旨;了解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知情况。
(二)初步感知,初识乡情。
1.惠山泥人的乡情呈现。
展示《大阿福》。
(1)介绍大阿福基本信息。
(2)关于大阿福材质的探讨。
惠山脚下稻田土。
感受泥性。
(惠山黑泥,细腻有韧性,可塑性强,干而不裂。
苏轼经过无锡留有“惠泉山下土如濡”的句子。
)2.展示凤翔泥塑《大坐虎》、《挂虎》,深入材质探索。
——观音土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民间艺人们,会充分利用当地便利获取的资源来创作作品。
3.梳理大阿福的制作工序,感受体会匠心匠意。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艺术素养。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1. 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
2. 美术作品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
教学难点:1. 如何将美术鉴赏的方法应用于实际作品中。
2. 如何理解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和风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展示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美术鉴赏。
2. 提出问题:如何欣赏美术作品?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二、新课内容1. 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a. 观察作品:从构图、色彩、线条、质感等方面观察作品。
b. 理解作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流派、作者意图等。
c. 感受作品:体会作品传达的情感、意境和审美价值。
2. 美术作品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a. 分析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和风格。
b. 探讨美术作品在形式、内容、技巧等方面的审美价值。
三、案例分析1. 以一幅具体作品为例,引导学生运用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进行分析。
2. 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小结1. 总结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强调美术鉴赏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上节课中的学习心得。
二、新课内容1. 美术鉴赏的实践应用:a.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美术作品,运用美术鉴赏的方法进行分析。
b. 思考如何将美术鉴赏的方法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
2. 美术作品的艺术流派:a. 介绍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和风格。
b. 分析不同流派作品在审美价值上的差异。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幅美术作品,运用美术鉴赏的方法进行分析。
2. 各组展示分析结果,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美术鉴赏的实践应用。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美术鉴赏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高中美术鉴赏《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的第二单元, 整个单元通过对名家作品的分析,从而理解笔墨韵味给人带来的美感。
通过画家对用笔用墨、用色等相关内容的鉴赏学习,认识中国画笔法墨法的独特表现力, 进而理解中国画艺术所承载的思想境界与审美理想, 学会从多个角度欣赏与认识中国画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提高对中国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学习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并在学习过程中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系统梳理,形成对传统绘画的历史脉络清晰的认识,最终使我们对经典作品具备一定的审美判断,了解其艺术特征,感受其艺术魅力。
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要由三个学时完成:
第一学时《以线造型、以形写神——探寻中国画的造型特点》, 深入鉴赏《李白行吟图》, 从笔墨、留白、造型三个方面说出人物画的审美追求;最后欣赏《韩熙载夜宴图》分析画中是如何运用美术语言表现对象的, 并写一篇200字左右的鉴赏报告。
第二学时《以笔为骨, 以墨为韵——探寻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通过对中国画笔法、墨法相关知识的学习, 了解中国画的创作特点, 然后在鉴赏认知的基础上有选择的进行中国画技法临摹学习, 学习并借鉴古人的创作思维, 真正体验中国画笔墨的精妙, 从而对中国画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第三学时《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探寻中国画的意境传达》, 通过赏析历代名作, 从空间
包,撰写学习总结,完成过程性学习评价,深刻体会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中国画。
本单元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引导学生走进中国画目的是让学生在美术学。
高中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第一章: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与方法1.1 美术鉴赏的定义与意义引导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定义与重要性讨论美术鉴赏对个人审美能力的提升作用1.2 美术鉴赏的方法与步骤介绍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比较、分析、综合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评价等方式进行美术鉴赏1.3 美术作品的风格与流派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美术风格与流派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风格与流派的特点与区别第二章:中国古代美术鉴赏2.1 中国古代美术概述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美术的发展历程与主要成就介绍中国古代美术的特点与影响2.2 中国古代绘画鉴赏分析中国古代绘画的题材、技法与风格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提高审美能力2.3 中国古代雕塑与建筑鉴赏介绍中国古代雕塑与建筑的特点与艺术价值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雕塑与建筑作品,理解其文化内涵第三章:西方美术鉴赏3.1 西方美术概述引导学生了解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与主要成就介绍西方美术的特点与影响3.2 西方绘画鉴赏分析西方绘画的题材、技法与风格引导学生欣赏西方绘画作品,提高审美能力3.3 西方雕塑与建筑鉴赏介绍西方雕塑与建筑的特点与艺术价值引导学生欣赏西方雕塑与建筑作品,理解其文化内涵第四章:现代与当代美术鉴赏4.1 现代美术概述引导学生了解现代美术的发展背景与主要成就介绍现代美术的特点与影响4.2 现代绘画鉴赏分析现代绘画的题材、技法与风格引导学生欣赏现代绘画作品,提高审美能力4.3 当代美术鉴赏分析当代美术的题材、技法与风格引导学生欣赏当代美术作品,理解其社会与文化的意义第五章:美术鉴赏的实践与拓展5.1 美术鉴赏的实践意义引导学生了解美术鉴赏在个人成长与社交交流中的作用讨论美术鉴赏对个人审美观念的影响5.2 美术鉴赏的拓展活动介绍美术鉴赏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美术馆参观、美术作品创作等引导学生参与美术鉴赏的拓展活动,提升审美能力与创造力5.3 美术鉴赏的评价与反思引导学生进行美术鉴赏的评价与反思,提高鉴赏能力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美术鉴赏经验与心得体会第六章:摄影与影像艺术鉴赏6.1 摄影艺术概述引导学生了解摄影艺术的发展历程与主要成就介绍摄影艺术的特点与影响6.2 摄影作品鉴赏分析摄影作品的题材、技法与风格引导学生欣赏摄影作品,提高审美能力6.3 影像艺术鉴赏介绍影像艺术的形式与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欣赏影像艺术作品,理解其视觉冲击力与文化内涵第七章:设计艺术鉴赏7.1 设计艺术概述引导学生了解设计艺术的发展历程与主要成就介绍设计艺术的特点与影响7.2 视觉设计鉴赏分析视觉设计的元素与原则引导学生欣赏视觉设计作品,提高审美能力7.3 产品设计鉴赏介绍产品设计的功能、形态与材料引导学生欣赏产品设计作品,理解其实用性及美学价值第八章:美术鉴赏与审美心理8.1 审美心理概述引导学生了解审美心理的基本概念与作用讨论审美心理对美术鉴赏的影响8.2 审美心理理论与美术鉴赏分析审美心理的理论框架,如情感论、形式论等引导学生运用审美心理理论进行美术鉴赏,提高鉴赏水平8.3 美术鉴赏与个人审美经验引导学生探讨个人审美经验对美术鉴赏的影响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审美体验,提升鉴赏能力第九章:美术鉴赏与批评9.1 美术批评的含义与功能引导学生了解美术批评的定义与重要性讨论美术批评对美术创作与鉴赏的影响9.2 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方法介绍美术鉴赏与批评的基本方法,如比较、分析、评价等引导学生运用批评方法进行美术鉴赏,提高鉴赏水平9.3 美术鉴赏与批评的应用分析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与批评实践第十章:美术鉴赏教育与实践10.1 美术鉴赏教育的意义与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美术鉴赏教育的目的与方法讨论美术鉴赏教育对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作用10.2 美术鉴赏教学实践分析美术鉴赏教学案例,总结教学经验引导学生参与美术鉴赏教学实践,提升教学能力10.3 美术鉴赏教育的发展与挑战引导学生了解美术鉴赏教育的发展趋势与面临的挑战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美术鉴赏教育的新方法与新途径重点和难点解析。
课题:美术鉴赏入门——走近艺术的世界教学对象:高中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掌握基本的美术术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增强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1. 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美术术语的运用。
教学难点:1. 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幅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幅作品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鉴赏美术作品。
”二、新课讲授1. 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 介绍美术鉴赏的定义:对美术作品进行观察、分析、评价和欣赏的过程。
- 强调美术鉴赏的重要性: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培养艺术修养。
2. 美术鉴赏的方法:- 观察法:从整体到局部,从静态到动态,全面观察美术作品。
- 分析法:从形式、内容、技法等方面分析美术作品。
- 评价法:对美术作品进行价值判断,包括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等。
3. 美术鉴赏的步骤:- 提出问题:观察作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 寻找答案: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寻找答案。
- 评价作品: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提出自己的观点。
4. 美术术语的运用:- 介绍常见的美术术语,如线条、色彩、构图、造型等。
- 通过实例讲解美术术语的具体运用。
三、实践练习1. 教师展示几幅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美术鉴赏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美术,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了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的兴趣。
4. 引导学生理解艺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教学内容
本次课程将以西方绘画艺术为主线,选取经典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
内容包括:
-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 印象派画作的色彩运用和光影效果
- 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
- 采用讲授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个人见解。
-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艺术作品,增强直观感受。
-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系统介绍美术鉴赏的基本理论,包括艺术的分类、风格、流派等。
3. 作品分析:选取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莫奈的《睡莲》等作品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
学会如何欣赏和解读名画。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选择一幅作品,进行研究并准备展示,说明其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
5. 课堂总结:教师点评学生的展示,总结美术鉴赏的要点和方法。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所选艺术作品的鉴赏文章,内容应包括作品的艺术特点、个人感受
及对作品意义的理解。
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适宜性,以便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
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商周到秦汉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3、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鉴赏这些美术作品。
情感目标:
1、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认识到文明社会初期,统治者为了维持社会的安定,维护自己的统治,就制定了一定的秩序。
2、培养学生的名族荣誉感,使学生了解并辨别阶级社会的道德观,并对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起到指引作用。
比如古人的传统美德,忠、勇、孝等。
2学情分析
我所讲解的第一课时教材主要介绍了2个方面的内容:
1、中国商周到秦汉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种类和美术作品。
2、这些作品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和社会意义
3重点难点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礼仪与教化
课程导入:PPT展示动态图片。
热播电视剧《琅琊榜》中的礼仪。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根据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
2. 教材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美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和艺术价值;(3)美术鉴赏的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美术作品;(2)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3)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美术作品欣赏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美术鉴赏?如何进行美术鉴赏?2. 课堂讲授(1)介绍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观察、分析、比较、评价等;(2)结合具体美术作品,讲解美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和艺术价值;(3)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创作背景等。
3. 实践环节(1)分组讨论:选取一幅美术作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鉴赏,分享自己的观点;(2)角色扮演:模拟美术鉴赏活动,让学生扮演鉴赏家,进行作品讲解和评价。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美术鉴赏的重要性;(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自己在鉴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2. 作品鉴赏:评价学生在鉴赏过程中的观点、分析能力等;3. 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根据教学过程中的情况,总结教学效果,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2. 学生反思:思考自己在美术鉴赏过程中的收获,总结自己的不足,制定改进计划。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总汇》第一章: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鉴赏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美术鉴赏的定义和作用;2. 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综合、评价;3. 美术鉴赏的步骤:观察、描述、解释、评价。
教学活动:1. 引入:通过展示一幅名画,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美术鉴赏;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美术鉴赏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基本方法和步骤;3. 练习: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幅作品进行鉴赏,实践所学的方法和步骤;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2. 对学生的鉴赏练习进行评价,看其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步骤。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总汇》第二章:中国美术史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2. 掌握中国美术的重要流派和代表人物;3. 培养学生对中国美术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古代、近现代、当代;2. 中国美术的重要流派:文人画、水墨画、油画、雕塑;3. 中国美术的代表人物: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罗中立。
教学活动:1. 引入:通过展示一幅中国古代画作,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重要流派和代表人物;3. 欣赏: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幅作品进行欣赏,了解其流派和代表人物;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2. 对学生的欣赏练习进行评价,看其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内容。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总汇》第三章:西方美术史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2. 掌握西方美术的重要流派和代表人物;3. 培养学生对西方美术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1. 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古希腊、文艺复兴、巴洛克、现代艺术;2. 西方美术的重要流派:油画、雕塑、水彩画、版画;3. 西方美术的代表人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梵高、毕加索。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总汇》第一章:美术鉴赏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的评价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的评价方法。
教学难点:1. 美术鉴赏的标准和审美趣味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材《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
2. 相关美术作品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意识到美术作品的美感。
2. 提问:你们对美术作品有什么感受和认识?二、教学内容与过程(20分钟)1. 介绍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美术鉴赏是指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和欣赏的过程。
2. 讲解美术鉴赏的原则:客观性、历史性、审美性。
3. 分析美术作品的形式美:线条、色彩、构图等。
4. 分析美术作品的内容美:主题、情感、寓意等。
5. 引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评价和欣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和鉴赏能力。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幅美术作品进行鉴赏。
2. 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介绍所选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幅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写一篇鉴赏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的评价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课堂练习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美术鉴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审美趣味和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总汇》第六章:绘画艺术鉴赏教学目标:1. 了解绘画艺术的特点和分类。
2. 掌握绘画作品的鉴赏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绘画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绘画艺术的特点和分类。
2. 绘画作品的鉴赏方法。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教案标题:高中美术鉴赏一、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3. 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技巧和实践能力培养。
三、教学内容1. 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a. 什么是美术鉴赏b. 美术鉴赏的意义和作用c. 美术鉴赏与审美情趣的培养2. 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方法a. 艺术作品的形式要素分析b. 艺术作品的题材和意义分析c. 艺术作品的风格和流派分析d. 艺术作品的评价标准和方法3. 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技巧和实践能力培养a. 观察和感受艺术作品b. 运用美术鉴赏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c. 创作与实践:尝试模仿、改编或创新艺术作品四、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观摩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进行观摩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艺术品鉴。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绘画、摄影等,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的讲解2. 艺术作品的形式要素分析3. 艺术作品的题材和意义分析4. 艺术作品的风格和流派分析5. 艺术作品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的讲解6. 观摩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进行观摩和分析7.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六、教学评价1. 定期组织美术鉴赏作业,对学生的观摩分析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2. 组织学生进行美术作品评比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艺术素养。
七、教学资源1. 美术鉴赏教材和参考书籍2. 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图片或实物3. 绘画、摄影等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对美术鉴赏有更深入的了解,掌握基本的分析和评价方法,培养艺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高中美术鉴赏《走进现代艺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了解现代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o学生能够识别并区分现代艺术作品中的不同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o学生能够掌握现代艺术中重要的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能够独立分析现代艺术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o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从多角度审视现代艺术作品。
o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在现代艺术领域进行初步的创作尝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对现代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形成积极的艺术审美态度。
o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现代艺术表现,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
o鼓励学生勇于表达个人见解,培养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重点:现代艺术的基本概念、主要流派(如抽象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代表作品及艺术家。
-难点:现代艺术作品的深层次解读和鉴赏,以及如何将现代艺术融入个人创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现代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流派的艺术作品,促进思想交流。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艺术作品的分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等现代教学技术,展示艺术作品和艺术家访谈,增强教学直观性。
四、教学资源-教材:《现代艺术鉴赏》教科书。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艺术画册、艺术家访谈视频。
-实验器材:绘画材料(用于学生创作尝试)。
-网络资源:现代艺术相关网站、在线艺术画廊。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每组分配一名组长,负责协调组内讨论和分工,确保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
-课堂纪律:制定课堂规则,如发言需举手、讨论时保持音量等,确保课堂秩序井然。
-激励机制:设立“最佳鉴赏报告奖”和“最具创意作品奖”,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创作。
七、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通过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检验学生对现代艺术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现代艺术流派的综述文章,以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西方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希腊、罗马美术 一、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古希腊美术、古罗马美术和相关链接三部分。 古希腊美术,着重鉴赏古希腊美术中最突出、最具影响力的人像雕刻和建筑艺术。前者是古希腊雕刻中的经典作品,其中包括奠定了西方人体美术传统的人体雕塑。所选建筑,是古希腊最著名的雅典卫城、以及其中的主要建筑──帕特农神庙和伊瑞克提翁神庙,同时介绍古希腊人创造的三种柱式。所有这些,都为后来的西方古典建筑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古罗马美术,着重鉴赏它的多种建筑类型和对后世的影响;同时鉴赏古罗马美术中特点,最大富有特色的肖像雕塑的代表作。 相关链接,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希腊、罗马美术对后世的影响。所选作品集中在人体艺术和古典建筑方面。这部分也是课程内容的延伸,以激发学生进一步自主学习,努力探究的精神。 二、学生分析:大多数学生对本部分的内容是既好奇又陌生。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抓住学生最关注的个别作品讲情、讲透,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鉴赏习惯、掌握鉴赏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其他作品的鉴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和感受希腊、罗马美术在雕刻和建筑方面的突出成就,以及对后来西方乃至世界美术的深远影响。 ②初步掌握欣赏西方古典雕塑和古典建筑的基本方法。 初步了解西方古典美术的艺术传统。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鉴赏古希腊美术和古罗马美术,要树立正确的审美态度和价值观。 ②鉴赏相关连接部分,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利用艺术手段传达信息及表现情感的意识。 ③通过鉴赏中国为奥运所建的新比赛场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3.过程与方法:联系中国现在的大事,以提问的形式导入新课。本课重难点结合课件详略得当的讲解。让学生在小组内、小组间及时进行讨论对比分析,以便集思广益。 四、重点和难点: 古希腊美术鉴赏的重点是:人物雕刻的写实与理想化的结合,追求和谐的理想美(强调人体各部分的比例),以人体为美的审美风尚;神庙建筑的重要基础是柱式,古希腊人创造的三种柱式。难点是学生不了解古希腊人的社会风尚和审美取向,也缺乏西方古典建筑的基础知识。 古罗马美术鉴赏的重点是:罗马人创造的新的建筑类型(输水道、万神庙、纪念柱、凯旋门等),罗马人在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上的重要贡献──混凝土和拱券与柱式的结合;古罗马肖像雕塑的特点──个性化。难点是对庞大的罗马帝国的特点缺乏了解。 本课的难点是,涉及的问题比较多,要善于抓住重点,同时要适当介绍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历史背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希腊、古罗马美术的成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问:现在我们全国上下都关注的一件大事是什么?这件事和我今天的课还有联系?(多媒体展示课题) 学生答:奥运会 师问:还差天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是多少届奥运会?有没有同学知道第一届奥运会是哪年什么地点举办的呢? 学生答:1896年希腊雅典 奥运会全称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点在奥林匹克而得名。 据记载第一届古代奥运会始于公元前776年举行,到公元394年共举行了293届。运动会每隔1417天即4年举行一届。后因战乱停止,自1883年开始,法国人顾拜旦致力于古代奥运会的复兴。经他与若干代人的努力,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于1894年6月23日成立。1896年4月6─15日,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的雅典举行。(展示希腊地图) (二)授新课: 据地图讲解古希腊历史背景: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它当时的势力范围,远远超出现在希腊的地理范围,影响到欧、亚、非三洲。古希腊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爱琴文化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约公元前1100年),但它最繁荣的时期是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中期,史称“古典时期”。古希腊是奴隶制民主制的国家。看古希腊地理位置,三面环海,地中海,爱琴海。说到古希腊就应了解一下古代奥运会的特色。 古希腊历史上的特色奥运会 第一,古代奥运会是以祭神为主,内容丰富多彩,是形式多样的全希腊综合盛会。包括祭祀天神宙斯,朝拜、祝寿众神、诗人朗诵作品演说家发表祝词、开展集市贸易等活动,体育竞技仅作为其中的一项内容。 第二古代奥运会是希腊各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起到了团结各族人民,维护国家统一,减少和制止战争的积极作用,与政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第三,由古希腊的风俗习惯、艺术风格、地理环境和物质生产等因素决定,“赤身运动”是它的一大特色。 古希腊人认为,人体是最美的,向他们敬奉的神灵展示人体,是对神灵的最大奉献。当时,肌肉发达,健壮有力,被人们公认为是美的象征。 比赛时,要求裸体的运动员全身涂上橄榄油,以使身体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光,肌肉更富有弹性,更加显示出运动员健美的体态,使人们从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希腊人为了适应对外掠夺战争或防御战争的需要,也为了他们赖以谋生的海上贸易,迫切需要体魄健全、尚武善战的斗士,为此从很早起就非常重视体育运动。 另外,古希腊奥运会的规则规定:禁止女子参加和参观比赛,违反者要受到极刑处置。原因有二:一是古代奥运会的大部分比赛项目,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求运动员赤身裸体进行比赛,妇女到场有伤风化。二是古希腊的体育竞技,是宗教庆典内容之一,是不允许妇女出席。 看一段视频加深对古代奥运会特色的了解。 [过渡]: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古希腊的特殊社会风俗,给古希腊艺术家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促进了希腊人体雕像的发展,并且形成了西方美术中崇尚人体美的艺术传统。 古希腊美术史的分期通常分为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古希腊最著名的雕刻与建筑,就产生在“古典时期”及其以后的“希腊化时期”。 作品赏析: 古典时期 米隆《掷铁饼者》(详讲)(大理石,罗马复制品,公元前5世纪,罗马国立博物馆藏) 米隆善于运用写实手法创造性地刻画人物在剧烈运动中的动态。《掷铁饼者》创造了一个出色的充满活力的运动员形象。他出色地概括了掷铁饼这一运动的整个连续过程,表现了一种动态的美。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像拉满的弓,使人产生一种发射的联想(以静制动)。铁饼和人头的两个圆形,左右呼应;紧贴地面的右腿如同一个轴心,使曲折的身体保持稳定。脚重心的变化突破古埃及雕刻的正面律模式。面部宁静。整个雕像给人的印象是:健美、庄重、和谐,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在体育比赛中得奖的运动员,人们要为他们制作雕像以资鼓励和纪念。雕塑创作成了古希腊人生活的一部分,运动员之所以呈现出裸体的形态,是由古希腊人的社会风俗所决定的。因为,古希腊人在从事体育运动和宗教性的文艺演出活动时,男子往往赤身裸体。他们认为完美健康的人体乃是人的骄傲,是神性的体现。这种社会风俗反过来也促进了希腊人体雕像的发展,并且形成了西方美术中崇尚人体美的艺术传统。 波利克利托斯《持矛者》(大理石,罗马复制品,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 擅长表现青年运动员的形象,所用材料都是青铜。据说他还写了一本论述人体比例的论文:《规则》。可惜他的原作均已不存。《持矛者》又称《“规则》,它塑造了一个体格健壮、充满朝气的青年战士的形象,体现了古希腊人在希波战争胜利后对英勇保卫国家的战士们的崇敬心情。同时,它也是作者长期研究人体比例的验证,即他认为最理想的人体比例,是头与全身的比例为7∶1。按照这样的比例塑造的人体,显得比较粗壮,但它是以均衡自然的体态和严格的比例表现出来的,符合当时希腊人审美趣味的标准的人体美。当时的雕刻家们把它看作是人体美的规则和典范。 [过渡]:希腊神话又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为神造像也是为他们理想化了的人造像,神像也是人像。 《三女神》(帕特农神庙正面山墙上的浮雕,大理石,高112厘米,公元前449年-前400年) 这是希腊古典时期著名的雕刻杰作之一。旧称”命运三女神“是巴特农神庙的东面人字形山墙上全部雕像中的一组雕像残片。三位女神是克罗索、克拉西斯和阿特罗波斯。她们的任务是纺制人间的命运之线,同时按次序剪断生命之线。她们是宙斯的御前顾问西米斯的女儿。 风格特点 现存的这三个女神的雕像,头部和四肢都已失去,但那健美的身躯,恬静而潇洒的姿态,仍给人以极其优美的形象,使人切实地感受到孕育在她们体内的无限生机和活力。尤其是三女神的衣服的处理,希腊式薄衫穿在三神的身上,纤细而又繁复的湿衣褶,随着人体的结构而起伏,女性人体的优美轮廓生动地展现出来。人们从三女神的姿态神情中看到的不是神,而是人间姐妹之间亲密动人之情,从坐躺姿态中隐现出各人的个性气质。使得这些雕像不像是由冰冷的大理石雕凿而成,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二)希腊古典时期后期 普拉克西特列斯《赫尔墨斯与幼年的狄奥尼索斯》(详讲)希腊古典时期后期 是表现希腊神话中的传信使者赫尔墨斯抱着宙斯的私生子、希腊神话中的酒神、幼年的狄奥尼索斯去山中神女那里,在途中稍事休息片刻的情景。现在,赫尔墨斯的右手已损坏,据考证,原来的右手是拿着一串葡萄在逗孩子。 学生讨论分析该雕像与《掷铁饼者》的风格特点异同:赫尔墨斯的人体追求一种女性的美,即整个人体自上而下形成三个自然的转折(头、躯干和下肢),使整个身姿构成一个S形,接近于后来在女性人体上所追求的曲线美。同时,作者还充分发挥了大理石质地的特点,努力追求人体肌肉的细腻变化和美妙含蓄的线条,使整人体更接近于女性肌肤的丰润。这与古典时期前期男性雕像所表现的刚劲有力的风格,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一般都将普拉克西特列斯看作是开一代雕塑新风的雕塑家。 (三)希腊化时期 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与史前维纳斯对比讲解(详讲)亚历山德罗斯(希腊)大理石雕刻约完成于公元前150年,现藏于巴黎卢浮宫希腊化时期 《米诺斯的阿芙罗狄德》属希腊化时期的作品。是古代希腊美术进入高度成熟时期的经典之作。 阿芙罗狄德是希腊中爱与美的女神,在罗马神话中称维纳斯,她掌管人类的爱情、婚姻、生育和一切动植物的繁殖、生长。 据多媒体图片讲解: 她那匀称、妩媚的腰枝,丰腴起伏的乳房,柔软细腻而富有弹性的肌肤体现着健美的青春活力,也体现着古代希腊的人本主义精神。”s“曲线,脐部为黄金分割点。 据石膏像讲解: 椭圆的脸庞、直鼻、窄额和丰满的下巴以及那含蓄、安详的面孔、微微扭转的动势既来源于希腊女性又超越希腊女性,既模仿自然又超越自然的理想古典美体现。虽然她的双臂已经残缺,但并不影响她的整体美感,无论人们从哪个方位欣赏,都能得到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