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历史文化与汉中历史文化名城之浅谈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浅析名城汉中的战略地位和历史意义在中华大地的广阔版图上,不乏地理位置特殊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地方。
例如汉中。
在有史记载的四千多年中,汉中之地曾经属楚、秦、魏、蜀国等,顺应改朝换代,设过州、郡、道、路、区、县甚至建过国,几经繁华,历尽沧桑。
它自古是战略要地,兵家必争,因土地权属而被多次争夺,驰骋搏杀,引发了一系列战争,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
汉中独特的山川形胜汉中,北面横亘有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高峻险拔的秦岭,南面是浑厚绵长的巴山(米仓山)。
秦岭西抵陇山,东连熊耳山、伏牛山;大巴山延绵于川、陕、鄂边境,与武当山、荆山、巫山等山相连。
因而汉中的地形特征是南北窄、东西长,如一条横贯东西的走廊。
汉中便如盆地,镶嵌在秦岭、巴山之间。
汉中的北面,通过秦岭与宝鸡市(古名陈仓)乃至关中平原相接;南面,经巴山与四川相接;西面,则与甘肃省接壤;东面,与安康接壤。
此可谓“秦巴咽喉,襟陇带蜀”。
发源于汉中境内的汉水(即汉江,古称沔水),横贯汉中盆地形成冲积平原。
它流经安康,注入湖北,成为长江最大的支流。
从汉中的地缘而言,南北纵向,是川陕之间的枢纽门户;东西横向,有陆路和水路连通甘肃、湖北等。
其战略地位之重要性显而易见。
汉中不仅有天然的地理交通特殊位置,还拥有气候、物产优势。
这是很多战略要地并不具备的。
汉中地处北方之南、南方之北,四季分明,稻麦两熟;汉江、嘉陵江流经,构成丰富的水系;土地肥沃,美丽富饶,早有“西北小江南”、"鱼米之乡"之美誉。
“气候居南北之适中,物产兼东西之共有”。
这是汉中成为农耕基地,养民、屯兵,支援军事的有利条件。
著名学者易中天说过:“汉中自古就是风水宝地,天府之国最早说的就是汉中!”汉中在历史上的战略地位及意义汉中历史悠久,早在石器时代便有人类在此地生活。
据《禹贡》载,夏禹时分天下为九州,“华阳黑水惟梁州”。
秦岭以南的汉中属梁州之域。
夏代时,汉中境内有褒国。
褒国后来向周幽王贡献了美女褒姒,衍生了“烽火戏诸侯”的史话。
浅谈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需要充分结合科学发展观,以全新的理念与视角,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保护与更新。
本文主要以全面保护,永久保护的理念,由经济保障,法制建设以及组织机构等方面入手,对南京城的保护措施进行强化,并且以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南京的文化,社会以及更好更全面的发展,才能不断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
【标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更新一、创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念(一)全面保护理念无论什么样的城市都是处于自然环境中的城市,因此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需要由整体出发,不仅是对历史文化名城本身,对周围山川风貌以及自然环境的保护,也需要归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之内。
南京,自古以来其周围自然风貌就有“十里秦淮”以及“虎踞龙盘”等美称,因此需要将自然风貌保护与历史文化保护并举。
传统的取土开矿以及城市建设等,时常出现幕府山,象山,郭家山等自然环境被破坏,今后需要做到历史文化名城周围自然风貌尽可能的保持原生态,同时加强对自然景区如玄武湖,雨花台等的人为保护。
而对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本身的保护,则需要对以前将保护重点集中在文物个体的情况进行改变,进行整体文化保护,对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分为历史文物,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格局,历史风貌以及历史文化街区等进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全面保护。
并且注重加强对地下文物的保护,以防进行城市基本建设对地下文物的破坏以及非法盗取地下文物的事件发生。
(二)永久保护理念目前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受到浮躁以及盲目模仿的风气影响,盲目的建设“罗马城”或是“巴黎城”,将历史文化名城搞的不伦不类,甚至找不到一处历史文化街区的存在。
因此,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中,需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抛除传统的城市更新就是拆旧建新,建起高楼大厦,霓虹灯以及立交桥。
这样的错误思想直接导致在对旧城改造中,将富有特色以及文物特点的历史街区一概推倒建立起现代化的“水泥森林”,将历史文化名城弄的面目全非。
浅谈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浅谈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商丘市为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张超指导教师谭放摘要:历史文化名城记载着城市的发展信息、蕴涵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典范,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名城正在成为闻名遐尔的旅游热点城市,但在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资源的文化内涵缺失,特色不浓,人力资源缺乏,宣传力度不够等。
本文从文化市场学、文化资源学等学科角度分析,并结合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对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如加强名城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特色文化精品工程,加快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培养,加大宣传力度等。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文化名城记载着城市的发展信息、蕴涵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典范,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随着中国步入小康社会,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神生活需求将占据生活指数的很大比重。
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名城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
文化生活特别是旅游作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大众所接受。
近年来,步入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的游客量大增,不仅北京、西安、杭州、桂林这些历史旅游城市游客量大增,而且位于云南边陲地区的丽江古城和位于中原地区的山西平遥以及江南水乡古镇同样能引发旅游热。
很多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骄人成绩,说明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旅游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然而,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发利用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并没有达到资源利用的效果最大化。
一、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是指文化历史悠久,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具有特殊价值的城市文化景观的城市。
3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N 2008NO .08SC I ENCE &TECH NO LOG Y I NFOR M A TI O N 学术论坛1城市特色的内涵与构成城市特色具有物质生产的特性,是多层的综合艺术,是物化了的艺术形式,城市的特色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在社会中的活动而产生的。
而历史文化名城是从全国数千个城市中精选出来的,因此具有更鲜明、更丰富、更强烈的特色。
通常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可分为物质与非物质两方面。
物质方面又表现在:文物古迹的特色、自然环境的特色、城市的格局特色、城市轮廓景观及主要建筑和绿化空间的特色及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的特色;非物质方面主要是指名城包涵的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传统和特有的传统社会基础,如诗歌、音乐、舞蹈、戏曲、民俗、风情等。
对待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保护态度,在正确地认识城市特色的基础上对名城特色进行继承,从而继续保留名城的特色,延续名城的历史。
在继承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对其进行发展,使之适应当代城市的发展,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并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和发展。
本文将以曲阜为例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分析与保护方法进行浅显的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2曲阜城市特色分析2.1物质方面2.1.1文物古迹特色曲阜最重要的文物古迹就是世界文化遗产——三孔,即:孔府、孔庙、孔林。
孔府是孔子嫡长子孙的府第,即衍圣公府。
孔府保存有相当完整的院落布局;孔庙是祭祀孔子之处,是我国祀孔庙堂中建造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孔林是孔子及后代之幕,其中古树名木众多。
除此之外便是颜庙、九龙山墓群及各个时期的城门城墙遗址。
曲阜的文物大都与孔子有关,反映了儒家文化及曲阜的历史发展历程。
2.1.2城市格局特色明故城的风貌特征曲阜城市与传统中国城市最大的不同是孔子家族对城市的决定性控制作用。
在这个城市中,以孔庙孔府为核心的有关孔子的建筑是最重要的,其它建筑的重要程度根据与孔子关系的重要性而定。
介绍汉中旅游文化的汉中古称“川州”,是陕西省省辖市,全市总面积9629平方公里,总人口320万人。
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城,素有“小江南”的美誉。
汉中是秦岭的北麓,又处于长江和黄河流域的交汇处,山川秀丽,人文荟萃,是旅游胜地。
汉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境内有大量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和古建筑。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汉中博物馆和汉中古城。
汉中博物馆位于城市中心,是陕西省综合类博物馆之一,馆藏大量珍贵文物,展示了汉中地区的历史文化,是了解汉中历史的重要场所。
汉中古城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墙,建于唐代,据说是唐朝李白在汉中讲学的地方,是一座典型的古代城市建筑,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古代建筑的魅力。
除了历史文化遗迹,汉中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值得一看。
最著名的要数汉中八景,它们是:丹崖碧水、慕钓佳游、翠屏篆津、石屏瞿翠、云涛涧沙、徐马荆山、望水官渡、春来花朝。
这八景分别代表了汉中的自然景观之美,每一景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此外,汉中还有许多寺庙和道观,是中国道教和佛教的发祥地之一、最有名的要属青城山了,青城山位于汉中市境内,是道教名山之一,也是中国的道教圣地之一,被誉为“二华严”,是道教的祖庭之一、青城山风景秀丽,道观众多,是前来朝拜的信徒和游客们的胜地。
此外,汉中还有许多民俗文化活动,如歌舞、民间艺术、民俗节日等,这些活动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总的来说,汉中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迹、自然景观、寺庙道观、民俗文化等,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希望汉中的旅游事业能够不断发展,成为中国旅游的一颗新星。
龙岗历史文化与汉中历史文化旅游之浅谈南郑县铁佛中学王志明汉中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为世人瞩目。
1991年汉中市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汉中的名称来历甚古,地名源于汉水。
《汉中府志》中有:汉中“郡临汉水之阳,南面汉山,故名汉中”。
汉中从建郡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
汉中人素以拥有”两汉三国”的辉煌历史而倍感自豪。
2005年10月,汉中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陕西省卫生城市的决策。
汉中旅游资源有三个最大的亮点:即历史文化资源,自然生态资源,水利资源。
汉中市旅游产品构成了“146”工程,即一个中心、四条线路、六大旅游区,并进行了开发建设。
一个中心:即在汉中市区,将著名的古汉台、拜将台、石门等具有鲜明汉文化特色的历史遗址和天台山自然风光、一江两岸的现代都市风情组合在一起,设计和推出成套的市区一日游和两日游的精品线路。
四条线路:即由汉台区向东、西、南、北四面辐射,形成四条线路。
东线是张骞墓、蔡伦墓、朱鹮保护区、佛坪自然保护区:西线是武侯祠(墓)、定军山、灵崖寺;南线是南湖、红寺湖、小南海、南沙河、地母庙、午子山;北线是褒斜古栈道遗址、张良庙、紫柏山。
六大旅游区:以古汉台为中心的汉文化旅游区,以武侯祠(墓)定军山为中心的“三国”文化旅游区,以南湖、南沙河为中心的休闲度假旅游区;以张良庙、紫柏山为中心的观光旅游区;以汉江源头为中心的秦巴风情旅游区;以佛坪自然保护区为中心的生态科学考察和野生动物观赏旅游区。
此外还辅以汉中的土特产及风味小吃等。
以上谈了许多有关基于汉中2300余年的历史资源所设计的汉中旅游。
用心的读者也许会感觉到某种重大的缺憾,这种缺憾是什么呢?也许有人觉得要是汉中也拥有元谋猿人距今170万年或北京猿人距今70万年或蓝田猿人距今60万年或山顶洞人距今1万8千年那样的有历史厚重感的遗址就好了。
其实汉中也有与元谋猿人、北京猿人一样久远的人类发展的历史。
汉中汉文化的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汉中是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个古老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汉中汉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被誉为文化之乡,历代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被世人称赞为“蜀汉之地、中国之根”。
汉中汉文化的传承源于秦代,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时,有众多工匠和士兵定居在这里,使得当地文化得到了丰富的发展,特别是铁器生产和建筑技艺方面,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迹和传统工艺。
汉代时,创立了蜀汉王朝的刘备曾在汉中建都,使汉中成为了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留下了许多宫殿、庙宇和古迹,成为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中汉文化最为著名的要属汉中木版年画。
这种传统的年画起源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汉中木版年画以其造型生动、色彩鲜艳、富有民俗风情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的高尔夫”。
印有典故、寓意、祝福等各种画面的木版年画,传统的制作工艺细致繁复,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一幅作品。
汉中木版年画不仅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更是一种体现了传统民俗文化的珍贵遗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汉中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古代,曾经有许多文人雅士在汉中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白居易的《长恨歌》,这些名篇不仅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也使得汉中成为了文人墨客的胜地。
汉中还是中国陶瓷的重要产地之一,出产的汉中青瓷,工艺精湛,色彩雅致,被誉为“中国瓷器之乡”。
汉中的传统文化不仅体现在其艺术品和建筑物中,更体现在当地人们的生活习俗和传统节日中。
比如每年的春节,当地民间会举行大型的庙会和花灯灯会,民众穿着传统的汉服,吃着特色美食,庆祝传统的节日,弘扬汉文化。
当地人民习俗淳朴,劳作勤勉,尊重传统礼法,注重人情义理,传统的汉中文化精神贯穿于当地人们的生活中,是他们的骄傲和自豪。
汉中汉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汉中文化和历史
汉中历史悠久,是汉家的发祥地,自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首置汉中郡,为秦36郡之一,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筑坛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统一天下,成就了汉室天下四百多
年,自此,汉朝、汉
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等称谓就一脉相承至今。
三国时期,汉中是魏蜀两国兵戎相见的主战场,古汉台望江楼
汉中历史悠久,是汉家的发祥地,自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首置汉中郡,为秦36郡之一,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公元前206
年,汉王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筑坛拜韩信为大
暗渡陈仓,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统一天下,成就了汉室天下四百多年,自此,汉朝、汉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等称谓就一脉相承至今。
三国时期,汉中是魏蜀两国兵戎相见的主战场,古汉台望江楼
老将黄忠在汉中定军山下刀劈夏侯渊,骁将赵云汉水之滨大败曹军,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一代名相诸葛亮在汉中屯兵8年,度过了他一生最为呕心沥血的岁月,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最终归葬定军山下,其安息地武侯祠,被称为“天下第一武侯祠”。
这里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里、四大发明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封地和葬地,三国大将魏延葬地。
韩信、诸葛亮、曹操等帝王将相曾在这里建功立业,李白、杜甫、陆游、苏轼等伟大诗人曾探访、辗转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并留下了瑰丽的墨迹诗章。
龙岗历史文化传承羊场区历史变迁羊场区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60公里。
东北和东界清水江与瓮安县、福泉县毗邻;南跨脚渡河与龙里县为邻,西南与贵阳市乌当区相接;西与清河区毗连;北越南贡河与城关区、花梨区连接。
区境中部崛起,四周较低。
最高处为和尚顶坡,海拔1537米;最低处为南贡河与清水江汇合口,海拔602米。
山势均为南北走向,沿河一带奇峰林立,东部和北部山势相对平缓。
面积469.60平方公里,有8.55万亩耕地,6.64万人。
羊场区辖地,明末属开州忠里,孝里、礼里、信里,清光绪末年为开州东区。
民国6年(1917)改称紫江县第二区;民国28年改为开阳县第二区;民国31年改为龙岗镇和茅云、坝子、新蒲3乡地。
1949年12月改称羊场区;1950年1月更名第三区,同年7月改为第六区;1951年10月分为第十、十一区;1952年1月改称第七区,辖龙岗镇、卡比、鲁朗、水口寺、中院、坝子、拐良、杠寨、高寨、奇申、新寨、平寨、久场坝、毛云、簸箕、黄孔、立京、林古18个乡(镇)。
1956年6月,中院并入坝子乡;卡比、鲁朗、水口寺3乡合并为水口乡;林古并入立京乡;簸箕分别并入毛云和黄孔乡;杠寨、高寨并入奇申乡。
1958年10月改称羊场公社,下属乡改为管理区;1962年1月复称羊场区,所属管理区改称公社;1984年下属公社改为乡,并将平寨、杠寨、坝子公社改建为民族乡。
至1990年12月,羊场区辖8个乡(镇),1个居民委员会和56个行政村、525个村民组,有830个自然村寨。
1991年龙岗、水口、立京、坝子4个乡合并建龙岗镇至今。
龙岗镇概况地理位置:龙岗镇位于开阳县南部,东与毛云乡、高寨苗族布依族乡接壤,南与龙里县隔河相望,西连百宜乡、南江布依族苗族乡,北与南龙乡以河为界。
镇政府所在地距省城贵阳市中心54公里,距县城城关46公里,是开阳县南部文化、经济中心和物资集散地。
历史变迁:从明末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
解放前,龙岗镇位于羊场区中部,距县城60公里。
汉中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总结
汉中,位于陕西省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自古以来,汉中就是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中心,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汉中市历来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不断加强保护和修复工作,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
首先,汉中市加大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通过修缮古建筑、修复古遗址、保护文物等多种手段,保护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使之得以保存下来。
同时,加强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其得到有效的保护。
其次,汉中市开展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保护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举办文化遗产
保护知识讲座、举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主题展览等活动,增强了公众对历史文化保护的认识和重视,提高了社会各界对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参与度。
此外,汉中市还加强了历史文化保护的法制建设。
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明确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为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总的来说,汉中市在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通过加大保护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健全法制建设等多种手段,有效地保护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
希望汉中市今后能够继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汉中这座历史名城的魅力。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探究——以汉中为例摘要:城市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同时也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保护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众多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和街巷形态,是维持一定地域的社区结构的物质基础,而这些历史环境和居住社区,又是联系世世代代生活于此的人们的精神纽带。
本文以汉中为例,初步阐述历史街区和历史遗迹保护的理论与规划方法。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遗产保护;汉中市;传统街区1汉中名城特色与风貌1.1历史悠久汉中古城始建于战国,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为史料记载全国最早筑城者之一。
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设郡汉中,公元前206年,刘邦定都汉中后,历代均属地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2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汉中历史文化遗存丰富。
1950年在城西南16KM处发现的龙岗遗址,考古工作者在此发掘了大量古生物化石和具有旧石器时代中期特点的人类生产工具,其数量之多、类型之广,居国内首位;著名的西汉三遗址——古汉台、拜将坛、饮马池;陕西省最早的水利工程——山河堰;东汉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迹分布在城区和近郊区。
1.3恢弘的城市规模和基本完好的旧城格局汉中首次筑城为秦厉公二十六年(前451年),此城在今汉中城东北二里新桥至陈家营一带。
名城建设发展主要经历了西汉、蜀汉、南宋、清代、近代五个重要时期。
公元前206年,刘邦定都汉中后,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在秦城基础上按照汉王都城的规模和布局对汉中城市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整修与扩建,使汉中城迅速发展到空前的规模。
城内总面积12.5KM2,城内规划布局为纵向、横向完全正交的道路骨架所构成的棋盘式结构,城内有小城(宫城)为政治中心,典型的王城规划形式。
今天的汉中古城保留了宋朝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第二次迁徒所筑的盾牌形城廓平面和典型的井田方格式路网格局。
1.4众多的风景名胜在城北有自然景观奇丽的天台山,山势险峻,景色奇特;还有宗教及旅游胜地哑姑山,集险奇秀为一体,引人入胜。
介绍汉中的作文汉中,古称“汉州”,位于陕西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汉中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和人文景观,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汉中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首先,汉中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
汉中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汉中曾是古代蜀国的都城,历史上曾是西周的蜀地、秦朝的巴蜀郡、汉朝的蜀郡和益州等行政区域。
汉中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汉中古城墙、汉中博物馆、汉中古代建筑群等,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为汉中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其次,汉中是一座充满人文景观的城市。
汉中有着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如汉中古城、汉中古街、汉中古民居等,这些人文景观展示了汉中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域风貌。
此外,汉中还有许多历史名人和文化名人的故居、纪念馆等,如李白故居、李白纪念馆、杜甫故居等,这些人文景观为汉中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再次,汉中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
汉中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汉中麻姑神山、蟠龙山、青仙山等,这些自然景观为汉中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此外,汉中还有许多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如汉中民间音乐、舞蹈、戏剧等,这些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展示了汉中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最后,汉中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
汉中是一座经济发达、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城市,有着良好的城市环境和优质的公共服务,深受人们喜爱。
汉中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有着繁荣的经济和文化,充满了无限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汉中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是一座值得一游的城市。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汉中,走进汉中,感受汉中的魅力,体验汉中的文化,共同分享汉中的美好。
让我们一起来探寻汉中的历史文化,感受汉中的风土人情,共同见证汉中的发展与进步。
汉中南郑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摘要:汉中南郑旅游文化资源丰富,通过更深一层次的挖掘与开发,不仅可以整合南郑文化资源,其还具有良好的旅游市场前景。
关键词: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一、南郑开发旅游文化资源优势资源优势:南郑县,历史悠久,人文丰厚,战国时期置县,至今有2400多年历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20万年前人类文明的曙光就曾在这里闪现,刘邦、韩信、萧何、张鲁、何挺颖、左明、安汉等王侯将相,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相继在此留下闪光事迹,创造了名垂千古的精神财富。
南郑灵山秀水,风景绮丽,其地势南高北低。
南部为米仓山地,北部沿汉江一带为汉中盆地的一部分,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大区的秦巴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3摄氏度,温暖湿润,环境宜人,被誉为山水南郑、诗画家园,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更加增添了其文化旅游的魅力。
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主要有龙岗寺古人类遗址、圣水寺、小南海、红寺湖川陕革命根据地南郑纪念馆。
1、龙岗寺古人类遗址,位于陕西省南郑县梁山镇,保护区面积600亩,与历史文化名城汉中隔江相望。
龙岗寺古人类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包括旧石器时代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汉代墓葬群、龙岗寺文化和中共陕南特委代表会遗址等五部分,“梁山石燕”自古就是“汉中八景”之一。
龙岗寺古人类遗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也是亚洲三大旧石器遗址之一。
2、圣水寺,位于南郑县圣水镇,背依灵泉山,面对汉江,与历史文化名城汉中隔江相望。
该寺历史悠久,据《续修南郑县志》记载:“圣水寺在中七里坝,建于明代嘉靖时(1552-1566)。
有青,白,黄,乌,黑五泉,黑泉从佛座下流出,其余在寺东西。
故以泉水盛之器中,见者即知某泉之水。
中有桂树,大四五合抱,开花时,香达数里。
中多官绅题咏,实明代物也。
”寺内龙泉镶嵌五彩,汉桂芳溢香,因五龙泉环绕佛殿,取“五龙捧圣”之意,故名“圣水寺”。
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汉中龙岗文化生态园区规划控制范围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汉中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7.09•【字号】汉政发〔2012〕39号•【施行日期】2012.07.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汉中龙岗文化生态园区规划控制范围的通告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陕西省委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精神,按照省政府关于陕南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全省旅游三大板块发展规划,以及把汉中建设成为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生态文化示范区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汉中龙岗文化生态园区项目建设。
龙岗古人类遗址距今50—120万年,遗址范围内包含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汉代墓葬群、千年禅院及中共陕南特委代表会议旧址,是古代至今人类活动和文化发展序列在我市范围内遗存较为完整的一处具有世界性和排它性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保护并利用好这一珍贵资源,对促进我市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根据《汉中市城市总体规划》、《龙岗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和《一江两岸控制性规划》,为确保汉中龙岗文化生态园区建设顺利实施,现将汉中龙岗文化生态园区规划控制范围及有关事项通告如下:一、汉中龙岗文化生态园区规划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为龙岗遗址文物保护利用区、宗教文化区、田园花海体验区、烟雨碧波休闲观光区、景前综合配套区。
具体范围为:北起中梁山与龙岗坡自然沟壑及西成客专铁路,南止规划中的黎坪路;东起汉江南岸河堤,西至西汉高速与宝巴高速公路交汇处。
二、上述规划控制范围内的用地,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整体打造、严格审批”的原则统筹安排。
自通告发布之日起,规划控制范围内除文化旅游及配套项目外,市、县规划、国土部门要暂停审批其他项目。
对已审批的不符合以上规划内容的项目要中止执行并依序退出。
三、南郑县人民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该区域的管理和监控,加大对该区域违法占用土地和违法建设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南郑龙岗寺文化遗址简介
余忠平
【期刊名称】《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4(000)002
【摘要】龙岗寺遗址坐落在南郑县石拱乡爱国村西北部的汉水右岸第三阶地上,北靠梁山,南接广袤的汉水谷地,地理坐标东经106°58’北纬33°3’相传有龙斗于此,故而得名。
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总页数】1页(P80-80)
【作者】余忠平
【作者单位】南郑县文管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8
【相关文献】
1.龙岗寺遗址出土的玉石器试析 [J], 杨岐黄
2.试论陶寺文化的社会发展状况——以陶寺遗址墓葬为例 [J], 王振宇;
3.台家寺遗址、王岗遗址与润水金道——阜阳润水流域商文化初探 [J], 王红
4.文化传承理念下遗址公园与城市建设发展关系的研究
——以西安市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为例 [J], 陈璐;蔡宇威
5.汉中盆地龙岗寺遗址第3地点出土的石制品 [J], 夏文婷;王社江;夏楠;鹿化煜;王先彦;孙雪峰;张红艳;张文超;卓海昕;邢路达;于青瑶;冯武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家乡汉中演讲稿三分钟大家好,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我的家乡——汉中。
汉中,位于陕西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
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古代军事重镇,更是陕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汉中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有着壮美的自然风光,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
首先,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汉中的历史文化。
汉中是一座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汉中是西周时期的都城,是秦朝的发祥地,更是汉文化的发源地。
汉中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如著名的汉中古城、汉中古长城等,这些都是汉中历史文化的见证。
此外,汉中还有着众多的历史名人,如司马迁、李白等,他们留下的诗文不仅为汉中增添了文化气息,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其次,我想说说汉中的自然风光。
汉中地处秦岭腹地,山峦叠嶂,风景秀丽。
有着壮美的自然风光,如著名的秦岭山脉、汉中草原、褒斜河等,这些都是汉中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汉中的自然风光不仅令人心旷神怡,更是一处难得的旅游胜地。
来到汉中,不仅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还能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可谓是一举两得。
最后,我想谈谈汉中的发展前景。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汉中一直以来都秉承着“文化名城、旅游胜地、宜居城市”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城市形象。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汉中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同时,汉中还大力发展旅游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而言之,汉中是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它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壮美的自然风光,同时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深深热爱着我的家乡,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让更多的人了解汉中,爱上汉中。
谢谢大家!。
写龙岗的诗词摘要:一、引言二、龙岗的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三、龙岗的文化特色四、诗词创作中的龙岗元素五、龙岗诗词作品欣赏六、结语正文:一、引言龙岗区位于深圳市东北部,地处深圳、东莞、惠州三市的交界地带,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龙岗这块土地上也有着深厚的发展土壤。
本文将探讨龙岗的诗词创作,以展示这一地区独特的文化魅力。
二、龙岗的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龙岗区地势北高南低,气候温暖湿润,自然环境优美。
早在五千多年前,龙岗地区就已经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公元前221 年,秦朝统一天下,设立了南海郡,龙岗成为南海郡的一部分。
悠久的历史为龙岗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三、龙岗的文化特色龙岗地区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如客家山歌、舞龙舞狮等。
此外,龙岗还是深圳的产业大区,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形成了独特的移民文化。
这些文化特色为龙岗的诗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四、诗词创作中的龙岗元素在诗词创作中,龙岗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如诗词中常以龙岗的山川、河流为背景,描绘出优美的自然景色;以龙岗的历史人物、事件为题材,展现出龙岗的悠久历史;以龙岗的民间文化、移民文化为内容,传达出龙岗的独特文化内涵。
五、龙岗诗词作品欣赏这里选取一首描绘龙岗风光的诗词为例:《龙岗春晓》晨曦微露照龙岗,碧水青山画卷中。
客家歌声随风起,一夜春雨润花红。
六、结语龙岗的诗词创作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展示了这一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
龙岗历史文化与汉中历史文化旅游之浅谈
南郑县铁佛中学王志明
汉中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为世人瞩目。
1991年汉中市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汉中的名称来历甚古,地名源于汉水。
《汉中府志》中有:汉中“郡临汉水之阳,南面汉山,故名汉中”。
汉中从建郡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
汉中人素以拥有”两汉三国”的辉煌历史而倍感自豪。
2005年10月,汉中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陕西省卫生城市的决策。
汉中旅游资源有三个最大的亮点:即历史文化资源,自然生态资源,水利资源。
汉中市旅游产品构成了“146”工程,即一个中心、四条线路、六大旅游区,并进行了开发建设。
一个中心:即在汉中市区,将著名的古汉台、拜将台、石门等具有鲜明汉文化特色的历史遗址和天台山自然风光、一江两岸的现代都市风情组合在一起,设计和推出成套的市区一日游和两日游的精品线路。
四条线路:即由汉台区向东、西、南、北四面辐射,形成四条线路。
东线是张骞墓、蔡伦墓、朱鹮保护区、佛坪自然保护区:西线是武侯祠(墓)、定军山、灵崖寺;南线是南湖、红寺湖、小南海、南沙河、地母庙、午子山;北线是褒斜古栈道遗址、张良庙、紫柏山。
六大旅游区:以古汉台为中心的汉文化旅游区,以武侯祠(墓)定军山为中心的“三国”文化旅游区,以南湖、南沙河为中心的休闲度假旅游区;以张良庙、紫柏山为中心的观光旅游区;以汉江源头为中心的秦巴风情旅游区;以佛坪自然保护区为中心的生态科学考察和野生动物观赏旅游区。
此外还辅以汉中的土特产及风味小吃等。
以上谈了许多有关基于汉中2300余年的历史资源所设计的汉中旅游。
用心的读者也许会感觉到某种重大的缺憾,这种缺憾是什么呢?
也许有人觉得要是汉中也拥有元谋猿人距今170万年或北京猿人距今70万年或蓝田猿人距今60万年或山顶洞人距今1万8千年那样的有历史厚重感的遗址就好了。
其实汉中也有与元谋猿人、北京猿人一样久远的人类发展的历史。
汉中市南郑县梁山镇境内的龙岗寺古人类遗址在国内外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龙岗寺旧石器遗址是亚洲三大旧石器遗址之一。
1992年该遗址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岗寺古人类遗址处于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猿人之后,早于蓝田猿人的旧石器遗址,展现了南辕北迁的“中图文比鸡橡源”图景,而备受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
它的发掘、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1986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黄慰文等四名专家考察
认为,龙岗寺旧石器遗址是亚洲三大旧石器遗址之一。
1988年,美国奥勒根大学考古学教授迈尔.阿金斯在国家文物局冷健局长等陪同下,考察龙岗寺古人类遗址后,高度评价说:“此地的发现,对于我们理解远东特别是中国古代人类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并欣然题词:“我从这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根源。
”199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收藏了360件具有很高价值的珍贵的龙岗寺旧石器文物标本,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向国内外公开展出,引起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1993年,中科院将龙岗寺古人类研究列入中国社会科学基金十大重点项目之一。
1992年2月10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发表新华社社电《一批旧石器在南郑出土》,正式公布了国内有关专家对龙岗寺旧石器年代的鉴定结果,全文如下:“一批旧石器日前在陕西南郑县龙岗寺出土。
经有关专家鉴定,这批旧石器距今120万年以上,早于蓝田猿人遗址。
从石器的打制技术看,当时的人类极为笨拙,表现了从猿到人的原始性蒙昧程度,这是旧石器时代猿人由南向北迁徙生活与生存的又一证据。
”
龙岗,揭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
也一定会揭开汉中历史的新篇章。
汉中不愧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汉中市的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构想如果基于龙岗历史文化120万年人类生存、生活、繁衍至今一脉相承的基础之上,将会更加具有辉煌的前景。
那么汉中市的一个中心、四条线路、六大旅游区的内涵将会得到
质的提升。
可以设想,假如一个中心修改为以龙岗寺古人类遗址、汉中市区,将著名的古汉台、拜将台、石门、李家村文化遗址、何家湾文化遗址、红岩坝文化遗址、宝山商代遗址等具有鲜明汉文化特色的历史遗址和天台山自然风光、一江两岸的现代都市风情组合在一起,设计和推出成套的市区一日游和两日游的精品线路,由于龙岗历史文化的辐射作用和巨大的国内外影响,使得汉中市的旅游产业既有具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具有巨大的商业前景。
龙岗历史文化是汉文化的发展源头,龙岗人是世界人类发展的源头。
如果要了解汉文化,了解世界人类发展的源头,那就到汉中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