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彩画的艺术性表现
- 格式:pdf
- 大小:98.66 KB
- 文档页数:1
水彩手绘的艺术感悟和思考张蓬玲蔡娟摘要:“水彩”顾名思义,它给人的感觉有两种,一种是给人“水”的感觉,非常流畅和透明;另一种是给人“色彩”的感觉,各种不同的色彩,刺激我们的大脑,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就像世界是多姿多彩一样。
它以水为媒介,调和水彩颜料进行绘画。
在手绘的众多表现方法中,水彩画各种技法的运用是最为常见的,又因水彩工具材料、画种特点等因素,水彩手绘运用的范围不断拓展。
关键词:水彩手绘、书签插图一、水彩手绘的意义近几十年来,我国水彩画艺术迅速发展。
延续传统的水彩课程学习只会让水彩画爱好者产生更深的误解:认为水彩艺术的学习没有多少实际用途,这直接影响学习水彩画的热情和钻研的态度。
即使是在当今计算机高度发展的时代,水彩手绘表现仍然有很大的存在空间。
将“水彩手绘表现”作为专业创新性课程之一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和探讨,更有利于推行学校的“宽口径的办学理念以及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育思想,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专业学习不断创新的精神。
二、关于水彩画水彩画是用水调和透明颜料作画的一种绘画方法。
它的表现技法丰富、表现方式多样,最常见的作画技巧是干画法和湿画法,留白等,比较特殊的技法有刀刮法、蜡笔法、喷水法、撒盐法等,每一种不同的技法表现出来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其次,水彩画的表现工具与水粉、油画相比更便于携带、方便。
因此水彩画除了在独立的画种上得以发展,在手绘表现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现在水彩画方向专业学习课程安排现状与水彩画发展、拓展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很多高校在水彩画课程上的安排绝大部分都局限于水彩静物、人像,专注培养我们绘画方面的能力,很少学校会将水彩手绘的学习加入到我们的课程中来,导致与社会实践需求相比,我们的专业学习显得有些单一。
其实,水彩手绘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如:服装设计、装潢、墙绘、室内装饰、插图插画等。
其实将水彩手绘加入到我们的课程当中,不仅对我们进一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一定的帮助,丰富我们的学习课程,更能激发我们在这一方面学习空间的热情。
浅析综合材料在水彩绘画中的运用水彩绘画是一种古老而又具有现代气息的绘画技法,它以水和颜料为主要工具,通过在纸上或者其他介质上绘制形象和景象,表达艺术家的观点和情感。
水彩绘画在绘画技法和材料上都有其独特之处,其中综合材料的运用更是为水彩绘画增添了更多的丰富性和创意性。
本文将从综合材料在水彩绘画中的作用、运用技巧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浅析。
1. 增加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综合材料的引入可以为水彩作品增添更多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例如在绘画中添加一些质感的纸张碎片,或者加入少许丝线、羽毛等材料,能够使作品的质感更加丰富,使画面更加有立体感,增加观赏性。
2. 创造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水彩本身具有流动性和透明性,但是在表现形式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综合材料的引入可以为水彩作品增添更多的表现形式,例如通过加入一些颗粒状的材料,可以创造出独特的笔触效果,在画面上形成柔和与粗糙的对比。
这样的形式更有利于艺术家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3. 丰富画面的色彩与纹理水彩绘画本身就是以透明、淡雅的色彩为主要特点,但是在综合材料的运用上,可以通过将一些其他材质的颜色融入画作中,以及通过不同材料的纹理结合,使得画面色彩更加丰富,纹理更加多样,增加了画面的变化性。
1. 选择合适的综合材料在运用综合材料时,首先要根据作品主题和所要表达的情感选择合适的材料。
比如在表现大自然的画作中,可以运用一些植物的叶子、花瓣等材料,这样可以使画面更加贴近自然,增强观赏性。
在表现抽象的画作中,可以运用一些颗粒状的材料,使画面更具有现代感。
2. 熟练掌握材料的处理技巧在运用综合材料时,要熟练掌握材料的处理技巧,要注意材料的粘贴、固定以及涂抹的技巧,要善于运用胶水、蜡烛蜡等材料使综合材料与水彩画面融合,形成和谐的整体效果。
3. 融入作品的整体构图中在运用综合材料时,要将其融入作品的整体构图中,使其与水彩画面融为一体,形成和谐的画面效果。
要注意综合材料的运用不应该过分突兀,要与水彩画面具有有机的联系,使整体画面更加和谐统一。
水彩画的特点与技法讲解水彩画作为一种绘画艺术形式,给人以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享受。
它以其清澈、透明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展现出丰富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本文将重点讲解水彩画的特点以及一些常用的水彩画技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水彩画作品。
一、水彩画的特点水彩画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透明性:水彩画以其独特的透明效果而闻名,这是因为水彩颜料中所含的颜料颗粒非常细小,能够在纸面上显示出透明度,使得作品呈现出清澈明亮的效果。
2. 色彩的光感:水彩画的色彩通常较为明亮和鲜艳,具有强烈的光感。
水彩颜料的透明性和浓淡效果使得艺术家能够通过叠加和渐变的技巧来表现出光线的变化和物体的质感。
3. 流动性:水彩颜料在与水的混合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使得艺术家能够通过水的折射效果,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同时,水流动的性质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需要艺术家具备对水彩颜料的熟练控制能力。
4. 叠加和融合:水彩画具有叠加和融合的特点,这使得艺术家能够通过不同层次和颜色的叠加,创造出更多的色彩变化和层次感。
艺术家可以通过叠加和混合不同颜色的涂层来表现出更加生动和具有立体感的作品。
5. 干湿过程的利用:水彩画作品通常会涉及到湿画和干画两个不同的过程。
艺术家可以通过利用不同湿度的画面来实现不同的表现效果,从而达到丰富画面的目的。
二、常用的水彩画技法1. 浸湿法:将画笔浸湿并挤去多余的水分后,直接蘸取颜料,用较厚的笔触进行画画,使颜料直接按照自然的流动方式呈现在纸面上。
这种技法能够表现出色彩的透明质感和水彩画的独特效果。
2. 干画法:在纸面完全干燥的情况下,使用较浓稠的颜料进行绘画。
这种技法使得色彩更加浓郁和饱满,同时也能够达到更加细腻和精确的效果。
3. 运笔法:运用不同的笔触和笔画方式,如细、粗、直、曲、重、轻等,来表现出物体的形态和纹理。
通过运用笔触的变化,使画面更具生动和立体感。
4. 渐变法:利用不同湿度和不同浓度的颜料,通过将色彩平缓地过渡、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丰富的色彩渐变效果。
水彩画的特点与技法讲解水彩画是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以其清新、透明的色彩和独特的表现方式受到了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喜爱。
本文将从水彩画的特点和技法两个方面进行讲解,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水彩画的魅力。
一、水彩画的特点水彩画与其他绘画形式相比,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水彩画的色彩鲜艳且透明。
这是因为水彩画采用的是水溶性颜料,颜料在与水的混合中能够自然地展现出纯净、明亮的色彩。
这种透明感使得水彩画在表现光影和色彩层次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其次,水彩画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流动性。
水彩画的颜料可以随着水的流动而自由地展现出各种形状和纹理,艺术家可以利用这种特点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效果。
同时,水彩画也能够通过调节水的含量来控制颜料的浓度和透明度,从而实现更加精细的表现。
此外,水彩画还具有快速干燥的特点。
相比于油画等其他绘画形式,水彩画的颜料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干燥,这使得艺术家能够更加快速地完成作品。
同时,快速干燥也有助于在作品中实现层次感和纹理效果,使得水彩画更加生动有趣。
二、水彩画的技法讲解水彩画的技法是掌握水彩画的关键。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讲解几种常见的水彩画技法,以供读者参考。
首先,湿画法是水彩画中最常见的技法之一。
湿画法是指在绘画过程中将颜料涂在湿润的纸上,使颜料在纸上自由流动和混合。
这种技法可以创造出丰富的色彩层次和纹理效果,同时也能够实现柔和的过渡和渲染效果。
其次,干画法是指在绘画过程中使用相对较少的水,使颜料更加浓稠。
这种技法适用于绘制细节和强调线条的部分,能够实现清晰、精确的表现效果。
干画法也常用于绘制水彩画中的文字和细节部分。
另外,湿画法和干画法的结合也是水彩画中常用的技法之一。
通过在绘画过程中灵活运用湿画法和干画法,艺术家可以实现更加丰富多样的效果。
例如,在绘制大面积背景时可以使用湿画法展现出丰富的色彩层次,而在绘制细节和强调线条的部分则可以使用干画法来实现清晰的表现。
最后,水彩画还可以与其他绘画媒介相结合,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效果。
水彩画艺术特征有人认为:绘画主要是表达他的艺术性、审美意志和相关的个人关照世界的方式。
从这个角度看,无所谓艺术家用何种媒介材料来表达其意图。
他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或多种是以的媒材随心所欲地宣泄。
是指绘画这种平面型的艺术渐渐与空间的雕塑、装置或与实践性的影像、电子媒介相结合。
艺术越来越没有清晰的分界,一切只为意图服务,但各画种分类依旧存在。
既然有分类,相应的各画种的媒介材料,并由此产生的特殊的艺术语言就是他们存在的主要的依据。
正确理解一个画种的概念既不是单纯地以不同的工具来加以区分的,而是主要依据在通过特殊的思维方式下,运用能体现媒材性能的操作方式,表现出一种独一无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特性即一种绘画艺术的新格调,一种独特的“味”。
其中对媒材的挖掘、开拓、利用也都是根据这一艺术格调的要求来进行的。
由此可以看出作为各画种的固有特征的重要性。
水彩绘画亦是如此。
水彩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画种的表现方式或形式技巧,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不能丧失自己的固有特征。
在历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中不乏优秀的作品,有的追求油画的厚重,有的追求挂画的韵味,但都是在水彩的本身的基础上,有“度”的借鉴。
第六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中的金奖作品《天使餐厅》给遗失在使人眼花缭乱的水彩样式中的画者以极大的启示。
这幅作品充分的体现了水彩的特色:透明、水分、清灵等等,是对当下轻视水彩特征现象的纠正。
它让我们思考我们究竟在用什么作画?水彩在绘画中的独立价值是什么?水彩的固有特征是我们不断研究、探索的对象,对其的把握也应是画家最关键的创作能力之一。
一、水彩材料的特质任何画种的材料和媒介,限定它的绘画特性,并由此外化出特定的艺术效果,这也是支撑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点。
正因为水彩颜料的透明性,所以在条配颜料颜色时,除了混合的方法之外,透叠成为重要的调色手段。
直接调出的颜色与透叠后产生的颜色也许在色相上趋于一致,但所表现出的质感、量感都会有很大的不同。
这种涂层与涂层之间的错落搭配会产生微妙的视觉,乃至心理上的丰富的感受。
浅论水彩画本体语言的表现特性摘要:任何一个画种都有他的特点,我们强调“特点”,为的是能更好的认识和掌握它的规律性,求得更充分地发挥它的特殊效果。
譬如说水彩画的水色交融的效果,说产生的透明感,轻快感和韵味是它的长处,运用的好,它的艺术语言就生动”。
在水彩画不断向前迈步的过程中,水彩画必须保持着水色结合,透明的独特语言,有着区别于其他画种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水色;透明;肌理中图分类号:j2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032-01一、水色结合水彩画中水的韵味,有种种不同和差异,水的流动韵味,水的沉渍韵味,水的渗化韵味,水的冲洗韵味等都是水彩画的常见效果。
水这一物质形态作为水彩的调和剂,它依赖颜色,依赖形象保持着自身的特质。
水的灵性,水的品格为水彩画增添的与众不同,增添了诗情画意。
这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可称之为“水性语言”。
吴冠中曾说过“水彩,水,彩,其特点就是在‘水’和‘彩’。
不发挥水的长处,它比不上油画和粉画的力度,不发挥彩的特点,比之水墨画的神韵又见逊色。
但它妙在水与色的结合。
彩墨虽也敷色,但以墨分五彩的墨来造形,水彩则主要以彩来造形。
水彩画应发挥自己的特点”。
水彩画的独特魅力就在于水色结合,水色变幻产生无限与勃勃生机。
画家透纳追求色彩与空气的表现技巧,用透明的色块把物体和结构覆盖,他善于用水彩表现天光水色和迷茫动荡的烟雾,不管画家以自己什么样独特的方式作画,他们都丢不掉水的特质,只是对水性不同程度的运用和侧重点不同。
水彩的发展程度依赖于画家对水的特质的深入了解和运用,怎样使“水”于“色”的融合达到最理想最完美的程度。
二、透明有人说过“水彩画并不具有某种规定的表现形式。
可以直接用色调,通过明暗的比较来塑造形象。
也可以画一幅单色稿,在上面罩上一层水彩色。
因为水彩画的颜料,基本是透明色,这样也是非常有意趣的”。
透明液是水彩一个标志性的特点。
水彩颜料的本身的透明性,以至于水彩画富有透明性这一特点,水彩颜料不像油画,水粉颜料那样自己本身有很强的遮盖力,有着浑厚,劲拔的感觉。
水彩画的发展历程及艺术特点1、起源阶段(15世纪至18世纪)水彩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5世纪,当时欧洲艺术家开始使用石灰石凿刻板进行色彩试验,这是最早的水彩画表现形式。
随后,艺术家逐渐将水彩用于草图和风景创作,这一时期的水彩画主要以线条为主,色彩较为单一。
18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和经济发展,艺术市场逐渐兴起,艺术家们的创作方式也随之改变。
水彩画逐渐成为一种风靡欧洲的绘画形式,艺术家们开始尝试用水彩画表现更加复杂的主题和情感。
19世纪是水彩画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水彩画家们饱含对大自然的启迪和创造性的想象,将色彩的变化和光影的变化融合在一起,创造了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品。
传统阶段的水彩画将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场景作为主题,画风简洁大方,色彩明快生动,注重观察和反映人类生活和自然界的变化。
3、现代水彩画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20世纪中期以后,水彩画经历了一次全面革新,艺术家们开始将水彩画与传统技法相结合,并尝试将新的材料和技术与传统方法相融合,创造出更加多样化的创作手法。
现代水彩画作品形式多样,题材丰富,表现手法多样。
1、色彩纯净透明水彩画的色彩主要是由几种颜料混合而成,在作品中表现出清新、自然的感觉。
画家通常会利用颜料的透明性和反光性,表现出景物和光影的变化。
另外,水彩画创作时色彩分层和混色是非常重要的技巧,艺术家们在调配颜料的时候要精准、耐心,反复试验,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2、笔触轻匀相比其他绘画形式,水彩画的笔触轻柔匀整,表现出自然流畅的感觉。
这种绘画风格不仅要求画家具备稳定的手笔和丰富的表现能力,还需要画家有一定的敏锐度和创造力,能够准确表现出情感和意境。
3、自由灵动水彩画创作中的笔触和融合,往往表现出一种自由灵动的感觉。
画家们通常会通过水的流动,将颜料散开,使得最终的作品具有更加自然和动态的特征。
4、细分层次水彩画作品中,画家经常采用分层次的手法,将画面分为多个不同的颜色和深度,表现出更加深邃和丰富的质感。
1012012 · 02美术学ART EDUCATION 位置上,这些都可以从荆浩、关仝、董源的代表作品中窥见一斑。
北方山水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品就是荆浩的《匡庐图》和关仝的《关山行旅图》,这两幅作品将北方山水画的特征表现得恰到好处。
荆浩的《匡庐图》用全景式的构图描绘了庐山的景色。
整个画面大至群峰林立,小到行人舟楫,屋宇陈设都面面俱到。
这种大而全的取景方式令作品囊天括地、包罗万象。
关仝的《关山行旅图》,主体是画面上方一座巍峨耸立的主峰,后有朦胧的远山,前面一道河流呈“之”字形蜿蜒而下,两岸是比较低矮的山峦树丛,近处堤岸上是百姓人家、野店荒村,以人物活动点缀其间,画面不仅具有北方幽僻荒寒的气氛,更增添了些许生活气息。
从这两幅代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荆浩、关仝所表现的北方山水构图巍峨、深远的特征,采取了层峦叠嶂的空间处理,开创了全景式的山水构图风貌。
画家将不同角度和方位观察感受得来的景物、树丛、峰峦、村舍、路径、人物等,由近及远巧妙地安排在竖轴空间中,从而形成大山林立的雄伟气概。
虽然画面内容多而繁复,但画面主次、疏密、虚实处理井然有序,将这种全景式的构图表现得充实而饱满。
相对而言,南方山水的构图形式与北方相比,没有那么包罗万象,只取全景中的一片,着重表现一丘一壑的感觉。
董源的《潇湘图》则是最好的说明,画中是依山俯江之景,两重山峦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山顶是圆厚的矾头,山下的平地渐趋舒缓,溪流温婉曲折,水面开阔,山麓绿树中间穿插百姓人家。
近处山的对岸,有一队人从岸边一直排列至水中,更有划船、嬉戏等人物活动穿插其间,江南景色尽收眼底。
南方山水构图虽没有北方重峦叠嶂的丰富,但整个画面视野开阔、江水纵横,这正是南方山水的真实写照。
南方的另一代表画家巨然虽不像董源那样采用横构图,但是和北方画家描绘山势雄伟繁复的景致相比,其构图形式还是有所不同的,给人的感觉单纯、简朴了很多。
构图朴实、平中求奇是巨然山水画构图的特色。
2022·06一、水彩风景画的溯源与发展水彩画作为重要的绘画种类之一,在美术界的地位举足轻重。
从历史溯源来看,最早的水彩画可以追溯到距今三万年前的法国拉斯科洞穴岩画和距今一万多年前的西班牙北部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1],而真正严格意义上的水彩风景画则源自16世纪英国的地形图。
此时的英国资本主义极速发展,出于对扩张殖民以及贵族旅游的需求,英国的地图绘制得越来越详细精致,并且加入了不少各地的特色风貌。
早期的地形图,或者说“风土地形画”,采用的是淡彩或单色素描来绘制,色彩所占的部分较少。
直至17世纪,色彩才被大量运用到地形图当中,逐渐形成水彩风景画[2]。
水彩风景画诞生于16—17世纪,成熟于18世纪中叶,鼎盛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
尽管17世纪的水彩画已经成为独立画种,但同样色彩丰富的油画对当时的水彩画影响依旧巨大。
换句话说,此时的水彩画并没有脱离油画的技法而真正独立起来。
直到18世纪中叶,艺术家们逐渐意识到水彩画之于油画的区别,并由此探索出独属于水彩画的绘画技法,水彩画才算真正脱离油画自成一派。
也正因如此,一大批杰出的水彩画家先后涌现,造就了水彩画的鼎盛时期。
比如英国的保罗·桑德比、汤姆斯·格尔丁、约翰·康斯太勃尔、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约翰·塞尔·科特曼,美国的约翰·派克、安德鲁·怀斯,加拿大的佐尔坦·萨博等[3]。
二、水彩画的色彩特性色彩对于绘画作品而言至关重要,色彩的相互搭配以及人们对色彩的感知等都影响着作者情绪、情感与思想的表达。
色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对于色彩,不仅可以根据其本身属性进行分类,还能从创作者与观赏者的角度进行分类。
此外,作为独立画种,水彩画的色彩也有着独特的属性和运用方法。
(一)色彩的分类1.根据本身属性分类:客观色彩客观色彩指的是客观存在的、能为人眼观看到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