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It turns out that as long as the relationship is broken once, it really can't stand the toss again.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行政处罚的概念种类和程序是什么?与我们接触最多的机关是政府也就意味着我们最容易得到的法律处罚也是来自于政府作出的,所以想要尽可能远离行政处罚首先就得主动去了解和学习一些关于行政处罚的知识,下面就让系统化地带领大家学习行政处罚的概念种类和程序是什么?与我们接触最多的机关是政府也就意味着我们最容易得到的法律处罚也是来自于政府作出的,所以想要尽可能远离行政处罚首先就得主动去了解和学习一些关于行政处罚的知识,下面就让系统化地带领大家学习行政处罚的概念种类和程序是什么?一、行政处罚的概念种类和程序是什么?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机关对构成行政违法行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的行政法上的制裁。
行政处罚是行政违法行为引起的法律后果。
所谓行政违法,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国家行政管理秩序,依照法律应当由国家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行政处罚的种类行政处罚法列举规定了六类行政处罚,并规定了其他行政处罚种类的规定办法。
这六类处罚不是按照单一标准划分的,也没有穷尽性质。
这种规定的主要根据,是它们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影响程度,对行政管理秩序的保护作用,便于划分不同国家机关对各种行政处罚的设定权限。
这六类行政处罚分别是:1、警告。
它是国家对行政违法行为人的谴责和告诫,是国家对行为人违法行为所做的正式否定评价。
从国家方面说,警告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正式意思表示,会对相对一方产生不利影响,应当纳入法律约束的范围;对被处罚人来说,警告的制裁作用,主要是对当事人形成心理压力、不利的社会舆论环境。
适用警告处罚的重要目的,是使被处罚人认识其行为的违法性和对社会的危害,纠正违法行为并不再继续违法。
一、派出所行政处罚的种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条的规定,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处罚的措施主要有:(一)警告;(二)罚款;(三)行政拘留;(四)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二、行政处罚原则(一)法定原则处罚法定原则是行政合法性原则在行政处罚行为中的集中体现。
主要内容是:1、处罚依据是法定的;2、实施处罚的主体是法定的;3、实施处罚的职权是法定的;4、处罚程序是法定的。
(二)公正、公开原则处罚公正原则是指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必须与相对人的违法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行政机关在处罚中对受罚者用同一尺度平等对待。
(三)一事不再罚原则(四)结合教育原则三、行政处罚权限有哪些规定行政处罚实施行政处罚程序行政处罚管理行政处罚法律法规行政处罚法是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规定制定的法律。
行政处罚法根据我国的立法体制,对不同法律文件规定行政处罚的权限划分作出了规定:1、法律。
分为有权可以设定的和必须行使权力进行设定的两方面。
全国人大和它的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
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2、行政法规。
分为它可以自主设定的处罚种类和同法律设定的行政处罚的关系两方面。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如果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不得超出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
3、地方性法规。
分为它可以自主设定的处罚种类和同上位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处罚的关系两方面。
有权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现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如果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不得超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
A hero is a person who goes all out for everything, from beginning to end, with no distractions.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行政处罚的设定范围有哪些?导读: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行政处罚的种类: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违反刑事法规受刑事处罚,违反行政犯规受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是国家对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做出的相应制裁。
它分为警告,没收,行拘等不同程度的处罚措施,是一种有效的纠正错误的途径。
本文主要讲述行政处罚的设定范围有哪些?根据《行政处罚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处罚的设定权限划分如下: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可以设定任何种类行政处罚。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2、国务院是最高行政机关,可以依法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的,行政法规不得超越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另行作出行政处罚规定。
3、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的,地方性法规不得超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另行作出行政处罚规定。
4、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部委规章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
罚款的限额由国务院规定。
国务院可以授权具有行政处罚权的直属机构按照本条的情形规定行政处罚。
5、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及经济特区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尚未制定法律、法规的,上述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
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6年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三号公布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适用本法。
第三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
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第四条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
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第五条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第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
第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违法受到行政处罚,其违法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第二章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第八条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二)罚款;(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四)责令停产停业;(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六)行政拘留;(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第九条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第十条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法制宣传教育---行政处罚法讲义一、行政处罚的概念行政处罚是指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为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法规而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所实施的法律制裁。
行政处罚的基本特征:1、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惩罚权的活动。
2、行政处罚是制裁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行政违法行为的管理活动,不同于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处分。
3、行政处罚是维护国家行政管理秩序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同于惩罚犯罪的刑罚。
二、行政处罚的原则主要包括:处罚法定原则;公正公开原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当事人权利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1)处罚法定原则处罚的主体法定、处罚的依据法定、处罚的程序法定。
(2)公正公开原则一是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行政合理性原则在行政处罚中的具体体现,要求行政处罚必须公平、公正,没有偏私,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的危害程度相当。
二是公开原则又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处罚的法律法规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法律法规不能作为处罚的依据;第二个方面:给予行政相对人的处罚要公开,不能秘密进行,使受罚者本人及人民群众对处罚能够了解,以便于人民群众监督。
(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要同时发挥两个作用:一是强制制裁作用。
二是促进认识转变的作用,通过行政处罚使被处罚者认识到自己的违法行为,并承担因违法而带来的不利后果,使被处罚者不再危害社会和自觉守法,这就是认识的转变作用。
防止将处罚变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简单机械的报复。
(4)当事人权利保障原则行政处罚法是通过赋予当事人权利的方式,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如果当事人行使了这些权利就能够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那么行政处罚法都赋予了当事人哪些权利呢:主要有:陈述权、申辩权、听证权、申请行政复议权、提起行政诉讼权与请求国家赔偿权等共计14项权利。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行政相对人正当、合法的行使权利还可以阻却行政机关不正当的行政行为。
第二节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
一、行政处罚的种类
(一)行政处罚的法定种类
我国《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
(1)警告
(2)罚款
(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4)责令停产停业
(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6)行政拘留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这称为行政处罚的法定种类。
(二)行政处罚的法定分类
1.人身自由罚
人身自由罚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定职权,以法律规定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清洁严重的公民的人身自由在短时期内予以限制或剥夺的行政处罚。
他是行政处罚种类中最严厉的一种出发。
人身自由罚的主要形式是行政拘留。
行政拘留是由《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的一种人身自由罚形式,主要是对妨害治安管理的人依法在短时期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处罚形式。
根据《治安治理处罚法》规定,行政拘留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
行政拘留的期限一般为1日以上15日一下,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
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20日。
2.行为罚
行为罚,亦称能力罚,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政相对方所采取的限制或剥夺其特定行为能力或资格的一种处罚措施。
包括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两种形式。
这是一种比较严厉的行政处罚,因此,《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行政机关做出责令停业停产,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等行政处罚决定时,适用听证程序。
(1)责令停产停业。
指行政处罚主体对被处罚人做出的暂停生产或经营的行政处罚。
如《产品质量法》规定: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
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
责令停业停产的特点在于:第一,这
是一种对行为资格的处罚,适用于须获得资格才能从事生产或经营的行业。
这
种处罚并不剥夺被处罚人获得的权力资格。
第二,责令停业停产对被处罚人来
讲,只是暂时不能再从事被停止的生产或经营活动。
第三,责令停业停产的目
的是为了纠正违法,促进严格依法生产经营。
被处罚人在停产停业期间通过进
行整顿,纠正违法,促进严格依法生产经营,从而达到恢复生产经营活动的条
件。
(2)
3.
(三)
二、行政处罚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