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居民个人所得税政策及税收协定运用
- 格式:pptx
- 大小:3.34 MB
- 文档页数:42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来华工作。
外籍员工在我国工作期间,往往会获得劳务费收入。
劳务费是指个人因提供劳务而取得的报酬,包括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等。
根据我国税法规定,外籍员工在我国境内取得的劳务费收入,需要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本文将从劳务费个人所得税外籍员工管理办法及案例分析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劳务费个人所得税外籍员工管理办法1. 劳务费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外籍个人在我国境内取得的劳务费收入,应当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外籍个人包括在我国境内工作的外籍专家、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教师、艺术家、运动员等。
2. 劳务费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劳务费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外籍个人在我国境内取得的劳务费收入。
劳务费收入包括以下几类:(1)工资、薪金所得:外籍个人在我国境内工作期间,从雇主处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
(2)奖金、津贴、补贴所得:外籍个人在我国境内工作期间,从雇主处取得的奖金、津贴、补贴所得。
(3)劳务报酬所得:外籍个人在我国境内提供劳务而取得的报酬。
3. 劳务费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劳务费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分为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两种。
超额累进税率适用于工资、薪金所得,比例税率适用于奖金、津贴、补贴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
(1)超额累进税率:工资、薪金所得适用3%至45%的超额累进税率。
(2)比例税率:奖金、津贴、补贴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
4. 劳务费个人所得税的减免税政策根据我国税法规定,外籍个人在我国境内取得的劳务费收入,可以享受以下减免税政策:(1)起征点:外籍个人在我国境内取得的劳务费收入,每月起征点为5000元。
(2)专项附加扣除:外籍个人在我国境内取得的劳务费收入,可以按照规定享受专项附加扣除。
(3)税收协定:根据我国与有关国家签订的税收协定,外籍个人在我国境内取得的劳务费收入,可以享受税收协定待遇。
中美税收协定是指中国和美国之间签订的税收协定,旨在规范两国之间的税收关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美税收协定进行解读:1. 定义和范围:中美税收协定规定了哪些税收适用于协定,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资本利得税等。
协定还规定了哪些纳税人适用,包括居民纳税人、非居民纳税人等。
2. 居民纳税人的税收待遇:中美税收协定规定了居民纳税人的税收待遇,包括常设机构的认定、转让定价的调整、利息和股息的征税等。
协定还规定了居民纳税人可以在两国之间选择适用税率,并规定了选择适用的程序和时间限制。
3. 非居民纳税人的税收待遇:中美税收协定还规定了非居民纳税人的税收待遇,包括利润、利息、股息等的征税,以及对外支付的税收审查等。
协定还规定了非居民纳税人可以在两国之间选择适用税率,并规定了相关的程序和要求。
4. 特殊条款和例外情况:中美税收协定还规定了特殊条款和例外情况,包括税收饶让、税收情报交换、临时避税地等。
这些条款旨在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并确保税收协定的有效实施。
5. 税务争议解决:中美税收协定还规定了税务争议解决的方式和程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等。
这些程序旨在确保双方之间的争议能够得到及时、公正的解决,并维护双方之间的合作关系。
综上所述,中美税收协定旨在规范两国之间的税收关系,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并确保税收协定的有效实施。
在实践中,纳税人需要了解并遵守中美税收协定的规定,以确保自己的税收利益得到保障。
同时,税务机关也需要加强与纳税人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税收协定的实施和发展。
此外,中美税收协定的实施还需要双方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两国税务机关需要加强信息交换、技术支持和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税收协定的实施和发展。
同时,双方还需要加强反避税和跨境税收监管等方面的合作,防止逃税和避税行为的发生。
总之,中美税收协定是两国之间重要的税收合作文件,对于规范两国之间的税收关系、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和维护税收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非居民纳税人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情况报告表(个人所得税A 表)Reporting Form for Non-resident Taxpayer Claiming Tax Treaty Benefits(Form A for Individual Income Tax)(享受税收协定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条款待遇适用)(Applicable to Tax Treaty Benefits under Articles of Dividends, Interest or Royalties)填表日期: 年 月 日Filling date: Y M D货币单位:元人民币Currency unit: RMB〇 自行申报 〇 扣缴申报 〇 退税 Self-declaration Withholding declar tion国家税务总局监制【表单说明】一、本表适用于取得来源于我国的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需享受我国对外签署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含与港澳避免双重征税安排)中的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条款的税收协定待遇的个人所得税非居民纳税人。
I. This form is applicable to non-resident individual income taxpayer who receives dividends, interest or royalties sourced in China, and claims tax treaty benefits under the article of dividends, interest or royalties of a Double Taxation Agreement (DTA) signed by China (including the DTAs with Hong Kong and Macau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二、本表可用于自行申报或扣缴申报,也可用于非居民纳税人申请退税。
非居民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一、事项名称非居民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二、事项类别➢发起方式:纳税人➢办结方式:即办➢全省通办:是➢网上办理:是➢适用层级:县(市、区)级➢最多跑一次:是三、办理条件非居民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是指非居民纳税人按照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协定的有关规定,就其取得的境内个人所得向主管税务机关书面报送相关申报表的行为。
非居民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的情形包括:1.从中国境内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2.从中国境内取得应税所得,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的;3.从中国境内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4.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非居民个人取得应税所得的,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6月30日前,向扣缴义务人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报送《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表(A表)》。
有两个以上扣缴义务人均未扣缴税款的,选择向其中一处扣缴义务人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非居民个人在次年6月30日前离境(临时离境除外)的,应当在离境前办理纳税申报。
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月15日内,向其中一处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报送《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表(A表)》。
自行申报情况下,非居民个人应当自行判断能否享受协定待遇。
如需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的,应将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60号第七条规定的报告表和资料报送至主管税务机关。
当纳税人存在享受减免税优惠事项的(包括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情形的),可填报《个人所得税减免税事项报告表》。
四、设定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纳税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办理纳税申报,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纳税人报送的其他纳税资料。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
7.3税收优惠
7.3.1—185非居民企业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办理
【事项描述】
非居民企业符合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条件的,可在纳税申报时,或通过扣缴义务人在扣缴申报时,按规定将相关资料报送税务机关,自行享受协定待遇,并接受税务机关的后续管理。
【报送资料】
序号材料名称数量备注
1《非居民纳税人税收居民身份信息报告表》(企业适用)2份
自行申报(文本为外文的,
同时附送中文译本,下同)
2《非居民纳税人税收居民身份信息报告表》(企业
适用)
3份扣缴义务人扣缴申报3《非居民纳税人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情况报告表》2份自行申报
4《非居民纳税人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情况报告表》3份扣缴义务人扣缴申报
由协定缔约对方税务主管
当局在纳税申报或扣缴申
报前一个公历年度开始以
后出具的税收居民身份证
明;享受税收协定国际运
输条款待遇或国际运输协5《税收居民身份证明》1份
定待遇的企业,可以缔约
对方运输主管部门在纳税
申报或扣缴申报前一个公
历年度开始以后出具的法
人证明代替税收居民身份
证明。
主要包括:非居民纳税人
从中国境内取得营业利
润、国际运输所得、利息、
特许权使用费、财产收益、
6与取得相关所得有关的合同、协议、董事会或股东会决议、支付凭证等权属证明资料.1份
各类劳务所得等,与所得
支付方签署的合同或协
议;非居民纳税人从中国
境内取得股息,由股息支
付方做出股息分配决定的
董事会或股东会决议。
其他税收规范性文件规定非居民纳税人享受特定条
7
款税收协定待遇或国际运输协定待遇应当提交的证1份明资料。
英国个⼈所得税居民与⾮居民有什么区别英国是完成现代化较早的国家,税收制度和社会福利⽐较完善,它们在调节收⼊分配⽅⾯发挥着重要的作⽤。
下⾯店铺⼩编简要介绍下英国的个⼈所得税。
英国在对个⼈所得的课税过程中,由于该国对居民与⾮居民的适⽤法律不⼀,因此个⼈所得税范围也有所不同,分为...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英国个⼈所得税居民与⾮居民有什么区别的知识,跟着店铺⼩编⼀起看看吧。
英国是完成现代化较早的国家,税收制度和社会福利⽐较完善,它们在调节收⼊分配⽅⾯发挥着重要的作⽤。
下⾯店铺⼩编简要介绍下英国的个⼈所得税。
英国在对个⼈所得的课税过程中,由于该国对居民与⾮居民的适⽤法律不⼀,因此个⼈所得税范围也有所不同,分为对居民的征税范围、旋居国外者的税收、对⾮居民的税收。
⼀、居民与⾮居民1、范围。
居民应就其世界范围所得缴纳所得税⽽不论其是否汇⼊英国。
⾮居民可就其某些境外所得享受优惠待遇。
对英国和其他国家都应课税的所得,英国将单⽅⾯或根据税收协定给予税收抵免。
2、居民的定义。
在⼀个纳税年度于英国逗留183天(不需要连续)的个⼈,被视为英国居民。
判断居民或⾮居民⾝份⼀般以整个纳税年度为基础,但下列情况例外:(1)⼀个新的永久性居民从其⼊境之⽇起即为英国居民;(2)到其他国家永久定居的⼈从其离开英国之⽇起即不再是英国居民;(3)在整个纳税年最,在国外从事全⽇⼯作的⼈,如果他在⼀个纳税年度回英国的时间不超过6个⽉或平均每个纳税年度不超过3个⽉,则从其离开英国之⽇起即为⾮居民。
上述个⼈从恢复在英国的永久居住之⽇起⼜成为英国居民。
3、普通居民的定义。
"普通居所"(ordinaryresidence)是指纳税⼈的惯性居所。
正常居住在英国的个⼈是普通居民,打算在英国居住3年以上的个⼈,从其⼊境之⽇起也是普通居民。
打算在英国短期停留的个⼈,以及居留意图尚未清楚的个⼈在下列年度之初成为普通居民:(1)抵达英国达3周年的那个纳税年度;(2)决定长久定居的那个纳税年度;(3)为在英国居住3年以上⽽获得居所的那个纳税年度。
非居民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税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2009年第19号2009-01-2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对非居民在中国境内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的税收征收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国政府对外签署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签署的税收安排,以下统称税收协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非居民,包括非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个人。
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非居民个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承包工程作业,是指在中国境内承包建筑、安装、装配、修缮、装饰、勘探及其他工程作业。
本办法所称提供劳务是指在中国境内从事加工、修理修配、交通运输、仓储租赁、咨询经纪、设计、文化体育、技术服务、教育培训、旅游、娱乐及其他劳务活动。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非居民在中国境内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税收管理,是指对非居民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事项管理。
涉及个人所得税、印花税等税收的管理,应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税源管理第一节登记备案管理第五条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承包工程作业或提供劳务的,应当自项目合同或协议(以下简称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手续。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税款扣缴义务的境内机构和个人,应当自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扣缴税款登记手续。
境内机构和个人向非居民发包工程作业或劳务项目的,应当自项目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境内机构和个人发包工程作业或劳务项目报告表》(见附件1),并附送非居民的税务登记证、合同、税务代理委托书复印件或非居民对有关事项的书面说明等资料。
解读财税[2008]130号: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征收问题近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联合发布《关于非居民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30号),通知规定,非居民企业源泉扣缴税中,除财产转让所得,其他所得均按收入全额扣缴。
预提所得税的概念预提所得税中的“税”是指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预提是指扣留、预扣的意思。
我国的预提所得税并非是独立于企业所得税之外的另一税种,只是为适应跨国权益所得的特点,所采取的一种源泉方法。
当这类所得在我国境内发生时,即以这类所得的取得都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税单位为扣缴义务人,从每次支付的款项中代扣代缴应纳税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规定,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该所得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对此种征税方式,我们称为“预提所得税”。
对象预提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包括:利润(股息)、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财产转让收益等。
其中特许权使用费是指提供在中国境内使用的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等而取得的使用费。
企业在向境外支付上述费用时,所涉及的税金和其他费用是否可以从收入中扣除?财税[2008]130号明确规定,应纳税所得额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九条规定来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九条规定,非居民企业取得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取得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其他所得,参照前两项规定的方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因此,除财产转让所得可以减除财产净值外,非居民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和其他所得,均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不得扣除任何税金。
风险提示1、转让财产所得,不得减除转让费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九条规定,取得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