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测试题有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12.19 KB
- 文档页数:5
高一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测试卷(六)附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0 小题,每小题4 分,共4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 - 7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 - 10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 分,有选错的得0 分)1. 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作质点()A. 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B. 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的运动情况的车轮C. 体育教练员研究百米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D. 研究地球自转时的地球2. 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时刻表示时间极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B. 时刻对应位置,时间对应位移C. 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均表示时刻D. 1min 只能分成60 个时刻3. 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A. 北京开往上海的D305 次列车于7 时44 分到达上海B. 第3s 内物体通过了100mC.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19 时开播D. 某场足球赛开赛15min 时甲队攻入一球4. 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在t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x,在它的速度从v1 增加到v2的过程中,通过的位移为x,则()A. 当v1、v2同向时,x 2> (v2 + v1)t/2B. 当v1、v2同向时,x2< (v2 + v1)t/2C. 当v1、v2反向时,x 2> (v2 - v1)t/2D. 当v1、v2反向时,x 2< (v2 - v1)t/25.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B.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 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 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6. 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x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为x = 5 + 2t³(m),它的速度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为v = 6t²(m/s),该质点在t = 0 到t = 2s 间的平均速度和t = 2s 到t = 3s 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 12m/s 39m/sB. 8m/s 38m/sC. 12m/s 19.5m/sD. 8m/s 13m/s7. 一辆汽车以速度v 行驶了2/3 的路程,接着以20km/h 的速度跑完了余下的路程,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8km/h,则v 是()A. 24km/hB. 35km/hC. 36km/hD. 48km/h8.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 - t 图象如图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从图象可以看出()A. 甲、乙同时出发B. 乙比甲先出发C. 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x0处D. 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但最后还是追上了乙9.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s 内该物体的()A. 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B. 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²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²10.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B 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 和7v,经历的时间为t,则()A. 前半程速度增加3.5vB. 前t/2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11vt/4C. 后t/2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11vt/4D. 后半程速度增加3v二、填空题(本题共2 小题,每小题8 分,共16 分)11. 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 = 4t - 2t²(m),则质点在0 - 3s 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第3s 末的速度为________m/s。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题详解一、选择题1. 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A. 研究某学生骑车由学校回家的速度B. 对这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C. 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D. 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答案】AC【解析】【详解】A.研究某学生骑车由学校回家的速度时,学生的形状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可以看成质点,选项A正确;B.对这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时,学生的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选项B错误;C.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时,形状和大小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可以看成质点,选项C正确;D.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要看姿态,不能看成质点,选项D错误。
故选AC。
2. 学习了时间与时刻,蓝仔、红孩、紫珠和黑柱发表了如下一些说法,正确的是A. 红孩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间B. 蓝仔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刻C. 紫珠说,下午2点上课,2点45分下课,上课的时刻是45分钟D. 黑柱说,2点45分下课,2点45分是我们下课的时间【答案】B【解析】【详解】AB. 下午2点上课,2点是指时刻,故B正确,A错误;C. 45分钟是指上课所经历的时间,故C错误;D. 2点45分下课,2点45分是指时刻,故D错误.3. 在印度洋海啸救灾中,从水平匀速航行的飞机上向地面空投救灾物资,地面上的人员以地面作为参考系,观察被投下的物体的运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是竖直下落,其位移大小等于飞机的高度B. 物体是沿曲线下落的,其位移大小小于路程C. 物体是沿曲线下落的,其位移大小等于路程D. 物体是沿曲线下落的,其位移大小等于飞机的高度【答案】B【解析】【详解】以地面作为参考系,物体做的是平抛运动,运动的轨迹是曲线,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所以从飞机上投下来的物体路程大小等于曲线的长度,所以位移大小小于路程,B正确.4. 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位移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所以位移才不等于路程B. 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C. 位移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路程描述路径的长短D. 位移描述直线运动,是矢量;路程描述曲线运动,是标量【答案】C【解析】【详解】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取决于物体的始末位置,为矢量;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取决于物体实际通过的路线,为标量;路程大于等于位移大小,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物体的路程等于位移大小,C 正确.5. 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是哪段时间内平均速度B. 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是哪位移内的平均速度C.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跟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有关D. 讲平均速度,只要讲清在哪个时刻或哪个位置就可以了【答案】AB【解析】【详解】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或者是在某一段路程的速度,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是哪段时间内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AB正确D错误;匀速直线运动,任何时间和位移的平均速度都一样,C错误.【点睛】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或者是在某一段路程的速度,与时间段或一段距离相对应;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个位置或某一个时刻的速度,与时间点或某一个位置相对应.6. 某列火车在一段长为30 km的直线路段上行驶,行驶的平均速度为60 km/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这列火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为0.5 hB. 这列火车一定以60 km/h的速度在这段路程中运行C. 这列火车如果行驶60 km,那么它一定要用1 hD. 60 km/h是火车在这段路程中的最高速度【答案】A【解析】【详解】A.在30km内的平均速度为60km/h,则通过这段铁轨需要时间=0.5h,故A正确;B.60km/h表示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在这段位移内的某一位置,速度可能比60km/h大,也有可能比60km/h小,故B错误;C.若在60km内平均速度为60km/h,则需要1h;但30km后的平均速度不一定为60km/h,故C错误;D.60km/h是火车在这一路段中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7. 你左手拿一块表,右手拿一支笔,当你的合作伙伴沿直线运动拉动一条纸带,使纸带在你的笔下向前移动时,每隔1 s用笔在纸带上点下一个点,这就做成了一台“打点计时器”.如果在纸带上打下了10个点,在打下这些点的过程中,纸带的运动时间是()A. 1 sB. 9 sC. 10 sD. 11 s【答案】B【解析】【详解】每隔1s用笔在纸带上点下一个点,如果在纸带上打下了10个点,也就有9个时间间隔.所以纸带的运动时间是9 s.故选B.8. 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打点纸带上的点迹分布不均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点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大B. 点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小C. 点迹不均匀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D. 点迹不均匀说明打点计时器有故障【答案】BC【解析】【详解】AB.相邻计时点的时间间隔相等,点迹密集的地方,相邻计时点的距离小,所以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小,故A错误,B正确;CD.相邻计时点的时间间隔相等,点迹不均匀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故C正确,D错误。
高一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题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些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和观察日食时,可以把太阳看成质点B.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C.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D.原子核很小,必须把它看成质点2.2008年9月25日晚21点10分,我国在九泉卫星发射中心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7号”宇宙飞船成功地送上太空,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时间为90分钟.则() A.“21点10分”和“90分钟”前者表示“时刻”后者表示“时间”B.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它的位移和路程都为0C.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平均速度为0,但它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0D.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飞船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可以将飞船看作质点3.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考系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考系又是运动的,那么,以乙物体为参考系,丙物体的运动情况是()A.一定是静止的B.运动或静止都有可能C.一定是运动的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4.两个人以相同的速率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点出发,分别沿ABC和ADC行走,如图所示,当他们相遇时不相同的物理量是()A.速度B.位移C.路程D.速率5.两个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质点乙静止,质点甲的初速度为零B .质点乙运动的速度大小、方向不变C .第2s 末质点甲、乙速度相同D .第2s 末质点甲、乙相遇6.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从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 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 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A.v 1+v 22,v 1+v 22B.v 1-v 22,v 1-v 22C .0,v 1-v 2v 1+v 2D .0,2v 1v 2v 1+v 27. 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速度不为零,其加速度也一定不为零 B .物体具有加速度时,它的速度可能不会改变 C .物体的加速度变大时,速度也一定随之变大 D .物体加速度方向改变时,速度方向可以保持不变8.下表是四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改变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初始速度(m/s)经过时间(s)末速度(m/s)① 2 3 11 ② 0 3 6 ③ 0 20 6 ④10020A. ①的速度变化最大,加速度最大 B .②的速度变化最慢 C .③的速度变化最快D .④的末速度最大,但加速度最小9.在百米决赛时(如图),甲、乙两位计时员同时记录第一名的成绩.甲看到发令枪的烟雾时开始计时,乙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当运动员到达终点,甲、乙同时停止计时,已知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那么()A.甲、乙两位计时员所记录的时间相同B.甲计时员所记录的时间比乙计时员所记录的时间大约少了0.3sC.甲计时员所记录的时间比乙计时员所记录的时间大约多了0.3sD.甲计时员所记录的时间不正确10.小船匀速逆流而上,经过桥下时箱子落水了,船继续前进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并立即调头以相同的静水船速顺流而下,经过1h在下游距桥7.2km处追上.则河水流动速度为()A.7.2km/hB.3.6km/hC.1m/s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把答案直接填在横线上)11.目前实验室用的打点计时器有________计时器和________计时器两种,它们所接电源均为频率为50Hz的交变电流,所以都是每隔________s打一个点.但前者所接交流电压为________V,后者所接交流电压为________V.12.“大洋一号”配备有一种声呐探测系统,用它可测量海水的深度.其原理是:用超声波发生器垂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超声波在海底会反射回来,若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波速,通过测量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到反射波的时间,就可推算出船所在位置的海水深度.现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波速为1500m/s,船静止时,测量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到反射波的时间为8s,则该船所在位置的海水深度是________m.13.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用手拉动纸带通过电磁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旁边附着一把毫米刻度尺,电磁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根据纸带上点的排列情况可判定,手拉动纸带时,手的运动速度怎样变化________;由A到C这段距离上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打C点时手拉动纸带的速度约为____________m/s.14.在上海的高架道路上,一般限速80km/h,为监控车辆是否超速,设置了一些“电子警察”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路面下相隔L埋设两个传感器线圈A和B,当有车辆经过线圈正上方时,传感器能向数据采集器发出一个电信号;若有一辆汽车(在本题中可看作质点)匀速经过该路段,两传感器先后向数据采集器发送信号,时间间隔为Δt,经微型计算机处理后得出该车的速度,若超速,则计算机将指令架设在路面上方的照相机C对汽车拍照,留下违章证据.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试写出微型计算机计算汽车速度的表达式v=________.(2)若L=5m,Δt=0.3s,则照相机将________工作.(填“会”或“不会”)三、论述、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8分)如图所示,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公路上有一只小鹿,于是立即刹车,汽车在4s内停了下来,使小鹿免受伤害.试求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16.(10分)一辆汽车从原点O由静止出发沿x轴做直线运动,为研究汽车的运动而记下它的各时刻的位置和速度见下表:时刻t/s0*******位置坐标x/m00.52 4.58121620 瞬时速度v/(m·s-1)1234444 4(1)汽车在第2秒末的瞬时速度为多大?(2)汽车在前3秒内的加速度为多大?(3)汽车在第4秒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大?17.(10分)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5s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10s司机第二次鸣笛,3s后听到回声.请根据以上数据帮助司机计算一下客车的速度,看客车是否超速行驶,以便提醒司机安全行驶.已知此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110km/h(如图所示),声音在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C3、C 解析:甲以乙为参考系是静止的,说明甲、乙的运动情况是完全相同的,要以乙为参考系判断丙的运动情况,则与以甲为参考系判断丙的运动情况是一样的,故C 选项正确4、A5、BC 解析:质点乙做匀速运动,甲做初速为零的加速运动,所以A 错B 对;第2s 末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但乙在甲的前方,所以C 对D 错.6、D 解析:位移为零,故平均速度为零.设路程为2s ,有平均速率为:v =2s s v 1+s v 2=2v 1v 2v 1+v 2. 7、D8、D 解析:速度变化最快即加速度最大的是①,加速度最小的是④.9、C 解析:当声音传到计时员处所用时间为:Δt =x v =100340s ≈0.3s.由于光速很大,因此光在这段位移上的时间可忽略不计.10、B 解析:若以流动的水为参考系可知,箱子从落水到被船追上共用时间2h ,∴v 水=x t =7.22km/h =3.6km/h.二、填空题:11、答案:电磁打点;电火花;0.02;4~6;220 12、答案:600013、答案:先增大后减小 0.18m/s 0.39m/s(0.40m/s 亦正确) 14、答案:(1)LΔt (2)不会三、计算题 15 、答案:-5m/s 2解析:刹车过程中,汽车的初速度v 0=72km/h =20m/s ,末速度v =0运动时间t =4s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得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a =v -v 0t =0-204m/s 2=-5m/s 2.式中的负号表示汽车的速度在减小,即刹车后汽车的速度平均每秒减小5m/s. 16、答案:(1)从同一地点但不同时出发. (2)匀速直线运动.(3)t 2时刻、t 4时刻分别相遇.(4)乌龟先到达终点.17、答案:(1)3m/s (2)1m/s 2 (3)3.5m/s 解析:(1)v 2=3m/s (2)a =Δv Δt =4-23-1m/s 2=1m/s 2(3)Δx 4=3.5m ,t =1s ,v 4=Δx 4t 4=3.5m/s.18、答案:(1)3m/s (2)1m/s 2 (3)3.5m/s 解析:(1)v 2=3m/s (2)a =Δv Δt =4-23-1m/s 2=1m/s 2(3)Δx 4=3.5m ,t =1s ,v 4=Δx 4t 4=3.5m/s.。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测试题一、单选题1.百米运动员起跑后,6s末的速度为9.3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2.2m/s,他跑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12.2m/s B.10m/s C.9.3m/s D.10.2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大小有可能大于它的路程B.质量一定,速度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C.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可能为零D.体积很小质量也很小的物体一定能够看作质点3.参加汽车拉力赛的越野车,跑完100m用时10秒,则全程平均速度为( )A.36 km/h B.10 km/h C.60 km/h D.45 km/h 4.现在很多人手机上都有能记录跑步数据的软件,如图所示是某软件的截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3.00千米”指的是该同学的位移B.平均配速“05′49″”指的是平均速度C.“00∶17∶28”指的是时刻D.这位跑友平均每跑1千米用时约350s5.下面列举的几种速度中,其中不表示瞬时速度的是( )A.火车以76km/h的速度经过“深圳到惠州”这一路段B.汽车速度计指示着速度50km/hC.城市繁华路口速度路标上标有“15km/h注意车速”字样D.足球以12m/s的速度射向球门6.短跑运动员起跑的好坏,对于能否取得好成绩十分关键,因此短跑运动员都采用助跑器起跑,发令枪响必须奋力蹬助跑器,发挥自己的最大体能,以获取最大的()A.速度B.加速度C.位移D.路程7.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改变越快,其加速度也越大B.物体的速度越大,其加速度也越大C.物体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其加速度也越大D.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8.下列关于平均速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研究平均速度,要说明是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B.研究平均速度,要说明是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C.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D.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都能精确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9.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B.加速度也是物体运动的一种速度C.加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快D.加速度就是初速度与末速度的和10.如图所示,自行车的车轮半径为R,车轮沿直线无滑动地滚动,当气门芯(可视为质点)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时,气门芯位移的大小为()A.πR B.2RC.D.11.下列物理量不属于矢量的是( )A .位移B .时间C .速度D .加速度12.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时,设物体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甲的加速度恒为2 m/s 2,乙的加速度恒为-3 m/s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的速度一定比乙的速度大B .甲一定跑在乙的前面C .甲的速度一定在增大,乙的速度一定在减小D .甲的加速度一定比乙的加速度大13.轿车的启动加速度是衡量车性能的重要指标,某轿车启动时加速度最大可达到4 m/s 2,轿车以这个加速度启动时(视为匀加速启动)( )A .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4 m/s B .任意1 s 内发生的最大位移是4 m C .任意1 s 内汽车的末速度比初速度大4 m/s D .任意1 s 内末速度是初速度的4倍14.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定义式可知,a 的方向与的方向一定相同∆=∆va t v ∆B .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其加速度也一定变化C .当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其速度也一定减小D .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为负时,物体一定做减速运动15.如图所示,一小球在光滑的V 形槽中由A 点释放,经B 点到达与A 点等高的C 点,设A 点的高度为1 m ,则全过程中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A .B .C .D .,1m 二、多选题16.一高速动车组列车从成都开往重庆,其时刻表(部分)如下。
一、选择题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为6m/s ,经过10s 速度变为反向的21m/s ,则加速度的大小为( )A .1.2m/s 2B .1.4m/s 2C .1.5m/s 2D .2.7m/s 2 2.如图所示,乘坐索道缆车除了可以观赏怡人的风景,还能感受悬挂在高空的刺激感。
对于正在乘坐索追缆车观光的某游客来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以自己为参考系,同一缆车里的人是运动的B .以对面的山为参考系,自己静止不动C .以自己为参考系,看到对面的山迎面而来D .以所乘坐的缆车为参考系,看到两边的绿树在向前运动3.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 ,每块砖的厚度为d 。
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 .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 .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2d T D .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72d T 4.某人沿直线做单方向运动,由A 到B 的速度为v 1。
由B 到C 的速度为v 2,若AB = BC ,则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A .122νν+B .1212ννν-+vC .12122()νννν+D .12122νν+v v 5.对运动物体来说,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大小变化的物理量B .加速度恒定不变,速度一定在变化C .加速度增大,速度可以是减小的D .加速度的方向,即速度变化的方向6.从高出地面6m 的位置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如图所示。
它上升10m 后回落,最后到达地面。
则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A .10m ,6mB .16m ,6mC .26m ,6mD .26m ,16m 7.下列说法不可能的是( )A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0,而速度却不等于0B .物体做直线运动,后一阶段的加速度比前一阶段大,但速度却比前一阶段小C .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一阶段的加速度比后一阶段大,但速度却比后一阶段小D .两物体相比,在相同的时间内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比较大,而加速度却比较小 8.近几年,国内房价飙升,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房价上涨出现减缓。
高一物理必修 1 第一章《运动的描绘》测试题高一物理第一章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5 分,对而不全得 3 分,共 50 分)1.以下对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质上其实不存在,因此,引入这个观点没有多粗心义。
B.体积很小、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当作质点。
C.无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需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能够不略不计,就能够当作质点。
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当作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行看作质点。
2.在以下物体的运动中,可视作质点的物体有()A.从 xx 开往 xx 的一列火车B. 研究转动的汽车轮胎C. 研究绕地球运动时的航天飞机D. 表演出色芭蕾舞的演员3.如图 1-1 所示,因为风的缘由,河岸上的旌旗向右飘,在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旌旗分别向右和向左飘,两条船运动状态是()A.A船必定是向左运动的B.A船必定是静止的C.B船必定是向右运动的D.B船可能是静止的4.以下对于行程和位移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行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
B.给定初末地点,行程有无数种可能,位移只有两种可能。
C.若物体作单调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行程。
D.行程是物体运动径迹的xx,位移描绘了物体地点挪动的方向和距离。
5.以下图为甲、乙两质点的v-t 图象。
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B.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D.无论质点甲、乙能否从同一地址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必定愈来愈大6.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则()A. 随意 2s 内的位移必定等于1s 内位移的 2 倍B.随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必定等于它的行程C.若两物体的速度相同,则它们的速率必定相同,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行程相等D.若两物体的速率相同,则它们的速度必定相同,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相等7.甲、乙两车沿平直公路经过相同的位移,甲车在前半段位移上以v1=40km/h 的速度运动,后半段位移上以 v2=60km/h 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时间内以 v1=40km/h 的速度运动,后半段时间以 v2=60km/h 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位移中的均匀速度大小的关系是 ()A.v 甲=v 乙B.v 甲>v 乙C.v 甲<v 乙D.因不知为是和时间没法确立8.对于速度和加快度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 加快度越大,速度越大B. 速度变化量越大,加快度也越大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快度越大D. 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快度越大9.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加快度也必定越大B.物体的加快度越大,它的速度必定越大C加快度就是“增添出来的速度”D.加快度反应速度变化的快慢, 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没关10.对以 a=5m/s2 作匀加快直线运动的物体,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在随意 1s 的末速度比初速度大5m/sB. 第 ns 末的速度比第 1s 末的速度大 5(n-1 )m/sC随意 1s 末的速度比前 1s 初的速度大 5m/sD.第 2s 末的速度是第1s 末的速度的 2 倍二.填空题:(共26 分, 11 题 8 分, 12 题 10 分,13 题 8 分)11.一质点绕半径是R的圆 xx 运动了一 xx,则其位移大小是 ________,行程是________。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下列物体中,不能看作质点的是()A.计算从北京开往上海的途中,与上海距离时的火车B.研究航天飞机相对地球的飞行周期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C.沿地面翻滚前进的体操运动员D. 比较两辆行驶中的车的快慢2.下列关于参考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B.被研究的物体必须沿与参考系的连线运动C.参考系必须是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或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D.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3.若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则A.汽车的速度也减小B.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大C.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D.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4.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B.速度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C.位移方向和速度方向一定相同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可以改变的5.如图所示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启动的时刻比乙早t1 s.B.当t = t2 s时,两物体相遇C.当t = t2 s时,两物体相距最远D. 当t = t3 s时,两物体相距s1 m6.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有()A.加速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多少B.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C.当加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D.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7.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里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8. 对做减速运动的物体(无往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B.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大C.速度随时间增大,位移随时间减小D.速度随时间减小,位移随时间增大9.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 =2 s 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C.在t = 2 s 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 = 2 s 后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D.在t = 2 s 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10. 物体M 从A 运动到B ,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 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v 1+v 2)/2B.21v v ⋅C.212221v v v v ++ D.21212v v v v + 11. 甲、乙两物体都以5 m/s 的初速度向东做变速直线运动,经5 s 后,甲的速度变为零,乙的速度变为10 m/s ,则物体甲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物体乙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12. 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 s-t 图象,比较前5 s 内三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为甲v ______乙v ______丙v ;比较前 10 s 内三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有甲v ′____乙v ′____丙v ′(填“>”“=’“<”)13.在离地面高h 处让一球自由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反弹的速度是碰前3/5,碰撞时间为Δt ,则球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与地面碰撞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关于位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位移是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B.位移就是路程,二者单位相同C.位移的方向是从末位置指向初位置D.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路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多少的物理量B.平均速度方向是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C.速率就是速度的大小D.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3.皮球从3m高处落下, 被地板弹回, 在距地面1m高处速度为0, 则皮球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的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A.4m,2m B.3m、3m C.2m、 4m D.1m、3m4.下列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A.力和距离B.加速度和时间C.力和位移D.力和质量5.我国高铁技术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水平,某同学假期乘坐G856次高铁列车从武汉去西安北,听到列车广播中播报:“本次列车将于9点22分准时发车,预计14点20分到达西安北站,全程1090公里.”关于列车广播中播报的内容,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9点22分”指的是时间B.“14点20分”指的是时间C.“1090公里”指的是列车的位移,其方向由武汉指向西安北D.该趟列车全程平均速率将超过60m/s6.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所研究的物体看成质点()A.研究某学生骑车由学校回家的速度B.对这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分析C.旋转的物体,肯定不能看成质点D.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1/ 7B.研究运动中的自行车时,无论研究哪方面的问题,自行车都不能视为质点C.研究地球公转时,可以将地球看成质点D.体积小的物体一定可以看成质点8.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可能不为零B.速度变化大的物体,其加速度一定大C.运动快的物体,其加速度一定大D.加速度大的物体,其速度一定大9.小说《镜花缘》第七十九回,宝云问爷爷:“家乡有什么趣闻?”爷爷说:“前几天刮了一阵大风,把咱家的一口井忽然吹到墙外去了…”你认为,对“井在运动”的参考系判断正确的是()A.爷爷B.井C.风D.墙10.当你坐在一辆以300km/h匀速行驶的高铁上,身体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觉,而你坐在一架正在起飞的飞机上,明显地感觉身体有一种特别的变化,甚至会被吓一跳。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2小题)1.下列关于参考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参考系是绝对不动的物体B . 参考系可任意选取,对同一运动,观察的结果与参考系的选取无关C . 研究物体的运动一定要选参考系,因为机械运动具有相对性D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说某物体不动一定都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2.“抬头望明月,明月云中行”,关于月亮的运动所选取的参考系是 ( )A . 月亮B . 云C . 地面D . 观察者自己3.关于速度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物体的速度越大,其加速度越大B .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其加速度越大C . 物体的速度减小,其加速度一定减小D . 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其速度可能减小 4.监测“嫦娥三号”绕月运动,有时需要把它看成质点.看成质点时,我们关注“嫦娥三号”的主要参量是( )A . 质量的变化B . 姿态的变化C . 太阳翼展开的长度D . 太阳翼展开的宽度5.如图为电磁打点计时器实物图.对它的认识正确的是( )A . 应使用交流电源供电,工作电压6 V 以下B . 开始工作时应先拉动纸带,后接通电源C . 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长D . 当使用频率为50 Hz 的交流电时,每隔0.1 s 打一次点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质点通过直线上某一点的速度是4 m/s ,指的是瞬时速度B. 质点通过某一段位移的速度是4 m/s ,指的是瞬时速度C . 质点在第1 s 内的速度是4 m/s ,指的是瞬时速度D . 质点在第3 s 末的速度是4 m/s ,指的是平均速度7.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B . 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可能为负C . 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时,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 . 速度变化得越少,加速度就越小8.在2013年游泳世锦赛上,孙杨在男子400米自由泳中以3分41秒59的成绩夺冠,为中国游泳军团拿下本届大赛首金.孙杨能够取得冠军,取决于他在比赛中( )A . 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B . 触壁时的瞬时速度大C . 平均速率大D . 任何时刻的速度都大9.目前我国高铁总里程已经达到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小王暑期乘高铁从娄底到北京旅游,全程1600公里只花了8个小时.对小王的此次出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娄底到北京位移小于1600公里B . 娄底到北京位移大于1600公里C . 娄底到北京路程大于1600公里D . 去北京时的位移与回娄底时的位移相同10.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当时间t =t 0时,位移x >0,速度v >0,其加速度a >0,后a 逐渐减小,则它的( )A . 速度的变化越来越慢B . 速度逐渐减小C . 位移逐渐减小D . 位移、速度始终为负值11.如图所示,飞行员跳伞后飞机上的其他飞行员(甲)和地面上的人(乙)观察跳伞飞行员的运动后,引发了对跳伞飞行员运动状况的争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甲、乙两人的说法中必有一个是错误的 C . 研究物体运动时不一定要选择参考系B . 他们的争论是由于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而引起D . 参考系的选择只能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12.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 点出发,以相同的速率分别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行走,在C 点两人相遇,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两人在C 点相遇时速度相同B . 甲在D 点、乙在B 点时两人速度相同C . 两人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位移相同,路程不相同 D . 两人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路程相同,位移不相同二、填空题(共3小题)13.做直线运动的汽车,看到前面有险情,立即紧急刹车,在2 s 内速度从10 m/s 减小到0,则汽车的加速度为______ m/s 2.14.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能更精确地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1=0.29 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2=0.11 s ,已知遮光板的宽度为3.0 cm ,分别求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和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分别为______、________.15.一个皮球从6m 高的地方落下,碰撞地面后又反弹起到3m 高的地方,则皮球通过的路程是_____m ,该球经过一系列碰撞后,最终停在地面上,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球的位移大小是________m三、实验题(共1小题)16.某同学在研究被重物牵引的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O 、A 、B 、C 、D 、E 、F 是纸带上的七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用x 1、x 2、x 3、x 4、x 5、x 6表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在纸带的下方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零刻度线与O 点对齐),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 ,那么,打下A 、B 两点的时间间隔为 s ,A点读数为cm ;可计算出B 、C 两点间距离= cm ;C 点对应的速度大小是 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m/s 2.(上述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四、计算题(共3小题)17.一物体以v 1=4 m/s 的速度向东运动了5 s 后到达A 点,在A 点停了5 s 后又以v 2=6 m/s 的速度沿原路返回,运动了5 s 后到达B 点,求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18.如图所示,物体沿x 轴做直线运动,从A 点运动到B 点.由图判断A 点坐标、B 点坐标.19.如图所示,装置甲中挂有小桶的细线绕过定滑轮,固定在小车上,装置乙中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导轨的左端,另一端系在小车上,一同学用装置甲和乙分别进行实验,经正确操作获得两条纸带①和①,纸带上的a、b、c……均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1)任选一条纸带读出b、c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2)任选一条纸带求出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纸带①和①上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①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②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应根据所研究的问题灵活选取,绝对静止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说某物体不动并不是一定以地面为参考系的,故A、D错误;对同一运动,观察的结果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B错误;研究物体的运动一定要选参考系,因为机械运动具有相对性,C正确.2.【答案】B【解析】月亮的运动所选取的参考系是云,故选B.3.【答案】D【解析】加速度与速度没有直接关系,物体的速度越大,其加速度不一定越大,如速度很大的匀速运动,加速度为零,故A错误.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其加速度不一定越大,还与发生变化所用的时间有关,故B错误.物体的速度减小,加速度可能不变,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故C错误.物体的加速度不变,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速度减小,故D正确.4.【答案】A【解析】质点就是只有质量,没有大小的点,因此当把物体看成质点时,不再关心它的形状,大小以及姿态变化,因此B、C、D错误, A正确.5.【答案】A【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6 V以下的交流电源,故A正确.实验过程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否则在纸带上留下的点很少,不利于数据的处理和减小误差,故B错误.因为T=,所以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C错误;当使用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时,每隔0.02 s打一次点,D错误.6.【答案】A【解析】瞬时速度指的是某一点或某一个时刻的速度,质点在第3 s末的速度是4 m/s,指的是瞬时速度,A对,D错;质点通过某一段位移的速度是4 m/s,指的是平均速度,B错;同理C错.7.【答案】A【解析】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故A正确;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一定为正,故B错误;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时,速度方向可以改变,如竖直上抛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一直向下,上升过程速度方向向上,下降过程速度方向向下,故C错误,加速度的大小取决于速度的变化量和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变化得越少,加速度不一定就越小,故D错误.8.【答案】C【解析】孙杨在400米自由泳中取得冠军,说明他游完400米的路程用时最短,所以他的平均速率最大,但并不表明他在某时刻的速度就一定大,C正确.9.【答案】A【解析】“1600公里”指的是路程,即娄底到北京路程等于1600公里,而娄底到北京位移小于1600公里,选项A正确,BC错误;去北京时的位移与回娄底时的位移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故位移不同,选项D错误;故选A.10.【答案】A【解析】因为a>0,v>0物体做加速运动,所以B错,根据x=vt+at2可知,x>0,所以C、D 错.因为加速度逐渐减小,说明速度增加越来越慢,即速度的变化越来越慢11.【答案】B【解析】甲、乙两人的争论是由于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而引起的,A错,B对;研究物体的运动一定要选择参考系,C错;参考系的选择具有任意性,D错.12.【答案】B【解析】两个人在C点相遇时,他们的速度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瞬时速度不同,A错误;甲在D 点、乙在B点时两人速度相同,B正确;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他们的起点和终点都相同,所以位移相同,两个人经过的路线的长度均为半圆的弧长,所以他们的路程相同,故C、D错误.13.【答案】-5【解析】14.【答案】0.10 m/s0.27 m/s【解析】由于滑块经过光电门时遮光板的挡光时间较短,所以滑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可用遮光板挡光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示.经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v1==m/s≈0.10 m/s,经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v2==m/s≈0.27 m/s.15.【答案】9 6【解析】皮球通过的路程是9 m;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球的位移大小是6 m.16.【答案】0.10,0.70,0.080,0.20.【解析】每相邻两个计数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相邻的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10 s,A点读数为0.30 cm;利用毫米刻度尺测出B、C两点间距x3=7.0 mm=0.70 cm某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C=m/s=0.080 m/s,由于相邻的时间间隔位移之差相等,根据运动学公式推论得:a==0.20 m/s217.【答案】平均速度的大小为m/s,方向水平向西平均速率为m/s【解析】物体全程的位移大小x=v2t2-v1t1=6×5 m-4×5 m=10 m,全程用时t=5 s+5 s+5 s=15 s,故平均速度大小v==m/s=m/s,方向水平向西.物体全程的路程s=v2t2+v1t1=6×5 m+4×5 m=50 m,故平均速率v′==m/s=m/s.18.【答案】A点坐标:x=-3 m;B点坐标:x=2 m【解析】A点坐标是-3 m,B点坐标是2 m19.【答案】(1)纸带①b、c两点间的距离为2.10 cm纸带①b、c两点间的距离为2.40 cm(2)纸带①c、e两点间的平速速度为1.13 m/s纸带①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为1.25 m/s小于【解析】(1)因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 mm,读数要估读到0.1 mm,选①纸带读出b、c两点间的距离为6.00 cm-3.90 cm=2.10 cm.选①纸带读出b、c两点间的距离为6.50 cm-4.10 cm=2.40 cm (2)选①纸带读出c、e两点间的距离为4.50 cm,相对应的平均速度①=≈1.13 m/s,选①纸带读出c、e两点间的距离为5.00 cm,相对应的平均速度②==1.25 m/s所以平均速度①小于②.。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典型例题单选题1、杭州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至25日举行,目前已经确定竞赛大项增至37个,包括28个奥运项目和9个非奥项目。
届时将向全国人民奉献一届精彩的亚运会,在考察运动员的成绩时,可视为质点的是()A.体操B.跳水C.双杠D.马拉松答案:D因为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时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以上运动项目中,体操、跳水、双杠都需要看运动员的肢体动作,即运动员大小和形状不可忽略,而马拉松比赛可以忽略掉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故选D。
2、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答案:C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故A正确;BC.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与参考系有关,故B正确,C错误;D .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属于二维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故D 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
小提示:理解坐标系的种类以及建立坐标系的目的及意义。
3、某人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率为v 1,然后又从乙地原路返回到甲地的平均速率为v 2,则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A .v 1+v 22,v 1+v 22B .v 1−v 22,v 1−v 22C .0,v 1−v 2v 1v 2D .0,2v 1v 2v 1+v 2答案:D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由于此人在甲、乙两地往返一次,故位移x =0,平均速度v̅=x t=0 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由于此人往返一次,故平均速率为2s t 1+t 2=2s s v 1+s v 2=2v 1v 2v 1+v 2 故AB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4、某校举行教职工趣味运动会,其中一项比赛项目——“五米三向折返跑”,活动场地如图所示,AB =AC =AD =5m ,参赛教师听到口令后从起点A 跑向B 点,用手触摸折返线后再返回A 点,然后依次跑向C 点、D 点,最终返回A 点。
高一物理第一章测试题
2012年7月18号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对而不全得3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 体积很小、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 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不略不计,就可以看成质点。
D. 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
2.在下列物体的运动中,可视作质点的物体有()
A. 从北京开往广州的一列火车
B. 研究转动的汽车轮胎
C. 研究绕地球运动时的航天飞机
D. 表演精彩芭蕾舞的演员
3.如图1-1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
在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向左飘,两条船运动状态是()
A.A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
B.A船肯定是静止的
C.B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
D.B船可能是静止的
4.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
B.给定初末位置,路程有无数种可能,位移只有两种可能。
C.若物体作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D.路程是物体运动径迹的长度,位移描述了物体位置移动的方向和距离。
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
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
B.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
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
D.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
离一定越来越大
6.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则( )
A.任意2s内的位移一定等于1s内位移的2倍
B.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它的路程
C.若两物体的速度相同,则它们的速率必然相同,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若两物体的速率相同,则它们的速度必然相同,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7.甲、乙两车沿平直公路通过同样的位移,甲车在前半段位移上以v
1
=40km/h的速度运动,
后半段位移上以v
2=60km/h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时间内以v
1
=40km/h的速度运动,
后半段时间以v
2
=60km/h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位移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的关系是( )
A.v甲=v乙
B.v甲>v乙
C.v甲<v乙
D.因不知为是和时间无法确定
8.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加速度越大,速度越大
B.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
D.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B.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一定越大
C加速度就是“增加出来的速度”
D.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无关
10.对以a=5m/s2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任意1s的末速度比初速度大5m/s
B.第ns末的速度比第1s末的速度大5(n-1)m/s
C任意1s末的速度比前1s初的速度大5m/s
D.第2s末的速度是第1s末的速度的2倍
二.填空题:(共26分,11题8分,12题10分,13题8分)
11.一质点绕半径是R的圆周运动了一周,则其位移大小是________,路程是________。
若质点只运动了1/4周,则路程是_______,位移大小是_________。
12.如图所示v-t图象,表示质点做运动,它的初速
度为,加速度为____ __,前20s内的加速度是___
__,第30s末的加速度____ ___。
1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让重锤自由下落,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图中直尺的单位为cm,点O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点,点A、B、C、D……依次表示点O以后连续的各点。
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T=0.02 s打一个点。
(1)打点计时器打下点G时重锤的速度可用表达式v G=____________进行计算,式中各量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上式计算出打下点G时重锤的速度为v G=____________m/s
三、计算题:(共24分,14题5分,15题5分,16题7分,17题7分)
14.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0s内速度由20m/s减为5m/s.求10s内物体的速度变化和加速度.
15.某物体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若规定向东为正方向,
试求物体在OA、AB、BC、CD、DE各阶段的速度。
16.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弹射系统可以减短战机起跑的位移,假设弹射系统对战机作用了0.1s 时间后,可以使战机达到一定的初速度,然后战机在甲板上起跑,加速度为2m/s2,经过10s,达到起飞的速度50m/s的要求,则战机离开弹射系统瞬间的速度是多少?弹射系统所提供的加速度是多少?
17.亮亮星期天跟妈妈去商厦购物,亮亮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发现,乘自动扶梯上楼,如果站在扶梯上不动,扶梯可以在3 min内把他送到楼上去.若扶梯不动,他可用 1.5 min沿扶梯走到楼上.试计算亮亮在仍以原来的速度沿扶梯向上运动,同时扶梯也开动的情况下,需用多长时间才能到楼上?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单元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 AC 3. C 4. A C D 5. A 6. ABC 7. C 8. CD 9. D
10. AB
二.填空题
11. 0,2πR ,πR/2,2R
12.匀减速直线,30m/s ,-1m/s 2,-1m/s 2, -1m/s 2
13.(1)T
FH v G 2=,FH 表示F 、H 两点间的距离 (2)v G = 1.30 m/s
三.计算题
14.△v =-15m/s , a =-1.5m/s 2
15. 【解析】物体在t=0开始从原点出发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历时2s ,接着的3s-5s 内静
止;第6s 内继续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第7s-8s 匀速反向行驶,至8s 末回到出发点;在第9s-12s 内从原点西行做匀速直线运动;由s-t 图象得各阶段的速度如下:
OA 段:2
6111==t s v =3m/s 方向向东; AB 段:v 2=0 静止; BC 段:1
6333==t s v =6m/s 方向向东; CD 段:2
12444-==t s v =-6m/s 方向向西; DE 段:44555-==
t s v =-1m/s 方向向西; 16、解:设战机离开弹射系统瞬间的速度是0υ,弹射系统所提供的加速度为1a ,以0υ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由at 0t +=υυ得: s /30m s /m )10250(at t 0=⨯-=-=υυ
弹射系统所提供的加速度为: 2101s /300m 1.0030t 0
a =-=-=
υ 17.解析:设沿着扶梯从楼下到楼上的距离为x ,扶梯的运动速度为v 1,亮亮的速度为v 2,站在扶梯上不动,扶梯把他送到楼上去的时间为t 1,扶梯不动,他沿扶梯走到楼上去的时间为t 2,则有 x =v 1t 1 x =v 2t 2
亮亮和扶梯同时运动时,x =(v 1+v 2)t
解以上三式得 t =1 min
所以,亮亮以原来的速度沿扶梯向上运动,同时扶梯也开动的情况下,需用1 min 时间才能到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