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国民经济核算计算部分习题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13
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国民经济核算(强化练习)1、填空题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采用的是()分类。
正确答案:产业部门2、单选下列分配流量不属于收入初次分配所产生的是()。
A.生产税B.所得税C.财产收入D.劳动报(江南博哥)酬正确答案:B3、单选在收入分配阶段,反映国民经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总量特征的指标是()。
A.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原始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C.国内生产总值、国民原始收入D.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正确答案:B4、问答题期末资产负债数量和价值发生变动的原因?正确答案:期末资产负债数量和价值发生变动的原因主要有:(1)期内进行交易活动、非金融投资和金融投资引起的变动;(2)期内非交易因素,包括:有形资源资产的增加与减少、战争和自然灾害等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放生引起资产负债物量变化、机构部门分类变化导致的部门之间资产负债的增加与减少等;(3)由于市场价格(利率、汇率、价格)变化引起的资产价值变化。
5、填空题在中性持有资产收益及计算中,综合物价指数通常可以选用按月计算的()替代。
正确答案:消费物价指数6、单选收入形成帐户的平衡项是()。
A.劳动报酬B.生产税净额C.增加值D.营业盈余正确答案:D7、单选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
A.进出口差额B.国际收支基本差额C.国外净要素收支D.国际收支总差额正确答案:D8、填空题农业总铲除按()计算。
正确答案:产品法9、单选火药用于军事和有文献记载最早出现于()A.西汉B.唐代C.宋代D.明朝正确答案:B10、填空题最终消费率是指()与实际最终消费之比。
正确答案:最终消费支出11、多选对外交易从内容和形式上看包括()。
A.货物与服务交易B.收入分配交易C.投资和金融交易D.交换式交易E.单方面转移正确答案:A, B, C, D, E12、多选国外金融资产主要包括的三项内容是()。
A.直接投资B.间接投资C.证券投资D.期权投资E.其他投资正确答案:A, C, E13、单选国民资产负债的分类标准是资产负债的()。
国民经济核算学习指导各章练习题答案第一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A.SNA B.MPSC.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D.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2.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
A.一次产业分类B.二次产业分类C.三次产业分类D.四次产业分类3.由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和生产税净额确定的价格是()。
A.要素价格B.基本价格C.生产者价格D.购买者价格4.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5.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A.生产和收入分配核算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C.资金流量核算D.国际收支核算6.常住单位是指()。
A.在一个国家地理领土内的经济单位B.在一个国家经济领土内的经济单位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D.在一国地理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7.以下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A.交通运输业B.物资供销和仓储业C.科学研究事业D.畜牧业8.SNA采用的是()。
A.全面生产概念B.限制性生产概念C.物质生产概念D.宏观生产概念9.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一个基层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机构单位B.一个基层单位能包含多个机构单位C.一个机构单位不可以包含任何基层单位D.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10.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固定资本消耗作为()处理。
A.货物和服务交易B.分配交易C.金融交易D.内部交易1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指标是(A )。
A.国内生产总值B.社会总产值C.国民生产总值D.国民收入12.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A.机构单位B.机构部门C.基层单位D.产业部门(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产业包括在我国三次产业分类的第二产业类中()。
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国民经济核算题库知识点(强化练习)1、填空题投资率一般定义为()与国民可支配收入之比。
正确答案:非金融投资额2、填空题在国民经济各机构部门中,通常属于投资资金不足的主要部门是()部门.正确答案:(江南博哥)企业3、单选生产成果总价值是指()。
A.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劳动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资本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B.固定资本消耗的价值、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C.国内生产总值D.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总价值正确答案:A4、单选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
A.就是中间产出B.就是最终产出C.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部分D.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C5、判断题工业总产出在本企业内可以重复计算。
正确答案:错参考解析:工业总产出是企业本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的最终产品,但企业最终产品,有可能成为其它企业的中间产品。
因此,在企业内部不能重复计算,但在企业之间存在转移价值的重复计算。
6、单选机构单位可以分为两类()。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B、住户和法人单位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正确答案:B7、单选政府财政统计核算体系是从()角度反映一个政府治理国家、管理经济活动运行情况的多功能体系。
A.经济B.社会C.政府D.环境正确答案:A8、判断题市场价格中的基本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正确答案:错9、多选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体系中的经常账户包括()。
A.货物和服务账户B.生产账户C.收人分配和使用账户D.资本交易账户E.金融交易账户正确答案:A, B, C10、填空题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机构单位交纳所得税作为()处理。
正确答案:分配交易11、多选人口构成统计的内容包括()。
A.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B.人口的经济构成C.人口的出生构成D.人口的地区构成E.人口的社会构成正确答案:A, B, C, E12、多选客观赋权法主要有()。
A.变异系数法B.复相关系数法C.熵值法D.主成分分析法E.因子分析正确答案:A, B, C, D, E13、单选社会核算矩阵在()的基础上增加了非生产性部门,以二维表的形式全面反映了整个经济活动的收入流和支出流。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计算题参考答案第二章:生产总量核算P30-33第1题:(1)中间投入=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25663-11424=14239(亿元)(2)固定资产消耗=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11424-5888-810-3533 =1193(亿元)(3)总投资=固定资产形成+库存增加=3803+507=4310(亿元)(4)总消费=国内生产总值-总投资-(出口-进口)-统计误差=11424-4310-(1571-1789)-(-4)=7336(亿元)根据以上计算的指标,编制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第2题:(1)生产法:农业增加值=200-50=150亿元工业增加值=600-200=400亿元建筑业增加值=200-80=120亿元运输邮电业增加值=200-40=160亿元贸易及餐饮业增加值=200-60=140亿元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增加值=200-40=160亿元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增加值=300+300×10%=33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GDP)=150+400+120+160+140+160+330=1460(亿元)(2)收入法: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消耗+营业盈余=700+(200-120)+400+280=1460(亿元)(3)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出口-进口)=1000+640+(220-400)=1460(亿元)第3题:(1)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消耗+营业盈余=472+(114-50)+96+282=914(亿元)(2)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914-96=818(亿元)第4题:(1)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1200-700=500(亿元)(2)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消耗+营业盈余=300+40+60+100=500(亿元)(3)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出口-进口)=300+210+(80-90)=500(亿元)第5题:本年度工业总产出=当年销售收入+当年库存变化+当年来料加工收入=25+[(10-16)+0+(11-8)]+5=27(万元)第6题:农业总产出=粮食总产出+其余农产品总产出+林产品总产出+森林培育费+畜产品总产出+畜牧存栏期初期末差额=103×1300+8.7+3+6+6+(17-15)=133925.7(万元)第7题:(1)中间消耗=生产成本-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小型工具支出=542-68-25+5 =454(万元)(2)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60-454=406(万元)第8题:(1)该金融部门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350-128=222(亿元)该金融部门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222-120-15-12=75(亿元)(2)金融部门生产账户第9(2)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自产自用=866.89+459.16+196.0+231.34=1753.39(亿元)(3)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492.04+381.20+192.64)+(22.30+111.89+333.76+171.23)+48.33=1753.39(亿元)第10题:(1)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9159-4381=4778(亿元)(2)净出口=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4778-3858-889=31(亿元)货物和服务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净出口=1124-31=1093(3)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4778-589=4189(亿元)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五)计算题:5.02000100011111===X x a 2.0100020021212===X x a 2.050010031313===X x a 1.0200020012121===X x a 1.0100010022222===X x a 1.05005032323===X x a 1.0200020013131===X x a 1.0100010023232===X x a第四章: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第1题:(1)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非金融企业:1700亿元;金融机构:95亿元;政府:320亿元;居民:620亿元;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3亿元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Σ各部门增加值=2738亿元 (2)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非金融企业:975;金融机构:35;政府:90;居民:510;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1 (3)各机构部门综合收入形成账户:略第2题:(1)各部门财产收入净额分别为:非金融企业:(200-350)+(360-1150)-300+(20-100)=-1320亿元 金融机构:(500-400)+(1000-130)-10+(5-10)=955(亿元) 政府:(30-150)+0+0+(110-5)=-15(亿元) 居民:(200-50)+(800-130)+0+(30-20)=830(亿元)(2)国外自该国得到的财产收入净额=(-1320)+955+(-15)+830=450亿元第3题:(1)可支配收入=原始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50+〔(500+50+100)+250〕-300=650(亿元)(2第4题:(1)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180-60-(10-0.2)=110.2(亿元)(2=91.5(亿元)(3=91.5+0-(30+5+0.1)=56.4(亿元)第5题:该地区住户最终消费=购买消费品支出+文化生活服务支出+支付保姆工资+支付房租=100+30+18+8=156(万元)第6题:总储蓄额=可支配收入总额-消费总额=388-(212+156)=20(亿元) 储蓄净额=可支配收入净额-消费总额=358-(212+156)=-10(亿元)第7题:(1)根据公式:可支配收入净额=可支配收入总额-固定资产消耗,计算各部门及经济总体的可支配收入净额分别为:非金融公司:72;金融公司:33;政府:537;居民:1746;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60;经济总体:2448 (2)计算各部门及经济总体的最终消费支出居民部门的最终消费支出=个人消费支出=1395+8+18+6+10+2+115+3=1557(亿元)政府部门:个人消费=105+125+75+35=340(亿元)公共消费=100+45+70+22=237(亿元)最终消费=个人消费+公共消费=340+237=577(亿元) 非营利机构的最终消费支出=个人消费支出=50亿元经济总体:个人消费支出=340+1557+50=1947(亿元)公共消费支出=237(亿元)最终消费=个人消费+公共消费=1947+237=2184(亿元)(3)根据公式:储蓄总额=可支配收入总额-最终消费支出,计算各部门及经济总体的储蓄总额分别为:非金融公司:277.5;金融公司:48;政府:5;居民:252;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14.5;经济总体:597 (4)计算储蓄净额:储蓄净额=储蓄总额-固定资产消耗非金融公司:72;金融公司:33;政府:-40;居民:189;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10;经济总体:264第8题:(1)国民可支配收入=900+2500+800=4200(亿元)居民最终消费=2500×70%=1750(亿元) 政府最终消费=800×90%=720(亿元)整个国民经济的消费率=%8.5842007201750=+整个国民经济的储蓄率=%2.414200)7201750(4200=+-(2)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4200×50%=2100(亿元)政府部门可支配收入=4200×20%=840(亿元) 居民最终消费=2100×70%=1470(亿元) 政府最终消费=840×90%=756(亿元)整个国民经济的消费率=%5342007561470=+计算结果的变化说明收入的部门占有结构状况对经济整体的消费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国民经济核算的习题第一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目前正在采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就是()a.snab.mpsc.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d.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2.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
a.一次产业分类b.二次产业分类c.三次产业分类d.四次产业分类3.由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和生产税净额确认的价格就是()。
a.要素价格b.基本价格c.生产者价格d.购买者价格4.分割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就是()。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5.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a.生产和总收入分配核算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c.资金流量核算d.国际收支核算6.居住地单位就是指()。
a.在一个国家地理领土内的经济单位b.在一个国家经济领土内的经济单位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备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d.在一国地理领土内具备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7.以下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的就是()a.交通运输业b.物资供销和仓储业c.科学研究事业d.畜牧业8.sna采用的是()。
a.全面生产概念b.限制性生产概念c.物质生产概念d.宏观生产概念9.以下定义恰当的就是()。
a.一个基层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机构单位b.一个基层单位能包含多个机构单位c.一个机构单位不可以涵盖任何基层单位d.一个机构单位可以涵盖多个基层单位10.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固定资本消耗做为()处置。
a.货物和服务交易b.分配交易c.金融交易d.内部交易1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指标是()。
a.国内生产总值b.社会总产值c.国民生产总值d.国民收入12.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a.机构单位b.机构部门c.基层单位d.产业部门(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哪些产业包含在我国三次产业分类的第二产业类中()。
计算题1. 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68。
亿元,支付劳动报酬256亿元,上缴生产税85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6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人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3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7亿元,支援灾区捐款3亿元,上缴所得税43亿元。
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配帐户。
(16分)1. (16分)解: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 = 680-256-(85-6)=345(亿元)(2分)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人净额=345+<38-42)=341(亿元)(1分) 可支配总收人=原始收人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341十(0-7-3-43)=288(亿元)(1分)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收入分配帐户如下:收人形成帐户 (4分) (单位:亿元)使用来源劳动报酬 256 总营业盈余 345生产税净额 79 总增加值 680合计 680 合计 680原始收人分配帐户(4分) (单位:亿元)使用来源财产收人 42 总营业盈余 345原始收入总额 341 财产收人 38合计 383 合计 383收入再分配帐户(4分) (单位:亿元)使用来源经常转移支出 53 原始收入总额 341可支配总收入 288 经常转移收人 0合计 341 合计 3412. (18分)已知某地区2000年以下统计资料:(1 )总产出15000亿元;(2 )最终消费811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5600亿元,公共消费2510亿元;(3 )资本形成总额2037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0亿元,库存增加24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3亿元;(4 )出口1200亿元;(5 )进口1060亿元;(6 )固定资本消耗1480亿元;(7 )劳动者报酬5240亿元;(8 )生产税610亿元;(9 )生产补贴15亿元;要求 :(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2)编制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帐户。
〔一〕选择填空题1.资金流量核算以进行分类核算的。
A. 产业部门B. 产品部门C. 机构部门D. 常住单位2.资金流量核算的计价依据是A. 先进先出计价法B. 现期市场价格C.历史成本价D. 后进先出计价法3.在资金流量核算表中,每个机构部门列出“使用”“来源”两个栏目,其中前者记录后者记录A. 支出或者资金流出B. 支出或者资金流入C.收入或者资金流出D.收入或者资金流入4.从增加值到原始收入,占有份额明显加大的部门是A. 非金融企业B. 金融机构C. 政府D. 住户5.下面哪种经济行为属于收入分配A. 单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障缴款B. 购买固定资产C. 购买消费品D. 出售价格上涨的股票6.由于海啸发生,2005年印度尼西亚的国民可支配收入大于国民总收入,主要原因是A. 对国外净劳务输出增多B. 对外净金融投资规模扩大C. 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D. 接受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7.以下关于税收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 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关于税的定义,针对资本收益缴纳的是资本税B. 无论何种税收,都属于收入再分配的活动,应该最为收入分配活动加以核算C. 货物进口活动与生产活动无关,因此进口税不属于生产税D. 所有税收都是强制性发生的单方面的转移,没有相应的价值回报8.以下关于资本形成的时间界定,正确的选项是A. 以交易者获得资产所有权的时间为主B. 以固定资产的生产时间为主C. 以固定资产投入使用的时间为主D. 以获得资产实物的时间为主9.某宾馆为进行装修装潢,在某时期购买彩色电视机开支15万元,购买建材开支10万元,对装修企业支付装修费用5万元,则该宾馆当期固定资本形成应是10.以下数以收入分配和使用核算的范围有A. 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B. 自给性家务劳动中所耗用的材料C. 股票交易中所获取的价差D企业向学校的捐款E.野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11.从覆盖范围看,我国资金流量核算的特点在于A. 以增加值为起点,而非总储蓄B. 以总储蓄为起点,而非增加值C. 包括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非金融投资核算D. 不包括非金融投资E. 包括金融交易12.以下项目属于劳动者报酬的是A. 对职工支付奖金和津贴B. 为职工缴纳的保险金C. 发放给部分职工的困难补助D. 提取的住房公积金E. 发放给职工的购物券〔二〕计算题:1.已知企业增加值1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60亿元,支付生产税10亿元,政府生产补贴0.2亿元,上缴政府所得税30亿元,支付财产收入〔包括分红、利息等〕20亿元,补贴医疗、食堂、学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5亿元,支援灾区捐款0.1亿元,国库券兑现收入10亿元,利息收入1.3亿元。
一、单项选择题1.国民经济核算中所采用的指数主要是(B综合指数)2.拉氏物量指数是按(A基期价格)加权。
3、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A国内生产总值)4、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是(C经济学)。
4、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5、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A包括)在国外的领土飞地。
7、常住单位是指(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8、机构单位可以分为两类(B住户和法人单位)。
9、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D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10、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属于(B第二产业)11、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核算的基本依据是(C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
12、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B产业部门)。
13、国民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是(A基层单位)。
14、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C第三产业)。
15、保险公司属于(B金融机构部门)16、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指标是(A国内生产总值)。
17.市场价格中的基本价格是根据(B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价格)确定的价格形式。
18.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B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19、生产核算的核心是(C国内生产总值)20、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采用的是(A产业部门分类)21、产业部门分类的依据是(D主产品的同质性)22、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23、下列各项不能看作是增加值的是(A中间消耗)24、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C营业盈余)2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某建筑去年已经完成,今年的销售金额应加入今年的GDP)26、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C由粮食购销部门增加储备的粮食)27、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B小于)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国民收入核算习题及答案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基础练习(一)名词解释1、国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在本国(地区)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2、国民生产总值: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3、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4、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5、流量:一定时期发生的变量6、存量: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7、名义GDP:名义GDP也称货币GDP,它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8、实际GDP:实际GDP是用以前某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9、GDP的折算指数:也称GDP平减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10、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消耗的那一部分产值11、国生产净值: 国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消耗的那一部分产值12、国民收入:一国在一定时期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13、个人收入::个人从企业中获得的收入(未缴纳个人所得税),它只是国民收入的一部分14、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
15、收入法:是从居民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角度来核算一个国家一定期限投入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16、支出法:是把一个国家一定限期投入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物品和劳务按需求者支出的金额分类汇总而成进行核算GDP的方法(二)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列入国生产总值的核算 BEFGHJKL(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屋买卖收取的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E)购买一辆旧车(旧房子)(F)购买股票(G)购买彩票赢得1万元(H)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蛋糕厂购入5吨面粉)(I)企业支付的贷款和债券利息(J)政府的公债利息和消费利息(K)家庭主妇家务劳动这个价值(L)拍卖名画的收入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GDP和GNP都是流量的概念(B)GDP是地域概念,GNP是国民概念(C)GDP和GNP都是以市场交换为基础(D)GDP和GNP是同一概念,没有区别3、某国的GDP大于GN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B)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4、今年的名义国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生产总值,说明 D(A)今年物价一定比去年高(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5、相对于名义国生产总值,实际国生产总值是指(D)(A)名义国生产总值减去其他国家的赠与(B)名义国生产总值减去全部的失业救济(C)将名义国生产总值根据失业变动进行调整后所得到(D)将名义国生产总值根据价格变动进行调整后所得到6、假如一个地区的实际国生产总值为17500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的折算指数为1.60,则该地区名义的国生产总值(D)(A)11000亿美元(B)15700亿美元(C)15700亿美元(D)28000亿美元7、如果某国名义GDP从1990年的10000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25000亿美元,价格指数从1990年的1增加到2000年的2,若以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该国2000年的GDP为(B)(A)10000亿美元(B)12500亿美元(C)25000亿美元(D)50000亿美元8、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0元,消费等于4300元,利息支付为100元,个人储蓄是400元,那么他的个人可支配收入为(B)(A)5000元(B)4800元(C)4700元(D)4000元9、在一个四部门的经济中,GDP是(A)的总和(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工资、利息、地租、利润和折旧10、如果一个社会体系国民的消费支出为8亿美元,投资支出为1亿美元,间接税为1亿美元,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为1.5亿美元,出口额为2亿美元,进口额为1.8亿美元,则下列正确的是(B)(A)NNP是10.7亿美元(B)GNP是10.7亿美元(C)GNP是9.7亿美元(D)NNP是9.7亿美元11、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D)(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以上都是12、经济学上的净投资是指(D)(A)建筑费用加上设备减去存货变化的总值(B)建筑费用加上设备减去存货变化的总值(C)建筑费用加上设备再加上存货变化的总值(D)建筑费用加上设备再加上存货变化再减去资本重置的总值13、在国民收入支出核算中,住房是属于(B)(A)家庭消费支出(B)企业投资支出(C)政府购买支出(D)以上都不是14、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000亿美元,他在本年度生产了2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2000亿美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C)(A)2500亿美元和500亿美元(B)12500亿美元和10500亿美元(C)25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D)7500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15、在国民收入账户中,投资需求可能包括以下项目,除了(B)(A)企业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B)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购买股票(C)居民和房东购买新房(D)公司产品存货的增加16、用收入法计算的GNP应等于(B)(A)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B)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C)工资+利息+中间产品成本+利润+间接税(D)生产企业收入-中间产品成本17、下列恒等式正确的是(D)(A)S+G+M=I+T+X(B)S+G+X=I+T+M(C)S+I+X=G+T+M(D)S+T+M=I+G+X(三)辨析题1、无论是企业支付的贷款和债券利息还是政府公债利息都要计入国民生产总值里(1)这句话不完全正确(2)因为在GDP的核算中的利息是个人提供资金给企业使用而获得的利息。
国民经济核算综合练习(一)1.已知某部门有关资产变化以及负债和净值变化资料如下:该部门可支配收入为960亿元;固定资本形成总额980亿元;存货增加370亿元;总储蓄96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45亿元;资本转移支出9亿元;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为0。
(假设不存在统计误差)要求:(1)计算该部门的资本形成总额、资本转移收入净额和资金余缺;(2)编制该部门的资本帐户;(3)计算该部门的储蓄率和投资率,并判断该部门属于企业部门还是住户部门。
答:(1)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980+370=135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转移收入-资本转移支出=45-9=36(亿元)资金余缺=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960+36-1350-0=-354(亿元)(3)储蓄率=总储蓄 / 可支配总收入=960/960=100%投资率=非金融投资总额/可支配总收入=1350/960=140.6%该部门的资金余缺值为负,即从其他部门借入资金,并且投资率超过100%,据此可以判定该部门为企业部门。
说明:计算该题需要熟悉资本形成总额等项目的计算公式,需要熟记资本帐户的基本结构,同时对于各机构部门的资金余缺状况有所了结。
2、某期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为6800亿元,当期用于最终消费支出3500亿元,资本形成总额1700亿元,无资本转移收支,银行存款780亿元,购买股票230亿元,购买债券260亿元,购买保险450亿元。
(假设不存在统计误差)(1)计算住户部门的资金余缺(2)计算住户部门的金融负债解:(1)总储蓄=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支出=6800-3500=3300(亿元)资金余缺=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3300-1700=1600(亿元)(2)住户部门金融资产总额=780+230+260+450=1720(亿元)住户部门金融负债总额=金融资产总额-资金余缺=1720-1600=120(亿元)3、报告期某国金融帐户如下所示根据以上帐户计算该国的国内金融资产和国内金融负债。
四、计算分析题( 30分)
1、已知某地区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 单位: 亿元) :
( 1) 总产出8673亿元; ( 2) 中间消耗4124亿元; ( 3) 最终消费3658亿元;
( 4) 资本形成总额898亿元; ( 5) 固定资本消耗259亿元; ( 6) 货物和服务进口( 含自外地购入) 86亿元。
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
出口( 含向外地输出) 。
2.已知某地区以下统计资料:
( 1) 总产出16000亿元;
( 2) 最终消费8000亿元, 其中居民消费6800亿元, 公共消费1200亿元;
( 3) 资本形成总额3000亿元, 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800亿
元, 库存增加145亿元, 贵重物品净获得55亿元;
( 4) 出口1400亿元; ( 5) 进口1000亿元;
( 6) 固定资本折旧1800亿元; ( 7) 劳动者报酬5000亿元; ( 8) 生产税500亿元; ( 9) 生产补贴40亿元;
根据以上统计资料用生产法、收入法及支出法分别计算该地区的
国内生产总值。
解: 支出法计算: 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
出口=8000+3000+( 1400-1000) =11400( 亿元)
生产法: 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16000-11400=4600( 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16000-4600=11400
收入法: 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11400-1800-5000-( 500-40) =4140( 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 固定资本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已知某地区如下国民经济统计资料 ( 单位: 亿元) 参考期末复习指导31页第2题。
( 1) 农业总产值280亿元, 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35亿元; 中间投入62亿元。
( 2) 工业总产值960亿元, 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238亿元; 中间投入340亿元。
( 3) 建筑业总产值326亿元; 中间投入83亿元。
( 4) 运输邮电业总产值188亿元; 中间投入35亿元。
( 5) 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237亿元; 中间投入68亿元。
( 6) 其它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452亿元; 中间投
入85亿元。
( 7) 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亿元, 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 中间投入76亿元。
( 8) 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1686亿元, 资本形成总额为548亿元, 自外地购入商品32亿元, 向外地输出商品75亿元。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4.已知某地区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 单位: 亿元) : ( 1) 总产出8500亿元; 中间消耗4124亿元; 固定资本消耗259亿元;
( 2) 最终消费2658亿元; ( 4) 资本形成总额1868亿元; 货物和服务进口 186亿元。
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 含向外地输出) 。
解: 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500-4124=4376( 亿元)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4376-259=4117( 亿元)
货物和服务出口=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口
=4376-2658-1868+186 =36( 亿元)
5、三次产业投入产出关系如下表( 亿元) :
要求: ( 1) 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
( 2) 第二产业消耗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
( 3) 计算a32,分别解释a32的经济含义。
6、某企业1999年有关资本形成统计资料如下:
( 1) 可支配总收入801万元; ( 2) 固定资本消耗530.1万元; ( 3) 缴纳资本税44.6万元; ( 4) 接受捐赠81.9万元; ( 5) 其它资本出让40万元; ( 6) 用于购买生产设备资金814.5万元; ( 7) 年初库存32万元; ( 8) 年末库存17.6万元。
要求: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企业当期资本形成总额, 并编制资本账户。
解: 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库存变化+贵重物品净获得
=814.5 + (17.6-32)+0 =800.1(万元)
资本账户单位: 万元
※说明: 由于企业没有最终消费, 可支配收入全部形成储蓄。
( 5分)
7、已知某地区以下资料:
企业增加值180亿元, 支付劳动报酬60亿元, 支付生产税10亿元, 政府生产补贴0.2亿元, 上缴政府所得税30亿元, 支付财产收入( 包括分红、利息等) 20亿元, 支付医疗、食堂、学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5亿元, 支援灾区捐款0.1亿元, 利息收入1.3亿元, 资本转移收入净额10亿元, 资本形成总额70.4亿元。
要求: ( 1) 计算企业初次分配总收入、可分配总收入、总储蓄、净金融投资;
( 2) 根据已知数据和计算的全部数据, 编制非金融企业部
门的资金流量帐户。
8、假设某地区企业部门有关资料:
( 1) 当期增加值为2800亿元, 其中劳动报酬1300亿元, 生产税净额300亿元, 固定资本消耗200亿元;
( 2) 当期利息收入10亿元, 利息支出35亿元, 对股东发放红利共800亿元, 来自其它单位的投资收益200亿元,
土地租金净支出5亿元, 无形资产使用费净支出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