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务院今年的有关文件指出:“大力推进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正确处理使用少数民族语授课和汉语教学的关系,部署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在民族中小学逐步形成少数民族语和汉语教学的课程体系,有条件的地区应开设一门外语课。要把‘双语’教学教材建设列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予以重点保障。按照新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编写少数民族学生适用的汉语教材。要积极创造条件,在使用民族语授课的民族中小学逐步从小学一年级开设汉语课程。国家对‘双语’教学的研究、教材开发和出版给予重点扶持。”

在2001年6月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会议上,李岚清副总理提出:“少数民族地区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教师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能力,提高教师双语教学的水平,搞好双语教学特别是要加强汉语教学。在多民族聚居区,要提倡不同民族的学生在同一学校共同学习,促进民族团结。”

在2002年7月召开的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和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同志都特别强调了在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陈至立同志强调:“要保持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就必须打破封闭,向别的民族学习优秀的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我国各少数民族来说,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要按照有利于民族长远发展,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有利于各民族科学文化交流的要求,大力加强汉语教学,积极推广普通话,有条件的民族中小学还要开设外语,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李德洙同志强调:“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不仅要学好本民族语言,而且应当努力学好汉语、学好外国语。要注意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成果。兴旺发达的民族,一定是开放意识很强的民族。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保持发展的活力。这是民族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民族地区特别是不通汉语的民族地区大力推进民汉“双语”教学,已经成为我国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政策措施之一,民汉“双语”教学在民族教育事业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适时开展民族语文、汉语文、外语(主要是英语)“三语”教学,是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全面适应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需求的客观需要,反映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走向现代化的强烈愿望,是民族教育发展的总趋势。

加强双语教学切实提高民族教育质量

文/国家民委文宣司语文室

我国开展“双语”、“三语”教学的基本情况

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于汉族人口最多,社会发展走在各少数民族之前,因而少数民族除了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以外,还要学习汉语文。这就决定了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在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地实行“双语”教学,不仅能使民族语文的学习、使用得到有力保障,有利于民族教育和民族文化的发展,而且能够充分发挥母语的启蒙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加速培养人才。而“三语”教学既是提高民族教育质量的瓶颈,也是推进民族学校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只有把民族地区的“三语”教学引向深入,少数民族地区才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与国际接轨,少数民族才能真正融入国际社会大舞台。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族教育就已出现双语教学,民族地区对双语教学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后来由于错误思潮的干扰,许多地区只实行汉语单语教学,使民族教育受到很大损失。进入80年代以来,在各民族地区广泛开展了双语教学实验和社会扫盲。在认识到本民族语言是开发儿童智力、保存本民族文化和扫除文盲的最有效工具之后,很多民族中小学校或普通学校的民族班开始使用民族语言授课。我国目前共有1万多所民族中小学使用21种民族语言开展双语教学,接受双语教育的在校生600多万名,其中有些地方还开展了民、汉、外“三语”教学实验。

内蒙古自治区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双语”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三语”教学,重新整合民族语文知识结构,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提前开设了汉语文课程,增加了汉语文课时,充分调动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积极性,汉语文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自治区民族中学外语教学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进展很快。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增设外语为主要内容的“三语”教学改革实验在内蒙古各地纷纷展开,现在绝大部分民族中学已经开设了英语或日语等外语课。各盟、市积极探索在民族中小学开设一门外语的教学改革,开设实验班,组织有计划的师资培训,指定了加强“三语”教学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措施等,从而使本地区民族中小学外语教学工作逐步走向了正规化、常规化、科学化。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二中是以蒙古语授课的中学。该校从1997年

开始招收高中“三语并开”理科实验班,同时在初中普遍开设英语,在高中班开设英语选修课。97届“三语”教学实验班在2000年参加高考,全班36名同学中有35名超过录取分数线,并有18名同学超过重点线,其中有9名同学超过普通理科重点线,分别被国防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录取。该校“三语”教学实验为少数民族学生走出内蒙古走向全国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为了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有些地区举办了“三语”演讲比赛,三语三能(读、说、听)测试。这些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外语教学工作。随着“三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其他学科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都十分活跃。

西藏自治区一方面继续重视藏语文的学习、继承和发展,规定教育部门要深入研讨藏语文教学问题,不断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藏语文教学质量,要不断提高各类藏文教材的编写质量,使其能更好地为提高西藏的藏语文教学水平服务。同时,一再强调西藏的少数民族学生一定要学好藏语文,并在大中专招生录取中,对藏族等本地少数民族学生学好藏语文给予导向性的支持。另一方面,根据西藏经济社会和教育的改革发展,对地区以上大中城市中小学的汉语文教学和全区大中专学校的汉语言文学课提出了明确的质量要求。同时,创造条件逐步在城区小学和中学藏族班开设英语课。全区的小学藏族班都上藏语文课,而且都作为主课,全区的小学汉族班都开设有汉语文课,也都作主课;全区乡中心小学和县完全小学的藏族班都开设有汉语文课;全区属藏语文授课体系内的小学,除汉语课外,其余各门功课都用藏语文授课;全区属汉语文授课体系内的小学,除藏语课外,其余各门功课都用汉语文授课;根据自治区教育改革规划和发展计划,有的小学已在汉族班开设英语课,并在部分藏族班试开英语课。在中学阶段,无论是藏族班还是汉族班,全区所有班级都开设有汉语课和英语课,藏族班开设有藏语文课并且是主课,但汉族班除极个别情况外都没有开设藏语文课。使用的汉语文课教材各地有所不同,高中使用的都是全国统编教材,地区以上城区初中一般使用全国统编教材,也有个别学校使用五省区协作教材;县初中一般使用五省区协作教材,也有使用西藏区编教材的;藏语文课使用的都是西藏区编教材;英语课使用的都是全国统编教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中小学采用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俄罗斯7种语言进行教学,大中专院校采用汉、维、哈、蒙4种语言授课。全区目前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普通中学有872所,占51.0%,小学有4581所,占68.2% ,还有461所民汉合校的中小学。在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中小学中,全区有维吾尔语小学3727所,中学635所;哈萨克语小学707所,中学185所;蒙古语小学47所,中学24所;锡伯语小学8所,中学3所;柯尔克孜语小学92所,中学23所;俄罗斯语小学1所。根据各少数民族教学的需要,自治区一直坚持用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和锡伯5种民族文字出版中小学教材。新疆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注意从实际出发,既与全国同步,又不失地方民族特色,一般的文字课本,以全国统编教材为蓝本翻译出版,语文、汉语、思想品德课、音乐、民族团结和民族政策课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则立足于自编自版。同时,特别注重汉语教学。目前,新疆普通中小学有汉语教师15134人,形成了以从小学三年级开设汉语课为主,双语授课实验、民考汉、民汉合校、小学一年级开设汉语口语等多种双语教学模式并存的发展格局。

吉林省根据语言环境、师资条件、群众意愿等情况,采取开放、灵活、多样的“双语”教学模式:一是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加授汉语;二是用汉语授课加授民语;三是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其他课程用民语授课。同时,分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学校进行了民、汉语文相辅相成、以“三语”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推行中国汉语水平考试、汉语课使用统编语文教材等一系列教学改革试验,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全省朝鲜、蒙古族学校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民族语文和汉语文,乡中心校以上学校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外语课。民族中学外语语种只开设日语的局面逐步得到改变,学习英语学生的比例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0% 提高到现在的35% 。今年3月份开始,进行不同类型的双语教育改革实验。实验周期为3至6年,实验的重点内容和目标是:优化民族语文教学,强化汉语文教学,使汉语同民族语一样成为教学媒介,适当聘用汉族教师讲授汉语课,以提高学生的“双语”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成为“双语”兼通的人才。

广西壮族自治区多年来积极稳步地在23个壮族聚居县68所完全小学开展壮汉双语文教学实验,根据“以壮为主、壮汉结合、以壮促汉、壮汉兼通”的双语教学模式,在25所民族中学和4所民族中等师范学校开设壮文必修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验结果表明,壮汉双语文实验小学各年级各科成绩都达到现行教学大纲的要求,汉语文教学质量总体上略高于当地同类非“双语文”实验学校。

云南省有14个民族的21种民族文字进入686所学校1249个班级开展“双语”教学,并用于扫盲,有35万多的少数民族群众参加学习,出现了35个民族文字无盲乡镇和行政村。“九五”以来,云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正式审定了8个民族的59本民文教材,正式出版了4个民族6种文字的10本教材。

贵州省有57个县,1000多所学校,3000多个班开展“双语”教学,还因地制宜开展学前“双语”教学试点,效果较好。

四川省的双语教学主要是彝汉双语教学和藏汉双语教学,有两类模式:一类模式是指各科均用民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