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系统的管理策略(上)
- 格式:pdf
- 大小:13.59 KB
- 文档页数:2
Oracle数据库系统平安配置基线中国移动通信管理信息系统部2021年 4月备注:1.假设此文档需要日后更新,请创立人填写版本控制表格,否那么删除版本控制表格。
目录第1章概述 (4)目的 (4)适用范围 (4)适用版本 (4)实施 (4)例外条款 (4)第2章帐号 (5)帐号平安 (5)删除不必要帐号* (5)限制超级管理员远程登录* (5)用户属性控制 (6)数据字典访问权限 (6)TNS登录IP限制* (7)第3章口令 (8)口令平安 (8)帐号口令的生存期 (8)重复口令使用 (8)认证控制* (9)更改默认帐号密码 (9)密码更改策略 (10)密码复杂度策略 (10)第4章日志 (12)日志审计 (12)数据库审计谋略* (12)第5章其他 (13)其他配置 (13)设置监听器密码 (13)加密数据* (13)第6章评审与修订 (14)第1章概述1.1 目的本文档规定了中国移动管理信息系统部所维护管理的ORACLE数据库系统应当遵循的数据库平安性设置标准,本文档旨在指导数据库管理人员进展ORACLE数据库系统的平安配置。
1.2 适用范围本配置标准的使用者包括:数据库管理员、应用管理员、网络平安管理员。
本配置标准适用的范围包括:中国移动总部和各省公司信息化部门维护管理的ORACLE数据库系统。
1.3 适用版本ORACLE数据库系统。
1.4 实施本标准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属于中国移动集团管理信息系统部,在本标准的执行过程中假设有任何疑问或建议,应及时反应。
本标准发布之日起生效。
1.5 例外条款欲申请本标准的例外条款,申请人必须准备书面申请文件,说明业务需求和原因,送交中国移动通信管理信息系统部进展审批备案。
第2章帐号2.1 帐号平安2.1.1删除不必要帐号*2.1.2限制超级管理员远程登录*2.1.3用户属性控制2.1.4数据字典访问权限2.1.5TNS登录IP限制*第3章口令3.1 口令平安3.1.1帐号口令的生存期3.1.2重复口令使用3.1.3认证控制*3.1.4更改默认帐号密码3.1.5密码更改策略3.1.6密码复杂度策略第4章日志4.1 日志审计4.1.1数据库审计谋略*第5章其他5.1 其他配置5.1.1设置监听器密码5.1.2加密数据*第6章评审与修订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管理信息系统部定期进展审查,根据审视结果修订标准,并颁发执行。
ERP实施方法论的比较-(SAP、 Oracle、J.D.E、BANN、用友等实施方法论)正确目标的实现必须有正确的策略和方法来保证。
ERP系统实施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实施策略和方法非常重要。
这里从基本策略和方法、主要经验、基本教训等几个方面分步进行说明。
根据企业为实施ERP确定的不同目标,企业在实施ERP时可以有多种不同策略。
划分ERP实施方法有两种通用尺度:一是实施过程花费的时间,二是业务变动量和企业希望实现的价值。
二者综合起来构成了不同的实施方法矩阵。
实施ERP的目的可能出于技术原因,比如为信息管理提供技术方案和支持工具等,也可能是为了增强企业战略和提高竞争力。
着眼于技术层面的实施只能为企业提供核心信息系统功能,而基本上不会牵涉到业务变革;着眼于战略层面的实施则力图使业务变革产生积极效应,并使其商业价值最大化。
实施速度的快慢,以及实施层面的侧重,不同的实施策略对企业意味着完全不同的结果。
“慢+技术层面”:这是企业最不期望的方式。
由于技术层面的重点极少放在商业价值上,因此实施工作应该完成得越快越好。
如果在选择ERP策略时选择了这种组合或在实施过程中被迫走进了这种组合,最好尽快终止实施工作,以免带来更大损失。
“快+技术层面”:这种实施方式主要是为紧迫的技术问题或对不能满足需要的现有系统进行快速减压。
这种方式可能费用最低,但不会直接增加商业价值,仅能将技术屏障转移到经营的有效性上去。
除非企业遇到的技术问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否则也不提倡采用这种实施方式,因为,系统到位后再进行优化一般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快+战略层面”:这种形成快速优势的实施方式,实际操作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企业的管理非常优秀,企业的变革能力非常出色,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非常高。
否则这种实施方式将可能使预期目标大打折扣。
当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求得竞争差异,将重点放在特定的业务流程或作为解决企业最薄弱环节的手段(如在供应链管理这个局部)将大多数余下的业务流程依然按照“快+技术层面”来解决。
基于Oracle数据库安全策略研究摘要:oracle数据库当下已经被众多企业所运用,因其高效完整的数据分析和安全可靠的处理模式逐渐成为企业的得力助手。
oracle数据库里面存在很多企业中的重要信息,假如此数据库的安全性问题没有得到保障,那企业势必会承担一定程度的经济风险,同时也将为此付出很大代价。
也正因如此,oracle数据库安全的安全性得到了企业的更多重视。
为防止企业重要数据的丢失问题,oracle数据库在自身安全策略上有了一些相关研究,本文以此为基础,分析了oracle数据库安全策略研究的相关技术分析,对oracle 数据库安全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oracle数据库;安全策略;安全策略中图分类号:tp393企业里面信息技术的运用为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越来越多的网络化技术和信息技术在企业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运用。
一个企业在运营方面少不了信息技术系统平台,因为一个良好的系统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并在此基础上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
企业的这些平台和相关数据其实是被系统集中在了一个数据库里面,因此数据库在企业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数据库介绍数据库就是企业运营系统中所有数据所集中的一个地方。
数据库是否安全就要看是否能够及时有效防止其他非法侵入对该企业数据进行破坏和修改。
当其他非法访问利用一些软件或者硬件对企业的数据进行了改动和破坏时,数据库的安全性就会降低,同时企业的数据被破坏,企业在损失一些利益的同时也将面临着数据库安全性的技术缺失问题。
其实一个数据库系统的操作常常会受到一些因素影响,比说系统硬件或者软件的故障、网络运行故障、系统计件故障等都可能会导致整个数据库的数据丢失或者出问题。
作为一个大型数据库,oracle数据库目前是世界上企业使用率最高的一个数据库,它也是所有企业运用数据库的模范。
在安全性问题上oracle数据库的安全性也是如此,为保证oracle数据库的系统安全和数据精确完整,希望基于oracle数据库的安全性所得研究成果能够给企业数据管理员和企业的数据安全带来很大帮助。
oracle segment分配规则Oracle段分配规则Oracle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和存储大量的数据。
在Oracle中,数据存储在段(segment)中,每个段都有一个特定的分配规则。
本文将介绍Oracle段分配规则的一些重要方面。
1.段的概念段是Oracle中存储数据的基本单位。
它可以是表、索引、分区或独立的数据对象。
每个段都有一个唯一的段ID,用于在数据库中标识该段。
2.段的分配在Oracle中,段的分配是指将数据存储在磁盘上的过程。
当创建一个表或索引时,Oracle会自动为该表或索引分配一个段。
段的分配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自动分配:当创建表或索引时,Oracle会自动为其分配一个段。
自动分配可以根据数据库的空间管理策略来进行。
- 手动分配:可以通过手动指定分配的方式来为一个表或索引分配一个段。
手动分配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来进行,例如指定段的大小、存储位置等。
3.段的管理在Oracle中,段的管理是指对段进行监控、维护和优化的过程。
段的管理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监控:通过监控段的使用情况,可以了解段的存储情况、性能状况等。
可以使用Oracle提供的监控工具来监控段的使用情况。
- 维护:段的维护包括对段进行备份、恢复、重建等操作。
可以使用Oracle提供的维护工具来对段进行维护。
- 优化:通过优化段的使用方式和存储结构,可以提高段的性能和效率。
可以使用Oracle提供的优化工具来对段进行优化。
4.段的扩展和收缩在Oracle中,段的扩展和收缩是指对段的空间进行动态调整的过程。
段的扩展和收缩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进行,也可以手动进行。
- 扩展:当段的空间不足时,Oracle可以自动扩展段的空间。
扩展可以根据数据库的空间管理策略来进行。
- 收缩:当段的空间过多时,Oracle可以自动收缩段的空间。
收缩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来进行,例如释放不再使用的空间等。
5.段的分区在Oracle中,段的分区是指将一个大的段划分为若干个小的分区,每个分区可以独立管理和维护。
Oracle 11g RAC维护参考RAC集群,全称Real Application Clusters,译为“实时应用集群”,是Oracle提供的一种高可用、并行集群系统,RAC除了具有高可用能力还有负载均衡能力,整个RAC集群系统由Oracle Clusterware (集群软件)和Real Application Clusters(RAC)两大部分组成。
1硬件环境RAC集群的硬件环境包括主机、共享存储、网络设备。
1.1主机(节点)RAC集群环境中至少有两台主机,也就是两个节点,每个节点配置一样的硬件,至少配置两块物理网卡。
1.2网络设备网卡,每个RAC集群节点上至少配置两块物理网卡。
一块网卡用于集群内部的私有通信,集群节点间数据块的传输都是通过这块网卡,我们称之为私有网卡,IP别名Private IP;另一块网卡用于对外服务,比如数据库的查询等,我们称之为公有网卡,IP别名Public IP。
除此之外,每个节点还有第三个VIP(Virtual IP)的IP。
RAC集群正常运行时,每个节点的VIP会被分配到公有网卡上,当某个节点出现故障宕机时,这个节点的VIP会被移到其它正常运行节点的公有网卡上。
网络交换机,首先,用于连接所有节点的公有网卡以提供对外的数据库服务,其次,用于连接各个节点之间的私有网卡以传递集群节点之间的心跳数据和数据库数据块(Cache Fusion)。
1.3共享存储在RAC集群中,最重要的是共享存储,RAC是一个“多实例、单一数据库”的架构,所有的节点共享一个数据库。
数据文件、联机日志、参数文件、控制文件存放在共享存储上以保证每个节点的实例都能访问。
每个节点安装HBA卡,然后通过光纤线和存储设备连接。
2软件环境RAC集群的软件组成包含:操作系统、集群软件、数据库软件。
2.1操作系统每个节点上所安装的操作系统必须是相同版本的。
2.2集群软件Oracle Clusterware(统称为CRS/Cluster Ready Service)集群软件,负责管理整个集群环境中的硬件资源,并为上层的RAC集群提供基础服务。
基于Oracle数据库安全问题的研究摘要:oracle数据库是当前应用范围最广的数据库系统之一,其系统安全性也倍受关注。
本文将从oracle数据库的特点出发来分析oracle数据库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然后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oracle 数据库安全安全策略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1-0173-02由于oracle数据库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它的性能卓越,功能强大,操作也比较容易,因此越来越被广大爱好者使用。
但随着应用的增多,数据信息的大量增加,数据库的安全性受到多方面的威胁,包括对数据库中信息的窃取、篡改和破坏、黑客的攻击和病毒的侵害等,均会造成数据库中的数据大量丢失。
因此,如何做好oracle数据库的安全,使数据库系统免遭破坏,是当前数据库管理人员必须解决的问题。
1 oracle数据库的的特点(1)支持多用户、大事务量的事务处理:以oracle公司公布的数据为例,oracle8可以支持2万人的并发用户数,支持的数据量为512pb(1024×1024gb),并充分利用硬件设备、支持多用户并发操作、保证数据一致性。
(2)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oracle通过权限控制用户对于数据库的存取、实施数据库审计、追踪,以监控数据库的使用状况。
(3)提供对于数据库操作的接口:oracle提供了应用程序、软件、高级语言、异种数据库等对数据库来进行存取。
(4)支持分布式数据处理:从oracle7开始,oracle数据库就支持分布式数据处理。
使用分布式计算环境,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使不同地域的硬件、数据资源实现共享。
(5)可移植性、可兼容性、可连接性:oracle数据库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运行,当从一种操作系统移植到另外的操作系统时,只修改少量的代码,其代码的修改率仅为4%。
2 oracle数据库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2.1 数据库环境安全配置不合理许多数据库人员在安装配置oracle系统时没有十分重视,在配置过程中存在用户口令过于简单,dba口令有多人知道,监听没有设置口令,存在安全问题的内置包没有撤销相应的权限,oracle各类文件没有设置合理的安全许等问题。
dba_profiles策略DBA Profiles是Oracle Database的一个关键组件,用于控制用户的系统资源访问,并且优化它们的性能。
它是用来管理用户、角色以及组权限的工具,这些都对数据库操作的整体执行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关于dba_profiles策略的重要性、功能和实现方法。
1. DBA Profiles的重要性在一个数据库系统中,每个用户都必须分配一定的资源,例如CPU、内存等。
如果某个用户能够消耗过多的资源,就会影响到其他用户访问数据库的速度和效率。
使用DBA Profiles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因为它允许管理员控制每个用户使用的资源量,并且限制了他们可以访问的数据库对象类型和数量。
这意味着管理员可以确保用户无法访问不需要的对象,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2. DBA Profiles的功能DBA Profiles有多个功能,可以帮助管理员控制用户的访问权限和资源消耗。
以下是一些主要功能的描述:(1) 控制用户的CPU使用率这个功能允许管理员控制用户使用的CPU百分比。
一旦用户的CPU使用率超过预设的值,它将被自动阻止,从而保护整体系统资源消耗,并防止出现严重的性能问题。
(2)控制用户的SESSION数量管理员可以通过配置DBA Profiles来限制用户可以拥有的session数量。
如果过多的session被创建,很容易导致系统已经消耗了所有可用的资源,并且其他用户无法正常使用数据库。
(3)控制用户是否可以独立使用SQL Plus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为用户授权独立使用SQL Plus的权限。
这个功能特别有用,因为管理员可以拒绝某些特定条件下用户运行一个未经授权的SQL指令。
(4)控制用户可以访问的对象DBA Profiles还允许管理员控制用户可以访问的数据库对象类型和数量。
例如,管理员可以禁止用户访问Oracle的系统表或禁止用户访问敏感数据或表,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3计算机与通信1998年第8期软件天地关系型数据库ORACLE系统目前在我国的金融、邮电、商业、科技、工矿等行业中应用十分广泛。而且随着版本的不断升级,功能不断完善,ORACLE系统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本文将结合自己多年维护ORACLE数据库的实践,就数据库的若干管理问题进行讨论。一、数据库管理员(DBA)ORACLE数据库系统有一个数据库管理员(DBA),也叫超级管理员,他对ORACLE数据库握有超级特权,对数据库的系统结构了解得非常清楚,他主要从事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每一个ORACLE数据库系统都应设置一名或二名专职数据库管理员。在ORACLE系统中有两个特殊的DBA用户:SYS和SYSTEM。它们是在ORACLE数据库系统初始安装时自动生成的。但这两个DBA用户的作用却不大相同。1.DBA用户SYSORACLE用户SYS用口令CHANGE-ON-INSTALL来注册。他拥有数据字典的基本表格,这些表对ORACLE数据库系统能否正常运行是至关重要的。SYS用户所拥有的数据由O-RACLERDBMS进行存取,不能由用户来操纵。除了在极少数情况下需要由人工更新这些表的内容外,任何用户不得以任何方式更改这些表的内容,也不能在用户SYS中创建新表,否则会由于操作不慎,破坏数据字典表而导致整个数据库失败。2.DBA用户SYSTEMDBA用户SYSTEM的注册口令是MANAGER。用户SYSTEM拥有全部数据字典表的视图。而SYS拥有全部基本数据字典表格,这是用户SYSTEM的不同之处。另外,某些ORACLE用户创建的表或视图也可放在用户SYSTEM中。用户SYSTEM所拥有的表或视图的重要性虽然不及用户SYS所拥有的表重要,但用户仍然不能去改动它们,也不能在SYSTEM中建立用户数据表。只有DBA用户才能在用户SYSTEM中适当地创建一些数据字典表的视图。虽然在ORACLE数据库系统初始安装时,自动地生成了两个拥有DBA特权的用户SYS和SYSTEM,但由于在这两个用户中存放的是与数据字典有关的内容,所以不能利用这两个用户来行使各种DB职责,而应该利用这两个用户建立一个或几个拥有DB特权的用户。利用这些用户来操作数据和做某些管理。这样就不会由于操作不慎而更改了SYS或SYSTEM所拥有的表或视图的内容,从而造成整个数据库系统的破坏。二、启动和停止数据库1.热启动ORACLE对于一个已安装好并且完成初始化的ORACLE数据库系统来说,每次启动时都要执行热启动,其命令如下:SQLDBA>startup热启动ORACLE数据库系统时,可能时间较长,但不可强行中断它。因为IOR在执行热启动时将对前次夭折的事务做恢复工作,这很耗时间。如果此时强行中断,不仅无法恢复夭折的事务,而且极易造成数据库崩溃。2.停止ORACLE运行停止ORACLE运行的命令如下:SQLDBA>shutdown停止ORACLE运行有两种方式:IORS和IORC,一般应尽量使用前者。IORS完成这样一些工作:它拒绝新用户再登录到ORACLE,等待当前正在活动的事务完成,当所有用户都从ORACLE中退出后才关闭ORACLE,使其停止运行。至于IORC则不常使用,因为它将立即停止后台进程而不考虑当前的ORACLE用户。因而当前事务的处理全部丢失,下次热启动时再复原这些事务。3.如何设置自动启动和停止数据库系统为了在启动和停止数据库系统时,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数据库系统运行效率,可以改变某些操作系统文件的参数值和增加一些命令,来设置自动启动和停止数据库系统。下面介绍在XENIX操作系统环境下如何设置自动启动和停止O-RACLE数据库的方法。(1)自动启动ORACLE数据库的设置①在XENIX操作系统超级用户的/ETC目录下,将rc文件中的“if……fi”语句后加上“su-oracle-c/usr/oracle/bin/db-start”。rc文件是用shell命令编写的一个程序,它的用途是:每次启动操作系统时,都要执行这个文件,并按照文件中的命令的指向执行每一项操作。当执行完“if……fi”语句后,转而以ORL用户注册,并执行USRORLBIN目录下的DBSTRT文件。DBSTRT也是用命令编写的一个ORL数据库系统文件。在这个文件中有执行热启动ORORACLE系统的管理策略(上)○石高峰0
A
A
ACE//ACE/
AAshell-
ACEA-
3CLE数据库系统和显示有关参数值等一系列命令。当执行这个文件时,ORACLE数据库系统便开始热启动。②在XENIX操作系统超级用户的/etc目录下,将oratab文件最后一行“orac:/usr/oracle:N”中的大写N改为大写的Y。它的意思是允许启动ORACLE数据库。(2)自动停止ORACLE数据库系统的设置在关闭XENIX操作系统时,必须要由超级用户来完成。停止ORACLE数据库系统,必须由DBA来完成。为了尽量不使用超级用户和DBA来关机,以避免因误操作而破坏系统,可建立一个普通用户,然后授予该用户关闭操作系统和停止ORACLE数据库系统的权力,这样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其方法和步骤如下:①在root(超级用户)提示符下,用mkuser命令建一个普通用户(如建立gj用户)。再修改该用户下的profile文件,在该文件的最后一行加上“/etc/shutdown0”,表示执行关机命令。②修改“/etc”目录下的shutdown文件,把其中的“root|sysadm”改成“root|gj|sysadm”。③修改“/etc”目录下的passwd文件的用户gj一行的属主号和节点号,使其具有超级用户的特权。如“gj∷203:52:”改为“gj∷0:0:”。通过上述几个文件的修改后,下次再执行关机时,只需键入gj就可以完成关机。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安全起见,最好将“gj”用户加上口令,以防止误操作关闭操作系统和数据库。三、数据备份与恢复在ORACLE系统中为DBA提供了一对非常有用的程序,它们是卸出程序(Export)与装入程序(Import)。Export程序可把数据库的内容(数据)拷贝到操作系统的文件中,一旦需要时就可用Import程序将由Export生成的备份文件中的数据重新加载到ORACLE数据库中。使用Export与Import实用程序可实现以下功能:将ORACLE数据存入与ORACLE数据库相对独立的操作系统文件中。可存储下列ORACLE数据:表定义;表中数据;准许权;同义词;视图定义;空间定义;索引。释放数据库空间。存储过时的与临时的数据。在各ORALCE数据库之间实现数据传输。在ASCII码与EBCDIC码之间进行数据转换。从低版本ORACLE数据库向高版本ORACLE数据库传送数据。从一个用户向其他用户传递数据。Export和Import实用程序所提供的功能对DBA和一般用户来说都非常重要,且成对使用。例如:在数据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经常使用建表和删表操作,产生了众多的空间碎块。日积月累,大量可用空间都由这些碎块组成,虽然这些碎块加起来可能很大,但由于每个碎块空间太小又不连续,因而无法使用。这时,需要对空间进行整理,把碎块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大的连续可用空间。这时,就必须先把数据库中的数据用x实用程序卸出到操作系统文件中,然后进行空间整理。整理结束后,再用Import实用程序把卸出的数据装入到数据库中。1.卸出实用程序Export实用程序用来把ORACLE数据库中的数据转换成操作系统中的文件,作为备份文件存档,需要时用Import实用程序装入。Export实用程序所进行的具体处理均依据用户所选择的参数。大部分ORACLE用户仅能卸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只有DBA才能卸出所有用户的表或数据。因此,卸出程序把用户能卸出的内容分为三种类型,每一种类型就是一种模式。用户能卸出什么样的数据完全由用户所选择的卸出模式决定。一般用户只能选择两种卸出模式,只有DBA才能选择全数据库模式。三种卸出模式如下:①用户模式(U模式)②表模式(T模式)③全数据库模式(E模式)。使用卸出程序的用户必须具有RESOURCE特权或具有DBA特权。仅有CONNECT权限的用户不能使用卸出程序。此外,用户在执行卸出程序之前,必须确认有建立磁盘文件的权力和有足够的磁盘空间存放卸出的文件。Export实用程序的命令格式如下:EXP或$EXP用户名/口令键入EXP用户名/口令以后,用户可以根据不同要求操作,卸出的数据也将有所不同。若选用E模式,将卸出数据库所有数据及所有的准许权。若选用U模式,将卸出一级准许权。若选用T模式,系统要求回答需要卸出的表名,回答完后就开始卸出该表的内容,并显示信息“Exportingtable表名……”表示已卸出表内的数据。然后再显示TableName>,提示输入下一个需卸出的表名。重复上面的操作,直到键入回车键为止。在选用T模式进行卸出时,DBA用户与一般用户拥有的权力不一样。DBA用户可卸出任何一个用户所拥有的表,而一般用户只能卸出自己拥有的表。T模式适用于单个或多个表的数据卸出或装入。2.装入实用程序Import实用程序用于将Export实用程序卸出的文件中的数据重新装入数据库中。装入时,Import实用程序允许用户有选择地装入卸出文件中的部分数据或者装入全部数据。表、聚簇和空间定义均自动生成。如果在卸出时采用压缩存储,在装入大表时,大表的空间定义被调整以便于将该表的所有装入数据转换成它的初始长度。运行装入实用程序的用户必须拥有RESOURCE和ONNT存取权,并且对卸出文件具有存取权。但并不要求实施装入的用户与卸出文件的用户是同一用户。(待续)计算机与通信1998年第8期软件天地1
Eport
CEC